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5220B -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5220B
CN102025220B CN2009101755262A CN200910175526A CN102025220B CN 102025220 B CN102025220 B CN 102025220B CN 2009101755262 A CN2009101755262 A CN 2009101755262A CN 200910175526 A CN200910175526 A CN 200910175526A CN 102025220 B CN102025220 B CN 102025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axis
differential
angular wheel
working end
differential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55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5220A (zh
Inventor
高则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755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5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25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5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2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诸如风力发电设备的自然力发电设备以及由这种发电设备组成的发电机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低廉的成本实现电力持续稳定的输出。本发明的发电设备包括与自然力输入端相连的单向传动装置、与单向传动装置相连的差速传动装置、与差速传动装置相连的储能装置以及位于差速传动装置和发电机之间的限速装置。差速传动装置具有与单向传动装置相连的第一工作端、与发电机相连的第二工作端和与储能装置相连的第三工作端。

Description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发电设备,尤其是依靠风力、潮汐等自然力的发电设备,以及有这种发电设备组成的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地球上可利用的常规能源日趋匮乏。如何实现能源的持续发展,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目前,电能产生主要靠火力发电。但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为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清洁能源。
例如,人们已经开发出了风力发电设备和潮汐发电设备等利用自然力的发电设备(本发明中统称为“自然力发电设备”),并正在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努力着。这一类发电设备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两个主要困难是,成本高和自然力不稳定。
以风力发电设备为例。由于风场的风是不稳定的,主要表现为时有时无,忽大忽小,风力的峰值差值有时会极大,其极端峰值风力有可能直接损坏风力发电设备。因此,目前的发电设备必须安装稳定速度用的变速装置和减速装置等,同时,还要安装主动控制系统和/或整流调压系统,使发电设备的输出尽可能稳定,减少对用电负载的冲击。特别是在希望将风力发电设备的电力并入电网的情况中,发电设备的持续稳定输出尤为重要。然而,这些用来稳定发电设备输出的装置和系统,往往都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风力发电的商业性应用。
而且由于风并非是持续性的,所以,为了避免在无风的时候出现输出间歇的情形,风力发电设备通常都另外地配备有储能系统。目前的储能装置主要是将风力发电设备产生的多余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然后在无风期将所存能量再转化为电能。然而,单独地设计、配备储能系统,特别是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运营成本高昂。
总的来说,由于风力等自然力不稳定的性质,所以,为了使风力发电设备等自然力发电设备中的发电机持续稳定运行,现有自然力发电设备都不得不设计装备了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稳速、储能装置。
发明内容
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然力发电设备,包括接受自然力的自然力输入端和有输入轴的发电机,所述自然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单向传动装置,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自然力输入端相连,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自然力输入端的动力;差速传动装置,所述差速传动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端、第二工作端和第三工作端,所述第一工作端与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单向传动装置输出端的动力,所述第二工作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用于向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传递动力;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相连,用于储存来自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工作端的动力,并能够将所储存的动力经第三工作端传递给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限速装置,所述限速装置位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差速传动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的转速超过预定转速的情况下产生阻止所述输入轴转速增加的制动力。
优选的是,所述差速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工作端;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壳体,所述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
优选的是,所述差速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工作端;第一锥形齿轮;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并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储能装置包括:长索,所述长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壳体上;重物,所述重物固定在所述长索的另一端。
