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720B -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720B
CN102035720B CN200910174101XA CN200910174101A CN102035720B CN 102035720 B CN102035720 B CN 102035720B CN 200910174101X A CN200910174101X A CN 200910174101XA CN 200910174101 A CN200910174101 A CN 200910174101A CN 102035720 B CN102035720 B CN 102035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device
user
information
routing address
best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41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720A (zh
Inventor
李波杰
彭程晖
陈育华
张伟
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741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5720B/zh
Priority to KR1020127006609A priority patent/KR101339049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0/077190 priority patent/WO20110357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5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720A/zh
Priority to US13/425,970 priority patent/US846739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路由器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目标设备选择信息,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的接入设备关联;路由器获取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路由器根据所述路由地址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最佳接入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互联网(Internet)上,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具有定位(Locator)和标识(Identifier)双重语义,定位用于表示主机的网络拓扑位置,标识用于表示主机的身份。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无处不在的通信需求的扩大,IP地址这种定位和标识耦合的做法导致一些问题,例如,不利于网络分层、不利于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主机互访。另一严重问题是用IP地址作为标识对移动性的支持不够好,而目前移动通信得到了巨大发展,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是未来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主机标识协议(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是一种将IP地址的双重语义分离的方案,HIP是在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TCP)层和IP层之间引入主机标识层,使用主机标识(Host Identity,HI)来标识用户,而IP层的IP地址只用来进行网络层路由,即IP地址只保留了定位语义,标识语义由HIP层的HI来表示。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HIP是以主机进行标识的,但是,网络通信的最终使用者是用户,用户间通信时,很少关注对方位于哪里及使用了哪些设备,而主要关注对方是谁。因此,以主机作为标识,不能支持未来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路由器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目标设备选择信息,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的接入设备关联;
路由器获取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路由器根据所述路由地址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最佳接入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路由器,所述路由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目标设备选择信息,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的接入设备关联;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地址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最佳接入设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有实施例采用的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有实施例采用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路由器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携带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该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的接入设备关联。
为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以用户标识(UserIdentity,UI)作为身份标识,而不是IP地址也不是主机标识。
图2为本发明所有实施例采用的协议栈的示意图,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在现有协议栈(符合OSI七层参考模型的通信协议栈或TCP/IP协议栈或完成类似功能的协议栈)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标识层,该用户标识层可以在传输层以下,具体地,该用户标识层可以与网络层位于同一层次,例如,在IPv6地址中划分一部分作为用户标识字段,用户标识字段中用于填充用户标识;或者该用户标识层也可以位于传输层之下、网络层之上,即在传输层和用户层之间新增一个层次(如图2所示)。通过增加用户标识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的数据包包头部分会增加源用户标识和目的用户标识,用以标识用户身份,数据包包头携带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路由的作用(即作为路由地址),而不具有标识身份的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系统中,每个用户都有与自身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及归属位置服务器和归属路由器。接入设备是将用户接入网络中,一个用户可以具有多个接入设备(如分别为手机、电脑等),在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时,每个用户会在多个接入设备中确定一个最佳接入设备以进行业务交互,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最佳接入设备的确定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归属路由器主要用于转发数据包。归属位置服务器主要用于管理用户的上下文信息以及提供查询、选择、订阅、推送服务等。例如,用户通过接入设备入网时,接入设备或其接入网络的实体需要向归属位置服务器进行注册,提供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能力、状态和属性,及接入设备所属网络的能力和属性,当这些信息变化时,设备或其接入网络的实体需要向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注册或更新。此外,归属位置服务器还可能维护用户相关的策略信息(如费率优先,质量优先等),以及用户周边环境信息(如家庭环境或办公室环境等),用户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或会话信息(数据类型/会话信息)等。当用户制定或更新自身相关策略时,需要向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注册或更新(注册/更新);用户周边环境信息可以通过与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设备路由地址、状态等信息间接获得,也可以通过用户的主动指示获得;用户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或会话信息可以通过收到的查询请求或订阅消息获得。这些用户标识,以及与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能力、状态和属性,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能力和属性,用户相关策略,用户周边环境信息,用户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或会话信息等,都可以是用户上下文的一部分。归属位置服务器可以部署在用户某个设备的归属网络中,也可以部署在第三方的网络中。以上对于归属路由器、归属位置服务器以及用户上下文的定义说明适用于本发明所有实施例。
步骤12:路由器获取与该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可以是,路由器在保存有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时,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该对应关系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是预先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的;
路由器在未保存有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时,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该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或者,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也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及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在前一种情况下,是针对第二用户确定最佳接入设备,不论第二用户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是否相同,对应的是同一个最佳接入设备;在后一种情况下,是针对第二用户及数据类型/会话信息确定最佳接入设备,即使在第二用户相同的情况下,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不同时将对应不同的最佳接入设备。
