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0933B - 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933B
CN101970933B CN200980108609.8A CN200980108609A CN101970933B CN 101970933 B CN101970933 B CN 101970933B CN 200980108609 A CN200980108609 A CN 200980108609A CN 101970933 B CN101970933 B CN 101970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maintaining part
lamp holder
cylindric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6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0933A (zh
Inventor
镰田健太郎
寺川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70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0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9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互以相同朝向隔开一定间隔排列的灯保持部;和固定灯保持部的平板状的连接部,灯保持部具有能够按照与灯的相对角度的不同而在不同的部分与灯抵接的形状,灯保持部通过灯保持部的排列方向与灯的轴方向的角度来变更灯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持光源的灯保持具、使用该灯保持具的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将从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背光源装置射出的光使用上述液晶面板进行部分遮挡,从而在上述液晶面板的正面侧形成图像。作为上述背光源装置,具有:光源;相对于上述光源在与上述液晶面板相反一侧配置的反射部;和光扩散部,其配置在上述光源和上述液晶面板之间,将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和被上述反射部反射的光扩散。
近年来,使用大型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量上市,上述背光源装置中作为光源使用灯,采用多根灯按照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的结构。另外,在上述背光源装置中,上述灯使用灯保持具这种部件保持。
参照附图对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更详细说明。图13是省略了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部分,表示背光源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图,图14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背光源装置BL上安装液晶面板单元DP而形成。如图1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由背光源装置BL和液晶面板DP组合而形成,该背光源装置BL具有:护罩1、反射板2、灯3、灯保持具95和扩散板4。灯保持具95包括:保持灯3的一对灯保持部951;灯保持部951从上面突出、连接灯保持部951的连接部951;和从连接部952的下表面突出的卡止部953。
背光源装置按以下方式组装。首先,将反射板2正确地定位于护罩1的底面的规定位置而配置。这时,形成于护罩1与反射板2的孔(省略图示)相重叠,使灯保持具95的卡止部953插入卡止于该贯通孔,将灯保持具95固定于护罩1。
灯3由固定在护罩1的灯保持具95的灯保持部951保持。灯保持部951具有圆周侧部的一部分被切断的圆筒形状,切断部形成在上方。将该切断部的宽度扩大来插入灯3,并通过将切断部的宽度恢复为原来的宽度,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灯3。
另一方面,液晶面板单元在带框架的液晶面板DP的背面侧安装背光源装置,并加以固定,由此形成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3、14所示的背光源装置中,多个灯3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但是,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获得足够的亮度,灯3也需要很多。当灯3的根数增大时,为使该灯3点亮而需要更多的电量,并且由灯3放出的热也增大。由于放出的热量增加,反射板2、扩散板4等结构部件可能会变质或变形。由于反射板2、扩散板4等的变质,从液晶面板DP的背面照射的光可能会出现不均,产生在液晶面板DP形成的图像的品质可能会下降的问题。
因此,如日本特开2004-287226号公报所示,提出有使一直以来等间隔的灯3的配置间隔(间距)为不等间距的方法。
在灯以不等间距配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中心部的灯3以狭窄的间隔配置,外侧以宽广的间隔配置。像这样,在使用大型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使灯3的配置间距为不等间距,能够抑制耗电量的大幅增加,获得足够的亮度,并且能够降低亮度不均的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3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872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灯3的保持中使用以两根同时进行保持的灯保持具95,在灯3的配置间距不同的情况下,需要对应于其配置间距准备保持具95。但是,灯保持具95是树脂的一体成型物,为制作不同配置间距的灯保持具95需要分别与之相应的模具,这样就会多出相应的制造工序,生产效率降低。
