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057B - 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057B
CN102035057B CN 201010526770 CN201010526770A CN102035057B CN 102035057 B CN102035057 B CN 102035057B CN 201010526770 CN201010526770 CN 201010526770 CN 201010526770 A CN201010526770 A CN 201010526770A CN 102035057 B CN102035057 B CN 102035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ip line
passband
resonator
microstrip
resona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2677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057A (zh
Inventor
褚庆昕
吴小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 20101052677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5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5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0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宽可控的三频微带滤波器,该滤波器利用三组独立的谐振器即两组共用一个接地通孔的中心加载谐振器和一组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实现三频滤波器的三通带特性。中心加载谐振器是由半波长微带线及中心加载的短路微带线组成,其中外围中心加载谐振器用来产生第一通带,内嵌的中心加载谐振器用来产生第二通带;U型半波长谐振器内嵌在两个中心加载谐振器之间,用来产生第三通带;该结构对于第三通带采用抽头馈电;对于第一、第二通带,U型谐振器作为端口线一部分引入源-负载耦合,改善通带选择性,并且分别与中心加载谐振器耦合实现缝隙耦合馈电。本发明采用组合馈电,各通带特性独立可控,同时还具有尺寸小,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宽可控的三频微带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无线通信标准的提出,例如从早期的GSM、CDMA、WCDMA到现在的TD-SCDMA、WLAN、WiMAX等,能同时工作在多个频带的多频收发系统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集成化发展,而三频微带滤波器作为多频收发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器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滤除各种无用信号和噪声信号,降低各通信频道之间的信号干扰,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实现高质量的信号传输。
现有的三频微带滤波器主流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多个滤波器组合来设计三频带滤波器,其中包括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组合、多个带通滤波器的组合等。第二种是利用多模谐振器来设计三频滤波器,其中包括阶梯阻抗谐振器三频滤波器、加载型三频滤波器等。第一种方法所设计的三频滤波器能独立的控制各个通带工作频率,并且各通带带宽等通带特性也可以自由调节和设计,但是整体尺寸大、成本高,不利于多频通信系统的小型化发展。第二种方法所设计的三频滤波器易控制,但只能基本达到三频滤波器的各通带频率,并且由于三频滤波器的各通带带宽基本都是由相同的端耦合和谐振器间耦合结构决定的,导致各通带带宽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各通带的带宽设计范围有限。
中国发明专利CN101699649A公布了一种平面紧凑型三通带滤波器,该滤波器是一种利用中心加载的谐振器和内嵌的半波长谐振器来实现的三通带滤波器。中心加载的谐振器由微带线和中心加载的T型结构组成,用于产生第一个和第三个通带;半波长谐振器内嵌于中心加载的谐振器,用于产生第二个通带,交叉指式耦合结构用于实现级间电磁耦合。该发明结构紧凑,结合传统的多组谐振器和多模谐振器的设计方法,使三频滤波器的三个通带频率可以独立的自由调节,但因为该发明中存在端耦合以及谐振器间耦合的耦合自由度少,所以无法设计大范围内独立调节各通带特性的三频滤波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整体尺寸小且各通带特性具有独立可控性的三频微带滤波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其具有整体尺寸小、各通带特性独立可控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两个共用一个接地通孔的中心加载谐振器和两个呈镜像对称分布的U型开口谐振器,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对称中心处加载的第四微带线和接地通孔,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共同形成倒U型分布;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包括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对称中心处加载的第五微带线和接地通孔,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共同形成倒U型分布;第一和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共用一个接地通孔;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包括第九微带线、第十微带线、第十一微带线,三者共同形成U型分布;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与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呈镜像对称分布,包括第十二微带线、第十三微带线、第十四微带线,三者共同形成U型分布;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一微带线和第十二微带线之间设有间距,用于实现通带级间信号耦合传输;输入端口由第十五和十六微带线连接而成,第十五微带线与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微带线直接连接,形成抽头耦合;输出端口由第十七和十八微带线连接而成,第十七微带线与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三微带线直接连接,形成抽头耦合;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设于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外围,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设于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内侧,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内嵌在两个中心加载谐振器之间,各相邻微带线之间均设有间距;