该步骤13:路由器根据该路由地址将该数据包发送给该最佳接入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分域的概念,即把整个网络以域为单位进行划分,每个域至少有一个域出入口路由器,用于数据出入域;每个域中还可能部署位置服务器,用于注册设备的位置和上下文信息。与用户标识关联的不同接入设备可以位于同一个网络域中,也可以位于不同的网络域中。
图3为本发明所有实施例采用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第一路由器)31、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位置服务器(第一位置服务器)32,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第二路由器)33、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第二位置服务器)34,在该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全局位置服务器35,用于在全局范围内管理用户标识和其归属位置服务器或归属路由器的对应关系。与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可以为多个,图3中所示为第二用户的第一接入设备36、第二接入设备37和第三接入设备38。其中,第一接入设备36可以位于第一域中,第二接入设备37和第三接入设备38可以位于第二域中,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中还包括对应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还可以部署对应域的本地位置服务器。
根据网络部署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路由器可以是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也可以是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当为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时,是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当为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时,是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接收由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转发的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可以为接入设备的全局可路由地址,或者为最佳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的路由地址。在后者情况下,域出入口路由器需要维护用户标识与接入设备的本地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用于在域内寻址接入设备。接入设备位置注册是在入网过程中由接入设备自身或者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域的网络实体触发,可以经由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域的本地位置服务器。下述实施例中路由地址以IP地址为例。
在特定场景中,每个用户对应有归属路由器,发送给该用户的数据或者第一个数据包需要经过该用户的归属路由器。用户的归属路由器和用户归属位置服务器之间存在接口,用于交互相关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在协议栈中新增用户标识层,可以采用新增的用户标识层上的用户标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401:第一路由器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字段可以为空。
步骤402:第一路由器向第一位置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步骤403:第一位置服务器向第一路由器返回查询响应,该查询响应中携带第二路由器的IP地址。
第一位置服务器可以在自身存储用户标识与路由器地址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第一位置服务器向全局位置服务器查询获取第二路由器的IP地址,也可以是,第一位置服务器向第二位置服务器查询获取第二路由器的IP地址。
步骤404:第一路由器将第二路由器的IP地址填充到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字段。
步骤405:第一路由器将填充了目的地址(第二路由器的IP地址)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路由器。
步骤406:第二路由器向第二位置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中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步骤407:第二位置服务器自身确定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具体地,第二位置服务器在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根据该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获取第二用户的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其中,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与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能力、状态和属性,与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能力和属性,第二用户相关策略,第二用户周边环境信息等。
例如,当第二用户的用户环境是处于家里(用户环境可以根据用户的接入设备中的手机位置判断),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包括手机、电视、固定可视电话(其中,电视的费率最低),且用户的策略信息是低费率优先。则第二位置服务器将电视确定为第二用户的最佳接入设备。
步骤408:第二位置服务器将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第二路由器。
步骤409:第二路由器将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用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替换。
步骤410:第二路由器将目的地址替换后的(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数据包发送给最佳接入设备。
本实施例以第二位置服务器根据用户标识确定最佳接入设备为例,本实施例可以得到用户标识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此时,在向第二位置服务器查询最佳接入设备时可以同时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之后,第二位置服务器根据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及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确定最佳接入设备。这种替代情况可以实现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在第二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是向第二位置服务器进行最佳接入设备的查询,可以应用在第二路由器中没有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的场景下,其中,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也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器还可以保存从第二位置服务器得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与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的对应关系,之后,当第二路由器中保存有该对应关系时,可以直接根据第二路由器中保存的该对应关系获取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而无需再向第二位置服务器进行查询。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用户标识,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本实施例通过第二位置服务器根据用户上下文信息确定最佳接入设备的方式,无需与用户交互,可以快速确定最佳接入设备。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501-506:与步骤401-406对应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507:第二位置服务器向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指示第二用户进行接入设备的选择。
步骤508:第二用户在多个接入设备中选择一个最佳接入设备,并向第二位置服务器反馈选择消息,该选择消息中指示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其中,第二用户可以通过任一接入设备返回该选择消息。(图5中接入设备以最佳接入设备为例)
步骤509:第二位置服务器将选择消息指示的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作为最佳接入设备,将该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第二路由器。
具体地,第二位置服务器在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根据该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确定返回选择消息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将返回选择消息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作为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步骤510-511:与步骤409-410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以第二用户根据用户标识确定最佳接入设备为例,本实施例可以得到用户标识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此时,在向第二位置服务器查询最佳接入设备时可以同时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之后,第二位置服务器在向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时,可以携带数据类型/会话信息,第二用户可以选择对应该数据类型/会话信息的最佳接入设备,并反馈给第二位置服务器。这种替代情况可以实现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在第二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是向第二位置服务器进行最佳接入设备的查询,可以应用在第二路由器中没有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的场景下,其中,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也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器还可以保存从第二位置服务器得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与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的对应关系,之后,当第二路由器中保存有该对应关系时,可以直接根据第二路由器中保存的该对应关系获取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而无需再向第二位置服务器进行查询。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用户标识,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可以由用户确定最佳接入设备,可以满足用户需要,提高用户的参与性。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601-602:与步骤401-402对应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603:第一位置服务器向第二位置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位置服务器地址的获取可以通过全局位置服务器。
