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7440A -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7440A
CN101977440A CN2010105398233A CN201010539823A CN101977440A CN 101977440 A CN101977440 A CN 101977440A CN 2010105398233 A CN2010105398233 A CN 2010105398233A CN 201010539823 A CN201010539823 A CN 201010539823A CN 101977440 A CN101977440 A CN 101977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ntrol channel
channel
resource
sign ind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98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7440B (zh
Inventor
大藤义显
阿尼尔·乌美什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77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7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采用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生成包含了有关下行链路的送达确认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规定的专用频带发送该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控制信道包含多个将该用户装置用的CAZAC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由高层的信令通知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单位块序列。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0780049357.7,申请日:2007.12.26,发明名称: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移动通信系统所使用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有关下一代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在迅速地发展。在目前设想的通信系统中,从抑制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并扩大覆盖范围的观点来说,在上行链路中利用单载波方式备受瞩目。此外,在这种通信系统中,在上下链路中以在多个用户间共享的信道(shared channel)的形式,根据各个用户的通信状况而适当分配无线资源。决定分配内容的处理被称为调度。为了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各个用户装置将导频信道发送到基站,基站根据该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来评价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此外,为了进行下行链路的调度,基站对用户装置发送导频信道,用户装置基于该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将表示信道状态的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报告给基站。基于从各个用户装置所报告的CQI,基站评价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进行下行链路的调度。
在上行控制信道中,有必须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传输的控制信息(必需控制信息或第1控制信息),以及无论有无上行数据信道都被传输的控制信息(第2控制信息)。在第1控制信息中,包含了数据信道的调制方式、信道编码率等这样的数据信道的解调上不可欠缺的信息。在第2控制信息中,包含了下行信道的CQI信息、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资源分配请求等信息。因此,用户装置有可能用上行控制信道仅传输第1控制信息、仅传输第2控制信息、传输第1控制信息及第2控制信息两者。
在资源块(无线资源)被分配给了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时,用该资源块传输第1控制信息(且根据需要,传输第2控制信息),但已在研究在上行数据信道未被传输时用专用的资源(专用的频带)传输第2控制信道的情况。以下,概括说明这样利用频带的例子。
图1表示上行链路的频带利用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准备大小两种数据量(dada size)的资源单位。较大一方的资源具有1.25MHz的带宽FRB1及0.5ms那样的持续时间TRB。较小一方的资源具有375kHz的带宽FRB2及0.5ms的持续时间TRB。持续时间也可以称为单位传输期间、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子帧等。持续时间相当于一个无线分组的期间。资源在频率轴方向排列6个,在左右配置较小的资源。资源的配置模式(pattern)可各种各样地设定,只要发送端及接收端双方已知就可以。在图示的例子中,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以在较大的资源(第2、第3、第4及第5资源块)中的一部分期间,传输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控制信道(第1控制信道)及根据需要传输第2控制信道。此外,调整用户装置的发送定时,以用较小的资源(第1或第6资源),在上行数据信道没有传输时传输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进而,某个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用两个较小的资源来传输。在图示的例子中,用户装置A的第2控制信道用第2子帧的第6资源和第3子帧的第1资源来传输。同样地,用户装置B的第2控制信道用第3子帧的第6资源和第4子帧的第1资源来传输。这样,由于第2控制信道在频率轴方向及时间轴方向上一边跳跃(hopping)一边传输,所以能够获得时间及频率分集效应,增加第2控制信道在基站中适当地被解调的可靠性。
图2表示上行链路的另一频带利用例子。与图1的情况同样,准备大小两种数据量的资源。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更小的资源(第1及第6资源),子帧的期间TRB进一步被一分为二,设定了两个细分期间。在图示的例子中,某个用户装置A的第2控制信道用第1子帧的第1细分期间(子帧的前半部分的期间)的第1资源和该第1子帧的第2细分期间(子帧的后半部分的期间)的第6资源传输。用户装置B的第2控制信道用第1子帧的第1细分期间的第6资源和第1子帧的第2细分期间的第1资源传输。在第3及第5子帧中也进行同样的传输。这样,第2控制信道在频率轴方向及时间轴方向上一边跳跃一边传输,所以能够获得时间及频率分集效应,增加第2控制信道在基站中适当地被解调的可靠性。而且,用户装置A的控制信道的传输在1子帧的期间内完成,用户装置B的控制信道的传输也在1子帧的期间内完成。因此,从缩短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延迟的观点来看,本例较理想。有关这种技术,例如记载于3GPP,R1-06167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图1或图2的较小的资源,如‘控制A’或‘控制B’等那样,以用户装置A、B等是否独占该全部资源来描述,但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来说,资源由多个用户装置共享也应该被容许。例如,可考虑多个用户装置以频分复用(FDM)方式共享专用频带的资源。但是,若简单地以FDM方式进行用户的复用,则每一用户占有的频带变窄,频带中包含的码片数变少(码片率迟缓)。其结果,为了区别用户装置所使用的导频信道的正交码序列数变少,有导致干扰电平(level)增加的顾虑。而且,若容许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带宽随着用户复用数频繁地改变,则在出现了发送带宽的变更时,基站必须将该内容一个一个地通知给用户装置。这样的事实增加下行控制信息量(信令开销),并产生使数据信道的传输效率下降的危险。此外,还考虑了在W-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的以码分复用(CDM)方式共享专用频带的资源。在CDM方式中能够较宽地确保一用户占有的频带。但是,干扰功率电平增大,并担心信号质量的下降。在同一用户将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及信道状态信息(CQI)以CDM方式复用并发送时,还担心导致峰值功率的增加。
而且,对于周期性地产生数据的VoIP这样的业务(traffic),上述的下行控制信息量成为不能忽略的量。因此,提出了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例如,参照3GPP,R1-060099及3GPP,R1-063319)。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在从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以单载波方式发送包含了对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及表示下行链路状态的信息(CQI)的至少一个信息的情况下,实现确保许多正交码序列数及减少发送频带的变动,并且将来自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进行复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用户装置,以单载波方式至少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该用户装置包括:
准备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单元;
准备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单元;
生成包含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以及
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规定的专用频带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一个以上的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用高层的信令通知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本发明的用户装置所使用的方法,用于以单载波方式至少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用户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该方法包括:
