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9975B - 摇枕载荷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摇枕载荷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9975B
CN101979975B CN2010105255780A CN201010525578A CN101979975B CN 101979975 B CN101979975 B CN 101979975B CN 2010105255780 A CN2010105255780 A CN 2010105255780A CN 201010525578 A CN201010525578 A CN 201010525578A CN 101979975 B CN101979975 B CN 101979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force
side bearing
bolster
forc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55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9975A (zh
Inventor
孙守光
李强
刘志明
谢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5255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9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9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9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9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9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摇枕载荷测试方法,包括:1)在所述的摇枕的心盘处加工有一个心盘测力座,在所述的摇枕的每个旁承处加工有一个旁承测力座,在所述的心盘测力座与旁承测力座中分别安装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与旁承测力传感器,然后将所述的摇枕安装到转向架上;2)在车辆运行中进行实测,以信号采集装置收集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与旁承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信号;3)以信号采集装置收集到的信号为依据,计算得到心盘和旁承处的载荷-时间历程。由于本发明通过直接测量的方式得到心盘力以及心盘力的偏移量和旁承力,可以显著提高心盘力的测试精度;并能够减少实验室中进行载荷标定的步骤,缩短了测试工作的周期,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Description

摇枕载荷测试方法
本申请是一个分案申请,原案是于2009年2月11日向专利局提出的专利号为:200910077441.0、发明名称为:“摇枕载荷测试结构及其测试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的摇枕结构。
背景技术
从我国货车装备技术近十余年来的发展情况看,货车结构的疲劳可靠性问题是制约货车装备技术提升的关键因素。如果货车结构在显著低于设计寿命时过早地发生疲劳裂损,将使货车的维修费用居高不下,并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由于货车现行结构强度设计规范和试验标准尚不完善,特别是缺少符合我国实际运用条件的疲劳强度设计规范和试验标准。因此,进行货车载荷谱测试,更新我国货车结构的强度设计规范和试验标准,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在货车载荷谱测试工作中,一般以转向架摇枕为传感器,通过测力摇枕来测试车体上的垂向、侧滚和扭转载荷,其具体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贴应变片;如图1所示,摇枕10包括心盘11和设置在心盘11两侧的旁承12,现有的测试方法是在旁承盒处粘贴应变片13,在摇枕10的中央对称面14处粘贴应变片15,并在中央对称面14附近且应力较大、应力梯度较小的部位粘贴应变片16;
2、进行标定试验;其又包括以下步骤:
1)在实验室中,分别在心盘11和两个旁承12处依次加载荷P1、P2、P3,并同时测量各应变片处的应力大小;其中,载荷P1与摇枕10的中央对称面15之间存在偏心距L;
2)在车辆运行中实测,全程连续采集,得到各应变片13、15、16的粘贴位置的应变-时间历程,计算得到各应变片13、15、16的粘贴位置的实测应力值;
3)以实验室测试数据和实测数据为已知条件,根据叠加原理建立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得到心盘11和两个旁承12处的实际载荷以及实际偏心距,完成摇枕心盘和旁承载荷的标定,并分解计算出三种载荷P1、P2、P3的标定系数;
3、通过标定试验所得出的标定系数,将各个应变片13、15、16的粘贴位置的应变-时间历程转变为载荷-时间历程。
虽然上述现有的摇枕载荷测试方法为我国货车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所大量采用,然而,测试工作者也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其存在测试结构不够准确的问题,原因在于:
1、由于摇枕的心盘处难以直接粘贴应变片,因此只能通过标定试验来间接得到心盘处的载荷值,这中间的过程复杂,必然存在误差。
2、使用应变片测量应力值,通过解方程求得载荷值,其测量精度远低于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3、使用应变片测量得到的是应变值,需要繁杂的后期工作才能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载荷值。
因为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通过现有的摇枕载荷测试方法得到的货车载荷谱不够精准,甚至影响货车结构的疲劳可靠性研究工作的进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枕载荷测试方法,提高摇枕载荷测试工作的测试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摇枕载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所述的摇枕的心盘处加工有一个心盘测力座,在所述的摇枕的每个旁承处加工有一个旁承测力座,在所述的心盘测力座与旁承测力座中分别安装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与旁承测力传感器,然后将所述的摇枕安装到转向架上;其中: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中左右对称地设置有至少一对心盘力传感器;
2)在车辆运行中进行实测,以信号采集装置收集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与旁承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信号;
3)以信号采集装置收集到的信号为依据,计算得到心盘和旁承处的载荷-时间历程,其中:心盘力包括心盘中心力和心盘力偏移量,所述的心盘中心力等于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中所有心盘力传感器的受力总和,所述的心盘力偏移量通过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中左右对称布置的心盘力传感器的输出量和各心盘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
