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0870A - 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0870A CN101990870A CN2009101717129A CN200910171712A CN101990870A CN 101990870 A CN101990870 A CN 101990870A CN 2009101717129 A CN2009101717129 A CN 2009101717129A CN 200910171712 A CN200910171712 A CN 200910171712A CN 101990870 A CN101990870 A CN 1019908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itefish
- coil
- group
- triodes
- trap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该诱捕鱼发生器有变压器、电容器和三极管,变压器的振荡线圈的输出端串接有电容器,变压器的控制线圈的中心轴头通过电阻与电源负极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控制线圈的另二端分别通过二极管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变压器的功率线圈的中心抽头通过电流表的分流电阻和开关接电源正极,功率线圈的一端与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接地,在电源输入端上并联有电压表,在分流电阻上并联有电流表。该捕鱼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其震荡波与白鱼的睡眠频率产生共振,使白鱼在睡梦中被捕捉。不影响白鱼的生活习性,捕鱼时劳动强度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波捕鱼器,特别是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属于声振传感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鱼属鲤科鱼类,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白鱼。体形长,甚侧扁,头背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很厚,上翘,口裂与体长轴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部至肛门有腹棱;背部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中凶猛性鱼类。它可以在1~32度水体环境中生活,长年捕食生长。雌性3龄,雄性2龄成熟,6-7月产卵,幼鱼喜栖湖泊进岸水域或河道、港湾水流较缓沿岸生活。自然分布甚广,是我国南北水域常见的淡水鱼类。
目前,人们在大江、大湖或者大面积水域捕鱼时,一般使用拉网和撒网。不能专捕白鱼,在较宽广的水面使用撒网捕鱼效率低,使用拉网捕鱼劳动强度大,取鱼非常不方便,使用撒网或拉网时,被捕捉到的鱼很容易受伤或漏捕,因受伤或漏捕而逃脱的鱼将受到惊吓,因此影响了鱼类正常的生长及各种鱼病的发生;在小河内使用撒网捕白鱼时,由于小河的水浅,河底的水草、乱石多,撒网很难使用,捕白鱼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捕白鱼效率高且劳动强度小的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克服以上所述中的缺陷。
解决其实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它是由:变压器、电容器和二组三极管,变压器有一组振荡线圈、一组控制线圈和一组功率线圈,一组振荡线圈的输出端串接有电容器,有二个输出端;一组控制线圈有对称的二组线圈,控制线圈的中心轴头通过电阻与电源负极和二组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连接,控制线圈的另二端分别通过二极管与二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一组功率线圈有对称的二组线圈,功率线圈的中心抽头通过电流表的分流电阻和开关接电源正极,功率线圈的一端与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接地,在电源输入端上并联有电压表,在分流电阻上并联有电流表,一组三极管有十二只三极管,十二只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十二只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十二只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二极连接后相连接。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该声波发生器接上电源后,即产生电子振荡,振荡线圈得到振荡波,与电容器耦合后产生声波,将声波的输出电极插入到河水中,改变电容器的容量能改变振荡频率,其振荡波与白鱼进食时的频率波相同,或者其振荡波与白鱼的睡眠频率相同;与白鱼进食时的频率波相同时,该诱捕鱼发生器周围大批的白鱼在电子进食振荡波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食欲,全部都集中到该诱捕发生器的周围,人们使用手中抄网就可以将白鱼捞上来,如果白鱼属半睡眠状态,振荡波则与白鱼的睡眠频率产生共振,白鱼在睡梦中被捕捉,捕捉白鱼时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该专用捕白鱼发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其振荡波与白鱼的进食频率产生共振,使白鱼产生强烈的食欲,全部集中到该发生器的周围。如果白鱼属半睡眠状态,振荡波则与白鱼的睡眠频率产生共振,使白鱼在睡梦中被捕捉,不影响白鱼的生活习性及不受惊吓和受伤,且捕鱼时劳动强度低。克服了由于捕捞白鱼易受惊吓,影响鱼类正常成长、易受伤、易患各种传染病、捕鱼效率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它是由:变压器B、电容器C和三极管,变压器B有一组振荡线圈、一组控制线圈和一组功率线圈,一组振荡线圈的输出端串接有电容器C,有二个输出端;一组控制线圈有对称的二组线圈,控制线圈的中心轴头通过电阻R3与电源负极和二组三极管BG22、BG23、BG24、BG25、BG26、BG27、BG28、BG29、BG30、BG31、BG32、BG33和BG34、BG35、BG36、BG37、BG38、BG39、BG40、BG41、BG42、BG43、BG44、BG45的发射极共同连接,控制线圈的另二端分别通过二极管D22、D23、D24、D25、D26、D27、D28、D29、D30、D31、D32、D33与三极管BG22、BG23、BG24、BG25、BG26、BG27、BG28、BG29、BG30、BG31、BG32、BG33的基极连接,通过二极管D34、D35、D36、D37、D38、D39、D40、D41、D42、D43、D44、D45与三极管BG34、BG35、BG36、BG37、BG38、BG39、BG40、BG41、BG42、BG43、BG44、BG45的基极连接;一组功率线圈有对称的二组线圈,功率线圈的中心抽头通过电流表A的分流电阻R1和开关K接电源正极,功率线圈的一端与一组三极管BG22、BG23、BG24、BG25、BG26、BG27、BG28、BG29、BG30、BG31、BG32、BG33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一组三极管BG34、BG35、BG36、BG37、BG38、BG39、BG40、BG41、BG42、BG43、BG44、BG45的集电极连接后接地,在电源输入端上并联有电压表V,在分流电阻R1上并联有电流表A,一组三极管有十二只三极管BG22、BG23、BG24、BG25、BG26、BG27、BG28、BG29、BG30、BG31、BG32、BG33和另一组十二只三极管BG34、BG35、BG36、BG37、BG38、BG39、BG40、BG41、BG42、BG43、BG44、BG45十二只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十二只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十二只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二极D22、D23、D24、D25、D26、D27、D28、D29、D30、D31、D32、D33和D34、D35、D36、D37、D38、D39、D40、D41、D42、D43、D44、D45连接后相连接。
