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3214A - 使用码点指示调度模式的控制信道信令 - Google Patents
使用码点指示调度模式的控制信道信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53214A CN101953214A CN2008801274088A CN200880127408A CN101953214A CN 101953214 A CN101953214 A CN 101953214A CN 2008801274088 A CN2008801274088 A CN 2008801274088A CN 200880127408 A CN200880127408 A CN 200880127408A CN 101953214 A CN101953214 A CN 1019532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channel signals
- protocol data
- transmission
- data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6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7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96 flavo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34 flavo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提供至少两个不同调度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控制信道信号。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控制信道信号的调度单元以及包括该调度单元的基站。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控制信道信号实施调度模式的移动台和基站的操作。为了促进使用不同的调度方式用于用户数据传送,同时避免在控制信令中使用额外的标记指示调度模式,本发明提出在现有控制信道信号字段中使用码点。此外,本发明提出特定调度模式用于与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新控制信道信号一起使用。根据此调度模式,仅为重传提供控制信道信息,而使用盲检测解码初始传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提供至少两种不同调度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控制信道信号。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控制信道信号的调度单元以及包括调度单元的基站。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控制信道信号实施调度模式的移动台和基站的操作。
背景技术
分组调度和共享信道传送
在采用分组调度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至少部分空中接口资源被动态地分配给不同的用户(移动台-MS或用户设备-UE)。这些动态分配的资源典型地被映射到至少一个物理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PDSCH)。例如,PUSCH或PDSCH可以具有以下结构中的一个:
-在多个MS之间动态地共享CDMA(码分多址)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码(code)。
-在多个MS之间动态地共享OFDMA(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子带)。
-在多个MS之间动态地共享OFCDMA(正交频码分多址)或MC-CDMA(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中的上述的组合。
图1示出了用于具有单个共享数据信道的系统的共享信道上的分组调度系统。子帧(也被称为时隙)反映了调度程序(例如物理层或MAC层的调度程序)执行动态资源分配(DRA)的最小间隔。在图1中,假定等于一个子帧的TTI(传送时间间隔)。将必然注意到,通常TTI也可以跨越多个子帧。
此外,一般通过时域中的一个子帧和频域中的一个子载波/子带来定义可以在OFDM系统中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最小单元(也被称为资源块或资源单元)。类似地,在CDMA系统中,通过时域中的子帧和码域中的码来定义无线电资源的最小单元。
在OFCMDA或MC-CDMA系统中,通过时域中的一个子帧、频域中的一个子载波/子带、以及码域中的一个码来定义该最小单元。注意,可以在时域中和在码/频域中执行动态资源分配。
分组调度的主要益处是通过时域调度(TDS)和动态用户速率适配获得的多用户分集增益。
假定用户的信道条件由于快(和慢)衰落而随着时间改变,则在给定时刻,调度程序可以在时域调度中将可用的资源(CDMA情况下的码,OFDMA情况下的子载波/子带)分配给具有良好信道条件的用户。
OFDMA中的DRA和共享信道传送的细节
除了通过时域调度(TDS)而在时域中利用多用户分集之外,在OFDMA中,还可以通过频域调度(FDS)而在频域中利用多用户分集。这是因为OFDM信号在频域中由多个窄带子载波(典型地被分组为子带)构造,其中所述窄带子载波可以被动态地分配给不同用户。由此,由于多路径传播的频率选择信道特性可以被用来在频率(子载波/子带)上调度用户,他们在这些频率上具有良好的信道质量(频域中的多用户分集)。
由于实际原因,在OFDMA系统中,带宽被划分为多个子带,所述子带由多个子载波组成。即,可以分配用户的最小单元将具有一个子带的带宽和一个时隙或一个子帧的持续时间(其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OFDM码元),该最小单元被表示为资源块(RB)。典型地,子带由连续的子载波组成。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期望由分布的非连续子载波形成子带。调度程序也可以将用户分配到多个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子带和/或子帧上。
对于3GPP长期演进(3GPP TR 25.814:“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UTRA”,Release(版本)7,v.7.1.0,2006年10月-可以从http://www.3gpp.org上获得,并通过引用合并到这里),10MHz系统(正常循环前缀)可以包括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600个子载波。然后,所述600个子载波可以被分组为50个子带(12个相邻子载波),每个子带占用180kHz的带宽。假定,时隙具有0.5ms的持续时间,则根据该示例,资源块(RB)跨越180kHz和0.5ms。
为了利用多用户分集以及为了在频域中获得调度增益,对于给定用户的数据应该被分配到该用户具有良好信道条件的资源块上。典型地,这些资源块互相接近,并且因此,该传送模式也被表示为局部(localized)模式(LM)。
图2中示出了用于局部模式信道结构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相邻资源块在时域和频域中被分配给四个移动台(MS1至MS4)。每个资源块包括用于携带(carry)层1和/或层2控制信令(L1/L2控制信令)的部分和携带用于移动台的用户数据的部分。
可选地,可以如图3所示以分布(distributed)模式(DM)来分配用户。在该结构中,用户(移动台)被分配在多个资源块上,这些资源块被分布在资源块的一定范围上。在分布模式中,许多不同的实施选择是可能的。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一对用户(MS 1/2和MS 3、4)共享相同的资源块。可以在3GPP RAN WG#1 Tdoc R1-062089,“Comparison between RB-level andSub-carrier-level 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for Shared Data Channel in E-UTRADownlink”,2006年8月(可以从http://www.3gpp.org上获得,并通过引用合并到这里)中找到几个其它可能的示例性实施选择。
应该注意的是,可以在一个子帧内进行局部模式和分布模式的复用,被分配给局部模式和分布模式的资源(RB)量可以是固定的、半静态的(对几十/几百个子帧而恒定)或者甚至是动态的(逐子帧而不同)。
在局部模式以及分布模式中,在给定子帧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块(其特别被称为传输块)可以在不同的资源块上被分别地分配给相同的用户(移动台),所述资源块可以属于或不属于相同的服务或自动重传请求(ARQ)处理。逻辑上,这可以被理解为分配不同的用户。
L1/L2控制信令
为了提供足够的辅助信息在采用分组调度的系统中正确地接收或传送数据,需要传送所谓的L1/L2控制信令(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下面讨论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典型操作机制。
下行链路数据传送
与下行链路分组数据传送一起,在使用共享下行链路信道的现有实施(诸如基于3GPP的高速数据分组访问(HSDPA))中,典型地在单独的物理(控制)信道上传送L1/L2控制信令。
此L1/L2控制信令典型地包含有关传送下行链路数据的物理资源的信息(例如,OFDM情况下的子载波或子载波块,CDMA情况下的码)。该信息允许移动台(接收器)识别传送数据的资源。控制信令中的另一参数是用于传送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格式。
典型地,存在指示传输格式的多种可能。例如,可以用信号传送(signal)数据的传输块大小(有效载荷大小、信息比特大小)、调制和编码方式(MCS)级别、频谱效率、码率等来指示传输格式(TF)。该信息(通常与资源分配一起)允许移动台(接收器)识别信息比特大小、调制方式和码率,以开始解调、解速率匹配和解码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显式地用信号传送调制方式。
此外,在采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系统中,HARQ信息也可以形成L1/L2信令的一部分。该HARQ信息典型地指示HARQ处理号(其允许移动台识别在其上映射数据的混合ARQ处理)、序列号或新数据指示符(允许移动台识别该传送是新分组还是重传的分组)、以及冗余和/或星座版本。冗余版本和/或星座版本告诉移动台:使用了哪个混合ARQ冗余版本(需要用于解速率匹配)、和/或使用了哪个调制星座版本(需要用于解调)。
HARQ信息中的另外的参数典型地是用于识别接收L1/L2控制信令的移动台的UE身份(UE ID)。在典型的实施中,该信息被用来掩盖(mask)L1/L2控制信令的CRC,以阻止其它移动台读取该信息。
下面的表格(表1)示出了用于下行链路调度的L1/L2控制信道信号结构的示例,如从3GPP TR 25.814所知(见7.1.1.2.3段-FFS=用于进一步研究):
表1
上行链路数据传送
类似地,同样对于上行链路传送,在下行链路上向传送器提供L1/L2信令,以向它们通知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参数。本质上,L1/L2控制信道信号部分地类似于用于下行链路传送的信号。其典型地指示UE应该在其上传送数据的物理资源(例如,OFDM情况下的子载波或子载波块,CDMA情况下的码)、以及移动台应该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传输格式。此外,L1/L2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混合ARQ信息,其指示HARQ处理号、序列号或新数据指示符、以及另外的冗余和/或星座版本。另外,还可以在控制信令中包括UE身份(UE ID)。
变型
存在几种不同的如何正确地传送上述信息片段(piece)的方法(flavor)。而且,L1/L2控制信息还可以包含额外的信息,或可以省略所述信息中的一些。例如,在不使用HARQ协议或使用同步HARQ协议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HARQ处理号。类似地,如果使用例如蔡斯合并(Chase Combining)(即,始终传送相同的冗余和/或星座版本),或者如果预定义冗余和/或星座版本的序列,则可以不需要冗余和/或星座版本。
另一变型可以额外地包括控制信令中的功率控制信息或与MIMO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预编码信息。在多码字MIMO传送的情况下,可以包括用于多码字的传输格式和/或HARQ信息。
在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行链路上、而不是在下行链路上,用信号传送上面所列的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基站可以仅定义给定移动台将在其上进行传送的物理资源。因此,移动台可以选择并在上行链路上用信号传送传输格式、调制方式和/或HARQ参数。在上行链路上用信号传送L1/L2控制信息的哪些部分以及在下行链路上用信号传送哪个部分典型地是设计问题,并取决于应该由网络执行多少控制以及应该留给移动台多少自主性的考虑。
此外,可以在3GPP TSG-RAN WG1#50 Tdoc.R1-073870,“Notes fromoffline discussions on PDCCH contents”,2007年8月(可以从http://www.3gpp.org上获得,并通过引用合并到这里)中找到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送的L1/L2控制信令结构的更新近的建议。
如上面所指出,对于已经在不同国家部署的系统(例如,3GPP HSDPA之类),已经违反(defy)L1/L2控制信令。对于3GPP HSDPA的细节,可以因此参考3GPP TS 25.308,“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version(版本)7.4.0,2007年9月(可以在http://www.3gpp.org上获得)、以及Harri Holma和Antti Toskala的“WCDMA forUMTS,Radio Access For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第三版,John Wiley & Sons,Ltd.,2004年,11.1至11.5章节,用于进一步阅读。
L1/L2控制信令缩减技术
对于带有小数据分组的调度(延迟敏感的)服务,诸如VoIP(IP上的语言)或游戏之类,在需要用信号传送每个小数据分组的情况下,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可以相当重要。在5Mz的3GPP LTE系统中,可以支持高达400个VoIP用户,正如已在3GPP TSG-RAN WG1 meeting(会议)#46Tdoc.R1-062179,“VoIP System Performance for E-UTRA Downlink-AdditionalResults”(可以在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46/Docs/上获得)中所示出的。这导致在一个子帧内,上行链路上大概10个VoIP分组,下行链路上大概10个VoIP分组,这需要20个L1/L2控制信道(10个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10个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送)。假定拥有上行链路分配的L1/L2控制信道的有效载荷大小为35-45个比特,拥有下行链路分配的L1/L2控制信道的有效载荷大小约为35-50个比特,这导致大概25%-34%的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开销(假定QPSK速率为L1/L2控制信道的传送的1/3)。此开销大大大于其它服务(例如,FTP、HTTP、音频/视频流),对于它们,可以在大分组中传送数据(假定在该情况下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开销为约8-12%)。因此,在3GPP LET标准化内,研究了用于带有小数据分组的服务的几个缩减技术。下面简要地解释被3GPP讨论的两个被研究的方式:
所讨论的一个方式基于对用户分组(grouping)(例如,在类似的无线电条件中)。在并行欧洲专利申请No.EP 06009854.8,“RESOURCERESERVATION FOR US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中或在3GPP TSG-RAN-WG2 Meeting(会议)#57Tdoc.R2-070758,“Schedulingfor downlink”(可以在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2_RL2/TSGR2_57/Documents上获得)中描述了该方式的示例,这两个文献通过引用被合并到这里。在该方式中,使用带有特殊“组格式(group format)”的单个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这使得需要传送的“组格式”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比“常规”L1/L2控制信道少。虽然“组格式”L1/L2控制信道的有效载荷大小大于“常规”L1/L2控制信道的有效载荷大小,但是可以预期L1/L2控制信令开销的净(net)节约。
另一示例方式基于持续分配下行链路资源的使用以及与盲检测一起使用。在上述的并行欧洲专利申请No.EP 06009854.8中或在3GPP TSG-RANWG2 Meeting(会议)#56bis R2-070272,“Signalling optimized DL scheduling forLTE”(可以在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2_RL2/TSGR2_56bis/Documents/上获得,并通过引用被合并到这里)中描述了该方式的示例。在该示例性方式中,某组资源块和/或子帧(例如,某时间-频率窗口)以及可能地某组传输格式是预设置的,并且UE试图盲解码预设置资源上的带有预设置的传输格式组的可能传送的分组。对于分组的初始传送,忽略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然而,通过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分配重传。假定分组的首次传送的分组错误率非常低,则缩减了L1/L2控制信令的开销,例如,对于首次传送有10%的分组错误率,则大概可以缩减90%的L1/L2控制信令开销。典型地,在这种方式中,利用重传传送的L1/L2控制信令携带有关初始传送的信息(例如,有关初始传送在其上发生的子帧的信息、有关已在其上分配了初始传送的资源块的信息、以及/或者有关传输格式的信息)。
因此,期望降低移动台(UE)关于解码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复杂度。还期望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开销的额外缩减以及信令效率的提高。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实施简单而更不复杂的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结构的重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在控制信道信号(例如这里前面所描述的L1/L2控制信道)中定义至少一个所谓的码点。因此可以认为码点是指示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用户数据的关联传送的调度模式以及控制信道格式的控制信道信号的字段的一个特定值。可选地,码点还可以被定义为由多于一个控制信道信号字段表示的值的特定组合。同样地,可以为控制信道信号定义不同码点。
通过使用码点获得的一个益处在于避免使用指示调度模式或控制信道格式的标记字段。这缩减了控制信道的大小,并因此缩减了信令开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为服务的用户数据的传送使用不同的调度模式,由此,使用码点来识别特定调度模式的使用。不同的调度模式可以利用不同格式的控制信道信号,从而码点还指示控制信道的特定格式。
此外,不同调度方式的使用还提高控制信道信令的灵活性,从而可以缩减控制信道开销。例如,可以定义两个不同的调度模式,其中所述调度模式之一仅为协议数据分组的重传用信号传送控制信道信息(对比于为每个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都提供控制信道信号-其可以是另一个、第二调度模式的情况)。此示例性调度模式对于例如延迟敏感的服务的用户数据的传送可以是有利的,在延迟敏感的服务中,相比于其它服务类型,协议数据单元的(平均)用户数据大小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定义了控制信道信号。此控制信道信号适合在提供至少两个不同调度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由多个比特组成的控制信息字段,其中,可以由至少一个控制信息字段的比特表示的值中的至少一个定义用于指示用于协议数据单元形式的用户数据的关联传送的调度模式的码点,以及去往接收器的控制信道格式。如上所指出,可选地,可以通过所述控制信道信号中的不同控制信息字段的预定值的组合定义码点。例如,至少HARQ处理字段和RV字段可以被用于定义所述码点。
在一个变化中,对于至少两个调度模式,所述控制信道信号的比特的数目相等。例如,这可以有利于简化用于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或者减少移动台必须解码的不同控制信道大小的数目。
对于所有控制信道格式,用于利用码点指示调度模式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字段可以位于所述控制信道信号中的固定位置。因此,在控制信道格式的大小对于不同的调度模式都相等、且指示码点的控制信道字段位于固定位置(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中,对于控制信道信号的接收器,简化了控制信道信号中的码点的检测。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控制信道信号指示多个码点。这些多个码点指示协议数据单元的一个调度模式但不同的传输格式的使用。因此,不仅可以将可由控制信道字段(一个或多个)的比特表示的一个特定值定义为码点,而且可以使用不同的值指示不同的码点。虽然可以定义多个码点,但这些不同的码点不一定指示相应数目的不同调度模式。例如,所有为控制信道字段定义的码点可以指示相同的调度模式,但不同的调度信道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所述码点被指定为包含在控制信道信号中的HARQ处理字段的特定值。例如,可以保留一个HARQ处理用于调度模式,并且由用于指示所保留的HARQ处理的HARQ处理字段的比特表示的值定义所述码点。因此,在该示例中,所述码点指示调度模式(据此,可以解析剩余的控制信道信号),并同时指定协议数据单元的HARQ处理。
在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所述码点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字段是所述控制信道信号的资源分配字段。所述资源分配字段可以选择地包括报头,并且可以由所述资源分配字段的报头比特的特定比特组合定义所述码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义码点的控制信道信号的控制信息字段是所述控制信道信号的传输格式字段。例如,此传输格式字段可以指示多个码点,其中,多个码点的子集指示一个调度模式的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定义码点的控制信息字段被用于指示持续调度模式或动态调度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在提供至少两个不同调度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调度单元。根据此示例实施例,所述调度单元能够产生并传送这里所定义的控制信道信号。
在该实施例的变化中,所述调度单元还被配置为在使用第一调度模式用于用户数据的传送的情况下,仅为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传送控制信道信号。
在示例实施例中,所述调度单元被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一调度模式用于具有低于阈值的大小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例如,用于延迟敏感的服务的协议数据单元,诸如VoIP)。可以利用所述第二调度模式用于具有高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大小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即,例如用于延迟不敏感的服务的用户数据)。
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所述调度单元被配置为利用第一调度模式用于映射到优先队列或逻辑信道的第一集合上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例如,用于延迟敏感的服务的协议数据单元,诸如VoIP)。可以利用所述第二调度模式用于映射到优先队列或逻辑信道的第二集合上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即,例如用于延迟不敏感的服务的用户数据)。
如上所指出,对于不同的调度模式,控制信道格式可以不同,从而调度单元能够依据用于用户数据传送的调度模式产生不同的控制信道信号格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调度单元使用控制信号的HARQ处理字段作为用于指示码点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字段。在该实施例的示例性变化中,保留一个HARQ处理用于一个调度模式,并且由用于指示所保留的HARQ处理的HARQ处理字段的比特表示的值定义所述码点。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所述控制信息字段是所述控制信道信号的传输格式字段。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传输格式字段可以例如指示多个码点,并且码点的子集可以例如指示一个调度模式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度模式是持续调度模式,并且所述第二调度模式是动态调度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根据这里所描述的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之一的调度单元的基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还包括用于向移动终端传送由所述调度单元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以及包括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器单元。所述基站还能够控制基站的传送器单元,在使用至少两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第一调度模式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的情况中,仅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传送所述控制信道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基站还包括用于从移动台接收反馈消息的接收器单元。所述反馈消息指示由所述基站先前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否已经被所述移动台成功地解码。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度模式被用于所述用户数据向所述移动台的传送,并且,由基站的所述接收器单元接收反馈消息用于携带所述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可以假定,所述反馈消息指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还没有被所述移动台成功地解码。因此,所述基站使所述调度单元产生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的控制信道信号。此外,所述基站还使它的传送器单元向所述移动台重传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和所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所述控制信道信号至少指示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和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资源。
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并在下行链路上接收协议数据单元形式的用户数据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包括接收器单元,用于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子帧,以及用于对所接收的子帧执行盲检测,从而解码所接收子帧内的传递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所述移动台还包括传送器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传送否定反馈,指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在盲检测期间未被成功解码。响应于所述否定反馈,所述接收器单元将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包括控制信道信号的另一子帧,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指示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和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资源。因此,移动台的解码器基于所述控制信道信号解码所述协议数据单元。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移动台包括用于临时存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未成功解码的初始传送的(软)缓冲器,例如HARQ缓冲器。所述解码器在解码之前软组合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和重传。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基站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基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控制信道信号。通过产生根据这里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之一的控制信道信号,以及在物理信道的子帧中传送所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使所述基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控制信道信号。
