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3794B - 一种堆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3794B
CN101973794B CN201010532100A CN201010532100A CN101973794B CN 101973794 B CN101973794 B CN 101973794B CN 201010532100 A CN201010532100 A CN 201010532100A CN 201010532100 A CN201010532100 A CN 201010532100A CN 101973794 B CN101973794 B CN 101973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t
fermentation
meters
air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2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3794A (zh
Inventor
李国学
张红玉
江滔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532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3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3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3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3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37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肥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混合堆肥原料与菌剂,得到堆体;2)将所述堆体进行高温发酵,得到一次堆肥产物;3)将所述一次堆肥产物继续发酵,得到肥料。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基于高温促进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微生物高温分解有机物会产生大量热能的主体思路,在堆肥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同时,将高温发酵的热能也循环利用在堆肥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堆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围城现象和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堆肥技术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由于生产的堆肥产品腐熟程度不好、堆肥周期较长等问题成为制约堆肥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堆肥腐熟度,缩短堆肥周期成为解决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关键问题。
目前,在缩短生活垃圾堆肥周期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添加微生物菌剂,通过在堆肥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主要是促进生活垃圾中难降解有机物迅速分解,促进堆肥腐熟,以此缩短堆肥周期,但是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多样性在温度为50~60℃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所以该种方法在堆肥的初期,即堆体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效果相对不明显。2、采用倒仓(翻堆)破碎技术,该方法一方面在堆肥过程中进行倒仓(翻堆),以使堆体内物料充分与空气接触,减少堆体内腐熟度的空间变异,以促进堆肥腐熟,一方面是通过破碎技术降低生活垃圾的粒径,以促进微生物对其的快速分解转化,进而缩短堆肥周期,但是该技术的采用增加了堆肥处理的成本。3、提高堆肥反应温度,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堆肥过程中人为添加外热源,提高堆体反应温度,进而促进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以此缩短堆肥周期,但是该方法外热源的使用必然增加了堆肥处理成本。
在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据计算,1t生活垃圾经过好氧堆肥可产生2034760kJ的热能,由于这部分热能携带多种废气,主要采用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国内外对于这部分热能的循环利用目前未见报道,综合以上缩短生活垃圾堆肥周期的各方法的优缺点,将添加菌剂和循环热风的联合作用应用在缩短堆肥周期方面更是未见报道。
隧道发酵仓的长、宽、高分别为27m、4m、4m,底部设有进风槽,进风槽设有多个进风孔,进风槽与进风管道连接,顶部设有一个排风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堆肥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堆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堆肥原料与菌剂,得到堆体;
2)将步骤1)所述堆体进行高温发酵,得到一次堆肥产物;
3)将步骤2)所述一次堆肥产物继续发酵,得到肥料。
步骤1)中,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细黄链霉菌(Streptonmyces microflavus),所述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所述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所述细黄链霉菌(Streptonmyces microflavus)的集落数目比为1.6∶1.5∶0.1∶0.5;
