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4123A -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4123A
CN102034123A CN 201010520818 CN201010520818A CN102034123A CN 102034123 A CN102034123 A CN 102034123A CN 201010520818 CN201010520818 CN 201010520818 CN 201010520818 A CN201010520818 A CN 201010520818A CN 102034123 A CN102034123 A CN 102034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write line
read write
database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208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4123B (zh
Inventor
宁焕生
刘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5208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4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4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4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4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41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本方法引入动态更新机制将标签ID随机划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标识符用于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利用三重认证模式实现对标签和读写器身份合法性的两次验证。同时,针对RFID系统前向空中接口和后向通信链路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本方法使用单向Hash函数和对称加密算法有效解决RFID系统的标签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本发明新颖实用,采用轻量级的加解密、搜索和验证运算,节约了标签成本和功耗,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适用于有较高安全和隐私要求的RFID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属于RFID空中接口安全技术领域,涉及RFID安全认证协议。 
背景技术
RFID(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实现目标对象的非接触自动识别,逐渐推广应用于身份识别、安全防伪、交通物流、资产管理等领域。作为一项新兴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RFID系统自身硬件系统的局限性和通信链路的特殊性,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空中接口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威胁和隐私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RFID系统空中接口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标签数据的侦听篡改,通信数据的截取重放,通信实体的身份假冒,通信链路的恶意阻塞等。基于对系统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隐私性的综合考虑,业内提出了多种安全解决方案和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机制、密码机制和两者相结合的机制。其中,密码机制涉及到标签访问控制、认证和加密算法等关键技术。近年来,通过应用基于密码算法的安全认证机制解决RFID安全隐私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现有安全认证协议主要通过(伪)随机数、逻辑位运算、Hash函数、对称密钥等成熟的算子实现标签数据传输安全。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标签ID几乎都是以其完整形式进行加密、解密、传输和认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再者,由于RFID前向链路和后向链路的不同特性,单一的认证模式也给攻击者创造了潜在的攻击脆弱点。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机制,用于实现对标签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有较高安全需求的RFID系统,着力解决RFID空中接口所面临的跟踪、重放、假冒等典型安全攻击,用以满足RFID系统空中接口的标签匿名性和前向不可追踪性。 
基于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是:在RFID系统初始化时,每一个标签和读写器分别拥有唯一的标识符IDT和IDR;数据库拥有所有的标签、读写器的标识符;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拥有保密的共 享密钥K。在本系统中,从读写器到后台数据库之间的后向通信链路被认为是安全的。 
RFID系统的安全认证协议步骤如下: 
(1)读写器询问请求:读写器R首先生成两个随机数rR和p,并将rR和p作为询问请求发送给标签T; 
(2)标签ID随机划分:标签T收到请求后,对rR进行Ha sh运算得到H(rR)。同时,标签T将自身的标识符IDT随机划分为左标识符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1
和右标识符 两部分(其中,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3
和 的划分由p决定,在不同的会话周期中是动态变化的),标签T进行异或运算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5
然后,标签T生成一个随机数rT,并用密钥K将rT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6
加密成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7
标签T将H(rR)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8
作为应答发送给读写器R; 
(3)第一重认证:读写器R收到标签响应后,同样对rR进行Hash运算得到H′(rR)。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Hash值H′(rR)与接收到的Hash值H(rR)是否相等,初步验证标签的合法性。如果两个Hash值相等,则标签通过第一重认证。读写器继续计算得到H(IDR),并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9
rR,p,H(IDR)发送给后台数据库DB;否则,读写器认为标签不合法,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4)第二重认证:数据库DB首先进行异或运算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10
然后,数据库DB析出标签ID的高p位,通过检验是否存在某个匹配的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11
与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12
相等,来验证标签的合法性。如果存在,则数据库DB认为标签T合法。此后,数据库DB在内存中检索到IDR,并计算得到其Hash值H′(IDR)。数据库DB比较计算得到的Hash值H′(IDR)与接收到的Hash值H(IDR)是否相等,来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如果相等,则数据库DB认为读写器R合法。当且仅当以上两次验证都通过时,协议继续,数据库DB使用密钥K加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13
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14
并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215
发送给读写器R;否则,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5)第三重认证:读写器R接收到数据库的数据后,将先前就收到的rT进行Hash运算得到H(rT),并发送给标签T。当标签接收到H(rT)后,对生成的rT进行Hash运算计算得到H′(rT)。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Hash值H′(rT)与接收到的Hash值H(rT)是否相等,最后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如果两个Hash值相等,则 读写器通过最后认证,标签T使用密钥K加密 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2