优选的是,在所述发电机和所述限速装置之间还包括:第二差速传动装置,所述第二差速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相连的第一半轴、与所述第二差速传动装置的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二差速传动装置的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位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支撑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以及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的壳体;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壳体相连,控制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壳体的转动。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壳体一体形成的蜗轮;驱动所述蜗轮的蜗杆;驱动所述蜗杆的电机;控制所述电机的控制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然力发电设备,包括接受自然力的自然力输入端和有输入轴的发电机,所述自然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差速传动装置,所述差速传动装置具有用作输入端的第一工作端、用作输出端的第二工作端和用作另一个输入端的第三工作端,所述第一工作端与自然力输入端相连,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自然力输入端的动力,所述第二工作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用于向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传递动力;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工作端的输入。
优选的是,所述差速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自然力输入端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工作端;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以及壳体,所述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的蜗轮;驱动所述蜗轮的蜗杆;驱动所述蜗杆的电机;以及控制所述电机的控制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多个上述的自然力发电设备组成的发电机组。
在本发明中,术语“自然力”是指可以用来发电的、例如风、潮汐等自然力。术语“自然力发电设备”是指利用风能、潮汐等自然力发电的发电设备,这类发电机都面临着自然力不持续、不稳定等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风力发电设备、潮汐发电设备等。术语前使用的“第一”、“第二”或者类似的表述,仅仅分别代表相应多个技术特征中的一个,并不表示这些技术特征中的不同。例如,“第一工作端”和“第二工作端”仅仅分别表示工作端的一个,但不表示这些工作端之间结构上的区别。
本发明通过将单向传动装置、差速传动装置、储能装置和限速装置结合起来或者通过将差速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结合起来所形成的风力发电设备等自然力发电设备,具有如下的优点:
1.能够在风力过大时将风能储存起来,同时防止损坏发电机和输出过大电流;而在风力不足时,释放储存的能量,使发电机继续发电,从而延长发电机持续稳定工作的时间。因此,本发明的自然力发电设备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电力。
2.在风力发电设备等自然力发电设备,可以去掉成本高、结构复杂的变速装置,甚至可以无需使用主动控制装置和整流调压装置。因此,本发明的自然力发电设备结构大为简化,成本大为降低。
3.如果将本发明的多个自然力发电设备组成发电机组,就可以为电网提供稳定电力来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差速传动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差速传动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差速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风力发电设备为例,解释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根据针对风力发电设备所进行的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潮汐发电等其他利用自然力的发电设备。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中差速传动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本发明的自然力发电设备在图1中显示为一种风力发电设备,该风力发电设备包括能够接受自然力的自然力输入端和具有输入轴51的发电机5。其中,自然力输入端显示为能够接受风力并在风力作用下转动的风轮1。
如图1所示,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单向传动装置2、差速传动装置3、储能装置6和限速装置4。
单向传动装置2包括与风轮1相连的输入端21和与差速传动装置3相连的输出端22,用于经输入端21接收并将风轮1产生的动力(转矩)经过输出端22传递给差速传动装置3。但是,单向传动装置2禁止动力从差速传动装置3向风轮1传递。本发明的单向传动装置可以利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棘轮机构以及现有技术中类似的能够实现反向锁止或者不能反向转动的所有机构来实现。因为这些机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所以,为了突出本发明的主题,省略了对这些机构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差速传动装置3包括作为第一工作端的第一半轴31、作为第二工作端的第二半轴33和作为第三工作端的壳体37。第一半轴31与单向传动装置2的输出端22相连,用于从单向传动装置22接受动力,是差速传动装置3的输入端。第二半轴33与发电机5的输入轴51相连,用于向发电机5传送动力,是一个输出端。差速传动装置3还包括与第一半轴31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32、与第二半轴33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34、位于第一、第二锥形齿轮32、34之间并同时与这两个锥形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35以及支撑这些行星齿轮35的行星齿轮架36。其中,壳体37包围着上述构件并与行星齿轮架36一体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3可以利用公知的任何其他差动机构来实现,例如机动车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各种差速器等。
注意,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多个”是指数量上大于等于2。术语“一体形成”是指多个构件或者部分以相互固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既包括多个分离的构件利用连接件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的情况,也包括多个部分构成整体上是单件式结构的情况。