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移动台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移动台通过以下步骤接收在下行链路上接收协议数据单元形式的用户数据: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子帧,并且对所接收的子帧执行盲检测,从而解码所接收的子帧内的传递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向所述基站传送否定反馈,指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在盲检测期间未被成功解码;响应于所述否定反馈,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包括控制信道信号的另一子帧,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指示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和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资源;以及基于所述控制信道信号解码所述协议数据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存储指令,当所述移动台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移动台在缓冲器中临时存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未成功解码的初始传送,并且在解码之前软组合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和重传。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图中类似或相应的细节被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OFDMA系统中向用户的示例性数据传送,
图2示出了在OFDMA系统中、在具有L1/L2控制信令的分布映射的局部模式(LM)中向用户的示例性数据传送,
图3示出了在OFDMA系统中、在具有L1/L2控制信令的分布映射的分布模式(DM)中向用户的示例性数据传送,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特定调度模式(调度模式2)的两个示例性L1/L2控制信道信号格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L1/L2控制信道信号,其中,使用HARQ字段指示调度模式,并且其中,控制信道信号中的TF/RV/NDI字段的使用取决于调度模式,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L1/L2控制信道信号,其中,使用HARQ字段指示调度模式,并且其中,控制信道信号中的资源分配(RA)字段和TF/RV/NDI字段的使用取决于调度模式,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为使用调度模式1的数据传送的示例性消息交换,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可以实施图7的消息交换,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和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调度模式1的移动台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段落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仅为了示例性的目的,关于根据上面背景技术部分所讨论的SAE/LTE的(演进的)UMTS通信系统而概述大部分实施例。应该注意的是,可以例如连同诸如前述的SAE/LTE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或连同诸如基于OFDM的系统的多载波系统而有利地使用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其在所述特定示例性通信网络中的使用。
在下面更详细讨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之前,下面的段落将给出这里频繁使用的几个术语的意思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依赖性的简要概况。通常,协议数据单元可以被认为是被用来传递一个或多个用户数据的传输块的特定协议层的数据分组。用户数据典型地关联于诸如VoIP服务之类的服务。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协议数据单元是MAC协议数据单元(MACPDU),即,MAC(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层的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向PHY(物理)层传递由MAC层提供的数据。典型地,对于单个用户分配(每用户一个L1/L2控制信道-PDCCH),一个MAC PDU被映射到层1上的一个传输块(TB)。传输块定义在层1和MAC(层2)之间交换的基本数据单元。典型地,当将MAC PDU映射到传输块上时,添加一个或多个CRC。传输块大小被定义为传输块的大小(比特数目)。根据该定义,传输大小可以包括或不包括CRC比特。
一般地,传输格式定义调制和编码方式(MCS)和/或传输块大小,其被应用于传输块的传送,并且因此被合适的调制(解调)和编码(解码)所需要。在基于3GPP的系统中,如例如在3GPP TR 25.814中所讨论的,调制和编码方式、传输块大小以及资源分配大小之间的以下关系是有效的:
TBS=CR·M·NRE
其中,NRE是所分配的资源元素(RE)的数目(一个RE等同于一个调制码元),CR是用于编码传输块的码率,以及M是映射到一个调制码元上的比特数目,例如对于16-QAM,M=4。
由于上述的此关系,L1/L2控制信令可以仅需要指示传输块大小或者调制和编码方式。在应该用信号传送调制和编码方式的情况下,有多个如何实施该信令的选择。例如,可以预见用于调制和编码的分开的字段、或用于用信号传送调制和编码参数两者的联合字段。在应该用信号传送传输块大小的情况下,典型地不显式地用信号传送传输块大小,而是将其作为TBS索引(index)而用信号传送。解译TBS索引来判定实际传输块大小,这可以例如取决于资源分配大小。
在下文中,假定L1/L2控制信令上的传输格式字段指示调制和编码方式或传输块大小。应该注意的是,用于给定传输块的传输块大小典型地在传送期间不改变。然而,即使不改变传输块大小,调制和编码方式也可以在传送之间改变,例如,在改变资源分配大小的情况下(对于上述关系是明显的)。
本发明的主要想法是将所谓的码点(code point)引入到控制信道信号。码点是可以由控制信道信号格式中的一个字段(多个字段中的一个)的比特组合表示的特定值。可选地,码点可以被定义为不同的控制信道信号字段的值的特定组合。
被定义用于控制信道信号的码点指示用于所关联的用户数据(以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的传送的特定调度模式的使用。依据码点,控制信道信号的接收器(例如,移动台)辨识正利用的调度模式,并且能够基于码点分别解析控制信道信号信息(即,由控制信道信号中的不同字段的比特指示的值)和由码点指示的调度模式。
对比于控制信道信令中用于指示调度模式的(额外)标记(或比特),码点对应于(至少一个)控制信道信号字段的(至少)一个预定值。
码点的使用避免了额外的控制信令开销(如例如通过额外的标记指示调度模式所隐含的)。例如,控制信道信号中的HARQ字段(指示用于传送关联的传递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HARQ处理号)可以具有允许用信号传送8个不同值的3个比特,然而,可以仅有6个HARQ处理可用。因此,“剩余”值中的一个(或两个都)可以被定义为码点(或独立码点),以指示不同的调度模式。可选地,可以有8个HARQ处理可用(从0到7编号),然而,所述处理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处理No.7=1112)被设置为用于传输VoIP服务数据。因此,该特定HARQ处理号(例如,处理No.7=1112)可以是提供特定调度模式(并因此,可选地提供特定控制信道信号格式)的码点。在两个示例中,都不需要额外的标记用于指示第二调度模式,这缩减了控制信令的开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信道信息信号的格式(例如,控制信道在其字段上的设置、字段的内容、字段的大小、和/或不同字段值的解析)取决于各自的调度模式。例如,可以假定存在两个不同的调度模式可用,而每个调度模式提供不同的控制信道信号格式。如果调度程序(例如,位于基站中)通过用信号传送码点“值”的方法发送提供两个调度模式中的第一模式的控制信道信号,则控制信道信号的接收器(例如,移动台)使用第一参考信息解析控制信道信息,然而,如果指示第二调度模式,则接收器使用第二参考信息解析控制信道信息的内容。无论哪个调度模式,控制信道信号大小(涉及控制信道所花费的比特数)是相同的。由未设定的码点(即,定义未用信号传送码点的值)隐式地指示调度模式。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不同的调度模式与不同服务类型的用户服务(用户数据)关联。例如,第一调度模式可以被用于这样的服务的用户数据的传送:该服务典型地产生仅用于大小相对较小(例如,低于某个阈值)、并因此在传统系统中产生控制信令开销对比用户数据的高百分比的、用于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用于这种服务的一个示例是类似VoIP的延迟敏感的服务,其中,仅传送小数据分组(或协议数据单元),从而控制信道信令开销可以非常大。第二调度模式可以是例如传统调度模式,并且可以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地设计控制信道信令。
小分组协议数据单元的产生可以具有在系统吞吐量上的另一缺点。典型地,控制信道的数量被限制(例如,控制信令可以针对物理数据信道的一个子帧仅指示N个不同的传送)。因此,每个子帧通过控制信道仅可以用信号传送M个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然而,如果主要存在产生小协议数据单元大小的服务的传送,则物理数据信道的子帧中不是所有可用于用户数据传送的物理无线电资源(资源块)都被需要来传送M个协议数据单元,从而系统资源被浪费。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使用一个调度模式(调度模式1)调度典型地产生小尺寸的协议数据单元的用户服务(如VoIP服务),而使用另一调度模式(调度模式2)调度其它服务。
用户服务是否典型地产生小尺寸的协议数据单元可以例如取决于服务的服务种类、服务的类型,或者可以基于服务所提供的(平均)协议数据单元大小来判断。
因为可以假定控制信道信号大小在通信系统中是恒定的(每控制信道N比特),例如支持简单速度匹配,所以可能对协议数据单元大小与控制信道大小的比没有直接的改善。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不存在用于产生小尺寸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服务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的控制信道。
替代地,服务的接收器(例如,移动台)可以从物理数据信道接收子帧,并设法使用盲检测技术解码其中的信息,以获得协议数据单元。为了避免移动台必须使用所有可能的传输格式(即,通信系统中可用的所有可能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尝试解码接收的子帧信息,可以存在可以与调度模式一起使用的传输格式的预设置,从而将盲检测尝试的次数降低到合理的数量。可选地,还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例如,在更高协议层中)(预先)配置在使用盲检测时移动台应该尝试用于解码的传输格式以及/或者移动台应该接收并尝试盲解码的子帧(例如,每个第k子帧)。
如果盲检测失败,即在接收的子帧中没有可以成功解码的协议数据单元,则移动台将子帧的所接收的物理信道信息(例如,所接收的调制码元的所接收的软值(soft-values)或者用于解映射(demapped)的调制码元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存储在缓冲器(例如,HARQ缓冲器)中,并向传送器发送否定应答。然后,传送器可以通过发送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以及用于此重传的关联控制信道信号来响应。因此,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对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不发送控制信道信号,而仅对于它们的重传发送。因为重传的次数可能应该大大低于初始传送的次数,所以,在该调度模式(调度模式1)中,对于产生小分组大小的服务(如VoIP服务)的用户数据,可以大大缩减用于用户数据传送的控制信令开销。可以使用另一调度模式(调度模式2)调度其他服务,调度模式2可以是例如传统的调度模式,其中用户数据的所有传送都带有各自的控制信道信号。
应该注意,盲检测程序的具体实施超出了本发明的范围,并取决于系统设计和需求。一般地,盲检测基于类似反复试验(trial-and-error)方式的概念,其中接收装置接收物理信道资源(例如,子帧),并设法通过尝试不同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来解码所接收的信息,以解调和解码所接收的物理信道资源的信息。为了降低接收装置的计算需求,某些实施例仅预定义或设置用于使用盲检测进行接收的传送的仅给定数目的不同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此外,接收装置可以仅设法接收物理信道的特定子帧(例如,每个第k子帧),或者,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例如,在更高协议层)(预先)设置要接收和对其执行盲检测的子帧,如上文所指出的。
接着,更详细地描述根据这里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之一的控制信道信号的传送器及其接收器的操作,由此示例性地涉及经由(共享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的情况。为示例性的目的,可以假定图8中例示的3GPP LTE网络。图8的移动通信系统被认为具有由至少一个访问和核心网关(ACGW)以及节点B组成的“两节点架构”。ACGW可以处理核心网络功能,诸如路由呼叫和向外部网络的数据连接,并且其还可以实施某些RAN功能。因此,可以认为ACGW组合了由当今3G网络中的GGSN和SGSN执行的功能以及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报头压缩和加密/完整性保护的RAN功能。