并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3
发送给读写器R;否则,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6)标签ID恢复:读写器R接收到密文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4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5
后,使用密钥K进行解密运算分别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6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7
进而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8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9
级联重现恢复出IDT,安全认证结束。 
在上述安全认证协议中涉及到的变量、定义以及运算符号分别说明如下: 
R:读写器 
T:标签 
DB:数据库 
IDR:读写器的唯一标识符 
IDT:标签的唯一标识符 
p:读写器生成的随机整数,用于将IDT随机划分为高序位和低序位两部分,其中p小于IDT的总位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0
在每个会话周期中,随机划分的标签左标识符(高序的p位)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1
在每个会话周期中,随机划分的标签右标识符(其余的低序位) 
K:合法实体的共享密钥 
rR:读写器R生成的随机数 
rT:标签T生成的随机数 
{·}K:用密钥K进行加密运算 
H(·):单向Hash函数运算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2
异或运算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首次提出了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 D数据传输模式。利用读写器生成的随机数p将标签ID随机划分为左标识符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3
和右标识符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4
两个部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5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6
用于代替标签完整的标识符IDT在通信链路中进行传输。因此,在每个会话周期中,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8
都是动态变化的,IDT始终处于隐藏状态,有效实现标签数据的匿名性和前向不可追踪性。此外,在整个认证过程中,通过使用共享密钥K对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19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20
进行加密,保证敏感数据以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21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322
的密文形式进行传输。本发明对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并不做严格规定,倾向于采用轻量 级加密算法,在保障系统安全性的同时尽量达到节约系统资源、提高执行效率的目的。 
2.首次提出了针对标签和读写器两个实体的三重认证模式。本发明采用三重认证实现对标签和读写器身份合法性的两次验证,有效抵御重放和假冒等典型的安全攻击。在第一重认证中,读写器通过比较计算的H′(rR)和接收的H(rR)是否相等,来实现了对标签的第一次验证;在第二重认证中,后台数据库一方面通过比较计算的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41
和析出的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42
是否相等,来实现了对标签的第二次验证,另一方面通过比较计算的H′(IDR)和接收的H(IDR)是否相等,来实现了对读写器的第一次验证;在第三重认证中,标签通过比较计算的H′(rT)和接收的H(rT)是否相等,来实现了对读写器的第二次验证。综上,三重认证模式实现了:(1)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双向验证;(2)后台数据库对标签和读写器的单向验证。以上认证依次顺序进行,当出现认证失败时,协议立即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根据RFID系统前向空中接口和后向通信链路的特点,采用基于单向Hash函数和共享密钥等加密算法实现标签数据信息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在一个会话周期中,标签的标识符IDT由随机划分的左、右部分标识符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43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44
所代替,大大提高了传输信息的机密性,可以有效抵御重放和假冒等攻击。 
2.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利用随机数rR和rT保证交互数据的动态性,保证传输的某些密文由动态生成的随机数加密生成,使得某次通信数据即使在被截取的情况下,仍保持良好的不可链接性,有效抵御跟踪和流量分析等攻击。 
3.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将RFID系统的认证过程分布在三个不同的通信实体中进行。充分利用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的系统资源,大大减轻了后台数据库的计算负载,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分布式三重认证模式,分步完成了对标签和读写器的两次身份合法性验证。同时,本发明在有效解决RFID系统安全意思问题的同时,兼顾了系统资源占用率和执行效率,具有响应迅速、易于实现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的通信过 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RFID系统初始化 
在RFID系统初始化时,每一个标签和读写器分别拥有唯一的标识符IDT和IDR;数据库拥有所有的标签、读写器的标识符;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拥有保密的共享密钥K。在本系统中,从读写器到后台数据库之间的后向通信链路被认为是安全的。 
二、认证过程 
RFID系统安全认证协议如图1所示,认证步骤如下: 
(1)读写器询问请求:读写器R首先生成两个随机数rR和p,并将rR和p作为询问请求发送给标签T; 
(2)标签ID随机划分:标签T收到请求后,对rR进行Hash运算得到H(rR)。同时,标签T将自身的标识符IDT随机划分为左标识符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1
和右标识符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2
两部分(其中,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3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4
的划分由p决定,在不同的会话周期中是动态变化的),标签T进行异或运算得到 然后,标签T生成一个随机数rT,并用密钥K将rT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6
加密成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7
标签T将H(rR)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8
作为应答发送给读写器R; 
(3)第一重认证:读写器R收到标签响应后,同样对rR进行Hash运算得到H′(rR)。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Hash值H′(rR)与接收到的Hash值H(rR)是否相等,初步验证标签的合法性。如果两个Hash值相等,则标签通过第一重认证。读写器继续计算得到H(IDR),并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9
rR,p,H(IDR)发送给后台数据库DB;否则,读写器认为标签不合法,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4)第二重认证:数据库DB首先进行异或运算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10