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利用重物作为储能装置6。其中,壳体37构成了一个卷筒,一根可以例如用钢丝绳或者任何其他合适材料形成的长索62,其一端固定在壳体37上,另一端固定在重物61上。当长索62随着壳体37的转动而缠绕在壳体37外表面上时,重物61被升高,从而将壳体37的动能转化为重物61的势能。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重物61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滑轮组悬吊在壳体上。滑轮组可以固定在风力发电设备的塔架上,或者,固定在另外装设的例如龙门架上。重物的质量和长索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以及当地风场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通过具体设计壳体的结构,而将本发明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与其他形式的储能装置相连。例如,可以利用差速传动装置的壳体驱动飞轮、扭力弹簧和空气压缩机等储能装置,还可以想到用来驱动抽水机进行蓄水。
在本实施例中,在差速传动装置3和发电机5之间还设有限速装置4,用于在发电机5的输入轴51的转速超过预定转速的情况下产生阻止输入轴51转速增加的制动力。本发明的限速装置可以利用公知的减速装置实现,例如离心自调式衡速器和平衡甩块等。因为限速装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所以,为了突出本发明的主题,省略了对限速装置的详细说明。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限速装置4位于差速传动装置3和发电机5之间应该理解为限速装置4可以一体形成于第二半轴33或者发电机输入轴51,或者是二者之间一个分立的装置。
下面,参照图1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在风场中,当风力达到预定级别时,例如每秒3米的微风,风轮1开始转动。风轮1转动产生的转矩(或者说动力等)传递给单向传动装置2,并通过单向传动装置2的输出端22传递给差速传动装置3的第一半轴31,第一半轴31带动与之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32转动。当风力处于设计范围内时,位于差速传动装置3和发电机5之间的限速装置4不工作,即第二半轴33和发电机输入轴51可以自由转动。这时,两个锥形齿轮作用在行星齿轮35上的转矩与重物61在壳体37上产生的转矩基本平衡,重物61保持不动,(可以通过常规的设计实现,为突出本发明主题,这里不再给出详细分析。)差速传动装置3的壳体37不转动,因此,行星齿轮35不公转而只是自转。在这种情况下,差速传动装置3变成了通过主要作为惰轮的行星齿轮35啮合的两个锥形齿轮所构成的传动系统,其中,第一锥形齿轮32是输入端,第二锥形齿轮34是输出端。于是,发电机5可以在设计范围内的风力作用下,平稳地产生电能。
当出现超出设计范围的大风时,发电机输入轴51或者第二半轴33出现高速转动的趋势,这时,发电机5和差速传动装置3之间的限速装置4工作并产生制动力,造成作用在行星齿轮上的转矩增加,大于提升重物61的所需转矩,于是,行星齿轮35发生公转,重物61被提升,差速传动装置3所接受的转矩一部分通过第二锥形齿轮34和第二半轴33传递给发电机5,使发电机5继续保持正常的平稳运行;另一部分,也就是多余部分,被传递到壳体37用来提升重物61,从而多余的风能转变为势能,即储能。
当没有风时,第一锥形齿轮32对行星齿轮35不再作用有转矩,于是在重物重力所产生的转矩作用下,差速传动装置3的壳体37转动。由于单向传动装置2的反向动力传递被锁止或者不能反转,所以,由重物势能转换成的转矩经过差速传动装置3中的壳体37即第三工作端和行星齿轮35传递给第二工作端即第二半轴33,使第二半轴33沿原来的转动方向继续转动。因此,即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利用大风情况下储存的重物势能,仍然能使发电机5继续发电,从而减小了电力输出的间歇。
根据本发明,差速传动装置3和储能装置6相结合,利用储能装置6在风力过大时存储风能而在风力过小或者没风时给差速传动装置3输入能量,对风轮1输入的风力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从而稳定了差速传动装置3的第二工作端所输出的动力,使发电机能够持续平稳地运行。而且,与现有的风力发电设备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降低。进一步,按照本发明,可以省掉现有风力发电设备中用于调速的复杂的电子、机械部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增加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如果将本发明的风力发电设备组成发电机组,就可以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来源。
下面,参照图3和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图3中差速传动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除了差速传动装置3′外,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在机构和效果上都基本相同。这里只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差速传动装置3′进行描述。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差速传动装置3′包括:与单向传动装置2的输出端22相连、作为差速传动装置3′的第一工作端的第一半轴31′;第一锥形齿轮32′;与发电机5的输入轴51相连、作为差速传动装置3′的第二工作端的第二半轴33;与第二半轴33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34;位于第一锥形齿轮32′和第二锥形齿轮34之间并同时与这两个锥形齿轮相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35;可转动地支撑这些行星齿轮35的行星齿轮架36′,行星齿轮架36′与第一半轴31′一体形成,于是第一半轴31′转动时能驱动行星齿轮35公转;包围上述部件的壳体37′,壳体37′与第一锥形齿轮32′一体形成,能够同第一锥形齿轮32′一体地转动。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操作。风轮1转动产生的转矩经单向传动装置2传递给差速传动装置3′的第一半轴31′,第一半轴31′带动与之一体形成的行星齿轮35公转。当风力处于设计范围内时,位于差速传动装置3′和发电机5之间的限速装置不工作,即第二半轴33和发电机输入轴51可以自由转动。在设计风力范围内,行星齿轮35作用在第一锥形齿轮32′上的转矩与重物61在壳体37′上产生的转矩基本平衡,重物61保持不动,差速传动装置3′的壳体37′不转动,行星齿轮35在公转的同时自转,带动第二锥形齿轮34转动。于是,来自风轮1的动力被传递给作为差速传动装置3′输出端的第二半轴33。第二半轴33驱动发电机5正常运转。
当风力超出设计范围时,经第一半轴31′、行星齿轮架36′和行星齿轮35作用在第一锥形齿轮32′上的转矩增加,大于重物61通过壳体37′在第一锥形齿轮32′上产生的转矩,于是,第一锥形齿轮32′转动,带动壳体37′提升重物,从而将多余的风能转换为重物的势能,即储能。于此同时,第二锥形齿轮34仍保持平稳转动,使发电机5仍像被设计范围内的风力驱动那样平稳地产生电能。
当没有风时,行星齿轮35对第一锥形齿轮32′不再作用有转矩,于是在重物重力所产生的转矩作用下,差速传动装置3′的壳体37′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32′转动。由于单向传动装置2的反向动力传递被锁止或者不能反转,所以,行星齿轮35只能自转,差速传动装置3′变成了通过主要作为惰轮的行星齿轮35啮合的两个锥形齿轮所构成的传动系统,从而在第一锥形齿轮32′的驱动下,第二锥形齿轮34和第二半轴33沿原来的转动方向继续转动。因此,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利用储存的重物势能,发电机5继续发电。