生成包含了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
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规定的专用频带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一个以上的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用高层的信令通知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单载波方式从多个用户装置至少接收上行控制信道,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其特征之一在于,该基站装置包括:
从上行控制信道中,提取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提取单元;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及所述送达确认信息,进行新分组或重发分组的调度的单元;
用下行数据信道发送所述新分组或所述重发分组的单元;
设定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码资源的码信息设定单元;以及
通知所述码资源的通知单元,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一个以上的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所述码资源所包含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所述提取单元通过判定被乘以了各个单位块的因子,确定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方信息的内容。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所使用的方法,用于以单载波方式从多个用户装置至少接收上行控制信道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该方法包括:
从上行控制信道中,提取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提取步骤;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及所述送达确认信息,进行新分组或重发分组的调度的步骤;
用下行数据信道发送所述新分组或所述重发分组的步骤;
设定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码资源的码信息设定步骤;以及
通知所述码资源的通知步骤,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一个以上的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所述码资源所包含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所述提取步骤通过判定与各个单位块相乘的因子,确定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方信息的内容。
通过这样构成,如果基站装置每个单位块序列地处理来自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则能够适当地分离多个用户而不破坏用户间的正交性。由于送达确认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能够通过一个以上乘以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码的因子而充分地表现这些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用户装置,以单载波方式至少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该用户装置包括:
准备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单元;
准备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单元;
生成包含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以及
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规定的专用频带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单元,
在包含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中,与多个单位块的各个单位块相乘的一组因子表示正交码序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用高层的信令通知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在包含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一个以上的多个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与高层的信令所通知的所述因子不同的因子所得的序列。
本发明的用户装置所使用的方法,用于以单载波方式至少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用户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该方法包括:
生成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
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规定的专用频带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
在包含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中,与多个单位块的各个单位块相乘的一组因子表示正交码序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用高层的信令通知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在包含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一个以上的多个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与高层的信令所通知的所述因子不同的因子所得的序列。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基站装置,以单载波方式从多个用户装置至少接收上行控制信道,其特征之一在于,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该基站装置包括:
从上行控制信道中,提取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提取单元;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及所述送达确认信息,进行新分组或重发分组的调度的单元;
用下行数据信道发送所述新分组或所述重发分组的单元;
设定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码资源的码信息设定单元;以及
通知所述码资源的通知单元,
所述码信息设定单元设定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发送的码资源及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码资源的两种码资源,
在包含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中,与多个单位块的各个单位块相乘的一组因子表示正交码序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所述码资源所包含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在包含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一个以上的多个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与所述码资源所包含的所述因子不同的因子所得的序列,
所述提取单元通过判定被乘以了各个单位块的其他因子,确定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方信息的内容。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所使用的方法,用于以单载波方式从多个用户装置至少接收上行控制信道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该方法包括:
从上行控制信道中,提取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提取步骤;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及所述送达确认信息,进行新分组或重发分组的调度的步骤;
用下行数据信道发送所述新分组或所述重发分组的步骤;
设定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码资源的码信息设定步骤;以及
通知所述码资源的通知步骤,
在所述码信息设定步骤中,设定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发送的码资源及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码资源的两种码资源,
在包含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中,与多个单位块的各个单位块相乘的一组因子表示正交码序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所述码资源所包含的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在包含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一个以上的多个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与所述码资源所包含的所述因子不同的因子所得的序列的,
所述提取步骤通过判定与各个单位块相乘的其他因子,确定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方信息的内容。
这样,通过准备块扩频码(block spreading code),能够进一步增加可能的码复用总数。由此,进一步促进抑制发送频带起因于用户复用数的增减而频繁地改变的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从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以单载波方式发送包含了对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息(CQI)的至少一方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确保许多正交码序列数并减少发送频带的变动,并且将来自各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进行复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另一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一例TTI、子帧及块的图。