然后,数据库DB析出标签ID的高p位,通过检验是否存在某个匹配的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11
与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12
相等,来验证标签的合法性。如果存在,则数据库DB认为标签T合法。此后,数据库DB在内存中检索到IDR,并计算得到其Ha sh值H′(IDR)。数据库DB比较计算得到的Ha sh值H′(IDR)与接收到的Ha sh值H(IDR)是否相等,来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如果相等,则数据库DB认为读写器R合法。当且仅当以上两次验证都通过时,协议继续,数据库DB使用密钥K加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13
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514
并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1
发送给读写器R;否则,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5)第三重认证:读写器R接收到数据库的数据后,将先前就收到的rT进行Hash运算得到H(rT),并发送给标签T。当标签接收到H(rT)后,对生成的rT进行Hash运算计算得到H′(rT)。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Hash值H′(rT)与接收到的Hash值H(rT)是否相等,最后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如果两个Hash值相等,则读写器通过最后认证,标签T使用密钥K加密 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3
并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4
发送给读写器R;否则,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6)标签ID恢复:读写器R接收到密文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5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6
后,使用密钥K进行解密运算分别得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7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8
进而将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9
和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10
级联重现恢复出IDT,安全认证结束。 
在上述安全认证协议中涉及到的变量、定义以及运算符号分别说明如下: 
R:读写器 
T:标签 
DB:数据库 
IDR:读写器的唯一标识符 
IDT:标签的唯一标识符 
p:读写器生成的随机整数,用于将IDT随机划分为高序位和低序位两部分,其中p小于IDT的总位数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11
在每个会话周期中,随机划分的标签左标识符(高序的p位) 
Figure BSA000003205464000612
在每个会话周期中,随机划分的标签右标识符(其余的低序位) 
K:合法实体的共享密钥 
rR:读写器R生成的随机数 
rT:标签T生成的随机数 
{·}K:用密钥K进行加密运算 
H(·):单向Hash函数运算 
异或运算。 

Claims (3)

1.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是:在RFID系统初始化时,每一个标签和读写器分别拥有唯一的标识符IDT和IDR;数据库拥有所有的标签、读写器的标识符;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拥有保密的共享密钥K。在本系统中,从读写器到后台数据库之间的后向通信链路被认为是安全的。
RFID系统的安全认证协议步骤如下:
(1)读写器询问请求:读写器R首先生成两个随机数rR和p,并将rR和p作为询问请求发送给标签T;
(2)标签I D随机划分:标签T收到请求后,对rR进行Hash运算得到H(rR)。同时,标签T将自身的标识符IDT随机划分为左标识符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1
和右标识符 两部分(其中,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3
和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4
的划分由p决定,在不同的会话周期中是动态变化的),标签T进行异或运算得到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5
然后,标签T生成一个随机数rT,并用密钥K将rT和 加密成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7
标签T将H(rR)和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8
作为应答发送给读写器R;
(3)第一重认证:读写器R收到标签响应后,同样对rR进行Hash运算得到H′(rR)。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Ha sh值H′(rR)与接收到的Ha sh值H(rR)是否相等,初步验证标签的合法性。如果两个Hash值相等,则标签通过第一重认证。读写器继续计算得到H(IDR),并将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9
rR,p,H(IDR)发送给后台数据库DB;否则,读写器认为标签不合法,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4)第二重认证:数据库DB首先进行异或运算得到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10
然后,数据库DB析出标签ID的高p位,通过检验是否存在某个匹配的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11
与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12
相等,来验证标签的合法性。如果存在,则数据库DB认为标签T合法。此后,数据库DB在内存中检索到IDR,并计算得到其Hash值H′(IDR)。数据库DB比较计算得到的Hash值H′(IDR)与接收到的Hash值H(IDR)是否相等,来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如果相等,则数据库DB认为读写器R合法。当且仅当以上两次验证都通过时,协议继续,数据库DB使用密钥K加密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13
得到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14
并将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115
发送给读写器R;否则,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5)第三重认证:读写器R接收到数据库的数据后,将先前就收到的rT进 行Hash运算得到H(rT),并发送给标签T。当标签接收到H(rT)后,对生成的rT进行Hash运算计算得到H′(rT)。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Hash值H′(rT)与接收到的Hash值H(rT)是否相等,最后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如果两个Hash值相等,则读写器通过最后认证,标签T使用密钥K加密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1
得到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2
并将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3
发送给读写器R;否则,协议终止并返回错误代码;
(6)标签ID恢复:读写器R接收到密文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4
和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5
后,使用密钥K进行解密运算分别得到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6
和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7
进而将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8
和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9
级联重现恢复出IDT,安全认证结束。
在上述安全认证协议中涉及到的变量、定义以及运算符号分别说明如下:
R:读写器
T:标签
DB:数据库
IDR:读写器的唯一标识符
IDT:标签的唯一标识符
