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8939A - 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 - Google Patents

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8939A
CN101968939A CN 201010233211 CN201010233211A CN101968939A CN 101968939 A CN101968939 A CN 101968939A CN 201010233211 CN201010233211 CN 201010233211 CN 201010233211 A CN201010233211 A CN 201010233211A CN 101968939 A CN101968939 A CN 101968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chnology
museum
nature
water
described 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332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富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0102332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8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68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8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足自然场景再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全新布展方式及一些具体实现的技术。破除传统类同教科书的分门别类集中展示物种的布局方式,在实现主题大纲分类的基础上规划整体布展方案。根据不同种群动植物自然生存条件,面向现实环境实地考察并采录自然景观,多方位大量拍摄实地照片、日夜连续现场制作录音录象资料,以人造水、草、土等材料整体构造相对广阔的原野或山脉等地貌,结合现场布置绘制远景构图形成不同的自然场景为载体,集中摆放对应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标本或其他专题展品。大量使用声、光、电等一切现代科技手段再现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现象,配合多方位显现不同展品的独到特点。

Description

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足自然场景再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全新布展方式及一些具体实现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既称“博物”自然是博采众物(种类)多多益善,但事实上要尽集缤纷多彩的世间万物于有限的空间并无可能。所以尽可能地围绕主题搜集展示更多之“物”,就成为各种不同类型博物馆必然的建馆宗旨。
博物馆以“博”见长需要尽量做到广博全面,就没能力按照动物园、水族馆等以“不常见”、“珍奇”的物种为主导,直接展现众多生物的生态环境;博物馆要展现给观众的是尽可能“真实”的视觉感受和重点特性的知识介绍,又不能如各类物种的专著或广义的教科书那样,使用简单图片(即使包括活动的视频短片)及文字来逐一说明;于是唯一可选的整体展品方案,只能立足于以物种标本或模仿的模型为主体这个基础定位。
没有生命的物种例如矿物等展品,可以直接选材加工为适合展示其外部特点及内部分层等结构状态;一般动植物因生命周期、养育成本等限制,则只能以防腐等手段制作的标本或仿真技术制作象形体(模型)代替。
本发明不涉及矿物、昆虫标本及动物的模型或标本的具体制作技术,仅就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与本发明技术直接有关的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展品或整体布局,阐述常见的背景技术方案:
草本植物:通常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特点或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才被选定制作展品:能够从市场购买到例如绢花、塑料等制作的仿真品直接使用布展;利用几种不同仿真植物产品利用剪裁“嫁接”等方式,制作成为不同植物的代用品;市场能够采购到(或订购)各种草木花卉的干花制品;无法得到的植物标本或仿制品则只好使用照片或绘画展示。
多年生木本植物(树类):
干枯的树干与粗壮的主枝条的木质结构一般不会继续腐烂,通常可以直接保留到枝条直径大于2厘米部分;随季节周期变化干枯再生过程的枝叶,则从市场购买带枝条与叶片的仿真树叶(仿真树枝柄通常为4-6毫米),插入保留枝条的截断面及周围预先钻好的孔中,使用湖泥或调和胶粘剂的木屑填充并遮盖树枝截断面。限定截面大于2厘米的原因,在于钻孔后原枝条需要承载仿真枝条的重量等因素。这种工艺的衔接部位表现不够真实,特别对于高度在3米以下比较矮小的树木(例如灌木丛),由于枝条本身过细而无法实现这种真假“嫁接”的技术造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一些动植物标本或仿真制品的制作技术确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因博物展品涉及范围广泛而具体品种需求数量有限,很少值得工业规模制造的产品类型可用。
不流动的水会变臭、土壤容易滋生微生物造成展馆环境污染、没有水土就没有植物生存的空间,也就不存在可再现的自然环境。因此现代博物馆布展主流方式,只能是按展馆的主题思想把要展示的物种分门别类地有序摆放排列,使用标签配合简洁的文字说明分别介绍其特点;仅对一些重点突出展示的物种(例如大型或比较罕见的动、植物),针对其特点或习性专门设计配套一些额外制作的人造“自然环境”陪衬物作为点缀。于是有限的美术设计、工艺技师等人员,根据自身技能和知识范围提供有限的技术方案,逐一完成整体布展的现代博物馆工程,实质上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广博展示不同物种特性及发展历史的‘立体教科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布展理念,破除传统按主题分门别类集中展示物种,类同教科书的分类布局方式,扩充以前仅为重点突出展示物种用来点缀的自然环境陪衬物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建造大面积、更真实地实现自然场景再现的工程,实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全局布展方案。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措施是在实现展馆主题大纲分类的基础上规划整体布展方案。根据不同种群动植物自然生存条件及矿产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等,面向现实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参考采录的自然景观确定环境布局摸板,用人造水、草、土(可杂以天然石块点缀)等材料(根据需要可选添加人造的冰、雪),整体构造相对广阔的原野或山脉等地貌,结合现场布置绘制远景构图形成不同的自然场景做为载体,形成集中摆放对应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标本或其他展品的专题展区(图1)。大量使用声、光、电等一切现代科技手段再现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现象,配合多方位显现不同展品的独到特点。
根据选中的主题实地考察各局部专题的自然场景,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大量拍摄的实地照片,配合日夜连续现场制作录音录象资料,认真讨论确定源于自然、高(优)于自然的局部专题展区。
