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681A -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681A
CN102035681A CN2010105946488A CN201010594648A CN102035681A CN 102035681 A CN102035681 A CN 102035681A CN 2010105946488 A CN2010105946488 A CN 2010105946488A CN 201010594648 A CN201010594648 A CN 201010594648A CN 102035681 A CN102035681 A CN 102035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pseudo
line
over run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46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681B (zh
Inventor
吴世华
陈世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946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5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5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6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7802 priority patent/WO20120793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4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virtualis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or resources, e.g. SDN or NFV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涉及通信领域;所述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均通过伪线与主用转发节点和备用转发节点相连,该方法包括:为所述伪线中的至少一条伪线设置备用隧道;当设置有备用隧道的伪线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链路保护的管理。

Description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MPLS TE FRR(Fast Reroute,快速重路由)是现有的解决故障快速切换的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的基本思路是在两个PE设备之间建立端到端的TE隧道,并且为需要保护的主用LSP(标签交换路径)事先建立好备用LSP,当设备检测到主用LSP不可用时(节点故障或者链路故障),将流量倒换到备用LSP上,从而实现业务的快速切换。
MPLS TE FRR技术是一项实现网络局部保护的技术,在应用了MPLS TE的网络中,当某处出现链路或节点失效时,配置有快速重路由保护的LSP可以自动将数据切换到保护链路上去。MPLS TE FRR由事先建立本地备份路径,保护LSP不会受到链路/节点故障的影响,当故障发生时,检测到链路/节点故障的设备就可以快速将业务从故障链路切换到备份路径上;同时,LSP的头节点会尝试寻找新的路径来重新建立LSP,并将数据切换到新路径上,在新的LSP建立成功之前,业务数据会一直通过保护路径转发。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一种VPN FRR利用基于VPN的私网路由快速切换技术,通过预先在远端PE中设置指向主用PE和备用PE的主备用转发表项,并结合PE故障快速检测,旨在解决CE双归PE的MPLS VPN网络中,PE节点故障导致的端到端业务收敛时间长(大于1s)的问题,同时解决PE节点故障恢复时间与其承载的私网路由的数量相关的问题,在PE节点故障下,端到端业务收敛时间小于1s。
VPWS(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虚拟专用线路服务)建设在MPLS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在两个路由器的一对端口之间提供高速的二层透传。VPWS主要组成部分包括:PE路由器、标记分发协议(LDP)和MPLS标记交换隧道(LSP Tunnel),加入VPWS业务的接口设备支持广播,转发和过滤以太网帧。PE之间通过伪线(Pseudo Wire,PW)互相连接,对客户形成一个仿真LAN。每个PE不但要学习来自PW的以太网报文的MAC(Media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也要学习来自它所连接CE的MAC地址。PW通常使用MPLS隧道,完成PE之间的数据透传,隧道可以是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等。PE通常是MPLS边缘路由器,并能够建立到其他PE的隧道。
对于VPWS这样的二层VPN网络,如何保护链路断开切换时的流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链路在中断时缩短业务中断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所述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均通过伪线与主用转发节点和备用转发节点相连,该方法包括:
为所述伪线中的至少一条伪线设置备用隧道;
当设置有备用隧道的伪线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因故障断开,所述发送节点将业务的通路切换为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
优选的,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优选的,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包括:
如果所述备用隧道未经过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备用隧道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优选的,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包括:
如果所述备用隧道经过至少一个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转发标签以及所述路由节点分配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一种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系统,所述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均通过伪线与主用转发节点和备用转发节点相连,该系统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为所述伪线中的至少一条伪线设置备用隧道;
第一切换模块,当设置有备用隧道的伪线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优选的,所述发送节点还包括: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因故障断开时,将业务的通路切换为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
优选的,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隧道未经过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时,根据预先获取的备用隧道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隧道经过至少一个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时,根据预先获取的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转发标签以及所述路由节点分配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为伪线设置备用隧道,在伪线出现故障时,切换到该备用的隧道,实现对传输链路的局部保护,与现有技术中直接进行主备转发节点的切换相比,切换所需的业务处理内容变少了,从而提高了切换的速度,达到迅速切换的目的,缩短了业务中断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组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系统实施例中所述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均通过伪线与主用转发节点和备用转发节点相连,该系统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为所述伪线中的至少一条伪线设置备用隧道;