另外,灯保持具95为了抑制亮度变得不均,多使用均匀的白色树脂形成,难以短时间判别其种类。因此,在每种间距需要不同的灯保持具95的情况下,组装时需要花费工夫来进行灯保持具95的判别,背光源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另外,即使安装了错误的配置间距的灯保持具95也可能会注意不到,这种情况下会对灯3施加折断方向的应力。像这样,当对灯3作用了不合理的力时,可能会产生亮度不均,或灯3发生破损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保持多根光源的灯保持具,能够在即使上述光源彼此的间隔发生变化也不对上述光源作用多余的应力的情况下进行保持。
另外,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能够抑制结构部件的种类的增加、削减制造所需要的工序,并且抑制组装时部件取错部件的发生,相应地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灯保持具包括:多个灯保持部,该多个灯保持部用于保持相互以相同朝向隔开一定间隔排列的圆筒状的灯;和固定有上述多个灯保持部的平板状的连接部,该灯保持具以使灯平行的方式对多根灯进行,该灯保持具的特征在于,上述灯保持部具有能够按照与上述灯的相对角度的不同而在不同的部分与上述灯抵接的形状,上述灯保持部能够通过上述灯保持部的排列方向与上述灯的轴方向的角度来变更上述灯间的距离。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灯的配置间隔(灯间距)不同的多根灯利用比上述灯间距的种类少的种类的灯保持具进行保持。
由此,在以上述不同灯间距配置灯的装置(背光源装置)中,与按每种灯间距具备灯保持具的现有的装置相比,能够减少制造的工序。由此,能够减少无用的部件的产生。
另外,因为能够与灯间距无关地使用共同的灯保持具,所以在组装时能够省去判别上述灯保持具所需要的时间和工夫。另外,因为上述灯保持具的判别变得容易,所以能够抑制下述问题的产生,即,错误组装上述灯保持具、灯的安装不良、不合理的应力作用在灯上造成亮度不均的产生和灯的破损等。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上述灯保持部至少能够按照其排列方向与上述灯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式保持上述灯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活用上述灯保持部的距离,所以能够使上述灯保持部为较小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连接部的安装有上述灯保持部的相反侧的面的与上述灯保持部相对应的位置,突出有用于将上述灯保持具安装在被组装部的卡止部也可以。通过安装多个上述卡止部,能够稳定地安装上述灯保持部。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灯保持部与上述连接部平行配置,具有将多个直线状的圆筒状部以规定的角度偏移并交叉连接的形状,其中,该直线状的圆筒状部具备在与上述连接部相反的一侧沿轴方向延伸的切口部,上述各圆筒状部的切口部相互连接而形成在上述灯保持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
作为上述灯保持部,其具有的形状能够列举:具有与上述灯的外径相同的内径的两个圆筒状部以规定的角度偏移并交叉连接的形状。
作为上述灯保持部,能够列举:上述多个圆筒状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比上述灯的外径小的内径,上述圆筒状部的内径为不会使得由于上述灯保持部的变形而作用于上述灯的应力使上述灯产生问题的程度。
上述结构的灯保持具的上述灯保持部具有至少一个端部弯曲地形成、且与上述连接部平行配置的圆筒状部,在上述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具备开口部也可以。
根据该结构,上述灯保持部的弯曲形成的部分,按照使灯保持具倾斜的角度的不同能够总是具备与灯接触的点。由此,通过调整使灯保持具倾斜的角度,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具备多个灯间距。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灯保持部可以按照以中央部为中心呈线对称的方式弯曲地形成两端部。根据该结构,从正面来看无论将上述灯保持具向左侧或右侧转动,都能够获得相同的灯间距。
作为具备上述灯保持具的装置能够列举背光源装置。另外,在固定上述灯保持具的护罩和配置在护罩的正面侧的光反射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卡止部的卡止孔,上述护罩和上述光反射部的卡止孔与上述灯的间隔一致地排列在相对于上述灯的轴方向倾斜的方向上也可以。根据该结构,能够与灯保持具的形状无关地通过将卡止部插入卡止孔来获得所希望的灯间距,因此能够节省组装时的工夫。
作为具备上述背光源装置的装置,能够列举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保持多根光源的灯保持具,在即使上述光源彼此的间隔发生变化也能够在不对上述光源作用多余的应力的情况下进行保持。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能够抑制结构部件的种类的增加、削减制造所需要的工序,并且抑制组装时取错部件的发生,相应地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省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正面部分表示背光源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灯保持具的侧视图。
图5是利用图3所示的灯保持具保持灯间距较宽的2根灯的保持状态的正视图。
图6是利用图3所示的灯保持具保持灯间距较窄的2根灯的保持状态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所使用的护罩的卡止孔部的放大图。
图8是将使用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其它例子来保持三种灯间距的灯的状态并列表示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另外的其它例子的正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灯保持具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另外的其它例子的正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配置状态的背光源装置的配置图。