可以使用泡沫塑料或用泥、沙、或其他材料材料混合胶粘剂,直接构造地貌后涂色成为人造土壤,表面处理植入仿真花、草、竹林及树木,配合人造水洼等点缀,既可直接布置展示美丽壮观的山坡、林地、草地、河堤、沟坝、海滩涂、稻田、菜地等自然景观;也可作为陪衬载体,合理布局放置各种不同鸟类和动物,形成以所包含动物为主题的自然场景。
有关仿真花、草等人造植物除穿插使用传统的绢花工艺、保鲜植物(专利《一种真正的“保鲜植物”及其制作方法》)、常青植物(专利《利用天然植物制作的常青植物工艺品》)技术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塑化技术加工定型鲜活的植物;其他例如树木、人造水洼或水面等技术将以实施例的方式一一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展馆展区布局示意图
图2为人造树木构造示意图
图3为人造树木安装方法示意图
各图统一标注符号名称如下:
KJ为展馆的一个完整空间(例如一间展室);ZTQ为不同专题的展区;HB为依附展室墙壁的画面或专门设置的立体画壁;ZG树木主干;ZT为树木枝条;SG为树木根部;XK为树干上的细孔;YP为仿真树叶;XZ为配套仿真树叶的细枝条;TF为涂复层;TJ为带底座的铁架;JG为紧固件;L-JG为倒L形紧固件;为U-JG U形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几个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对一些具体布展内容的实施方法:
实施例一:人造土壤及泥浆
根据需要模仿的场景样板以及土壤颜色,以GRC材料为主加入实地考察采集到的部分土壤,灭菌处理后添加矿物质颜料,使用稀释后的树脂作粘合剂,堆积成表面凹凸起伏再现自然的地貌形象后进行固化处理,构成颜色各异的人造土壤。为防止细菌滋生、保护人造土壤不受践踏破损,可多重复以上工艺表面硬化;为体现稍微潮湿的效果,可添加亮光剂树脂材料进行表面润色处理。
需要表现泥浆的场景,可以混合软树脂材料的粘稠的泥土倒在需要表现的位置,用来表现烂泥糊浆。在固化前,可使用鸟脚的模型在表面点压以表现鸟类的深浅脚印,待烂泥糊浆自然固化后,用光亮树脂对对其表面润色两次,以表现潮湿的水迹效果。
实施例二:用原生树木改造为适合布展的人造树及布局方案。用来处理改造的人造树酷似原生树木,可以加工处理高达几十米的大树,也可以制造矮小灌木丛
将采集到整棵的原生树木去除树叶,如图2所示完整保留树干ZG、主枝条ZT及部分根部SG,大型树木可进行局部分解处理后组装到一起;再进行常温干燥、烘干处理或蒸汽蒸干后作脱脂处理;在树干上钻若干细孔XK(例如0.1毫米)后注入防腐药剂,并对表面喷涂防腐剂;最后使用树脂混合水泥添加色浆、固化剂,进行整体上色涂复(TF层),增加树干及枝条的表面强度。在涂层尚未彻底凝固前,沿树干及主枝条表层仿照原生树木钩划出纹理、疤痕及断裂树干位置的纹理与颜色。
选择同一原生树木不同大小的叶片,模仿真实的纹理结构开模制做带套孔的仿真树叶YP及配套的细枝条XZ。按枝杆直径从粗到细的自然生长规律处理树干及枝条,在充分保证枝条牢靠度的前提下,对树干及较粗主分枝钻孔,配套插入仿真树叶YP与细枝条XZ组合的仿真枝叶、对细小的树枝直接处理其外圆,套装并使用强力胶固定仿真树叶YP。完成组装后在树干整体及各枝干插接处理的位置,涂抹带色浆的水泥或其他粘合材料,使树干与枝条、树叶等形成无明显衔接瑕疵的整体结构。
现场布局方案:在需要布局安装树木的场地,使用角铁和铁板等材料制作不同高度带底座的铁架TJ(图3),将做好的人造树吊立到铁架上部,靠近根部使用钢筋弯制成倒L形或U形的紧固件JG的一端敲入树干,钢筋另一端与铁架焊接后再使用铁丝等物牢牢捆扎固定。
(图中虚线框内L-JG和U-JG示意两种紧固件的大致形状)
所以要求“制作不同高度带底座的铁架”的原因,在于适合特别是斜坡或山脉的需要。事实上,特别是建立在楼房的展馆,要考虑楼板的承重能力就只能悬空处理表现地面的表层,至于这些铁架配合使用什么材料的平板等支撑这些表层,以及除树木之外的空间也需要增设的支撑体等做法,属于背景技术常见的手段,不再一一列举。
实施例三:草本,树木附生植物的制造
从实地采集各种不同的草本及附生在树上的植物样本,根据样本原型的纹理开模翻制出塑料的枝条骨架,配合绢布叶片,组合后成为高仿真的草本以及附生植物,使用稀释后的树脂进行表面着色处理,并对枝条与叶片连接部位固定以免长期使用后脱落。
实施例四:人造水面的成型制作与应用
根据布展场景需要,使用粘土在地面模仿水波纹大面积造型,然后用硅胶翻造出带边框的硬模具,倒入混合了固化剂的亚克力(译称,或译为压克力、雅克力)材料,硬化后即形成带波纹的透明水玻璃板,使用水磨设备进行修饰后,用亮光蜡全封闭处理表面制成仿真的水玻璃备用。
