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1716B -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1716B
CN102011716B CN201010573226A CN201010573226A CN102011716B CN 102011716 B CN102011716 B CN 102011716B CN 201010573226 A CN201010573226 A CN 201010573226A CN 201010573226 A CN201010573226 A CN 201010573226A CN 102011716 B CN102011716 B CN 102011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oil
hydraulic pressure
complement
s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3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1716A (zh
Inventor
石茂顺
李伟
林勇刚
刘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010573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1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1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1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1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1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液压马达、由液压马达驱动的发电机,所述液压马达连接多条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多条液压进油分路包括将太阳能转换为液压能的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以及将海洋流体动能转换为液压能的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将太阳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太阳能捕获装置,太阳能捕获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液压泵;所述太阳能捕获装置包括收集太阳能用于加热传热介质的集热器、将传热介质热量传递给蒸发介质的换热器、以及由蒸发介质推动其转子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泵。本发明优点:可省略了现有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实现电流合并的电力电子设备,发电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多能互补发电就是采取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的方式,利用多种能源共同发电。根据利用的能源的类别和数量,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具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为波浪能、海流能和太阳能综合利用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这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应用于沿海和海上环境。
现有的波浪能、海流能和太阳能综合利用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波浪能和海流能发电设备是将海洋流体动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量捕获装置,可以采用液压方式,将波浪能和海流能发电设备捕获的能量分别转换为液压能合并输出,然后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太阳能发电设备是捕获太阳能的能量捕获装置,现有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通常采用光伏发电技术,通过太阳能电池输出电能,这就决定了太阳能发电设备独立于波浪能和海流能发电设备,完成自身输出电能的功能。
当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强度的能量输出(即电压压差大)同时送入电控系统时,需要解决能量合并的问题。在波浪能、海流能和太阳能综合利用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波浪能和海流能发电设备为交流输出,而太阳能发电设备直接提供直流输出。由于直流方式更适合进行能量合并,因此并流前先采用交流——直流转换的方式,将海流能和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交流输出通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再通过电路总线进行多路输入的能量合并。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两种形式。太阳能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不同,前者是将太阳能聚集起来,加热介质产生一定温度压力的蒸汽驱动发电机组发电;而后者则是直接利用电池板收集太阳能,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太阳能光热技术应用的一个新领域。
太阳能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相比较:1、在转换效率方面,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光电转换效率多在15%左右,短时间很难大有突破;而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中的槽式发电的转换效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转换效率处于同等水平,也在15%左右。2、在发电成本方面,目前美国光热发电的发电成本是13-16美分每千瓦时,虽然目前光伏发电成本也在下降,但也维持在25美分每千瓦时左右。
可见,太阳能光热发电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发电技术,而现有的以波浪能、海流能和光热发电太阳共同发电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如前所述,并流前需要先采用交流——直流转换的整流装置,将海流能和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交流输出转换成直流,再通过电路总线进行多路输入的能量合并。这样,电控部分必然要包含整流装置以及实现电流合并的电力电子装置,导致发电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该系统中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采用光热发电技术,并将捕获的太阳能转化为液压能,然后将太阳能发电设备输出的液压能与波浪能和海流能发电设备输出的液压能合并输出给液压马达,液压马达推动发电机进行发电,从而省略了现有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实现电流合并的电力电子设备,发电成本降低。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液压马达、由液压马达驱动的发电机,所述液压马达连接多条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多条液压进油分路包括将太阳能转换为液压能的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以及将海洋流体动能转换为液压能的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将太阳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太阳能捕获装置,太阳能捕获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液压泵;所述太阳能捕获装置包括收集太阳能用于加热传热介质的集热器、将传热介质热量传递给蒸发介质的换热器、以及由蒸发介质推动其转子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泵。