步骤604:与步骤407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605:第二位置服务器将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第一位置服务器。
步骤606:第一位置服务器将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第一路由器。
步骤607:第一路由器将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填充在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字段处。
步骤608:第一路由器将填充了目的地址(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的数据包发送给最佳接入设备。
本实施例以第二位置服务器根据用户标识确定最佳接入设备为例,本实施例可以得到用户标识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此时,在向第二位置服务器查询最佳接入设备时可以同时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之后,第二位置服务器根据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及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确定最佳接入设备。这种替代情况可以实现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在第二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是向第二位置服务器进行最佳接入设备的查询,可以应用在第二路由器中没有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的场景下,其中,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也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器还可以保存从第二位置服务器得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与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的对应关系,之后,当第二路由器中保存有该对应关系时,可以直接根据第二路由器中保存的该对应关系获取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而无需再向第二位置服务器进行查询。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用户标识,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本实施例通过第二位置服务器根据用户上下文信息确定最佳接入设备的方式,无需与用户交互,可以快速确定最佳接入设备。本实施例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最佳接入设备,而无需经由第二路由器,可以加快转发速度。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701-703:与步骤601-603对应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704-705:与步骤507-508对应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706:第二位置服务器将反馈选择消息的接入设备作为最佳接入设备,将该最佳接入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第一位置服务器。
步骤707-709:与步骤606-608对应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以第二用户根据用户标识确定最佳接入设备为例,本实施例可以得到用户标识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此时,在向第二位置服务器查询最佳接入设备时可以同时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之后,第二位置服务器在向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时,可以携带数据类型/会话信息,第二用户可以选择对应该数据类型/会话信息的最佳接入设备,并反馈给第二位置服务器。这种替代情况可以实现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在第二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是向第二位置服务器进行最佳接入设备的查询,可以应用在第二路由器中没有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的场景下,其中,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也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和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路由器还可以保存从第二位置服务器得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与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的对应关系,之后,当第二路由器中保存有该对应关系时,可以直接根据第二路由器中保存的该对应关系获取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而无需再向第二位置服务器进行查询。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用户标识,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模式。本实施例通过与用户进行交互,可以由用户确定最佳接入设备,可以满足用户需要,提高用户的参与性。本实施例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最佳接入设备,而无需经由第二路由器,可以加快转发速度。
当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确定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并且,原最佳接入设备和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当不同时(即需要设备切换时),第一路由器或第二路由器需要获知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下述实施例中以原最佳接入设备为第一接入设备、新的最佳接入设备为第二接入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图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801:第二路由器将接收的数据包转发给第一接入设备。
具体地,可以参加图4或5所示的实施例。
步骤802: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
其中,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与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能力、状态和属性,与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能力和属性,第二用户相关策略,第二用户周边环境信息等。
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或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网络实体通过注册/更新消息将新的用户上下文注册/更新信息发送给第二位置服务器。
步骤803:第二位置服务器获取新的上下文信息,并根据新的上下文信息及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确定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第二接入设备的IP地址)。
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确定原理与用户初次接入时,确定最佳接入设备的原理相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例如可以第二位置服务器根据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及用户上下文信息确定,或者,第二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的信息来确定最佳接入设备),不再赘述。
步骤804:当存在设备切换时,第二位置服务器将第二接入设备的IP地址及相应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发送给第二路由器。
在实施时,为了节省信令,第二位置服务器可以只将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第二用户对应的新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第二路由器,或者,第二位置服务器可以只将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第二用户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对应的新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第二路由器。其中,特定的第二用户,特定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可以通过激活状态报告或者订阅消息,通知给第二位置服务器。
即采用如下方式进行下发:
方式一,
第二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二路由器定期发送的激活状态报告,该激活状态报告用于表明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是否处于激活状态;第二位置服务器,将该激活状态报告中表明的处于激活状态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该第二路由器。
