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6301B -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6301B
CN101996301B CN 200910305997 CN200910305997A CN101996301B CN 101996301 B CN101996301 B CN 101996301B CN 200910305997 CN200910305997 CN 200910305997 CN 200910305997 A CN200910305997 A CN 200910305997A CN 101996301 B CN101996301 B CN 101996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adiofrequency signal
radio frequency
field intensit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3059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6301A (zh
Inventor
孙迎彤
余运波
沈爱民
罗魏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 20091030599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6301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4661 priority patent/WO20110228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6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6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6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6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03Bistatic radar systems; Multistatic rad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其中,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为:判断Rclosedis与Rmaxdis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动态门限值M,是则触发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若该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大于该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与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的差值则启动刷卡流程,其中,Rclosedis为移动通讯终端在近距离检测点处时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Rmaxdis为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时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本发明可以降低校准要求,限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的最大通讯距离,防止出现意外误刷的问题。

Description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一种射频读卡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所用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等用户识别模块卡(比如,用户识别模块卡还可以是USIM卡或UIM卡等),作为移动通讯终端的用户识别装置被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通过各种方法在普通移动通讯终端的SIM卡等用户识别模块卡卡体内增加各种智能电路模块,使经过改造的用户识别模块卡除了有基本的用户识别模块卡功能外,还有其它更加贴近于生活的功能,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比如射频SIM卡)就是其中之一。
专利号为200710124354.7的中国专利描述的很高频率的射频IC卡装置采用了有源射频技术,能够具备电子钱包等移动支付功能,或者移动通讯终端门禁通行等消费应用功能。但在其中的某些支付应用功能上,必须将无线通信距离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否则会造成错误操作,如公交、地铁等场合,如果乘客所持的射频IC卡装置离读卡装置很近,但是并不想刷卡,而读卡装置的距离控制不够准确,就会错误地刷卡,因此如何实现有效通信距离控制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现有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通信距离控制技术采用的方式是:采用校准技术,衰减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的发射功率,使得射频信号到达读卡器的信号强度适中;或者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采用一定功率发射射频信号,由读卡器设定信号强度检测门限来判断是否满足距离控制要求。这种方法能够解决距离控制问题,但需要对于每一款带有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的移动通讯终端进行严格的校准以满足通信距离控制要求,这种方法对校准系统的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降低校准要求,防止出现意外误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a,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是否进入最远检测范围,若是,则触发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并记录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时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Rmaxdis,记录后使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停止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执行步骤b,否则重复步骤a;
步骤b,检测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若是,则触发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记录该移动通讯终端在近距离检测点处时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Rclosedis,记录后使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停止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执行步骤c,否则重复步骤b;
步骤c,判断Rclosedis与Rmaxdis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动态门限值M,若是,则触发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记录该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执行步骤d,否则结束本次距离控制流程;
步骤d,获取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判断该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是否大于该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与门限调整值Pgate-adj的差值,若是则启动刷卡流程,否则结束本次距离控制流程。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a中,所述最远检测范围由射频读卡装置预先设定,所述最远检测点为最远检测范围边缘上的点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a中的检测流程包括:
步骤a1,预先设定回波检测均值MDavg;
步骤a2,预先设定最远检测距离门限值MDmaxdis,MDmaxdis是根据测试获得的回波检测能检测到的最小场强变化值;
步骤a3,实时接收当前时刻射频读卡装置自身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移动通讯终端对该第一射频信号的反射信号,获取该时刻第一射频信号的实时场强值MDrt;
步骤a4,判断实时场强值MDrt与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差值是否大于最远检测距离门限值MDmaxdis,若是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进入最远检测范围,否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未进入最远检测范围。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所述近距离检测范围由射频读卡装置预先设定,所述近距离检测点为近距离检测范围边缘上的点。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的检测流程包括:
步骤b1,预先设定回波检测均值MDavg;
步骤b2,预先设定近距离检测距离,检测此距离情况下射频读卡装置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相对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典型场强变化值,称为近距离检测门限值MDclosedis;
步骤b3,实时接收当前时刻射频读卡装置自身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移动通讯终端对该第一射频信号的反射信号,获取该时刻第一射频信号的实时场强值MDrt;
步骤b4,判断实时场强值MDrt与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差值是否大于近距离检测门限值MDclosedis,若是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否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未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c中,动态门限值M的确定方法是:选取一设定数量的移动通讯终端,该设定数量满足能够正确反映所有移动通讯终端的统计规律,分别测试各个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和近距离检测点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计算各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与在近距离检测点处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的差值,其中最小的差值选定为M值。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d中,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用于调整距离控制门限Pgate,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的取值满足如下原则:1)大于信道传输的典型离散值;2)大于校准器校准误差;3)小于Pgate值;4)采用Pgate-Pgate_adj作为门限,对应的距离不超过应用场合要求的最近相邻用户距离。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e,将移动通讯终端在射频读卡装置上校准,获取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并保存到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中。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e包括:
步骤e1,将移动通讯终端放置在距离射频读卡装置的设定距离处;
步骤e2,移动通讯终端上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按照设定功率发射射频信号;
步骤e3,射频读卡装置接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射频信号,检测到n个射频信号的场强值(Pant1,…,Pantn);
步骤e4,取n个场强值之和为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即Pgate=Pant1+Pant2+…+Pantn,或者取部分场强值之和为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即Pgate=m/n*(Pant1+Pant2+…+Pantn),n>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射频读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处理模块、分别与该主处理模块相连的接口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和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以及与该射频收发模块相连的第一天线和与该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相连的第二天线,其中:
射频收发模块,用于通过第一天线发射第一射频信号,即回波检测射频信号,接收移动通讯终端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并检测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发送给主处理模块;
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天线接收非刷卡状态下的第一射频信号,并检测该第一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发送给主处理模块;
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分析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讯距离是否能够刷卡,若是则执行刷卡流程,否则不刷卡;
接口模块,用于实现主处理模块与射频读卡装置的上级系统的通信。
本发明可以降低校准要求,还能够限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的最大通讯距离,防止出现意外误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射频读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示意图;
图4是射频SIM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利用回波检测待检测物与定点之间距离的方法,本发明距离检测方法的主要构思是:在定点处以设定功率发射检测信号,并在该定点处接收待检测物对该检测信号的反射信号,检测该反射信号的场强变化值,根据该反射信号的场强变化值与待检测物与该定点之间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待检测物与该定点之间的距离。
其中,检测反射信号的场强变化值具体可以为:检测该定点处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总场强值,反射信号的场强变化值等于该总场强值与直接耦合信号的场强值的差值,其中直接耦合信号为无待检测物情况下该定点处接收到的检测信号。
对应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距离检测装置,用以实现上述的距离检测方法,本发明的距离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检测模块和距离判定模块,其中,发射模块用于在定点处以设定功率发射检测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在该定点处接收待检测物对该检测信号的反射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该反射信号的场强变化值;距离判定模块用于根据该反射信号的场强变化值与待检测物与该定点之间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待检测物与该定点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距离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射频读卡装置和一种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
