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3945A - 用于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3945A
CN102013945A CN201010271774XA CN201010271774A CN102013945A CN 102013945 A CN102013945 A CN 102013945A CN 201010271774X A CN201010271774X A CN 201010271774XA CN 201010271774 A CN201010271774 A CN 201010271774A CN 102013945 A CN102013945 A CN 102013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alpha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sourc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17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3945B (zh
Inventor
N·格雷塞
M·普兰绍
G·雷卡亚-本奥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13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3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3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39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7Properties of the code
    • H04L1/0668Orthogonal systems, e.g. using Alamouti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04L1/0077Coopera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和设备。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所述中继器接收符号。所述中继器执行:接收符号;成功地解码所述符号;生成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生成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把所生成的符号组合成组合符号;把所述组合符号传送到所述目的站。

Description

用于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内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未来的无线蜂窝电信网络将使用高于当前的无线蜂窝电信网络所使用的频带的频带。
新的无线蜂窝电信网络(特别在城市环境中)将具有死区(dead zone),其中在基站与终端之间传送的信号将被高度衰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利用中继器来增强由所述目的站接收到的信号。
此外,本发明旨在提高被传送到所述目的站的符号的分集。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内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所述中继器接收符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中继器执行的以下步骤:
-接收符号;
-成功地解码所述符号;
-生成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
-生成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
-把所生成的符号组合成组合符号;
-把所述组合符号传送到所述目的站。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内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设备,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所述中继器接收符号,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被包含在所述中继器内并且包括:
-用于接收符号的装置;
-用于解码所述符号的装置;
-用于生成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的装置;
-用于生成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的装置;
-用于把所生成的符号组合成组合符号的装置;
-用于把所述组合符号传送到所述目的站的装置。
这样,由所述目的站接收到的信号就得到增强。
此外,通过智能地混合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与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本发明可以建立一种全分集方案,从而改变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的子集的分集阶数。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在所述信源传送该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的同时传送所述组合符号。
这样,系统的频谱效率就不会恶化。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检测由所述目的站传送到所述信源的确认或否定确认消息,如果没有检测到确认消息,则执行所述符号生成、符号组合以及组合符号的传送。
因此,所述中继器只有在其能够帮助目的站的情况下才进行发送,这就限制了所述中继器对其他相邻无线通信的干扰。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由所述中继器在两个时间段期间传送的信号被定义为[f1(z1,z2,z3,z4)f2(z1,z2,z3,z4)],其中z1和z2是所生成的由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z3和z4是所生成的由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f1和f2是被用于组合所生成的符号的函数。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α ( z 2 + αz 4 )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1 α ( z 1 + α z 3 ) * ,
其中,*表示复共轭,α是缩放因子并且等于α=1/2。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j φ ‾ αφ ( z 2 + α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φ ‾ αφ ( z 1 + α ‾ z 3 ) ,
其中,φ是复常数,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031
是x的代数共轭,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033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034
以及φ=1+j-jα。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2 j 7 z 1 * - 1 + j 7 z 2 *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j 7 z 1 * + 1 + 2 j 7 z 2 * + z 3 * .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中解码由目的站接收到的符号的方法,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目的站执行的以下步骤:
-接收代表符号的信号;
-读取由所述目的站先前接收并由所述目的站存储的符号;
-组合所接收的符号与所读取的符号;
-在认为所述中继器传送了由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与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的组合所形成的符号的情况下,解码所述组合符号。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中解码由目的站接收到的符号的设备,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被包含在所述目的站内并且包括:
-用于接收代表符号的信号的装置;
-用于读取由所述目的站先前接收并由所述目的站存储的符号的装置;
-用于组合所接收的符号与所读取的符号的装置;
-用于在认为所述中继器传送了由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与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的组合所形成的符号的情况下,解码所述组合符号的装置。
这样,由所述目的站接收到的信号就得到增强。
此外,通过接收所混合的由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与由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本发明可以建立一种全分集方案,从而改变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的子集的分集阶数。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代表符号的所述信号被如下定义:
Y 2 = h SD h RD z 3 z 4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2 ,
其中,N2是Nrx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矩阵,hSD是所述信源与所述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的Nr个传播系数的矢量,Nr是所述目的站的天线数目,hRD是所述中继器与所述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的Nr个传播系数的矢量,z1和z2是由所述目的站先前接收并由所述目的站存储的符号,z1和z2、z3和z4是所接收到的信号所代表的符号,f1和f2是被用于组合所接收的符号与所读取的符号的函数,并且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组合所接收的符号:
Y = Y 1 + α Y 2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z 1 + α z 3 z 2 + α z 4 α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其中,N是加性高斯白噪声矩阵,并且代表由所述目的站先前接收并由所述目的站存储的符号的Y1为如下:
Y 1 = h SD h RD z 1 z 2 0 0 + N 1 ,
其中,N1是Nrx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矩阵。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α ( z 2 + α z 4 )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1 α ( z 1 + α z 3 ) * ,
其中,*表示复共轭,α是缩放因子并且等于α=1/2,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组合所读取的符号与所接收的符号:
Y = Y 1 + α Y 2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z 1 + α z 3 z 2 + α z 4 α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j φ ‾ αφ ( z 2 + α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φ ‾ αφ ( z 1 + α ‾ z 3 ) ,
其中,φ是复常数,是x的代数共轭,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053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054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055
且φ=1+j-jα,并且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组合所读取的符号与所接收的符号:
Y = φ ( Y 1 + α Y 2 )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φ ( z 1 + αz ) 3 φ ( z 2 + α z 4 ) αφ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φ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根据一项具体特征,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2 j 7 z 1 * - 1 + j 7 z 2 *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j 7 z 1 * + 1 + 2 j 7 z 2 * + z 3 * ,
并且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组合所读取的符号与所接收的符号:
1 7 Y 1 1 + j - ( 1 + 2 j ) - 1 + 2 j - ( 1 - j ) + Y 2
= h SD h RD ( 1 + j ) z 1 / 7 + ( - 1 + 2 j ) z 2 / 7 + z 3 - ( 1 + 2 j ) z 1 / 7 - ( 1 - j ) z 2 / 7 + z 4 - ( 1 - 2 j ) z 1 * / 7 - ( 1 + j ) z 2 * / 7 - z 4 * - ( 1 - j ) z 1 * / 7 + ( 1 + 2 j ) z 2 * / 7 + z 3 *
+ N .