其中,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此时,激活状态报告用于表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是否处于激活状态,例如,第二用户包括用户B和用户C,激活状态报告中表明用户B处于激活状态,用户C处于非激活状态,则第二位置服务器将用户B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第二路由器,而不发送用户C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也可以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及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此时,激活状态报告用于表明用户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是否处于激活状态,例如,第二用户包括用户B和用户C,用户B包括数据类型/会话信息B-1、数据类型/会话信息B-2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B-3,用户C包括数据类型/会话信息C-1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C-2,激活状态报告中表明数据类型/会话信息B-1、数据类型/会话信息B-2及数据类型/会话信息C-1处于激活状态,则第二位置服务器将数据类型/会话信息B-1、数据类型/会话信息B-2及数据类型/会话信息C-1分别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第二路由器,而不发送数据类型/会话信息B-3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具体地,用户或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是否处于激活状态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判断:在激活状态报告中表明对应的用户或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是否处于激活状态;或者,第二位置服务器在预先配置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或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对应的激活状态报告,则认为该用户或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处于非激活状态。
方式二,
第二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二路由器发送的订阅消息,该订阅消息用于表明每次最佳接入设备更改时是否需要通知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第二位置服务器将该订阅消息表明的需要通知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该第二路由器。
类似于激活状态报告,订阅消息的方式中,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同样可以为用户标识,或者用户标识及数据类型/会话信息。例如,订阅消息中可以指明订阅用户B(而没有订阅用户C)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之后,第二位置服务器将用户B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第二路由器,而不发送用户C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当然,订阅消息也可以取消,例如,取消用户B的订阅,之后,不再发送取消订阅的用户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数据类型/会话信息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用户的订阅方式,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存在设备切换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触发会话迁移。具体地,原最佳接入设备和新的最佳接入设备都为逻辑设备,在物理上可以位于同一物理设备,也可以位于不同的物理设备;当原最佳接入设备和新的最佳接入设备位于不同的物理设备时,第二位置服务器触发从原最佳接入设备到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会话迁移。
步骤805:第二路由器更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转发数据包给第二接入设备。
本实施例是通过第二位置服务器将确定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第二路由器,可以实现经由第二路由器的数据包的切换。
图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901:第一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一接入设备。
具体地,可以参照图6或7所示的实施例。
步骤902:第二位置服务器接收订阅者发送的订阅消息,该订阅者为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网络实体,该订阅消息中携带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
其中,订阅消息具体可以参见图8所示的实施例,订阅者可以是第二用户的各接入设备、各接入设备所属分域的域路由器或者域位置服务器。订阅消息中携带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可以是用户标识,也可以是用户标识和该用户当前的数据类型/会话。例如,当目标选择信息中包含数据类型/会话时:当数据类型/会话增加时,订阅者需要新增数据类型/会话的订阅;当数据类型/会话减少时,订阅者需要取消减少的数据类型/会话的订阅。第二位置服务器需要维护当前的数据类型/会话,当特定数据类型/会话的订阅取消时,第二位置服务器可以不再维护该取消的数据类型/会话。
步骤903-904:与步骤802-803对应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905:第二位置服务器将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订阅者(图9中以发送给第一接入设备为例)。
可选的,第二位置服务器还可以触发从第一接入设备到第二接入设备的会话迁移。
步骤906:订阅者或切换过程中第二接入设备或其接入网络的实体将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图9中以第一路由器为例)。例如,第一接入设备可以采用信令的方式将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及相应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发送给第一路由器,第二接入设备可以采用信令的方法或者反向数据的方式将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及相应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发送给第一路由器。
步骤907: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更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第二接入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可以实现无需经过第二路由器的数据包转发时最佳接入设备的切换。
图10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001:与步骤901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1002:与步骤903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1003:第二位置服务器实时地将第二用户当前可供切换的接入设备的信息推送到第二用户当前使用的接入设备上(图10中以第一接入设备为例),以便第二用户在当前可供切换的接入设备中选择与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第二接入设备)并触发设备切换,该接入设备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设备类型,设备路由地址。
步骤1004:第一接入设备或第二接入设备将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IP地址)及相应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图10中以第一接入设备为例)。
例如,第二接入设备将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通过信令方式或反向数据的方式发送给第一路由器,或者,第一接入设备获取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之后,由第一接入设备将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通过信令方式发送给第一路由器。
步骤1005: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更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第二接入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可以实现无需经过第二路由器的数据包转发时最佳接入设备的切换。本实施例采用用户选择的方式确定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可以提高用户的参与性。
图11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01:与步骤901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1102:第二用户或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图11中以第一接入设备为例)根据已知信息为第二用户选择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第二接入设备)并触发设备切换,该已知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可切换设备类型,设备路由地址。
例如,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根据已知信息(如可切换设备类型、地址以及其他信息等)确定特定数据类型/会话(业务信息)或所有数据类型/会话的切换设备(新的最佳接入设备),或者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根据已知信息和本地策略(例如QoS保证下的低费率优先)确定特定数据类型/会话或所有数据类型/会话的切换设备(新的最佳接入设备)。之后,可以触发业务会话上下文迁移。
步骤1103-1104:与步骤1004-1005对应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当存在会话上下文迁移时,可能会存在如下情况,即会话已经迁移到新的最佳接入设备,但第一路由器的数据路径还没来得及更改,数据包还是发送给的原最佳接入设备。此时原最佳接入设备可以设定一个时间门限,在该时间门限内转发原有业务的数据包到新最佳接入设备,从而减缓由于设备切换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
本实施例通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可以实现无需经过第二路由器的数据包转发时最佳接入设备的切换,通过本实施例无需借助第二位置服务器实现最佳接入设备的切换。
图12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201:与步骤901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1202: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接收到切换触发信息(图12中以第一路由器为例)。
例如,第一路由器发送给原来的最佳接入设备的数据包反馈超时,或者,原来的最佳接入设备或其对应的域路由器向第一路由器反馈数据不可达。第一路由器可以维护各会话的状态(可达或不可达)。
步骤1203: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重新获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第二接入设备)的路由方式。例如,是直接发送数据包给第二用户的最佳接入设备,还是通过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用户的最佳接入设备。
