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1520B - 集水瓶 - Google Patents

集水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1520B
CN101961520B CN 200910160086 CN200910160086A CN101961520B CN 101961520 B CN101961520 B CN 101961520B CN 200910160086 CN200910160086 CN 200910160086 CN 200910160086 A CN200910160086 A CN 200910160086A CN 101961520 B CN101961520 B CN 101961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ion tube
collection bottle
water
water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00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1520A (zh
Inventor
李清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LEMED (XIAME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LEMED (XIAME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LEMED (XIAME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LEMED (XIAME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1600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1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61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1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1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1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集水瓶,包含一壳体、二连接管,及一封盖,壳体界定有一储水空间,及一使储水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水孔,二连接管分别设于壳体左、右两相反侧并使储水空间与外部相连通,二连接管呈水平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同,壳体重心与二连接管实质上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封盖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上以封闭排水孔,借此,能避免与连接管相连接的输气管因集水瓶重量而被下拉,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且便于使用者将壳体内所收集的水排出。

Description

集水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水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湿气呼吸医疗照护上并可收集输气管内因温度降低而使温热水气凝结而成的水的集水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应用于湿气呼吸医疗照护的湿气呼吸装置1,包含一呼吸机11,其通过一第一输气管12与一加热器13相连通,加热器13则通过一第二输气管14与一三向接头15的第一管部151相连通,借此,使呼吸机11所提供的气体经由第一输气管12进入加热器13后与加热器13所提供的水蒸气混合,而产生湿润加温的效果,并经第二输气管14流通至三向接头15,再借由三向接头15及与其第二管部152连接的呼吸面罩或气切管,送入患者呼吸道。另外,三向接头15的第三管部153与一集水瓶16间设有一第三输气管17,而集水瓶16与呼吸机11间设有一第四输气管18,借此,由患者呼吸道所排出的气体能通过第三输气管17、集水瓶16及第四输气管18回流至呼吸机11。
集水瓶16用以收集患者呼出的气体所凝结在第三、第四输气管17、18内的水,集水瓶16包括一用以容置水的瓶体161,及一盖合于瓶体161上的盖体162,盖体162上设有一第一连接管163,及一第二连接管164,第一、第二连接管163、164共同构成V形状且分别用以与第三、第四输气管17、18相连接,借此,使第三、第四输气管17、18内的水经可由第一、第二连接管163、164汇流至瓶体161内。
由于集水瓶16的体积大且整体重心位于第三、第四输气管17、18下方,因此,第三、第四输气管17、18易因集水瓶16的重量关系而受拉动,进而拉扯到三向接头15及与其相连接的气切管,造成患者气切口处的创伤。又,第三、第四输气管17、18受外力而被翻转时,集水瓶16则会被随之带动翻动,进而增加集水瓶16内的水逆流回第三、第四输气管17、18内的可能性。再者,当瓶体161内的水满后,需将瓶体161与盖体162分离后,才能将瓶体161内的水倒出,由于在拆卸瓶体161的过程中易造成瓶体161内的水溢出,因此使用上较为不便。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湿气呼吸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集水瓶,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湿气呼吸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集水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其壳体重心与相连接的连接管实质上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的设计,能避免与连接管相连接的输气管因集水瓶重量而被下拉,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瓶,通过与输气管相枢接的设计,能使壳体保持在固定位置而不会因输气管翻转时而被带动旋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瓶,通过与输气管相枢接的设计,可减少壳体的旋转而牵动输气管转动并拉扯患者伤口,并能降低输气管揪结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集水瓶即使旋转或倾斜时,不会造成水逆流回输气管内。