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5160B -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5160B
CN102025160B CN200910176882.6A CN200910176882A CN102025160B CN 102025160 B CN102025160 B CN 102025160B CN 200910176882 A CN200910176882 A CN 200910176882A CN 102025160 B CN102025160 B CN 102025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housing
capacitor
utmost point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68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5160A (zh
Inventor
林锡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YI ELECTRIC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I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768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5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25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5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涉及低压配电网的无功补偿设备,包括壳体(1),还包括:一轻触式的控制面板(3),设在壳体(1)前端,且朝向壳体(1)前侧面;一微电子测控装置,设在壳体(1)内部,所述微电子测控装置包括一单片机;一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设在壳体(1)内部,由微电子测控装置控制其投切;一总电源开关,设在壳体(1)后端,且开关手柄朝向壳体(1)顶面设置;若干接线端,设在壳体(1)后端,且开口方向与壳体(1)后侧面垂直;一防护盖(2),设在壳体(1)后端用于防止误触动接线端或异物进入接线端引发事故。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投切时的使用安全,冲击电流小,长寿命,低成本,安装操作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0.4KV电网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特别是指用于低压配电网及无功补偿的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网中的大部分设备都属于干性负荷,用电环境和空间环境相对比较恶劣。通常需要在电网中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装置,以减少感性负荷所产生的无功损耗,提高线路输送过程中的无功损耗。
加装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是一种投资相对非常少,节能降损效果明显的措施。现有市场较为常用的补偿方式是,在母线上安装电容器组,输配电终端分散并联安装电容器组,在用电车间配电屏安装电容器组,以及在单台电动机出安装并联电容器等。通常用户无功功率补偿措施都是在0.4KV配电屏端通过功率因数控制器来控制多组电力电容器的投切,使功率因素达到0.95左右。
由于一个配电屏无功功率补偿机构包括电力刀开关,熔断器,无功补偿检测装置,电容器专用继电器,电力电容器等组成,如需达到消除谐波功能,还需另加谐波消除线圈。其存在如下缺点:投切电流大,对线路产生浪涌冲击电流,投切继电器触点寿命短,接线繁杂,占用空间大,维护检修不方便,成本高,机械连接部件多,设备容易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投切时的使用安全,冲击电流小,长寿命,低成本,安装操作简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轻触式的控制面板3,设在壳体1前端,且朝向壳体1前侧面;
一微电子测控装置,设在壳体1内部,所述微电子测控装置包括一单片机;
一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设在壳体1内部,由微电子测控装置控制其投切;
一总电源开关,设在壳体1后端,且开关手柄朝向壳体1顶面设置;
若干接线端,设在壳体1后端,且接线端的开口方向与壳体1后侧面垂直;
一防护盖2,设在壳体1后端用于防止误触动接线端或异物进入接线端引发事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总电源开关为断路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壳体1后部的顶面设有至少两个突起的固定件,
防护盖2呈L形,其水平部分与壳体1顶面平行,其垂直部分与壳体1后侧面平行,水平部分上设有与固定件数量相同的U形的插入触脚21,
防护盖2通过将插入触脚21插接在固定件上与壳体1后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护盖2的垂直部分的末端设有若干L形的突出块22,两相邻的突出块22间留有间隙23,间隙23的数量、尺寸与接线端的数量、尺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壳体1下部设有电力电容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力电容器共三只,且为三台低压电容器,三台低压电容器为共补“△”型连接或分补“Y”型连接,共补“△”型连接时,其中的一相在合闸情况下通过总电源开关直接与电网连接,电力电容器的投切由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轻触式的控制面板包括第一反相器IC1A和第二反相器IC1B,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出端和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入端分别和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出端还分别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开关BP的一端、电容C2的正极,开关BP的另一端与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出端还分别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CUP端子、电阻R4的一端连接,CUP端子连接到到CPU控制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VCC。