具体可参见图4或图5或图6或7所示的实施例。
步骤1204: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或第二用户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图中以发送给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即第二接入设备为例)。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接收切换触发信息重新选择最佳接入设备,可以实现由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一路由器主动发起切换。
图13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路由器1,该路由器包括接收模块131、获取模块132和发送模块133,
接收模块13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携带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该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的接入设备关联;获取模块132用于获取与该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模块133用于根据该路由地址将该数据包发送给该最佳接入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用户标识层为现有符合OSI七层参考模型的通信协议栈或TCP/IP协议栈或完成类似功能的协议栈的基础上新增的层次,该用户标识层与网络层位于同一层次,或者,该用户标识层位于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或者,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及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在协议栈中新增用户标识层,采用用户标识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
图14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路由器1和位置服务器2,该位置服务器2为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或者,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及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该获取模块132包括第一单元141和/或第二单元142;该第一单元141用于在保存有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时,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该对应关系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是预先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的;该第二单元142用于在未保存有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时,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该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位置服务器2用于接收该获取模块发送的携带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的查询请求,在接收到该查询请求后确定该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向该获取模块返回该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该位置服务器2包括第三单元143或者第四单元144;该第三单元143用于在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当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用户标识时,根据该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获取该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当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时,根据该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及该数据类型/会话信息获取该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该第四单元144用于向与该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发送信令消息,以便该第二用户在该接入设备接收到该信令消息后选择接入设备并返回选择消息;在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根据该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确定返回选择消息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将返回选择消息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作为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其中,该路由器1为该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该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在该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新的上下文信息,并根据新的上下文信息及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确定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该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在新的最佳接入设备与原最佳接入设备不同时,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该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以便该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更新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转发数据包给该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或者,该路由器1为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该位置服务器还用于接收订阅者发送的订阅消息,该订阅者为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网络实体,该订阅消息中携带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该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在该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与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该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订阅者,使该订阅者或设备切换时新的最佳接入设备或其接入网络的实体将该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更新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该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或者,该路由器1为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该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实时地将该第二用户当前可供切换的接入设备信息推送到该第二用户当前使用的接入设备上,使该第二用户在当前可供切换的接入设备中选择与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并触发设备切换,该接入设备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设备类型,设备路由地址;原最佳接入设备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更新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该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或者,该路由器1为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该第二用户或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根据已知信息为该第二用户选择新的最佳接入设备,该已知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可切换设备类型,设备路由地址;原最佳接入设备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信息发送给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还用于更新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使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给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或者,该路由器1为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还用于接收到切换触发信息后,根据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重新获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该切换触发信息为该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发送给原最佳接入设备的数据包反馈超时或数据不可达;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还用于根据该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更新该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新的对应关系转发数据包给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在协议栈中新增用户标识层,采用用户标识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本实施例还可以实现切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现有协议栈中增加用户标识层,可以采用该用户标识层上的用户标识进行身份标识,而无需采用IP地址或者主机标识进行身份标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的数据包可以直接发送给第二用户的最佳接入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转发给第二用户的最佳接入设备,满足不同系统配置的需求。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位置服务器可以根据自身配置的信息得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也可以与第二用户进行交互得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提高灵活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变化后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通过给路由器,可以实现最佳接入设备的切换,适应系统环境等的变化。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由器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目标设备选择信息,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的接入设备关联;