第一切换模块,当设置有备用隧道的伪线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其中该设置模块和第一切换模块部署在如下节点,包括发送节点、主用转发节点和备用转发节点中至少一个。
该发送节点还包括第二切换模块,其中该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因故障断开时,将业务的通路切换为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
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其中为伪线设置的隧道可以是伪线的两端的节点间直接相连的一段隧道,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路由节点与伪线的两端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隧道构成,举例来说,发送节点和主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设置有备用的隧道,该隧道可以是使发送节点和主用转发节点直接相连的一段隧道,也可以通过一个路由节点A才使发送节点和主用转发节点相连的多段隧道,即发送节点与路由节点A之间的隧道为M,路由节点A与主用转发节点之间的隧道为N,则隧道M和隧道N的组合才构成发送节点和主用转发节点之间伪线的备用隧道。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隧道未经过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时,根据备用隧道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由于该备用隧道不经过任何路由节点,该备用隧道的转发标签中包括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下游节点的信息,所以该业务可以路由到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下游节点。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隧道经过至少一个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时,根据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转发标签以及所述路由节点分配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在该备用隧道不经过任何路由节点时,该备用隧道的转发标签中包括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下游节点的信息,所以该业务可以路由到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下游节点;而当该备用隧道经过路由节点,路由节点根据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转发标签进行路由选择,并根据下一跳路由节点分配的转发标签,将业务路由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下游节点。
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实施例,通过为伪线设置备用隧道,在伪线出现故障时,切换到该备用的隧道,实现对传输链路的局部保护,与现有技术中直接进行主备转发节点的切换相比,切换所需的业务处理内容变少了,从而提高了切换的速度,达到迅速切换的目的,缩短了业务中断的时间。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进行说明:
在此之前,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将上述链路的关系进行一下简单的命名:
伪线以及该伪线两端之间的备用的隧道称为链路的局部保护;
发送节点、主用转发节点以及接收节点之间的链路称为主用路径,发送节点、备用转发节点以及接收节点之间的链路称为备用路径,这两个路径称为链路的全局保护。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路径选择的优先级顺序依次为全局保护的主用路径-主用路径的用于局部保护的隧道-全局保护的备用路径-备用路径的用于局部保护的隧道。
此处以虚拟线路服务(VPWS)网络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对于其他基于MPLS协议的二层虚拟专用网同样适用,此处不再赘述:
在组网过程中,为保护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的链路,配置了主备两个转发节点,且配置该主备转发节点通过伪线分别与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相连,其中通过备用转发节点传输方式是对通过主用转发节点传输方式的全局保护;进一步的,还为每条伪线的两端节点间配置有隧道,实现对伪线与隧道的切换,实现对主用路径的局部保护。
在上述组网结构中,链路保护设备根据网络的结构,创建VPWS业务转发表、全局保护转发表以及局部保护转发表;其中:
所述VPWS业务转发表包括全局保护的索引,用以查找全局保护表,参见表1,其中该VPWS表中的VC标签为和转发标签为主用路径的VC标签为和转发标签。
表1VPWS转发表
Figure BDA0000039041730000071
所述全局保护转发表记录全局保护的主用路径和备用路径,参见表2。具体包括主用路径中PW的转发标签(即主用转发节点分配给发送节点的伪线转发标签)和VC(virtual circuit,虚拟电路)标签(即接收节点分配给发送节点在通过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传输时的虚拟标签);同理该备用路径中PW的转发标签和VC标签;
其中该全局保护转发表还包括局部保护标志位和局部保护索引,其中:在主用路径的伪线出现故障时,如果局部保护标志位无效,数据业务报文是按照全局保护的主备路径进行保护切换,需要使用备用路径中的转发标签和VC标签进行传输;当局部保护标志位有效时,数据是按照局部保护表进行转发,此时VC标签从全局保护表获得,转发标签从局部保护表获得,数据业务报文是按照局部保护的隧道进行保护切换。
表2全局保护转发表
Figure BDA0000039041730000072
所述局部保护转发表通常用于在备用隧道有多段隧道组成的情况,参见表3;用于记录局部保护中伪线及其对应的隧道的主备关系、各自的出端口索引以及隧道的出入标签信息,其中该出端口索引用以查找下一跳出端口表。
表3局部保护表项
Figure BDA0000039041730000081
下面结合以一应用实例对上述表格每个项目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组网示意图,其中PE1与PE2分别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其中P1为主用节点,P2为备用节点,其中PE1与PE2可以通过PW1和PW2来通信,其中PW1包括PW11和PW12,其中PW11(PE1-P1)和PW12(P1-PE2),PW2包括PW21(PE1-P2)和PW22(P2-PE2)。其中:
PW11的MPLS TE保护隧道为T1(PE1-P3)和T2(P3-P1);
PW12的MPLS TE保护隧道为T3(P1-P4)和T4(P4-PE2)。
其中可选的,还可以预先为PW21和PW22设置对应的MPLS TE保护隧道,参照图中所示:
PW21的MPLS TE保护隧道为T5(PE1-P5)和T6(P5-P2);
PW22的MPLS TE保护隧道为T7(P2-P6)和T8(P2-PE2)。
由上可以看出,MPLS TE保护隧道的起始点与每条伪线的起始点相同。
以PE1设备为例,VPWS转发表里面有全局保护index,根据VPWS转发表中的全局保护index查询全局保护表,可以得到PW1和PW2的信息,其中PW1的信息包括P1分配给PE1的转发标签以及PE2分配给PE1的PW1的VC标签;PW2的信息包括P2分配给PE1的转发标签以及PE2分配给PE1的PW2的VC标签。其中PW1和PW2均建立局部保护的保护关系,以PW11为例,隧道T1和T2组成的新隧道对PW11进行保护,根据全局保护表里的局部保护index来查询局部保护表,它包括用于主用的伪线PW11以及用于备用的隧道T1。
