CN102035772A -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772A
CN102035772A CN2009101107202A CN200910110720A CN102035772A CN 102035772 A CN102035772 A CN 102035772A CN 2009101107202 A CN2009101107202 A CN 2009101107202A CN 200910110720 A CN200910110720 A CN 200910110720A CN 102035772 A CN102035772 A CN 102035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ave
rank
channel quality
converge
blind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07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772B (zh
Inventor
冯淑兰
刘劲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 Xiaojuan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107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577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6998 priority patent/WO20110386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5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7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得到该第一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第一汇聚级别;获取第一组成载波的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和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较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与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以确定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应该采用的汇聚级别。上述方法可提高组成载波的盲检测成功率,降低盲检测次数。

Description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对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通信业界提出了多载波聚合的技术,可以使多个载波可同时服务于一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所述多个载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可以是在一个波段内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波段内。在3GPP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最大传输带宽为20MHz,为了支持1Gbits/s的传输速率,可能要求最大传输带宽为100MHz,这时可将5个20MHz的载波可以聚合在一起,形成100MHz的带宽。
在LTE系统中,采用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UE的下行控制信息,LTE将下行控制信息分为10种传输格式,分别为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Format(格式)0、1、1A、1B、1C、1D、2、2A、3、3A。不同的传输格式其数据包的大小不同。其中,格式0、1A、3、3A具有相同的Payload Size(数据包大小),通过数据包内的特定的比特来区分是哪种传输格式。格式1、1B、1D、2、2A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传输格式,基站会通过高层信令通知UE是采用哪种传输格式。基站并不会明确告知UE其待检测的PDCCH具体的位置和所采用的码率,而只告知UE所述PDCCH的传输空间(称为搜索空间)和在传输空间内可能包含的PDCCH的个数。UE通过在搜索空间采用多次尝试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PDCCH。为了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在LTE系统中,PDCCH的传输空间采用了不同的汇聚级别,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传输空间大小和不同的候选PDCCH个数,如下表所示。其中,每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包含一定数目的可用物理时频资源。由下表1可见,汇聚级别越高,传输每个PDCCH所占用的资源越多,也就是说,传输码率越低。
表1
Figure B2009101107202D0000021
由于待检测的数据包的大小未知和承载数据包的PDCCH所占用的CCE数未知,UE需要通过多次检测的方式来识别PDCCH中所传输的数据包。在LTE的设计中,UE的PDCCH盲检测最多需要进行44次Viterbi译码才可以检测完所有对应自己的PDCCH信息,PDCCH盲检测分类和所需检测次数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2009101107202D0000022
由于采用了多个载波聚合,UE要检测多个载波的PDCCH,所要进行的PDCCH盲检测数目会随着汇聚载波数目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同时,在LTE-A引入的新特性可能会引入新的PDCCH传输格式,PDCCH盲检测的数据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减少盲检测的次数就成为一个问题。
现有技术提出了一些降低盲检测次数的方法,其中一种方式是相近载波或者相邻载波采用相同的汇聚级别以降低盲检测数目,但由于周围干扰环境的不同,eNB(eNodB,演进基站,简称基站)的每个载波的下行发射功率通常并不相同,故相近和相邻载波的信道传输条件不同,经常不可以采用相同的汇聚级别。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方式是UE优先检测一个特定的载波,这个载波称为主载波(anchor Carrier),在检测到anchor载波的汇聚级别后,对其余载波只检测与anchor载波相同的汇聚级别或者比anchor载波的汇聚级别更为健壮的汇聚级别。这种方法假设anchor载波的信道质量最好载波,但这一假设有时并不成立,因为anchor载波并不一定就是信道传输条件最好的载波。现有技术提到的方法容易造成盲检测失败,增加了重复盲检测的次数。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盲检测方法经常不能很好的起到降低盲检测次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可提高用户设备的盲检测成功率,降低盲检测次数。
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得到该第一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第一汇聚级别;