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瓶,借由可拆卸的封盖封闭排水孔的设计,便于使用者将壳体内所收集的水排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集水瓶,适于供二输气管连接,包含一壳体、二连接管,及一封盖。壳体界定有一储水空间,及一使储水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水孔。二连接管分别设于该壳体左、右两相反侧并使储水空间与外部相连通,二连接管呈水平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同,壳体重心与二连接管实质上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封盖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上以封闭排水孔。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集水瓶,其中壳体还界定有二分别位于左、右两相反侧使储水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穿孔,二连接管分别穿设于二穿孔并与二穿孔枢接,使各连接管能相对于壳体旋转,借此,壳体能保持在固定位置而不会因输气管翻转时而被带动旋转,能避免储水空间内的水经由通孔逆流回连接管内,可减少壳体的旋转而牵动输气管转动并拉扯患者伤口。
前述的集水瓶,其中壳体包括二凸设于内表面且分别对应二穿孔位置的围壁,各围壁用以供各连接管穿设且内壁面设有一防漏垫圈,各连接管外表面设有一供防漏垫圈卡接的卡槽,借由围壁的设计能增加壳体与连接管间的接触面积,使连接管能稳固地保持呈水平延伸的状态,以避免连接管因外力影响而产生晃动或倾斜的情形。防漏垫圈的设计使得连接管与围壁间呈密封状态,以避免储水空间内的水经由穿孔流出。
前述的集水瓶,其中各连接管一体成型于壳体上,集水瓶还包含二分别套设于二连接管上的旋转套筒,各旋转套筒能相对于各连接管旋转。各连接管外表面设有一凸环,各旋转套筒内表面设有一供凸环卡接的凹槽。
前述的集水瓶,其中壳体外形呈橄榄球形,壳体长向与各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使得壳体的重心与相连接的连接管实质上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
前述的集水瓶,其中各连接管界定有一气体流道,并包括一位于储水空间内的封闭端,及多数个环设于管壁且邻近封闭端的通孔,气体流道通过所述通孔与储水空间相连通,借此,使得水因为封闭端的阻挡而由朝向下方的通孔流至储水空间内,气体则可呈扩散状地经由各通孔流入储水空间。
前述的集水瓶,其中二连接管的封闭端位置相对且相靠近,借此,能缩短气体由一连接管流至另一连接管的流动路径。
前述的集水瓶,其中排水孔位于壳体底侧,壳体呈透明状,壳体还包括一设于外表面呈水平且高度低于各连接管高度的第一最高水位线,当储水空间内的水位高度低于第一最高水位线时,集水瓶不论立置或横置,储水空间内水位高度皆低于所述通孔高度,借此,集水瓶即使旋转或倾斜时,皆能避免储水空间内的水经由通孔逆流回连接管。
前述的集水瓶,其中壳体还包括一设于外表面且与第一最高水位线平行且相间隔的第二最高水位线,当壳体旋转而使排水孔位于上方时,集水瓶不论立置或横置,储水空间内水位高度皆低于所述通孔高度,借此,集水瓶即使旋转或倾斜时,皆能避免储水空间内的水经由通孔逆流回连接管。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集水瓶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借由通过壳体的重心与相连接的连接管实质上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的设计,能避免输气管因壳体重量而被下拉。又,连接管与壳体相枢接或者是旋转套筒可旋转地套接于连接管的设计,能使壳体保持在固定位置而不会因输气管翻转时被带动旋转,能避免储水空间内的水经由通孔逆流回连接管的气体流道内,同时,可减少壳体的旋转而牵动输气管转动并拉扯患者伤口。再者,借由可拆卸封盖的设计,便于使用者将壳体内所收集的水排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着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湿气呼吸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湿气呼吸装置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第三、第四输气管分别套接于连接管上,且第三、第四输气管翻转时会带动连接管转动。
图4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3中的A-A剖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壳体的重心位置与两连接管实质上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以及说明气体的流动方向。
图6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管的侧视图,说明气体呈扩散状地经由通孔流出气体流道。
图7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壳体旋转后使排水孔及封盖朝向上方。
图8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旋转套筒套接于连接管上。
图9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第三、第四输气管分别套接于旋转套筒上,且第三、第四输气管翻转时会带动旋转套筒转动。
图10是沿图9中的B-B剖线所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集水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集水瓶2是应用于一湿气呼吸医疗照护的湿气呼吸装置300中,湿气呼吸装置300用以供患者进行呼吸照护。
