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7738A - 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7738A
CN102007738A CN2009801134551A CN200980113455A CN102007738A CN 102007738 A CN102007738 A CN 102007738A CN 2009801134551 A CN2009801134551 A CN 2009801134551A CN 200980113455 A CN200980113455 A CN 200980113455A CN 102007738 A CN102007738 A CN 102007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er
channel
receiver
data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34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7738B (zh
Inventor
T·豪斯坦
E·舒尔茨
W·泽瓦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2007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7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7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2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 H04L25/0218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with detection of nu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选择第一信道(C1)和第二信道(C2),由第二接收机(Rx2)接收第一数据和频率资源信息,对第二信道(x2)的第二数据(D2)执行非线性预编码并将预编码的第二数据(D2)从第二发送机(Tx2)发送到第二接收机(Rx2)且在同一时间帧处将第一信道(C1)的第一非预编码的数据(D1)从第一发送机(Tx1)发送到第一接收机(Rx1)。

Description

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基站(BS)内或基站间可以采用协作方法,诸如用于多个用户设备(UE)的传输信号的联合预处理。该传输可以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根据理论分析,这些方法可以提供较高的传输容量。
为了降低复杂性和反馈开销,许多方法将协作限制于几个基站或一个单个基站的几个扇区。扇区的协作也称为基站内协作。这是前景光明的方法,因为不包括骨干网络。与其它技术组合,已显示受限协作能够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可以增加频谱效率。
MIMO天线系统可以包括协作天线系统,诸如联合传输系统。MIMO天线系统从多个发送机向多个接收机传输数据。MIMO天线系统可以在传输容量、频谱效率、和峰值数据速率方面提供具有良好的性能。相信这是MIMO天线系统被包括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规范中的原因。3GPP LTE规范在http://www.3gpp.org中示出。
用于传输信号的非线性预编码方法可以提供功率提高的显著减少。预编码方法可以在发送机侧包括多层波束形成或空间处理。
传输信道可以采用频率选择性自适应方法,诸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或正交频分多址(OFDMA)。这些方法可以提供稳健的信号传输。
对于多用户情况,尤其是在蜂窝式传播环境下,用户分组允许识别满足某些信号和干扰情况的适当用户分组。例如,用户可以向其相关的BS报告哪个其它BS向其接收天线贡献重要的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相信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传输链路的干扰的影响的降低将改善传输链路数量。该降低还可以改善可实现的数据吞吐量。该干扰可以源于其它扇区或小区的链路。
简化的联合用户数据信号处理可以在几乎没有发送天线的传输功率的任何增加的情况下增加频谱效率。可以减少在信号传输之前对发送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反馈。可以很快地适应用户可能经历的总传输信道的时间变化。
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发送机(Tx1)、第二发送机(Tx2)、第一接收机(Rx1)、第二接收机(Rx2)、第一信道(C1)、第二信道(C2)、第一交叉信道(Cx1)、和第二交叉信道(Cx2)。
第一发送机(Tx1)和第二发送机(Tx2)共享频带。在第一发送机(Tx1)与第一接收机(Rx1)之间提供第一信道(C1)。在第二发送机(Tx2)与第二接收机(Rx2)之间提供第二信道(C2)。在第二发送机(Tx2)至第一接收机(Rx1)之间提供第一交叉信道(Cx1)。在第一发送机(Tx1)与第二接收机(Rx2)之间提供第二交叉信道(Cx2)。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选择第一信道(C1)和第二信道(C2),由第二接收机(Rx2)来接收第一发送机(Rx1)的第一数据和频率资源信息,基于第二信道(C2)的显著的(significant)第二信道系数对第二数据(D2)执行非线性预编码,以及将预编码的第二数据(D2)从第二发送机(Tx2)发送到第二接收机(Rx2)并在同一时间帧处将第一非预编码的数据(D1)从第一发送机(Tx1)发送到第一接收机(Rx1)。