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包括一过零触发IC,晶闸管SCR1和SCR2反向并联后,晶闸管SCR1的阳极A极、SCR2的阴极K极,SCR1的阴极K、SCR2的阳极A极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1的一对常开触点,晶闸管SCR1的阳极A极、SCR2的阴极K极连接到K1端子,晶闸管SCR1的阴极K极、SCR2的阳极A极串联一电感L后连接到K2端子,S3端子和S4端子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1的驱动线圈,S1端子和S2端子连接过零触发IC U1的输入端,且S1端子上串联一电阻R4,电阻R4限制通过U1的电流大小,对过零触发IC起保护作用,电阻R3并联在晶闸管SCR2的门极G极和阴极K极之间,电阻R2并联在晶闸管的门极G极和阴极K极之间,电阻R1一端连接在晶闸管SCR1的门极G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到过零触发IC的一个输出控制端,过零触发IC的另一个输出控制端连接到晶闸管SCR2的门极G极。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投切时的使用安全,冲击电流小,长寿命,低成本,安装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轻触式的控制面板电路原理图
图4带谐波消除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1,还包括:
一轻触式的控制面板3,设在壳体1前端,且朝向壳体1前侧面;
一微电子测控装置,设在壳体1内部,所述微电子测控装置包括一单片机;
一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设在壳体1内部,由微电子测控装置控制其投切;
一总电源开关,设在壳体1后端,且开关手柄朝向壳体1顶面设置;
若干接线端,设在壳体1后端,且接线端的开口方向与壳体1后侧面垂直;
一防护盖2,设在壳体1后端用于防止误触动接线端或异物进入接线端引发事故。本发明由于采用了轻触式的控制面板3和防护盖2,在合闸状况下,无法拆卸或碰触到接线端的电力线路金属裸露部分,确保安全。
所述轻触式的控制面板3为无裸露机械开关操控面板,包括状态选择轻触开关,设置轻触开关,LED运行状态指示灯,还有数码管运行参数显示窗口。
所述带谐波消除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是指两只过零触发晶闸管反向并联后,与磁保持继电器触点并联,再串联一只消谐波电感,用于在微电子测控装置驱动下,投入或者切断电力电容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总电源开关为断路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壳体1后部的顶面设有至少两个突起的固定件,防护盖2呈L形,其水平部分与壳体1顶面平行,其垂直部分与壳体1后侧面平行,水平部分上设有与固定件数量相同的U形的插入触脚21,防护盖2通过将插入触脚21插接在固定件上与壳体1后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护盖2的垂直部分的末端设有若干L形的突出块22,两相邻的突出块22间留有间隙23,间隙23的数量、尺寸与接线端的数量、尺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壳体1下部设有电力电容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力电容器共三只,且为三台低压电容器,三台低压电容器为共补“△”型连接或分补“Y”型连接,共补“△”型连接时,其中的一相在合闸情况下通过总电源开关直接与电网连接,电力电容器的投切由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控制。所述电力电容器共三只,在单片机的驱动下,可自动选择投入或者切断壳体下方安装的三只电力电容器。所述单片机的型号可以为STC90C58RD+。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置于电力电容器上方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安装微电子测控装置,壳体接线端设有电气安全机械保护装置(即防护盖2),一个不带机械开关的设置、状态监控界面(即轻触式的控制面板3),消谐波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所述外壳电气安装保护装置,是一个在合闸状态下无法进行电气线路装卸的塑料护防盖,并且能可靠遮挡住电气裸露端子,所述不带机械开关的设置、状态监控界面是一个全部是轻触开关进行设置的,包括LED灯指示运行状态,数码管设置参数、显示运行数据的,通过线缆与微电子测控装置连接的,轻触式的控制面板,所述消谐波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其包括过零触发两只反向并联的晶闸管,和一只磁保持继电器触点并联,两个并联组合开关再串联一只消谐波电感。
本发明设置的防护盖2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在合闸状态下无法进行电气线路装卸工作,起到警示、强制分闸作用,能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由于工人安装电气线路有时忘记把断路器打到分闸状态,也就是断电状态。这样接线端子就处于通电状态,也就是合闸状态,工人一触碰到接线端子就会发生触电,严重会危险其生命。
2、本发明防尘效果好。由于电力电容器在运行状态时,接线端子部位上没有任何的遮挡物,由于外界环境影响,有时会进入灰尘或铁销之类的东西,如掉入是导电之物会使两个接线端子直接接触,使其产生火花而产生短路。
图3为轻触式的控制面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
轻触式的控制面板包括第一反相器IC1A和第二反相器IC1B,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出端和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入端分别和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出端还分别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开关BP的一端、电容C2的正极,开关BP的另一端与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出端还分别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CUP端子、电阻R4的一端连接,CUP端子连接到到CPU控制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VCC。
1、刚通电情况下,因为C1存在,使IC1A输入端为低电平,通过IC1A、IC1B两个反相器,使IC1B输出为低电平,三极管T1截止,三极管T1集电极因为R4上拉电阻的存在,输出高电平到CPU控制端,CPU接受指令自动运行,由于R2的存在,IC1B输出的低电平通过R2反馈到IC1A的输入端,使IC1A、IC1B构成一个可靠的稳定电路,IC1B输出保持在低电平。CPU即前述的单片机。