图1是本发明射频读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射频读卡装置100包括主处理模块101,分别与主处理模块101相连的接口模块102、射频收发模块103和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104,以及与射频收发模块103相连的第一天线106和与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104相连的第二天线105。其中,第一天线106为多向天线,第二天线105为单向天线。其中,射频收发模块103用于通过第一天线106发射第一射频信号,即回波检测射频信号201,接收移动通讯终端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并检测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发送给主处理模块101;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104用于通过第二天线105接收非刷卡状态下的第一射频信号,即回波检测射频信号,并检测第一射频信号的场强值(第一射频信号的场强值等于201和201的反射信号202的叠加值),发送给主处理模块101;主处理模块101用于根据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分析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讯距离是否能够刷卡,若是则执行刷卡流程,否则不刷卡;接口模块102用于实现主处理模块101与射频读卡装置100的上级系统(比如装有各个射频读卡装置信息的上级PC机)的通信。
本发明利用回波检测原理实现距离控制,回波检测的原理如下:移动通讯终端终端300未靠近射频读卡装置时,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104从天线105检测到射频收发模块103由天线106发出的直接耦合信号201(即前述的第一射频信号),该信号在某一射频读卡装置上信号强度均值稳定;当移动通讯终端300接近射频读卡装置时,天线105上将叠加反射信号202(202为信号201被移动通讯终端反射产生的反射信号),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104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强度随着移动通讯终端距离的靠近信号变强,根据统计特性可建立第一射频信号的场强变化值与距离(即移动通讯终端相距射频读卡装置的距离)的对应关系,从而间接获得移动通讯终端相距射频读卡装置的距离值。为了稳定距离检测,对场强均值采用滤波算法滤除噪声抖动,滤波算法采用可设置时间长度内的检测场强的均值作为无移动通讯终端接近的场强均值,移动通讯终端靠近时场强的变化相对该均值。
图2是本发明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流程图。本发明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由上述的射频读卡装置100完成,射频读卡装置100与移动通讯终端300的交互过程如图3所示。我们以射频SIM卡为例,说明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的结构。图4是射频SIM卡的结构示意图。射频SIM卡301是带有射频无线通信功能的用户识别模块,包括卡体和卡体内的集成电路,卡体上设置可与移动通讯终端的SIM卡座匹配使用的接口,卡体内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3011、与该中央处理器3011连接的射频SIM卡存储器3012、射频收发电路3014和接口电路3013,以及与射频收发电路3014连接的射频收发天线3015,借助接口电路3013和射频SIM卡体上的接口,射频SIM卡301与移动通讯终端300的电路板连接。射频SIM卡301能与移动通讯终端300通信以实现常规SIM卡的标准功能,同时也能通过射频收发电路3014和射频收发天线3015在短距离内与配套的外围处理装置(例如射频读卡装置100)通信,上述通信内容和过程由该射频SIM卡301内的中央处理器3011具体处理,必要时所述中央处理器3011通过移动通讯终端300 SIM卡座上的数据线按照标准协议向移动通讯终端发送指令以控制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屏幕显示和键盘输入。射频SIM卡301多用于移动通讯终端300,除具备常规SIM卡的所有功能,还可让移动通讯终端兼有诸如公交乘车卡、门禁通行卡、信用卡、小额支付卡和考勤卡等智能卡的功能,而且各种智能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能直接在移动通讯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用户可通过移动通讯终端的键盘来完成各项操作。
如图2所示,本发明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0,将移动通讯终端在射频读卡装置上校准,获取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并保存到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中;
校准流程是移动通讯终端300在使用前的一次性流程,校准后才能在射频读卡器装置100上进行刷卡操作。每一个移动通讯终端都对应一个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不同的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可能会不相同,因此每个移动通讯终端都要经过校准而获取自己的Pgate值。
本步骤是射频读卡装置在进行距离控制前的准备工作,在获取到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后,保存到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中,在后续的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过程中,射频读卡装置获取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射频读卡器在本次与当前移动终端通讯过程中使用该移动通讯终端的Pgate值,直到与另外一个移动通讯终端建立通讯为止。本步骤只需进行一次,在后续的距离控制过程中不需要重复进行本步骤。
步骤210可以通过下面的子步骤211至214来完成:
步骤211,将移动通讯终端放置在距离射频读卡装置的设定距离处;
步骤212,移动通讯终端上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按照设定功率发
射射频信号;
步骤213,射频读卡装置接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射频信号,
检测到n个射频信号的场强值(Pant1,…,Pantn);
步骤214,取n个场强值之和为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即Pgate=Pant1+Pant2+…+Pantn,或者取部分场强值之和为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即Pgate=m/n*(Pant1+Pant2+…+Pantn),n>m。
比如,射频读卡装置的射频收发模块103通过顺序打开第一天线106上各个接收天线,接收射频SIM卡发出的射频信号,并检测的得到n个天线场强值(Pant1,…,Pantn),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定义为各个场强值之和Pgate=Pant1+Pant2+…+Pantn,或者部分场强值之和,如Pgate=m/n*(Pant1+Pant2+…+Pantn),n>m。
步骤220,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是否进入最远检测范围,若是,则触发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并记录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时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Rmaxdis,记录后使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停止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执行步骤230,否则继续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是否进入最远检测范围,即重复步骤220,其中,最远检测范围由射频读卡装置预先设定,最远检测点为最远检测范围边缘上的点;