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带转动空腔的壳体、位于转动空腔内的转子,所述壳体上开有供蒸发介质进入转动空腔的进气通道,所述转子具有在蒸发介质的气流冲击下可以旋转的形状,所述转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收集蒸发介质的冷却液体的集液槽,集液槽下部设置有供气体和冷却液体流出的气液出口。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捕获装置还包括将气液出口的气体和液体回收入换热器中循环使用的气液回收装置,所述气液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将冷凝后的液体增压的增压装置,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与所述气液出口相通,出口端与增压装置连通,增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为将海流能转换成液压能的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或将波浪能转换成液压能的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或上述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与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的组合。
所述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串联连接的海流能捕获装置、第一滤油器以及第一单向阀,所述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串联连接的波浪能捕获装置、第二滤油器以及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有多个,沿转动空腔内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所述多条液压进油分路汇合成的供油线路上设置有第一蓄能器、第一节流阀、以及第一溢流阀。
进一步,所述液压马达的供油线路上设置有对液压马达进行补充供油的补油装置,所述补油装置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第二液压泵、给第二液压泵供油的油箱,第二液压泵的出油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在第二液压泵与油箱间连接有第三滤油器。
进一步,所述增压装置为第三液压泵或增压缸,或第三液压泵和增压缸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转子具有多个尖端,各尖端之间以弧面连接,所述尖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沿转动空腔径向滑行的滑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多能互补发电系统是采用将捕获的波浪能、海流能和太阳能分别转化为液压能,然后将各部分发电设备输出的液压能合并输出给液压马达,同时推动发电机发电的发电方式;省略了现有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实现电流合并的电力电子设备,节省了电控部分的成本;
2、本发明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发电方式和现有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通过电力电子设备实现电流合并的发电方式相比,发出的电较稳定,而且质量较好;
3、本发明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太阳能发电设备采用的是太阳能槽式光热发电技术,该技术与一般的光伏发电技术相比,转换效率相差不大,但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成本却比光伏发电技术的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实施例的太阳能捕获装置和第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液压马达14、由液压马达14驱动的发电机15,所述液压马达14连接多条液压进油分路,多条液压进油分路汇合成的供油线路上设置有第一蓄能器11、第一节流阀12、以及第一溢流阀13,多条液压进油分路汇合成的液压能直接送入液压马达14,第一蓄能器11在液压进油分路输入的液压能过多时储存多余的能量,在液压能过少时向液压马达14提供能量,起缓冲作用。所述多条液压进油分路包括将太阳能转换为液压能的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以及将海洋流体动能转换为液压能的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本实施例中,液压进油分路有三条,除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外,还包括将海流能转换成液压能的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以及将波浪能转换成液压能的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和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并联形成所述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将太阳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太阳能捕获装置,太阳能捕获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液压泵53;所述太阳能捕获装置包括收集太阳能用于加热传热介质的集热器、将传热介质热量传递给蒸发介质的换热器51、以及由蒸发介质推动其转子521旋转的驱动装置52,所述驱动装置52的转子521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泵53。所述换热器51通过第二节流阀55、第二蓄能器54连接驱动装置52。所述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上在第一液压泵53之后还连接有第三滤油器42以及第三单向阀41。
所述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串联连接的海流能捕获装置3、第一滤油器32以及第一单向阀31,所述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串联连接的波浪能捕获装置2、第二滤油器22以及第二单向阀21。太阳能捕获装置捕获的机械能经第一液压泵53转化为液压能,该液压能和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获得的液压能一并汇集起来共同推动液压马达14转动,然后液压马达14带动发电机15发电。所述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也可以是单独的上述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或单独的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
所述驱动装置52包括带转动空腔的壳体523、位于转动空腔内的转子521,所述壳体523上开有供蒸发介质进入转动空腔的进气通道525,所述转子521具有在蒸发介质的气流冲击下可以旋转的形状,本实施例中转子521具有三个尖端,各尖端之间以弧面连接。所述转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收集蒸发介质的冷却液体的集液槽526,集液槽526下部设置有供气体和冷却液体流出的气液出口528。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525设置为一个,进气通道525与转动空腔内壁相切布置。进气通道525内设置有将蒸发介质喷射出的气流喷嘴524。所述转子521的尖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沿转动空腔径向滑行的滑块527,滑块527在滑槽内自由滑进滑出,以适应转动过程中转动空腔的内径差异。所述集液槽526为长条状槽,槽的方向可以沿转子周向,也可以沿转子轴线方向。