图13是省略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部分表示背光源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图。
图14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BL背光源装置
1护罩
10卡止孔
2反射板
20卡止孔
3灯
4扩散板
5灯保持具
51灯保持部
510底面部
511第一灯保持部
512第二灯保持部
514开口部
515柱状部
52连接部
53卡止部
54扩散板支承柱
6灯保持具
61灯保持部
610底面部
611第一灯保持部
612第二灯保持部
613第三灯保持部
614开口部
615柱状部
62连接部
63卡止部
64扩散板支承柱
7灯保持具
71灯保持部
711直线状灯保持部
712曲线状灯保持部
714开口部
715柱状部
72连接部
73卡止部
74扩散板支承柱
8灯保持具
81灯保持部
814开口部
815柱状部
82连接部
83卡止部
84扩散板支承柱
DP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省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正面部分表示背光源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如图1、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背光源装置BL和液晶面板DP。通过将安装有框架的液晶面板DP安装固定在背光源装置BL的正面侧来组装液晶显示装置。
背光源装置BL至少具有护罩1、反射板2、灯3、扩散板4、灯保持具5。护罩1是正面侧开放的矩形的框体,内部配置有反射板2和多根灯3。反射板2是将从灯3射出的光反射、具有白色的反射面的片状的部件。反射板2准确地定位配置在护罩1的底面的规定的位置。这时,形成于护罩1的卡止孔10和形成于反射板2的卡止孔20重合,灯保持具5通过将后述的卡止部53插入卡止于卡止孔10和卡止孔20来加以固定。
灯3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此处使用冷阴极管,但并不限定于此。灯3的两端部被保持,并且,中间部的多处由灯保持具5保持。如图1所示,灯3按照与护罩1的长边平行的方式配置,并且按照多根灯3分别平行的方式在短边方向上排列。
另外,如图1、图2所示,灯3彼此相邻的距离(灯间距)在外部为宽间距P1,在中央部为窄间距P2。通过这样配置,能够在即使液晶面板DP变大的情况下,也无需增加灯3的根数而抑制亮度降低和亮度不均的产生。
如图2所示,在护罩1的正面侧按照覆盖开放部的方式配置有扩散板4。扩散板4将从灯3射出的光和从灯3射出并由反射板2反射的光扩散,能够在同一面内使亮度均匀或大致均匀。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灯保持具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灯保持具的侧视图。如图3、图4所示,灯保持具5具有:用于保持灯3的一对灯保持部51、将灯保持部51连接的平板状的连接部52、从连接部52的下面突出的一对卡止部53、和配置在一对灯保持部51之间的扩散板支承柱54。此处,灯保持具5由具有弹性的白色树脂的一体成型而制造,但并不限定于此。
一对灯保持部51排列在与连接部52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灯保持部51具有相同的外径和内径,使具有在轴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切口部的两个圆筒状部交叉连接,切口部相交叉的部分形成为开口部。
如图3所示,灯保持部51包括:与连接部52平行地形成的底面部510;与底面部510的端部连接、在与灯保持部51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灯保持部511;与底面部510的端部连接、和在相对第一灯保持部511倾斜角度θ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二灯保持部512。
第一灯保持部511和第二灯保持部512具有通过将内径与灯的外径相同大小的圆筒以具有规定的圆心角的方式切断而形成的形状。第一灯保持部511、第二灯保持部512和底面部510连接。如图3、4所示,灯保持部51中一部分不连续,该部分形成用于将灯3插入的开口部514。
一对第一灯保持部511按照相互从相反侧覆盖灯3的外周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保持。一对第一灯保持部511向所保持的灯3的轴方向偏移配置。一对第二灯保持部512也同样地按照相互从相反侧覆盖灯3的外周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保持(参照图4)。一对第二灯保持部512向所保持的灯3的轴方向偏移配置。
向灯保持具5安装灯3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灯3配置在开口部514,被向灯保持部51侧推压。当灯3通过时,第一灯保持部511或第二灯保持部512被扩张,当灯3通过开口部514后,弹性地恢复原状,保持灯3的侧部。
第一灯保持部511与第二灯保持部512相连接,如图3所示,从正面侧看来,灯保持部51点对称地形成。灯保持部51的底面部510和连接部52通过柱状部515连接。
此处,卡止部53从连接部52的与灯保持部51相反一侧的面突出,但并不限定于此。卡止部53是圆柱状的部件,在侧周面形成有防拔片531。卡止部53贯通形成于护罩1的卡止孔10,防拔片531扩展开,由此使得灯保持具5被固定在护罩1上。另外,为方便起见,一对卡止部53彼此的距离按照与宽间距P1相同长度的方式形成。但并不限定于宽间距。
扩散板支承柱54是支承扩散板4的面对灯3的面的柱状部件,用于在将扩散板4安装在护罩1上时防止扩散板4因自重、振动等而变形。由于具备扩散板支承柱54,所以能够抑制扩散板4的较大的变形,能够抑制因扩散板4的挠曲、扭曲等造成的亮度不均的产生。
对于使用灯保持具5保持灯3的方法,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利用图3所示的灯保持具保持灯间距较宽的2根灯的保持状态的正视图,图6是利用图3所示的灯保持具保持灯间距较窄的2根灯的保持状态的正视图。另外,为方便起见,以点划线L1表示灯3的轴方向,以实线L2表示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线,以实线L3表示灯保持部51的排列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也记载同样的线。