根据又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可以被直接加载到可编程设备中的计算机程序,其包括用于在可编程设备上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的指令或代码部分。
由于与所述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特征和优点与前面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所阐述的那些特征和优点相同,因此这里将不对其进行重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参照附图所产生的对示例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将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代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无线蜂窝电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图2是代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中继器的体系结构的图;
图3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由中继器所执行的算法的实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分集改进的动态解码和转发协议的实例;
图5是代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目的站的体系结构的图;
图6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由目的站所执行的算法的第一实例;
图7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由目的站所执行的算法的第二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代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无线蜂窝电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在所述无线蜂窝电信网络中,信源Src向至少一个目的站Dest传送信号。
所述信源Src可以是基站,其向至少一个目的站(比如移动终端)或者向家庭基站传送信号。
所述信源Src可以是移动终端或家庭基站,其向至少一个目的站(比如基站)传送信号。
所述基站还被称作接入节点或节点B或增强型节点B。
所述基站或所述家庭基站可以处理至少一个移动终端。
当基站具有使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所述基站建立与远程设备的通信时,该基站就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处理。
所述基站通过下行链路信道向所述移动终端传送信号,并且通过上行链路信道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传送的信号。
所述信源Src发送一个具有冗余的信息字的K个信息比特,所述信息比特由编码器进行编码,该编码器的输出被交织以产生已编码比特矢量。
所述已编码比特矢量被给到离散调制输入,其可以是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或者是16、32或64正交幅度调制,以便获得复调制符号。所述复调制符号被分组成包含几个复调制符号块的复调制符号矢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复调制符号块包括在中继器RL根据本发明传送信号时由该中继器RL所组合的最小数目的复符号。
借助于虚拟天线并且通过所述信道在几个时间段内发送每一个复调制符号块,其中所述虚拟天线由预编码方案的级联构成,所述预编码方案在映射到物理发射天线之前对所述复调制符号应用变换。
包括在一个复符号块内的复符号的最小数目等于由所述中继器RL和所述信源Src形成的天线阵列的虚拟天线的数目。
更一般地是通过速率匹配算法来进行编码和交织,比如用在3GPP-LTE标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中的速率匹配算法,其允许从信息字生成任何尺寸的已编码比特矢量,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任何可能的编码率。根据各复调制符号块的传输,还可以分几步来完成所述已编码比特的生成。
在所述无线蜂窝电信网络中,从所述目的站Dest到所述信源Src提供混合ARQ(HARQ)反馈方案,以便确认或者不确认之前的块传输的成功。
在混合ARQ中,当所述目的站Dest无法成功解码符号时,即当嵌入在所发送的信息字中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失败时,执行附加冗余的重传。
一接收到足够的冗余,所述目的站Dest就能正确地解码所述消息并且停止所述传输。
所述目的站Dest存储从一个信息字传输的开头接收的复调制符号或已编码比特的软估计的矢量级联,并且对所述级联的矢量应用联合解码。
如果对于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的CRC校验是正确的,则在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的接收和解码之后执行确认。
每一个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通常包括从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和纠错码的输出取得的附加冗余。
本发明还适用于比如广播之类的开环传输,其中把一个码字分割成几个已编码比特矢量或者等效地分割成几个复调制符号矢量。
被标记为LSR的箭头代表所述信源Src与所述中继器RL之间的路径。被标记为LRD的箭头代表所述中继器RL与所述目的站Dest之间的路径。被标记为LSD的箭头代表所述信源Src与所述目的站Dest之间的路径。
根据本发明,所述中继器RL接收并且成功地解码符号,所述中继器RL利用与所述信源Src相同的速率匹配算法生成该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以及该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其他符号。