基站(也被称为节点B或增强节点B=eNodeB)可以处理例如数据的分割/串接、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复用和物理层功能的功能、以及诸如外部ARQ的RRC功能。仅为了示例性的目的,阐明eNodeB仅控制一个无线电小区。明显地,使用波束形成天线和/或其它技术,eNodeB也可以控制几个无线电小区或逻辑无线电小区。
在该示例性网络架构中,共享数据信道可以被用于在移动台(UE)和基站(eNodeB)之间的空中接口上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上的用户数据(以协议数据单元的形式)的通信。该共享信道可以是例如3GPP LTE系统中公知的物理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PDSCH)。共享数据信道和所关联的控制信道还可以被映射到物理层资源,如图2或图3所示。
可以在被映射到被映射了所关联的用户数据(协议数据单元)的相同子帧中的单独(物理)控制信道上传送控制信道信号/信息,或者,可以可选地在包含所关联的信息的子帧之前的子帧中发送控制信道信号/信息。在一个示例中,移动通信系统是3GPP LTE系统,并且控制信道信号是L1/L2控制信道信息(例如,有关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信息)。用于不同用户(或用户组)的各个L1/L2控制信道信息可以被映射到共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信道的特定部分中,如图2和图3中示例性所示,其中,不同用户的控制信道信息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部分(“控制”)。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使用调度模式1的数据传送的、基站和移动带之间的示例性消息交换。可以在图8所示的移动通信网络中执行该消息交换。因此,因为图7中的示例涉及下行链路数据传送,所以可以假定图7中所示的传送器对应于图8中的基站/节点B NB1,并且可以假定图7中所示的接收器对应于图8中的移动台/UE MS1。一般地,可以在图7中假定在数据(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器(这里:基站NB1)和接收器(这里:移动台MS1)之间使用诸如混合ARQ的重传协议,以确保在接收器处对数据的成功解码。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此示例性3GPP LTE系统中,移动台可以同时运行使用大数据分组(例如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音频/视频流)传送的服务和使用小数据分组(例如VoIP(IP上的音频)、游戏)传送的服务。如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述,期望对使用小数据分组的服务缩减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调度模式(调度模式1)被用于典型地具有小分组尺寸的服务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传送,同时,采用“常规”的第二调度模式(调度模式2)用于其它服务。因此,移动台可以接收利用如下定义的第一调度模式或第二调度模式传送的数据。
调度模式1允许通过使用持续的资源分配以及通过将盲检测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解调和解码来缩减L1/L2控制信令开销。因此,对于协议数据单元(分组)的初始传送,不传送L1/L2控制信道,而仅对于协议数据单元(以及可选地对于所有或选择的继续重传)传送L1/L2控制信道。
调度模式2可以被认为是“常规”或“动态”的调度模式。在该调度模式中,经由L1/L2控制信道用信号传送分组的初始传送,并且,依据HARQ操作(例如,异步的或同步的或者适配的或非适配的),可以或不必经由L1/L2控制信道用信号传送重传。可以例如根据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出的调度或如在题为“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a Common Signaling Field for TransportFormat and Redundancy Version”的、本申请人的并行欧洲专利申请N0.EP07024829.9(2007年12月20日提交,代理人案卷编号(representative’s docketnumber):EP56004,通过引用将其合并到这里)中所描述地来示例性实施此调度模式。
此外,为了示例性的目的,可以假定对于给定子帧和给定链路(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在调度模式1中或者在调度模式2中分配移动台MS1。因此,在给定子帧中不存在两个模式的同时分配。然而,调度模式可以在子帧之间改变。而且,在给定子帧中可以调度移动台。
图7例示了使用上述调度模式1的用户数据传送,其中假定没有通过L1/L2控制信令用信号传送初始传送。为了减少盲检测尝试的次数,可以假定与调度模式2相比,仅允许降低数目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候选者(candidate),原因在于盲解码的数目和所需要的软缓冲器的大小被限制。例如,在带有50个资源块(假定11个资源分配比特)和25个传输格式的10MHz的系统中,对于调度模式1至少1275×32=40800个候选者是可以的(假定仅RB域中的连续分配(50×(50+1)/2种可能)是可以的,并且不考虑其它因素,例如可变的控制区域大小)。由于UE复杂度的限制,每个子帧可能的盲解码数大大低于40800。
因此,所允许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候选者可以例如是预设置的或由使用更高层协议(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或MAC控制信令)的访问网络配置701。为示例性目的,假定为调度模式1设置(预设置)32个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组合,则需要每个子帧32个盲解码。此外,移动台可能不知道其中发生了初始传送的传送的子帧。即,可能需要在几个子帧中要求盲解码,并且可能需要缓冲几个子帧。
在调度模式1中,假定重传的L1/L2控制信道在可能的其他信息中携带一些有关初始传送的资源分配和/或传输格式的信息等。在上述示例中,如果在其中发生初始传送的子帧号是已知的(可以使用更少的比特,以减少候选者),则将需要5个比特(log2(32))来准确地判定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如果子帧号对于移动台是未知的,则可以引入有关子帧号的额外信息到与重传一起发送的L1/L2控制信道信号中。
应该注意,对于初始传送,子帧候选者的增加不影响盲解码数的复杂度,原因在于其典型地由每个子帧的盲解码数定义。然而,增加了接收器上所需要的缓冲器大小,因为可能需要缓冲来自(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额外子帧的软信息(比特或调制码元),以允许解码之前的软组合。在用于初始传送的多个子帧候选者是可以的情况下,重传的L1/L2控制信道可以携带被用于初时传送的子帧号的某些信息,以降低盲组合的复杂度。
返回图7,基站NB1在没有控制信令的情况下(即,未显式地指示用于移动台MS1的子帧的L1/L2控制信道上的传送)将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传送702到移动台MS1。例如,由于(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上的资源的持续分配,移动台MS1假定用户传送在子帧中发生,并接收包含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的子帧,并且通过测试先前已被设置701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候选者,对从物理信道接收的信息执行盲检测703。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假定盲检测703不成功,即利用所测试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组合未成功解码(例如,由于所接收的物理信道的信息中的传送错误)。因此,移动台MS1向基站NB1传送704否定应答,以指示初始传送的未成功解码。此外,在HARQ协议支持软组合的情况下,移动台MS1存储所接收的物理信道信息(例如,各个调制码元的软值或信道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用于与重传进行软组合。
基站NB1接收否定应答(NACK),并产生705L1/L2控制信道信号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下文参照图5和图6更详细地讨论L1/L2控制信道信号的内容。接着,基站NB1向移动台MS1传送706、708L1/L2控制信道信号和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
移动台MS1接收包含L1/L2控制信道信号和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的子帧,并依照控制信道信号中指示的调度模式解析控制信道信号的内容。使用包括于来自基站NB1的控制信道信号中的控制信道信息,移动台MS1接着设法解码709协议数据单元。可选地,如果HARQ协议提供软组合,则在各个HARQ处理的软缓冲器中的信息可以在解码709之前与所接收708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组合。如果解码已经成功,则移动台MS1向基站NB1发送710肯定应答(ACK)。如果协议数据单元的解码不成功,则可以发送NACK,并且如果利用了软组合,则所接收的重传的(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信息也可以被存储在关联的HARQ软缓冲器中,用于以后与另一重传的软组合。
在图9和图10中示出的流程图中更详细地例示了上面参照图7所描述的移动台MS1和基站NB1的操作。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使用调度模式1的示例实施例的移动台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在图9中,在接收到用于在用于向移动台MS1传送的基站NB1的MAC协议实体上传送的新协议数据单元时,基站NB1的调度单元首先判定901要被用于新协议数据单元的调度模式。
在要使用调度模式1传送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中,基站NB1使用例如已经被特殊L1/L2控制信道格式或更高层协议预设置或设置(见图7的步骤701)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组合,以与参照图7的步骤702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向移动台MS1传送902协议数据单元(没有控制信令)。
如果要使用调度模式2传送协议数据单元,则基站NB1选择合适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用于协议的传送,并且产生903L1/L2控制信道信号,所述L1/L2控制信道信号指示所选择的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并且其未在字段中设定码点值,以向移动台MS1指示调度模式2。接着,基站NB1向移动台MS1传送904所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和协议数据单元。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中,假定在调度模式2的情况下L1/L2控制信道包含至少在表2中描述的信息,并且具有图4中所示的控制信道格式之一。图4中上面的控制信道格式指示根据表2中的示例性定义的控制信道信号的最少内容。图4底部的第二控制信道格式包括与上面的控制信道格式相同的控制信道信息,并且还可以包含可选的额外信息,例如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例如,用于CQI(信道质量指示符)或ACK/NACK)、预编码信息、用于第二码字的传输格式信息、用于第二码字的HARQ信息。此额外信息的大小可以变化,如表2中的问号所指示。
表2
返回图9,无论哪个调度模式,基站NB1可以接收905对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的反馈。因此,基站NB1基于来自移动台MS1的反馈来判定906是否可以在移动台MS1上成功解码协议数据单元。如果可以,则可以发送下一协议数据单元。
如果反馈消息指示未成功解码协议数据单元,则基站NB1选择合适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典型地,对于协议数据单元的所有传送,传输块大小是恒定的),并且产生907L1/L2控制信道信号,所述L1/L2控制信道信号指示所选择的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并在用于向移动台MS指示调度模式的字段上设置合适的值。这里,L1/L2控制信道信号格式可以取决于所利用的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调度模式。
在利用调度模式1的情况中,所产生的L1/L2控制信道信号可以例如包括用于已经发送的初始传送的资源分配(见块902)、和要被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以及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和重传的传输格式(然而,在典型情况中,其不应该改变,或者可以根据彼此进行计算)。移动台MS1可以使用在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而发送的控制信道信号中的初始传送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的指示,以使用控制信道信息再次尝试解码初始传送(存储在HARQ缓冲器中),然而,典型地,所述指示被用于合适地将当前重传与来自HARQ缓冲器的正确内容组合。
在为协议数据单元利用调度模式2的情况中,控制信道信息可以具有与在步骤903和904中产生和发送的内容类似的内容。可选地,可以形成控制信道信号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和重传,如这里前文所述的欧洲专利申请No.EP 07024829.9中所描述。
在已经产生907了与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关联的控制信道信号时,基站NB1传送908控制信道信号和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使用调度模式1的示例实施例的移动台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在第一步骤中,移动站MS1从(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接收1001子帧。例如,由于(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上的资源的持续分配或保留,移动台MS1知道潜在用户传送在子帧中发生,并且通过测试例如先前已经设置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候选者,对从物理信道接收的信息执行盲检测1002。
