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2630A -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2630A
CN102032630A CN201010573817XA CN201010573817A CN102032630A CN 102032630 A CN102032630 A CN 102032630A CN 201010573817X A CN201010573817X A CN 201010573817XA CN 201010573817 A CN201010573817 A CN 201010573817A CN 102032630 A CN102032630 A CN 102032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fresh air
heat exchanger
new
refrigeration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38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2630B (zh
Inventor
陈九法
陈军伟
徐相梅
朱晟
安二铭
乔卫来
曹真方
于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gte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gte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gte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gte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738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2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2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2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6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由两台压缩机、两个四通阀、两个室外换热器、两个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制冷剂调节装置、压力平衡装置、减压装置、电磁阀、单向阀等组成,所述压缩机分别与室外换热器、两个室内换热器连接,两个室内换热器并联,室外换热器经节流装置后与室内换热器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的驱动方法。本发明造价低、便于集成控制,同时可以实现两部分的负荷比例可调,操作更为灵活。

Description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暖通空调技术领域的热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及人居生活需求不同温度的制冷、制热模式来提高舒适性。但是,目前市场上普遍缺乏可靠、可调的单机多温度制冷、制热的技术。面对生产生活中对不同制冷、制热温度的具体要求时,工程上往往采用一些折中的方法。例如,对于需求不同制冷温度场合,通常采用两套不同的独立制冷系统。难以实现较低制冷温度的负荷以及较高制冷温度负荷分别得以调节,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也较低。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成为舒适性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故建筑空调能耗也在不断增加。尽量降低建筑的空调能耗,并以最小的能源代价来满足相同的需求,是所有暖通工程师共同的追求。在目前,辐射末端采冷暖配合新风处理的空调系统被认为是一种经济、节能、舒适性好的空调系统型式而逐渐得到研究和应用。辐射末端采冷暖是指通过改变围护结构中天棚、墙体或地板的温度,形成辐射面,依靠该辐射面与人体、热源、家具及其余围护结构表面间的辐射热交换,达到制冷/制热效果的技术。辐射末端采冷暖配合新风处理的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空气的竖直温度梯度,改善热舒适性,室内气流速度也较常规空气系统低,空气处理能耗因送风量减少而大大降低。
在新型辐射末端的暖通技术中,同时需要新风供应系统,就制冷工况而言,新风机组需要冷冻水供应温度在7℃左右,以满足对空气的除湿要求;而为了避免表面结露,辐射末端需要的冷冻水为18℃~20℃左右。为满足用户对这种新型空调形式的需求,目前工程上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针对辐射和新风末端分别安装两套热泵机组,上述方法不仅造价高昂,而且机组之间完全独立运行,不能相互协调处理两个不同负荷,两台机组也难以实现集成式地控制管理。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一套机组直接生产处理新风以及所需温度的循环水,这种方法存在中间换热能量损失、COP(能效比)低等方面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价格合适,机组之间完全独立运行,相互协调处理两个不同负荷。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和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和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并联;
所述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用于在制冷时制取低温新风载冷剂,制热时制取高温新风载冷剂;
所述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新风压缩机、新风四通阀、新风室外换热器、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新风节流机构、新风储液器、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新风室内换热器、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新风电磁阀;新风压缩机的出口与新风四通阀的进口端相连,新风四通阀的一端与新风室外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新风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进口端相连,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出口端与新风储液器的进口相连,新风储液器的出口经新风节流机构与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进口端相连,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相连,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出口端接在新风室外换热器和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中间,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出口端接在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和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之间,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经新风室内换热器与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相连,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新风四通阀的一端相连,新风四通阀的一端与新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经辐射载冷剂换热器、新风电磁阀与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相连;
所述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用于在制冷时制取高温辐射制冷剂,制热时制取低温辐射载冷剂;