图5是表示每个长块LB(long block)被乘以的因子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CAZAC码的性质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CAZAC码、循环移位量及频带的设定例子的图。
图10表示利用了块扩频码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方框图。
图11表示利用了块扩频码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与长块相乘的因子的图。
图13是表示与长块相乘的因子及块扩频码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与长块相乘的第1~第12因子及块扩频码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一例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所反馈的定时和信道状态信息(CQI)所反馈的定时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一例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所反馈的定时和信道状态信息(CQI)所反馈的定时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302CQI估计单元
304ACK/NACK判定单元
306每块的调制模式生成单元
308每块的调制单元
310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
312副载波映射单元
314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
316循环前缀(CP)附加单元
318复用单元
320RF发送电路
322功率放大器
324双工器
330码信息确定单元
332CAZAC码生成单元
334循环移位单元
335块扩频单元
336频率设定单元
338导频信号生成单元
702双工器
704RF接收电路
706接收定时估计单元
708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
710信道估计单元
712副载波解映射单元
714频域均衡单元
716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DFT)
718解调单元
720重发控制单元
722调度器
724码信息设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时,包含送达确认信息及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用规定的专用频带发送。上行控制信道包含多个将采用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典型地,为CAZAC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相同因子所得的单位块序列(长块)。因此,如果基站装置每个单位块序列地处理来自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则能够适当地分离多个用户而不破坏用户间的正交性。由于送达确认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能够通过一个以上乘以CAZAC码的因子而充分地表现这些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未附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控制信道由几个乘法因子和重复相当于长块数的CAZAC码序列、以及CAZAC码序列形成的导频信道构成。因此,基站装置只每个长块或每个短块地处理上行控制信道,不破坏CAZAC码的性质即可。该事实意味着,不仅用户间的正交分离性良好,而且长块的CAZAC码也能够作为信道估计和路径搜索等的参考信号来利用。不仅使用包含导频信道的少数短块,而且能够使用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许多长块进行信道估计等,可以极大地有助于信道估计精度和路径搜索精度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来自多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复用,通过CAZAC码的码分复用(CDM)和通过频分复用(FDM)都可以进行,但CDM优先进行。因此,能够尽量抑制变更用户装置的发送频带的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的FDM中,也可以不1/(用户复用数)那样窄地细分频带。因此,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频带能够某种程度较宽地确保,能够确保很多区别用户的码序列数。由于以FDM方式准备的频带的种类很少被限定,所以发送频带频繁地改变的事实也受到抑制。尽量不容许频繁地改变发送带宽(transmission bandwidths)的另一理由是,即使频繁地改变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带宽,由于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CQI)的数据量比较小,所以难以极大地提高信号质量。与其不太容许发送带宽的改变而减少开销(overhead),不如对于信号质量通过发送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进行相应处理为上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准备被乘以同一内容的多个单位块的各个单位块的一组因子(块扩频码),以使其表示正交码序列。单位块也可以包含将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相同因子(与块扩频码不同地准备的因子)所得的序列。通过准备块扩频码,能够进一步增加可能的码复用总数。由此,进一步促进抑制发送频带起因于用户复用数的增减而频繁地改变的效果。
实施例1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方框图。在图3中,描绘了CQI估计单元302、ACK/NACK判定单元304、每块的调制模式生成单元306、每块的调制单元308、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310、副载波映射单元312、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314、循环前缀(CP)附加单元316、复用单元318、RF发送电路320、功率放大器322、双工器324、码信息确定单元330、CAZAC码生成单元332、循环移位单元334、频率设定单元336及导频信号生成单元338。
CQI估计单元302测量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量-即信道状态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并将其输出。信道状态信息,例如通过测量从基站发送的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也可以以SIR、SINR等来表现),并将该测量值变换为规定的数值而导出。例如,测量出的接收质量(SIR)也可以被变换为表示32等级内的哪个电平的数值,导出能够以5比特表现的CQI。
ACK/NACK判定单元304判定在构成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各个分组中是否有差错,并将判定结果作为送达确认信息输出。送达确认信息也可以用表示没有差错的肯定响应(ACK)或表示有差错的否定响应(NACK)来表现。由于能够表现有无对接收分组的差错就可以,所以送达确认信息本质上能够用1比特表现,但也可以用多个比特数表现。
每块的调制模式生成单元306将信道状态信息(CQI)及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分别调整为每块的调制模式。子帧中包含规定个数的块,子帧构成资源的分配单位即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图4表示一例块、子帧及TTI。在图示的例子中,在1.0ms的TTI之中,包含两个0.5ms的子帧,各个子帧包含6个长块(LB)和两个短块(SB),长块例如为66.7μs,短块例如为33.3μs。这些数值例是简单的一例,根据需要可适当变更。一般地,长块用于传输在接收端未知的数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等),短块用于传输在接收端已知的数据(导频信道等)。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一个TTI中包含12个长块(LB1~LB12)及4个短块(SB1~SB4)。
图3的每块的调制模式生成单元306决定该12个长块(LB1~LB12)之内的一个以上的块和表现信道状态信息(CQI)的比特之间的对应关系、12个长块(LB1~LB12)之内的一个以上的块和表现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比特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在用户装置用上行控制信道仅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仅发送送达确认信息的情况和发送双方的情况。因此,(A)12个长块全部可能与信道状态信息相关联,(B)全部12个长块可能与送达确认信息相关联,(C)12个长块的一部分可能与信道状态信息相关联而剩余的块可能与送达确认信息相关联。无论哪一个,都基于这样的对应关系,对12个长块的各个块准备一个因子,因此每一个TTI总共准备12个因子(第1因子~第12因子)。
图5表示与长块相关联的因子的具体例子。在图示的(A)中,表示仅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状况。作为一例,对于肯定响应(ACK),12个因子全部为‘1’,对于否定响应(NACK),12个因子全部为‘-1’。这里,‘1’和‘-1’表示以不同的相位发送信号的事实,但也可以不发送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其中一个。在图5中,作为否定响应(NACK)的另一例子,还表示混合了‘+1’及‘-1’的因子的组合。这些因子的具体数值不过是一例,肯定响应所使用的12个因子和否定响应所使用的12个因子只要整体上不同即可。此外,送达确认信息不限于12个,也可以用一个以上的因子表现。例如,可以用一个因子区别ACK/NACK,可以如(+1,+1)和(+1,-1)那样用两个因子区别ACK/NACK,也可以用更多的因子区别ACK/NACK。用一个因子区别ACK/NACK的事实是最容易的判定,但从进一步提高判定精度的观点来说,利用多个因子的相位变化来区别ACK/NACK较理想。而且,因子不仅是±1,一般来说,也可以是任意的复数。但是,因子为±1的情况可能有利于通过简单的符号反转来运算。如后述那样,因为某个CAZAC码序列的所有码片被乘以相同因子即可。