p:读写器生成的随机整数,用于将IDT随机划分为高序位和低序位两部分,其中p小于IDT的总位数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10
在每个会话周期中,随机划分的标签左标识符(高序的p位)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11
在每个会话周期中,随机划分的标签右标识符(其余的低序位)
K:合法实体的共享密钥
rR:读写器R生成的随机数
rT:标签T生成的随机数
{·}K:用密钥K进行加密运算
H(·):单向Hash函数运算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12
异或运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随机数p将标签ID随机划分为左标识符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13
和右标识符 
Figure FSA000003205463000214
代替标签IDT用于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通过三重认证模式实现对标签 和读写器身份合法性的两次验证,包括:
(1)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双向验证;
(2)后台数据库对标签和读写器的单向验证。 
CN2010105208188A 2010-10-27 2010-10-27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4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08188A CN102034123B (zh) 2010-10-27 2010-10-27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08188A CN102034123B (zh) 2010-10-27 2010-10-27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4123A true CN102034123A (zh) 2011-04-27
CN102034123B CN102034123B (zh) 2012-11-07

Family

ID=43886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081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4123B (zh) 2010-10-27 2010-10-27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4123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551A (zh) * 2012-03-31 2012-07-18 福建师范大学 Rfid标签隐私数据可靠统计方法
CN102857344A (zh) * 2012-09-13 2013-01-02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椭圆曲线和对称密码技术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2880891A (zh) * 2012-09-14 2013-01-16 中山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建立的rfid安全通信方法
CN103310248A (zh) * 2013-04-25 2013-09-18 中山大学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最优化rfid网络系统
TWI470559B (zh) * 2012-06-27 2015-01-21 Ydt Technology Int L Co Ltd 用於無線射頻辨識之驗證裝置
CN104333537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4333539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切比雪夫映射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5046300A (zh) * 2015-07-23 2015-11-11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506157A (zh) * 2016-12-22 2017-03-15 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联网终端和云数据平台之间鉴权的方法
CN106603240A (zh) * 2016-12-07 2017-04-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云的低成本射频识别ntru的认证方法
CN106712962A (zh) * 2016-12-23 2017-05-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移动rfid系统双向认证方法及其系统
CN107046467A (zh) * 2017-05-22 2017-08-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读写器、标签和数据库的三方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8259485A (zh) * 2018-01-09 2018-07-06 殷周平 基于移动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认证方法
CN108471414A (zh) * 2018-03-24 2018-08-31 海南大学 面向类型化资源的物联网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CN110532763A (zh) * 2019-09-03 2019-12-03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高阶正形置换的密码构造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432A (zh) * 2006-04-30 2006-09-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snmp协议的rfid读写器网络管理方案
KR20070113401A (ko) * 2006-05-23 2007-11-29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알에프아이디 인증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1236593A (zh) * 2007-02-02 2008-08-0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在rfid中一种带有安全机制的二进制防冲突方法
US20090267747A1 (en) * 2003-03-31 2009-10-29 Rivest Ronald L Security and Data Collision Systems and Related Techniques for Use Wit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s
US20100161999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alable RFID systems: a privacy preserving protocol with constant-time ident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7747A1 (en) * 2003-03-31 2009-10-29 Rivest Ronald L Security and Data Collision Systems and Related Techniques for Use Wit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s
CN1832432A (zh) * 2006-04-30 2006-09-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snmp协议的rfid读写器网络管理方案
KR20070113401A (ko) * 2006-05-23 2007-11-29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알에프아이디 인증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1236593A (zh) * 2007-02-02 2008-08-0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在rfid中一种带有安全机制的二进制防冲突方法
US20100161999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alable RFID systems: a privacy preserving protocol with constant-time identif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0831 刘虹等 RFID集装箱信息系统的安全研究 , 第04期 *