湿气呼吸装置300包括一呼吸机31、一第一输气管32、一加热器33、一第二输气管34,及一三向接头35。第一输气管32连接于呼吸机31与加热器33间并使两者相连通,而第二输气管34连接于加热器33与三向接头35的第一管部351间,并使加热器33与三向接头35相连通,借此,使呼吸机31所提供的气体经由第一输气管32进入加热器33后与加热器33所提供的水蒸气混合,而产生湿润加温的效果,并经第二输气管34流通至三向接头35,再借由三向接头35及与其第二管部352连接的呼吸面罩或气切管,送入患者呼吸道,以提供具有符合人体需求的湿度的气体供患者吸取。三向接头35的第三管部353与集水瓶2间设有一第三输气管36,而集水瓶2与呼吸机31间设有一第四输气管37,借此,由患者呼吸道所排出的气体能通过第三输气管36、集水瓶2及第四输气管37回流至呼吸机31。
需说明的是,只要是输气管内无设置有加热气体功能的加热线,就需在该输气管的中间处设置集水瓶2,因此,集水瓶2可以设置在进气端的输气管上,或者是出气端的输气管上,集水瓶2的设置位置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设在出气端的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的位置为限。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由于患者所呼出的气体的湿度大,且湿气易在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内凝结成水,因此需通过集水瓶2来收集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内所凝结的水。集水瓶2包含一壳体21,及二安装于壳体21上且分别与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相连接的连接管22,壳体21呈橄榄球形,其界定有一储水空间211,及二分别位于左、右两相反侧使储水空间211与外部相连通的穿孔212,各连接管22可穿设于各穿孔212而组装于壳体21上。
各连接管22包括一封闭端221,及一位于封闭端221相对侧的开口222,且各连接管22界定有一位于封闭端221与开口222间用以供气体流动的气体流道223。各连接管还包括多数个环设于管壁且邻近封闭端221的通孔224,气体流道223可通过通孔224与外部相连通。
在组装集水瓶2时,先将各连接管22的封闭端221对准壳体21的各穿孔212,接着将各连接管22水平地穿设于各穿孔212,由于壳体21的内表面凸设有二分别对应二穿孔212位置的围壁213,因此,各连接管22会同时穿设于穿孔212及围壁213,借由围壁213的设置,能增加壳体21与连接管22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接管22穿设于穿孔212及围壁213后,能稳固地保持呈水平延伸的状态,以避免连接管22因外力影响而产生晃动或倾斜的情形。
各围壁213内壁面卡设有一橡胶材质的防漏垫圈23,且连接管22管壁中段位置处径向朝内凹陷形成有一卡槽225,因此,各连接管22穿设于各穿孔212的过程中,当卡槽225位置移动到防漏垫圈23位置时,防漏垫圈23会卡于卡槽225内,使得连接管22与围壁213间呈密封状态,以避免储水空间211内的水经由穿孔212流出,此时,即完成各连接管22的组装。接着,将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分别套设于集水瓶2左、右两侧的连接管22,由于各连接管22的气体流道223可通过通孔224与储水空间211相连通,因此,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内所凝结的水能经由连接管22的气体流道223以及朝向下方的通孔224流至储水空间211内,借以收集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内所凝结的水。
图5中的左侧连接管22的气体流道223内的气体会带动水往封闭端221处流动,使得水因为封闭端221的阻挡而由朝向下方的通孔224流至储水空间211内,气体则如图6所示呈扩散状地经由各通孔224流入储水空间211,借由两连接管22的封闭端221位置相对且相靠近的设计,使得气体由左侧连接管22的通孔224流出后,能快速地经由图5右侧连接管22的通孔224流入气体流道223内,借此,能缩短气体的流动路径。
如图3及图5所示,由于两连接管22是呈水平延伸地安装于壳体21上,且延伸方向相同并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又,橄榄球形壳体21的长向与连接管22的延伸方向平行,因此,壳体21的重心G位置与两连接管22实质上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故壳体21的重心G位置实质上也与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借此设计方式,能避免因壳体21的重量关系而将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下拉,进而拉扯到三向接头35(如图2)及与其相连接的气切管,造成患者气切口处的创伤,借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需说明的是,壳体21的外形并不以橄榄球形为限,只要是壳体21的重心G位置与两连接管22实质上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的外形皆可使用,但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橄榄球形的外形设计,能使壳体21的集水量较多。
另外,由于各连接管22是与各穿孔212枢接,使得各连接管22能相对于壳体21旋转,因此,当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受外力而被翻转时,只会带动连接管22相对于壳体21如箭头V或箭头V反向转动,而壳体21仍保持不动的状态,借此设计方式,能避免壳体21的储水空间211内所收集的水经由通孔224逆流回连接管22的气体流道223内的情形发生,同时,可减少壳体21的旋转而牵动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转动并拉扯患者伤口(例如气切口处),再者,能降低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产生揪结的可能性。