对于表3,以PE1设备为例,局部保护表项包括主隧道转发标签、备隧道转发标签、主隧道下一跳出端口信息、备隧道下一跳出端口信息,隧道T1和T2保护PW11这一段PW,局部保护的索引为Index1;隧道T3和T4保护PW12这一段PW,局部保护的索引为Index2。Index1表项中包括主隧道转发标签是P1分给PE1的标签,备隧道转发标签是P3分给PE1的标签,主隧道下一跳出端口信息是PE1到P1的出端口信息,备隧道下一跳出端口信息是PE1到P3的出端口信息;Index2表项中包括主隧道转发标签是PE2分给P1的标签,备隧道转发标签是P4分给P1的标签,主隧道下一跳出端口信息是P1到PE2的出端口信息,备隧道下一跳出端口信息是P1到P4的出端口信息。
在没有全局保护时,如果没有局部保护,其中局部保护表里的转发标签是P1分配给PE1的转发标签,下一跳指向P1,此时报文封装2层标签进行转发,外层转发标签从局部保护表获得,内层VC标签从全局保护表获得;如果有局部保护切换,局部保护表里面转发标签是P3分配给PE1的标签,局部保护保护的内层标签是P1分配给PE1的标签,此时报文封装3层标签进行转发,外层2层标签从局部保护表获得,分别是P3分配给PE1的标签、局部保护保护的内层标签是P1分配给PE1的标签,内层是PW1的VC标签,从全局保护表获得,下一跳指向P3转发,从而实现局部保护。
下面分情况进行说明链路的切换方式,:
1)在PW11和PW12均工作正常时,无需进行链路切换,PE1与PE2之间通信的路径为PW11-PW12;
2)在PW11出现故障但PW12工作正常时,由于PW11出现故障,PE1将数据切换到PW11的保护隧道进行传输,在P1接收到数据后,由于PW12工作正常,仍然采用PW12进行传输,所以PE1与PE2之间通信的路径为T1-T2-PW12;
3)在PW11工作正常但PW12出现故障时,由于PW11工作正常,仍然采用PW11进行传输,在P1接收到数据后,P1将数据切换到PW11的保护隧道进行传输,由于PW12出现故障,P1将数据切换到PW12的保护隧道进行传输,所以PE1与PE2之间通信的路径为PW11-T3-T4;
4)在PW11和PW12都出现故障时,由于PW11出现故障,PE1将数据切换到PW11的保护隧道进行传输,在P1接收到数据后,由于PW12出现故障,P1将数据切换到PW12的保护隧道进行传输,所以PE1与PE2之间通信的路径为T1-T2-T3-T4;
5)当PW11和PW12中至少一个出现故障且对应的MPLS TE保护隧道也出现故障时,需要使用备用节点来传输,即通过PE、PE2分别与P2之间的伪线进行传输,所以PE1与PE2之间通信的路径为PW21-PW22。
当然,如果PW21和PW22中的至少一个配置有MPLS TE保护链路,在PW21和PW22中至少一个出现故障时,可以参照上述情况中的2至4进行处理。
在本应用实例所示的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201、在根据网络报文的接入方式判断所收到的网络报文是VPWS网络报文后,PE1查找对应的VPWS转发表项,其中VPWS转发表包括全局保护索引、PW VC标签和转发标签,;
步骤202、PE1从该VPWS转发表项根据所查到的全局保护索引查找全局保护转发表项;
步骤203、PE1判断所查到的全局保护转发中局部保护标志位是否置位,如果是,进入步骤204,否则进入步骤203;
步骤204、PE1按照只配置有普通VPWS业务全局保护保护处理的方式处理所收到的网络报文,即从伪线PW11传输到P1,流程结束。
步骤205、PE1根据所查到的全局保护转发表中局部保护索引查找局部保护表项,局部保护表项包含下一跳出信息,以获得TE主隧道和备用隧道的信息(如伪线的出端口和备用隧道的出端口);
步骤206、PE1对VPWS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及转发,具体包括:从全局保护表中获得VPWS业务的VC标签,VC标签是通过LDP协议分配的标签,VPWS业务的转发标签是从局部保护表项中获得标签,局部保护表项的标签是通过RSVP协议分配的标签。流程结束。
同理,P1收到上述内容后可参照上述步骤201~206的处理流程处理将数据传输到PE2,如果P1将数据无法传输到PE2,则P1通知PE1无法传输,并由PE1通过与P2之间的伪线将数据传输到PE2。
图3为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2所示的系统,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所述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均通过伪线与主用转发节点和备用转发节点相连,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为所述伪线中的至少一条伪线设置备用隧道;
步骤302、当设置有备用隧道的伪线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因故障断开,所述发送节点将业务的通路切换为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
其中本方法实施例中的通路具体介绍如下:
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其中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包括:
如果所述备用隧道未经过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备用隧道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如果所述备用隧道经过至少一个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转发标签以及所述路由节点分配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施例,通过为伪线设置备用隧道,在伪线出现故障时,切换到该备用的隧道,实现对传输链路的局部保护,与现有技术中直接进行主备转发节点的切换相比,切换所需的业务处理内容变少了,从而提高了切换的速度,达到迅速切换的目的,缩短了业务中断的时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所述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均通过伪线与主用转发节点和备用转发节点相连,该方法包括:
为所述伪线中的至少一条伪线设置备用隧道;
当设置有备用隧道的伪线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因故障断开,所述发送节点将业务的通路切换为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包括:
如果所述备用隧道未经过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备用隧道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包括:
如果所述备用隧道经过至少一个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转发标签以及所述路由节点分配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6.一种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系统,所述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均通过伪线与主用转发节点和备用转发节点相连,该系统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为所述伪线中的至少一条伪线设置备用隧道;
第一切换模块,当设置有备用隧道的伪线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还包括: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因故障断开时,将业务的通路切换为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节点、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所述发送节点、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通路,由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备用转发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与所述主用转发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之间的伪线或备用隧道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隧道未经过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时,根据预先获取的备用隧道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隧道经过至少一个所述虚拟专用网中的路由节点时,根据预先获取的该发生故障的伪线的转发标签以及所述路由节点分配的转发标签将发生故障的伪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所述备用隧道。