所述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的长度之和可调,用于独立控制第一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四微带线和接地通孔用于控制第一通带下传输模式的耦合,独立控制第一通带特性。
所述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的长度之和可调,用于独立控制第二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五微带线和接地通孔用于控制第二通带下传输模式的耦合,独立控制第二通带特性。
所述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各自包含的三条微带线的长度之和可调,用于独立控制第三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一微带线和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二微带线之间的间距由给定的第三通带带宽指标决定,用来实现第三通带级间信号耦合传输,通过该耦合间距独立控制第三通带特性。
所述的三频微带滤波器,第一通带下,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谐振工作,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端口馈线的一部分通过第九和第一微带线之间、第十四和第三微带线之间的间距对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馈电,该馈电方式为缝隙耦合馈电;第一通带的馈电由上述耦合间距以及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与U型谐振器的连接位置决定。
所述的三频微带滤波器,第二通带下,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谐振工作,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端口馈线的一部分通过第九和第六微带线之间、第十四和第八微带线之间的间距对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馈电,该馈电方式为缝隙耦合馈电;第二通带的馈电由上述耦合间距以及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与U型谐振器的连接位置决定。
所述的三频微带滤波器,第三通带下,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谐振工作,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第十五微带线、第十七微带线与第一和第二U型谐振器直接相连,该馈电方式为抽头耦合馈电;第三通带的馈电由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的抽头耦合位置决定。
所述输入端口中的第十六微带线和输出端口中的第十八微带线为阻抗为50Ω传输线。
所述的三频微带滤波器,第一通带和第二通带下,U型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的一部分,通过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一微带线和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二微带线间的耦合间距引入源-负载耦合,可以在第二第三通带两侧引入传输零点,改善通带选择性及通带之间的阻带衰减;第三通带下,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直接和U型开口谐振器之间连接,形成抽头馈电,可以在通带两侧引入传输零点,有效改善第三通带的选择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三频微带滤波器采用内嵌式的结构,使得电路整体尺寸小,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采用三组谐振器,实现三频滤波器各通带的通带工作频率及通带带宽可控。
2、本发明将传统的抽头耦合和缝隙耦合两种端口馈电方式相结合,增加了三频滤波器端口设计的自由度,实现了三频滤波器各通带带宽的大范围可控设计。
3、本发明中将U型谐振器在非工作通带下作为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源-负载耦合,引入传输零点,提高滤波器各通带的选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上层微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上层微带结构的尺寸标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频率响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两个共用一个接地通孔的中心加载谐振器和两个呈镜像对称分布的U型开口谐振器,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包括第一微带线1、第二微带线2、第三微带线3、对称中心处加载的第四微带线4和接地通孔19,其中第一微带线1、第二微带线2、第三微带线3共同形成倒U型分布;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包括第六微带线6、第七微带线7、第八微带线8、对称中心处加载的第五微带线5和接地通孔19,其中第六微带线6、第七微带线7、第八微带线8共同形成倒U型分布;第一和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共用一个接地通孔19;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包括第九微带线9、第十微带线10、第十一微带线11,三者共同形成U型分布;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与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呈镜像对称分布,包括第十二微带线12、第十三微带线13、第十四微带线14,三者共同形成U型分布;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一微带线11和第十二微带线12之间设有间距,用于实现通带级间信号耦合传输;输入端口由第十五微带线15和十六微带线16连接而成,第十五微带线15与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微带线10直接连接,形成抽头耦合;输出端口由第十七微带线17和十八微带线18连接而成,第十七微带线17与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三微带线13直接连接,形成抽头耦合;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设于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外围,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设于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内侧,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内嵌在两个中心加载谐振器之间,各相邻微带线之间均设有间距;