壳体21还包括一设于底侧的排水管214,排水管214界定有一使储水空间211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水孔215,排水管214上安装有一可拆卸的封盖24,封盖24用以封闭排水孔215以防止储水空间211内的水经由排水孔215漏出。壳体21为透明状且外表面设有一呈水平的第一最高水位线216,第一最高水位线216高度位置低于各连接管22高度,当储水空间211内所收集的水的水位高度到达第一最高水位线216时,使用者可直接将封盖24由排水管214上拆卸下来,以使储水空间211内的水能经由排水孔215排出,待储水空间211内的水都排出后,再将封盖24盖回排水管214上即可封闭排水孔215,借此,能提供使用者使用上的方便性。
另一方面,集水瓶2在使用时,也可先将图2中的壳体21旋转至图7的状态,使排水孔215及封盖24朝向上方,由于壳体21外表面设有另一条与第一最高水位线216平行且相间隔的第二最高水位线217,且排水孔215及封盖24朝向上方时,第二最高水位线217高度低于各连接管22上的通孔224高度,因此当储水空间211内的水位到达第二最高水位线217高度位置后,再将壳体21反向旋转使排水孔215及封盖24朝向下方,即可将封盖24拆卸以进行排水,借由使用时将排水孔215及封盖24朝向上方的方式,能减少储水空间211内的水经由排水孔215及封盖24间渗出的可能性。
需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最高水位线216的标示方式是先将壳体21立置(即壳体21的长轴沿上下方向延伸)后,在储水空间211内加水直到水位略低于位于下方的连接管22上的通孔224高度,接着,再将壳体21横置(如图5所示壳体21的长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后,以储水空间211内的水位高度标示出第一最高水位线216的位置。而第二最高水位线217的标示方式与第一最高水位线216标示方式相同,不同处在于将壳体21横置时,排水孔215及封盖24是朝向上方(如图7所示)。因此,当储水空间211内的水位高度低于第一最高水位线216或第二最高水位线217时,集水瓶2不论立置、横置或倾斜,储水空间211内水位高度皆会低于通孔224高度,借此,能避免储水空间211内的水经由通孔224逆流回连接管22的气体流道223内。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是本发明集水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集水瓶2’的二连接管22是一体成型于壳体21左、右两相反侧,且集水瓶2’还包含二分别套设于二连接管22上的旋转套筒25,二旋转套筒25分别用以供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套接,各旋转套筒25能相对于各连接管22旋转,因此,当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受外力而被翻转时,只会带动旋转套筒25相对于连接管22如箭头V或箭头V反向转动,而壳体21及连接管22仍保持不动的状态。各连接管22外表面设有一凸环226,各旋转套筒25内表面设有一供凸环226卡接的凹槽251,借此,使得连接管22与旋转套筒25间呈卡接状态。
归纳上述,两实施例的集水瓶2、2’,通过壳体21的重心G与相连接的连接管22实质上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的设计,能避免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因壳体21重量而被下拉。又,连接管22与壳体21相枢接或者是旋转套筒25可旋转地套接于连接管22的设计方式,能使壳体21保持在固定位置而不会因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翻转时被带动旋转,能避免储水空间211内的水经由通孔224逆流回连接管22的气体流道223内,同时,可减少壳体21的旋转而牵动第三、第四输气管36、37转动并拉扯患者伤口。再者,借由可拆卸的封盖24封闭排水孔215的设计,便于使用者将壳体21内所收集的水排出,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集水瓶,其特征在于:
该集水瓶包含一壳体、二连接管,及一封盖,该壳体界定有一储水空间,及一使该储水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水孔,该二连接管分别设于该壳体左、右两相反侧并使该储水空间与外部相连通,该二连接管呈水平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同,该壳体重心与该二连接管实质上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该封盖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壳体上以封闭该排水孔,各该连接管界定有一气体流道,并包括一位于该储水空间内的封闭端,及多数个环设于管壁且邻近该封闭端的通孔,该气体流道通过所述通孔与该储水空间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界定有二分别位于左、右两相反侧使该储水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穿孔,该二连接管分别穿设于该二穿孔并与该二穿孔枢接,使各该连接管能相对于该壳体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水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二凸设于内表面且分别对应该二穿孔位置的围壁,各该围壁用以供各该连接管穿设且内壁面设有一防漏垫圈,各该连接管外表面设有一供该防漏垫圈卡接的卡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瓶,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管一体成型于该壳体上,该集水瓶还包含二分别套设于该二连接管上的旋转套筒,各该旋转套筒能相对于各该连接管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水瓶,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管外表面设有一凸环,各该旋转套筒内表面设有一供该凸环卡接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外形呈橄榄球形,该壳体长向与各该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瓶,其特征在于该二连接管的该封闭端位置相对且相靠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瓶,其特征在于该排水孔位于该壳体底侧,该壳体呈透明状,该壳体还包括一设于外表面呈水平且高度低于各该连接管高度的第一最高水位线,当该储水空间内的水位高度低于该第一最高水位线时,该集水瓶立置或横置,该储水空间内水位高度皆低于所述通孔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水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一设于外表面且与该第一最高水位线平行且相间隔的第二最高水位线,当该壳体旋转而使该排水孔位于上方时,该集水瓶立置或横置,该储水空间内水位高度皆低于所述通孔高度。
