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8985A -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8985A
CN102028985A CN2010105894587A CN201010589458A CN102028985A CN 102028985 A CN102028985 A CN 102028985A CN 2010105894587 A CN2010105894587 A CN 2010105894587A CN 201010589458 A CN201010589458 A CN 201010589458A CN 102028985 A CN102028985 A CN 102028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fan
float
ball float
dropping funnel
floa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94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ng'erme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ng'erme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ng'erme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ng'erme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894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89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28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8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包括有三通管、滴斗、导管、在三通管与滴斗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滴斗的输入端停止输液的自动止液装置,自动止液装置与三通管的输出端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滴斗的输入端连接。具体的自动止液装置可以设置有浮球室以及设置于浮球室内部浮球,浮球密度小于输液液体密度,浮球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浮球室输出端直径,浮球室输入端与三通管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滴斗输入端连接。由于设置有自动止液装置,因此能在输液完毕后,使输液器滴斗上通道自动关闭停止工作,而滴斗仍能缓慢供液,能真正防止回血。

Description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静脉输液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病患者都经常需要进行输液,以通过输液这一治疗手段医治疾病。因而,需要大量的使用输液器。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输液器,在药液输液完毕后,需要马上拔针。如不及时拔针,会发生血液倒流现象。特别是如因疏忽或者来不及更换新药液时,空气进入输液器的下导管,将会发生非预期的回血现象。回血不仅会造成导管由于气泡栓塞而无法继续输液,甚至造成血液凝固成血块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等严重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在护理工作上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
而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般都是集中于通过快速缠绕导管排气、拔除输液针进行排气等方法来进行处理的。这些操作非常麻烦,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而且容易出现拉脱意外等意外事件。由此不仅浪费药液而且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而且即使这样的方法进行处理,也仅仅是解决了可以重新输液的问题,对于凝血血块造成的静脉栓塞、其他血管栓塞或者的血栓、以及败血症等严重伤害的风险问题,仍然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问题,提供一种防回血输液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在输液完毕后,输液器滴斗上通道自动关闭停止工作,而滴斗仍能缓慢供液,能真正防止回血的防回血输液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包括有三通管、滴斗、导管,在所述三通管与所述滴斗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滴斗的输入端停止输液的自动止液装置,所述自动止液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三通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动止液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滴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自动止液装置设置有浮球室和浮球,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浮球室的内部,所述浮球的密度小于输液液体的密度,所述浮球室的输入端与所述三通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浮球室的输出端与所述滴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浮球室的输出端的直径。
所述浮球设置为圆球状浮球,对应所述浮球室的输出端设置为圆形截面的输出端。
所述浮球设置为倒圆锥体浮球,对应所述浮球室的输出端设置为圆形截面的输出端。
所述浮球设置为塑胶浮球。
所述浮球设置为密度小于1000KG/M3的浮球。
所述浮球也可以设置为具有空腔的金属浮球。
所述浮球具体还可以设置为具有空腔的不锈钢浮球。
所述浮球室设置为漏斗状的浮球室。
所述浮球室设置有第一管壳和第二管壳,所述第一管壳与所述第二管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壳设置为漏斗状,所述第一管壳的输入端与所述三通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管壳的输出端与所述滴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管壳与所述第二管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包括有三通管、滴斗、导管,在三通管与滴斗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滴斗的输入端停止输液的自动止液装置,自动止液装置的输入端与三通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动止液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滴斗的输入端连接。因此能在输液完毕后,可以通过所设置的自动止液装置,使输液器滴斗上通道自动关闭停止工作,而滴斗仍能缓慢供液,能真正防止回血。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防回血输液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防回血输液器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 “A-A” 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包括有:
瓶塞穿刺器100、 瓶塞穿刺器保护套200、 空气过滤器300、进气管400、
上导管500、  三通管600、   滴斗700、  导管800、   流量调节器900、