第一交叉信道(Cx1)具有低功率且第二交叉信道(Cx2)具有高功率。第一数据意图从第一发送机(Tx1)发送到第一接收机(Rx1)。第二数据(D2)意图从第二发送机(Tx2)发送到第二接收机(Rx2)。
第二基站(BS2)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机(Tx2)且第二用户设备(UE2)包括第二接收机(Rx2)。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从第二基站(BS2)向第二用户设备(UE2)发送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测量信道系数的消息的另一步骤。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由第二接收机(Rx2)来测量第二交叉信道(Cx2)的第二交叉信道系数和第二信道(C2)的第二信道系数的另一步骤。
第二用户设备(UE2)可以识别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所述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可以包括大的值。所述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还可以对应于第二交叉信道系数,其包括大的值。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二信道(C2)的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发送到第二基站(BS2)的另一步骤。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由第二基站(BS2)从第一基站(BS1)获得共享频率资源信息的另一步骤。
所述共享频率资源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机(Tx1)被计划用与第二发送机(Tx2)相同的频率资源向第一接收机(Rx1)发送第一数据的时隙信息。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由第二基站(BS2)从第一基站(BS1)获得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信息的另一步骤。所述数据格式信息可以包括编码、交织、和调制信息。
第一发送机(Tx1)与第一接收机(Rx1)之间的传输和第二发送机(Tx2)与第二接收机(Rx21)之间的传输可以是空中传输。
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发送机(Tx3)、第三接收机(Rx3)、第三信道(C3)、和第三交叉信道(Cx3)。
第三发送机与第一发送机(Tx1)和第二发送机(tx2)共享频带。在第三发送机(Tx3)与第三接收机(Rx3)之间提供第三信道(C3)。在第三发送机(Tx3)至第二接收机(Rx2)之间提供第三交叉信道(Cx3)。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同一时间帧处从第三发送机(Tx3)向第三接收机(Rx3)发送第三非预编码的数据(D3)的另一步骤。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由第二接收机(Rx2)测量第三交叉信道(Cx3)的第三交叉信道系数的另一步骤。所述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还可以与第三交叉信道系数相对应,其包括大的值。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由第二基站(BS2)从第三基站(BS3)获得第三共享频率资源信息和第三数据的数据格式信息的另一步骤。
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发送机(Tx1)、第二发送机(Tx2)、第一接收机(Rx1)、第二接收机(Rx2)、第一信道(C1)、第二信道(C2)、第一交叉信道(Cx1)、第二交叉信道(Cx2)、选择装置、预编码装置、和发送装置。
第一发送机(Tx1)和第二发送机(Tx2)具有共享频带。在第一发送机(Tx1)与第一接收机(Rx1)之间提供第一信道(C1)。在第二发送机(Tx2)与第二接收机(Rx2)之间提供第二信道(C2)。在第二发送机(Tx2)至第一接收机(Rx1)之间提供第一交叉信道(Cx1)。在第一发送机(Tx1)与第二接收机(Rx2)之间提供第二交叉信道(Cx2)。第一交叉信道(Cx1)具有低功率且第二交叉信道(Cx2)具有高功率。
所述选择装置用于选择第一信道(C1)和第二信道(C2)。所述预编码装置用于非线性预编码意图从第二发送机(Tx2)发送到第二接收机(Rx2)的第二数据(D2)。所述发送装置用于从第二发送机(Tx2)向第二接收机(Rx2)发送预编码的第二数据(D2)并用于从在同一时间帧处从第一发送机(Tx1)向第一接收机(Rx1)发送第一非预编码的数据(D1)。
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BS2),其包括第二发送机(Tx2)。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BS2),其包括第二发送机(Tx2)和第一发送机(Tx1)。
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包括第二接收机(Rx2)的第二用户设备(UE2)。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包括第二接收机(Rx2)和第一接收机(Rx1)的第二用户设备(UE2)。
第二基站(BS2)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装置和所述发送装置。中央处理单元可以包括所述选择装置、所述预编码装置和所述发送装置,第二基站(BS2)被连接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与完全协作天线系统几乎相同的性能且没有完全协作天线系统的要求的天线系统。