所述中继器RL把所述信源Src先前传送的符号与该信源Src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组合成组合符号并且传送所述组合符号。
例如在所述信源Src还传送该信源Src先前没有传送的其他符号的同时传送所述组合符号。所述信源Src先前没有传送的并且由所述中继器RL和该信源Src生成的所述其他符号可以是相同的,但是通常并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模式下,所述中继器RL监控由所述目的站Dest传送到所述信源Src的确认和否定确认。
当所述中继器RL接收并且成功地解码符号时,只有在检测到否定确认时该中继器RL才利用与所述信源Src相同的速率匹配算法生成该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以及该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其他符号。当检测到确认时,所述信源Src和所述中继器RL不再生成符号以用于消息传输。
所述中继器RL和所述目的站Dest具有图1中未示出的多个天线。
图2是代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中继器的体系结构的图。
所述中继器RL例如具有基于通过总线201连接在一起的组件以及由如图3中公开的程序控制的处理器200的体系结构。
所述总线201把所述处理器200链接到只读存储器ROM 2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203以及无线接口205。
所述存储器203包含用来接收变量以及如图3中公开的程序的指令的寄存器。
所述处理器200控制所述无线接口205的操作。
所述只读存储器202包含如图3中公开的程序的指令,所述程序的指令在所述中继器RL通电时被传送到所述随机存取存储器203。
所述无线接口205使所述中继器RL能够向/从基站或家庭基站以及向/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传送和/或接收信号或消息。
所述无线接口205可以包括下行链路接收模块210,其接收由至少一个基站或者由家庭基站传送的信号;所述无线接口205可以包括下行链路发送模块211,其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或者向家庭基站传送信号;所述无线接口205可以包括上行链路接收模块212,其接收由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或者由家庭基站传送的信号;以及所述无线接口205可以包括上行链路发送模块213,其向至少一个基站或者向家庭基站传送信号。
所述中继器RL根据动态解码和转发(DDF)协议进行操作。
DDF协议包括在所述中继器RL处的智能处理。所述中继器接收并且尝试解码从所述信源Src发送到所述目的站Dest的信息,并且一旦所述解码不出错就转到传输阶段。
图3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由中继器执行的算法的实例。
更确切地说,本算法由所述中继器RL的处理器200执行。
在步骤S300中,所述处理器200检测出通过所述无线接口205接收到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是通过所述下行链路接收机210或上行链路接收机212接收到的,并且被级联到先前从一个信息字的传输的开头所接收到的各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接收到的级联复调制符号矢量当中的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例如与图4中公开的哪些一样。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利用具有分集改进的动态解码和转发协议进行的传输的实例。
上面的部分400代表由所述信源Src传送到所述目的站Dest的复调制符号矢量。
为了简单起见,在图4中示出两个复调制符号矢量V1和V2。实际上,在阶段L1期间可以由所述信源Src以及/或者在阶段L2期间可以由所述信源Src和所述中继器RL传送更大数目的复调制符号矢量。
复调制符号矢量V1包括复符号块A(1)、A(i)和A(j)。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1由所述中继器RL接收到。
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2包括复符号块B(1)和B(k)。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2没有被所述中继器RL解码,正如下文中所将公开的那样。
下面的部分410代表由所述中继器RL传送的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1被所述中继器RL成功解码。只要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没有被成功解码,所述中继器RL就处于被标记为L1的阶段内,其中该中继器RL接收复调制符号矢量V1并且尝试对它们进行解码。
当至少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被成功解码时,例如在图4的线420处,所述中继器RL进入被标记为L2的阶段,其中该中继器RL停止解码由所述信源Src传送的符号并且传送至少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
根据图4的实例,所述中继器RL传送复调制符号矢量V3。
在步骤S300中接收到的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例如是图4中的矢量V1。
在下一步骤S301中,所述处理器200命令所述无线接口解码至少一个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
包括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1的所述至少一个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可以包括先前由所述中继器RL接收到并且没有在图4中示出的至少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述至少一个复调制符号被解调、去交织并且解码成各信息比特和冗余的软估计。
在下一步骤S302中,所述处理器200检查在对所述已解码的至少一个所接收的复调制符号矢量进行解码之后确定的CRC是否正确。
如果所述CRC是正确的,则所述处理器200移动到步骤S303,否则所述处理器200返回到步骤S300。