这样制成的仿真水玻璃,除直接剪裁或拼接,用来表现如海洋等大面积的水面、山石下的河水、弯曲的河滩、溪沟等外,还可以:
1:在人造地面模仿湿地的水下环境处理不规则凹陷部位,放置一些人造鱼类及其它水下生物的模型或标本,盖上仿真水玻璃平板并在其表面边缘覆盖杂以植物的人造土壤,构建成视觉上逼真的湿地的水洼环境。
2:仿真的水玻璃悬空安置并在适当部位钻孔,可以表现动、植物的下端在水面下的情景。如荷叶茎杆扦入水面下,鸟类的脚踏入水中或脱离水面展翅欲飞的形象,树木植物的根部暴露在水中的情景等。
3.使用仿真水玻璃碎片表现局部细微处的水迹,水斑;树叶表面、水稻田的凹凸地面的点线状,块状的水迹,滩涂的水泡,青蛙口沫,蛇的爬行水迹路线等。水玻璃固化前可以使用动物脚模按出脚印,表现出动物的足迹。
实施例五:冰面与冰挂的制作
根据布展的需要,使用实物或泥土造型并用硅胶翻造出硬模具,将混合了固化剂的亚克力材料倒入模具硬化成透明的水玻璃体后,表面喷涂透明粘合剂再喷涂钛白粉,或直接喷涂混合透明粘合剂的钛白粉对其表面润色。可用来表现冰的质感效果,应用于雄伟的北极冰川,南极冰山,冰柱,冰凌,在山地树干以及树叶上,屋顶上的冰挂等。
实施例六:为表现美丽的雪地场景或极地风光,形成多层极地雪景的工艺制造流程
使用碎石机将雪白色的石英研磨成细如盐粒的石英粉,然后根据场景需要将石英粉添加石膏作基础层铺设到一定厚度的山体或仿真水玻璃表面上,在其表面铺设混合有研磨的玻璃粉末的石英粉以增加反射光线效果,在上层再铺一层石英粉后用透明树脂固化表面,并在表层上撒放置一层细石英颗粒。参观者可观看到多次冰封的雪层,还可触摸到雪的真实感觉。
实施例七:水与人造土壤结合放养水生物
本实用新型的人造土壤具备很强的防水渗透的性能,配合水循环处理设备可以保持水在相当长时间内的清洁。在仿真土壤周围使用透明树脂固化仿真水玻璃材料,导入净水并配套安装水处理设备,构成的水景中可以放置不同种类的活鱼或其他水生物,展示活鱼或其他水生物的真实生活状况。
实施例八:海岛、山石临水部位处理长年水浸蚀的痕迹
根据背景技术用玻璃钢树脂类材料成型的假山体,需要在山体上表现出长年淹水浸蚀的部位,涂抹上宽度5-40厘米的黑色或黄色的矿物质颜料混合树脂调成色浆作为添加的水迹线,表现出山石上长期淹泡的痕迹,使得山体更具真实的直观感。
在展现河岸边的人造土壤,也可以在裸露出人造水面5-30厘米的部位使用色浆涂抹黑色水线,用来展示土壤被水长期浸泡后腐化的现象。
实施例九:珊瑚礁石与海洋鱼类生存环境的表现制作
使用海水中采集的干制珊瑚,掺合海洋中的礁石堆放形成珊瑚礁,使用稀释后的树脂添加各种颜料以及银光粉剂局部喷涂润色,周围悬浮处理一些海洋鱼类标本;在礁石的下部安装地灯,覆盖压克力制造的仿真海水面配套侧向投影照射的紫光或兰光灯。表现五彩斑斓的海洋珊瑚礁石与海洋鱼类的生活状态。实施例十:仿真芦苇
使用直径、长度不等的钢筋套上绿色的塑料管做成芦苇颈杆;开模制造大小不一的芦苇叶片,套在颈杆上并用强力胶固定。在绿色树叶下边部分模仿干枯的苇叶,体现芦苇随季节不同生长的变化,顶部使用采集到开花或包裹着的真实的芦苇絮毛,组合成整枝仿真芦苇,然后“种植”到仿真土壤或水面,周围仿造出的湿地环境。
实施例十一:背景画、光照、声音与场景结合构造情节故事的展示
综合上述实施例的树木,湿地,雪地等场景技术的工艺,配合假山工艺制作等背景技术,根据设计的场景要求在墙壁前边进行部分近景实地布局形成初步规模后,使用丙希颜料直接在墙体或帖附画布、画板等,配合近景布局绘制延伸场景的彩色画,在画面顶端参差布置明暗不同的灯光效果,布置成广阔的草原、湿地、高山、大海,蓝天等具有强力视觉冲击感的场景;结合有选择地进行实地现场采集录制的,例如空中鸟类飞翔、荒原野兽的吼声、湿地小虫的鸣叫等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声音,构成令人如同亲临其景感受一段精彩情节故事的场景。
有关声音的表现应密切配合情节的需要现场实时录制,例如在海洋远处录制海鸥的长鸣、在寂静的夜晚录制昆虫的鸣声,在茫茫荒原录制野狼的嚎叫等。
实施例十二:广泛应用的自然景观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及大部分实施例,并不局限于单纯在博物馆的应用,可以广泛移植到例如公园、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校园、别墅群及住宅小区或其它需要体现自然风光的公共场所。