药液过滤器1000、  输液针细管1100、  静脉输液针1200、
自动止液装置 10、   浮球室110、      浮球120、
第一管壳111、     第二管壳11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防回血输液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瓶塞穿刺器100、瓶塞穿刺器保护套200、空气过滤器300、进气管400、上导管500、三通管600、滴斗700、导管800、流量调节器900、药液过滤器1000、输液针细管1100及静脉输液针1200,在三通管600与滴斗700之间设置的能够使滴斗700的输入端停止输液的自动止液装置10。三通管600设置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加药管。滴斗700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自动止液装置10的输入端与三通管600的输出端连接,自动止液装置10的输出端与滴斗700的输入端连接。当药袋或者药瓶输液完毕后,自动止液装置10能够自动关闭输液器滴斗700上通道,此时,滴斗700内仍然有一定量的药液,滴斗700仍能缓慢供液,防止由于疏忽而造成的回血现象。
自动止液装置10设置有浮球室110和浮球120,浮球120设置于浮球室110的内部,浮球120的密度小于输液液体的密度,浮球室110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浮球室110的输入端与三通管600的输出端连接,浮球室110的输出端与滴斗700的输入端连接。
浮球120的直径一般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浮球室110的输出端的直径,以便当药液袋或者药瓶输液完毕后,浮球120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吸入浮球室110的输出端将浮球室110的输出端堵塞封闭,以避免空气的继续进入。
浮球120可以设置为圆球状的塑胶浮球120,对应浮球室110的输出端设置为圆形截面的输出端,使之不仅成本便宜而且加工方便,且不会污染药液,以保护病患者的安全。
浮球120设置也可以为倒圆锥体浮球,对应浮球室110的输出端设置为圆形截面的输出端。
浮球120的密度应当满足小于输液液体的密度,这样可以在正常输液时,浮球120浮于浮球室110内的液体上部,而当药袋或者药瓶的液体输完后,浮球120才将浮球室110的输出端堵住。一般的,浮球120设置为密度小于1000KG/M3即可满足要求。
浮球室110可以设置为漏斗状的浮球室,这样,当药袋或者药瓶内的液体输完时,浮球室110内的浮球120会随着浮球室110内液体的减少而逐渐接近浮球室110的输出端,进而将浮球室110的输出端堵塞封闭,漏斗形的结构,使得浮球120能够将浮球室110的输出端紧紧堵住。从而延长滴斗700内剩余液体输入至人体的时间,使得医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从而避免出现回血现象。
本发明的防回血输液器,是在传统输液器的基础上设置自动止液装置10,即在滴斗700上面加多一个浮球室110,浮球室110设置为漏斗形,内置一大小适中、密度小于水的塑胶小圆球状浮球120。在为病人正常输液时,浮球室110内浮球120上浮于液面。当药袋或者药瓶药液输液完毕时,浮球室110的浮球120随液面下落,将堵住浮球室110的初液口,从而将下通道给封闭,阻隔空气再进入下面的滴斗700。此时,滴斗700下面的液体就会在一定的负压作用下继续缓慢进行供给液体,而不会是立即停止供液,滴斗700在相应长的一段时间供液后,滴斗700会凹陷。由于负压的作用,当再次换液时,将插瓶针插入药液后,上浮球室110内有药液进入,药液浮力会将浮球120从下通道打开,药液补给滴斗700,滴斗700会立即缓慢回复圆柱状,进行正常输液,而不需再任何人工操作,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劳动强度。由于设置有自动止液装置10,因此,能有效阻止空气进入输液导管800,使得医务人员对结束输液或者更换药液的时间安排更加灵活,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操作也更加快捷。
根据实验,使用本发明的防回血输液器,当药袋或者药瓶内的液体输完后,该防回血输液器的滴斗700部分的液体还会缓慢输液约三十分钟。因此,医护人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从而从本质上解决了回血现象的发生。
实施例2。
发明的一种防回血输液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包括有瓶塞穿刺器100、瓶塞穿刺器保护套200、空气过滤器300、进气管400、上导管500、三通管600、滴斗700、导管800、流量调节器900、药液过滤器1000、输液针细管1100及静脉输液针1200,在三通管600与滴斗700之间还设置有能够使滴斗700的输入端停止输液的自动止液装置10。三通管600设置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加药管。滴斗700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自动止液装置10的输入端与三通管600的输出端连接,自动止液装置10的输出端与滴斗700的输入端连接。当药袋或者药瓶输液完毕后,自动止液装置10能够自动关闭输液器滴斗700上通道,此时,滴斗700内仍然有一定量的药液,滴斗700仍能缓慢供液,防止由于疏忽而造成的回血现象。
自动止液装置10设置有浮球室110和浮球120,浮球120设置于浮球室110的内部,浮球120的密度小于输液液体的密度,浮球室110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浮球室110的输入端与三通管600的输出端连接,浮球室110的输出端与滴斗700的输入端连接。
浮球120的直径一般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浮球室110的输出端的直径,以便当药袋或者药瓶输液完毕后,浮球120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吸入浮球室110的输出端将浮球室110的输出端堵塞封闭,以避免空气的继续进入。
浮球120可以设置为圆球状的塑胶浮球120,对应浮球室110的输出端设置为圆形截面的输出端,使之不仅成本便宜而且加工方便,且不会污染药液,以保护病患者安全。
浮球120设置也可以为倒圆锥体浮球,对应浮球室110的输出端设置为圆形截面的输出端。
浮球120的密度应当满足小于输液液体的密度,这样可以在正常输液时,浮球120浮于浮球室110内的液体上部,而当药袋或者药瓶的液体输完后,浮球120才将浮球室110的输出端堵住。一般的,浮球120设置为密度小于1000KG/M3即可满足要求。
浮球室110设置有第一管壳111和第二管壳112,第一管壳111与第二管壳112固定连接,通常第一管壳111与第二管壳112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便于加工。第二管壳112设置为漏斗状,第一管壳111的输入端与三通管6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管壳112的输出端与滴斗的输入端连接。
浮球室110的第二管壳112设置为漏斗状,这样,当药袋或者药瓶内的液体输完时,浮球室110内的浮球120会随着浮球室110内液体的减少而逐渐接近浮球室110的输出端,进而将浮球室110的输出端堵塞封闭,漏斗状的结构,使得浮球120能够将浮球室110的输出端紧紧堵住。从而延长滴斗700内剩余液体输入至人体的时间,使得医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从而避免出现回血现象。
本发明的防回血输液器,是在传统输液器的基础上设置自动止液装置10,即在滴斗700上面加多一个浮球室110,浮球室110下部设置为漏斗形,内置一大小适中、密度小于水的塑料胶面小圆球状浮球120。在为病人正常输液时,浮球室110内浮球120上浮于液面。当药袋或者药瓶的药液输液完毕时,浮球室110的浮球120随液面下落,将堵住浮球室110的初液口,从而将下通道给封闭,阻隔空气再进入下面的滴斗700。此时,滴斗700下面的液体就会在一定的负压作用下继续缓慢进行供给液体,而不会是立即停止供液,滴斗700在相应长一段时间供液后,滴斗700会凹陷。由于负压的作用,当再次换液时,将插瓶针插入药液后,上浮球室110内有药液进入,药液浮力会将浮球120从下通道打开,药液补给滴斗700,滴斗700会立即缓慢回复圆柱状,进行正常输液,而不需再任何人工操作,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劳动强度。由于设有自动止液装置10,因此,能有效阻止空气进入输液导管800,使得医务人员对结束输液或者更换药液的时间安排更加灵活,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操作更加快捷。