在图5中,按照灯保持部51的排列方向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有灯保持具5。通过这样配置灯保持具5,能够对以灯间距为宽间距P1配置的灯3进行保持。另外,如图6所示,以灯保持部5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线偏移角度θ的方式(换言之,以相对于图5所示的灯保持具5偏移角度θ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在不改变一对灯保持部51的相对距离的情况下,将灯间距从宽间距P1变更为窄间距P2。
即,能够使用一种灯保持具5来保持灯间距为宽间距P1的灯3和灯间距为窄间距P2的灯3。为保持不同灯间距的灯3,对护罩1和反射板2设法改进。图7是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所使用的护罩的卡止孔部的放大图。其中,图7中省略了反射板2的图示,但背光源装置BL中配置有反射板2。
首先,如图1所示,在背光源装置BL中,按照外侧为宽间距P1,中央为窄间距P2的方式配置灯3。如上所述,在组装背光源装置BL时,将灯保持具5的卡止部53插入形成在护罩1的卡止孔10后,卡止部53的防拔片531扩展开,由此使得灯保持具5被固定在护罩1不会被拔出。
在护罩1的外侧的以宽间距P1配置灯3的位置,在与配置灯保持具5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卡止孔10。这时,卡止孔10并列配置在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通过使一对卡止部53插入卡止于该一对卡止孔10,能够按照灯间距成为宽间距P1的方式安装灯保持具5。
另外,如图7所示,在护罩1的中央部的以窄间距P2配置灯3的位置,使一对卡止孔10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与灯3的轴线正交的线倾斜角度θ而形成。通过将灯保持具5的卡止部53插入卡止于该卡止孔10,能够按照偏移角度θ、灯间距成为窄间距P2的方式安装灯保持具5。
像这样,在背光源装置BL中,通过将一对卡止部53插入形成在护罩1的一对卡止孔10,而实现向护罩1组装灯保持具5。通过像这样进行组装,能够使用同种灯保持具5正确地适应灯间距(P1、P2)。
由此,与使用具有不同灯间距的灯保持具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灯保持具的制造所花费的工夫和工序。另外,因在组装时不需要对灯保持具进行分选,所以能够相应地节省组装所花费的工夫并缩短时间。另外,能够抑制安装上错误的灯间距的灯保持具这一错误的发生,能够抑制作用在灯3上的设定外的应力的作用。由此,能够抑制下述问题的产生,即,灯3的亮度变得不均,最差的情况下导致灯3发生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省略配置在护罩1上的反射板2的表示,但反射板2也同样在安装于护罩1时在与卡止孔10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卡止孔20。卡止孔20优选与卡止孔10大小相同,或稍大一些。卡止孔10和卡止孔20的大小优选的是,在将灯保持具5安装于护罩1时被连接部52隐藏、从正面无法看到。这是因为,若卡止孔20超出卡止部53,则会形成没有被反射板2覆盖的部分,在反射板的反射光中可能会产生亮度不均。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将使用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其它例子来保持三种灯间距的灯的状态并列表示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灯保持具6除了灯保持部61具备第一灯保持部611、第二灯保持部612、第三灯保持部613之外,均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灯保持具5具有相同的结构,省略详细说明。灯保持具6由具有弹性的树脂一体成型而制成。图8表示按照与三种灯间距对应的方式配置灯保持具6的例子,为表示灯间距的大小将它们并列配置。不过,在实际的背光源装置中不会像图8那样并列配置。
如图8所示,灯保持具6具备灯保持部61、连接部62、和卡止部63。灯保持部61包括:底面部610;从底面部610的端部突出、在与灯保持部61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灯保持部611;在相对于第一灯保持部611倾斜角度θ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二灯保持部612;和在相对于第一灯保持部611倾斜角度γ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三灯保持部613。另外,角度θ比角度γ大。
在灯保持部61中,第一灯保持部611、第三灯保持部613、第二灯保持部612依次连接。第三灯保持部613比第一灯保持部611、第二灯保持部612具有更大的内径,按照与灯3的外径相同的方式形成。
第一灯保持部611能够保持以宽间距P1配置的灯3,第二灯保持部612能够保持以窄间距P2配置的灯3,第三灯保持部613能够保持以宽间距P1和窄间距P2之间的灯间距即中间间距P3配置的灯3。
首先,说明对以灯间距为中间间距P3并列配置的灯3进行保持的情况。如图8的中央的图所示,使灯保持具6的卡止部63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角度γ配置。由此,第三灯保持部613在灯3的轴方向延伸。通过这样配置,能够保持以中间间距P3配置的灯3。另外,因为第三灯保持部613的内周面的内径与灯3的外径相同,所以能够以不摇晃的状态保持灯3。
当将连接部62以长度方向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时(参照图8左图),第一灯保持部611在灯3的轴方向上延伸。通过这样配置灯保持具6,能够保持以宽间距P1配置的灯3。
另外,通过使灯保持部5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偏移角度θ配置,第二灯保持部612在灯3的轴方向上延伸。通过这样配置灯保持具6,能够保持以窄间距P2配置的灯3(参照图8右图)。