获取第一组成载波的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和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好,采用小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差,采用大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 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 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得到该第一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第一汇聚级别;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组成载波的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和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好,采用小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差,采用大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 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 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
根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有如下优点:
在检测当前组成载波时,可比较该当前组成载波与前一组成载波间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以确定对当前组成载波进行某一格式的盲检测应该采用的汇聚级别,可提高用户设备对当前组成载波的PDCCH进行盲检测的成功率,从而减少重复盲检测的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盲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汇聚级别设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站根据UE各组成载波(CC)的信道质量设置各CC的PDCCH盲检测的汇聚级别(简称为CC的汇聚级别),设置的规则具体为:信道质量好的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小于等于信道质量差的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也就是说,信道质量好的组成载波在所述当前格式下对应的PDCCH传输码率大于等于信道质量差的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对应的PDCCH的传输码率。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 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 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至于数据包大小在多少时可以被认为是数据包大小相近,是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决定的。例如,如果在2种PDCCH DCI格式下,数据包格式大小相差小于5bit,则可认为这2种PDCCH DCI格式下的数据包大小是相近的,当然,这样的举例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的示意图,在该方法中,组成载波的汇聚级别被设置为:信道质量好的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小于等于信道质量差的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且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 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 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近,该方法包括:
S11: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得到该第一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第一汇聚级别;
S12:获取第一组成载波的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和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好,采用小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差,采用大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对某一载波进行一个格式A的盲检测将得到此载波在格式A下的汇聚级别。如果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成功,将可得到第二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由于信道质量好的组成载波在所述当前格式下的汇聚级别被设置的比其它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更低,因此UE可首先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并得到其在当前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在检测第二组成载波时,可比较2个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以确定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应该采用的汇聚级别,这能够提高用户设备对组成载波的PDCCH盲检测的成功率,从而减少盲检测的次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是根据网络侧的信道质量进行汇聚级别的设置,而用户设备侧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与网络侧掌握的信道质量未必完全相同,但用户设备侧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依然会与网络侧掌握的信道质量趋势大体近似,因此,用户设备通过比较不同CC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以确定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所采用的汇聚级别,能够提高盲检测的成功率并减少重复盲检测的次数。
进一步地,在过程S12中,如果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成功,可得到所述第二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如果所述盲检测失败,则继续采用其它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所述其它汇聚级别是与过程S12中所采用的汇聚级别不同的级别。例如,在采用小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果对所述第二组成载波的盲检测失败,继续采用大于所述第一汇聚级别的其它汇聚级别对所述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反之,在采用大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果对所述第二组成载波的盲检测失败,继续采用小于所述第一汇聚级别的其它汇聚级别对所述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尽管上述实施例中确定盲检测的汇聚级别的方法可提高盲检测成功率,依然不能保证盲检测一定成功,产生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于周围环境中噪声、干扰、信号传输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用户设备侧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与网络侧掌握的信道质量未必完全相同。因此,当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汇聚级别发生检测失败时,可继续尝试采用其它的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直到盲检测成功并得到第二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或已经尝试了所有的汇聚级别。