2、IC1B输出低电平时,同时IC1A输出端为高电平,通过R1向C2充电,为下次选择状态做准备,同时选择合适的充放电时间参数,时间一般为0.5~1秒钟,可以避免按键开关抖动,使选择不稳定。
3、按下BP时,此时电容C2上电平与IC1A输入端刚好反相,使IC1A状态翻转,同时IC1B状态也翻转过来,IC1B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R3使三级管T1导通,三极管T1集电极为低电平输出到CPU,CPU收到指令切换到手动调试状态。
4、IC1A此时输出为低电平,松开按键BP以后,通过电阻R1放掉电容C2上的电能,当再次按下BP时,因为此时C2两端为低电平,IC1A输入端瞬间被拉为低电平,IC1A状态翻转,同时,IC1A输出端也变为低电平,三极管T1截止,集电极因为上拉电阻R4存在输出高电平,CPU收到指令,又切换到自动状态。
图3中IC1A和IC1B为同一IC(IC型号可以是CD4069)中普通反相器,R1和R2比大于或等于10∶1,R1不小于10k,C2和C1比大于10∶1,C2大小于1UF,以保证电路可靠工作,R3一般选择1k以上10k以下电阻,R4为10k。
轻触式的控制面板具有以下优点:
开关不裸露在外界环境中,最大限度延长可靠性,即使忘记在调试完成后,没有重新切换到工作状态,在下次来电时,也能默认切换到工作状态,避免设备人为因素没有投入运行,LED1指示自动运行,LED2指示手动状态。
图4为带谐波消除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
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包括一过零触发IC,晶闸管SCR1和SCR2反向并联后,晶闸管SCR1的阳极A极、SCR2的阴极K极,SCR1的阴极K、SCR2的阳极A极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1的一对常开触点,晶闸管SCR1的阳极A极、SCR2的阴极K极连接到K1端子,晶闸管SCR1的阴极K极、SCR2的阳极A极串联一电感L后连接到K2端子,S3端子和S4端子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1的驱动线圈,S1端子和S2端子连接过零触发IC U1的输入端,且S1端子上串联一电阻R4,电阻R4限制通过U1的电流大小,对过零触发IC起保护作用,电阻R3并联在晶闸管SCR2的门极G极和阴极K极之间,电阻R2并联在晶闸管的门极G极和阴极K极之间,电阻R1一端连接在晶闸管SCR1的门极G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到过零触发IC的一个输出控制端,过零触发IC的另一个输出控制端连接到晶闸管SCR2的门极G极。
所述K1,K2是所述带谐波消除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连接壳体1下部设置的电力电容器的开关。其中K1连接到总电源开关输出的一个端子上,K2连接到电力电容器上。所述S1,S2,S3,S4都受控于微电子测控装置。由微电子测控装置检测到功率因数下降到设定要求以下时,投入电力电容器,当功率因数达到设定要求或者过补偿时,则在微电子测控装置控制下切断电力电容器。
U1为过零触发IC,例如可以是可控硅过零触发器MOC3083,晶闸管SCR1、SCR2反向并联,然后再和继电器J1常开触点并联,晶闸管SCR1、SCR2受控于过零触发IC,微电子测控装置通过S1端子和S2端子驱动过零触发IC时,晶闸管在电源电压过零时导通,最大限度减轻对电网的浪涌冲击电流,继电器J1晚于U1一定时间接通,可保护继电器触点不受大电流冲击,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继电器J1接通后,使晶闸管SCR1、SCR2阳极和阴极电压为零,由晶闸管工作原理可知:当晶闸管阳极和阴极电压不足以维持导通的时候,晶闸管截止,退出工作,此时不管U1是否导通,晶闸管均截止,使晶闸管不会发热烧坏。在SCR1阴极、SCR2阳极,和继电器的静触点共同端,且串联电感L,以达到消除谐波的目的。

Claims (7)

1.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轻触式的控制面板(3),设在壳体(1)前端,且朝向壳体(1)前侧面;
一微电子测控装置,设在壳体(1)内部,所述微电子测控装置包括一单片机;
一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设在壳体(1)内部,由微电子测控装置控制其投切;
一总电源开关,设在壳体(1)后端,且开关手柄朝向壳体(1)顶面设置;
若干接线端,设在壳体(1)后端,且接线端的开口方向与壳体(1)后侧面垂直;
一防护盖(2),设在壳体(1)后端用于防止误触动接线端或异物进入接线端引发事故;
轻触式的控制面板包括第一反相器IC1A和第二反相器IC1B,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出端和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入端分别和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出端还分别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开关BP的一端、电容C2的正极,开关BP的另一端与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出端还分别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CUP端子、电阻R4的一端连接,CUP端子连接到到CPU控制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VC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电源开关为断路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后部的顶面设有至少两个突起的固定件,
防护盖(2)呈L形,其水平部分与壳体(1)顶面平行,其垂直部分与壳体(1)后侧面平行,水平部分上设有与固定件数量相同的U形的插入触脚(21),
防护盖(2)通过将插入触脚(21)插接在固定件上与壳体(1)后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防护盖(2)的垂直部分的末端设有若干L形的突出块(22),两相邻的突出块(22)间留有间隙(23),间隙(23)的数量、尺寸与接线端的数量、尺寸适配。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下部设有电力电容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容器共三只,且为三台低压电容器,三台低压电容器为共补“Δ”型连接或分补“Y”型连接,共补“Δ”型连接时,其中的一相在合闸情况下通过总电源开关直接与电网连接,电力电容器的投切由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带谐波消除的电容器组合投切开关包括一过零触发IC,晶闸管SCR1和SCR2反向并联后,晶闸管SCR1的阳极A极、SCR2的阴极K极,SCR1的阴极K、SCR2的阳极A极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1的一对常开触点,晶闸管SCR1的阳极A极、SCR2的阴极K极连接到K1端子,晶闸管SCR1的阴极K极、SCR2的阳极A极串联一电感L后连接到K2端子,S3端子和S4端子分别连接到继电器J1的驱动线圈,S1端子和S2端子连接过零触发IC U1的输入端,且S1端子上串联一电阻R4,电阻R4限制通过U1的电流大小,对过零触发IC起保护作用,电阻R3并联在晶闸管SCR2的门极G极和阴极K极之间,电阻R2并联在晶闸管的门极G极和阴极K极之间,电阻R1一端连接在晶闸管SCR1的门极G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到过零触发IC的一个输出控制端,过零触发IC的另一个输出控制端连接到晶闸管SCR2的门极G极。