ACK在基站中被误识别为NACK时,只不过是不需要重发的分组被重发到用户装置。但是,如果NACK被误识别为ACK,则用户装置不能获得分组合成上必需的重发分组,产生分组丢失,并有将新分组间不合适地进行分组合成而导致明显的质量劣化的危险。因此,从防止NACK被误识别为ACK的观点来说,设定用一个以上因子表现的ACK/NACK的模式较理想。
在(B)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仅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状况。在图示的例子中,假设CQI用5比特表现,各个比特从高位比特起依次用CQI1、CQI2、CQI3、CQI4、CQI5表现。一个长块与5比特之内的任何一个比特相关联。换句话说,对12个长块的各个块所准备的因子是CQI1~CQI5的任何一个。在图示的例子中,进行筹划,以在一个TTI之中高位比特的发送次数在低位比特的发送次数以上。最高位比特CQI1被分配给4块,CQI2被分配给3块,CQI3被分配给2块,CQI4也被分配给2块,而最低位比特CQI5被分配给1块。由此,即使是产生了任何差错的情况,都可以使CQI的值尽量不剧烈改变。
在(C)所示的例子中,表示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及信道状态信息(CQI)从同一用户在同一TTI发送的状况。在图示的例子中,3块与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相关联,剩余的9块与信道状态信息(CQI)相关联。即使同一用户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及信道状态信息(CQI)时,如果可利用多个TTI,则也可以利用(A)或(B)的方法。此外,如从小区中央移动到小区边缘的用户那样,在信道状态比当初差时,也可以停止CQI的报告,从而仅进行ACK/NACK的反馈。对于用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什么样的信息,例如也可以通过高层的信令而适当变更。
这样,图3的每块的调制模式生成单元306对12个长块的各个块准备一个因子,因此每一个TTI总共准备12个因子(第1因子~第12因子)。
图3的每块的调制单元308,将向用户装置分配的CAZAC码序列(序列的长度可以与一个长块的长度相关联)的所有码片乘以第1因子而构成第1长块,将相同的CAZAC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第2因子而构成第2长块,以下同样地将相同的CAZAC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第12因子而构成第12长块,并导出在一个TTI中发送的信息序列。所有块共同使用的CAZAC码序列是为了区别用户装置而在服务小区中分配的正交码序列,有关CAZAC码的性质,后面论述。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310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将时间序列的信息变换为频域的信息。
副载波映射单元312进行频域中的映射。特别地,在多个用户装置的复用中使用频分复用(FDM)方式时,副载波映射单元312按照频率设定单元336设定的频带来映射信号。在FDM方式中,有局部式(localized)FDM方式及分布式(distributed)FDM方式两种。在局部式FDM方式中,在频率轴上各个用户分别被分配连续的频带。在分布式FDM方式中,生成下行信号,以遍及较宽频带(遍及上行控制信道用的整个专用频带FRB2)间断地具有多个频率分量。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314通过进行傅立叶逆变换,将频域的信号返还为时域的信号。
循环前缀(CP)附加单元316在要发送的信息中附加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CP)具有作为用于吸收多路径传播延迟和基站中的多个用户间的接收定时之差的保护间隔的功能。
复用单元318将要发送的信息与导频信道进行复用,生成发送码元。导频信道用图4的帧结构所示的短块(SB1、SB2)传输。
RF发送电路320进行将发送码元用无线频率发送的数字模拟变换、频率变换及频带限制等处理。
功率放大器322调整发送功率。
双工器324将发送信号及接收信号适当地分离,以实现同时通信。
码信息确定单元330确定码信息,码信息包含与用户装置使用的CAZAC码序列(序列号码)、CAZAC码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及发送频带有关的信息。码信息可以从来自广播信道的广播信息导出,也可以从基站单独地通知。单独的通知,例如也可以用L3控制信道那样的高层的信令进行。在未用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发送下行链路的数据信道的分配信息时,例如在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的情况下,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码资源(包含与CAZAC码序列(序列号码)、CAZAC码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及发送频带有关的信息的码信息),预先通过高层的信令而单独地通知给用户装置。如在后述的第2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码信息确定单元330还确定被乘以多个块的各个块的一组因子(块扩频码序列)表示哪个正交码序列。
CAZAC码生成单元332根据以码信息所确定的序列号码而生成CAZAC码序列。
循环移位单元334根据以码信息所确定的循环移位量,通过循环地重新排列CAZAC码序列而导出其他的码。
以下,概略说明有关CAZAC码(恒包络零自相关码)。
如图6所示,假设某一个CAZAC码A的码长度为L。为了便于说明,假设该码长度相当于L样本或L码片的期间的长度,但这样的假设在本发明中不是必须的。通过将包含该CAZAC码A的末尾的样本(L号的样本)的一连串的Δ个样本(图中用斜线表示)移动到CAZAC码A的开头,生成图6下侧所示的其他的码B。这种情况中,对于Δ=0~(L-1),CAZAC码A及B相互正交。即,某一个CAZAC码和使该CAZAC码循环地(cyclically)移位所得的码相互正交。因此,在准备了一个码长度L的CAZAC码的序列时,理论上能够准备L个相互正交的码群。某个CAZAC码A和未在CAZAC码A的循环移位中获得的其他的CAZAC码C不相互正交。但是,CAZAC码A和不是CAZAC码的随机码之间的互相关值比CAZAC码A和CAZAC码C之间的互相关值大。因此,从抑制非正交的码之间的互相关量(干扰量)的观点来说,CAZAC码较理想。
在本实施例中,从具有这样的性质的一群CAZAC码(通过使某个CAZAC码循环式地移位而导出的码序列群)之中选择出的CAZAC码被用于各个用户装置。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L个相互正交的码中,通过将作为基本的CAZAC码仅循环地移位Δ=n×LΔ所得的L/LΔ个的码被实际使用作为移动台的导频信道(n=0,1,...,(L-1)/LΔ)。LΔ是基于多路径传播延迟量所决定的量。由此,从各个用户装置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即使在多路径传播环境下也能够适当地维持相互正交关系。有关CAZAC码的细节,例如记载于下面的文件:D.C.Chu,“Polyphase code with good periodic correlationproperties”,IEEE Trans.Inform.Theory,vol.IT-18,pp.531-532,July 1972;3GPP,R1-050822,Texas Instruments,“On allocation of uplink sub-channels inEUTRA SC-FDMA”。
图3的频率设定单元336在对于来自多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采用频分复用(FDM)方式的情况下,指定各个用户装置应该利用哪个频率。
导频信号生成单元338准备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导频信道。如上所述,导频信道用图4的帧结构所示的短块(SB1、SB2)传输。导频信道也由被分配给各个用户装置的几个CAZAC码构成。导频信道用的CAZAC码也可以通过序列号码及循环移位量来确定。一般地,由于长块(LB)和短块(SB)的长度、期间或码片数不同,所以也可以单独地准备长块(LB)所包含的CAZAC码CL和短块(SB)所包含的CAZAC码CS。但是,由于双方还被用于相同的用户装置,所以在CAZAC码CL及CS之间有某些关系也可以(例如,也可以是CL的一部分构成CS)。
图7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在图7中,描绘了双工器702、RF接收电路704、接收定时估计单元706、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708、信道估计单元710、副载波解映射单元712、频域均衡单元714、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DFT)716、解调单元718、重发控制单元720、调度器722及码信息设定单元724。
双工器702将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适当地分离,以实现同时通信。
RF接收电路704进行数字模拟变换、频率变换及频带限制等处理,以便将接收码元以基带方式进行处理。
接收定时估计单元706基于接收信号中的同步信道或导频信道来确定接收定时。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708进行傅立叶变换,将时间序列的信息变换为频域的信息。
信道估计单元710基于上行导频信道的接收状态而对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进行估计,并输出用于进行信道补偿的信息。
副载波解映射单元712进行频域中的解映射。该处理对应于在各个用户装置中进行过的频域中的映射来进行。
频域均衡单元714基于信道估计值进行接收信号的均衡。
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DFT)716通过进行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将频域的信号返还为时域的信号。
解调单元718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对于本发明来说,上行控制信道被解调,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QI)和/或对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被输出。
重发控制单元720按照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内容来准备新分组或重发分组。
调度器722基于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QI)的好坏和其他的判断基准,决定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内容。此外,基于从各个用户装置发送的导频信道的接收结果和其他的判断基准,决定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的内容。决定后的内容作为调度信息被输出。调度信息确定在信号的传输中所使用的频率、时间、传输格式(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等)等。调度器722对于周期性地发生数据的VoIP这样的业务,采用持续调度,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的无线资源。