本申请不要求用于发送天线的快速骨干,也不要求快速中央处理单元。与之相比,所述完全协作天线系统将要求所述快速骨干和所述快速中央处理单元。
本申请所需的信道估计的数目小于所述完全协作天线系统所需的信道估计的数目。所述信道估计生成导频符号开销。本申请所需的信道估计的精确度也小于所述完全协作天线系统所需的相应精确度。用于本申请的支持频分双工(FDD)方案的反馈信号也小于所述完全协作系统所需的相应反馈信号。
附图说明
在以下附图的帮助下说明本申请。
图1说明电信系统中的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信号传输,以及
图2说明使用图1的电信系统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描绘电信系统10。
电信系统10具有第一基站(BS 1)11和第一用户设备(UE1)12的第一链路对、第二基站(BS2)13和第二用户设备(UE2)14的第二链路对、以及第三基站(BS3)15和第三用户设备(UE3)16的第三链路对。
BS1 11、BS2 13、和BS3 15连接到被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19的骨干18。
BS1 11、BS2 13、和BS3 15分别具有第一发送天线Tx1 20、第二发送天线Tx2 21、和第三发送天线Tx3 23。同样地,UE1 12、UE2 14、和UE3 16分别具有第一接收天线Rx1 25、第二接收天线Rx2 26、和第三接收天线Rx3 27。
Tx1 20通过第一空中通信路径30连接到Rx1 25,而Tx2 21通过第二空中通信路径31连接到Rx2 26。Tx3 23通过第三空中通信路径32连接到Rx3 27。Tx1 20还通过第一干扰路径34连接到Tx2 21。同样地,Rx2 26通过第二干扰路径35连接到Tx1 20。
第一空中通信路径30、第二空中通信路径31、或第三通信32也称为信道,而第一干扰路径34或第二干扰路径35也称为交叉信道。
在广义上,BS1 11、BS2 13、或BS3 1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发送天线或至少一个接收天线。同样地,UE1 12、UE2 14、或UE3 1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发送天线或至少一个接收天线。
Tx1 20、Tx2 21、或Tx3 23可以连接到同一基站而不是单独的基站。BS1、BS2、和BS3可以是一个物理基站的一部分,BS1、BS2、或BS3称为一个基站的扇区。作为选择,BS1、BS2和BS3中的每一个表示一个单个的基站,该基站位于分开的位置。Rx1 25、Rx2 26、或Rx3 27可以连接到同一用户设备而不是单独的用户设备。中央处理单元19可以包括单独地存在于BS1 11、BS2 13、和BS3 15中的多个处理单元。
Rx1 25、Rx2 26、或Rx3 27中的每一个是接收机的形式。Tx1 20、Tx2 21、或Tx3 23中的每一个是发送机的形式。所述发送机可以通过空中或其它介质向所述接收机发送信号。
BS1 11、BS2 13、和BS3 15用来分别在相同的频带中向UE1 12、UE2 14、和UE3 16发送信号。所述信号载送广播数据。BS1 11、BS2 13、或BS3 15可以分别从Tx1 20、Tx2 21、或Tx3 23接收信道系数并基于该信道系数来对用于传输的数据执行预编码。BS1 11、BS2 13、或BS3 15可以使用中央处理单元来执行非线性预编码,或者可以在BS1、BS2、或BS3中本地地执行非线性预编码。基站、BS1 11、BS2 13、和BS3 15中的每一个与其它基站、BS1 11、BS2 13、或BS3 15通信。BS1 11、BS2 13、或BS3 15可以获得其它基站、BS1 11、BS2 13、或BS3 15的数据格式信息。
信号传输可以生成与其它信道上的信号的干扰。当通过与其它信道相同的频带或相同的时间帧来传输信号时,发生其它信道的干扰。
从BS1 11到UE1 12的信号与由UE2 14通过第二干扰路径35从BS2 13接收到的信号相干扰。同样地,从BS2 13到UE2 14的信号与由UE1 12通过第一干扰路径34从BS1 11接收到的信号相干扰。该干扰也称为串扰(cross talk)。
UE1 12测量用于通过空中通信路径30传输的信号的信道系数。UE112选择用于发送到BS1 11的显著的信道系数。同样地,UE2 14测量用于通过空中通信路径31传输的信号的信道系数。UE2 14选择用于发送到BS2 26的显著的信道系数。所述信道系数包括信道相位和增益。
骨干18意图用于BS1 11、BS2 13、BS3 15和中央处理单元19之间的信息传输。
中央处理单元19可以用来支持BS1 11、BS2 13、和BS3 15执行数据的预编码。
图2示出使用电信系统10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图2中的步骤40所说明地选择第一空中通信路径30和第二空中通信路径31。
进行该选择,使得第一干扰路径34具有跨(cross)可操作频率范围的低功率。所述低功率在这里意味着第一干扰路径34的信道系数具有低的值和相对于平均信号功率而言低的功率。另一干扰路径35具有高功率。该高功率意味着高于所述低功率的功率。
所述高功率在这里指的是高于所述低功率的功率。
然后,Tx2 21以信号通知Rx2 26测量第二干扰路径35的信道系数。如图2的步骤42所示,然后测量第二干扰路径35和第二空中通信路径31的信道系数。
所述信道系数包括信道路径增益和相位。估计信道系数的方法包括信道内插、对时变的自适应、和传输信道的频率选择性或高级方案,诸如子空间自适应。
稍后识别第二干扰路径35的显著的信道系数,并随后将其报告给BS2 13,如图2的步骤44中所描绘的。显著的信道系数的选择标准是大的值,并且其对应于也具有大的值的第二干扰路径35的信道系数。由于只报告了显著的信道系数,所以该报告是选择性的,从而产生数目减少的反馈。
