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9866B - 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9866B
CN101989866B CN200910090314.4A CN200910090314A CN101989866B CN 101989866 B CN101989866 B CN 101989866B CN 200910090314 A CN200910090314 A CN 200910090314A CN 101989866 B CN101989866 B CN 101989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pairing
terminal
packe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03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9866A (zh
Inventor
赖世明
刘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903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986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5095 priority patent/WO20110151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9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9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9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9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在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本发明的方案提高终端的配对成功率,保证链路可靠性和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Description

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行虚拟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配对技术,尤其涉及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MIMO是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之一。在MIMO系统中,信号源S(k)经过时空编码后由多根天线发射出去,再经过无线信道,在接收端用多根天线进行接收,在接收端进行时空解码后恢复出原始信号。
MIMO的中心思想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它将多径天线信道与发射、接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一种近于最优的空域时域联合分集和干扰对消处理。
上行MIMO又称虚拟MIMO,因为移动台的大小一般无法满足多根天线的需求(如2.5Ghz频段,波长为12cm,3个波长间隔就是36cm,同时,移动台天线增多会造成成本和功耗的大量增加,所以,移动台一般就只有一根天线),如果需要使用上行MIMO技术,只能通过多个终端协作的方式,即VirtualMIMO技术,含义如图1所示。在使用Virtual MIMO的时候,两个终端(即用户1和用户2)各使用一根发射天线,并且使用完全相同的时频资源,每个终端的数据和非MIMO模式一样进行编码、交织、调制、映射,调制后的数据子载波按照协议编码成对后发送给基站。
上行virtual MIMO是一种空间复用方式,跟两个终端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密切,两个终端协作实现上行virtual MIMO的方式也叫配对方式,如果配对前可以计算出配对后终端之间的相关性,选择相关性为零或很小的两个终端进行配对,那么配对成功的机率将会大大增加,但现有技术中没办法在终端配对前,估算出配对后的相关性,进而导致终端配对成功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对成功率高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包括:
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在配对后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包括0。
其中,所述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为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设置配对标志位,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分别填入对方的配对表中,限制所述两个终端配对后的UIUC值均为配对前的值,并根据所述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
其中,根据所述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配对后的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载波干扰噪声比CINR在当前UIUC值对应的功控CINR参考范围内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CINR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其中,所述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清除配对标志位,清空配对时填写的所述配对表,取消对所述两个终端的UIUC值的限制,恢复正常功率控制,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写入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
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一预设时间段清空终端所有不适合配对表,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配对触发周期。
其中,所述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HCS校验和/或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产生校验结果;
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其中,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的步骤具体为:
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连续出错的次数超过第一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
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错误的次数超过第二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
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和CRC校验出错的数据包占总数据包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其中,所述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在一周期内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总数据包数低于第四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包括:
配对处理模块,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拆对处理模块,用于在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其中,所述配对处理模块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查找没有配对、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相等的两个终端;
配对单元,用于将查找到的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其中,所述拆对处理模块包括:
校验单元,用于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HCS校验和/或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产生校验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拆对单元,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自适应的选择没有配对且彼此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UIUC值相等的终端进行配对,尝试配对后,若信道条件发生恶化,传输不稳定,则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在不知道两个终端配对后相关性时,也能进行尝试配对,通过填写不适合配对表以防止短期内的无效尝试;根据上行HCS与CRC校验信息来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极大提高配对成功率,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上行虚拟MIMO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方法的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方法的步骤21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方法的步骤22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步骤513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周期清空终端的不适合配对表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述装置的一具体实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上行virtual MIMO配对方法,没办法在终端配对前,估算出配对后的相关性,进而导致终端配对成功率低问题,提供一种配对成功率高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配对方法,包括:
步骤21,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所述两个终端的UIUC(Uplink Interval Usage Code,上行调制编码索引)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包括0和0附近的值,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的差值优选为0时,即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的值相等,所述两个终端的UIUC值的差值为0附近的值时,即两个终端的UIUC值相近,在配对前尽量选择UIUC值相近或者相等的两个终端进行配对,保证配对后两个终端的相关性,极大提高终端的配对成功率;
步骤22,在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该步骤中,所述预设条件,如可以是信道恶化的条件,在尝试配对的两个终端后续传输数据包时,若发现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时,及时对这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拆对后的终端可以再次尝试与其它终端的配对,这样更进一步保证了终端的配对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步骤21和步骤22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基站,但不限于基站。
如图3所示,该方法具体流程包括:当配对触发周期(如可以是帧信息统计周期)到达时,如果发现两个没配对终端的UIUC值相等,并且彼此都不在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不适合配对表主要是为了防止刚刚尝试配对不成功的终端在下次配对触发周期再次去尝试配对,增加与其它终端尝试配对的机会),则将它们配成一对,执行上行Virtual MIMO。配对后,限制终端的UIUC为配对前的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会出现终端在配对后,出现功率忽然变大或者变小,导致两个终端的相关性降低,配对后的两个终端的UIUC与配对前的是一样的,进一步保证了两个终端的相关性),根据配对后UIUC值来调整两个配对终端的发射功率,将功率控制尽量保持在2个终端的上行CINR(Carrier toInterference Noise Ratio,上行载波干扰噪声比)在当前UIUC对应的PCCI(PCCINR Reference,功控CINR参考)范围内且这2个终端的CINR差值尽量小(这样进一步保证两个终端的功率不发生太大变化)。配对后如果信道条件恶化,如两个终端中有一个终端HCS校验连续出错的次数达到门限值、周期内HCS错误的次数超过门限、周期内HCS以及CRC校验出错的PDU(Protocol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占总PDU数的比例超过门限值、周期内总的PDU数低于门限值(相当于没有流量,没有必要使用上行Virtual MIMO;或者配对后完全传不动,则及时进行拆对处理,取消对UIUC的限制、恢复正常的功率控制,并把彼此都写入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
在上述图2所示方法的步骤21中,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的步骤包括:为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设置配对标志位,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分别填入对方的配对表中,限制所述两个终端配对后的UIUC值均为配对前的值,并根据所述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
该步骤中,限制所述两个终端配对后的UIUC值均为配对前的值,这样抑制终端的功率在尝试配对后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进而会使后续传输数据包比较可靠;当然,也可以不限制两个终端配对后的UIUC值为配对前的值,但这样一来,终端在尝试配对后,功率可能会发生变化,终端传输数据包的可靠性会降低。
优选的,根据配对后的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时: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CINR在当前UIUC值对应的功控CINR参考范围内(即PC CINRReference,PCCI参考范围)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CINR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其中,该第二预设范围包括0及0附近的值,当两个终端的上行CINR的差值为0时,即这两个终端的上行CINR相等;当两个终端的上行CINR的差值为0附近的值时,即这两个终端的上行CINR相近;总之,需要使两个终端的上行CINR的差值尽可能小,这样进一步保证尝试配对的两个终端的相关性,增大配对的成功率。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上述步骤21对应的自适应配对触发流程,每M帧触发一次配对,即M为配对触发周期,且该M可调;
步骤41:自适应配对是否打开,是则进入步骤42,否则结束。
步骤42:是否有配对能力,有则进入步骤43,否则结束。
步骤43:是否未配对,没配对进入步骤44,否则结束。
步骤44:帧数统计是否达到M,是则进入步骤45,否则结束。
步骤45:从上一次被拆终端的下一编号开始遍历终端编号,寻找一个有配对能力的、彼此不在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的、UIUC相等的未配对终端。
步骤46:寻找是否成功,是则进入步骤47,否则结束。
步骤47:进行配对处理,即置配对标志位;填写配对表;限制配对后UIUC为配对前UIUC的值;功率控制尽量保持CINR在UIUC对应的PCCI范围内并且两终端CINR差值尽量小。
步骤48:结束。
上述图2所示方法的步骤22中,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HCS校验和/或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产生校验结果;
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即根据校验结果判断信道条件是否恶化。