CN201010594648.8A 2010-12-17 2010-12-17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035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4648.8A CN102035681B (zh) 2010-12-17 2010-12-17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PCT/CN2011/077802 WO2012079375A1 (zh) 2010-12-17 2011-07-29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4648.8A CN102035681B (zh) 2010-12-17 2010-12-17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681A true CN102035681A (zh) 2011-04-27
CN102035681B CN102035681B (zh) 2015-07-22

Family

ID=43888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4648.8A Active CN102035681B (zh) 2010-12-17 2010-12-17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5681B (zh)
WO (1) WO2012079375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759A (zh) * 2011-08-16 2011-11-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w冗余备份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1144088A2 (zh) * 2011-05-26 2011-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WO2012079375A1 (zh) * 2010-12-17 2012-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2572905A (zh) * 2012-01-09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归保护倒换方法和系统
WO2014000600A1 (zh) * 2012-06-28 2014-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业务保护方案中减少丢包的方法和系统
CN104348719A (zh) * 2013-07-29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4753722A (zh) * 2015-04-08 2015-07-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倒换的dni-pw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796331A (zh) * 2015-04-29 2015-07-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交换系统实现lsp和vc分层保护的方法
WO2016101646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虚拟网络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995008A (zh) * 2016-10-27 2018-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告警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98781A (zh) * 2018-12-20 2019-04-3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路径的管理方法和pe设备
CN109768925A (zh) * 2019-03-27 2019-05-1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伪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532515A (zh) * 2020-12-21 2021-03-19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1业务线路切换的方法
WO2021115162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保护方法、装置,入口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5801552A (zh) * 2021-09-10 2023-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2260B (zh) * 2017-09-22 2020-07-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快速重路由的vpws bypass保护倒换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5836A (zh) * 2009-08-25 2010-02-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的分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667970A (zh) * 2009-10-23 2010-03-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和设备
CN101834773A (zh) * 2010-03-30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的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1902396A (zh) * 2010-06-18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中隧道保护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3423B2 (en) * 2003-10-07 2008-03-11 Cisco Technology, Inc. Enhanced switchover for MPLS fast reroute
CN101316225B (zh) * 2007-05-30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通信系统和标签交换路由器
CN102035681B (zh) * 2010-12-17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5836A (zh) * 2009-08-25 2010-02-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的分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667970A (zh) * 2009-10-23 2010-03-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和设备
CN101834773A (zh) * 2010-03-30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的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1902396A (zh) * 2010-06-18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中隧道保护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9375A1 (zh) * 2010-12-17 2012-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WO2011144088A2 (zh) * 2011-05-26 2011-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2282805A (zh) * 2011-05-26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WO2011144088A3 (zh) * 2011-05-26 2012-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2282805B (zh) * 2011-05-26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2255759A (zh) * 2011-08-16 2011-11-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w冗余备份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572905A (zh) * 2012-01-09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归保护倒换方法和系统