Claims (17)

1.一种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其特征在于:参考实地考察的自然景观确定环境布局模板,以人造水、草、土及可选的人造冰、雪等构造地貌,结合远景构图形成的自然场景为载体;集中摆放按自然规律在对应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标本或其他展品的专题展区。大量使用声、光、电等手段再现自然现象,多方位显现不同展品独到特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再现自然地貌形象的特征在于:以泡沫塑料或泥、沙、或其他材料材料混合胶粘剂,直接构造地貌后涂色成为人造土壤,植入仿真花、草、竹木,配合人造水洼等点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仿真花草等人造植物的特征在于:穿插使用绢花工艺、保鲜植物和长青植物技术或生物塑化技术加工定型鲜活的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人造土壤的特征在于:以GRC材料为主加入灭菌处理的实地土壤和矿物质颜料,用稀释的树脂粘合剂堆积成形后固化处理构成的人造土壤,添加亮光剂树脂进行表面润色处理;用粘稠的泥土混合软树脂材料制成泥浆,自然固化后涂光亮树脂润色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原生树木改造为人造树的特征在于:完整保留主枝干及部分根部进行干燥脱脂及防腐处理;整体上色涂复树脂、水泥、色浆、固化剂混合物;主枝干钩划 原生纹理、疤痕;粗处插接仿真枝叶、细枝套装并胶固仿真树叶;制作铁架支撑树干并以紧固件联牢后用铁丝等捆扎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解决楼板承重能力的特征在于:使用平板和支架悬空处理人造地面的表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草本,树木附生植物制造的特征在于:根据实地采集的草本植物原型的纹理开模翻制塑料枝条,配合绢布叶片构成后,用稀释树脂表面着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人造水面成型制作的其特征在于:用粘土模仿水波纹大面积造型后用硅胶翻造模具,倒入亚克力翻造带波纹的透明仿真水玻璃,水磨修饰后用亮光蜡全封闭处理表面;可直接剪裁拼接表现大面积水面、悬空表现水面下的情景,或表现局部细微处的水迹、水斑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制作冰面与冰挂的特征在于:实物或泥土造型翻模,亚克力材料浇注成透明的水玻璃体后喷涂透明粘合剂加钛白粉进行表面润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多层极地雪景的工艺制造流程的特征在于:使用碎石机将雪白色的石英研磨成细如盐粒的石英粉,杂以研磨的玻璃粉末多层铺设后用透明树脂固化表面,并在表层上撒放细石英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水与人造土壤结合放养水生物的特征在于:在仿真土壤周围使用透明树脂固化仿真水玻璃材料,导入净水并配套安装水处理设备,构成的水景中放置不同 种类的活鱼或其他水生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海岛、山石临水部位处理长年水浸蚀痕迹的特征在于:在象征淹水的部位,涂抹黑或黄色矿物质颜料混合树脂调成的色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珊瑚礁石与海洋鱼类生存环境的表现制作的特征在于:用海中珊瑚掺合礁石堆放形成珊瑚礁,周围悬浮处理一些鱼类标本;在礁石的下部安装地灯,覆盖仿真海水面配套侧向投影照射的紫光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仿真芦苇制作的特征在于:用钢筋套绿色塑料管做成芦苇颈杆;套上模制的并用强力胶固定,采集真实的芦苇絮毛,组合成整体“种植”到仿真土壤或水面,周围仿造出的湿地环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背景画、光照、声音与场景结合构造情节故事展示的特征在于:使用丙希颜料配合近景布局绘制延伸场景的彩色画,在画面顶端参差布置明暗灯光效果;结合现场采录制的各种不同声音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声音与场景结合的特征在于:密切配合情节的需要,现场实时录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其特征在于:广泛应用到公园、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校园、别墅群及住宅小区或其它公共场所。 
CN 201010233211 2010-07-22 2010-07-22 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 Pending CN101968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33211 CN101968939A (zh) 2010-07-22 2010-07-22 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33211 CN101968939A (zh) 2010-07-22 2010-07-22 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8939A true CN101968939A (zh) 2011-02-09