在另一种具体实现中,所述采用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可具体包括:获取第二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与所述第一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的差值,通过所述汇聚级别设置得到与所述差值对应的汇聚级别的差值,根据所述第一汇聚级别和所述汇聚级别的差值估计得到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汇聚级别,并采用所述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本方法通过不同组成载波间信道质量的差值得到对应的所述组成载波间汇聚级别的差值,利用所述汇聚级别的差值求出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所采用的汇聚级别以求出第二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可进一步提高盲检测成功率,降低盲检测次数。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可包括:采用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从而得到该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当前格式下的第一汇聚级别。更进一步地,如果所述盲检测失败,再采用与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不同的其它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此处可优先考虑采用与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接近的其它汇聚级别进行所述盲检测,可提高检测成功率。当然,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可以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但如果采用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对当前子帧的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可起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如果这样的检测不成功,可再尝试利用其它的汇聚级别进行所述盲检测,直到盲检测成功或已经尝试了所有的汇聚级别。进一步地,此处也可采用之前第N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或者可统计之前N个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例如统计前N个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的平均值,找到与此平均值最接近的汇聚级别,利用所述最接近的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或者例如统计前N个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出现次数最多的汇聚级别,利用该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对于还可能存在的其它组成载波盲检测实现方法,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果在第一组成载波配置有多个数据包大小不同的PDCCH传输格式,则可针对其中每个传输格式对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分别得到该组成载波针对这些格式的汇聚级别,在对其它载波进行盲检测时,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比较其它载波与所述第一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针对第一组成载波的每个传输格式确定其它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盲检测汇聚级别,提高盲检测成功率。
本实施例所述的PDCCH盲检测,是指在UE设定的搜索空间的PDCCHDCI格式盲检测。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组成载波的当前格式可以是该组成载波的PDCCH DCI格式;也可以是其它组成载波的PDCCH DCI格式,也就是说,一个组成载波可以将其它组成载波的PDCCH DCI格式在自身的PDCCH传输空间传输。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1:基站根据UE的每个CC的信道质量,设置CC的汇聚级别。所述汇聚级别设置为:信道质量好的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小于等于信道质量差的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且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 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 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近。
基站可采用多种方式获取UE的每个CC的信道质量。例如,基站可接收UE的信道质量反馈,或通过测量掌握UE的每个CC的信道质量。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复用)模式下,基站可根据CC的上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来判定所述CC的信道质量。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复用)模式下,基站可根据UE上报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标识)来判定UE的CC的信道质量。
S22:基站将所述汇聚级别设置规则提供给UE,使UE获知所述汇聚级别设置的规则。基站也可以与UE事先约定好汇聚级别设置规则,而不需要通过信令通知UE。
S23:UE根据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估计CC的汇聚级别,采用所述汇聚级别对所述CC进行盲检测,得到所述CC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在该过程S23中,可采用前面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进行CC的盲检测。
UE通过测量信道质量,估计对CC的汇聚级别并对所述CC进行盲检测,能够提高盲检测成功率。关于UE如何测量信道质量,现有技术已经有多种方法,本实施例不再赘述。UE在测量CC的信道质量后,可实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即UE可将当前帧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通过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式上报基站。UE也可将经过一定时间平滑后的各CC的RSRP或RSRQ通知基站。在一种实现方式中,UE可只上报一个或部分CC的信道质量测量值,由基站根据上报结果和各CC的发射功率确定各CC的信道质量排序,以便基站根据所述排序进行汇聚级别设置。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基站可直接根据各CC的发射功率确定各CC的信道质量,确定发射功率越高的CC的信道质量越高,此时发射功率高的CC的汇聚级别将小于等于发射功率低的CC的汇聚级别。
具体地,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盲检测过程的流程图,UE的盲检测过程可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方法进行,具体包括:
S31:采用前一子帧内组成载波A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对组成载波A的当前格式的汇聚级别进行盲检测。