所述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辐射单向阀、辐射减压装置、第二辐射单向阀、辐射电磁阀、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辐射四通阀、辐射压缩机、辐射室外换热器、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辐射节流机构、辐射储液器;其中,辐射压缩机出口与辐射四通阀相连,辐射四通阀与辐射室外换热器进口相连,辐射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进口相连,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出口与辐射储液器的进口相连,辐射储液器的出口经辐射节流机构与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进口端相连,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一个出口接在辐射室外换热器和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之间,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出口与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相连,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另一个进口接在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和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之间,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经辐射载冷剂换热器与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相连,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与辐射四通阀相连,辐射四通阀与辐射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经辐射减压装置、第一辐射单向阀、新风室内换热器与辐射电磁阀的进口相连,辐射电磁阀的出口与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相连,第二辐射单向阀的进口接在第一辐射单向阀和新风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二辐射单向阀的出口接在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和辐射减压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制冷工况时,辐射制冷剂经辐射减压装置减压后,其蒸发温度与新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相同。
进一步地,新风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新风四通阀的输入端,新风四通阀的输出端连接新风压缩机的进口,当启动制冷工况时,新风四通阀启动制冷设定,新风制冷剂依次流经新风室外换热器、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新风储液器、新风节流机构、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新风室内换热器、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再新风四通阀进入新风压缩机的入口吸气口;当启动制热设定,新风四通阀启动制热设定,新风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新风室内换热器、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新风储液器、新风节流机构、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新风室外换热器,再经新风四通阀进入新风压缩机吸气口;
辐射压缩机出口连接辐射四通阀的输入端,辐射四通阀的输出端连接辐射压缩机进口,当运行制冷工况时,辐射四通阀启动制冷设定,辐射制冷剂依次流经辐射室外换热器、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辐射储液器、辐射节流机构、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再经辐射四通阀进入辐射压缩机的吸气口;当运行制热工况时,辐射四通阀启动制热设定,辐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辐射储液器、辐射节流机构、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辐射室外换热器,再经辐射四通阀进入辐射压缩机的入口吸气口。
进一步地,制冷工况下:当新风负荷变小、辐射负荷增大或者辐射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开启新风电磁阀以及调节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调整新风制冷剂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和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的流量;当新风负荷增大、辐射负荷减小或者新风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可通过开启辐射电磁阀和第一调节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调整新风制冷剂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和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的流量;制热工况下:当新风负荷变小、辐射负荷增大或者辐射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开启新风电磁阀以及调节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调整新风制冷剂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和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的流量;当新风负荷增大、辐射负荷减小或者新风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可通过开启辐射电磁阀以及调节第二调节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调整新风制冷剂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和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的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节流机构为热力膨胀阀、毛细管、手动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其中之一。
进一步地,辐射压缩机为定频压缩机,通过控制辐射电磁阀的启闭以及调节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实现负荷可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的驱动方法,其包括:
根据新风负荷、辐射负荷或者二者的总负荷,选择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或者二者的组合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当新风负荷较小、辐射负荷较大时,辐射电磁阀关闭,新风电磁阀开启;当新风负荷较大、辐射负荷较小时,新风电磁阀关闭,辐射电磁阀开启。
进一步地,当总负荷较小或者辐射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运行新风制冷剂系统,新风电磁阀开启,辐射电磁阀关闭。
进一步地,当总负荷较小或者新风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运行辐射制冷剂系统,此时新风电磁阀关闭,辐射电磁阀开启。
本发明提供的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造价低、便于集成控制等特点,同时可以实现两部分的负荷比例可调,操作更为灵活,可为用户提供一种舒适度更高的辐射末端采冷暖配合新风处理的空调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较佳实施例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较佳实施例第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较佳实施例第二种工作状态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较佳实施例第三种工作状态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较佳实施例第四种工作状态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较佳实施例第五种工作状态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包括两个压缩机、两个四通阀、两个室外换热器、两个室内换热器、两个节流装置、两个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两个储液器、两个电磁阀、四个制冷剂调节装置;四通阀实现制冷制热工况的切换;两制冷剂各自通过一个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分两路并联流过新风室内换热器、辐射载冷剂换热器,两室内换热器分别制取一种温度的空气和一种温度的水。通过电磁阀的启闭以及制冷剂调节装置的调节来实现负荷可调,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负荷可调节的双工况一体式空气源热泵装置,包括相互并联的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和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并联,为所述第一线路;所述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通过辐射载冷剂换热器与所述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并联,为所述第二线路,如图1所示。
就制冷工况而言,如下所述:
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方面,从新风压缩机(1)出来的制冷剂依次流过新风四通阀(2)、新风室外换热器(3)、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5)、新风储液器(7)、新风节流机构(6)、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4),并通过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8)分为两路,一路经新风室内换热器(9)流入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10),另一路经辐射载冷剂换热器(16)、新风电磁阀(11)流入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0),从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10)流出的制冷剂经新风四通阀(2)流入新风压缩机(1)。