Family

ID=4354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33211 Pending CN101968939A (zh) 2010-07-22 2010-07-22 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893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1897A (zh) * 2014-08-15 2014-12-10 韩俊峰 工艺仿形极地浮冰的制备方法
CN106683553A (zh) * 2017-01-19 2017-05-17 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真玉米及互动体验收获玉米的实现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94A (zh) * 1993-12-31 1995-07-05 饶文义 人造天然幻想盆景
CN1112883A (zh) * 1994-03-23 1995-12-06 毛福平 中国海滨地质风景观群
CN2253025Y (zh) * 1995-12-18 1997-04-23 都兴宽 海底局部生态模拟器
CN2651874Y (zh) * 2003-06-03 2004-10-27 王颂 模拟植物园教具
CN1704265A (zh) * 2004-06-03 2005-12-07 大连自然博物馆 仿真景观制作方法
CN2906809Y (zh) * 2006-03-24 2007-05-30 上海科技馆 一种生态场景多媒体模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94A (zh) * 1993-12-31 1995-07-05 饶文义 人造天然幻想盆景
CN1112883A (zh) * 1994-03-23 1995-12-06 毛福平 中国海滨地质风景观群
CN2253025Y (zh) * 1995-12-18 1997-04-23 都兴宽 海底局部生态模拟器
CN2651874Y (zh) * 2003-06-03 2004-10-27 王颂 模拟植物园教具
CN1704265A (zh) * 2004-06-03 2005-12-07 大连自然博物馆 仿真景观制作方法
CN2906809Y (zh) * 2006-03-24 2007-05-30 上海科技馆 一种生态场景多媒体模拟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1897A (zh) * 2014-08-15 2014-12-10 韩俊峰 工艺仿形极地浮冰的制备方法
CN106683553A (zh) * 2017-01-19 2017-05-17 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真玉米及互动体验收获玉米的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mus et al.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onoran Desert
Waterman The fundamental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oung et al. The Art of the Japanese Garden: History/Culture/Design
Taylor Urban public parks, 1840-1900: Design and meaning
Schaafsma et al. Bringing the Rain: An Ideology of Rain Making in the Pueblo Southwesπ and Mesoamerica
CN101968939A (zh) 回归自然的博物馆布展技术
CN210658206U (zh) 一种多功能河岸生物多样性维持结构
Kraus et al. Rain gardening in the south: ecologically designed gardens for drought, deluge,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Levin Hopper's places
Bull New conversations with an old landscap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ontemporary Australia
Jaeger et al. Introduction to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Greenlee The American meadow garden: Creating a natural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lawn
Tychonievich Rock Gardening: Reimagining a Classic Style
Rubin et al. The California Native Landscape: The Homeowner's Design Guide to Restoring Its Beauty and Balance
Lim et 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Sojinjeong Garden in Geochang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ecological design of Junhe Wetland Park in Pingyi County,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Liu Application of Flower Border in Northern Gardens
Oshima et al. Miniature Moss Gardens: Create Your Own Japanese Container Gardens (Bonsai, Kokedama, Terrariums & Dish Gardens)
Friis et al. Mangrove Ecosystems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Ming et al. Present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Bryophyt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Kla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nature–collision or collaboration?
Walters et al. Britain
Holmes Taylor's master guide to gardening
Festing Pulham has done his work well
EP1842423A1 (en) Ornamental container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ie Fuyou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amendment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2 room 2, unit 1, building 25, No. 310000, Wen two road, Zhejiang, Hangzhou

Applicant after: Xie Fuyou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Jiefang Road 310001 No. 201 first floor

Applicant before: Xie Fuyou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91-11 No. 91-12 labour Road, Zhejiang, Quzhou 324000

Applicant after: Xie Fuyou

Address before: 302 room 2, unit 1, building 25, No. 310000, Wen two road, Zhejiang, Hangzhou

Applicant before: Xie Fuyou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ie Fuyou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Xie Fuyou

Document name: Review of business letter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