S32:确认检测是否成功,如果检测成功,执行S34;否则,执行S33。
在多载波场景下,UE首先选择一个载波进行检测,这里用组成载波A来表示这个首先检测的载波。对该载波的检测可采用现有技术,如随机选择各个汇聚级别对组成载波A进行盲检测直到检测成功或尝试了所有的汇聚级别。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前一子帧内组成载波A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对当前时刻的组成载波A进行盲检测。如果在多载波系统中存在1、2、4、8共四个汇聚级别,PDCCH DCI格式0作为所述当前格式,前一子帧组成载波A的PDCCH DCI格式0的汇聚级别为2,则在当前子帧可优先选择汇聚级别2作为检测组成载波A的PDCCH DCI格式0、1A、3或3A的汇聚级别,此处PDCCH DCI格式0、1A、3、3A的PDCCH DCI格式数据包大小相同。由于汇聚级别设置在当前子帧可能没有发生更新,采用前一次检测得到的汇聚级别作为当前检测的级别,可提高检测成功率,减少对组成载波A重复盲检测的次数。
S33:采用与前一子帧内组成载波A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不同的汇聚级别对组成载波A进行盲检测,直到尝试了所有的汇聚级别,或者如果检测成功,执行S34。如果选择前一子帧内组成载波A的汇聚级别2进行PDCCH DCI格式0盲检测失败,则继续使用其它汇聚级别进行PDCCH DCI格式0检测,如汇聚级别1、4、8进行所述检测,直到利用其中一个级别盲检测成功,执行S34。进一步的,可以先选择与前一子帧组成载波A在对应格式(PDCCH DCI格式0、1A、3或3A)下的汇聚级别最接近汇聚级别进行盲检测。如果选择前一子帧内组成载波A的汇聚级别2进行盲检测遭到失败,则随后优先选择汇聚级别1或4进行相应盲检测,如果采用汇聚级别1和4都没有成功,再采用汇聚级别8进行盲检测,得到组成载波A的对应格式的汇聚级别。在本步骤中,可判断是否检测完所有组成载波A的可能的PDCCH DCI格式,如果还有PDCCH DCI格式没有检测,则重新执行组成载波A的下一PDCCH DCI格式的检测。如果检测完成,则执行步骤S34。
在组成载波A,一般会执行PDCCH DCI格式0/1A/3/3A的盲检测(这些传输格式的数据包大小相同,不需要新的Viterbi译码,可以看作是一个盲检测单元)和PDCCH DCI格式1、1B、1D、2、2A中的一个PDCCH DCI格式的检测。当然,在LTE-A中,可能还会有其他新增的传输格式需要检测。
S34:获取组成载波A与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检测结果,计算组成载波A与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检测结果的差值,通过所述汇聚级别设置得到与所述差值所对应的汇聚级别的差值,根据对组成载波A盲检测得到的汇聚级别和所述汇聚级别的差值估计得到组成载波B的汇聚级别,并采用估计出的组成载波B的汇聚级别对组成载波B进行盲检测。
例如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比组成载波A的信道质量好,而组成载波PDCCH DCI格式0/1A/3/3A的汇聚级别为2,则在检测在组成载波B上传输的PDCCH DCI格式0/1A/3/3A时,优先采用汇聚级别2、1进行PDCCH DCI格式0/1A/3/3A的盲检测。若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比组成载波A的信道质量差,而组成载波PDCCH DCI格式0/1A/3/3A的汇聚级别为2,则在检测在组成载波B上传输的PDCCH DCI格式0/1A/3/3A时,优先采用汇聚级别2、4、8进行PDCCH DCI格式0/1A/3/3A的盲检测。
S35:确认检测是否成功,如果检测成功,执行S37;否则,执行S36。
S36:采用与估计出的组成载波B的汇聚级别不同的其它汇聚级别对组成载波B进行盲检测,直到盲检测成功,得到组成载波B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
在一种具体实现中,如果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检测结果比组成载波A的信道质量检测结果好,则对组成载波B盲检测所采用的汇聚级别应小于等于组成载波A的汇聚级别,如果在此情况下盲检测仍然失败,可继续使用其它汇聚级别(如大于组成载波A的汇聚级别的其它级别)对组成载波B实行盲检测,直到尝试了所有的汇聚级别,或者直到检测成功,执行S37;如果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检测结果比组成载波A的信道质量检测结果差,则对组成载波B盲检测所采用的汇聚级别应大于等于组成载波A的汇聚级别,如果盲检测仍然失败,可继续使用其它汇聚级别对组成载波B实行盲检测,直到尝试了所有的汇聚级别,或者直到检测成功,执行S37。在本步骤中,可判断是否检测完所有组成载波B的可能的PDCCH DCI格式,如果还有PDCCH DCI格式没有检测,则重新执行组成载波B的下一PDCCH DCI格式的检测。如果检测完成,则执行步骤S37。
S37:继续对其它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对其它载波进行盲检测的过程可以与组成载波B的盲检测过程相类似,即通过比较其它载波与已经完成检测的组成载波A和/或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检测结果确定其它载波的汇聚级别以完成对其它载波的检测,例如组成载波C的信道质量比组成载波A好,但比组成载波B差,而组成载波A的PDCCH DCI格式0/1A/3/3A的汇聚级别是4,组成载波B的PDCCH DCI格式0/1A/3/3A的汇聚级别是2,则对组成载波C的PDCCH DCI格式0/1A/3/3A,优选采用汇聚级别4,2进行盲检测。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可通过比较不同CC的信道质量测量值,采用相应的汇聚级别对CC进行盲检测,能提高对CC的PDCCH盲检测的成功率,降低重复盲检测的次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过程S34中提到,UE可根据不同CC的信道质量差值估计对应CC的汇聚级别。具体地,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41:系统设定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所述对应关系为:信道质量差的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对应的汇聚级别比信道质量好的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更高。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 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
为便于描述,下面将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用表3的形式来表现。表3中示出在满足特定PDCCH DCI格式条件(即满足条件:PDCCH DCI的格式相同、或PDCCH DCI的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近)下,不同的汇聚级别对应不同的信道质量。在4个汇聚级别中,汇聚级别1最低,但对应的信道质量最高;而汇聚级别8最高,但对应的信道质量最低。下表中每个汇聚级别间的信道质量设定为相差5dB。当然,这种举例仅为了方便描述,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不同的PDCCH DCI格式可以采用相同的汇聚级别与信道质量对应关系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对应关系表。一般而言,所包含的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的PDCCH DCI格式,采用相同的汇聚级别与信道质量对应关系表。
表3
  汇聚级别   信道质量(dB)
  1   >=15
  2   10-15
  4   5-10
  8   0-5
所述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可以是事先约定的且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是可变的。