码信息设定单元724基于调度器的分配结果,确定包含了表示上行链路的用户装置使用的CAZAC码的序列号码、循环移位量、可使用的频带等的码信息。码信息可以通过广播信道共同地通知给各个用户装置,也可以单独地通知给各个用户装置。前者的情况下,各个用户装置需要从广播信息中唯一地导出本装置用的特定的码信息。此外,在采用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的情况下,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码资源(包含了与CAZAC码序列(序列号码)、CAZAC码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及发送频带有关的信息的码信息)预先通过高层的信令,单独地通知给用户装置。
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动作步骤。在该动作例子中,对于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码资源(包含了与CAZAC码序列(序列号码)、CAZAC码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及发送频带有关的信息的码信息),预先通过高层的信令来通知。
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从高层的信令中唯一地导出本装置特有的码信息。一般,码信息例如也可以包含作为在小区内使用的CAZAC码序列的N个序列(C#1,C#2,...,C#N),有关各个序列的循环移位量为M个(0,LΔ,...,(M-1)×LΔ),使用了频分复用方式(FDM),可利用的频带为F组(Bw1,Bw2,...,BwF)等。
在步骤B2中,基站装置进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在通信开始时进行。在上行链路的资源中,包含有关用于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发送、用于CQI释放请求(CQI·Release request)发送的各自的时间频率资源及码资源的信息。它们的分配结果,通过L2(MAC)或L3(RRC)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
在步骤M2中,用户终端基于L2(MAC)或L3(RRC)信令中包含的信息,确定与上行链路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用于该用户装置的码信息)。
图9中例示了CAZAC码、循环移位量及频带。如图所示,首先,用户以同一序列的CAZAC码的码分复用(CDM)方式被复用。若用户数进一步增加,则用户在其他的频带通过相同的CAZAC码序列被码分复用。在以后可利用的各个频带中进行CDM。换句话说,进行CDM和FDM,但CDM被优先。在超过在某个CAZAC码序列的码分复用及频分复用中可区别用户数的用户被复用时,准备其他的CAZAC码序列,通过CDM,通过CDM及FDM,用户被复用。假设小区内使用的CAZAC码序列准备了N个序列(C#1,C#2,...,C#N),有关各个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准备了M个(0,LΔ,...,(M-1)×LΔ),使用频率复用方式(FDM),可利用的频带准备了F组(Bw1,Bw2,...,BwF)。这种情况下,CAZAC码的序列号码以
(P/(M×F))的小数点以下四舍五入值来表现,频带是
第((P-(n-1)×(M×F))/M)号被使用,循环移位量以
P-((n-1)×(M×F))-(f-1)×M=PmodM的LΔ倍来表现。
在图9说明过的例子中,分配号码或用户复用数超过了3的时刻,开始使用其他的频带Bw2。但是,即使在用户复用数比3大并在6以下时,仍利用相同的频带Bw1,也可考虑利用其他的CAZAC码序列C#2来取代。CAZAC码C#1和C#2是不能通过相互地循环移位而导出的关系,是非正交的。但是,互相关值比较小就足够了。确定后的码信息被通知给图3的CAZAC码生成单元332、循环移位单元334、频率设定单元336及导频信号生成单元338。
在图8的步骤M4中,对下行数据信道的各个分组判定有无差错。差错检测例如可以按循环冗余检查(CRC)法进行,也可以按本领域中已知的合适的其他任何的差错检测法进行。对每个分组判定表示了没有差错(或即使有差错也在容许范围内的事实)的事实的肯定响应(ACK)或表示有差错的事实的否定响应(NACK),肯定响应(ACK)或否定响应(NACK)形成送达确认信息。
在图8的步骤M6中,用户终端按照步骤M4中的送达确认结果,生成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生成的送达确认信息使用被分配给用于送达确认信息发送的频率和码资源来发送。
在步骤B4中,基站装置从多个用户装置接收上行控制信道,并进行解调。各个用户装置发送同样的上行控制信道,但这些用户装置使用不同的循环移位量的CAZAC码序列、不同的频带、或不同序列的CAZAC码。如上所述,由于在各个长块中全体CAZAC码仅被乘以一个因子,所以基站装置能够以同相相加从各个用户装置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道。因此,不破坏同一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量的CAZAC码间的正交性即可,所以基站装置能够正交分离来自各个用户装置的信号。即使使用了非正交的CAZAC码,也能够以比使用随机序列时低的干扰电平区别用户装置。而且,通过判别有关各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第1至第12因子的内容,能够判别送达确认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的内容。
在步骤M8中,通过测量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将该测量值变换为某个范围内的数值,从而导出信道状态信息(CQI)。例如,在接收质量的好坏用32等级表现时,通过当前的接收质量(SIR等)变换为表示哪个电平的数值,从而导出可用5比特表现的CQI。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终端根据基站装置所指定的周期,测量下行链路的信道接收状态(CQI)。
步骤M4及M8不一定按该顺序进行。送达确认信息的判定及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也可以在合适的任何时刻进行。
在步骤M10中,生成用于将信道状态信息(CQI)通知给基站的上行控制信道。如上所述,在图3的每块调制模式生成单元中,对12个长块的各个块准备一个因子,因此每一个TTI总共准备12个因子(第1因子~第12因子)。12个因子的一个以上因子表示送达确认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上行控制信道具有图4及图5所示的帧结构。例如,通过第1因子乘以被分配给用户装置的一个整体的CAZAC码序列(循环移位完毕),生成第1长块(LB1)。通过第2因子乘以相同的CAZAC码序列,生成第2长块(LB2)。以下同样地通过第K因子乘以相同的CAZAC码,生成第K长块(LBK)。于是,生成包含了12个长块的上行控制信道用的帧。更正确地说,在该帧中还包含由CAZAC码生成的导频信道。
这样生成的上行控制信道从用户装置用专用频带发送到基站。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终端将测量出的下行链路的信道接收状态(CQI),使用从基站被指定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信道接收状态(CQI)报告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码资源发送。
实施例2
图10表示利用块扩频码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用户装置。图示的用户装置与图3的用户装置大致相同,但在利用块扩频码(BLSC:Block SpreadingCode)方面极大地不同。在图10中配有块扩频单元335。块扩频单元335准备规定数的多个的一组因子(块扩频码),各个因子被乘以各个长块(LB)。块扩频码是正交码序列,由来自码信息确定单元330的信息指定哪个正交码序列被使用。
图11表示利用块扩频码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图示的基站装置与图7的基站装置大致相同,但在利用块扩频码方面极大地不同。在图11的基站装置中,码信息设定单元724除了指定表示CAZAC码序列的序列号码、循环移位量及可使用的频带以外,还指定块扩频码表示什么码的信息(码信息)。在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中,对于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装置,指定两种码资源,即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码资源及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码资源。
图12表示未乘以块扩频码的第1用户装置UE1及第2用户装置UE2的子帧。第1及第2用户装置共同使用某个CAZAC码序列(CAZAC1),但第2用户装置使用与第1用户装置不同的循环移位量Δ。因此,从各个用户装置发送的两个子帧相互正交。‘Mod.a’表示与第1用户装置UE1有关的在最初的长块中被调制的数据-即被乘以的因子。‘Mod.a’~‘Mod.f’相当于与第1用户装置UE1有关的第1因子~第6因子(或第7~第12因子)。‘Mod.u’~‘Mod.z’相当于与第2用户装置UE2有关的第1因子~第6因子(或第7~第12因子)。
图13表示第1用户装置UE1及第2用户装置UE2各自的长块乘以块扩频码的状况。在图示的例子中,对两个长块的各个块一个一个地准备某一个因子(与调制数据不同)。该因子构成块扩频码(BLSC),如图中用虚线框包围的那样,对于第1用户装置UE1准备正交码(1,1),对于第2用户装置UE2准备正交码(1,-1)。
如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只要对1个以上的长块乘以相同的因子(值),构成长块的CAZAC码的正交性没有损失。因此,如图示那样,若乘以多个块的各个块的一组因子成为在用户间正交的码,则能够维持CAZAC码的正交性,并且通过使用码来使各个用户正交。但是,乘以一个正交码的多个块必须是完全相同的内容。在图示的例子中,有关第1用户UE1的第1因子及第2因子都是‘Mod.a’,第3因子及第4因子都是‘Mod.b’,第5因子及第6因子都是‘Mod.c’。同样地,有关第2用户UE2的第1因子及第2因子都是‘Mod.x’,第3因子及第4因子都是‘Mod.y’,第5因子及第6因子都是‘Mod.z’。因此,用第1~第12因子传送的信息的内容受到某种程度限制,但如图5中说明的那样,为了表现ACK/NACK等所需要的比特数比较少,所以这样的制约不是致命性的。
由于能够用块扩频码(1,1)及(1,-1)区别第1用户装置UE1及第2用户装置UE2,所以第1用户装置及第2用户装置所使用的CAZAC码的移位量即使相同也可以(不必使循环移位量Δ不同)。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了对长块所乘的因子,但对短块SB也可以乘以某些因子。
图14是表示第1~第12因子及块扩频码的具体例子的图。图14(1)与与图13所示的例子相同,假设第1~第12因子表示图5所示的ACK。而且,在图14(1)中两个块的每个块被乘以正交码序列,从而第1及第2用户装置被相互区别。