根据实验,使用本发明的防回血输液器,当药袋或者药瓶内的液体输完后,该防回血输液器的滴斗700部分的液体还会缓慢输液约三十分钟。因此,医护人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从而从本质上解决了回血现象的发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包括有三通管、滴斗、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通管与所述滴斗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滴斗的输入端停止输液的自动止液装置,所述自动止液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三通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动止液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滴斗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止液装置设置有浮球室和浮球,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浮球室的内部,所述浮球的密度小于输液液体的密度,所述浮球室的输入端与所述三通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浮球室的输出端与所述滴斗的输入端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浮球室的输出端的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设置为圆球状浮球,对应所述浮球室的输出端设置为圆形截面的输出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设置为倒圆锥体浮球,对应所述浮球室的输出端设置为圆形截面的输出端。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设置为塑胶浮球。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设置为密度小于1000KG/M3的浮球。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室设置为漏斗状的浮球室。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室设置有第一管壳和第二管壳,所述第一管壳与所述第二管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壳设置为漏斗状,所述第一管壳的输入端与所述三通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管壳的输出端与所述滴斗的输入端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壳与所述第二管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0105894587A 2010-12-15 2010-12-15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Pending CN1020289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94587A CN102028985A (zh) 2010-12-15 2010-12-15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94587A CN102028985A (zh) 2010-12-15 2010-12-15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8985A true CN102028985A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8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94587A Pending CN102028985A (zh) 2010-12-15 2010-12-15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898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8455Y (zh) * 2001-12-28 2003-01-01 魏颖德 防回血滴速显示管
CN200960334Y (zh) * 2006-09-29 2007-10-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防漏防渗防回血方便加药的输液器
CN201079597Y (zh) * 2007-10-25 2008-07-02 吕文翠 防回血方便加药的输液器
CN201135648Y (zh) * 2007-11-16 2008-10-22 徐凯敏 自控输液器
CN201880108U (zh) * 2010-12-15 2011-06-29 广东康尔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8455Y (zh) * 2001-12-28 2003-01-01 魏颖德 防回血滴速显示管
CN200960334Y (zh) * 2006-09-29 2007-10-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防漏防渗防回血方便加药的输液器
CN201079597Y (zh) * 2007-10-25 2008-07-02 吕文翠 防回血方便加药的输液器
CN201135648Y (zh) * 2007-11-16 2008-10-22 徐凯敏 自控输液器
CN201880108U (zh) * 2010-12-15 2011-06-29 广东康尔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4135A (zh) 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器
CN201880112U (zh) 一种自动排气止液精密输液器
CN201880106U (zh) 一种防回血精密过滤输液器
CN201880108U (zh)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CN101985054B (zh) 一种防回血精密过滤输液器
CN201855483U (zh) 一种自动排气止液输液器
CN204261126U (zh) 一次性使用多功能输液器
CN203609722U (zh) 一种点滴注射控制装置
CN102028985A (zh)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CN103341223B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控输液装置
CN102028984B (zh) 一种精密过滤输液器
CN201880107U (zh) 一种精密过滤输液器
CN203598308U (zh) 一种防回流精密过滤输液器
CN105944178B (zh) 一种自毁式自动排气防逆流无针输液器
CN205084113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留置针
CN211485977U (zh) 一种自动止液无残留的输液器
CN208492831U (zh) 自动排气、止液、精密过滤器装置
CN203790366U (zh) 带有冲管装置的莫菲滴管
CN206621601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双头输液管
CN201030113Y (zh) 自动封闭空气茂菲氏滴管
CN203417369U (zh) 滴斗及采用该滴斗的一次性使用止液防回血输液器
CN203677626U (zh) 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无气泡精密输液器及对应的双插精密输液器
CN205055048U (zh) 一种带有防液体返流安全阀的输液针
CN204121519U (zh) 具有自动止流功能的输液器
CN213526725U (zh) 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