然后,BS2 13从BS1 11获得下一个共享相关频率资源信息。这在图2的步骤46中示出。所述下一个共享相关频率资源信息包括关于其中Tx1 20被计划用与Tx2 21相同的频率资源向Rx1 25发送第一数据的时隙的信息。第二BS2 13还从BS1 11获得意图从BS1 11发送到UE1 12的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信息。所述数据格式信息包括编码、交织、和调制映射。所述共享相关频率资源信息或数据格式信息可以称为用户数据。
如图2的步骤48所描绘的,稍后,BS2 13在第二数据的传输之前对出现在共享频率资源上的第二数据执行非线性空间预编码。BS2 13对第二数据应用预编码的Costa方案以减少串扰。
使用Costa方案、“脏纸上写入(Writing on dirty paper)”或Costa方案的变体来实现非线性预编码方法。Costa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来自串扰的干扰而引起的信号退化。此方案在M.Costa的“Writing on dirty paper”,信息理论IEEE会报,1983年5月第29卷439-441页中示出。
Costa方案提供信号传输之前的信号调整,以考虑信号将在传输期间遇到的干扰。在这种方案中,干扰源和干扰信道的导频符号在信号传输之前是已知的。总信道被QRD(QR分解)或QLD(QL分解)技术分解成相应等效信道的三角形结构。
如图2的步骤50所示,Tx120随后向Rx125发送第一数据且Tx221随后向Rx226发送第二数据。
下面描述所述方法的优点。
所述方法可以与用户分组方法组合以便受益于适合于本申请的用户对的恰当选择。
所述方法适用于在3GPP LTE(长期演进)中所讨论的顶部M(top-M)反馈方法。
信号和干扰功率的信道相干时间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号强度和干扰强度。深的信号衰落和干扰衰落一般具有比上述平均信号短得多的持续时间。因此,用于所选强信道的信道相干时间明显长于其中由于干扰信道系数的衰落而引起良好信道干扰比的那些。
强干扰信号的信道估计比衰落的信道估计更准确。
UE214报告满足所述选择标准的资源。这将信道系数反馈信令减少至每个频率资源或资源块仅一个信道系数和仅更显著的资源。这导致相当可观的反馈减少。
用于协调的非线性预编码的信息交换减少至几个信道系数的选择性反馈和信号传输之前的BS1 11与BS2 13之间的用户数据的交换。
如果干扰信道和干扰数据符号在信号传输之前是已知的,则诸如Costa的“脏纸上写入”方案的非线性预编码可以减少或消除干扰的影响。
所述方法所需的预编码算法的计算少于完全协作系统所需的相应计算。诸如迫零(ZF)的大多数预编码算法生成接收移动站之间的互干扰零陷(nulls)。由于传输天线的大空间间隔,这些干扰零陷可能是不稳定的,这要求信道状态信息(CSI)信息的高更新速率。
当执行非线性预编码而不是非线性解码时,只需要知道包括编码、交织、和调制映射的二进制数据。而非线性检测一般要求要求两个BS之间的较高数据速率或更严格定时要求的符号水平下的准模拟样本的交换。
发送信号的时间变化和来自相邻发送天线的干扰仅取决于UE2 14的移动性而不取决于UE1 12的移动性。当对上行链路应用这种方法时,干扰信道也由UE1 12的移动性来确定且不再是与UE1 12无关的。
在广义上,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信号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信号的下行链路传输。
BS1 11、BS2 13、BS2 15可以分别发送或从UE1 12、UE2 14、或UE3 16接收信号。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补偿来自诸如BS3 15的多于一个源的干扰的步骤。所述步骤包括选择适当的用户分组,该用户分组包括多个链路。所有干扰信道的干扰被列为针对所述链路。该干扰是基于所述干扰信道的信道系数。因此,必须从干扰基站和从干扰信道请求来自接收天线的更多数据。
所述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多载波系统,诸如OFDM(正交频分复用)、DFT(离散傅立叶变换)预编码OFDM、MC-CDMA(多载波码分多址)以及标准CDMA(码分多址),只要适当的用户分组能够获得组成的多用户多BS信道的三角形结构即可。
所述方法可以应用其它形式的非线性空间预编码,诸如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和矢量扰动技术。
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在M.Tomlinson的“New Automatic Equalizer Employing Modulo Arithmetic”,电子学快报,1971年3月第138-139页和H.Harashima、Miyakawa的“Matched-Transmission Technique for Channels with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EEE通信期刊,1972年8月第774-780页中示出。
矢量扰动技术在B.Hochwald、B.Peel、和A.L.Swindlehurst的“A Vector perturbation technique for near capacity multiantenna multiuser communication-Part II:Perturbation”,IEEE通信会报,2005年3月第53卷第3期第537-545页中示出。
简而言之,上述方法从选择设置在第一发送天线与第一接收天线之间的第一链路和设置在第二发送天线与第二接收天线之间的第二链路开始。第一发送天线用于向第一接收天线发送第一数据,而第二天线用于向第二接收天线发送第二数据。
第一链路具有在可操作频率范围上具有低功率的第一交叉信道。第一交叉信道被设置在第二发送天线与第一接收天线之间。第二交叉信道被设置在第一发送天线与第二接收天线之间。
此后,在第二接收天线处测量第二交叉信道和第二链路的第二信道系数。然后将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报告给第二发送天线的第二基站。第二链路的显著的信道系数具有大的值且其对应于也具有大的值的第二交叉信道的信道系数。