第一灯保持部611和第二灯保持部612的内周面的内径形成为比灯3的外径小。因为灯保持具6由具有弹性的树脂形成,所以能够通过第一灯保持部611和第二灯保持部612发生变形来保持灯3。另外,第一灯保持部611和第二灯保持部612形成为由变形产生的弹性力不会妨碍灯3的发光的大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能够对应宽间距、窄间距和中间间距这三种间距的灯保持具6,但并不限定于三种。在保持灯3时因灯保持部的变形而作用在灯3上的应力为规定的应力以下的范围内,相对于第一灯保持部的角度具备多种也可以。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另外的其它例子的正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灯保持具的侧视图。图9所示的灯保持具7除了灯保持部71不同之外,均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结构,对于实质上相同的部件省略详细说明。
灯保持具7具备一对灯保持部71、连接部72和一对卡止部73。一对灯保持部71具有一部分沿着直线、且剩余的部分弯曲的圆筒形状。如图9所示,灯保持部71具备用于与连接部72连接的柱状部715,在与灯保持部71的柱状部715所连接的部分正交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714。灯保持部71具有截面为C字的形状。
灯保持部71具有在与灯保持部71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灯保持部711、和与一对直线状灯保持部711的端部连接并弯曲地形成的曲线状灯保持部712。如图10所示,开口部714的大小与灯3的直径的大小相同。在使配置有灯保持具7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使用状态时,开口部714形成在成为上部的位置。曲线状灯保持部712向与开口部714相反的一侧弯曲。
一对灯保持部71按照直线状灯保持部711具有与宽间距P1相同的距离的方式形成。通过按照灯保持部51的排列方向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灯保持具7,能够保持以宽间距P1配置的灯3。
曲线状灯保持部712形成为圆弧状。曲线状灯保持部712的与直线状灯保持部711连接的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切线,相对于直线状灯保持部711的轴方向偏移角度θ。由此,通过使灯保持具7的灯保持部7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线倾斜角度θ,能够在不改变灯保持部71的距离的情况下,将灯间距从宽间距P1变化为窄间距P2。
在本实施方式的灯保持具7中,曲线状灯保持部712由曲线形成,能够使用曲线状的任意的点来保持灯3。因此,通过使灯保持部7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与灯3的轴方向正交的线在从角度0到角度θ之间旋转,能够对应以宽间距P1和窄间距P2间的任意间距配置的灯3。
在本实施方式的灯保持具7中,开口部714的间隔形成为与灯3的外径相同的大小。于是,在将灯3安装于灯保持具7时,不用将灯3挤入灯保持部71而使灯保持部71变形也可以,能够抑制灯3受到不合理的应力的作用。另外,在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时,因为开口部714向着上方,所以能够抑制以下等问题,即,在使用中灯3的支承不够充分,导致挠曲、脱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曲线状灯保持部712被记载为沿着圆弧状弯曲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沿着根据规定的函数决定的曲线或由经验决定的曲线等曲线而弯曲。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是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另外的其它例子的正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灯保持具的配置状态的背光源装置的配置图。如图11所示,灯保持具8除了灯保持部81不同之外均与图9所示的灯保持具7具有相同的结构,对于实质上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灯保持部81线对称,是截面为C字形状的部件。灯保持部81在与开口部814相反的一侧弯曲形成。一对灯保持部81按照其中央部的切线与其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式形成。另外,两端部的切线按照相对于中央部的切线向不同的方向偏移角度θ的方式形成。于是,通过使灯保持具8相对于一对灯保持部81的排列方向从正面侧看来向右转或向左转的任一方向旋转,能够调整灯间距。
图1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中,作为灯间距使用4种灯间距。即宽间距P1、窄间距P2、第一中间间距P3、和第二中间间距P4这4种。这时,以一对灯保持部8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灯3的轴方向垂直作为配置灯保持具8时的基准。灯保持具8的倾斜角为角度0时能够以一对灯保持具81保持的灯间距为宽间距P1,倾斜角为角度θ时为窄间距P2,倾斜角为角度γ时为第一中间间距P3,倾斜角为角度δ时为第二中间间距P4。
如上所述,不论使灯保持具8向左旋转或向右旋转均能够调整灯间距。而且,因为灯保持部81线对称,所以只要灯保持具8的旋转角度相同,即使旋转方向不同的情况下灯间距也相同。利用该特性,如图12所示,在背光源装置中按照下述方式配置:使配置在比中央部靠右侧的灯保持具8向左侧旋转,使配置在比中央部靠左侧的灯保持具8向右侧旋转。
这样,通过改变配置在右侧的灯保持具8和配置在左侧的灯保持具8的旋转方向,在安装灯保持具8时操作者容易使用左手和右手两者进行作业。由此,能够实现作业的快速化,并且在安装时不会被迫采用不合理的姿势而因此能够防止安装错误的产生。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灯保持具具备多个灯间距的背光源装置的对灯进行保持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多种背光源装置共通使用的灯保持具。例如,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源和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源中灯间距不同的情况较为普遍,能够使用对这些背光源装置两者通用的灯保持具。由此,能够减少灯保持具的设计所必需的工时,并且灯保持具的剩余量的调整变得容易,能够省去使用材料的浪费。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灯保持部为两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三个以上的灯保持部排列的灯保持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和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面具有光源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装置加以利用。