在盲检测成功的情况中,即协议数据单元可以被移动台MS1成功地解码,移动台MS1向基站NB1传送1004肯定应答(ACK)。如果盲检测1002不成功,即未发现匹配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例如,由于所接收的物理信道的信息中的传送错误),移动台MS1向基站NB1传送1005否定应答,以指示初始传送未成功解码。可选地,在HARQ协议支持软组合的情况中,移动台MS1存储1006所接收的物理信道信息(例如,各个调制码元的软值或信道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用于与协议数据单元的HARQ处理关联的HARQ缓冲区域中的重传进行软组合。
在已经发送了否定应答之后,移动台MS1还接收(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另一子帧1007。此子帧包括指示用于协议数据分组的初始传送和重传的控制信道信息的L1/L2控制信道信号,例如如下文参照图5和图6所描述的。在成功获得1008控制信道信号时,移动台MS1可以在解码协议数据单元之前执行1009所缓冲的初始传送的物理信道信息与包含在步骤1007所接收的子帧中的重传的物理信道信息的软组合。如果移动台MS1判定1010协议数据单元可以被成功地解码,则移动台MS1向基站NB1传送1011肯定应答。否则,其传送1012否定应答,并将包含在步骤1007所接收的子帧中的重传的物理信道信息存储在用于传送协议数据单元的处理的HARQ缓冲区域中。
如这里先前所指示的,可以在控制信道信号的HARQ处理字段中定义码点。在该示例中,假定控制信道信号具有用于用信号传送协议数据单元的HARQ处理号的控制信号字段。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L1/L2控制信道信号,其中HARQ字段被用于指示调度模式,并且其中控制信道信号中的TF/RV/NDI的使用取决于调度模式。
对于调度模式2,TF/RV/NDI字段指示传输格式(TF)、冗余版本(RV)以及新数据指示符(NDI)。例如,可以联合编码控制信道的这些参数,如图5中示例性图示,以及如欧洲专利申请No.EP 07024829.9中所描述。可选地,也可以在各自的字段中独立编码协议数据单元的这些参数,或者可以仅联合编码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格式和冗余版本,仍如欧洲专利申请No.EP07024829.9中所描述。
为了允许合理的软缓冲管理,对于利用调度模式1传送的数据,在现有处理之外保留某个HARQ处理是有益的。在该情况中,可以使用预设置的处理(“码点”)例如111来指示L1/L2控制信道具有调度模式1的格式。
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对于调度模式1和2,资源分配字段是不变的,因为这允许对重传的资源分配具有完全的灵活性。而且,在用于调度模式1和调度模式2的控制信道信号格式中,CRC/UE ID字段(包括利用控制信道信息去往的移动台或移动台组的标识符掩盖的CRC校验和)不变,因为可以需要其识别目标移动台,并且阻止其它移动台读取给定控制信道的内容。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TF/RV/NDI字段的内容和解析取决于调度模式。如果为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使用调度模式1,则控制信道信号包括指示携带协议数据单元的子帧的资源块的资源分配(RA)字段(注意,资源分配可能已经在初始和重传之间改变了)。在该示例中,资源分配字段与用于调度模式2的控制信道格式中的资源分配字段具有相同的大小。因为可以假定重传的传输块大小与初始传送的传输块大小相同,所以可以根据后续的提供有关初始传送的信息的控制信道字段来编码和获得此信息。
此外,控制信道信号包括前述的提供有关初始传送的信息的字段(其在控制信道信号中的位置以及字段大小与用于调度模式2的格式的TF/RV/NDI字段对应)。此字段可以例如用于指示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传输块大小)和冗余版本。对于调度模式1,不需要NDI,因为仅对于重传发送控制信道信号。因此,与用于调度模式2的格式相比,整个字段可以用于有关初始传送的控制信息。可以在提供有关初始传送的信息的控制信道字段中联合地编码有关传输格式和冗余版本的控制信息。可选地,提供有关初始传送的信息的控制信道字段可以被划分为独立的子字段用于传输格式和冗余版本。可选地,提供有关初始传送的信息的控制信道字段可以仅包含传输格式,而可以不需要冗余版本。
对于调度模式1,在HARQ处理字段中设立码点“111”,以指示一方面的协议数据单元的HARQ处理号、以及另一方面的正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的调度模式1。
对于调度模式2,HARQ处理字段指示合适的HARQ处理号,并因此隐式地指示正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的调度模式2以及相应的控制信道格式。
在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调度模式,控制信道格式中的某些字段(除了定义码点的字段)的大小和位置可以不同。图6对此进行了例示,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的L1/L2控制信道信号,其中HARQ字段用于指示调度模式,并且其中控制信道信号中的资源分配(RA)字段和TF/RV/NDI字段的使用取决于调度模式。基本上,用于调度模式1和2的控制信道的格式在包含于控制信道信号中的字段上对应于图5所示的示例。然而,与调度模式2的格式相比,对于调度模式1,资源分配字段的大小被改变。调度模式2的控制信道格式中的TF/RV/NDI字段的大小和使用也是如此。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用于调度模式1的资源分配字段小于用于调度模式2的相应字段。此设计基于对于调度模式1、不需要所有可能的资源分配(就调度模式2而言)来重传调度模式1的假设,因为,例如仅相对较小的分配被用于调度模式1,或者因为降低了数目的具有相同分配大小的不同分配就足够了。因此,更多的控制信息比特可以被分配给指示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的控制信道信息的字段。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信道信号的除HARQ处理字段外的另一字段被用于定义码点。例如,控制信道信号可以包括指示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格式的独立字段(TF字段)。根据该实施例,可以由TF字段的比特指示的单个值被保留为指示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的调度模式1的使用的码点。此外,在该实施例的变化中,可以在控制信道信号中使用RV/NDI字段,将用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冗余版本和新数据指示符联合地编码。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保留多个TF“码点”,如下面表3中示例性示出的。假定所需要的用于调度模式1的传输格式(例如,传输块大小或MCS级别)的数目被限制,则允许根据具有相对较小的用于调度模式2的TF值损失的设置(预设置)的候选者来判定TBS或MCS级别。例如,如果TF字段具有6个比特,并且预设置了8个TBS值用于调度模式2,则对于调度模式1,仅“损失”64个TF值中的8个。此外,这些“码点”之一的信令可以指示对所有或部分剩余控制信道字段的使用的改变,如上所述。
表3
而且,在传输格式与协议数据单元的冗余版本联合地编码的情况中(如欧洲专利申请No.EP 07024829.9中所描述的),可以在如表4所示的联合字段中定义码点。还可以以与表4所例示类似的方式定义多个码点。
表4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实施例,控制信道信号的资源分配字段可以被用于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定义一个或多个码点。在该实施例的变化中,资源分配字段具有如在3GPP RAN WG1 Meeting(会议)#51Tdoc.R1-074582,“Down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Mapping for E-UTRA”(可以在http://www.3gpp.org上获得,并通过引用将其合并到这里)中所指定的报头,并且资源分配字段中该报头比特的特定比特组合也可以被定义为码点。
类似地,在另一实施例中,L1/L2控制信道信号包括独立的RV字段用于指示冗余版本,并且该RV字段用于定义至少一个码点。
在本发明的再一替换实施例中,控制信道(在调度模式2中)可以具有携带用于关联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在PDSCH上)、用于PUCCH或用于某个其它信道的功率控制命令的字段。为了指示调度模式1,可以使用此字段的码点,因为,对于调度模式1,此字段较不重要或者不需要。
除用于在控制信道信号的单个字段中定义码点的不同方法之外,还可以保留可以在各自字段中定义的各个码点,以指示调度模式1。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中,资源分配字段和TF字段的值的组合可以定义一个或多个码点。在该示例实施例中,盲检测(在第一传送中)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候选者可以被减少,例如,在TF字段中的“码点”被用于指示预设置的TBS,如表3中所示,而且,可以在资源分配字段中使用用于减少资源分配候选者的类似方式。此外,这些“码点”的信令可以指示剩余控制信道字段的一部分的使用的改变,如上所述。
可以在其中利用这里所概述的本发明的原理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是利用OFDM方式、MC-CDMA方式或带脉冲整形的OFDM方式(OFDM/OQAM)的通信系统。
此外,还应该注意,虽然已经关于包括用户数据传送和所关联的用于用户数据传送的控制信道信号的(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子帧而描述了本发明的大部分实施例,但也可以是其中在(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早先子帧而不是包含该用户数据传送的子帧中发送用户数据传送的控制信道信息的其他设计,或者是其中存在独立的物理控制信道用于控制信道信息的信令的设计。
此外,这里所述的(共享)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可以是例如3GPP 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使用硬件和软件实施上述各个实施例。认识到,可以使用计算设备(处理器)实施或执行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例如,计算设备或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还可以由这些器件的组合来执行或实施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此外,还可以利用软件模块实施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其中由处理器或直接在硬件中执行这些软件模块。而且,软件模块和硬件实施的组合也是可以的。这些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任何种类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例如,RAM、EPROM、EEPROM、闪存、寄存器、硬盘、CD-ROM、DVD等。
此外,应该注意,术语“移动终端”和“移动台”在这里作为同义词使用。用户设备可以被认为是移动台的一个示例,并且是指用于基于3GPP的网络(诸如LTE)中的移动终端。
在前面的段落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及其变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偏离广泛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如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的本发明进行大量的改变和/或修改。
还应该注意,大多数实施例已经关于基于3GPP的通信系统而被概述,并且前面的段落中所用的术语主要涉及3GPP术语。然而,关于基于3GPP架构的各个实施例的术语和描述不意在将本发明的原则和想法限制到这些系统中。
而且,在上面的背景技术部分中给出的详细解释意在更好地理解这里描述的大多数3GPP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而不应该被理解为将本发明限制到所描述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处理和功能的特定实施。然而,这里所提出的改进可以容易地应用在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架构中。此外,本发明的概念还可以容易地用在3GPP当前讨论的LTE RAN中。
Claims (37)
1.一种控制信道信号,用于在提供至少两个不同调度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由多个比特组成的控制信息字段,并且其中,可以由所述控制信息字段的比特表示的值中的至少一个定义码点,所述码点用于指示:用于协议数据单元形式的用户数据的关联传送的调度模式,以及去往接收器的控制信道格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对于至少两个调度模式,所述控制信道信号的比特的数目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通过所述控制信道信号中的不同控制信息字段的预定值的组合定义所述码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至少HARQ处理字段和RV字段被用于定义所述码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对于所有控制信道格式,所述控制信道字段位于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内的固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用于指示所述码点的控制信息字段是所述HARQ处理字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保留一个HARQ处理用于一个调度模式,并且由用于指示所保留的HARQ处理的HARQ处理字段的比特表示的值定义所述码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用于指示所述码点的控制信息字段是所述控制信道信号的资源分配字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所述资源分配字段包括报头,并且由所述资源分配字段的报头比特的特定比特组合定义所述码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字段是所述控制信道信号的传输格式字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所述传输格式字段指示多个码点,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码点的子集指示一个调度模式的使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字段被用于指示持续调度模式或动态调度模式。