然后,第二基站从第一发送天线的第一基站获得下一个相关共享频率资源信息。所述下一个共享频率资源信息包括第一发送天线被计划以与第二发送天线相同的频率资源向第一接收天线发送用户数据的时隙。第二发送天线还知道用户数据的相应数据,诸如编码、交织、和调制映射。
然后,第二基站在第二数据的传输之前对第二数据应用非线性空间预编码以减少串扰。此后,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数据且第二基站发送关于共享频率资源的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缩写列表:
BBS    广播基站
BCG    广播蜂窝式防护
BS1    第一基站
BS2    第二基站
BS3    第三基站
BWA    宽带无线接入
CSI    信道状态信息
FDD    频分双工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Rx1    第一接收天线
Rx2    第二接收天线
Rx3    第三接收天线
Tx1    第一发送天线
Tx2    第二发送天线
Tx3    第三发送天线
UE1    第一用户设备
UE2    第二用户设备
UE3    第三基站
参考标号列表
10    电信系统
11    第一基站(BS1)
12    第一用户设备(UE1)
13    第二基站(BS2)
14    第二用户设备(UE2)
15    第三基站(BS3)
16    第三用户设备(UE3)
18    骨干
19    中央处理单元
20    第一发送天线Tx1
21    第二发送天线Tx2
23    第三发送天线Tx3
25    第一接收天线Rx1
26    第二接收天线Rx2
27    第三接收天线Rx3
30    第一空中通信路径
31    第二空中通信路径
32    第三空中通信路径
34    第一干扰路径
35    第二干扰路径
40    流程图
42    步骤
44    步骤
46    步骤
48    步骤
50    步骤

Claims (24)

1.用于在通信系统(10)中传输数据的方法,所述通信系统(10)包括:
-第一发送机(Tx1)(20)、第二发送机(Tx2)(21),第一发送机(Tx1)(20)和第二发送机(Tx2)(21)共享频带,
-第一接收机(Rx1)(25)、第二接收机(Rx2)(26),
-在第一发送机(Tx1)(20)与第一接收机(Rx1)(25)之间提供第一信道(C1)(30),
-在第二发送机(Tx2)(21)与第二接收机(Rx2)(26)之间提供第二信道(C2)(31),
-在第二发送机(Tx2)(21)至第一接收机(Rx1)(25)之间提供第一交叉信道(Cx1)(34),以及
-在第一发送机(Tx1)(20)与第二接收机(Rx2)(26)之间提供第二交叉信道(Cx2)(35),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选择第一信道(C1)(30)和第二信道(C2)(31),其中,第一交叉信道(Cx1)(34)具有低功率且第二交叉信道(Cx2)(35)具有高功率,
b)由第二接收机(Rx2)(26)接收意图从第一发送机(Tx1)(20)发送到第一接收机(Rx1)(25)的第一数据和第一发送机(Rx1)(25)的频率资源信息,
c)基于第二信道(C2)(31)的第二信道系数对意图从第二发送机(Tx2)(21)发送到第二接收机(Rx2)(26)的第二数据(D2)执行非线性预编码,
d)从第二发送机(Tx2)向第二接收机(Rx2)(26)发送预编码的第二数据(D2)并在同一时间帧处将第一非预编码的数据(D1)从第一发送机(Tx1)(20)发送到第一接收机(Rx1)(2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二基站(BS2)(13)包括第二发送机(Tx2)(21),以及
第二用户设备(UE2)(14)包括第二接收机(Rx2)(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另一步骤:
从第二基站(BS2)(13)向第二用户设备(UE2)(14)发送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UE2)(14)测量信道系数的消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另一步骤:
由第二接收机(Rx2)(26)来测量第二交叉信道(Cx2)(35)的第二交叉信道系数和第二信道(C2)(31)的第二信道系数。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二用户设备(UE2)(14)识别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包括大的值。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与包括大的值的所述第二交叉信道系数相对应。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另一步骤:
将第二信道(C2)(31)的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发送到第二基站(BS2)(13)。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另一步骤:
由第二基站(BS2)(13)从第一基站(BS1)(11)获得共享频率资源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享频率资源信息包括第一发送机(Tx1)(20)被计划用与第二发送机(Tx2)(21)相同的频率资源向第一接收机(Rx1)(25)发送第一数据的时隙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另一步骤:
由第二基站(BS2)(13)从第一基站(BS1)(11)获得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格式信息包括编码、交织、和调制信息。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一发送机(Tx1)(20)与第一接收机(Rx1)(25)之间的传输和第二发送机(Tx2)(21)与第二接收机(Rx2)(26)之间的传输是空中传输。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10)还包括:
-第三发送机(Tx3)(23),所述第三发送机(Tx3)(23)与第一发送机(Tx1)(20)和第二发送机(Tx2)(21)共享频带
-第三接收机(Rx3)(27),
-在第三发送机(Tx3)(23)与第三接收机(Rx3)(27)之间提供第三信道(C3)(32),以及
-在第三发送机(Tx3)(23)至第二接收机(Rx2)(26)之间提供第三交叉信道(Cx3),
所述方法包括
在步骤c)中,在同一时间帧处从第三发送机(Tx3)(23)向第三接收机(Rx3)(27)发送第三非预编码的数据(D3)的另一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另一步骤:
由第二接收机(Rx2)(26)测量第三交叉信道(Cx3)的第三交叉信道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著的第二信道系数还与第三交叉信道系数相对应,其包括大的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另一步骤:
由第二基站(BS2)(13)从第三基站(BS3)(15)获得第三共享频率资源信息和第三数据的数据格式信息。
18.一种通信系统(10),所述通信系统(10)包括:
-第一发送机(Tx1)(20)、第二发送机(Tx2)(21)、第一发送机(Tx1)(20)和第二发送机(Tx2)(21)包括共享频带,
-第一接收机(Rx1)(25)、第二接收机(Rx2)(26),
-在第一发送机(Tx1)(20)与第一接收机(Rx1)(25)之间提供的第一信道(C1)(30),
-在第二发送机(Tx2)(21)与第二接收机(Rx2)(26)之间提供的第二信道(C2)(31),
-在第二发送机(Tx2)(21)至第一接收机(Rx1)(25)之间提供的第一交叉信道(Cx1)(34),
-在第一发送机(Tx1)(20)与第二接收机(Rx2)(26)之间提供的第二交叉信道(Cx2)(35),
-选择装置,其用于选择第一信道(C1)(30)和第二信道(C2)(31),第一交叉信道(Cx1)(34)具有低功率且第二交叉信道(Cx2)(35)具有高功率,
-预编码装置,其用于对意图从第二发送机(Tx2)(21)发送到第二接收机(Rx2)(26)的第二数据(D2)执行非线性预编码,以及
-发送装置,其用于从第二发送机(Tx2)(21)向第二接收机(Rx2)(26)发送预编码的第二数据(D2)并用于在同一时间帧处从第一发送机(Tx1)(20)向第一接收机(Rx1)(25)发送第一非预编码的数据(D1)。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通信系统(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10)还包括第二基站(BS2)(13),第二基站(BS2)(13)包括第二发送机(Tx2)(21)。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通信系统(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10)还包括
第二基站(BS2)(13),其包括第二发送机(Tx2)(21)和第一发送机(Tx1)(20)。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的任一项的通信系统(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10)还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UE2)(14),其包括第二接收机(Rx2)(26)。
22.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的任一项的通信系统(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10)还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UE2)(14),其包括第二接收机(Rx2)(26)和第一接收机(Rx1)(25)。
23.根据权利要求18-22中的任一项的通信系统(10),
其特征在于
第二基站(BS2)(13)包括所述预编码装置和所述发送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8-22中的任一项的通信系统(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9)包括所述选择装置、所述预编码装置和所述发送装置,所述第二基站(BS2)(13)被连接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9)。
CN2009801134551A 2008-04-17 2009-04-16 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7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03594.1 2008-04-17
EP08103594A EP2111006A1 (en) 2008-04-17 2008-04-17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IMO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IMO system
PCT/EP2009/054490 WO2009127675A1 (en) 2008-04-17 2009-04-16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imo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imo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7738A true CN102007738A (zh) 2011-04-06