所述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二微带线2、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七微带线7、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微带线10、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三微带线13、输入端口中的第十六微带线16、输出端口中的第十八微带线18均平行设置,其中第十微带线10和第十三微带线13在同一水平线上,第十六微带线16和第十八微带线18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一微带线1和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九微带线9相邻;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六微带线6和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九微带线9相邻。
所述第十五微带线15与第十六微带线16、第十七微带线17与第十八微带线18分别构成直角弯曲状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一微带线1、第二微带线2、第三微带线3的长度之和可调,用于独立控制第一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四微带线4和接地通孔19用于控制第一通带下传输模式的耦合,独立控制第一通带特性。
所述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六微带线6、第七微带线7、第八微带线8的长度之和可调,用于独立控制第二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五微带线5和接地通孔19用于控制第二通带下传输模式的耦合,独立控制第二通带特性。
所述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各自包含的三条微带线的长度之和可调,用于独立控制第三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一微带线11和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二微带线12之间的间距由给定的第三通带带宽指标决定,用来实现第三通带级间信号耦合传输,通过该耦合间距独立控制第三通带特性。
所述的三频微带滤波器,第一通带下,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谐振工作,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端口馈线的一部分通过第九微带线9和第一微带线1之间、第十四微带线14和第三微带线3之间的间距对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馈电,该馈电方式为缝隙耦合馈电;第一通带的馈电由上述耦合间距以及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与U型谐振器的连接位置决定。
所述的三频微带滤波器,第二通带下,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谐振工作,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端口馈线的一部分通过第九微带线9和第六微带线6之间、第十四微带线14和第八微带线8之间的间距对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馈电,该馈电方式为缝隙耦合馈电;第二通带的馈电由上述耦合间距以及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与U型谐振器的连接位置决定。
所述的三频微带滤波器,第三通带下,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谐振工作,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第十五微带线15、第十七微带线17与第一和第二U型谐振器直接相连,该馈电方式为抽头耦合馈电;第三通带的馈电由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的抽头耦合位置决定。
所述输入端口中的第十六微带线16和输出端口中的第十八微带线18为阻抗为50Ω传输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三频滤波器,其各通带中心频率是可以控制的。采用三组谐振器即第一中心谐振器、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U型开口谐振器分别实现三频滤波器的第一、第二、第三通带。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均为中心加载半波长双模谐振器;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的第一微带线1、第二微带线2、第三微带线3的总长度Lc1在第一通带下为半个波长长度,通过控制Lc1的长度可以自由控制第一通带中心频率;同理,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的第六微带线6、第七微带线7、第八微带线8的总长度Lc2在第二通带下为半个波长长度,通过控制Lc2的长度可以自由控制第二通带中心频率;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均为半波长谐振器,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九微带线9、第十微带线10、第十一微带线11的总长度Lc3和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二微带线12、第十三微带线13、第十四微带线14的总长度Lc4在第三通带下对应该通带频率的半个波长长度,通过控制Lc3和Lc4的长度可以控制三频滤波器的第三通带的工作频率。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三频滤波器,各通带带宽是可以控制的。滤波器的通带带宽取决于外部品质因数和内部耦合系数。本实施例在第三通带工作时,内嵌的U型开口谐振器工作,输入输出端口通过微带线和U型开口谐振器直接相连,形成抽头耦合,抽头位置d决定了第三通带的外部品质因数:d越大,第三通带的外部品质因数越大,能实现的通带带宽越小,相反,d越小,第三通带的外部品质因数越小,能实现的通带带宽越大。第一、第二通带下,U型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输入输出端口线的一部分,分别通过第九微带线9与第一微带线1、第十四微带线14与第三微带线3之间的间距g1给第一通带谐振器馈电,通过第九微带线9和第六微带线6、第八微带线8和第十四微带线14之间的间距g2给第二通带谐振器馈电。