《电子技术应用》 20070106 宁焕生等 RFID防碰撞算法的FPGA仿真实现 , 第01期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551A (zh) * 2012-03-31 2012-07-18 福建师范大学 Rfid标签隐私数据可靠统计方法
CN102594551B (zh) * 2012-03-31 2014-11-05 福建师范大学 Rfid标签隐私数据可靠统计方法
TWI470559B (zh) * 2012-06-27 2015-01-21 Ydt Technology Int L Co Ltd 用於無線射頻辨識之驗證裝置
CN102857344B (zh) * 2012-09-13 2014-12-10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椭圆曲线和对称密码技术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2857344A (zh) * 2012-09-13 2013-01-02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椭圆曲线和对称密码技术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2880891B (zh) * 2012-09-14 2015-08-12 中山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建立的rfid安全通信方法
CN102880891A (zh) * 2012-09-14 2013-01-16 中山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建立的rfid安全通信方法
CN103310248A (zh) * 2013-04-25 2013-09-18 中山大学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最优化rfid网络系统
CN104333537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4333539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切比雪夫映射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4333539B (zh) * 2014-10-22 2017-10-31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切比雪夫映射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5046300A (zh) * 2015-07-23 2015-11-11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5046300B (zh) * 2015-07-23 2018-01-09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603240A (zh) * 2016-12-07 2017-04-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云的低成本射频识别ntru的认证方法
CN106603240B (zh) * 2016-12-07 2019-07-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云的低成本射频识别ntru的认证方法
CN106506157A (zh) * 2016-12-22 2017-03-15 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联网终端和云数据平台之间鉴权的方法
CN106506157B (zh) * 2016-12-22 2019-05-03 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联网终端和云数据平台之间鉴权的方法
CN106712962A (zh) * 2016-12-23 2017-05-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移动rfid系统双向认证方法及其系统
CN107046467A (zh) * 2017-05-22 2017-08-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读写器、标签和数据库的三方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7046467B (zh) * 2017-05-22 2020-08-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读写器、标签和数据库的三方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8259485A (zh) * 2018-01-09 2018-07-06 殷周平 基于移动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认证方法
CN108471414A (zh) * 2018-03-24 2018-08-31 海南大学 面向类型化资源的物联网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CN108471414B (zh) * 2018-03-24 2019-07-30 海南大学 面向类型化资源的物联网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CN110532763A (zh) * 2019-09-03 2019-12-03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高阶正形置换的密码构造方法及系统
CN110532763B (zh) * 2019-09-03 2022-11-1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高阶正形置换的密码构造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4123B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4123B (zh)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CN105530263B (zh)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3413109B (zh)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双向认证方法
CN102882683B (zh) 一种可同步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3078744B (zh) 基于公钥的射频识别双向认证方法
CN106845304B (zh) 一种实现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认证的方法与系统
CN101882197B (zh) 一种基于分级密钥的rfid询问-应答安全认证方法
CN110147666B (zh) 物联网场景下的轻量级nfc身份认证方法、物联网通信平台
CN103957186B (zh) Rfid系统中有效转移标签所有权的方法
CN105450673A (zh) 基于移动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认证方法
CN102236773A (zh) 射频识别加密验证系统和方法
CN101847199A (zh) 用于射频识别系统的安全认证方法
CN103795543A (zh) 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安全双向认证方法
CN104333537A (zh) 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3281189A (zh) 一种射频识别设备的轻量级安全协议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4115442A (zh) 基于非对称密钥和Hash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3279775A (zh) 能够保证秘密性和数据完整性的rfid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Yang et al. Security and privacy on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low-cost rfid
CN103532718A (zh) 一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792686B (zh) 一种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4333539A (zh) 一种基于切比雪夫映射的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2684872B (zh) 基于对称加密的超高频射频识别空中接口安全通信方法
CN103218633B (zh) 一种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6027237B (zh) 一种rfid系统中基于组的密钥矩阵安全认证方法
CN102983979A (zh) 基于标签间共享秘密信息的快速rfid认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