这里必须注意,在一种变型中,如果所述CRC是正确的,则所述处理器200移动到步骤S303并且进一步检查是否针对最近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由所述目的站Dest向所述信源Src传送了确认消息。
如果已经传送了确认消息,则所述处理器200移动到步骤S303,否则所述处理器200返回到步骤S300。
一旦所述CRC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从图4中被标记为420的线开始,所述处理器200就知道由所述信源Src发送的K个信息比特,并且能够借助于速率匹配算法按照与所述信源Src相同的方式生成复调制符号块和矢量。
图4中的阶段L1是其间由所述信源Src发送几个复调制符号矢量并且其间所述中继器RL无法获得成功CRC的时间段。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模式下,当所述中继器RL监控由所述目的站Dest传送到所述信源Src的确认、否定确认时,所述阶段L1也是其间几个复调制符号矢量无法获得所述目的站Dest的成功CRC的时间段。
根据该具体实现模式,图4中的阶段L2是其间所述目的站Dest无法获得成功CRC的时间段。
由于所述处理器200知道由所述信源Src发送的K个信息比特,因此该处理器200随后可以确定相应的冗余并且借助于所述速率匹配算法产生已交织的已编码比特。
所述已编码比特矢量随后被给到产生复调制符号的所述离散调制输入。
所述处理器200能够生成所述信源Src先前在阶段L1期间传送的复调制符号矢量以及生成所述信源Src将在阶段L2期间传送的复调制符号矢量。
此外,所述处理器200还能够生成作为所述信源Src先前传送的复调制符号矢量与所述信源Src将传送的复调制符号矢量的组合的复调制符号矢量。
在步骤S303中,所述处理器200获得被包括在所述信源Src先前传送的一个复调制符号块中的复调制符号。
举例来说,所述处理器200获得被包括在所述复调制符号块A(i)中的复调制符号。
所述复调制符号块A(i)是根据所述中继器RL和所述目的站Dest已知的预定义的规则来选择的。
在下一步骤S304中,所述处理器200获得被包括在将由所述信源Src传送的一个复调制符号块中的复调制符号。
由于所述处理器200知道由所述信源Src发送的K个信息比特,因此该处理器200随后可以确定相应的冗余并且可以确定所述信源Src将传送哪些复调制符号。
举例来说,所述处理器200获得被包括在图4中的复调制符号块B(1)中的复调制符号。
在下一步骤S305中,所述处理器200把被包括在所述复调制符号块A(i)和B(1)中的复调制符号组合成组合复调制符号。
在下一步骤S306中,所述处理器200命令把所述组合复调制符号转换成复调制符号块。
所述处理器200还把被包括在复调制符号块A(j)和B(k)中的复调制符号组合成组合复调制符号。
所述处理器200命令传送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3。
在步骤S305中传送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3,与此同时所述信源Src传送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2。
一旦所述中继器RL成功解码所述符号,所述目的站Dest就接收通过两个虚拟天线(即所述信源Src和所述中继器RL)发送的信号,具有两个发射天线的经典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就是这种情况。
恢复利用两个发射天线的全分集的最小配置是在两个时隙期间在两个发射天线上发送4个符号。可以在所述中继器处应用功率控制,从而所述目的站Dest将接收由所述中继器RL和所述信源在相同功率下传送的信号。
考虑A(i)=[z1,z2]、B(k)=[z3,z3]以及F(B(k),A(i))=[f1(z1,z2,z3,z4)f2(z1,z2,z3,z4)],其中,z1、z2、z3和z4是复符号,f1和f2是函数,下面将给出其实例。
A(i)是在阶段L1的两个时隙期间发送的包含两个复调制符号的块,B(k)是在阶段L2的两个时隙期间发送的包含两个复调制符号的块,以及F(B(k),A(i))是由所述中继器RL在阶段L2的两个时隙期间发送的包含两个复调制符号的块。
所述目的站Dest在第一阶段L1期间接收到的信号是Y1,其被如下定义:
Y 1 = h SD h RD z 1 z 2 0 0 + N 1 ,
其中,N1是加性高斯白噪声矩阵,hSD是所述信源Src与所述目的站Dest之间的信道的传播系数矢量,hRD是所述中继器RL与所述目的站Dest之间的信道的传播系数矢量。
所述目的站Dest在第二阶段期间接收到的信号是Y2,其被如下定义:
Y 2 = h SD h RD z 3 z 4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2 ,
其中,N2是加性高斯白噪声矩阵。
通过应用Y1与Y2之间的组合,所述目的站Dest可以建立新的等效信道模型。例如可以考虑下面的与矩阵A和B的组合:
                 Y=Y1A+Y2B
例如,所述目的站Dest计算线性组合,从而获得下式:
Y = Y 1 + α Y 2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z 1 + α z 3 z 2 + α z 4 α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其中,N是加性高斯白噪声矩阵。
因此,通过智能地混合阶段L1与L2的符号,本发明可以建立一种全分集方案,从而改变在阶段L1内发送的比特子集的分集阶数。
所述中继器RL能够同时知道z1、z2、z3和z4,即能够一旦在被所述信源发送之后就建立z3和z4
这是借助于与所述中继器RL已知的已编码字分割和速率匹配相组合的所述DDF协议而实现的,从而允许对所述信息字的早期解码。
通过如下选择f1和f2可以在本发明中实现一种全分集正交方案: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α ( z 2 + αz 4 )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1 α ( z 1 + α z 3 ) * ,
其中,*表示复共轭,α是缩放因子。
利用所述线性组合,可以得到下面的等效信道模型,其等同于在S.M.Alamouti的标题为“A simple transmit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J,Sel.Areas Commun.,16:1451-1458,1998)的论文中所公开的经典Alamouti方案,其中利用了z1+αz3输入调制。
Y = Y 1 + α Y 2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z 1 + α z 3 z 2 + α z 4 - ( z 2 + α z 4 ) * ( z 1 + α z 3 ) * + N .