Claims (4)
1.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是由:变压器(B)、电容器(C)、三极管、一组振荡线圈、一组控制线圈、一组功率线圈、二个输出端、二组线圈、二组三极管组成;其特征是:变压器有一组振荡线圈、一组控制线圈和一组功率线圈,一组振荡线圈的输出端串接有电容器,有二个输出端;一组控制线圈有对称的二组线圈,控制线圈的中心轴头通过电阻与电源负极和二组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连接,控制线圈的另二端分别通过二极管与二组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其特征是:一组功率线圈有对称的二组线圈,功率线圈的中心抽头通过电流表的分流电阻和开关接电源正极,功率线圈的一端与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其特征是:另一端与另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接地,在电源输入端上并联有电压表,在分流电阻上并联有电流表,一组三极管有十二只三极管,十二只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其特征是:十二只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十二只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二极连接后相连接,声波发生器接上电源后,即产生电子振荡,振荡线圈与电容器耦合后产生声波,将声波的输出电极放入水中,改变电容器的容量并能改变振荡频率,其震荡波与白鱼的进食频率和睡眠频率相同,使各种白鱼在不知不觉中被捕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17129A CN101990870A (zh) | 2009-08-26 | 2009-08-26 | 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17129A CN101990870A (zh) | 2009-08-26 | 2009-08-26 | 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0870A true CN101990870A (zh) | 2011-03-30 |
Family
ID=43782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17129A Pending CN101990870A (zh) | 2009-08-26 | 2009-08-26 | 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90870A (zh) |
-
2009
- 2009-08-26 CN CN2009101717129A patent/CN10199087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90870A (zh) | 一种诱捕白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2007887A (zh) | 一种诱捕鳜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33497A (zh) | 一种诱捕梭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40195A (zh) | 一种诱捕马口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90867A (zh) | 一种诱捕虹鳟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2017932A (zh) | 一种诱捕金枪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53324A (zh) | 一种诱捕哲罗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2293185A (zh) | 一种诱捕石斑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33496A (zh) | 一种诱捕带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2007886A (zh) | 一种诱捕鳙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19371A (zh) | 一种诱捕青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86836A (zh) | 一种诱捕团头鲂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90869A (zh) | 一种诱捕杜父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2017931A (zh) | 一种诱捕长颌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90871A (zh) | 一种诱捕狗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2210287A (zh) | 一种诱捕翘嘴红鲌声波发生器 | |
CN102017933A (zh) | 一种诱捕黄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26308A (zh) | 一种诱捕鲑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86835A (zh) | 一种诱捕黑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2210288A (zh) | 一种诱捕鲢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26309A (zh) | 一种诱捕鲈鱼声波发生器 | |
CN101953323A (zh) | 一种诱捕胡子鲇鱼声波发生器 | |
CN202752205U (zh) | 超声波声纳诱捕哲罗鱼音频发生器 | |
CN102007885A (zh) | 一种诱捕鳗鱼声波发生器 | |
CN2896884Y (zh) | 超声波专用捕黄颡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