1、通过直接测量的方式得到心盘力,可以显著提高心盘力的测试精度;
2、减少了实验室中进行载荷标定的步骤,缩短了测试工作的周期,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3、由于采用力传感器来替代由应变片测试结构进行载荷识别所得到的载荷值,可以极大地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
4、由力传感器可以直接得到载荷值,减少后期工作量,并加快货车载荷谱的编制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测力摇枕进行载荷标定时载荷与测点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的摇枕的半剖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的俯视图;
图6是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不带盖板);
图7是图6的C-C剖视图(带盖板和心盘力传感器)。
附图标记说明:摇枕10;摇枕10’;心盘11;旁承12;应变片13;中央对称面14;应变片15;应变片16;载荷P1、P2、P3;偏心距L;心盘测力座20;凸起的边缘201;定位销孔21;中心销孔22;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底座31;通孔311;柱孔312;定位孔313;盖板32;心盘力传感器33;通孔321;旁承测力座40;弹性旁承42;旁承测力传感器4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采用的摇枕载荷测试结构,所述的摇枕10’包括心盘11和设置在心盘11两侧的旁承12,其改进之处包括:
在心盘11处加工有一个心盘测力座20,所述的心盘测力座20为圆形盲孔,可供一个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放置其中,心盘测力座20边上有一圈凸起的边缘201,以代替摇枕10’上的下心盘;所述的摇枕10’的心盘11安装在转向架上的时候,首先将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放置在所述的心盘测力座20的底部,然后使车体的下心盘落入凸起的边缘201中,并压在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上方,然后使用一根销轴穿过下心盘、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以及心盘测力座20底部所设置的中心销孔22,以将摇枕10’与车体枢接在一起(由于所述的下心盘和销轴均是采用现有结构,在此图中并没有绘制出来)。而本实施例与现有结构之间的差别是:去除了现有摇枕上的下心盘,使得车体的上心盘的垂向作用力可以完全作用在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上;而且,所述的心盘测力座20朝心盘11的上表面延伸的一圈凸起的边缘201,能够卡住下心盘的边缘,使得下心盘放置在心盘测力座20中的时候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
另外,在每个旁承12处加工有一个旁承测力座40,所述的旁承测力座40为一个近似长方形的盲孔,所述的盲孔有约一半的深度处于摇枕10’上表面之下,另一半的深度凸出于摇枕10’上表面,在所述的旁承测力座40的底部放置旁承测力传感器43,在所述的旁承测力座40的上部放置原有的弹性旁承42,并确保弹性旁承42的上平面与原设计高度一致。所述的摇枕10’的旁承12安装在转向架上的时候,所述的车体的上旁承与所述的弹性旁承42的上平面抵接。
至于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其包括底座31与盖板32,所述的底座31呈圆柱状,在其中心开设有一个通孔311,以供所述的销轴通过,所述的底座31上左右对称地开设有四对柱孔312,每个所述的柱孔312下端封闭,上端开放,可用来容置一个心盘力传感器33,在所述的底座31上还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13,所述的定位孔313与心盘测力座20中设置的两个定位销孔21的位置相对应,并通过两个定位销(图中未示)穿接定位,以保证测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呈左右对称地安装在心盘测力座20中。
从图7中可以看到,所述的心盘力传感器33的高度大于所述的柱孔312的深度,因此其一端突出于底座31的上表面。所述的盖板32呈平板状,其中心开设有一个通孔321,以供所述的销轴通过,所述的盖板32的下表面能够与每个所述的心盘力传感器33的突出端接触,盖板32的上表面则能够与所述的上心盘接触,以将上心盘的作用力准确地传递到所述的心盘力传感器33上。
使用上述摇枕10’来进行货车载荷谱测试工作,无需标定试验就可以直接在车辆运行中进行实测,以得到心盘11和旁承12处的载荷-时间历程,其过程如下:
1)在所述的摇枕10’上安装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与旁承测力传感器43,并将所述的摇枕10’安装到转向架上;
2)在车辆运行中进行实测,以信号采集装置收集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与旁承测力传感器43所测得的信号;
3)以信号采集装置收集到的信号为依据,计算得到心盘11和旁承12处的载荷-时间历程;其中:旁承力可由旁承测力传感器43测得的压力信号直接得到,而心盘力包括心盘中心力和心盘力偏移量,所述的心盘中心力等于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中所有心盘力传感器33的受力总和,所述的心盘力偏移量通过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30中左右对称布置的心盘力传感器33的输出量和各心盘力传感器33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而实际上,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一些修改,例如,所述的底座31上左右对称地设置的柱孔312的数目可以是一对、两对、三对、五对或者更多对;甚至,还可以将柱孔312设置成位置不对称的,例如三个柱孔312呈三角形分布,只是这样一来,计算心盘力偏移量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而已。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有:
1、通过直接测量的方式得到心盘力,可以显著提高心盘力的测试精度;
2、减少了实验室中进行载荷标定的步骤,缩短了测试工作的周期,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3、由于采用力传感器来替代由应变片测试结构进行载荷识别所得到的载荷值,可以极大地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
4、由力传感器可以直接得到载荷值,减少后期工作量,并加快货车载荷谱的编制速度。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摇枕载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所述的摇枕的心盘处加工有一个心盘测力座,心盘测力座边上有一圈凸起的边缘,以代替摇枕上的下心盘;在所述的摇枕的每个旁承处加工有一个旁承测力座,在所述的心盘测力座与旁承测力座中分别安装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与旁承测力传感器,然后将所述的摇枕安装到转向架上的时候,首先将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放置在所述的心盘测力座的底部,然后使车体的下心盘落入凸起的边缘中,并压在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上方,然后使用一根销轴穿过车体的下心盘、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以及心盘测力座底部所设置的中心销孔,以将摇枕与车体枢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底座与盖板,所述的底座呈圆柱状,在其中心开设有一个通孔,以供所述的销轴通过,所述的底座上左右对称地开设有至少一对柱孔,每个所述的柱孔下端封闭,上端开放,用来容置一个心盘力传感器,在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与心盘测力座中设置的两个定位销孔的位置相对应,并通过两个定位销穿接定位,以保证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呈左右对称地安装在心盘测力座中;