路由器获取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路由器根据所述路由地址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最佳接入设备;
所述路由器获取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包括:
路由器在保存有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所述对应关系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是预先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的;
路由器在未保存有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时,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位于用户标识层,所述用户标识层为协议栈中新增的层次,所述用户标识层与网络层位于同一层次或者所述用户标识层位于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或者,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及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包括:
路由器向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以便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确定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路由器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返回的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确定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包括: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在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当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用户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获取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当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及所述数据类型/会话信息获取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或者,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向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中的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发送信令消息,以便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接入设备接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后选择接入设备并返回选择消息,所述选择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在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确定所述选择消息指示的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将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作为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包括如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能力、状态和属性,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能力和属性,第二用户相关策略,第二用户周边环境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接收所述接入设备或所述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实体发送的注册/更新消息,所述注册/更新消息中携带所述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能力、状态和属性,或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能力和属性,并存储所述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能力、状态和属性,或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能力和属性;
和/或,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或所述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网络实体,在第二用户制定或更新自身相关策略时,发送的注册/更新消息,所述注册/更新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相关策略,并存储所述第二用户相关策略;
和/或,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通过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和属性间接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周边环境信息,或者,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通过第二用户接入设备的主动指示直接获取所述第二用户周边环境信息;并存储所述第二用户周边环境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为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新的上下文信息,并根据新的上下文信息及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确定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在新的最佳接入设备与原最佳接入设备不同时,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以便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转发数据包给所述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包括: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定期发送的激活状态报告,所述激活状态报告用于表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是否处于激活状态;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将所述激活状态报告中表明的处于激活状态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包括: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发送的订阅消息,所述订阅消息用于表明每次最佳接入设备更改时是否需要通知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将所述订阅消息表明的需要通知的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接收订阅者发送的订阅消息,所述订阅者为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网络实体,所述订阅消息中携带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订阅者,使所述订阅者或设备切换过程中新的最佳接入设备或其接入网络的实体将所述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所述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最佳接入设备和新的最佳接入设备都为逻辑设备,在物理上可以位于同一物理设备,也可以位于不同的物理设备;
当原最佳接入设备和新的最佳接入设备位于不同的物理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触发从原最佳接入设备到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会话迁移。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实时地将所述第二用户当前可供切换的接入设备信息推送到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使用的接入设备上,使所述第二用户在当前可供切换的接入设备中选择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并触发设备切换,所述接入设备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设备类型,设备路由地址;
原最佳接入设备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所述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或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根据已知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选择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并触发设备切换,所述已知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可切换设备类型,设备路由地址;
原最佳接入设备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使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给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为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接收到切换触发信息后,根据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重新获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所述切换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发送给原最佳接入设备的数据包反馈超时或数据不可达;