图14(2)表示正交扩频码长度为4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四个长块被乘以四个因子,四个用户被码分复用。在图示的例子中,四个正交码
(+1,+1,+1,+1),
(+1,-1,+1,-1),
(+1,+1,-1,-1)及
(+1,-1,-1,+1)
被使用。如上所述,在从各个用户装置发送的子帧中,需要相同的数据(例如对于第1用户为Mod.a)在四个块中被调制。这样,不仅是码长度为2、4的正交码,还可以使用合适的任何长度的正交码。码长度也可以由依赖于用户数及频带等例如由基站装置决定。
再有,就正交码来说,也可以利用合适的任何正交码。如图示的例子那样,码的成分也可以是±1,或者如
(1,1,1),
(1,exp(j2π/3),exp(j4π/3))及
(1,exp(j4π/3),exp(j2π/3))
那样,也可以用相位因子表现。
这样,对于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由于用于表现所需的比特数比较少,所以通过利用块扩频码,可以维持CAZAC码的正交性并且使各个用户通过码而正交。但是,对于信道状态信息(CQI),由于用于表现所需的比特数较多,所以不能利用块扩频码。因此,在对于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利用块扩频码时,指定用于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码资源及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码资源的两种码资源。
如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过的那样,在未利用块扩频码时,可以用一种码资源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及信道状态信息(CQI)。如本实施例那样,通过利用块扩频码,对于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发送来说,能够增加用户复用数。
即,对于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终端,在采用块扩频码时,由于在信道状态信息(CQI)的发送上不能利用块扩频码,所以指定用于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码资源及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码资源的两种码资源。
根据本实施例,不仅利用CAZAC码的循环移位量,而且通过利用块扩频码,能够比第1实施例的情况更多地确保利用码的正交复用数。在同时使用CDM及FDM时,由于利用CDM的可复用数增加,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利用FDM造成的带宽的变更。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通知带宽变更的频度及由此所需的无线资源。
如第1实施例中说明过的那样,对于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终端,在未采用块扩频码时,在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发送和信道状态信息(CQI)的发送上,可以利用相同的码资源。但是,这种情况下被指定一种码资源。在发送如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那样的1比特的信息时,通过利用块扩频码,能够使用户复用数增加。复用数最大为CAZAC码序列数×CAZAC码序列的循环移位量的数×块扩频码的数。
下面参照图15进行说明。在图15中,表示了表示各个用户中的下行信道状态的信息(CQI)及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发送定时。A、B、C及D是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对这些用户分配相同的码资源。在采用持续调度的用户中,与基于接收信道状态的频率选择性分配资源块的频域的高速分组调度不同,由于预先知道数据被映射的位置,所以不通知表示数据被映射的位置的分配信息。此外,由于还知道数据被发送的定时,所以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被反馈的定时也被预先决定。因此,在同一TTI中,如果在反馈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用户间码资源不重叠,则能够使用用于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以外的反馈信息、例如反馈L1/L2控制信息、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码资源作为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码资源。
用户A在周期T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QI)。在图15中,由于反馈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定时和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QI)的定时在时间上被分离,所以能够使用相同的码资源。但是,在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发送和信道状态信息(CQI)的发送上使用这样相同的码资源时,由于其控制成为复杂的问题和在错开的时间上有限制,所以存在在再利用码资源的次数上受到限制的问题。因此,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观点来说,期望利用两种码资源,即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码资源及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QI)的码资源。
此外,从用相同的码资源能够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及信道状态信息(CQI)的观点来说,期望在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发送定时相同的用户间,分配不同的码资源。
下面参照图16说明有关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QI)的定时不同,而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定时相同的情况。在图16中,与图15同样,表示了表示各个用户中的下行信道状态的信息(CQI)及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另一个发送定时。例如,在有对用户A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发送,用户A对该下行链路的数据返回了否定响应(NACK)时,对用户A进行重发。另一方面,在对用户A的重发的相同定时,进行对用户C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发送时,用户A发送的对重发数据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和用户C发送的对下行链路的数据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在相同的定时被发送。
因此,期望在同一TTI,对发送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多个移动台分配不同的码资源。即,在采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中,由于发送对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定时被预先决定,所以定时受到限制。如上所述,通过不对采用持续调度、在同一TTI发送对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多个用户分配相同的码资源,能够对各个用户在对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及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QI)上使用相同的码资源。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记载了本发明,但不应该理解为形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是限定本发明的。从该公开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清楚各种各样的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应用技术。
即,本发明当然包含这里未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根据上述说明仅由适当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发明特定事项决定。
为了便于说明,将本发明分成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划分对本发明不是实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使用并说明了具体的数值例子来促进对发明的理解,但除非特别事先说明,否则这些数值不过是简单的一例,合适的任何值都可以使用。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不过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用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要求2007年1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001853号的优先权,将2007-001853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装置,至少将上行控制信道以单载波方式发送到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了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
该用户装置包括:
准备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判定单元;
准备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估计单元;
生成包含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以及
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持续调度专用的无线资源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单元,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一个以上的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高层的信令通知所述发送单元中所使用的持续调度专用的无线资源。