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方面,从辐射压缩机(20)出来的制冷剂依次流过辐射室外换热器(21)、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23)、辐射储液器(25)、辐射节流机构(24)、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22),并通过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7)分为两路,一路经辐射载冷剂换热器(16)与流入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8),另一路经辐射减压装置(13)、第一辐射单向阀(12)、新风室内换热器(9)、辐射电磁阀(15)流入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8),从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8)流出的制冷剂经辐射四通阀(19)流入辐射压缩机(20)。
就制热工况而言,如下所述:
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方面,从新风压缩机(1)出来的制冷剂通过新风四通阀(2)流入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10),从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10)流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新风室内换热器(9)流入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8),另一路经新风电磁阀(11)、辐射载冷剂换热器(16)流入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8),从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8)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5)、新风储液器(7)、新风节流机构(6)、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4)、新风室外换热器(3)、新风四通阀(2)流进新风压缩机(1)。
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方面,从辐射压缩机(20)出来的制冷剂经辐射四通阀(19)流入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8),从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8)出来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辐射载冷剂换热器(16)流入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7),另一路经辐射电磁阀(15)、新风室内换热器(9)、第二辐射单向阀(14)流入第一辐射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17),从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7)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23)、辐射储液器(25)、辐射节流机构(24)、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22)、辐射室外换热器(21),并通过辐射四通阀(19)输入端b’、输出端c’流入辐射压缩机(20)。
本发明中,辐射载冷剂换热器(16)(即制冷剂-水室内换热器)可以使用但不限于以下形式: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或壳管式换热器;新风节流机构(6)、辐射节流机构(24)可以使用但不限于以下形式:热力膨胀阀、毛细管、手动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在使用定频压缩机的情况下,也即新风压缩机(1)、辐射压缩机(20)为定频压缩机时,可通过控制新风电磁阀(11)和辐射电磁阀(15)的启闭以及调节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8)、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10)、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7)、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8)实现负荷可调,并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的驱动方法,其包括:
根据新风负荷、辐射负荷或者二者的总负荷,选择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
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或者二者的组合进行工作。
具体地,为如下所述:
当常规运行时,新风制冷剂只承担新风负荷,辐射制冷剂只承担辐射负荷,新风电磁阀(11)和辐射电磁阀(15)均关闭,如图2所示。
当新风负荷较小、辐射负荷较大时,辐射电磁阀(15)关闭,新风电磁阀(11)开启,新风制冷剂承担部分辐射负荷,制冷工况时通过调节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8)的p、q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来满足使用要求,制热工况时通过调节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10)的s、t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来满足使用要求,如图3所述。
当新风负荷较大、辐射负荷较小时,新风电磁阀(11)关闭,辐射电磁阀(15)开启,辐射制冷剂承担部分新风负荷,制冷工况时通过调节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7)的p’、q’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来实现负荷调节,制热工况时通过调节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18)的s’、t’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来实现负荷调节,如图4所示。
当总负荷较小或者辐射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可只运行新风制冷剂系统,此时新风电磁阀(11)开启,辐射电磁阀(15)关闭,根据新风负荷和辐射负荷的大小,制冷工况时调节第一新风制冷剂装置(8)的p、q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制热工况是调节第二新风制冷剂装置(10)的s、t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来实现负荷可调,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如图5所示。
当总负荷较小或者新风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可只运行辐射制冷剂系统,此时新风电磁阀(11)关闭,辐射电磁阀(15)开启,根据新风负荷和辐射负荷的大小,制冷工况时调节第一辐射制冷剂装置(17)的p’、q’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制热工况时调节第二辐射制冷剂装置(18)s’、t’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来实现负荷可调,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如图6所示。
本发明能够同时制取一种温度的水和直接处理新风,相较于使用两套独立机组(一套生产末端循环水,另一套处理新风),实现了两种功能的一体化。具有造价低、便于集成控制等特点,同时可以实现两部分的负荷比例可调,操作更为灵活,可为用户提供一种舒适度更高的辐射末端采冷暖配合新风处理的空调系统。
本发明使用一个新风室内换热器直接处理新风,就制冷工况而言,在新风室内换热器(9)中用新风制冷剂直接处理新风,制取15℃左右的空气送入室内,在辐射载冷剂换热器内用辐射制冷剂直接制取18℃的水;相较于制取7℃的冷冻水来处理新风和通过中间换热器换热的方法来制取18℃的水,提高了蒸发温度,减少了中间换热的能量损失,在冷凝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系统的效率30%左右。;就制热工况而言,在新风室内换热器(9)中用新风制冷剂直接处理新风,制取20℃左右的空气送入室内,在辐射载冷剂换热器内直接制取32℃的水;相较于制取45℃的水来处理新风和通过中间换热器换热的方法来制取32℃的水,降低了冷凝温度,减少了中间换热的能量损失,在蒸发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系统的效率40%左右。同时,也有助于系统的简化,减少了初投资。