步骤220的检测过程可以通过下面的子步骤221至224来完成:
步骤221,预先设定回波检测均值MDavg;
在射频读卡装置周围无移动通讯终端或其它回波物体的情况下,射频读卡装置的射频收发模块103通过第一天线106上固定的天线发射回波检测射频信号201(即第一射频信号),主处理模块101通过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104多次检测非刷卡工作状态,获取非刷卡工作状态下回波检测射频信号201的场强平均值,该平均值设定为回波检测均值MDavg。
步骤222,预先设定最远检测距离门限值MDmaxdis,MDmaxdis是根据测试获得的回波检测能检测到的最小场强变化值;
步骤223,实际工作时,实时通过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104及第二天线105接收当前时刻射频读卡装置自身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移动通讯终端对该第一射频信号的反射信号,获取该时刻第一射频信号的实时场强值MDrt;
步骤224,判断实时场强值MDrt与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差值(MDrt-MDavg)是否大于最远检测距离门限值MDmaxdis,若是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进入最远检测范围,否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未进入最远检测范围。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步骤220,而是直接由步骤210进入步骤230。
步骤230,检测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若是,则触发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记录该移动通讯终端在近距离检测点处时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Rclosedis,记录后使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停止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执行步骤240,否则继续检测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即重复步骤230,其中,近距离检测范围由射频读卡装置预先设定,近距离检测点为近距离检测范围边缘上的点;
步骤230的检测过程可以通过下面的子步骤231至233来完成:
步骤231,预先设定回波检测均值MDavg,本步骤同步骤221;
步骤232,预先设定近距离检测距离,检测此距离情况下射频读卡装置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相对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典型场强变化值,称为近距离检测门限值MDclosedis,该值满足MDclosedis>MDmaxdis;
步骤233,实时接收当前时刻射频读卡装置自身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移动通讯终端对该第一射频信号的反射信号,获取该时刻第一射频信号的实时场强值MDrt;
步骤234,判断实时场强值MDrt与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差值(MDrt-MDavg)是否大于近距离检测门限值MDclosedis(即MDrt-MDavg<MDclosedis),若是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否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未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
步骤240,判断Rclosedis与Rmaxdis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动态门限值M,若是,则触发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记录该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执行步骤250,否则执行步骤270;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步骤240,而是直接由步骤250进入步骤230。
本步骤中的动态门限值M可以通过大量测试不同种类的移动通讯终端,经过统计分析后根据经验来设定。具体地,M值的确定方法是:选取一设定数量的移动通讯终端,该设定数量满足能够正确反映所有移动通讯终端的统计规律,分别测试各个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和近距离检测点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计算各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与在近距离检测点处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的差值,其中最小的差值选定为M值。
步骤250,获取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判断该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是否大于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与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的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60,否则执行步骤270;
其中,获取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的方式可以为,射频读卡装置向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送读取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的请求,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收到该读取请求后将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传送给射频读卡装置。
本步骤中的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用于调整距离控制门限Pgate,门限调整值Pgate_adj也根据实际测试经验来设定。具体地,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的取值满足如下原则:1)大于信道传输的典型离散值,例如典型离散值为3dB,Pgate_adj取值须大于3dB;2)大于校准器校准误差,例如校准误差为2dB,Pgate_adj取值须大于3dB;3)小于Pgate值;4)采用Pgate-Pgate_adj作为门限,不采用回波检测控制,对应的距离不超过应用场合要求的最近相邻用户距离,例如排队的距离。
步骤260,启动刷卡流程;
步骤270,不启动刷卡流程,结束本次距离控制流程。
当移动通讯终端很近时,调整值的效果基本等效于门限不控制,该调整后的门限在信道传输参数在一定范围离散时始终能够刷卡。同时该门限也可避免完全不作控制时,在近处有移动通讯终端触发回波检测,远处的移动通讯终端(比如手机)由于完全不作控制造成误刷。
本发明中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可以包括射频SIM卡、射频UIM卡以及射频USIM卡等。
上述射频读卡装置收发射频信号工作的频段可以为超高频SHF频段、甚高频VHF频段或者特高频UHF频段,当然,射频SIM卡也工作在对应的频段,即射频SIM卡的工作频段与射频读卡装置的工作频段一致。
本发明可以降低校准要求,还能够限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的最大通讯距离,防止出现意外误刷的问题。
步骤220和步骤230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简化,简化后的距离控制流程为:移动通讯终端发射射频信号的场强满足步骤210的刷卡门限条件下,启动读卡器回波检测电路,检测是否有移动通讯终端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如果移动通讯终端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启动移动通讯终端发送第二射频信号,射频读卡装置检测第二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的强度强于(Pgate-Pgate_adj)时允许刷卡,反之不允许刷卡。