WO2014000600A1 (zh) * 2012-06-28 2014-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业务保护方案中减少丢包的方法和系统
US9769091B2 (en) 2012-06-28 2017-09-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packet loss in a service protection scheme
CN104348719A (zh) * 2013-07-29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5791072A (zh) * 2014-12-22 2016-07-20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以太虚拟网络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6101646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虚拟网络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753722A (zh) * 2015-04-08 2015-07-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倒换的dni-pw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753722B (zh) * 2015-04-08 2018-01-0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倒换的dni‑pw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796331A (zh) * 2015-04-29 2015-07-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交换系统实现lsp和vc分层保护的方法
CN104796331B (zh) * 2015-04-29 2018-02-1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交换系统实现lsp和vc分层保护的方法
CN107995008B (zh) * 2016-10-27 2021-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告警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95008A (zh) * 2016-10-27 2018-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告警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98781A (zh) * 2018-12-20 2019-04-3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路径的管理方法和pe设备
CN109698781B (zh) * 2018-12-20 2021-10-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路径的管理方法和pe设备
CN109768925B (zh) * 2019-03-27 2021-05-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伪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768925A (zh) * 2019-03-27 2019-05-1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伪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1115162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保护方法、装置,入口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2532515A (zh) * 2020-12-21 2021-03-19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1业务线路切换的方法
CN115801552A (zh) * 2021-09-10 2023-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681B (zh) 2015-07-22
WO2012079375A1 (zh) 201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5681B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链路保护方法和系统
JP4729119B2 (ja) ラベルスイッチ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装置
CN100450039C (zh) 快速收敛端到端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64995B (zh) 一种虚拟专用局域网络中链路保护的方法及设备
CN102664788B (zh)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02353B (zh) 分组网络的保护方法
CN111698152B (zh) 一种故障保护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0527683C (zh) 故障保护方法和系统
WO2006017982A1 (fr) Procede de reacheminement dans le reseau multiprotocole a commutateur d'etiquettes
WO2007016834A1 (fr) Procede rapide de convergence de services de point a point et dispositif associe cote fournisseur de services
CN101227399B (zh)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CN101447900A (zh) 一种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0531136C (zh) 在虚拟专用网的链路故障时传送报文的方法及系统
WO2006030435A2 (en) Efficient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protecting multicast traffic in a ring topology network utilizing label switching protocols
CN101340351A (zh) 一种vpls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51630A (zh) 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827564B1 (en) Source routing tunnel ingress protection
CN102377607A (zh) 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297338B (zh) 一种vpn路由通告方法和设备
WO2011140890A1 (zh) 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43060A (zh) 一种建立主用伪线和备用伪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72012A (zh) 一种vpn frr的实现方法和pe设备
WO2011147298A1 (zh) 三层vpn路由重置方法和装置
US20050270979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substitute path in a network
CN101697527B (zh) 网络处理器实现虚拟私有网络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