CN102007738B CN102007738B (zh) 2013-12-18

Family

ID=4026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345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7738B (zh) 2008-04-17 2009-04-16 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94077B2 (zh)
EP (2) EP2111006A1 (zh)
CN (1) CN102007738B (zh)
WO (1) WO20091276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9194B2 (en) * 2010-10-26 2013-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ty paper coding an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JP2017022427A (ja) * 2013-11-07 2017-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US10193612B2 (en) * 2015-09-29 2019-01-2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Time-based radio beamforming waveform transmission
US10079633B2 (en) 2015-09-29 2018-09-1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Time-based and frequency-based radio beamforming waveform transmission
US10320467B2 (en) 2015-09-29 2019-06-1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Frequency-based radio beamforming waveform transmission
WO2017101999A1 (en) * 2015-12-16 2017-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coding device for cancelling asymmetrically known interference
CN110635857A (zh) * 2018-06-22 2019-12-31 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跨信道呼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26166A1 (en) * 2019-08-06 2021-02-11 Urban Airship, Inc. Cross-channel orchestration of messages
US11956199B2 (en) 2021-07-26 2024-04-09 Airship Group, Inc.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enabled cross-channel two-way software application messaging
US11709660B1 (en) 2022-10-12 2023-07-25 Stodge Inc. Integrated third-party application builder trigger for message flow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1259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Wen Tong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70211813A1 (en) * 2006-03-10 2007-09-13 Shilpa Talwar MIMO precoding in the presence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WO2007106980A1 (en) * 2006-03-17 2007-09-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losed-loop mimo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80018535A1 (en) * 2006-07-12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interference in transmitting end of multi-antenna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4889B2 (en) 2002-09-13 2006-09-12 Igt Method of using a rule based script to describe gaming machine payout