接下来,参照图5和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其中,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原理示意图。图6是图5中差速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力发电设备包括作为自然力输入端的风轮1和具有输入轴51的发电机5,在风轮1和发电机5之间进一步包括差速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本实施例的差速传动装置与图2所示的差速传动装置2结构类似,包括与风轮1相连并作为第一工作端的第一半轴71、与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72、与电极5的输入轴51相连并作为第二工作端的第二半轴73、与第二半轴73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74、位于第一、第二锥形齿轮72、74之间并同时与这两个锥形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75、支撑这些行星齿轮75的行星齿轮架76以及包围上述部件并与行星齿轮架76一体形成、作为第三工作端的壳体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端(第一半轴71)和第三工作端(壳体77)作为动力输入端,第二工作端(第二半轴73)作为动力输出端。
与本发明第一、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壳体77(第三工作端)不再与重物(储能装置)相连,而是同一个控制装置相连。本发明的控制装置是根据作为一个输入端的第一半轴的转动情况和发电机输出情况(包括相位),控制作为另一个输入端的壳体的转动,从而使作为输出端的第二半轴73按照要求的转速和相位转动。根据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将第二半轴73的转速精确稳定所要求的范围内,进而使发电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能够调整第二半轴73相对第一半轴71的转动相位,使发电机能够调整其电力输出的相位,从而使风力发电设备有可能直接并入相关电网,而不再需要传统并网所需的复杂、昂贵的调控设备。
在图6所示的示例性的具体例子中,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包括与壳体77一体形成的蜗轮81和用来驱动蜗轮81的蜗杆82。虽然图中没有示出,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电路和驱动蜗杆82用的电机,控制电路能够接收关于第一半轴71转动情况和发电机5的电力输出情况的信号并据此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例如,当控制电路确认发电机的电力输出与并网所要求的相位有一定差距时,启动电机驱动蜗杆82转动,带动与蜗轮81一体形成的壳体77转动,从而消除发电机电力输出与并网要求间的相位差。
这里所用电机例如但不限于步进电机。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蜗轮蜗杆式的控制装置,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各种其他速度控制装置也都可以用来实现本发明的控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可以同第一或者第二实施例组合使用。例如,将第三实施例中的差速传动装置(作为第二差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控制置于图1或图3所示的限速装置4和发电机5之间。
上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面的具体描述仅仅是举例性质的,用于说明性的目的,并非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型、修改或者替换,例如将行星齿轮架直接用来挂重物或者在其上面直接形成蜗轮,从而省略掉壳体。

Claims (7)

1.一种自然力发电设备,包括接受自然力的自然力输入端和具有输入轴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力发电设备还包括:
单向传动装置,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自然力输入端相连,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自然力输入端的动力;
差速传动装置,所述差速传动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端、第二工作端和第三工作端,所述第一工作端与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自然力输入端的动力,所述第二工作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用于向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传递动力;
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相连,用于储存来自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工作端的动力,并能够将所储存的动力经第三工作端传递给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
限速装置,所述限速装置位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差速传动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的转速超过预定转速的情况下产生阻止所述输入轴转速增加的制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工作端;
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
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
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
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
壳体,所述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工作端;
第一锥形齿轮;
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
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
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并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三工作端。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自然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
长索,所述长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壳体上;
重物,所述重物固定在所述长索的另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电机和所述限速装置之间还包括:
第二差速传动装置,所述第二差速传动装置包括:
与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二工作端相连的第一半轴,