2)在车辆运行中进行实测,以信号采集装置收集所述的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与旁承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信号;
3)以信号采集装置收集到的信号为依据,计算得到心盘和旁承处的载荷-时间历程,其中:心盘力包括心盘中心力和心盘力偏移量,所述的心盘中心力等于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中所有心盘力传感器的受力总和,所述的心盘力偏移量通过心盘测力传感器组件中左右对称布置的心盘力传感器的输出量和各心盘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到。
CN2010105255780A 2009-02-11 2009-02-11 摇枕载荷测试方法 Active CN101979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55780A CN101979975B (zh) 2009-02-11 2009-02-11 摇枕载荷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55780A CN101979975B (zh) 2009-02-11 2009-02-11 摇枕载荷测试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74410A Division CN101476951B (zh) 2009-02-11 2009-02-11 摇枕载荷测试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9975A CN101979975A (zh) 2011-02-23
CN101979975B true CN101979975B (zh) 2012-06-13

Family

ID=43600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55780A Active CN101979975B (zh) 2009-02-11 2009-02-11 摇枕载荷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99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0323B (zh) * 2020-11-27 2022-05-27 株洲旭阳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智能货车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46821A (en) * 1975-06-16 1979-05-31 Transcale Ab Weig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0811541A1 (fr) * 1996-06-07 1997-12-10 Arbel Fauvet Rail S.A. Dispositif de pesée pour boggie et boggie pourvu de ce dispositif
CN2867311Y (zh) * 2006-02-28 2007-02-0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铁路车辆重量的承载心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46821A (en) * 1975-06-16 1979-05-31 Transcale Ab Weig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0811541A1 (fr) * 1996-06-07 1997-12-10 Arbel Fauvet Rail S.A. Dispositif de pesée pour boggie et boggie pourvu de ce dispositif
CN2867311Y (zh) * 2006-02-28 2007-02-0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铁路车辆重量的承载心盘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丹丹.转K6转向架摇枕载荷谱测试与疲劳寿命评估.《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08,(第09期),第4页第2段至第5页倒数第2段,第6页第1段至第7页第1段,第9页倒数第2段至第11页第1段、图2-5和2-7. *
王丹丹等.基于实测载荷谱的转K6转向架摇枕的疲劳寿命仿真分析.《铁道机车车辆》.2008,第28卷(第2期),第23-25,7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9975A (zh)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4968B (zh) 一种应力梯度加载试验装置及精确确定加载能量的方法
CN101476951B (zh) 摇枕载荷测试结构
CN201707261U (zh) 组合式多功能平板载荷测试仪
CN104964882A (zh) 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混凝土断裂试验起裂荷载确定方法
CN106018088A (zh) 一种路面材料劈裂回弹模量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203191050U (zh) 动态动载模块轴重衡
CN110926735A (zh) 基于多维动态参数的桥梁结构快速诊断方法
CN200941086Y (zh) 变形模量ev2测试仪
CN101979975B (zh) 摇枕载荷测试方法
CN113740163A (zh) 一种智能自感知双块式轨枕标定系统及其标定方法
CN108760108A (zh) 基于应力测试技术的起重机轮压检测方法
CN201348546Y (zh) 摇枕载荷测试结构
CN105369846A (zh) 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载荷测试系统
CN202214716U (zh) 平板载荷测试仪
CN103048088A (zh) 一种支撑轴力校核的实验装置及支撑轴力校核方法
CN109682690B (zh) 挂篮仿真智能加载系统
CN102809470B (zh) 重型汽车边梁式车架总成弯曲试验方法
CN208282973U (zh) 高精度转臂式测力构架的垂向载荷力系测试结构
CN103134625B (zh) H型测力构架的扭转载荷测试结构
CN218813913U (zh) 一种基于杠杆加载的桩基负摩阻力模型试验装置
CN109556507A (zh) 一种轻量化冲压模具自动测量装置
CN208350257U (zh) 高精度类导柱式测力构架的横向载荷力系测试结构
CN201748898U (zh) 热变形检测仪
CN212077884U (zh) 重复荷载作用下在役公路路基动态模量缩尺测试系统
CN105606354B (zh) 装甲车辆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竖直方向受力标定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