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0267A -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0267A
CN101990267A CN2009101615765A CN200910161576A CN101990267A CN 101990267 A CN101990267 A CN 101990267A CN 2009101615765 A CN2009101615765 A CN 2009101615765A CN 200910161576 A CN200910161576 A CN 200910161576A CN 101990267 A CN101990267 A CN 101990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conf
multiparty service
scc
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5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0267B (zh
Inventor
谢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gent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615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0267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5956 priority patent/WO20110150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0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0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8Migration or transfer of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当UE在CS域与多个远端用户建立了多方通话后,业务连续性服务器SCC AS接收到UE发起的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后,如果判定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则将与属于多方通话业务的各个会话相对应的各会话索引标识发送给会议服务器CONF AS;CONF AS分别以各所述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发送呼叫请求;SCC AS接收到以所述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后,根据所述会话索引标识向相应的会话的远端用户发送更新请求。采用本发明方法,减少了切换步骤,可以有效缩短切换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中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Service Continuity,简称SC)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CoreNetwork Subsystem,简称IMS)是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提出的一种基于IP的网络架构,构建了一个开放而灵活的业务环境,其支持多媒体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
在IMS业务体系中,控制层和业务层是分离的,控制层不提供具体业务,只向业务层提供必要的触发、路由、计费等功能。控制层中业务触发和控制功能是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简称CSCF)完成的,CSCF分为代理Proxy(简称P-CSCF)、查询Interrogating和服务Serving(简称S-CSCF)三种类型,其中负主要责任的是Serving,Interrogating类型是可选的。业务层是由一系列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简称AS)组成,能提供具体业务服务,AS可以是独立的实体,也可以存在于S-CSCF中。控制层S-CSCF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控制业务触发,调用AS上的业务,实现业务功能。AS和S-CSCF可以统称为服务设备(SE,Server Equipment)。会话中的端到端设备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负责与使用者的交互。有的UE具有多种接入网络的方式,包括通过3GPP的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简称PS域)接入网络、通过其他非3GPP的数据域接入网络,甚至可以通过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简称CS)域接入网络等。
对于具有多种接入方式的UE而言,无论其能同时使用多种接入方式还是某一时刻只能使用一种接入方式,假如其在一种接入方式下正在执行某项业务,比如通话业务,当UE移动到其他地方而需要改变使用的接入方式时,如果UE和网络能提供某种方式使UE正在执行的业务不被中断,这样的能力称之为业务连续性,实现业务连续性的应用服务器称为业务连续性应用服务器(简称SCC AS)。
多方通话业务是CS域的一种业务,多方通话业务包含至少3个用户,其中一个用户说的话可以被其他所有用户听到,该业务由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 Center,简称MSC)提供。多方通话业务在IMS网络中相对应的业务为会议业务,因此,发生业务连续性时,UE从CS域切换到PS域后,多方通话业务也要切换为会议业务,IMS网络中提供会议业务的应用服务器称为会议服务器(简称CONF AS)。
图1是业务连续性前后信令/媒体路径发生变化的示意图,描述了业务连续性发生前UE-1与UE-2建立会话的信令路径和媒体路径,以及发生业务连续性后UE-1与UE-2的信令路径和媒体路径。为简化图示和描述,将S-CSCF和SCC AS作为一个实体,两者间使用标准的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通讯。
如图1所示,业务连续性发生前,UE-1和UE-2间建立了会话,其信令路径描述如下:
A102、UE-1和eMSC之间的信令路径,通过CS域的信令协议互相通讯,对于SCC AS而言,这是访问端(Access leg)路径;
A104、eMSC和SCC AS/S-CSCF之间的信令路径,通过IMS的SIP协议互相通讯,对于SCC AS而言,这也属于访问端(Access leg)路径;
R101、SCC AS/S-CSCF和UE-2之间的信令路径,通过IMS的SIP协议互相通讯,对于SCC AS而言,这是远端(Remote leg)路径;
业务连续性发生后,UE-1和UE-2间的信令路径和媒体路径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信令路径的变化描述如下:
A112、UE-1和P-CSCF之间的信令路径,通过IMS的SIP协议互相通讯,对于SCC AS而言,这是访问端(Access leg)路径;
A114、P-CSCF和SCC AS/S-CSCF之间的信令路径,通过IMS的SIP协议互相通讯,对于SCC AS而言,这也属于访问端(Access leg)路径;
R101、SCC AS/S-CSCF和UE-2之间的信令路径,通过IMS的SIP协议互相通讯,对于SCC AS而言,这是远端(Remote leg)路径,在业务连续性发生后,该远端路径没有变化。
以下描述为简明起见,将MSC和IMS网络的媒体网关(分为控制部分MGCF和媒体处理部分MGW)合为一个实体描述,统称为网络交互实体(InterWorking Function entities,简称IWF);将SCC AS和CSCF合为一个实体描述。