步骤2)中,所述堆体进行高温发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所述堆体布料到发酵仓B中;
B、向发酵仓B中通入热气体,一边通入所述热气体,一边将所述堆体进行发酵,发酵至堆体的温度达到65℃;
所述热气体为发酵仓组A中堆肥过程中产生的40℃-55℃的气体;所述发酵仓组A由至少一个且不同于发酵仓B的发酵仓构成;
所述发酵仓组A中堆肥过程中产生的40℃-55℃的气体为通入发酵仓B中热气体的温度。
C、待堆体温度达到65℃,停止向发酵仓B内通入所述热气体,改为通入空气,一边通入所述空气,一边发酵,得到一次堆肥产物;
步骤3)中,所述继续发酵依次为如下D和E:
D:将所述一次堆肥产物堆成条垛,在温度为40℃-50℃、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堆肥,得到后熟化产物;
E:将所述后熟化产物进行筛分,收集粒径低于25mm的筛下物,将粒径小于等于25mm的筛下物堆成条垛,在温度为20℃-30℃、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堆肥,得到二次堆肥产物。
步骤1)中,所述菌剂与所述堆肥原料的配比如下:所述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p)、所述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所述细黄链霉菌(Streptonmyces microflavus)∶所述堆肥原料为0.66cfu∶0.62cfu∶0.04cfu∶0.21cfu∶1kg;
步骤2)中,所述高温发酵的时间为8天,自所述堆体布料到发酵仓B时记为第0天;
步骤3)D中,所述堆肥的时间为12天,自得到一次堆肥产物记作第0天;
E中,所述堆肥的时间为12天,自得到后熟化产物记作第0天;。
步骤1)中,所述菌剂为VT液体菌剂,购自北京沃土天地生物有限公司;
所述步骤2)的A中,所述堆体布料到发酵仓B形成长为27米,宽为4米,高为3.5米的堆体;
B中,所述通入热气体的通气量为0.1m3/min/m3堆体;所述发酵中的排气量为0.1m3/min/m3堆体;
C中,所述通入空气的通气量为0.1m3/min/m3堆体;所述发酵中的排气量为0.1m3/min/m3堆体;
步骤3)D中,所述通入空气的通气量为0.02m3/min/m3第一次堆肥产物;
步骤3)E中,所述通入空气的通气量为0.0005m3/min/m3筛下物。
在所述步骤3)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3)所述二次堆肥产物进行筛分,收集粒径小于等于12mm的筛下物,即为肥料;
所述D中,所述条垛的长为28米,宽为4米,高为2.5米;
所述E中,所述条垛的长为29米,宽为4米,高为2.0米。
所述堆肥原料为生活垃圾。
所述生活垃圾为满足如下条件的生活垃圾:粒径为15mm-80mm,含水量为50%-60%(质量百分含量),碳氮比为(23-26)∶1;
所述生活垃圾的含水量具体为50%、55%或60%,碳氮比具体为23∶1、24∶1或26∶1;
所述发酵仓组A中堆肥的方法与所述发酵仓B中堆肥方法相同。
一种所述的方法得到的肥料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述的方法在制备肥料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方法与不添加菌剂和不利用循环热风的处理相比,菌热的联合作用促进了堆肥腐熟,使堆肥进入高温期的时间由原来的4天缩短到2天,整个堆肥周期由原来的32天缩短到27天;使得堆肥产品的总有机质含量提高提高15.48%,总养分含量提高13.40%;循环利用堆肥热能,减少了资源浪费,热联合作用使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了26.42%。本发明基于高温促进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微生物高温分解有机物会产生大量热能的主体思路,在堆肥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同时,将高温发酵的热能也循环利用在堆肥过程中。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不仅促进了堆肥腐熟,缩短了堆肥周期,从而提高了生活垃圾的处理量,而且同步实现了菌热的相互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堆肥过程中的副产物-热能的循环利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部分副产物的生物处理费用,降低了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成本,该研究为堆肥技术的优化革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处理高温发酵阶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图2为堆肥过程中EC的变化
图3为堆肥过程中发芽率指数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堆肥发酵
选取南宫堆肥厂的两个发酵仓作为研究对象。
方法一:
实验组:
1、外源菌剂添加:
生活垃圾为马家楼转运站筛分的粒径为15mm-80mm(堆肥实验单位(南宫堆肥厂)的堆肥原料,是由马家楼转运站筛分后的物料)的混合垃圾,有机物垃圾占60%(质量百分含量),含水量为55%(质量百分含量),碳氮比为24∶1。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含有有机物成分的废弃物。主要是厨房菜渣、纸、纤维、竹木等。
将VT液体菌剂(购自北京沃土天地生物有限公司),经水稀释6倍后,按0.25L液体菌剂/t生活垃圾比例均匀地喷洒到传送皮带上的厚度为40mm的生活垃圾层上。所述菌剂与生活垃圾的配比如下:所述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所述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所述细黄链霉菌(Streptonmyces microflavus)∶生活垃圾为0.66cfu∶0.62cfu∶0.04cfu∶0.21cfu∶1kg;VT液体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ius plantarum)和细黄链霉菌(Streptonmyces microflavus),菌剂中的假单胞杆菌、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和细黄链霉菌的集落数目比为1.6∶1.5∶0.1∶0.5。生活垃圾中有机质为生活垃圾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