3.一种用户装置,至少将上行控制信道以单载波方式发送到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判定单元;
准备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估计单元;
生成包含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以及
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规定的专用频带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单元,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一个以上的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所述发送单元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下行数据信道的分配信息时,使用基于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在采用持续调度时,使用以高层的信令通知了的资源。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对包含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和包含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使用相同的资源。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决定所述发送单元中所使用的资源,以使其与其他的用户装置不同。
6.一种在至少将上行控制信道以单载波方式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用户装置中使用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用户装置中,采用周期性地分配预先决定了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该发送方法包括:
生成包含了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
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持续调度专用的无线资源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一个以上的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高层的信令通知所述发送步骤中所使用的持续调度专用的无线资源。
8.一种在至少将上行控制信道以单载波方式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用户装置中使用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送方法包括:
生成包含了表示对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及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
在资源没有被分配给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用规定的专用频带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包含一个以上的单位块,所述单位块包含将该用户装置用的正交码序列的所有码片乘以了相同因子所得的序列,
所述发送步骤中,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下行数据信道的分配信息时,使用基于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在采用持续调度时,使用以高层的信令通知了的资源。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送步骤中,对包含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和包含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使用相同的资源。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决定所述发送步骤中所使用的资源,以使其与其他的用户装置不同。
CN2010105398233A 2007-01-09 2007-12-26 用户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1977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1853/07 2007-01-09
JP2007001853A JP4481316B2 (ja) 2007-01-09 2007-01-09 ユーザ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493577A Division CN101573885A (zh) 2007-01-09 2007-12-26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7440A true CN101977440A (zh) 2011-02-16
CN101977440B CN101977440B (zh) 2013-01-16

Family

ID=396085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493577A Pending CN101573885A (zh) 2007-01-09 2007-12-26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CN2010105398233A Active CN101977440B (zh) 2007-01-09 2007-12-26 用户装置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493577A Pending CN101573885A (zh) 2007-01-09 2007-12-26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7974177B2 (zh)
EP (1) EP2104239B1 (zh)
JP (1) JP4481316B2 (zh)
KR (1) KR101036256B1 (zh)
CN (2) CN101573885A (zh)
AU (1) AU2007342864B8 (zh)
BR (1) BRPI0720889A2 (zh)
CA (1) CA2672216C (zh)
MX (1) MX2009007185A (zh)
RU (1) RU2434335C2 (zh)
WO (1) WO20080846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399A (zh) * 2014-05-23 2014-09-03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单载波基站系统的下行信道按需分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918B (zh) * 2006-09-26 2014-06-11 诺基亚公司 为上行链路控制信令提供序列调制的装置和方法
GB0619530D0 (en) * 2006-10-03 2006-11-15 Nokia Corp Signalling
US8169956B2 (en) * 2007-01-26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pping uplink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based on downlink virtual resource blocks
US20080310539A1 (en) * 2007-06-15 2008-12-18 Kowalski John 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 orthogonal signal from sequences that are not multiples of 2n
JP4558020B2 (ja) * 2007-08-14 2010-10-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065646B2 (en) 2008-02-04 2015-06-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CK/NACK channelization for resource blocks containing both ACK/NACK and CQI
US8837421B2 (en) 2008-03-26 2014-09-16 Nokia Siemens Neworks Oy Channelization procedure for implementing persistent ACK/NACK and scheduling request
CN102017755A (zh) * 2008-05-02 2011-04-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JP4511611B2 (ja) * 2008-05-29 2010-07-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リソース選択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CN101667985B (zh) * 2008-09-04 2012-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单位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US8730933B2 (en) 2008-09-18 2014-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data and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35278B2 (en) * 2008-11-04 2012-12-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mmon feedback channel and transceiver therefor
KR101623782B1 (ko) * 2008-12-21 2016-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하향링크 제어 메시지 전송방법
EP2419414A4 (en) * 2009-04-13 2013-12-04 Univ Ohio State Res Found AGENTS THAT ACTIVATE PROTEIN PHOSPHATASE 2A
US9288026B2 (en) * 2009-06-22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 on non-contiguous clusters of resources