本发明的新风制冷剂系统、辐射制冷剂系统并联通过同一新风室内换热器及辐射载冷剂换热器,实现了能量可调,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即当一个制冷剂系统出现问题而无法运行时,通过另外一个制冷剂系统的运行仍能全部或部分满足使用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和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和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并联;
 所述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用于在制冷时制取低温新风载冷剂,制热时制取高温新风载冷剂;
    所述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新风压缩机、新风四通阀、新风室外换热器、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新风节流机构、新风储液器、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新风室内换热器、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新风电磁阀;新风压缩机的出口与新风四通阀的进口端相连,新风四通阀的一端与新风室外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新风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进口端相连,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出口端与新风储液器的进口相连,新风储液器的出口经新风节流机构与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进口端相连,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相连,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出口端接在新风室外换热器和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中间,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出口端接在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和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之间,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经新风室内换热器与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相连,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新风四通阀的一端相连,新风四通阀的一端与新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经辐射载冷剂换热器、新风电磁阀与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的一端相连;
所述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用于在制冷时制取高温辐射制冷剂,制热时制取低温辐射载冷剂;
 所述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辐射单向阀、辐射减压装置、第二辐射单向阀、辐射电磁阀、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辐射四通阀、辐射压缩机、辐射室外换热器、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辐射节流机构、辐射储液器;其中,辐射压缩机出口与辐射四通阀相连,辐射四通阀与辐射室外换热器进口相连,辐射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进口相连,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出口与辐射储液器的进口相连,辐射储液器的出口经辐射节流机构与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进口端相连,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一个出口接在辐射室外换热器和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之间,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出口与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相连,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的另一个进口接在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和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之间,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经辐射载冷剂换热器与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相连,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与辐射四通阀相连,辐射四通阀与辐射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经辐射减压装置、第一辐射单向阀、新风室内换热器与辐射电磁阀的进口相连,辐射电磁阀的出口与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相连,第二辐射单向阀的进口接在第一辐射单向阀和新风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二辐射单向阀的出口接在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和辐射减压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工况时,辐射制冷剂经辐射减压装置减压后,其蒸发温度与新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新风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新风四通阀的输入端,新风四通阀的输出端连接新风压缩机的进口,当启动制冷工况时,新风四通阀启动制冷设定,新风制冷剂依次流经新风室外换热器、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新风储液器、新风节流机构、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新风室内换热器、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再新风四通阀进入新风压缩机的入口吸气口;当启动制热设定,新风四通阀启动制热设定,新风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新风室内换热器、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新风储液器、新风节流机构、第一新风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新风室外换热器,再经新风四通阀进入新风压缩机吸气口;
辐射压缩机出口连接辐射四通阀的输入端,辐射四通阀的输出端连接辐射压缩机进口,当运行制冷工况时,辐射四通阀启动制冷设定,辐射制冷剂依次流经辐射室外换热器、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辐射储液器、辐射节流机构、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再经辐射四通阀进入辐射压缩机的吸气口;当运行制热工况时,辐射四通阀启动制热设定,辐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辐射储液器、辐射节流机构、第一辐射制冷剂流向控制装置、辐射室外换热器,再经辐射四通阀进入辐射压缩机的入口吸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工况下:当新风负荷变小、辐射负荷增大或者辐射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开启新风电磁阀以及调节第一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调整新风制冷剂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和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的流量;当新风负荷增大、辐射负荷减小或者新风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可通过开启辐射电磁阀和第一调节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调整新风制冷剂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和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的流量;制热工况下:当新风负荷变小、辐射负荷增大或者辐射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开启新风电磁阀以及调节第二新风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调整新风制冷剂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和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的流量;当新风负荷增大、辐射负荷减小或者新风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可通过开启辐射电磁阀以及调节第二调节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调整新风制冷剂通过新风室内换热器和辐射载冷剂换热器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节流机构为热力膨胀阀、毛细管、手动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辐射压缩机为定频压缩机,通过控制辐射电磁阀的启闭以及调节第一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第二辐射制冷剂调节装置通道中制冷剂流量的大小实现负荷可调。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新风负荷、辐射负荷或者二者的总负荷,选择新风制冷剂循环系统、辐射制冷剂循环系统或者二者的组合进行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新风负荷较小、辐射负荷较大时,辐射电磁阀关闭,新风电磁阀开启;