CN200910176882.6A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Active CN102025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6882.6A CN102025160B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6882.6A CN102025160B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160A CN102025160A (zh) 2011-04-20
CN102025160B true CN102025160B (zh) 2014-05-21

Family

ID=43866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6882.6A Active CN102025160B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5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1117A (zh) * 2018-07-14 2018-11-16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断电接口装置
CN111473884B (zh) * 2020-05-08 2021-09-07 肇庆市端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稳固型热敏电阻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61148Y (zh) * 2007-05-11 2008-05-14 南通现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以低压电力电容器体为结构基础的低压电力电容组合电器
CN101237147A (zh) * 2007-11-30 2008-08-06 季小龙 集成电力电容器
CN201242939Y (zh) * 2008-07-31 2009-05-20 江苏现代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基于干式电容的智能式低压电力电容器
CN201509084U (zh) * 2009-09-23 2010-06-16 恒一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61148Y (zh) * 2007-05-11 2008-05-14 南通现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以低压电力电容器体为结构基础的低压电力电容组合电器
CN101237147A (zh) * 2007-11-30 2008-08-06 季小龙 集成电力电容器
CN201242939Y (zh) * 2008-07-31 2009-05-20 江苏现代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基于干式电容的智能式低压电力电容器
CN201509084U (zh) * 2009-09-23 2010-06-16 恒一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160A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1069A (zh) 电弧故障保护装置
CN103701091A (zh) 断路器漏电控制器
CN102025160B (zh)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CN201509084U (zh) 一种智能组合电力电容器
CN204696029U (zh) 单稳态永磁机构控制器及具有其的真空断路器
CN203368014U (zh) 软启动保护装置及包含其的压缩机诊断保护装置
CN101060245A (zh) 断路器线圈保护装置
AU2021100183A4 (en) A multifunctional circuit breaker
CN201422012Y (zh) 具有寿命终止检测和显示功能的漏电检测保护电路
CN201204570Y (zh) 交流无触点控制开关
CN201149991Y (zh) 负载保护电路
CN203434595U (zh) 一种双电源手动切换保护电路
CN203617501U (zh) 厨房专用触控式大功率供电系统
CN2836299Y (zh) 小型集成化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功能真空电磁起动器
CN202995377U (zh) 一种机床控制电路
CN202586358U (zh) 改进型低压智能无功功率补偿柜
CN201523215U (zh) 电器控制节能保护开关
CN202076778U (zh) 电机保护用智能交流接触器系统
CN201904601U (zh) 多功能三相断路器
CN210742383U (zh) 一种电能预警及节能装置
CN2613915Y (zh) 可编程控制及界面显示高低压配电开关智能型综合保护器
CN102832592B (zh) 具有防/抗雷电冲击功能的漏电检测保护电路
CN219860236U (zh) 一种磁盘天车回转控制系统
CN219697350U (zh) 一种低压保护装置
CN217983208U (zh) 一种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5603, Zhejiang City, Yueqing Province North white elephant town Baita Wang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HENGYI ELECTRIC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5603, Zhejiang, Yueqing Province North white elephant town Baita Wang Industrial Zone Heng An Electric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engyi Electr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