该简化流程对防止意外误刷的能力相对弱一些,可以用于人流密度不是非常高的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是否进入最远检测范围,若是,则触发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并记录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时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Rmaxdis,记录后使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停止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执行步骤b,否则重复步骤a;
步骤b,检测该移动通讯终端是否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若是,则触发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记录该移动通讯终端在近距离检测点处时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Rclosedis,记录后使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停止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执行步骤c,否则重复步骤b;
步骤c,判断Rclosedis与Rmaxdis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动态门限值M,若是,则触发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记录该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执行步骤d,否则结束本次距离控制流程;
步骤d,获取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判断该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是否大于该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与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的差值,若是则启动刷卡流程,否则结束本次距离控制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最远检测范围由射频读卡装置预先设定,所述最远检测点为最远检测范围边缘上的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检测流程包括:
步骤a1,预先设定回波检测均值MDavg; 
步骤a2,预先设定最远检测距离门限值MDmaxdis,MDmaxdis是根据测试获得的回波检测能检测到的最小场强变化值;
步骤a3,实时接收当前时刻射频读卡装置自身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移动通讯终端对该第一射频信号的反射信号,获取该时刻第一射频信号的实时场强值MDrt;
步骤a4,判断实时场强值MDrt与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差值是否大于最远检测距离门限值MDmaxdis,若是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进入最远检测范围,否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未进入最远检测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近距离检测范围由射频读卡装置预先设定,所述近距离检测点为近距离检测范围边缘上的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检测流程包括:
步骤b1,预先设定回波检测均值MDavg;
步骤b2,预先设定近距离检测距离,检测此距离情况下射频读卡装置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相对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典型场强变化值,称为近距离检测门限值MDclosedis;
步骤b3,实时接收当前时刻射频读卡装置自身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移动通讯终端对该第一射频信号的反射信号,获取该时刻第一射频信号的实时场强值MDrt;
步骤b4,判断实时场强值MDrt与回波检测均值MDavg的差值是否大于近距离检测门限值MDclosedis,若是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否则判定移动通讯终端未进入近距离检测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动态门限值M的确定方法是:选取一设定数量的移动通讯终端,该 设定数量满足能够正确反映所有移动通讯终端的统计规律,分别测试各个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和近距离检测点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计算各移动通讯终端在最远检测点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与在近距离检测点处的的第二射频信号场强值的差值,其中最小的差值选定为M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用于调整距离控制门限Pgate,门限调整值Pgate_adj的取值满足如下原则:1)大于信道传输的典型离散值;2)大于校准器校准误差;3)小于Pgate值;4)采用Pgate-Pgate_adj作为门限,对应的距离不超过应用场合要求的最近相邻用户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e,将移动通讯终端在射频读卡装置上校准,获取该移动通讯终端的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并保存到该移动通讯终端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
步骤e1,将移动通讯终端放置在距离射频读卡装置的设定距离处;
步骤e2,移动通讯终端上的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按照设定功率发射射频信号;
步骤e3,射频读卡装置接收射频用户识别模块卡发射的射频信号,检测到n个射频信号的场强值(Pant1,…,Pantn);
步骤e4,取n个场强值之和为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即Pgate=Pant1+Pant2+…+Pantn,或者取部分场强值之和为距离控制门限值Pgate,即Pgate=m/n*(Pant1+Pant2+…+Pantn),n>m。
10.一种射频读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处理模块、分别与该主处理模块相连的接口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和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以及与该 射频收发模块相连的第一天线和与该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相连的第二天线,其中:
射频收发模块,用于通过第一天线发射第一射频信号,即回波检测射频信号,接收移动通讯终端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并检测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发送给主处理模块;
回波检测射频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天线接收非刷卡状态下的第一射频信号,并检测该第一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发送给主处理模块;
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的场强值,分析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讯距离是否能够刷卡,若是则执行刷卡流程,否则不刷卡;
接口模块,用于实现主处理模块与射频读卡装置的上级系统的通信。 