2、布料
发酵仓B所处的环境温度为21.6℃,将上述喷洒了菌剂的生活垃圾通过中央传送带和布料机均匀布到发酵仓B中,形成长27米、宽4米,高3.5米的堆体。
隧道发酵仓的长、宽、高分别为27m、4m、4m,底部设有进风槽,进风槽设有多个进风孔,进风槽与进风管道连接,顶部设有一个排风口。
3、高温发酵阶段:
在发酵隧道仓B的供风主管道加装循环热风连接管,将发酵隧道仓组A(1个发酵仓)温发酵阶段产生的热气体(气体含有部分温室气体和臭气)引入到循环热风的管道中。所述热气体为发酵仓组A中堆肥过程中产生的40℃-55℃的气体,平均温度为44.9℃。
在隧道仓布料完成后,完全采用循环热风供氧,所述通热气体的通气量为0.1m3/min/m3堆体,所述通热气体的通气方式为一直通热风,直到堆体的温度达到65℃时,停止循环热风使用,改为风机鼓风,鼓风通入的空气的温度为21.6℃。发酵8天,得到一次堆肥产物。
上述得到一次堆肥产物的过程中,通过发酵仓的排气管排气,排气量为0.1m3/min/m3堆体。
风机鼓风的通空气的通气量为0.1m3/min/m3堆体,所述通空气的通气方式为一直通空气。
4、后熟化
后熟化采用开放式条垛堆肥,将上述得到的一次堆肥产物在敞开的后熟化区堆置12天得到后熟化产物,通风量为0.02m3/min/m3采用底部持续通风的方式,堆体温度一般维持在40℃~50℃。此过程的条垛长为28米,宽为4米,高为2.5米,且条垛置于水泥板上,所述水泥板上设有多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进气管连接,从进气管中通入空气,在自然环境中堆肥。
5、最终熟化
后熟化结束后对后熟化产物采用25mm筛分处理,筛上物为堆肥残渣,因此不进行进一步堆置,筛下物同样采用开放式条垛堆肥,在敞开的后熟化区堆置12天,通风量为0.0005m3/min/m3,采用底部持续通风的方式,堆体温度一般维持在20℃~30℃,后熟化结束后采用12mm筛分处理,筛上物视为堆肥残渣,筛下物即为得到实验肥料。
此过程的条垛长为28米,宽为4米,高为2米,且条垛置于水泥板上,所述水泥板上设有多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进气管连接,从进气管中通入空气,在自然环境中堆肥。
对照组:
1、布料
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2、高温发酵阶段:
在隧道仓布料完成后风机鼓风,通空气的通气量为0.1m3/min/m3堆体,所述通空气的通气方式为一直通空气;发酵8天,得到对照一次堆肥产物。
3、后熟化
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4、最终熟化
方法与实验组相同,得到对照肥料。
方法二:
实验组:
1、外源菌剂添加:
与方法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生活垃圾为马家楼转运站筛分的粒径为15mm-80mm的混合垃圾,有机物垃圾占50%(质量百分含量),含水量为50%(质量百分含量),碳氮比为23∶1。
将VT菌剂(购自北京沃土天地生物有限公司),经水稀释6倍后,按0.24L液体菌剂/t生活垃圾比例均匀地喷洒到传送皮带上的厚度为30mm的生活垃圾层上。
2、布料
与方法一相同。
3、高温发酵阶段:
与方法一相同。
4、后熟化
与方法一相同。
5、最终熟化
与方法一相同。
对照组:
1、布料
方法与方法二的实验组相同。
2、高温发酵阶段:
与方法二的实验组相同。
3、后熟化
与方法二的实验组相同。
4、最终熟化
与方法二的实验组相同。
方法三:
实验组:
1、外源菌剂添加:
与方法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生活垃圾为马家楼转运站筛分的粒径为15mm-80mm的混合垃圾,有机物垃圾占65%(质量百分含量),含水量为60%(质量百分含量),碳氮比为26∶1。
将VT菌剂(购自北京沃土天地生物有限公司),经水稀释6倍后,按0.26L液体菌剂/t生活垃圾比例均匀地喷洒到传送皮带上的厚度为50mm的生活垃圾层上。
2、布料
与方法一相同。
3、高温发酵阶段:
与方法一相同。
4、后熟化
与方法一相同。
5、最终熟化
与方法一相同。
对照组:
1、布料
方法与方法三的实验组相同。
2、高温发酵阶段:
与方法三的实验组相同。
3、后熟化
与方法三的实验组相同。
4、最终熟化
与方法三的实验组相同。
实施例2、肥料检测
检测方法一获得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一、堆肥周期检测
1、温度检测高温发酵阶段堆肥周期
分别检测实施例1的方法一获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高温发酵阶段每天的温度。
结果为:
实验组在堆肥0、1、2、3、4、5、6、7、8天的温度分别为30.7℃、53.0℃、66.1℃、63.3℃、59.0℃、60.1℃、58.6℃、57.7℃、57.1℃;
对照组在堆肥0、1、2、3、4、5、6、7、8天的温度分别为28.4℃、37.1℃、46.2℃、50.3℃、56.4℃、57.1℃、59.0℃、59.5℃、56.8℃;
将上述结果作图1所示,从图中看出,对照组,在堆肥的第4天堆体温度才达到55℃以上,并在55℃以上65℃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维持到高温发酵结束(维持5天),基本满足生活垃圾堆肥厂运行管理规范的要求(DB11/T 272~2005:55℃以上65℃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维持5-7天);而实验组,在堆肥的第2天堆肥温度就达到55℃以上,并在55℃以上65℃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维持了7天,因此按照DB11/T 272~2005的要求,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快达到55℃,在55℃以上65℃以下高温发酵维持时间更长,更利于肥料的发酵。
2、EC值(电导率)检测后熟化和最终熟化阶段堆肥周期的缩短
后熟化没有具体标准,电导率随着堆肥的进行不断下降,最终熟化结束后电导率降到4mS/cm以下,表明产品达到了腐熟。
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堆肥过程的EC值,具体方法如下:
将垃圾样品按1∶10(m∶V)浸提过滤。EC值用DDS~11A型电导测定仪测定;