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根据所述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为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全局可路由地址,或者为所述最佳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的路由地址。
17.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由器,所述路由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目标设备选择信息,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的接入设备关联;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地址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最佳接入设备;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单元和/或第二单元;
所述第一单元用于在保存有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所述对应关系中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是预先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的;
所述第二单元用于在未保存有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时,从第二用户的归属位置服务器获取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标识位于用户标识层,所述用户标识层为协议栈中新增的层次,所述用户标识层与网络层位于同一层次或者所述用户标识层位于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或者,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及当前业务的数据类型/会话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置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获取模块发送的携带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的查询请求,在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确定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向所述获取模块返回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服务器包括第三单元和/或第四单元;
所述第三单元用于在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当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用户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获取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当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为用户标识和数据类型/会话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及所述数据类型/会话信息获取所述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所述第四单元用于向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中的用户标识关联的接入设备发送信令消息,以便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接入设备接收到所述信令消息后选择接入设备并返回选择消息,所述选择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在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确定所述选择消息指示的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将第二用户选择的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作为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由器为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
所述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新的上下文信息,并根据新的上下文信息及目标设备选择信息确定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所述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在新的最佳接入设备与原最佳接入设备不同时,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以便所述第二用户的归属路由器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转发数据包给所述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由器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
所述位置服务器还用于接收订阅者发送的订阅消息,所述订阅者为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或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网络的网络实体,所述订阅消息中携带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
所述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
所述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订阅者,使所述订阅者或设备切换过程中新的最佳接入设备或其接入网络的实体将所述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所述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由器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
所述位置服务器还用于实时地将所述第二用户当前可供切换的接入设备信息推送到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使用的接入设备上,使所述第二用户在当前可供切换的接入设备中选择与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对应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并触发设备切换,所述接入设备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设备类型,设备路由地址;
原最佳接入设备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所述的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由器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
所述第二用户或第二用户的接入设备根据已知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选择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并触发设备切换,所述已知信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可切换设备类型,设备路由地址;
原最佳接入设备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将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以便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还用于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使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给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由器为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
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还用于接收到切换触发信息后,根据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重新获取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所述切换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发送给原最佳接入设备的数据包反馈超时或数据不可达;
第一用户的接入设备或其所接入的网络域的域出入口路由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新的最佳接入设备的路由地址更新所述目标设备选择信息与最佳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新的对应关系发送数据包给新的最佳接入设备。
CN200910174101XA 2009-09-24 2009-09-24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035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4101XA CN102035720B (zh) 2009-09-24 2009-09-24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KR1020127006609A KR101339049B1 (ko) 2009-09-24 2010-09-21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PCT/CN2010/077190 WO2011035713A1 (zh) 2009-09-24 2010-09-21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13/425,970 US8467392B2 (en) 2009-09-24 2012-03-21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4101XA CN102035720B (zh) 2009-09-24 2009-09-24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720A CN102035720A (zh) 2011-04-27
CN102035720B true CN102035720B (zh) 2012-07-04

Family

ID=4379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4101XA Active CN102035720B (zh) 2009-09-24 2009-09-24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67392B2 (zh)
KR (1) KR101339049B1 (zh)
CN (1) CN102035720B (zh)