第一第二通带下的馈电方式均为缝隙耦合馈电;当缝隙间距g1增大时,第一通带的外部品质因数增大,通带带宽减小,相反g1减小时,第一通带的外部品质因数减小,通带带宽增大;当缝隙间距g2增大时,第二通带的外部品质因数增大,通带带宽减小,相反g2减小时,第二通带的外部品质因数减小,通带带宽增大。另外,第一第二通带下,输入输出端口的抽头位置d也会影响其通带内品质因数,通过抽头位置d、缝隙耦合间距g1、缝隙耦合间距g2这三个设计自由度可以实现三频滤波器各通带带宽的大范围内可控设计。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三频滤波器的内耦合,由于采用三组谐振器分别实现三个通带特性,因此各通带下的内部耦合系数相互独立。第一通带下,第一中心加载半波长双模谐振器工作,加载的第四微带线及接地通孔大小控制其模式耦合,从而决定该通带的内部耦合系数;同理,第二通带下,第二中心加载半波长双模谐振器工作,加载的第五微带线5及接地通孔19大小控制其模式耦合,从而决定该通带的内部耦合系数;第三通带特性通过二阶的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实现,通过第十一微带线11、第十二微带线12之间的耦合间距实现级间信号耦合传输并控制第三通带内部耦合系数;这三个通带的内部耦合系数相互独立,各自调节控制各通带带宽特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通带下,两个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线的一部分给两个通带的谐振器馈电,由于第十一微带线11、第十二微带线12之间的间距引入源-负载耦合,从而在滤波器频率响应中引入传输零点;U型半波长谐振器采用抽头馈电也可以引入传输零点,极大地改善了三频滤波器的选择性及通带之间的阻带衰减。
在本实施例中,各参数具体如下:带宽可控的三频滤波器的三个通带控制在2.4GHz、3.5GHz、5.2GHz,滤波器的衬底材料的介电常数为2.2,厚度为0.508mm。三频微带滤波器的尺寸为:输入端口第十六微带线16和输出端口第十八微带线18的线宽为2.2mm,对应着该介质材料下的50Ω微带线,其他微带线(不包括加载线)的线宽均为0.5mm,第十五微带线15长度为2.96mm,第一微带线1的长度L1为17.51mm,第二微带线2的长度L2为9.98mm,第六微带线6、第七微带线7、第八微带线8的总长度Lc2为31.36mm,第九微带线9、第十微带线10、第十一微带线11的总长度Lc3为24.29mm,输入输出端口线的抽头耦合位置d为10.27mm,第一中心加载半波长谐振器与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的耦合间距g1为0.23mm,第二中心加载半波长谐振器与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的耦合间距g2为0.23mm,两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之间的平行耦合长度即第十二微带线12的长度L12为6.68mm,平行耦合间距S为0.44mm,第一中心加载半波长谐振器的加载第四微带线4线长为0.6mm,宽度为0.64mm,第二中心加载半波长谐振器的加载第五微带线5线长为0.4mm,宽度为0.72mm,中心加载谐振器共用的接地通孔19半径为0.3mm,两个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的内嵌深度h为2.0mm。三频滤波器整体尺寸为0.19λg×0.11λg,λg为该三频滤波器第一通带谐振频率对应的波长。
如图3所示,为该实例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图中包括两条曲线|S21|、|S11|,曲线|S21|是信号的传输特性曲线,曲线|S11|是端口的反射特性曲线。由图可知,该滤波器具有三频通带响应,其中第一通带的中心频率是2.45GHz,通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1.3dB,回波损耗大于15dB,其通带3dB带宽为8.7%;第二通带的中心频率是3.53GHz,通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1.1dB,通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9.6dB,其通带3dB带宽为8.9%;第三通带的中心频率是5.22GHz,通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1.51dB,通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8.6dB,其通带3dB带宽为4.4%;该三频滤波器的第一、第二、第三通带带宽之比为2:2:1;三个传输零点分别位于2.01GHz、5.01GHz、6.78GHz;三频滤波器各通带之间的衰减均大于20dB,各通带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其他特征同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各参数具体如下:带宽可控的三频滤波器的三个通带控制在2.4GHz、3.5GHz、5.2GHz。三频微带滤波器的尺寸为:输入端口第十六微带线16和输出端口第十八微带线18的线宽为2.2mm,对应着该介质材料下的50Ω微带线,其他微带线(不包括加载线)的线宽均为0.5mm,第十五微带线15长度为2.96mm,第一微带线1的长度L1为17.96mm,第二微带线2的长度L2为10.22mm,第六微带线6、第七微带线7、第八微带线8的总长度Lc2为31.36mm,第九微带线9、第十微带线10、第十一微带线11的总长度Lc3为24.29mm,输入输出端口线的抽头耦合位置d为9.23mm,第一中心加载半波长谐振器与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的耦合间距g1为0.35mm,第二中心加载半波长谐振器与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的耦合间距g2为0.24mm,两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之间的平行耦合长度即第十二微带线12的长度L12为5.87mm,平行耦合间距S为0.21mm,第一中心加载半波长谐振器的加载第四微带线4线长为0.39mm,宽度为0.78mm,第二中心加载半波长谐振器的加载第五微带线5线长为0.5mm,宽度为0.44mm,中心加载谐振器共用的接地通孔19半径为0.3mm,两个U型半波长开口谐振器的内嵌深度h为1.29mm。三频滤波器整体尺寸为0.19λg×0.11λg,λg为该三频滤波器第一通带谐振频率对应的波长。