实验组在堆肥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天的EC值分别为1.66mS/cm、1.85mS/cm、1.89mS/cm、1.78mS/cm、1.8mS/cm、1.75mS/cm、1.73mS/cm、1.7mS/cm、1.47mS/cm、1.31mS/cm、1.30mS/cm、1.40mS/cm、1.40mS/cm、1.35mS/cm、1.23mS/cm、1.15mS/cm、1.14mS/cm;
对照组在堆肥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天的EC值分别为1.66mS/cm、1.84mS/cm mS/cm、1.87mS/cm、1.99mS/cm、1.89mS/cm、1.90mS/cm、1.81mS/cm、1.76mS/cm、1.54mS/cm、1.41mS/cm、1.32mS/cm、1.40mS/cm、1.42mS/cm、1.38mS/cm、1.30mS/cm、1.27mS/cm、1.2mS/cm;
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对照组的EC值在堆肥的前6天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随后由于CO2、NH3的挥发,以及胡敏酸物质含量的升高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升高,从而使得EC值逐渐下降。而实验组在堆肥的4天其EC值就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堆肥的第18天和第20天,其EC值几乎相等。后熟化结束后(第20天),由于筛分作用使得EC值略有上升,随后又开始下降,堆肥的第30天其EC就不再变化。堆肥结束时两种堆肥产品的EC值均降到4mS/cm以下,表明产品达到了腐熟。由此可见对于添加菌剂和利用循环热风的处理其后熟化和最终熟化的堆肥时间均可以缩短2天。
3、GI值(种子发芽指数)检测后熟化和最终熟化阶段堆肥周期的缩短
检测由实施例1的方法一获得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堆肥过程的EC值,具体方法如下:
GI(%):将垃圾样品按1∶10(m∶V)浸提过滤,取5mL浸提液于铺有滤纸的9cm培养皿内,播20粒饱满的小青菜种子,放置20℃培养箱中培养,第48h测种子发芽率指数GI,GI=(浸提液培养种子发芽率×根长)/(对照种子发芽率×根长)×100%。
实验组在堆肥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天的GI值分别为25.0%、34.5%、40.5%、52.9%、55.2%、57.0%、61.6%、64.0%、68.1%、71.2%、71.0%、77.4%、83.0%、87.3%、93.2%、99.6%、100.0%;
对照组在堆肥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天的GI值分别为24.7%、30.0%、34.8%、42.4%、57.0%、58.3%、59.6%、62.4%、64.3%、65.7%、70.0%、69.3%、71.4%、72.5%、76.5%、83.7%、89.0%;
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堆肥处理的GI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堆肥产品其GI明显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菌热的联合作用促进了堆体内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转化,进而促进了堆肥腐熟。此外,实验组在堆肥的第18天和第20天其GI差别不再变化,经过30天堆肥处理,GI基本不再变化,由此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后熟化和最终熟化的堆肥时间均缩短2天后,能保证堆肥腐熟。
从上述可以看出,采用实验组的堆肥方法,高温发酵可以缩短为7天,后熟化和最终熟化均可以缩短为10天,总的堆肥周期可以缩短为27天,因此,在原工艺基础上添加微生物菌剂同时利用循环热风的处理促进堆肥腐熟和缩短堆肥周期。
二、堆肥的肥料品质检测
检测由实施例1方法一获得实验肥料和对照肥料中的有机质、N、P、K的含量。
有机质是指堆肥产品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NY/T304~1995有机肥料有机物总量的测定;
N的检测方法NY/T297~1995(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
P的检测方法NY/T298~1995(有机肥料全磷的测定);
K的检测方法NY/T299~1995(有机肥料全钾的测定);
实验肥料、对照肥料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全氮N+干基P2O5+干基K2O)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生活垃圾堆肥品质
Figure BSA0000033324530009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对照肥料相比,实验肥料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48%,氮、磷、钾总养分质量百分含量提高了13.40%。
三、节能减排方面检测
在实际堆肥工艺的选择上不但要考虑堆肥周期、堆肥的品质,同时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分析了添加菌剂和利用循环热风后(实验组)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采用气相色谱HP6890测定CO2、CH4和N2O含量。CO2和CH4的检测器为FID(flameionization detector,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00℃,分离柱温度为55℃。N2O的检测器为ECD(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330℃,分离柱温度为55℃。氮气(载气)、氢气(燃气)为北温气体厂制备,纯度99.9%。