CN 200910305997 2009-08-24 2009-08-24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Active CN101996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305997 CN101996301B (zh) 2009-08-24 2009-08-24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PCT/CN2009/074661 WO2011022894A1 (zh) 2009-08-24 2009-10-28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305997 CN101996301B (zh) 2009-08-24 2009-08-24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6301A CN101996301A (zh) 2011-03-30
CN101996301B true CN101996301B (zh) 2012-10-03

Family

ID=4362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305997 Active CN101996301B (zh) 2009-08-24 2009-08-24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6301B (zh)
WO (1) WO20110228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9655A (zh) * 2011-05-20 2012-11-21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登记排队的方法、移动终端及登记排队系统
CN102254135B (zh) * 2011-06-21 2014-01-29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94705B (zh) * 2011-07-25 2014-07-23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4809489B (zh) * 2015-04-20 2017-10-24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界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6739007B (zh) * 2023-08-11 2023-10-20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动态阈值及信号能量等级判定的读卡器保护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758A (zh) * 2005-03-09 2008-03-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距离测量装置、距离测量方法、反射体及通信系统
CN101329399A (zh) * 2008-07-29 2008-12-24 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探测器阵列实现可靠近距离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29717A (zh) * 2008-05-19 2008-12-24 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分阶段控制其信号收发强度的射频读卡器及其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095A (zh) * 2007-05-29 2007-11-28 无锡晶尧科技有限公司 隐蔽物体的快速定位方法
CN101334470B (zh) * 2008-07-29 2011-01-26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射频通信距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30334B (zh) * 2008-03-04 2011-08-10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校准射频sim卡通信距离的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758A (zh) * 2005-03-09 2008-03-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距离测量装置、距离测量方法、反射体及通信系统
CN101329717A (zh) * 2008-05-19 2008-12-24 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分阶段控制其信号收发强度的射频读卡器及其实现方法
CN101329399A (zh) * 2008-07-29 2008-12-24 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探测器阵列实现可靠近距离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6301A (zh) 2011-03-30
WO2011022894A1 (zh) 201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6512B2 (en) Self tuning RFID
US9270337B2 (e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luding NFC antenna matching control circuit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9209516B2 (en) Method of checking the matching of an antenna connected to a NFC component and corresponding NFC component
CN101996301B (zh) 通讯距离的控制方法及射频读卡装置
CN102215051B (zh) 一种利用低频磁通信的射频sim卡启动交易的距离门限判断方法
US10650201B1 (en) RFID tags with port-dependent functionality
CN102044028B (zh) 实现读卡操作的方法及实现读卡操作的系统
CN101330334B (zh) 一种用于校准射频sim卡通信距离的装置及方法
US20130217325A1 (en) Securing of a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equipped with a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01329399B (zh) 利用探测器阵列实现可靠近距离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15050A (zh) 一种带低频磁通信的射频sim卡冲突检测方法
CN103347105A (zh) 一种兼容swp功能的手机射频sim卡
CN102254135B (zh) 一种距离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335956A (zh) 借助误码率统计数据判断通信距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13497641A (zh) 通信装置和操作方法
CN102081823A (zh) 减少移动支付交易干扰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4007777A1 (zh) 读卡器、卡端设备、刷卡方法及控制单元
AU201431958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ortable apparatus
CN101751719B (zh) 用温度补偿提高交易系统通信距离准确性的方法和装置
US11757491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989102B1 (en)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s in the proximity of an nfc reader device
CN102185962B (zh) 手机智能卡与读写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
CN102790649B (zh) 调测射频sim卡和射频读卡器通信距离的装置及方法
CN116033402A (zh) 提高车载nfc设备识卡稳定性的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2955998A (zh) 移动通讯系统、读卡器、移动终端及通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