与所述第二差速传动装置的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
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相连的第二半轴,
与所述第二差速传动装置的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
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支撑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以及
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的壳体;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壳体相连,控制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壳体的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然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与所述第二差速差动装置的所述壳体一体形成的蜗轮;
驱动所述蜗轮的蜗杆;
驱动所述蜗杆的电机;
控制所述电机的控制电路。
7.一种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机组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然力发电设备。
CN2009101755262A 2009-09-22 2009-09-22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5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55262A CN102025220B (zh) 2009-09-22 2009-09-22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55262A CN102025220B (zh) 2009-09-22 2009-09-22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220A CN102025220A (zh) 2011-04-20
CN102025220B true CN102025220B (zh) 2013-11-27

Family

ID=43866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552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5220B (zh) 2009-09-22 2009-09-22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5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624A (zh) * 2011-07-27 2013-01-30 高则行 蓄能单元和蓄能系统
CN104565267B (zh) * 2014-12-20 2018-05-29 新昌县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无级变速箱
CN108591400B (zh) * 2018-06-19 2021-04-06 高则行 动力传输装置及包括这种动力传输装置的风力机
CN111981103B (zh) * 2020-07-27 2022-08-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小型直流风洞外置双电机差速输入的动力段
CN112983732B (zh) * 2021-02-20 2024-04-23 铜陵正洋天能建筑保温装饰有限公司 高效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3592Y (zh) * 1997-05-28 2000-04-12 高显利 调控弹性储能风力发电机
CN201106525Y (zh) * 2007-08-27 2008-08-27 上海瑞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控恒速增速器的风力发电机组
CN201541175U (zh) * 2009-09-22 2010-08-04 高则行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3592Y (zh) * 1997-05-28 2000-04-12 高显利 调控弹性储能风力发电机
CN201106525Y (zh) * 2007-08-27 2008-08-27 上海瑞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控恒速增速器的风力发电机组
CN201541175U (zh) * 2009-09-22 2010-08-04 高则行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99046A 2001.04.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220A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1175U (zh)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US4311435A (en) Balance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6304002B1 (en) Distributed powertrain for high torque, low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CA2589083C (en) Mechanical system for power change between the input and output thereof
CN102025220B (zh) 自然力发电设备及发电机组
US8378516B2 (en) Continuous wind power system with auxiliary blades
CN102418774A (zh) 紧凑式齿轮传动系统
CN106523265B (zh) 水平轴式风力机、风力机组及曳引传递系统
CN103835892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传动结构
CN102418674B (zh) 储能风力发电装置
CN101294618B (zh) 行星调速器
KR101028960B1 (ko) 풍력터빈설비
GB2483866A (en) Electric generator apparatus for a fluid turbine arrangement
CN108591400B (zh) 动力传输装置及包括这种动力传输装置的风力机
GB2491488A (en) Electromechanical driveline with power splitting device
CA2371694C (en) Powertrain for power generator
CN201794993U (zh) 机械式转速控制装置和风力发电设备
EP2418397A1 (en) Gearbox support system
CN102386830A (zh) 机械式转速控制装置和风力发电设备
CN202579060U (zh) 一种可变速比的调速装置
CN202732233U (zh) 一种可变速比的风力发电机组
WO2001099264A1 (en) Electrical drive line
CN202100382U (zh) 风力发电机组
WO2016026242A1 (zh) 一种风电互补的风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18814U (zh) 同步发电机直接并网的风力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