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实验组中菌热的联合作用使得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了24.06%,而循环热风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如表3所示,将这部分热风进行循环利用后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菌热的联合作用实际可以使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了26.42%。
表2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tCO2当量)
Figure BSA00000333245300101
表3循环热风中的温室气体排放(tCO2当量)
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实施例1方法二和方法三得到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与方法一得到的无显著差异。

Claims (7)

1.一种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堆肥原料与菌剂混合,得到堆体;
2)将步骤1)所述堆体进行高温发酵,得到一次堆肥产物;
3)将步骤2)所述一次堆肥产物继续发酵,得到肥料;
所述步骤1)中,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细黄链霉菌(Streptonmyces microflavus),上述4种成分的集落数目比为1.6∶1.5∶0.1∶0.5;
所述步骤2)中,堆体进行高温发酵的方法包括:
A、将所述堆体布料到发酵仓B中;
B、向发酵仓B中通入热气体,一边通入所述热气体,一边将堆体进行发酵,发酵至堆体的温度达到65℃;
所述热气体为发酵仓组A中堆肥过程中产生的40℃-55℃的气体;所述发酵仓组A由至少一个且不同于发酵仓B的发酵仓构成;
C、待堆体温度达到65℃时,停止向发酵仓B内通入热气体,改为通入空气;一边通入空气,一边发酵,得到一次堆肥产物;
所述步骤3)中,继续发酵为:
D、将所述一次堆肥产物堆成条垛,在温度为40℃-50℃、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堆肥,得到后熟化产物;
E、将所述后熟化产物进行筛分,收集粒径低于25mm的筛下物,将粒径≤25mm的筛下物堆成条垛,在温度为20℃-30℃、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堆肥,得到二次堆肥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菌剂与堆肥原料的配比为,假单胞杆菌∶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细黄链霉菌∶堆肥原料=0.66cfu∶0.62cfu∶0.04cfu∶0.21cfu∶1kg;
步骤2)中,所述高温发酵的时间为8天,自堆体布料到发酵仓B时记为第0天;
步骤3)D中,堆肥的时间为12天,自得到一次堆肥产物记作第0天;
步骤3)E中,堆肥的时间为12天,自得到后熟化产物记作第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的A中,堆体布料到发酵仓B形成长为27米,宽为4米,高为3.5米的堆体;所述发酵仓B所处的环境温度为20℃-25℃;
步骤2)的B中,通入热气体的通气量为0.1m3/min/m3堆体;发酵中的排气量为0.1m3/min/m3堆体;
步骤2)的C中,通入空气的通气量为0.1m3/min/m3堆体;发酵中的排气量为0.1m3/min/m3堆体;在通入所述发酵仓B之前,所述空气的温度为20℃-25℃;
步骤3)D中,通入空气的通气量为0.02m3/min/m3第一次堆肥产物;
步骤3)E中,通入空气的通气量为0.0005m3/min/m3筛下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后,还将步骤3)得到的二次堆肥产物进行筛分,收集粒径≤12mm的筛下物,即为肥料;
所述D中,条垛的大小为长为27米,宽为4米,高为2.5米;
所述E中,条垛的大小为长为27米,宽为4米,高为2.0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原料为生活垃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垃圾的粒径为15mm-80mm,含水量为质量百分含量50%-60%,碳氮比为23-26∶1。
7.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在制备肥料中的应用。
CN201010532100A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堆肥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3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2100A CN101973794B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堆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2100A CN101973794B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堆肥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3794A CN101973794A (zh) 2011-02-16
CN101973794B true CN101973794B (zh) 2012-10-24

Family

ID=43573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21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3794B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堆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37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5907A (zh) * 2011-12-31 2012-06-27 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有机易腐垃圾的好氧堆肥方法
CN103396175B (zh) * 2013-07-23 2015-02-11 陈开明 一种微生物有机菌肥的制备方法