图2是现有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流程图,描述了UE-A在CS域和UE-B、UE-C间建立多方通话,其中UE-A在CS域与IWF建立了CS媒体链接,IWF在IMS域分别与UE-B建立了IMS媒体链接1及与UE-C建立了IMS媒体链接2,UE-A从CS域切换到PS域后,UE-A及网络如何实现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过程,其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201、UE-A在PS域向SCC AS发起IMS呼叫,比如发送INVITE(邀请)消息,呼叫经过CSCF到达SCC AS;
步骤202、SCC AS发现UE-A参与IMS媒体链接1和2,于是选择更新媒体链接1,比如发送reINVITE(重邀请)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B;
该步骤中,由于所有会话都锚定在SCC AS,因此,SCC AS可以发现UE-A参与了多个会话。
步骤203、UE-B同意更新,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204、SCC AS应答UE-A的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携带另一个会话(即与UE-C之间的会话)的会话标识信息,比如在消息体中携带,消息途经CSCF到达UE-A;
步骤205、UE-A发起新的IMS呼叫,呼叫UE-C,比如发送INVITE消息,携带步骤204中的会话标识信息,比如在Replaces头域或Target-Dialog头域中携带,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206、SCC AS根据步骤205中携带的标识信息,更新IMS媒体链接2,比如发生reINVITE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C;
步骤207、UE-C同意更新,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208、SCC AS应答UE-A的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A;
至此,IMS媒体链接1被更新为UE-A和UE-B间的IMS媒体链接,IMS媒体链接2被更新为UE-A和UE-C间的IMS媒体链接。
步骤209~210、UE-A在IMS域呼叫CONF AS,比如发送INVITE消息,消息途经CSCF、SCC AS到达CONF AS;
步骤211~212、CONF AS创建会议,并应答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SCC AS到达UE-A;
至此,UE-A和CONF AS间建立起了IMS媒体链接3。
步骤213~214、UE-A邀请UE-C加入会议,比如发送REFER(转移)消息,消息途经CSCF、SCC AS到达CONF AS;
UE-A在和CONF AS间建立起IMS媒体链接3后,可以先邀请UE-C加入会议,也可以先邀请UE-B加入。
步骤215~216、CONF AS表示同意,比如发送“202Accepted”消息,消息途经CSCF、SCC AS到达UE-A;
步骤217、CONF AS呼叫UE-C,比如发送INVITE消息;
步骤218、UE-C应答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
步骤219~220、UE-A释放UE-C的会话,比如发送BYE(挂断)消息,消息途经CSCF、SCC AS到达UE-C;
步骤221~222、UE-C同意挂断,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SCC AS到达UE-A;
步骤223、UE-A重复步骤213~222的步骤,只是将UE-C改为UE-B;
至此,CONF AS与UE-B间建立IMS媒体链接4,与UE-C间建立IMS媒体链接5,UE-A与UE-B间的媒体链接1及UE-A与UE-C间的媒体链接2被释放,CONF AS将IMS媒体链接3、4、5桥接起来。
步骤224~225、SCC AS释放IWF侧的IMS媒体链接1和IMS媒体链接2的资源,比如分别发送BYE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IWF,CS媒体链接被释放;
上述现有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存在如下缺点:步骤繁多,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减少了切换步骤,有效地缩短了切换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当用户设备UE在电路交换域与多个远端用户建立了多方通话后,该方法包括:
业务连续性服务器SCC AS接收到所述UE发起的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后,如果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则将与属于多方通话业务的各个会话相对应的各会话索引标识发送给会议服务器CONF AS;
所述CONF AS分别以各所述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发送呼叫请求;
所述SCC AS接收到以所述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后,根据所述会话索引标识向相应的会话的远端用户发送更新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有多方通话业务标识,所述SCC AS根据所述多方通话业务标识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
进一步地,所述多方通话业务标识中包括以下指示信息的一种或其组合:
通过特定的会话发起协议SIP头域、或SIP功能标识指示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UE参与的所有会话或所有激活会话或所有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通过消息体中包含的其他用户的标识信息指示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UE参与的与所述其他用户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进一步地,所述SCC AS根据所述UE参与了多个激活或多个保持会话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进一步地,所述SCC AS将所述会话索引标识包含在向所述CONF AS发起的呼叫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F AS。
进一步地,所述SCC AS在向所述CONF AS发起呼叫请求后,分别向所述CONF AS发起转移请求,分别将各所述会话索引标识包含在所述转移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F A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当用户设备UE在电路交换域与多个远端用户建立了多方通话后,该方法包括:
业务连续性服务器SCC AS接收到所述UE发起的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后,如果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则释放属于多方通话业务的各个会话,并将所述各个会话远端用户标识发送给会议服务器CONF AS;
所述CONF AS分别以所述各会话远端用户标识为目标发送呼叫请求,与所述各会话远端用户在分组交换域建立起会议会话。
进一步地,所述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有多方通话业务标识,所述SCC AS根据所述多方通话业务标识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
进一步地,所述多方通话业务标识中包括以下指示信息的一种或其组合:
通过特定的会话发起协议SIP头域、或SIP功能标识指示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UE参与的所有会话或所有激活会话或所有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通过消息体中包含的其他用户的标识信息指示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UE参与的与所述其他用户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进一步地,所述SCC AS根据所述UE参与了多个激活或多个保持会话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进一步地,所述SCC AS将所述各远端用户标识包含在向所述CONF AS发起的呼叫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F AS。
进一步地,所述SCC AS在向所述CONF AS发起呼叫请求后,分别向所述CONF AS发起转移请求,分别将所述各远端用户标识包含在所述转移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F AS。
附图说明
图1是发生业务连续性前后信令/媒体路径发生变化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SCC AS通过识别出UE参与了多方通话业务,从而代替UE要求CONF AS创建会议,并将其余多方通话业务参与方加入所创建的会议。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描述了UE-A在CS域和UE-B、UE-C间建立多方通话,其中UE-A在CS域与IWF建立了CS媒体链接,IWF在IMS域分别与UE-B建立了IMS媒体链接1及与UE-C建立了IMS媒体链接2,UE-A切换到PS域后,UE-A及网络如何实现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过程,其描述如下:
步骤301、UE-A在PS域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发起IMS呼叫,比如发送INVITE(邀请)消息,在消息中可携带多方通话业务标识,比如在Contact头域中含sip.rendering=“yes”;或在消息体中携带UE-B和UE-C的标识信息;消息中也可不携带多方通话业务标识,呼叫经过CSCF的路由到达SCCAS,SCC AS根据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判断出UE-A要执行转移,且根据其中的切换用标识可区分出是从CS域到PS域的转移,而如果是切换用号码,则可区分出是从PS域到CS域的转移;
其中,多方通话业务标识可以是用于标识用户UE-A参与了多方通话业务的特定SIP头域、或SIP功能标识等,也可以是除用户UE-A外的多方通话业务参与方(即UE-B和UE-C)的标识信息,还可两者都有。
步骤302、如果步骤301中携带有多方通话业务标识,SCC AS可通过该标识识别出UE-A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如果多方通话标识中包含有其他用户标识信息,则UE-A与这些其他用户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否则UE-A的所有会话或所有激活会话或所有保持会话都属于多方通话业务;如果步骤301中不携带多方通话业务标识,SCC AS也可根据UE-A参与了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识别出UE-A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这些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此实施例中,IMS媒体链接1和2对应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SCC AS向CONF AS发起呼叫,比如发送INVITE消息,SCC AS分别生成IMS媒体链接1和链接2的会话索引标识,并将生成的各会话索引标识携带入呼叫消息,比如在消息体中携带,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其中,所生成的各会话索引标识用于关联到UE-A所参与的各个会话。该标识的域名部分为SCC AS的域名,以便CONF AS收到该会话索引标识后,以该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发起的呼叫请求能够到达SCC AS。但其域名部分也可不是SCC AS的域名,而是通过CSCF的路由配置,使以该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发起的呼叫请求能够到达SCC AS。而该会话索引标识的用户名部分则可自行定义。
步骤303、CONF AS创建会议,并应答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304、SCC AS转发应答消息给UE-A,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A;
至此,UE-A和CONF AS间建立IMS媒体链接3。
步骤305、CONF AS根据步骤302中接收到的各会话索引标识,按标准的会议流程发起呼叫请求,以收到的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比如发送INVITE消息,目标为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消息途经CSCF的路由到达SCC AS;
CONF AS可以先呼叫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再呼叫IMS媒体链接2的会话索引标识,也可以反过来,还可以同时分别呼叫IMS媒体链接1和IMS媒体链接2的会话索引标识。
步骤306、SCC AS更新UE-B,比如发送reINVITE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B;
步骤307、UE-B同意更新,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308、SCC AS应答步骤305的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步骤309、CONF AS、SCC AS重复步骤305~308,只是CONF AS将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改为IMS媒体链接2的会话索引标识,SCCAS将UE-B改为UE-C;
自此,IMS媒体链接1被更新为CONF AS与UE-B的媒体链接,IMS媒体链接2被更新为CONF AS与UE-C的媒体链接,CONF AS将IMS媒体链接1、2、3桥接起来;
步骤310~313、与图2中的步骤224~227相同。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描述了UE-A在CS域和UE-B、UE-C间建立多方通话,其中UE-A在CS域与IWF建立了CS媒体链接,IWF在IMS域分别与UE-B建立了IMS媒体链接1及与UE-C建立了IMS媒体链接2,UE-A切换到PS域,UE-A及网络如何实现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过程,其描述如下:
步骤401、与图3的步骤301相同;