如图4所示,为该实例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图中包括两条曲线|S21|、|S11|,曲线|S21|是信号的传输特性曲线,曲线|S11|是端口的反射特性曲线。由图可知,该滤波器具有三频通带响应,其中第一通带的中心频率是2.45GHz,通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1.8dB,回波损耗大于15dB,其通带3dB带宽为6%;第二通带的中心频率是3.53GHz,通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0.9dB,通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4dB,其通带3dB带宽为12%;第三通带的中心频率是5.22GHz,通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0.6dB,通带内回波损耗大于20dB,其通带3dB带宽为12%;三频滤波器各通带之间的衰减均大于-20db,各通带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该三频滤波器的第一、第二、第三通带带宽之比为1:2:2;三个传输零点分别位于2.15GHz、4.85GHz、8.36GHz;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两个共用一个接地通孔的中心加载谐振器和两个呈镜像对称分布的U型开口谐振器,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对称中心处加载的第四微带线和接地通孔,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共同形成倒U型分布;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包括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对称中心处加载的第五微带线和接地通孔,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共同形成倒U型分布;第一和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共用一个接地通孔;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包括第九微带线、第十微带线、第十一微带线,三者共同形成U型分布;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与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呈镜像对称分布,包括第十二微带线、第十三微带线、第十四微带线,三者共同形成U型分布;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一微带线和第十二微带线之间设有间距,用于实现通带级间信号耦合传输;输入端口由第十五和十六微带线连接而成,第十五微带线与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微带线直接连接,形成抽头耦合;输出端口由第十七和十八微带线连接而成,第十七微带线与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的第十三微带线直接连接,形成抽头耦合;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设于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外围,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设于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的内侧,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内嵌在两个中心加载谐振器之间,各相邻微带线之间均设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的长度之和可调,用于独立控制第一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四微带线和接地通孔用于控制第一通带下传输模式的耦合,独立控制第一通带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带下,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谐振工作,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端口馈线的一部分通过第九和第一微带线之间、第十四和第三微带线之间的间距对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馈电,该馈电方式为缝隙耦合馈电;第一通带的馈电由上述耦合间距以及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与U型谐振器的连接位置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的长度之和可调, 用于独立控制第二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中的第五微带线和接地通孔用于控制第二通带下传输模式的耦合,独立控制第二通带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通带下,第二中心加载谐振器谐振工作,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不工作并作为端口馈线的一部分通过第九和第六微带线之间、第十四和第八微带线之间的间距对第一中心加载谐振器馈电,该馈电方式为缝隙耦合馈电;第二通带的馈电由上述耦合间距以及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与U型谐振器的连接位置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各自包含的三条微带线的长度之和可调,用于独立控制第三通带的通带频率;第一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一微带线和第二U型开口谐振器中的第十二微带线之间的间距由给定的第三通带带宽指标决定,用来实现第三通带级间信号耦合传输,通过该耦合间距独立控制第三通带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三通带下,两个U型开口谐振器谐振工作,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第十五微带线、第十七微带线与第一和第二U型谐振器直接相连,该馈电方式为抽头耦合馈电;第三通带的馈电由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的抽头耦合位置决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中的第十六微带线和输出端口中的第十八微带线为阻抗为50Ω传输线。 
CN 201010526770 2010-10-30 2010-10-30 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26770 CN102035057B (zh) 2010-10-30 2010-10-30 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26770 CN102035057B (zh) 2010-10-30 2010-10-30 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057A CN102035057A (zh) 2011-04-27
CN102035057B true CN102035057B (zh) 2013-06-12

Family