Claims (17)

1.一种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灯保持部,该多个灯保持部用于保持相互以相同朝向隔开一定间隔排列的圆筒状的灯;和
固定有所述多个灯保持部的平板状的连接部,
该灯保持具以使多根灯平行的方式对多根灯进行保持,
所述灯保持部具有能够按照与所述灯的相对角度的不同而在不同的部分与所述灯抵接的形状,
所述灯保持部能够通过所述灯保持部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灯的轴方向的角度的变更来变更所述灯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至少能够按照其排列方向与所述灯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式保持所述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的安装有所述灯保持部的相反侧的面的与所述灯保持部相对应的位置,突出有用于将所述灯保持具安装在被组装部的卡止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平行配置,具有将多个直线状的圆筒状部以规定的角度偏移并交叉连接的形状,其中,该直线状的圆筒状部具备在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一侧沿轴方向延伸的切口部,
所述各圆筒状部的切口部相互连接而形成在所述灯保持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平行配置,具有将多个直线状的圆筒状部以规定的角度偏移并交叉连接的形状,其中,该直线状的圆筒状部具备在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一侧沿轴方向延伸的切口部,
所述各圆筒状部的切口部相互连接而形成在所述灯保持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具有两个圆筒状部以规定的角度偏移并交叉连接的形状,其中,所述两个圆筒状部具有与所述灯的外径相同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具有两个圆筒状部以规定的角度偏移并交叉连接的形状,其中,所述两个圆筒状部具有与所述灯的外径相同的内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圆筒状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比所述灯的外径小的内径,
所述圆筒状部的内径为不会使得由于所述灯保持部的变形而作用于所述灯的应力使所述灯产生问题的程度。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圆筒状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比所述灯的外径小的内径,
所述圆筒状部的内径为不会使得由于所述灯保持部的变形而作用于所述灯的应力使所述灯产生问题的程度。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具有至少一个端部弯曲地形成、且与所述连接部平行配置的圆筒状部,
在与所述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具备开口部。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具有至少一个端部弯曲地形成、且与所述连接部平行配置的圆筒状部,
在与所述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具备开口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按照以中央部为中心呈线对称的方式弯曲地形成两端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保持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保持部按照以中央部为中心呈线对称的方式弯曲地形成两端部。
14.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保持具。
15.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保持具,
在固定所述灯保持具的护罩和配置在护罩的正面侧的光反射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卡止部的卡止孔,
所述护罩和所述光反射部的卡止孔与所述灯的间隔一致地排列在相对于所述灯的轴方向倾斜的方向上。
1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源装置。
1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源装置。
CN200980108609.8A 2008-03-12 2009-03-06 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0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2928 2008-03-12
JP2008062928 2008-03-12
PCT/JP2009/054277 WO2009113454A1 (ja) 2008-03-12 2009-03-06 ランプ保持具、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933A CN101970933A (zh) 2011-02-09
CN101970933B true CN101970933B (zh) 2012-12-05

Family