WO (1) WO20110357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3837A2 (zh) * 2011-04-19 2011-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故障时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路由器
US8824471B2 (en) 2011-06-01 2014-09-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aintained message delivery during routing domain migration
US9836177B2 (en) 2011-12-30 2017-12-05 Next IT Innovation Labs, LLC Providing variable responses in a virtual-assistant environment
AU2013277815A1 (en) * 2012-06-21 2015-01-22 Mandometer Ab A method and a device adapted to practice simulated eating
CN103857004A (zh) * 2012-12-03 201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无线网络用户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245140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Next It Corporation Virtual Assistant Transfer between Smart Devices
US9672822B2 (en) 2013-02-22 2017-06-06 Next It Corporation Interaction with a portion of a content item through a virtual assistant
CN104796460B (zh) * 2015-03-26 2019-03-2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476980B2 (en) * 2015-08-07 2019-11-12 Dell Products L.P. Remote socket splicing system
CN105897673A (zh) * 2015-11-16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连接方法、系统、设备及视频服务端
CN109347986A (zh) * 2018-12-04 2019-02-15 北京羽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36105B (zh) * 2019-04-16 2023-04-28 中科网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电视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电视终端
US11201947B2 (en) * 2020-04-21 2021-12-14 Citrix Systems, Inc. Low latency access to application resources across geographical locations
US11165702B1 (en) * 2020-05-01 2021-1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munication of policy changes in LISP-base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CN112714011B (zh) * 2020-12-15 2023-06-02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分流信息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834A (zh) * 2001-12-10 2003-06-18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研究所 接入服务器转发数据包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1148B2 (en) * 2000-06-03 2005-09-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registry for automatic connection and data exchange between pervasive devices and backend systems
US6845153B2 (en) 2001-01-31 2005-0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independent party addressing using a unique identifier linked to network specific addresses
US8107937B2 (en) * 2001-07-31 2012-01-31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provisioning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US20040001475A1 (en) * 2002-07-01 2004-01-01 Olli Mikkonen Routing for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US20050083883A1 (en) * 2003-10-20 2005-04-21 Jan-Ming Ho Mobile network agent
JP4276568B2 (ja) 2004-03-26 2009-06-10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ルータ及びsipサーバ
US7809381B2 (en) * 2004-07-16 2010-10-05 Bridgeport Networks, Inc. Presence detection for cellular and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DE602006008409D1 (de) * 2005-04-29 2009-09-24 Huawei Tech Co Ltd Verfahren zur realisierung eines nachrichtendienstes für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US7849199B2 (en) * 2005-07-14 2010-12-07 Yahoo ! Inc. Content router
CN1941739B (zh) 2005-09-29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和使用用户标识的方法及其系统
US8327024B2 (en) * 2006-04-29 2012-12-04 724 Solutions Soft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S/IP interoperability
US8990910B2 (en) * 2007-11-13 2015-03-24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globally unique identiti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834A (zh) * 2001-12-10 2003-06-18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研究所 接入服务器转发数据包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35713A1 (zh) 2011-03-31
KR20120055681A (ko) 2012-05-31
US8467392B2 (en) 2013-06-18
KR101339049B1 (ko) 2013-12-09
US20120182995A1 (en) 2012-07-19
CN102035720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572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10284466B2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6925087B2 (en) Packet transfer scheme using mobile terminal and router for preventing attacks using global address
JP4233567B2 (ja) 制御装置及び移動端末
US8107417B2 (e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allocating IP address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4769910A (zh) 在通信网络中指派地址
EP1424819B1 (en) Routing of packe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469015A (zh) 实现中继选择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US20150249599A1 (en) Virtual cluster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US20130336275A1 (en) Mobile data comunication
CN105101176A (zh) 一种漫游场景下的会话绑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080137654A1 (en) Method of managing signaling message in path-based signaled paths to mpls-enabled core network
JP5182051B2 (ja) サービスサー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CN101047637B (zh) 为移动节点选择服务的本地移动锚点的方法
CN101925053A (zh) 一种ims域的会话控制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0358200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CN102656908B (zh) 用于将数据选路到外地网络中的移动节点的方法和系统
CN103931218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本地网络实体
CN101513006B (zh) 在移动ip系统中路由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34819B1 (ko) 무선 단말기로부터 요청된 주소정보를 선택적으로 달리하여 제공하는 방법과 그 방법을 위한 장치
CN101552721A (zh)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其业务实现方法
US9451420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 an ad hoc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radio communication st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s
CN11437464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1262356B1 (ko) 다중 경로에서의 링크 제어 방법
CN101789909A (zh) 一种业务交互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