S42:基站将所述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提供给UE。
如果所述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是事先约定且固定不变的,则基站不需要通知UE,UE可以事先在内部存储该对应关系表;如果所述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是可变的,则基站需要通过信令通知UE其所采用的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此时,基站可以通过广播信令或者专用控制信令将所述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发给UE。如果数据包大小不同的PDCCH DCI格式采用不同的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对应关系表,则要将各个对应关系表提供给UE,或者也可采用事先约定的方式使UE得知每个对应关系表。
S43:基站根据UE的每个CC的信道质量和所述信道质量和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设置CC的汇聚级别。所述汇聚级别设置为:对于满足特定PDCCHDCI格式而言,如果所述信道质量落入了某一汇聚级别所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则将所述汇聚级别设置为该CC的汇聚级别。
S44:UE根据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和所述信道质量与汇聚级别的对应关系表,估计CC的汇聚级别,采用所述估计出的汇聚级别对所述CC的各PDCCHDCI格式进行盲检测。
对于UE来说,可采用汇聚级别设置和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确定组成载波B的汇聚级别。
如果UE测得组成载波B信道质量为小于5dB,可采用汇聚级别8对组成载波B盲检测;如果UE测得组成载波B信道质量为介于5dB和10dB之间,可采用汇聚级别4对组成载波B盲检测。依次类推,可方便确定每个CC盲检测的汇聚级别。不过上述检测方法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因为基站所掌握的每个CC的信道质量与UE不同,基站是根据自身掌握的每个CC的信道质量设置所述汇聚级别,而UE是根据自身测得的CC的信道质量确定CC盲检测的级别,由于信道环境干扰、信息传递误差等因素,UE测得的CC的信道质量与基站掌握的CC的信道质量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导致UE选择的CC盲检测级别未必是基站为CC设定的汇聚级别,会提高盲检测失败的可能。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比较不同CC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并由此确定盲检测汇聚级别的方法。
具体地,如果组成载波A的汇聚级别为4、其信道质量测量值为6dB,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测量值为3dB,则可对组成载波B采用大于等于汇聚级别4的级别(即汇聚级别4或8)进行盲检测。如果用汇聚级别4、8检测失败,再采用级别1、2进行所述检测。
如果组成载波B的信道质量测量值为9dB,大于组成载波A的信道质量测量值6dB,则可对组成载波B采用小于等于汇聚级别2的级别(即汇聚级别2或1)进行盲检测。如果用汇聚级别1、2的检测都失败,再采用级别4、8进行所述检测。
进一步地,可优先根据CC间信道质量测量值的差得到相应的汇聚级别之差,利用汇聚级别之差确定对CC盲检测应该采用的级别。例如,组成载波B与组成载波A间的信道质量测量值之差为9dB-6dB=3dB,小于网络侧设置的2个汇聚级别间的信道质量差值,则可采用汇聚级别4对组成载波B进行盲检测。如果组成载波B与组成载波A间的信道质量测量值之差为12dB-6dB=6dB,大于网络侧设置的2个汇聚级别间的信道质量差值,则优先采用比汇聚级别4低1级的汇聚级别2对组成载波B进行盲检测。如果组成载波B与组成载波A间的信道质量测量值之差为18dB-6dB=12dB,大于网络侧设置的2个汇聚级别间的信道质量差值的2倍,则优先采用比汇聚级别4低2级的汇聚级别1对组成载波B进行盲检测。关于汇聚级别如何设置、以及各汇聚级别和信道质量间的关系都可以根据信道状况和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而且UE采用什么样的规则确定载波盲检测的汇聚级别,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图,所述用户设备适用于以下场景:组成载波的汇聚级别被设置为:信道质量好的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小于等于信道质量差的组成载波在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且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 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51,用于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得到该第一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第一汇聚级别;
第二检测单元52,用于获取第一组成载波的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和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好,采用小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差,采用大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检测组成载波时,可比较该组成载波与前一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以确定该组成载波的盲检测级别,能够提高盲检测成功率,减少重复盲检测的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52可包括:比较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与所述第一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的差值,通过汇聚级别设置得到与所述差值对应的汇聚级别的差值,根据所述第一汇聚级别和所述汇聚级别的差值估计得到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汇聚级别,并采用所述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还可包括: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第二检测单元52检测失败时,采用其它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所述其它汇聚级别与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不同。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单元51可包括:当前检测单元,用于采用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的,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得到该第一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第一汇聚级别;
获取第一组成载波的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和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好,采用小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差,采用大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 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 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盲检测包括:
获取第二组成载波与所述第一组成载波间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的差值,通过汇聚级别设置得到与所述信道质量测量结果的差值相对应的汇聚级别的差值,根据所述第一汇聚级别和所述汇聚级别的差值估计得到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汇聚级别,并采用所述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网络侧获取新的汇聚级别设置,并更新原有的汇聚级别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采用小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果对所述第二组成载波的盲检测失败,继续采用大于所述第一汇聚级别的其它汇聚级别对所述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
或者
在采用大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果对所述第二组成载波的盲检测失败,继续采用小于所述第一汇聚级别的其它汇聚级别对所述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包括:采用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失败,采用其它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所述其它汇聚级别与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不同。
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得到该第一组成载波在当前格式下的第一汇聚级别;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组成载波的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和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好,采用小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如果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测量结果比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测量结果差,采用大于等于第一汇聚级别的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所述对应格式与所述当前格式是同一PDCCH DCI格式、或者两者PDCCH DCI格式不同但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比较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与所述第一组成载波的信道质量测量结果的差值,通过汇聚级别设置得到与所述差值对应的汇聚级别的差值,根据所述第一汇聚级别和所述汇聚级别的差值估计得到第二组成载波的第二汇聚级别,并采用所述第二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对应格式的盲检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当前检测单元,用于采用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对第一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失败时,采用其它汇聚级别对第二组成载波进行当前格式的盲检测,所述其它汇聚级别与前一子帧内第一组成载波在所述对应格式下的汇聚级别不同。
CN200910110720.2A 2009-09-29 2009-09-29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0720.2A CN102035772B (zh) 2009-09-29 2009-09-29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PCT/CN2010/076998 WO2011038642A1 (zh) 2009-09-29 2010-09-16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0720.2A CN102035772B (zh) 2009-09-29 2009-09-29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772A true CN102035772A (zh) 2011-04-27
CN102035772B CN102035772B (zh) 2014-06-04

Family

ID=43825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072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772B (zh) 2009-09-29 2009-09-29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5772B (zh)
WO (1) WO201103864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1739A1 (en) * 2011-05-09 2012-11-15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n lte system
CN102891728A (zh) * 2011-07-20 2013-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和盲检测方法、设备
WO2014067141A1 (zh) * 2012-11-02 2014-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候选个数和盲检次数分配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6184220A1 (zh) * 2015-05-15 2016-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系统
CN112311516A (zh) * 2019-07-30 2021-02-02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7995A1 (en) * 2003-06-30 2005-08-25 Lev Smolyar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ind format detection
CN101404526A (zh) * 2008-11-03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CN101505498A (zh) * 2009-03-17 2009-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系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3736B2 (en) * 2001-10-09 2004-11-02 Motorola, Inc.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for communication
CN100366034C (zh) * 2004-11-03 2008-01-30 东南大学 适用于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盲传输格式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7995A1 (en) * 2003-06-30 2005-08-25 Lev Smolyar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ind format detection
CN101404526A (zh) * 2008-11-03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CN101505498A (zh) * 2009-03-17 2009-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系统、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1739A1 (en) * 2011-05-09 2012-11-15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n lte system