步骤402、如果步骤401中携带有多方通话业务标识,SCC AS可通过该标识识别出UE-A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如果多方通话标识中包含有其他用户标识信息,则UE-A与其他用户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否则UE-A的所有会话或所有激活会话或所有保持会话都属于多方通话业务。如果该步骤401中没有携带多方通话业务标识,SCC AS也可根据UE-A参与了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识别出UE-A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这些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此实施例中,IMS媒体链接1和2对应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SCC AS向CONF AS发起呼叫,比如发送INVITE消息,SCC AS分别生成IMS媒体链接1和链接2的各会话索引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其中,所生成的各会话索引标识用于关联到所参与的各个会话。该标识的域名部分为SCC AS的域名,以便CONF AS收到该会话索引标识后,以该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发起的呼叫请求能够到达SCC AS,也可不是SCC AS的域名,通过CSCF的路由配置,使以该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发起的呼叫请求能够到达SCC AS;而用户名部分则可自行定义。
步骤403、CONF AS创建会议,并应答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404、SCC AS转发应答消息给UE-A,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A;
至此,UE-A和CONF AS间建立IMS媒体链接3。
步骤405、SCC AS请求CONF AS邀请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加入会议,比如发送REFER消息,Refer-To头域为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SCC AS可以先要求CONF AS加入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再要求加入IMS媒体链接2的会话索引标识,也可以反过来,还可以同时分别要求CONF AS加入IMS媒体链接1和IMS媒体链接2的会话索引标识。
步骤406、CONF AS同意邀请,比如发送“202Accepted”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407、CONF AS根据步骤405中的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发起呼叫,比如发送INVITE消息,目标为该会话索引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408、SCC AS更新UE-B,比如发送reINVITE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B;
步骤409、UE-B同意更新,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410、SCC AS应答步骤407的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步骤411、CONF AS、SCC AS重复步骤405~410,只是CONF AS将IMS媒体链接1的会话索引标识改为IMS媒体链接2的会话索引标识,SCCAS将UE-B改为UE-C;
自此,IMS媒体链接1被更新为CONF AS与UE-B的媒体链接,IMS媒体链接2被更新为CONF AS与UE-C的媒体链接,CONF AS将IMS媒体链接1、2、3桥接起来;
步骤412~415、与图2中的步骤224~227相同。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描述了UE-A在CS域和UE-B、UE-C间建立多方通话,其中UE-A在CS域与IWF建立了CS媒体链接,IWF在IMS域分别与UE-B建立了IMS媒体链接1及与UE-C建立了IMS媒体链接2,UE-A切换到PS域后,UE-A及网络如何实现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过程,其描述如下:
步骤501、与图3的步骤301相同;
步骤502、如果步骤501中携带有多方通话业务标识,SCC AS可通过该标识识别出UE-A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如果多方通话标识中包含有其他用户标识信息,则UE-A与其他用户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否则UE-A的所有会话或所有激活会话或所有保持会话都属于多方通话业务;如果步骤501中不带多方通话业务标识,SCC AS也可根据UE-A参与了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识别出UE-A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这些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此实施例中,IMS媒体链接1和2对应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步骤503~504、SCC AS向IMS媒体链接1的远端用户UE-B发送释放请求以释放其上IMS媒体链接1的资源,比如发生BYE(释放)消息,携带IMS媒体链接1所对应会话的会话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UE-B;
步骤505~506、SCC AS向IMS媒体链接2的远端用户UE-C发送释放请求以释放其上IMS媒体链接2的资源,比如发生BYE(释放)消息,携带IMS媒体链接2所对应会话的会话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UE-C;
步骤507、SCC AS向IMS媒体链接1的近端,即IWF,发送释放请求以释放其上IMS媒体链接1的资源,比如发生BYE(释放)消息,携带IMS媒体链接1所对应会话的会话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IWF;
步骤508、SCC AS向IMS媒体链接2的近端,即IWF,发送释放请求以释放其上IMS媒体链接2的资源,比如发生BYE(释放)消息,携带IMS媒体链接2所对应会话的会话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IWF;
步骤509、SCC AS向CONF AS发起呼叫,比如发送INVITE消息,并将各会话的远端用户标识携带入呼叫消息,比如在消息体中携带,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步骤509可与步骤503~508同时执行,无先后顺序。
步骤510、CONF AS创建会议,并应答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511、SCC AS转发应答消息给UE-A,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A;
至此,UE-A和CONF AS间建立IMS媒体链接3,IMS媒体链接1和2被释放。
步骤512、CONF AS根据步骤503中接收到的各用户标识,按标准的会议流程发起呼叫请求,以收到的UE-B用户标识为目标,比如发送INVITE消息,目标为UE-B的用户标识,消息途经CSCF的路由到达UE-B;
CONF AS可以先呼叫UE-B的用户标识再呼叫UE-C的用户标识,也可以反过来,还可以同时分别呼叫UE-B和UE-C的用户标识。
步骤513、UE-B应答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步骤514、CONF AS重复步骤512~513,只是CONF AS将UE-B的用户标识改为UE-C的用户标识;
自此,IMS媒体链接4及IMS媒体链接5被创建,CONF AS将IMS媒体链接3、4、5桥接起来。
实施例四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实现流程图,描述了UE-A在CS域和UE-B、UE-C间建立多方通话,其中UE-A在CS域与IWF建立了CS媒体链接,IWF在IMS域分别与UE-B建立了IMS媒体链接1及与UE-C建立了IMS媒体链接2,UE-A切换到PS域,UE-A及网络如何实现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过程,其描述如下:
步骤601~608、与图5的步骤501~508相同;
步骤609、SCC AS向CONF AS发起呼叫,比如发送INVITE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步骤609可与步骤603~608同时执行,无先后顺序。
步骤610、CONF AS创建会议,并应答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611、SCC AS转发应答消息给UE-A,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UE-A;
至此,UE-A和CONF AS间建立IMS媒体链接3,IMS媒体链接1和2被释放。
步骤612、SCC AS请求CONF AS邀请UE-B的用户标识加入会议,比如发送REFER消息,Refer-To头域为UE-B的用户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SCC AS可以先要求CONF AS加入UE-B的用户标识再要求加入UE-C的用户标识,也可以反过来,还可以同时分别要求CONF AS加入UE-B和UE-C的用户标识。
步骤613、CONF AS同意邀请,比如发送“202Accepted”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SCC AS;
步骤614、CONF AS根据步骤612中的UE-B的用户标识发起呼叫,比如发送INVITE消息,目标为UE-B的用户标识,消息途经CSCF到达UE-B;
步骤615、UE-B应答呼叫,比如发送“200OK”消息,消息途经CSCF到达CONF AS;
步骤616、CONF AS重复步骤612~615,只是CONF AS将UE-B的用户标识改为UE-C的用户标识;
自此,IMS媒体链接4与IMS媒体链接5被创建,CONF AS将IMS媒体链接3、4、5桥接起来。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当用户设备UE在电路交换域与多个远端用户建立了多方通话后,该方法包括:
业务连续性服务器SCC AS接收到所述UE发起的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后,如果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则将与属于多方通话业务的各个会话相对应的各会话索引标识发送给会议服务器CONF AS;
所述CONF AS分别以各所述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发送呼叫请求;
所述SCC AS接收到以所述会话索引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后,根据所述会话索引标识向相应的会话的远端用户发送更新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有多方通话业务标识,所述SCC AS根据所述多方通话业务标识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方通话业务标识中包括以下指示信息的一种或其组合:
通过特定的会话发起协议SIP头域、或SIP功能标识指示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UE参与的所有会话或所有激活会话或所有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通过消息体中包含的其他用户的标识信息指示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UE参与的与所述其他用户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CC AS根据所述UE参与了多个激活或多个保持会话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CC AS将所述会话索引标识包含在向所述CONF AS发起的呼叫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F AS。
6.如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CC AS在向所述CONF AS发起呼叫请求后,分别向所述CONF AS发起转移请求,分别将各所述会话索引标识包含在所述转移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F AS。
7.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当用户设备UE在电路交换域与多个远端用户建立了多方通话后,该方法包括:
业务连续性服务器SCC AS接收到所述UE发起的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后,如果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则释放属于多方通话业务的各个会话,并将所述各个会话远端用户标识发送给会议服务器CONF AS;
所述CONF AS分别以所述各会话远端用户标识为目标发送呼叫请求,与所述各会话远端用户在分组交换域建立起会议会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切换用标识为目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有多方通话业务标识,所述SCC AS根据所述多方通话业务标识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方通话业务标识中包括以下指示信息的一种或其组合:
通过特定的会话发起协议SIP头域、或SIP功能标识指示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UE参与的所有会话或所有激活会话或所有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通过消息体中包含的其他用户的标识信息指示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UE参与的与所述其他用户的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CC AS根据所述UE参与了多个激活或多个保持会话判定所述UE执行了多方通话业务,且所述多个激活会话或多个保持会话属于多方通话业务。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CC AS将所述各远端用户标识包含在向所述CONF AS发起的呼叫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F AS。
12.如权利要求7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CC AS在向所述CONF AS发起呼叫请求后,分别向所述CONF AS发起转移请求,分别将所述各远端用户标识包含在所述转移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F AS。
CN200910161576.5A 2009-08-04 2009-08-04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Active CN101990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1576.5A CN101990267B (zh) 2009-08-04 2009-08-04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PCT/CN2009/075956 WO2011015019A1 (zh) 2009-08-04 2009-12-24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1576.5A CN101990267B (zh) 2009-08-04 2009-08-04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267A true CN101990267A (zh) 2011-03-23