举例来说,如果z1和z3是QPSK符号,则选择α=1/2实际上会建立16-QAM调制,也就是说所述信源Src或所述中继器RL并不实际发送所述16-QAM,而是所述目的站Dest把所接收到的消息感知为其好像是利用16-QAM调制和Alamouti方案发送的一样。
因此,可以在所述目的站Dest处实施具有低复杂度的解码器,并且所述信源Src可以在不考虑所述阶段L1、L2状态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符号。
此外,由于在所述解码器的输入处的衰落信道模型是Matryoshka M({2,1},{2NL2,NL1-NL2})信道,因此一旦NL2>=K/2就在接收机的解码器输出处获得全分集阶数2。
实际上,阶段L1的NL1个已编码比特当中的NL2个已编码比特实际上是通过利用阶段L2的所提出方案所产生的两条信道以及由所述信源Src在阶段L2内发送的新的NL2个比特来发送的。
Matryoshka信道正如在G.M.Kraidy、N.Gresset和J.J.Boutros的标题为“Coding for the Non-Orthogonal Amplify-and-Forward Cooperative Channel”(Information Theory Workshop 2007(ITW’07),Lake Tahoe,California,USA)的论文中所公开的那样。
如果在本发明中使用金码(Golden code),则如下选择f1和f2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j φ ‾ αφ ( z 2 + α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φ ‾ αφ ( z 1 + α ‾ z 3 ) ,
其中,φ是复常数,以及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142
是x的代数共轭。
这样通过应用线性组合就得到下面的等效信道模型:
Y = φ ( Y 1 + α Y 2 )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φ ( z 1 + αz ) 3 φ ( z 2 + α z 4 ) α φ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φ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因此,通过选择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145
Figure BSA00000255912400146
以及φ=1+j-jα,可以建立对应于金码的传输的等效模型。
在所述解码器的输入处的块衰落信道模型是Matryoshka M({2,1},{2NL2,NL1-NL2})信道,并且一旦NL2>=K/2就在接收机处获得全分集。
如果在本发明中使用如在A.Hottinen和O.Tirkkonen的标题为“Precoder designs for high rate space-time block codes”(Proc.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ystems,Princeton,NJ,3月17-19日,2004年)的论文中所公开的银码(Silver code),则如下选择f1和f2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2 j 7 z 1 * - 1 + j 7 z 2 *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j 7 z 1 * + 1 + 2 j 7 z 2 * + z 3 * .
通过应用下面的组合:
1 7 Y 1 1 + j - ( 1 + 2 j ) - 1 + 2 j - ( 1 - j ) + Y 2
= h SD h RD ( 1 + j ) z 1 / 7 + ( - 1 + 2 j ) z 2 / 7 + z 3 - ( 1 + 2 j ) z 1 / 7 - ( 1 - j ) z 2 / 7 + z 4 - ( 1 - 2 j ) z 1 * / 7 - ( 1 + j ) z 2 * / 7 - z 4 * - ( 1 - j ) z 1 * / 7 + ( 1 + 2 j ) z 2 * / 7 + z 3 *
+ N ,
这会得到允许全分集和高编码增益的银码,其与金码相比降低了复杂度。
此外,在所述解码器的输入处的块衰落信道模型是Matryoshka M({2,1},{2NL2,NL1-NL2})信道,并且一旦NL2>=K/2就在接收机处获得全分集。
在下一步骤S307中,所述处理器200检查复调制符号矢量的传输是否结束,或者是否从所述目的站Dest向所述信源Src发送了确认。
当所述目的站Dest确认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时或者当在给定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确认时或者在广播的情况下当传送了所有复调制符号矢量时,复调制符号块的传输结束。
如果复调制符号矢量的传输结束,则所述处理器200返回到步骤S300。否则,所述处理器200移动到已经公开的步骤S303。
图5是代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目的站的体系结构的图。
所述目的站Dest例如具有基于通过总线501连接在一起的组件以及由如图6或图7中公开的程序控制的处理器500的体系结构。
所述总线501把所述处理器500链接到只读存储器ROM 5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503、无线接口505以及网络接口506(如果所述目的站是基站或家庭基站的话)。
所述存储器503包含用来接收变量以及与如图6或图7中公开的算法相关的程序的指令的寄存器。
所述处理器500控制所述网络接口506的操作(如果所述目的站是基站的话)并且控制所述无线接口505的操作。
所述只读存储器502包含与如图6或图7中公开的算法相关的程序的指令,所述程序的指令在所述目的站Dest通电时被传送到所述随机存取存储器503。
如果所述目的站是基站或家庭基站,则该目的站Dest可以通过所述网络接口506被连接到电信网络。举例来说,所述网络接口506是DSL(数字用户线路)调制解调器或者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络)接口等等。
通过所述网络接口506,所述目的站Dest可以向所述无线蜂窝电信网络的其他基站或者向所述无线蜂窝电信网络的核心设备传送消息。
图6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由目的站执行的算法的第一实例。
更确切地说,本算法由所述目的站的处理器500执行。
在步骤S600中,所述处理器500检测出通过所述无线接口505接收到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例如是所述矢量V1并且包括块A(1)、A(i)和A(j)。
在下一步骤S601中,所述处理器500在所述RAM存储器503中存储被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复符号矢量中的复调制符号。
在下一步骤S602中,所述处理器500检查所述中继器RL是否传送信号。
所述处理器500可以通过由所述无线接口505通知所接收信号的功率增大,或者通过所述无线接口505通知已接收到新的导频符号,或者通过接收到由所述中继器RL或所述信源Src传送的消息来确定所述中继器RL传送信号。