13.一种调度单元,用于在提供至少两个不同调度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其中所述调度单元被配置为产生并向至少一个接收器传送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控制信道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度单元,其中,所述调度单元被配置为在使用第一调度模式用于用户数据的传送的情况下,仅为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传送控制信道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调度单元,其中,所述调度单元被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一调度模式用于具有低于阈值的大小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并且,利用所述第二调度模式用于具有高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大小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调度单元,其中,所述调度单元被配置为依据用于用户数据的传送的调度模式产生不同的控制信道信号格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的任一项所述的调度单元,其中,至少一个用于指示所述码点的控制信息字段是HARQ处理字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度单元,其中,保留一个HARQ处理用于一个调度模式,并且由用于指示所保留的HARQ处理的HARQ处理字段的比特表示的值定义所述码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的任一项所述的调度单元,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字段是所述控制信道信号的传输格式字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度单元,其中,所述传输格式字段指示多个码点,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码点的子集指示一个调度模式的使用。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的任一项所述的调度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模式是持续调度模式,并且所述第二调度模式是动态调度模式。
22.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之一的调度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还包括用于向移动终端传送由所述调度单元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以及包括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器单元,
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传送器单元,在使用至少两个不同的调度模式中的第一调度模式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的情况中,仅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传送所述控制信道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还包括用于从移动台接收反馈消息的接收器单元,其中,所述反馈消息指示,由所述基站先前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否已经被所述移动台成功地解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模式被用于所述用户数据向所述移动台的传送,并且其中,由所述接收器单元接收的、用于携带所述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的反馈消息指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还没有被所述移动台成功地解码,
所述基站被配置为使得所述调度单元产生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的控制信道信号,并使得所述传送器单元向所述移动台重传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和所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指示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和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资源。
26.一种移动台,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并接收下行链路上的协议数据单元形式的用户数据,所述移动台包括:
接收器单元,用于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子帧,以及用于对所接收的子帧执行盲检测,从而解码所接收子帧内的传递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以及
传送器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传送否定反馈,指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在盲检测期间未被成功解码,
其中,响应于所述否定反馈,所述接收器单元还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控制信道信号的另一子帧,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指示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和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资源;以及
解码器,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道信号解码所述协议数据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台,还包括用于临时存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未成功解码的初始传送的缓冲器,并且其中,所述解码器被配置为在解码之前执行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和重传的软组合。
28.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控制信道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由基站执行的步骤:
产生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控制信道信号;以及
在物理信道的子帧中传送所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用至少两个不同调度模式中的第一调度模式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传送的情况中,所述基站仅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传送所述控制信道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站处从移动台接收反馈消息的步骤,其中,所述反馈消息指示由所述基站先前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否已经被所述移动台成功解码。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调度模式被用于所述用户数据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传送,并且其中,被所述接收器单元接收的用于携带所述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的反馈消息指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未被所述移动台成功解码,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产生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的控制信道信号;
向所述移动台重传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以及所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指示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和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资源。
32.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并在下行链路上接收协议数据单元形式的用户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由移动台执行的步骤:
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子帧,并且对所接收的子帧执行盲检测,从而解码所接收的子帧内的传递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
向所述基站传送否定反馈,指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在盲检测期间未被成功解码;
响应于所述否定反馈,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包括控制信道信号的另一子帧,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指示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和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资源;以及
基于所述控制信道信号解码所述协议数据单元。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缓冲器中临时存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未成功解码的初始传送;以及
在解码之前软组合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和重传。
34.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基站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通过以下步骤使所述基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控制信道信号:
产生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控制信道信号;以及
在物理信道的子帧中传送所产生的控制信道信号。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存储指令,当所述基站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基站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的任一项的方法的步骤。
36.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移动台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移动台通过以下步骤在下行链路上接收协议数据单元形式的用户数据:
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子帧,并且对所接收的子帧执行盲检测,从而解码所接收的子帧内的传递用户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
向所述基站传送否定反馈,指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在盲检测期间未被成功解码;
响应于所述否定反馈,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包括控制信道信号的另一子帧,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指示用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重传和初始传送的传输格式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资源;以及
基于所述控制信道信号解码所述协议数据单元。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存储指令,当所述移动台的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移动台在缓冲器中临时存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未成功解码的初始传送,并且在解码之前软组合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初始传送和重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87540.7A CN104253671B (zh) | 2008-01-05 | 2008-11-18 | 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8000138.1 | 2008-01-05 | ||
EP08000138A EP2077646A1 (en) | 2008-01-05 | 2008-01-05 |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code points for indicating the scheduling mode |
PCT/EP2008/009738 WO2009086859A1 (en) | 2008-01-05 | 2008-11-18 |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code points for indicating the scheduling mode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87540.7A Division CN104253671B (zh) | 2008-01-05 | 2008-11-18 | 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53214A true CN101953214A (zh) | 2011-01-19 |