CN101990267B CN101990267B (zh) 2013-06-05

Family

ID=43543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576.5A Active CN101990267B (zh) 2009-08-04 2009-08-04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0267B (zh)
WO (1) WO20110150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9546B1 (ko) * 2011-03-08 2016-06-1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사용자 장비간 전송 가입자에 대한 프라이버시
WO2016099481A1 (en) 2014-12-17 2016-06-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ost a conference call
CN115914176A (zh) * 2021-08-13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7746A1 (en) * 2006-06-29 2008-02-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call redialing
CN101394605A (zh) * 2008-10-30 2009-03-25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间媒体转移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5482B2 (en) * 2004-11-15 2009-03-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lication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7746A1 (en) * 2006-06-29 2008-02-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call redialing
CN101394605A (zh) * 2008-10-30 2009-03-25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间媒体转移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Conferencing using the IP Multimedia (IM) Core Network (CN)subsystem;Stage 3", 《3GPP TS 24.147 V8.2.0》 *
3GPP: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Service Continuity;Stage 2", 《3GPP TS 23.237 V9.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15019A1 (zh) 2011-02-10
CN101990267B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5890B (zh) 在ims中合并通信会话的方法、设备和程序产品
CN101330748B (zh)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业务会话控制路径的切换方法
CN101577884B (zh) 一种ip多媒体链路的媒体协商方法
CN101237614B (zh) 一种实现彩铃业务的方法
CN102056327B (zh) 一种优化媒体路径的建立方法
CN100592703C (zh) 呼叫控制的方法及电路交换域适配器及终端设备
EP248553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ringing state session with customized alerting tone
CN102056255B (zh) 一种会话切换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238672B (zh) 反向单待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990267B (zh)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CN101494648B (zh) 一种终端设备间媒体转移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998568B (zh) 一种多会话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
CN101183960A (zh) 一种询问转接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2238673A (zh) 反向单待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969627B (zh) 单待终端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223348A (zh) 一种实现单待业务连续性会话保活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77883B (zh) 通话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71933B (zh) 一种实现多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CN101056315B (zh) 一种会话盲转业务转回的实现方法
CN101997847B (zh) 电路域多会话切换到分组域时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420803A (zh) 终呼通过拜访地ims接入点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48202B (zh) 一种彩铃彩像业务更新媒体的方法
CN104936208B (zh) SRVCC的Refer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55746B (zh) 一种空闲态信令减少条件下的终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14104B (zh) 在ip多媒体子系统中实现脉冲计费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TONG GENT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TE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410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5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226000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27

Address after: 226000 Jiangsu city of Nantong province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high tech Zone Xingyuan Road No. 299

Patentee after: Nantong gent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legal departmen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