如果所述中继器RL传送信号,则所述处理器500移动到步骤S603。否则,所述处理器移动到步骤S605。
根据图4的实例,所述中继器RL在所述复符号矢量V1的传输期间不传送信号。
在步骤S605中,所述处理器500命令所述无线接口505解码所接收到的至少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述至少一个复调制符号被解调、去交织并且解码成信息比特和冗余。
在下一步骤S606中,所述处理器500检查在对所述至少一个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进行解码之后确定的CRC是否正确。
如果所述CRC是正确的,则所述处理器500中断本算法。否则,所述处理器500返回到步骤S600。
所述处理器500还可以命令向所述信源Src传送确认或否定确认消息。
举例来说,对于至少一个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而言的CRC不正确,则所述处理器500返回到步骤S600并且检测出通过所述无线接口505接收到至少另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例如是所述复调制符号矢量V2和V3并且分别包括所述块B(1)和B(k)以及F(B(1),A(i))和F(B(k),A(j))。
在下一步骤S601中,所述处理器500在所述RAM存储器503中存储被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复符号矢量中的复调制符号。
在下一步骤S602中,所述处理器500检查所述中继器RL是否传送信号。
根据图4的实例,所述中继器RL传送信号。
在步骤S603中,所述处理器500获得被包括在所述信源Src先前传送并且被存储在所述RAM存储器503内的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中的复调制符号。
举例来说,所述处理器500获得被包括在所述复调制符号块A(i)中的复调制符号。
在下一步骤S604中,所述处理器500把刚刚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与被包括在所述复调制符号块A(i)中的复调制符号进行组合。
根据第一实例,如下选择f1和f2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α ( z 2 + αz 4 )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1 α ( z 1 + α z 3 ) * ,
所述信号为Y并且被如下定义:
Y = Y 1 + α Y 2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z 1 + α z 3 z 2 + α z 4 α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如果在本发明中使用金码,则如下选择f1和f2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j φ ‾ αφ ( z 2 + α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φ ‾ αφ ( z 1 + α ‾ z 3 ) ,
所述信号为Y并且被如下定义:
Y = φ ( Y 1 + α Y 2 )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φ ( z 1 + αz ) 3 φ ( z 2 + αz 4 ) αφ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φ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如果在本发明中使用银码,则如下选择f1和f2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2 j 7 z 1 * - 1 + j 7 z 2 *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j 7 z 1 * + 1 + 2 j 7 z 2 * + z 3 * ,
并且如下组合Y1与Y2:
1 7 Y 1 1 + j - ( 1 + 2 j ) - 1 + 2 j - ( 1 - j ) + Y 2
= h SD h RD ( 1 + j ) z 1 / 7 + ( - 1 + 2 j ) z 2 / 7 + z 3 - ( 1 + 2 j ) z 1 / 7 - ( 1 - j ) z 2 / 7 + z 4 - ( 1 - 2 j ) z 1 * / 7 - ( 1 + j ) z 2 * / 7 - z 4 * - ( 1 - j ) z 1 * / 7 + ( 1 + 2 j ) z 2 * / 7 + z 3 *
+ N .
这会得到允许全分集和高编码的银码方案,其与金码相比降低了复杂度。
在下一步骤S605中,所述处理器500命令所述无线接口505解码所述组合复调制符号。
所述组合复调制符号被解调、去交织并且解码成信息比特和冗余。
此后,所述处理器500移动到已经描述过的步骤S606。
图7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由目的站执行的算法的第二实例。
更确切地说,本算法由所述目的站Dest的处理器500执行。
在步骤S700中,所述处理器500检测出通过所述无线接口505接收到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例如是所述矢量V1并且包括块A(1)、A(i)和A(j)。
在下一步骤S701中,所述处理器500在所述RAM存储器503中存储被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复符号矢量中的复调制符号。
在下一步骤S702中,所述处理器500命令所述无线接口505在认为所述中继器RL不中继信号的情况下解码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
所接收到的信号被视为如下:
Y 1 = h SD h RD z 1 z 2 0 0 + N 1 .
所述复调制符号被解调、去交织并且解码成信息比特和冗余。
在下一步骤S703中,所述处理器500检查在对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矢量进行解码之后确定的CRC是否正确。
如果所述CRC是正确的,则所述处理器500中断本算法。否则,所述处理器500移动到步骤S704。
在步骤S704中,所述处理器500获得被包括在所述信源Src先前传送并且被存储在所述RAM存储器503内的一个复调制符号矢量中的复调制符号。
在下一步骤S705中,所述处理器500把刚刚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与被包括在一个复调制符号块中的复调制符号进行组合。
在下一步骤S706中,所述处理器500命令所述无线接口505在认为所述中继器RL中继信号的情况下解码所述组合复调制符号。
根据第一实例,如下选择f1和f2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α ( z 2 + αz 4 )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1 α ( z 1 + α z 3 ) * .