USRE48709E1 (en) * 2009-12-16 202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 channel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RE47039E1 (en) * 2009-12-16 2018-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 channel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80826B2 (en) 2010-01-1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inuous CDM/FDM structure for LTE uplink data
WO2011136518A2 (en) * 2010-04-26 2011-1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of control channels in ofdm-based hierarchical cellular system
US8842535B2 (en) * 2010-08-03 2014-09-23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control during network congestion in a mobile wireless device
WO2012094777A1 (en) * 2011-01-12 2012-07-1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3046375A1 (ja) * 2011-09-28 2013-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信号送信方法、無線信号送信装置、無線信号受信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KR101742716B1 (ko) 2013-04-03 2017-06-0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Ue 성능을 획득하는 방법, 단말, 및 기지국
US9337983B1 (en) * 2014-03-13 2016-05-10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discrete portions of frequency bandwidth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CK and NACK transmissions
US10143005B2 (en) * 2014-11-07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ynamic time-division duplex systems
EP3840447B1 (en) 2015-09-24 2023-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837690B2 (ja) 2017-01-27 2021-03-03 マサチューセッツ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表面貫通レーダーを用いた乗物位置特定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0985867B2 (en) * 2018-05-25 2021-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resource sets for wireless systems
RU2701383C1 (ru) * 2019-03-15 2019-09-26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EP4224965A3 (en) * 2020-02-21 2023-08-2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pectrum-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8193A1 (en) * 1998-02-18 1999-08-25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Header structure for TDD systems
JP2001308978A (ja) 2000-04-25 2001-11-02 Niigata Seimitsu Kk 携帯端末装置用のアダプタ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WO2003044989A1 (en) * 2001-11-19 2003-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018750A1 (en) * 2003-03-03 2005-01-27 Foerster Jeffrey R. Ultra-wideband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005064751A (ja) * 2003-08-08 2005-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における受信方法
KR20050082333A (ko) * 2004-02-18 2005-08-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패킷 데이터의 재전송을 위해효율적으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EP1724948A1 (en) * 2004-03-30 2006-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channel scheduling method
KR100663278B1 (ko) 2004-11-15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장치
JP4940548B2 (ja) * 2004-12-17 2012-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局
KR100705802B1 (ko) 2005-06-24 2007-04-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실링용 유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0733622A (en) * 2006-01-17 2007-09-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o a physical channel in 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8374161B2 (en) * 2006-07-07 2013-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53757B1 (en) * 2006-08-17 2016-11-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 method
CN101689918B (zh) * 2006-09-26 2014-06-11 诺基亚公司 为上行链路控制信令提供序列调制的装置和方法
ES2969290T3 (es) * 2006-09-26 2024-05-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arato, método y producto de programa informático que proporcionan una multiplexación para un canal de control no asociado a datos
EP2068574B1 (en) * 2006-09-26 2015-03-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08039034A2 (en) * 2006-09-29 200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uplink control channel
JP4995916B2 (ja) * 2006-10-04 2012-08-08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sdma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ack伝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399A (zh) * 2014-05-23 2014-09-03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单载波基站系统的下行信道按需分配方法
CN104023399B (zh) * 2014-05-23 2017-12-15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单载波基站系统的下行信道按需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02655A1 (en) 2010-01-07
JP4481316B2 (ja) 2010-06-16
CN101573885A (zh) 2009-11-04
RU2434335C2 (ru) 2011-11-20
JP2008172374A (ja) 2008-07-24
KR20090098977A (ko) 2009-09-18
MX2009007185A (es) 2009-07-15
RU2009128623A (ru) 2011-02-20
BRPI0720889A2 (pt) 2014-03-25
WO2008084695A1 (ja) 2008-07-17
EP2104239A4 (en) 2011-07-13
US7974177B2 (en) 2011-07-05
AU2007342864A1 (en) 2008-07-17
CA2672216A1 (en) 2008-07-17
KR101036256B1 (ko) 2011-05-20
AU2007342864B8 (en) 2013-01-31
AU2007342864B2 (en) 2012-12-20
EP2104239B1 (en) 2018-08-08
EP2104239A1 (en) 2009-09-23
CA2672216C (en) 2011-09-13
CN101977440B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7440B (zh) 用户装置及方法
CN101536381B (zh) 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1682920B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和方法
CN101682880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1682934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JP5101656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AU2013200117B2 (en)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