CN 200910160086 2009-07-21 2009-07-21 集水瓶 Active CN101961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0086 CN101961520B (zh) 2009-07-21 2009-07-21 集水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0086 CN101961520B (zh) 2009-07-21 2009-07-21 集水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1520A CN101961520A (zh) 2011-02-02
CN101961520B true CN101961520B (zh) 2013-01-02

Family

ID=4351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0086 Active CN101961520B (zh) 2009-07-21 2009-07-21 集水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15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6660B (zh) * 2012-10-24 2016-03-09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装置
CN105748108B (zh) * 2012-10-24 2019-04-05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装置
CN104634611B (zh) * 2013-11-14 2018-07-13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对液体样本进行定量分流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US20160243544A1 (en) * 2013-11-14 2016-08-25 Abon Biopharm (Hangzhou) Co., Ltd.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5235A (en) * 1979-05-11 1981-05-05 Fukunaga Atsuo F Anesthetic system
US5222491A (en) * 1992-05-29 1993-06-29 Thomas Samuel D Temporary patient ventilator
US6095135A (en) * 1998-07-10 2000-08-01 Enternet Medical, Inc.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enefits to respiratory gas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5235A (en) * 1979-05-11 1981-05-05 Fukunaga Atsuo F Anesthetic system
US5222491A (en) * 1992-05-29 1993-06-29 Thomas Samuel D Temporary patient ventilator
US6095135A (en) * 1998-07-10 2000-08-01 Enternet Medical, Inc.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enefits to respiratory ga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1520A (zh) 201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1520B (zh) 集水瓶
CN106037389B (zh) 一种方便于卧式饮水的水杯盖及水杯
CN106237478A (zh) 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CN105316918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107035875A (zh) 一种可伸缩式排水接头
CN108392048A (zh) 自封闭式吸管保温杯
CN106500294A (zh) 导风板的定位结构及具有其的冷风扇
CN105133269B (zh)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CN206342277U (zh) 一种适用于坐、立卧式喝水的水杯盖及水杯
CN202287502U (zh) 吸嘴式保温杯盖
TWI377072B (zh)
CN106333583B (zh) 一种便于卧式饮用的双温杯
CN105839370B (zh) 干衣机及干衣机的排水系统
CN211066170U (zh) 一种肠粉机用浮球式平衡水箱
CN206342282U (zh) 一种适合于卧式饮水的水杯盖及水杯
CN204352326U (zh) 新型呼吸管路集水杯
CN208448468U (zh) 一种新型双层隔离消防卷帘门结构
CN208435557U (zh) 水槽洗碗机的呼吸器和具有其的水槽洗碗机
CN208573633U (zh) 水槽式洗碗机
CN20844302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334414U (zh) 一种窑尾自吸式排料灰斗装置
CN217286794U (zh) 一种危重症护理呼吸机可伸缩防积水呼吸管
CN205698778U (zh) 一种用于有创呼吸机呼吸管路的连接装置
CN206943448U (zh) 一种可伸缩式排水接头
CN210623647U (zh) 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不锈钢球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