从线性组合得到的所述信号为Y并且被如下定义:
Y = Y 1 + α Y 2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z 1 + α z 3 z 2 + α z 4 α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如果在本发明中使用金码,则如下选择f1和f2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j φ ‾ αφ ( z 2 + α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φ ‾ αφ ( z 1 + α ‾ z 3 ) ,
所述信号为Y并且被如下定义:
Y = φ ( Y 1 + α Y 2 )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φ ( z 1 + αz ) 3 φ ( z 2 + αz 4 ) αφ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φ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如果在本发明中使用银码,则如下选择f1和f2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2 j 7 z 1 * - 1 + j 7 z 2 *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j 7 z 1 * + 1 + 2 j 7 z 2 * + z 3 * ,
并且如下组合Y1与Y2:
1 7 Y 1 1 + j - ( 1 + 2 j ) - 1 + 2 j - ( 1 - j ) + Y 2
= h SD h RD ( 1 + j ) z 1 / 7 + ( - 1 + 2 j ) z 2 / 7 + z 3 - ( 1 + 2 j ) z 1 / 7 - ( 1 - j ) z 2 / 7 + z 4 - ( 1 - 2 j ) z 1 * / 7 - ( 1 + j ) z 2 * / 7 - z 4 * - ( 1 - j ) z 1 * / 7 + ( 1 + 2 j ) z 2 * / 7 + z 3 *
+ N .
这会得到允许全分集和高编码的银码方案,其与金码相比降低了复杂度。
所述组合复调制符号被解调、去交织并且解码成信息比特和冗余。
在下一步骤S707中,所述处理器500检查在对所接收到的复调制符号块进行解码之后确定的CRC是否正确。
如果所述CRC是正确的,则所述处理器500中断本算法。否则,所述处理器500返回到步骤S700。
当然,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面描述的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作出许多修改。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内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所述中继器接收符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中继器执行的以下步骤:
-接收符号;
-成功地解码所述符号;
-生成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
-生成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
-把所生成的符号组合成组合符号;
-把所述组合符号传送到所述目的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源传送该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的同时传送所述组合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由所述目的站传送到所述信源的确认或否定确认消息的步骤,并且如果没有检测到确认消息,则执行所述生成符号、组合符号以及传送所述组合符号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中继器在两个时间段期间传送的信号被定义为:
[f1(z1,z2,z3,z4)f2(z1,z2,z3,z4)],
其中,z1和z2是所生成的由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z3和z4是所生成的由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f1和f2是被用于组合所生成的符号的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α ( z 2 + αz 4 )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1 α ( z 1 + α z 3 ) * ,
其中,*表示复共轭,α是缩放因子并且等于α=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j φ ‾ αφ ( z 2 + α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φ ‾ αφ ( z 1 + α ‾ z 3 ) ,
其中,φ是复常数,
Figure FSA00000255912300022
是x的代数共轭,
Figure FSA00000255912300023
Figure FSA00000255912300024
Figure FSA00000255912300025
以及φ=1+j-jα。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2 j 7 z 1 * - 1 + j 7 z 2 *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j 7 z 1 * + 1 + 2 j 7 z 2 * + z 3 * ,
其中,*表示复共轭。
8.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内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设备,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所述中继器接收符号,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被包含在所述中继器内并且包括:
-用于接收符号的装置;
-用于解码所述符号的装置;
-用于生成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的装置;
-用于生成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的装置;
-用于把所生成的符号组合成组合符号的装置;
-用于把所述组合符号传送到所述目的站的装置。
9.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中解码由目的站接收到的符号的方法,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目的站执行的以下步骤:
-接收代表符号的信号;
-读取由所述目的站先前接收并由所述目的站存储的符号;
-组合所接收的符号与所读取的符号;
-在认为所述中继器传送了由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与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的组合所形成的符号的情况下,解码所述组合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代表符号的所述信号被如下定义:
Y 2 = h SD h RD z 3 z 4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2 ,
其中,N2是Nrx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矩阵,hSD是所述信源与所述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的Nr个传播系数的矢量,Nr是所述目的站的天线数目,hRD是所述中继器与所述目的站之间的信道的Nr个传播系数的矢量,z1和z2是由所述目的站先前接收并由所述目的站存储的符号,z1和z2、z3和z4是所接收到的信号所代表的符号,f1和f2是被用于组合所接收的符号与所读取的符号的函数,并且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组合所接收的符号:
                       Y=Y1A+Y2B,
其中,A和B是给定矩阵,Y1代表由所述目的站先前接收并由所述目的站存储的符号:
Y 1 = h SD h RD z 1 z 2 0 0 + N 1 ,
其中,N1是Nrx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矩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α ( z 2 + α z 4 )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1 α ( z 1 + α z 3 ) * ,
其中,*表示复共轭,α是缩放因子并且等于α=1/2,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组合所读取的符号与所接收的符号:
Y = Y 1 + α Y 2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z 1 + α z 3 z 2 + α z 4 α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j φ ‾ αφ ( z 2 + α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φ ‾ αφ ( z 1 + α ‾ z 3 ) ,
其中,φ是复常数,
Figure FSA00000255912300042
是x的代数共轭,
Figure FSA00000255912300044
Figure FSA00000255912300045
以及φ=1+j-jα,并且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组合所读取的符号与所接收的符号:
Y = φ ( Y 1 + α Y 2 ) 1 + | α | 2 = 1 1 + | α | 2 h SD h RD φ ( z 1 + αz ) 3 φ ( z 2 + αz 4 ) αφ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αφ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N .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f1和f2被如下选择:
f 1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2 j 7 z 1 * - 1 + j 7 z 2 * - z 4 * f 2 ( z 1 , z 2 , z 3 , z 4 ) = - 1 - j 7 z 1 * + 1 + 2 j 7 z 2 * + z 3 * .