US8958839B2 (en) 2011-05-09 2015-02-17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n LTE system
CN102891728A (zh) * 2011-07-20 2013-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和盲检测方法、设备
CN102891728B (zh) * 2011-07-20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和盲检测方法、设备
WO2014067141A1 (zh) * 2012-11-02 2014-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候选个数和盲检次数分配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947274A (zh) * 2012-11-02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候选个数和盲检次数分配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RU2599729C1 (ru) * 2012-11-02 2016-10-1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назнач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кандидатов на роль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количества раз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вслепую,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US9730203B2 (en) 2012-11-02 2017-08-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ssigning number of control channel candidates and number of blind detection time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0075947B2 (en) 2012-11-02 2018-09-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ssigning number of control channel candidates and number of blind detection time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6184220A1 (zh) * 2015-05-15 2016-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系统
CN112311516A (zh) * 2019-07-30 2021-02-02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CN112311516B (zh) * 2019-07-30 2022-11-0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772B (zh) 2014-06-04
WO2011038642A1 (zh) 201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14112B1 (en)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failure and recovery in a radio link
US9148879B2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terminal to se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939202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4845644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TWI507066B (zh) 配置用於降低功率之一訊框的方法及傳送端、處理降低功率的方法及通訊系統
KR101990968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영역 기반 무선 링크 모니터링에 대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47294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826851B2 (en) Channel quality signaling
CN108633065B (zh) 数据发送方法和相应的用户设备
CN107409267A (zh) 用于辅助授权接入的系统及方法
CN100414842C (zh) 发射设备和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N107911325B (zh) 一种频偏预补偿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KR20110134464A (ko) 전송 모드를 결정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단말기
CN102035772B (zh) 基于多载波的盲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7138870A1 (en) Controlling the channel occupancy measurement quality
CN109644022A (zh) 用于重置无线电接收机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08410A (zh) 资源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8878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US202102589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position,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726200A (zh) 一种盲检测的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KR10246689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41858A1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42552A (zh) 非连续传输dtx检测
CN103427890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发送端装置以及接收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30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i Xiaojuan

Inventor before: Feng Shulan

Inventor before: Liu Jinn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4

Address after: 274300 Shandong city of Heze province Shanxian County Zhong Xing Zhen Chu Zhuang Xing Zheng Cun Zaoyuan Village No. 603

Patentee after: Qi Xiaojuan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