CN101953214B CN101953214B (zh) | 2014-10-29 |
Family
ID=3971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87540.7A Active CN104253671B (zh) | 2008-01-05 | 2008-11-18 | 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
CN200880127408.8A Active CN101953214B (zh) | 2008-01-05 | 2008-11-18 | 使用码点指示调度模式的控制信道信令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87540.7A Active CN104253671B (zh) | 2008-01-05 | 2008-11-18 | 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9) | US9264207B2 (zh) |
EP (7) | EP2077646A1 (zh) |
JP (3) | JP5325897B2 (zh) |
KR (3) | KR20170001726A (zh) |
CN (2) | CN104253671B (zh) |
BR (1) | BRPI0819955B1 (zh) |
ES (1) | ES2723726T3 (zh) |
MX (1) | MX2010007386A (zh) |
PL (1) | PL3255945T3 (zh) |
RU (2) | RU2481745C2 (zh) |
TR (1) | TR201907700T4 (zh) |
WO (1) | WO20090868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432589C (en) * | 2000-12-22 | 2008-12-02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Wireless router system and method |
US8179872B2 (en) | 2007-05-09 | 2012-05-1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Wireless router system and method |
US8553624B2 (en) * | 2007-10-10 | 2013-10-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synchronous hybrid ARQ process indication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9086322A1 (en) * | 2007-12-26 | 2009-07-09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ulation scheme changes |
EP2077646A1 (en) * | 2008-01-05 | 2009-07-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code points for indicating the scheduling mode |
WO2009134172A1 (en) * | 2008-04-28 | 2009-11-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uplink scheduling in a cellular system |
US8139535B2 (en) * | 2008-10-31 | 2012-03-20 | Intel Corporation | Blind channel detection techniques |
US8295251B2 (en) * | 2008-11-28 | 2012-10-23 | Via Telecom, Inc. | Wireless high-date rate communications |
US8259572B2 (en) * | 2008-12-02 | 2012-09-04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
KR101689596B1 (ko) * | 2008-12-23 | 2016-12-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복수의 전송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harq 프로세스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US8929307B2 (en) * | 2008-12-26 | 2015-01-0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channel signal formation method |
CN103648171B (zh) * | 2009-01-30 | 2017-08-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节点b 之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JP5060501B2 (ja) | 2009-03-13 | 2012-10-31 | 株式会社東芝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
KR101782640B1 (ko) | 2009-07-16 | 2017-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
US9178648B2 (en) * | 2010-01-06 | 2015-11-03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to improve voice over IP capacity for user equipment employing variable rate vocoders |
KR101676013B1 (ko) | 2010-05-03 | 2016-11-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을 재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1160280A1 (en) * | 2010-06-21 | 2011-12-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ggregation level determination |
US8588347B1 (en) * | 2010-06-23 | 2013-11-19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efficient blind decoding at a wireless receiver |
ES2726304T3 (es) * | 2011-05-03 | 2019-10-0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onitorización de canal de control basada en un área de búsqueda |
US8831108B2 (en) | 2011-05-04 | 2014-09-09 | Cavium, Inc. | Low latency rat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WO2013015613A2 (ko) * | 2011-07-25 | 2013-01-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957497A (zh) * | 2011-08-19 | 2013-03-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和盲检测方法、设备 |
CN103139923A (zh) * | 2011-11-30 | 2013-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子帧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9270782B2 (en) * | 2012-06-12 | 2016-02-23 | Intermec Ip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erver plug-ins and clients |
DE102012213829B4 (de) * | 2012-08-03 | 2018-06-21 | Ihp Gmbh - Innova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Microelectronics / Leibniz-Institut Für Innovative Mikroelektronik | Spekulative Basisbandverarbeitung eines empfangenen Datenrahmens |
WO2014024304A1 (ja) * | 2012-08-10 | 2014-02-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US10123344B2 (en) * | 2013-03-06 | 2018-11-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
US10568121B2 (en) | 2013-03-08 | 2020-02-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ed signaling transmission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4186006B (zh) | 2013-04-02 | 2019-0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WO2014163368A1 (ko) * | 2013-04-02 | 2014-10-09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과 그 장치 |
US9622147B2 (en) * | 2013-09-12 | 2017-04-11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n a WLAN system |
US9526112B2 (en) * | 2013-09-30 | 2016-12-20 | Apple Inc. | Control signaling optimization for LTE communications |
WO2015072905A1 (en) * | 2013-11-12 | 2015-05-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blind (re)transmissions in a network |
US9369241B2 (en) | 2014-02-18 | 2016-06-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HARQ frame data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th HARQ in systems using blind detection |
US9923666B2 (en) * | 2014-10-01 | 2018-03-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coding in uplink multi-user MIMO and OFDMA transmissions |
EP3213435A1 (en) * | 2014-10-31 | 2017-09-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mission data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7210856B (zh) * | 2015-01-30 | 2021-03-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具有单子带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 |
JP2016174211A (ja) * | 2015-03-16 | 2016-09-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DE102015110027B4 (de) * | 2015-06-23 | 2017-01-1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peichern von daten |
US10575210B2 (en) | 2015-10-30 | 202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length management |
FR3043522A1 (fr) * | 2015-11-10 | 2017-05-12 | Orange |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de volume variable dans un reseau mobile de communication |
WO2018027588A1 (zh) * | 2016-08-09 | 2018-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RU2718228C1 (ru) | 2016-08-09 | 2020-03-31 |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 Улучшенное зондирование и выбор ресурсов радиосвязи для передач v2x |
EP3288207B1 (en) * | 2016-08-19 | 2020-10-07 | HT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
US10362374B2 (en) | 2016-10-27 | 2019-07-23 | Itron, Inc. | Discovery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10554369B2 (en) | 2016-12-30 | 2020-02-04 | Itron, Inc. | Group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efficiency |
WO2018141683A1 (en) * | 2017-02-06 | 2018-08-09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BR112020002607A2 (pt) * | 2017-08-11 | 2020-07-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missor sem fio e método relacionado e receptor sem fio e método relacionado |