其中,*表示复共轭,并且根据下面的公式来组合所读取的符号与所接收的符号:
1 7 Y 1 1 + j - ( 1 + 2 j ) - 1 + 2 j - ( 1 - j ) + Y 2
= h SD h RD ( 1 + j ) z 1 / 7 + ( - 1 + 2 j ) z 2 / 7 + z 3 - ( 1 + 2 j ) z 1 / 7 - ( 1 - j ) z 2 / 7 + z 4 - ( 1 - 2 j ) z 1 * / 7 - ( 1 + j ) z 2 * / 7 - z 4 * - ( 1 - j ) z 1 * / 7 + ( 1 + 2 j ) z 2 * / 7 + z 3 *
+ N .
14.一种用于在无线蜂窝电信网络中解码由目的站接收到的符号的设备,所述符号由中继器进行中继,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被包含在所述目的站内并且包括:
-用于接收代表符号的信号的装置;
-用于读取由所述目的站先前接收并由所述目的站存储的符号的装置;
-用于组合所接收的符号与所读取的符号的装置;
-用于在认为所述中继器传送了由所述信源先前传送的符号与所述信源先前没有传送的符号的组合所形成的符号的情况下,解码所述组合符号的装置。
CN201010271774.XA 2009-09-03 2010-09-02 用于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39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69408A EP2293467B1 (en) 2009-09-03 2009-09-03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relaying symbols transferred by a source to a destination
EP09169408.3 2009-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3945A true CN102013945A (zh) 2011-04-13
CN102013945B CN102013945B (zh) 2015-08-05

Family

ID=41566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177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3945B (zh) 2009-09-03 2010-09-02 用于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25651B2 (zh)
EP (1) EP2293467B1 (zh)
JP (1) JP5647469B2 (zh)
CN (1) CN10201394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369A (zh) * 2014-05-09 2014-09-0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最优时间分配的动态解码转发中继方法
CN104331790A (zh) * 2014-03-11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射频技术的工器具智能管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2935B (zh) * 2011-04-01 2013-11-06 长安大学 一种下行组播网络中基于复数域网络编码的信息传输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298A (zh) * 2007-09-02 2009-03-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通过嵌套块信道从发射机向接收机传输信息的系统
US20090175214A1 (en) * 2008-01-02 2009-07-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1155B1 (en) * 2005-09-30 2014-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102174A (zh) * 2006-07-04 2008-01-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采用其的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JP4899110B2 (ja) * 2006-10-18 2012-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中継局、無線中継システム、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DE602006006917D1 (de) * 2006-11-20 2009-07-02 Ntt Docomo Inc Relais zum Weiterleiten eines Datenpaketes gesendet von einem ersten Sender/Empfänger an einen zweiten Sender/Empfänger.
WO2009011526A1 (en) * 2007-07-13 2009-01-22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9081846A (ja) * 2007-09-02 2009-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R & D Centre Europa Bv ネスト化チャネルを介して受信信号のp長ベクトルを受信するシステム及び受信機
US8279794B2 (en) * 2008-09-24 2012-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data forwarding and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9294219B2 (en) * 2008-09-3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298A (zh) * 2007-09-02 2009-03-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通过嵌套块信道从发射机向接收机传输信息的系统
US20090175214A1 (en) * 2008-01-02 2009-07-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ZA HOSHYAR等: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ARQ schemes for Cooperative Regenerative Relaying", 《IEEE ICC 2009》, 14 June 2009 (2009-06-14), pages 1 - 6, XP03150629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790A (zh) * 2014-03-11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射频技术的工器具智能管理系统
CN104023369A (zh) * 2014-05-09 2014-09-0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最优时间分配的动态解码转发中继方法
CN104023369B (zh) * 2014-05-09 2017-09-0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最优时间分配的动态解码转发中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3467B1 (en) 2012-11-07
JP2011055501A (ja) 2011-03-17
US20110051704A1 (en) 2011-03-03
CN102013945B (zh) 2015-08-05
JP5647469B2 (ja) 2014-12-24
EP2293467A1 (en) 2011-03-09
US8325651B2 (en) 2012-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2132B (zh)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EP2207274B1 (en) Network encoding method and network encoding apparatus
CN101107803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US20090092073A1 (en) Cooperative relay system enabling simultaneous broadcast-unicast operation with efficien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unctionality
CN103973627A (zh) 一种全速率分布式多天线双向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法
CN101356746A (zh) 具有共享信道化码的mimo控制信道
CN101442394B (zh) 可迭代译码的网络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1444030B (zh) 使用harq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CN102013945B (zh) 用于中继由信源传送到目的站的符号的方法和设备
US9025642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relaying symbols transferred by a source to a destination
JP5671311B2 (ja) 複素シンボルから成る少なくとも1つの信号を中継器によって転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中継器
CN102025458A (zh) 多输入多输出中继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节点及系统
CN102098137A (zh) 基于eo-stbc的多中继反馈型协作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1933279A (zh) 在mimo网络中发送符号块的方法
Alazem et al. Throughput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using an adaptive coded cooperation protocol
Rajagopalan et al.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diversity using MIMO systems
Nagarani et al. An Efficient Plotkin-Alamouti Superposition Coding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ong et al. A multi-CRC selective HARQ scheme for MIMO systems
Sasikumar et al. Ber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Space-Shift Keying In Cooperative Multihop Mimo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