具体来讲,若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连续出错的次数超过第一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若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错误的次数超过第二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若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和CRC校验出错的数据包占总数据包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其中,该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第三门限值均可根据经验值或者仿真进行确定。
另外,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的判断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
若在一周期内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总数据包数低于第四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当第四门限值为无限小时,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完全传输不动数据包,也认为信道条件恶化。其中,该第四门限值也可以根据经验值或者仿真进行确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和上述步骤21中对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的步骤相应的,若两个终端尝试配对后,若信道条件恶化,则需要对两个终端及时进行拆对处理,该拆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清除配对标志位,清空配对时填写的所述配对表,取消对所述两个终端的UIUC值的限制,恢复正常功率控制,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写入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
如图5所示,为上述步骤22对应的自适应拆对触发流程:设HCS校验连续出错的次数达到第一门限值为N1、周期内HCS校验出错的次数超过第二门限值N2、周期内HCS校验与CRC校验出错的PDU数占总PDU数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值N3、周期内总PDU数低于第四门限值N4均会触发;
步骤51:上行自适应配对是否打开,是则进入步骤52,否则结束。
步骤52:帧周期统计。
步骤53:是否到了获取HCS与CRC校验信息周期,是则进入步骤54,否则结束。
步骤54:遍历终端编号。
步骤55:编号对应的MS(移动台,即终端)是否配对,是则进入步骤56,否则结束。
步骤56:获取两个终端的HCS与CRC校验信息。
步骤57:获取是否成功,是则进入步骤58,否则结束。
步骤58:统计拆对相关信息。
步骤59:HCS校验连错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门限值N1,是则进入步骤十三,否则进入步骤510。
步骤510:周期内HCS校验出错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门限值N2,是则进入步骤513,否则进入步骤511。
步骤511:周期内HCS与CRC校验错误的PDU数与总PDU数的比例是否达到第三门限值N3,是则进入步骤513,否则进入步骤512。
步骤512:周期内总PDU数是否低于第四门限值N4,是则进入步骤513,否则结束。
步骤513:进行拆对处理,把触发拆对的MS1(终端1)与正跟其配对的MS2(终端2)写入彼此的不适合配对表中,清空配对表,取消对UIUC的限制、恢复正常功率控制,清空MS1与MS2的拆对统计信息,清除MS1与MS2的配对标志位。该步骤的详细流程图如图6所示。
步骤514:结束。
该实施例中,第一门限值为N1根据实测确定、周期内HCS出错的第二门限值N2也是根据实测确定、周期内HCS与CRC校验出错的PDU数占总PDU数的比例第三门限值为N3同样根据实测确定、周期内总PDU数第四门限值为N4,与系统带宽、上下行符号比等有关,也根据实测确定。
另外,该实施例中,HCS是一种弱校验,CRC是一种强校验。当基站接收到上行帧数据时,首先解析出Burst(数据突发),再由Burst解析出PDU(protocol data unit,即协议数据单元),在解析第一个PDU数据包后,先对该PDU进行HCS校验,如果正确则接着进行CRC校验,同时保存CRC校验结果,准备解析下一个PDU,直到解析完所有PDU;如果HCS校验错误,则停止该Burst剩余PDU的解析,全部丢弃。在由Burst解析PDU的时候,如果HCS校验是正确的,那么CRC校验正确数与错误数之和就是该Burst中总的PDU数,错误的PDU数与总PDU数的比值就可以很好的反应当时信道条件的好坏;如果HCS错误,那么就无法确定该Burst中到底丢失了多少PDU(也许是第一个就丢弃了,也许是最后一个才丢弃),如果连续出现多次HCS校验错误,那么就有理由认为此时的信道相当恶劣。
在上述图2所示方法中,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后,还可进一步包括:
每隔一预设时间段清空终端所有不适合配对表,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配对触发周期,一定时间后恢复原来不适合配对终端之间的尝试配对,配对后实时判断信道条件的好坏,若发现信道条件不再适合配对,则进行拆对处理,保证链路的可靠性。
如图7所示,为清空不适合配对表流程(帧周期触发),:
步骤71:自适应配对是否打开,是则进入步骤72,否则结束。
步骤72:帧周期统计。
步骤73:是否达到清空不适合配对表的触发周期P(即上述预设时间段,即每P帧触发一次,P可调,但是P要比M大很多,),是则进入步骤74;否则结束。
步骤74:遍历终端编号。
步骤75:判断编号对应的终端是否存在,是则进入步骤76,否则结束。
步骤76:清空终端的所有不适合配对表。
步骤77:结束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终端,即选择没有配对且彼此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UIUC值相等的终端进行配对,尝试配对后,若信道条件发生恶化,传输不稳定,则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在不知道两个终端配对后相关性时,也能进行尝试配对,通过填写不适合配对表以防止短期内的无效尝试;根据上行HCS与CRC校验信息来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极大提高配对成功率,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80,包括:
配对处理模块81,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拆对处理模块82,用于在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其中,该第一预设范围包括0和0附近的值;如图9所示,上述配对处理模块81具体实现时,可包括:
查找单元811,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查找没有配对、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相等的两个终端,即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的差值为0;当然也可以查找没有配对,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两个终端的上行UIUC值的差值为0附近的值,即UIUC值相近的两个终端;
配对单元812,用于将查找到的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该配对单元812在具体实现时,对上述查找到的两个终端置配对标志位;填写配对表;限制配对后UIUC为配对前UIUC的值;功率控制尽量保持CINR在UIUC对应的PCCI范围内并且两终端CINR差值尽量小;
这样在配对前尽量选择UIUC值相近或者相等的两个终端进行配对,保证配对后两个终端的相关性,极大提高终端的配对成功率;
上述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配对方法中所有关于尝试配对的特征均适用于该装置中,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可以为一基站,但不限于基站。
上述所述拆对处理模块82在具体实现时,可包括:
校验单元821,用于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HCS校验和/或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产生校验结果;