US10873938B2 (en) * | 2017-10-09 | 2020-12-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te matching for broadcast channels |
KR102464343B1 (ko) * | 2017-11-03 | 2022-11-04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무선 통신 방법, 기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매체 |
CN109803401B (zh) * | 2017-11-17 | 2022-12-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US10834748B2 (en) | 2018-05-11 | 2020-11-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Indicat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5G systems with legacy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TWI707558B (zh) * | 2018-08-10 | 2020-10-1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使用者設備及進行重傳之方法 |
US10985695B2 (en) | 2018-08-28 | 2021-04-20 |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 DC arc detection and photovoltaic plant profiling system |
WO2021018518A1 (en) * | 2019-07-30 | 2021-02-04 | Sony Corporatio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RU2734102C1 (ru) * | 2020-03-05 | 2020-10-13 |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 Улучшенное зондирование и выбор ресурсов радиосвязи для передач v2x |
CN113727454B (zh) * | 2021-07-09 | 2024-04-26 |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srs差异化调度的方法与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6431A (zh) * | 2006-02-17 | 200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过e-dch传输业务信号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175616A (en) | 1981-01-05 | 1984-10-09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Production of iron monoxide and carbon filaments therefrom |
KR100547845B1 (ko) * | 2002-02-07 | 2006-01-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서빙 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셋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방법 |
US20040266461A1 (en) * | 2002-05-24 | 2004-12-30 | Mark Beckman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
KR100958519B1 (ko) | 2002-08-14 | 2010-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 수신 및 전송 방법 |
EP1881637B1 (en) * | 2004-06-15 | 2011-01-0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riority-handl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s |
AP2165A (en) * | 2005-04-26 | 2010-11-11 | Nokia Corp | Fixed HS-DSCH or E-DCH allocation for voip (or HS-SCCH/E-DCH without E-DPCCH). |
EP1855424B1 (en) * | 2006-05-12 | 2013-07-1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eserv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for us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100928269B1 (ko) * | 2007-08-22 | 2009-1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
USRE45138E1 (en) * | 2007-08-22 | 2014-09-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98734B1 (ko) * | 2007-09-28 | 2015-03-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검출 방법 |
US7924757B2 (en) * | 2007-10-15 | 2011-04-12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improving power efficiency of subscriber stations |
US8189518B2 (en) * | 2007-10-22 | 2012-05-29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 format of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o transmit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
US8072875B2 (en) * | 2007-11-27 | 2011-12-06 | Intel Corporation | Avoiding collisions between users if MAP containing persistent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s lost |
US8004977B2 (en) * | 2007-11-28 | 2011-08-23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implementing packet-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383920B1 (en) | 2007-12-20 | 2014-07-30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a common signaling field for transport format and redundancy version |
CN101999241B (zh) * | 2007-12-29 | 2013-06-12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时间和频率资源的统计复用的半永久调度方法和设备 |
EP2077646A1 (en) * | 2008-01-05 | 2009-07-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code points for indicating the scheduling mode |
-
2008
- 2008-01-05 EP EP08000138A patent/EP207764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11-18 RU RU2010132856/07A patent/RU2481745C2/ru active
- 2008-11-18 KR KR1020167036103A patent/KR2017000172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11-18 CN CN201410487540.7A patent/CN104253671B/zh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WO PCT/EP2008/009738 patent/WO200908685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1-18 EP EP08870446.5A patent/EP2235991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JP JP2010541018A patent/JP5325897B2/ja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KR KR1020107017463A patent/KR10160694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1-18 US US12/811,512 patent/US9264207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TR TR2019/07700T patent/TR201907700T4/tr unknown
- 2008-11-18 EP EP15174628.6A patent/EP2958386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CN CN200880127408.8A patent/CN101953214B/zh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EP EP17179684.0A patent/EP3255945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MX MX2010007386A patent/MX2010007386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1-18 EP EP18208450.9A patent/EP3487243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ES ES17179684T patent/ES2723726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1-18 BR BRPI0819955-8A patent/BRPI0819955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1-18 PL PL17179684T patent/PL3255945T3/pl unknown
- 2008-11-18 KR KR1020167005416A patent/KR10172574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1-18 EP EP21157566.7A patent/EP3846563A1/en active Pending
- 2008-11-18 EP EP20150079.0A patent/EP3657710B1/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2-04 RU RU2013104552/07A patent/RU2533176C2/ru active
- 2013-07-22 JP JP2013151754A patent/JP554364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5-08 JP JP2014096974A patent/JP57796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04 US US14/987,454 patent/US94857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03 US US15/284,259 patent/US98077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9-21 US US15/712,014 patent/US10278205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15 US US16/355,154 patent/US104994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0-28 US US16/665,812 patent/US10959256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17 US US17/177,555 patent/US11576196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03 US US18/149,510 patent/US11924835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26 US US18/424,605 patent/US2024017223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6431A (zh) * | 2006-02-17 | 200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过e-dch传输业务信号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TR 25.903: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for packet data users(Release 7)》", 31 March 2007 *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53214B (zh) | 使用码点指示调度模式的控制信道信令 | |
CN101919194B (zh) | 使用用于传输格式和冗余版本的公共信令字段的控制信道信令 | |
CN101584142B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道的设置 | |
CN102113258B (zh) | 用于触发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独立传送的控制信道信令 | |
CN101682919A (zh) | 基站装置、移动台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7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