CN104267127B (zh) * 2014-10-17 2016-05-25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一种测定反刍家畜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
CN105036839B (zh) * 2015-07-29 2018-12-07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便携式生物质垃圾发酵袋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10877990A (zh) * 2018-08-22 2020-03-13 青岛滋百农作物营养有限公司 一种木薯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CN113736708B (zh) * 2021-09-24 2024-02-02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固定化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4003A (zh) * 2003-03-05 2003-08-06 湖南大学 两次接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堆肥法
CN1840511A (zh) * 2005-03-29 2006-10-04 中国农业大学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专用的发酵仓
CN101863692A (zh) * 2009-04-29 2010-10-20 岳寿松 利用城市生活污泥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4003A (zh) * 2003-03-05 2003-08-06 湖南大学 两次接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堆肥法
CN1840511A (zh) * 2005-03-29 2006-10-04 中国农业大学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专用的发酵仓
CN101863692A (zh) * 2009-04-29 2010-10-20 岳寿松 利用城市生活污泥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国学等.不同堆肥材料及引入外源微生物对高温堆肥腐熟度影响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第5期),139-142. *
李国学等.固体废物堆肥化及堆肥添加剂研究进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第22卷(第2期),252-2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3794A (zh)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Addition of mature compost improves the composting of green waste
CN101973794B (zh) 一种堆肥的方法
CN104370582B (zh) 一种有机垃圾无臭好氧堆肥方法
CN202988933U (zh) 一种污泥处置土地资源化利用系统
CN101255074B (zh) 香蕉茎叶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CN103601543B (zh) 利用食用菌下脚料和豆制品厂黄浆水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CN112608171A (zh) 封闭式发酵仓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CN102701838B (zh) 以造纸污泥为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00400B (zh) 两步转化法生产生物钾肥的方法及产品
CN103922823A (zh) 采用农业废弃物生物消解的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
CN102851318A (zh) 一种利用烟梗发酵联产沼气和栽培基质的资源化方法
CN103664255A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兼氧发酵堆肥处置工艺
CN108276039A (zh) 一种提高仓式发酵固体有机肥腐熟度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354520A (zh) 一种利用污泥与秸秆的连续式好氧动态堆肥工艺
CN112010683A (zh)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快速生物干化-好氧发酵处理方法
CN102850098A (zh) 一种高效无臭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CN104387137A (zh) 一种菌糠和厨余垃圾混合堆肥的制备方法
CN103396235B (zh) 利用柑橘皮渣生产有机肥料的方法
Rao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decentralized composting systems for household biodegradable waste management
CN102617200B (zh) 一种添加矿化垃圾的污泥堆肥方法
CN105755056B (zh) 一种利用打捆秸秆与畜禽粪便联合产沼气的方法
CN114940635A (zh) 一种有机固废半透膜发酵减排温室气体和制备微生物肥料的方法
Li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ynergistic chemical treatmen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wheat straw as a nursery substrate
CN102219575B (zh) 以腐熟牛粪为原料生产生物肥料接种剂的工业方法
CN102649647A (zh) 一种利用不同类型污泥联合快速堆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