当新风负荷较大、辐射负荷较小时,新风电磁阀关闭,辐射电磁阀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总负荷较小或者辐射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运行新风制冷剂系统,新风电磁阀开启,辐射电磁阀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总负荷较小或者新风制冷剂系统无法运行时,运行辐射制冷剂系统,此时新风电磁阀关闭,辐射电磁阀开启。
CN201010573817.XA 2010-12-06 2010-12-06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2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3817.XA CN102032630B (zh) 2010-12-06 2010-12-06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3817.XA CN102032630B (zh) 2010-12-06 2010-12-06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2630A true CN102032630A (zh) 2011-04-27
CN102032630B CN102032630B (zh) 2014-07-02

Family

ID=4388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381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2630B (zh) 2010-12-06 2010-12-06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263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947A (zh) * 2011-07-19 2011-12-21 南京国睿博拉贝尔环境能源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型毛细管辐射式水源热泵机组
CN104764097A (zh) * 2015-04-08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6101152A1 (en) * 2014-12-23 2016-06-30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Temperature regulating systems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CN107726567A (zh) * 2017-10-25 2018-02-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新风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4137A (en) * 1979-12-27 1981-07-30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ler therefor
CN101046337A (zh) * 2007-03-12 2007-10-03 林贤华 二管制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CN101571330A (zh) * 2009-06-11 2009-11-04 浙江大学 一种无霜型多功能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
CN201885345U (zh) * 2010-12-06 2011-06-29 东南大学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4137A (en) * 1979-12-27 1981-07-30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ler therefor
CN101046337A (zh) * 2007-03-12 2007-10-03 林贤华 二管制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CN101571330A (zh) * 2009-06-11 2009-11-04 浙江大学 一种无霜型多功能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
CN201885345U (zh) * 2010-12-06 2011-06-29 东南大学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947A (zh) * 2011-07-19 2011-12-21 南京国睿博拉贝尔环境能源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型毛细管辐射式水源热泵机组
WO2016101152A1 (en) * 2014-12-23 2016-06-30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Temperature regulating systems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CN104764097A (zh) * 2015-04-08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26567A (zh) * 2017-10-25 2018-02-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新风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7726567B (zh) * 2017-10-25 2020-10-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新风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2630B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2312C (zh) 热湿分段处理的空调机组装置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CN201306902Y (zh) 一种带热回收型热泵空调与冰箱一体机
US10101043B2 (en)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02328574U (zh) 双冷却盘管中央空调供风系统
CN100538208C (zh) 一种双温冷水/冷风机组
CN102278795B (zh) 采用双套冷却盘管的中央空调供风系统
CN108800375B (zh) 空气热源热泵式空调机
CN102840716B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85320A (zh) 利用地热的除湿再热空调系统
CN110617551A (zh) 一种冷板辐射式多功能空调装置
CN102435002A (zh) 高效节能的户式中央空调的改进装置
CN101694314B (zh) 一种带自然供热和湿度控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107327994A (zh) 一种风冷型带蒸发冷却功能的热管空调机组
CN102032630B (zh)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01527055U (zh) 带自然供热和湿度控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205561111U (zh) 一种恒温除湿系统
CN101968243B (zh) 同时制取双温度水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及驱动方法
KR100696718B1 (ko) 일체형 에어컨의 방열 제습 시스템
CN201885344U (zh)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系统
CN201885345U (zh)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装置
CN102095233B (zh) 同时制取水和空气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CN202083058U (zh) 采用热电制冷辅助的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
CN102032629B (zh) 负荷可调节双工况一体式热泵系统
CN204665540U (zh) 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风机盘管与地板辐射联合空调系统
CN201215362Y (zh) 高效节能的空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