ID=4106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60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0933B (zh) 2008-03-12 2009-03-06 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89471B2 (zh)
CN (1) CN101970933B (zh)
WO (1) WO20091134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0933B (zh) * 2008-03-12 2012-12-05 夏普株式会社 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271695A1 (en) * 2012-04-13 2013-10-17 Quan Li Back bezel of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3154A (ja) * 2004-01-14 2005-07-28 Sharp Corp 光源支持具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WO2008001710A1 (fr) * 2006-06-26 2008-01-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formant une source lumineuse avec pi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7226A (ja) 2003-03-24 2004-10-14 Tama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155969B2 (ja) * 2004-01-14 2008-09-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
TWI292502B (en) * 2004-09-30 2008-01-11 Hannstar Display Corp Replaceable lamp set and direct backlight system fand lcd combination thereof
CN101970933B (zh) * 2008-03-12 2012-12-05 夏普株式会社 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3154A (ja) * 2004-01-14 2005-07-28 Sharp Corp 光源支持具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WO2008001710A1 (fr) * 2006-06-26 2008-01-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formant une source lumineuse avec pi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933A (zh) 2011-02-09
US8289471B2 (en) 2012-10-16
US20110007237A1 (en) 2011-01-13
WO2009113454A1 (ja) 200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9057C (zh) 背光灯制造方法和背光灯
CN101377580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US7070313B2 (en) Lamp guide devic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614596B2 (en) Stand for display device
CN101329046B (zh) 背光组件
CN1952755A (zh) 背光模组和其灯管夹持装置
CN101441359B (zh) 框架及采用该框架的背光模组
US20110228504A1 (en) Fixing structure and fixing method of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CN101276077A (zh) 液晶模块和包含该液晶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US7924365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fo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display device
CN101676606A (zh) 具有弹性支撑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CN101970933B (zh) 灯保持具、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5317547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343502B (en) Backlight module
JP432711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59049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108424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1097350A (zh) 具有光学组件支架的灯台及具有该灯台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01809363B (zh) 背光源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1770111A (zh) 液晶荧幕显示器的背光模组装置及其形成的方法
CN111123585A (zh) 一种发光灯板模组
CN100375920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CN216411805U (zh) 扩散板支撑装置以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1925779A (zh) 灯保持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20872841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