ID=4388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2677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057B (zh) 2010-10-30 2010-10-30 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50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5829A (zh) * 2017-12-07 2018-04-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三阶准椭圆带通频率响应的微带滤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2614B (zh) * 2011-12-01 2014-04-02 华南理工大学 小型化的高选择性的频率独立可控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
CN103326090B (zh) * 2013-05-22 2015-07-08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三通带高温超导滤波器
CN104037477A (zh) * 2014-05-26 2014-09-10 上海大学 多频带可调谐微带带通滤波器
CN104091981A (zh) * 2014-06-20 2014-10-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混合耦合的微带滤波器
CN112310583B (zh) * 2020-10-15 2022-03-25 上海海事大学 基于t型双模谐振器的三通带滤波器
CN113131108B (zh) * 2021-03-22 2021-11-02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平衡滤波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074A (zh) * 2010-05-04 2010-10-20 华东交通大学 基于缺陷地平面集成波导(dgw)结构的宽带滤波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074A (zh) * 2010-05-04 2010-10-20 华东交通大学 基于缺陷地平面集成波导(dgw)结构的宽带滤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ovel Crossed Resonator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Bandpass Filters;Qing-Xin Chu,et al.;《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20090731;第57卷(第7期);1753-1759 *
Compact Dual-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s;Xiao_Hu Wu,et al;《Proc.Int.Conf.Microw.Millim.Wave Tech.》;20100531;1305-1307 *
Compact UWB Bandpass Filter with Improved upper-stopband Performance;Q.-X. Chu,et al;《Electronics Letters》;20080605;第44卷(第12期);全文 *
F.-C.Chen, et al..Tri-band bandpass filter using stub loaded resnoators.《Electronics Letters》.2008,第44卷(第2期),全文.
Q.-X. Chu,et al.Compact UWB Bandpass Filter with Improved upper-stopband Performance.《Electronics Letters》.2008,第44卷(第12期),全文.
Qing-Xin Chu,et al..A Novel Crossed Resonator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Bandpass Filters.《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2009,第57卷(第7期),1753-1759.
Tri-band bandpass filter using stub loaded resnoators;F.-C.Chen, et al.;《Electronics Letters》;20080605;第44卷(第2期);全文 *
Xiao_Hu Wu,et al.Compact Dual-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s.《Proc.Int.Conf.Microw.Millim.Wave Tech.》.2010,1305-1307.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5829A (zh) * 2017-12-07 2018-04-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三阶准椭圆带通频率响应的微带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057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5057B (zh) 带宽可控三频微带滤波器
CN108777567B (zh) 一种任意频率比的双频负群时延微波电路
CN102509823B (zh) 双通带微带滤波器
CN103700910A (zh) 一种互补开口谐振环和缺陷地结构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的双带滤波器
CN107134613A (zh) 基于开路枝节加载谐振器的三频带带通滤波器
CN103915669B (zh) 具有双通带的滤波功分器
CN105720339A (zh) 一种双频可调带通滤波器
CN101826851A (zh) 具有多波段选择功能的跳频滤波器
CN108183293A (zh) 平面微带双工器
CN204271236U (zh) 一种宽频带小型化定向耦合器
CN101859921B (zh) 一种微带宽带双频合路方法及合路器
CN202094255U (zh) 基于发夹型谐振器的三频带带通滤波器
CN103972617A (zh) 基于枝节加载双模谐振器的宽带双工器
CN201918477U (zh) 一种带宽可控双频微带滤波器
CN105140603A (zh) 缝隙电容加载双模双通带滤波器
CN103762403B (zh) 三通带滤波器
CN101645700B (zh) 一种跳频滤波器
CN103579722A (zh) 双频带滤波器
CN105789764A (zh) 基于多模谐振器的超宽带三频带通滤波器
CN105789774A (zh) 基于阶梯阻抗谐振器的超宽带双频带通滤波器
CN107681234B (zh) 一种e型谐振器与阶梯阻抗谐振器的三通带微带滤波器
CN102522614A (zh) 小型化的高选择性的频率独立可控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
CN102569955B (zh) 基于非对称支节加载谐振器的双频带通滤波器
CN105789765A (zh) 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可控uwb 双频带通滤波器
CN105789775A (zh) 基于双模阶梯阻抗存根谐振器的超宽带双频带通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510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