US7519129B2 (en) * 2002-12-12 2009-04-14 Cambridge Broadband Networks Limited Precoding of contention words in a fix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EP1838024A1 (en) * 2006-03-20 2007-09-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of MIMO configuration and coding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873957A1 (en) * 2006-06-26 2008-01-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s well as sending station and receiving 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1259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Wen Tong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70211813A1 (en) * 2006-03-10 2007-09-13 Shilpa Talwar MIMO precoding in the presence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WO2007106980A1 (en) * 2006-03-17 2007-09-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losed-loop mimo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80018535A1 (en) * 2006-07-12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interference in transmitting end of multi-antenna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64160A1 (en) 2011-03-17
EP2269350B1 (en) 2017-04-12
EP2269350A1 (en) 2011-01-05
WO2009127675A1 (en) 2009-10-22
US8494077B2 (en) 2013-07-23
CN102007738B (zh) 2013-12-18
EP2111006A1 (en)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7738B (zh) 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
US9301175B2 (en) Configuration of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s for enhanced downlink measurements and MU-MIMO
KR102499350B1 (ko) 분산 입력 분산 출력 무선 통신에서 채널 상호성을 활용하는 무선 주파수 교정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610481B (zh) 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A2892555C (en)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JP5905484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周期的なチャネル状態報告のための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9344243B2 (en) Transmission using common and dedicated pilots
KR101763290B1 (ko) 3gpp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pucch 피드백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903237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precoding vectors
KR20100057857A (ko) 다수의 이동국들에 의해 수신된 신호들 사이의 간섭을 제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30137033A (ko) 협력 셀들과의 무선 통신
CN105122701A (zh)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EP2612448A1 (en) Channel state feedback for multi-cell mimo
CN102948085A (zh) 针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协同多点传输的预编码技术
CN101675601B (zh) 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环境中通信的方法
US90834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JP5249316B2 (ja) 複数ユーザのmimoシステムにおいて情報を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する方法
CN10272601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的设备和方法
CN103378894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方法
CN103580705A (zh) 在接收机电路中处理数据和接收机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6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