所述太阳能捕获装置还包括将气液出口的气体和液体回收入换热器51中循环使用的气液回收装置,所述气液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61、收集箱62、第四单向阀63和将冷凝后的液体增压的增压装置,所述冷凝器61的进口端与所述气液出口528相通,出口端与收集箱62相连,收集箱62出口与第四单向阀63进口连接,第四单向阀63出口连接增压装置,增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换热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压装置为第三液压泵64和增压缸65的组合,增压装置也可以是单独的第三液压泵64或增压缸65。
所述液压马达的供油线路上设置有对液压马达进行补充供油的补油装置70,所述补油装置70包括电机74、由电机74驱动的第二液压泵71、给第二液压泵71供油的油箱76,第二液压泵71的出油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72,在第二液压泵71与油箱76间连接有第三滤油器73。当所述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的液压油有泄漏,液压管道中的液压油的工作压强低于设定工作压强时,第二液压泵71将启动,吸入油箱76中的液压油补入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
第三蓄能器81通过第三节流阀82与液压马达14的输入端相连,起稳定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系统压力的作用。
太阳能捕获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槽型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到集热器对传热介质加热,在换热器51内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蒸发介质,蒸发介质由液体转变成气体,形成高压气流从换热器51流出,高压气流流经第二节流阀55、第二蓄能器54到达驱动模块52。转子521在气流的冲击下带动转轴522转动,同时转轴522带动液压泵53转动,将捕获的太阳能转换为液压能。气流冲击转子521后,部分气流冷却为液体,该液体和剩余的气流流经集液槽526从发电驱动模块52的气液出口525流出,之后,该液体和剩余的气流经过冷凝器61的冷却作用产生的液体一同流入收集箱62。最后,收集箱62中的液体在第三液压泵64和增压缸65的增压作用下流回换热器51,完成一个能量转换过程。
太阳能捕获装置捕获的太阳能经第一液压泵53转换为液压能,与海流能和波浪能捕获装置捕获来的液压能,通过液压进油分路汇集起来,共同推动液压马达14转动,最后液压马达14带动发电机15发电,完成整个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发电过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进气通道525有多个,多个进气通道525沿转动空腔内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现方式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

Claims (10)

1.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包括液压马达(14)、由液压马达(14)驱动的发电机(15),所述液压马达(14)连接多条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多条液压进油分路包括将海洋流体动能转换为液压能的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液压进油分路还包括将太阳能转换为液压能的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所述太阳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将太阳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太阳能捕获装置,太阳能捕获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液压泵(53);所述太阳能捕获装置包括收集太阳能用于加热传热介质的集热器、将传热介质热量传递给蒸发介质的换热器(51)、以及由蒸发介质推动其转子旋转的驱动装置(52),所述驱动装置(52)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泵(5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2)包括带转动空腔的壳体(523)、位于转动空腔内的转子(521),所述壳体(523)上开有供蒸发介质进入转动空腔的进气通道(525),所述转子(521)具有在蒸发介质的气流冲击下可以旋转的形状,所述转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收集蒸发介质的冷却液体的集液槽(526),集液槽(526)下部设置有供气体和冷却液体流出的气液出口(52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捕获装置还包括将气液出口的气体和液体回收入换热器中循环使用的气液回收装置,所述气液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61)、将冷凝后的液体增压的增压装置,所述冷凝器(61)的进口端与所述气液出口(528)相通,出口端与增压装置连通,增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换热器(5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能液压进油分路为将海流能转换成液压能的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或将波浪能转换成液压能的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或上述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与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流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串联连接的海流能捕获装置(3)、第一滤油器(32)以及第一单向阀(31),所述波浪能液压进油分路上设置有串联连接的波浪能捕获装置(2)、第二滤油器(22)以及第二单向阀(2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525)有多个,沿转动空腔内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间隔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液压进油分路汇合成的供油线路上设置有第一蓄能器(11)、第一节流阀(12)、以及第一溢流阀(13)。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14)的供油线路上设置有对液压马达(14)进行补充供油的补油装置(70),所述补油装置包括电机(74)、由电机(74)驱动的第二液压泵(71)、给第二液压泵(71)供油的油箱(76),第二液压泵(71)的出油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72),在第二液压泵(71)与油箱间连接有第三滤油器(73)。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第三液压泵(64)或增压缸(65),或第三液压泵(64)和增压缸(65)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521)具有多个尖端,各尖端之间以弧面连接,所述尖端开设有滑槽(529),滑槽(529)内设置有沿转动空腔径向滑行的滑块(527)。