判断单元822,用于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即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信道条件是否恶化;
拆对单元823,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该判断单元822具体实现时,判断若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连续出错的次数超过第一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若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错误的次数超过第二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若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和CRC校验出错的数据包占总数据包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其中,该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和第三门限值均可以根据经验值或者仿真确定。
另外,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的判断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
若在一周期内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总数据包数低于第四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
第四门限值无限小时,即若发现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不动数据包时,也认为信道条件恶化。其中,该第四门限值也可根据经验值或者仿真进行确定。
上述拆对单元823在具体实现时,在信道条件恶化时,清除配对标志位,清空配对时填写的所述配对表,取消对所述两个终端的UIUC值的限制,恢复正常功率控制,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写入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同样,上述方法中的关于拆对处理的所有特征均适用于本实施例中。
该装置80还可包括:定期清理单元,用于每隔一预设时间段清空终端所有不适合配对表,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配对触发周期,一定时间后恢复原来不适合配对终端之间的尝试配对,配对后实时判断信道条件的好坏,若发现信道条件不再适合配对,则进行拆对处理,保证链路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终端,即选择没有配对且彼此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UIUC值相等的终端进行配对,尝试配对后,若信道条件发生恶化,传输不稳定,则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在不知道两个终端配对后相关性时,也能进行尝试配对,通过填写不适合配对表以防止短期内的无效尝试;根据上行HCS与CRC校验信息来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极大提高配对成功率,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在配对后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其中,所述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为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设置配对标志位,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分别填入对方的配对表中,限制所述两个终端配对后的UIUC值均为配对前的值,并根据所述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包括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配对后的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载波干扰噪声比CINR在当前UIUC值对应的功控CINR参考范围内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CINR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清除配对标志位,清空配对时填写的所述配对表,取消对所述两个终端的UIUC值的限制,恢复正常功率控制,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写入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隔一预设时间段清空终端所有不适合配对表,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配对触发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HCS校验和/或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产生校验结果;
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步骤具体为:
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连续出错的次数超过第一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
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错误的次数超过第二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或者
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HCS校验和CRC校验出错的数据包占总数据包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在一周期内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总数据包数低于第四门限值,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9.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对处理模块,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所述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具体包括:为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设置配对标志位,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分别填入对方的配对表中,限制所述两个终端配对后的UIUC值均为配对前的值,并根据所述UIUC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
拆对处理模块,用于在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处理模块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查找没有配对、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相等的两个终端;
配对单元,用于将查找到的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对处理模块包括:
校验单元,用于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HCS校验和/或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产生校验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拆对单元,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时,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CN200910090314.4A 2009-08-04 2009-08-05 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989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0314.4A CN101989866B (zh) 2009-08-05 2009-08-05 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PCT/CN2010/075095 WO2011015100A1 (zh) 2009-08-04 2010-07-09 上行多终端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0314.4A CN101989866B (zh) 2009-08-05 2009-08-05 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9866A CN101989866A (zh) 2011-03-23
CN101989866B true CN101989866B (zh) 2014-03-19

Family

ID=43746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0314.4A Active CN101989866B (zh) 2009-08-04 2009-08-05 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98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865A (zh) * 2006-11-27 2008-06-0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系统中的用户配对方法
CN101222267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imo传输中的用户配对方法及确定配对因子的方法
WO2008140268A2 (en) * 2007-05-16 2008-11-20 Posdata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llaborative mimo
CN101383645A (zh) * 2007-09-07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用户设备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配对方法
CN101420751A (zh) * 2007-10-24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数获取、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1472286A (zh) * 2007-12-28 2009-07-01 阿尔卡特朗讯 虚拟mimo系统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865A (zh) * 2006-11-27 2008-06-0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系统中的用户配对方法
CN101222267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imo传输中的用户配对方法及确定配对因子的方法
WO2008140268A2 (en) * 2007-05-16 2008-11-20 Posdata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llaborative mimo
CN101383645A (zh) * 2007-09-07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用户设备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配对方法
CN101420751A (zh) * 2007-10-24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数获取、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1472286A (zh) * 2007-12-28 2009-07-01 阿尔卡特朗讯 虚拟mimo系统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9866A (zh)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3780B (zh) 用于无线编码协作式通信系统的自适应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951139B (zh) 用信号传递mimo分配
KR101689111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간섭 조정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994496B (zh) 基于分布式空间调制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N101282204A (zh) 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自适应协作重传方法
WO2010032122A1 (en) Spatial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codeword mapping with flexible rate selection on each spatial layer and with single harq process
CN101582710B (zh)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57761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571168B (zh) 无线信号处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1667903B (zh)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US10263672B2 (en) Integer forcing scheme for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
CN102064925B (zh) 一种自适应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71544B (zh) 信道质量/状态指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02377463B (zh) 多用户多入多出系统中的配对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989866B (zh) 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US8654720B2 (en) Spectrum sharing enabled by strong interfering pulse handling
Marchenko et al. Incremental cooperative relaying in time-correlated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KR101314564B1 (ko) 중계국의 연관된 프로세싱 및 기지국의 대응하는 프로세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49542B (zh) 基于mimo系统的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16536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45817B (zh)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Huang et al. Impact of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on performance of adaptive MIMO systems
Nguyen et al. Throughput maximisation in non-coherent cooperative networks
CN101990323A (zh) 一种上行多终端虚拟mimo的自适应配对方法及基站
Eltayeb et al. A two-hop amplify-and-forward scheme for extended orthogonal space time coding in cooperative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