CN201010573226A 2010-12-03 2010-12-03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Active CN102011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3226A CN102011716B (zh) 2010-12-03 2010-12-03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3226A CN102011716B (zh) 2010-12-03 2010-12-03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1716A CN102011716A (zh) 2011-04-13
CN102011716B true CN102011716B (zh) 2012-08-29

Family

ID=4384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3226A Active CN102011716B (zh) 2010-12-03 2010-12-03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1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2641B (zh) * 2011-05-05 2012-09-19 浙江大学 一种风浪互补发电系统
CN102644537B (zh) * 2011-05-10 2014-09-17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潮流能和波浪能能量转换耦合系统
CN102506004B (zh) * 2011-11-01 2013-09-25 浙江大学 一种采用液体活塞的压缩空气式蓄能稳定发电装置
JP6125212B2 (ja) * 2012-02-29 2017-05-10 Kyb株式会社 波力発電装置
CN103047075B (zh) * 2013-01-08 2014-12-24 浙江大学 海流能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21142A (zh) * 2014-07-07 2014-10-29 江苏大学 一种水平螺旋桨驱动式海浪能发电系统
CN106050822A (zh) * 2016-07-19 2016-10-26 北京中金泰达电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综合海洋能的发电系统
CN109882361A (zh) * 2018-07-04 2019-06-14 林志贺 一种群力流体发电装置及其储能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0830A (zh) * 2007-01-23 2008-07-30 肖荣成 新型高效海浪发电机
CN101260815A (zh) * 2008-04-24 2008-09-10 华北电力大学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辅助燃煤锅炉的混合热发电系统
CN201377086Y (zh) * 2009-03-25 2010-01-06 刘新广 海上综合发电厂
CN101902155A (zh) * 2009-05-31 2010-12-01 武汉鼎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光、波浪发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0746B2 (en) * 2005-05-27 2010-01-05 Markon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integrating solar heat into a regenerative rankine steam cycle
WO2009062103A1 (en) * 2007-11-09 2009-05-14 Markron Technologies, Llc Solar thermal hybridization of a fossil fired rankine cy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0830A (zh) * 2007-01-23 2008-07-30 肖荣成 新型高效海浪发电机
CN101260815A (zh) * 2008-04-24 2008-09-10 华北电力大学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辅助燃煤锅炉的混合热发电系统
CN201377086Y (zh) * 2009-03-25 2010-01-06 刘新广 海上综合发电厂
CN101902155A (zh) * 2009-05-31 2010-12-01 武汉鼎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光、波浪发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1716A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1716B (zh) 一种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CN102562504B (zh) 一种风能太阳能联合蓄能发电系统
CN104405599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动力发电系统
CN113847109B (zh) 一种煤电机组电热综合储能调峰系统与工作方法
CN109340066A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
US20090288695A1 (en) Hybrid Solar Power Generator
CN203964402U (zh) 利用太阳能聚光装置为化学蓄电池提供热能的装置
CN102518571A (zh) 一种大型光热、光伏发电站整体化利用系统
CN107026471A (zh) 一种基于多种可再生能源耦合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CN101725488A (zh) 热管飞轮式太阳能光热发电及储能方法
CN209704778U (zh) 一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N110005543A (zh) 一种基于热泵储电技术的分布式联合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13364036A (zh) 一种综合能源利用系统
CN215676608U (zh) 一种熔盐储能电力调峰系统
CN104764218B (zh) 利用太阳能聚光装置为化学蓄电池提供热能的装置
CN202451379U (zh) 一种光热、光伏发电站整体化利用装置
CN216741823U (zh) 一种分布式风力机群直接压缩空气连续发电装置
CN208073573U (zh) 一种利用旁路实现热电解耦和快速调峰的系统
CN114382560B (zh) 一种光伏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的热电联产系统
CN105091356A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集热与常规能源耦合发电系统
CN204615717U (zh) 可再生能源集群式电源发电系统
CN201348301Y (zh) 集热系统
CN204830511U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集热与常规能源耦合发电系统
CN102251911B (zh) 一种太阳能抽真空水力发电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6917811U (zh) 一种光热与风电结合的能源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8 Yuhang Tang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866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310027 No. 38, Zhejia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Xih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University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