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0227A - 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0227A
CN101950227A CN 201010265104 CN201010265104A CN101950227A CN 101950227 A CN101950227 A CN 101950227A CN 201010265104 CN201010265104 CN 201010265104 CN 201010265104 A CN201010265104 A CN 201010265104A CN 101950227 A CN101950227 A CN 101950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zone
response
pushing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651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0227B (zh
Inventor
肖方旭
马怡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651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0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0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0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采用本发明,可对现有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进行优化,设置相应的容错机制,提高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的命中率,提高用户的触觉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电容屏,又叫电容触摸屏,其主要是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当手指或其他有机体触摸在金属层上时,触点的电容就会发生变化,通过其电容值的变化确定触摸位置从而获得触摸信息,具体地,当在电容屏上进行按压操作时,电容屏上电容值最大的点,即为按压操作的触点。
电容屏为面接触式触摸屏,一般采用手指操作,比普通的电阻屏更为灵敏。电容屏上的每个按键均存在两个区域,其一为:按压区域,其为用户对按键进行按压的有效区域。当用户的手指在电容屏上对某按键进行按压时,其触点位于该按键的按压区域内,则按压有效,否则,按压无效;其二为:响应区域,其为用户对按键进行按压后,对所述按压进行响应的有效区域。当用户对某按键进行按压后,手指抬起时的触点位于该按键的响应区域内,则电容屏调用该按键的功能来响应用户对按键的按压操作;否则,电容屏不作处理,用户对按键的按压操作失败。综上,当对电容屏上某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若按压时的触点位于该按键的按压区域内,抬起时的触点位于该按键的响应区域内,则为一次完整有效的按压操作,电容屏对该按压操作进行响应,否则,按压操作无效。
现有的采用电容屏的终端中,每个功能按键均在电容屏上对应有可视区域(该按键的图标对应的区域),该可视区域的大小形状由电容屏的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设计和布局所决定。现有的终端的按键的响应区域和按压区域均为可视区域,具体请参见图1,为现有的采用电容屏的终端的按键区域的效果示意图;其中,1为“返回”按键的可视区域,且其响应区域和按压区域均为该可视区域1所在区域。如图1所示,在短信应用的UI中,当用户对“返回”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若手指按压时触点位于可视区域1内(即位于按压区域内),手指抬起时的触点同样位于可视区域1内(即位于响应区域内),则本次按键的按压操作有效,终端触发该按键相应的功能。
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电容屏方案的缺陷在于:未对电容屏上的各个按键设置相应的容错机制,从而使按键的点击命中率较低,理由如下:
1、由于电容屏为面接触式触摸屏,接触区域较大,接触点不可见。现有的电容屏上按键对应的可视区域即为按压区域,其范围相对较小,因此,当用户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时的触点可能与电容屏上按键的可视区域产生较大的偏差,比如:图1中,“返回”按键的可视区域较小,当用户对其进行按压操作时,其按压时的触点可能位于该“返回”按键的按压区域(即可视区域1)之外,造成对该“返回”按键的按压失败;
2、现有的电容屏上按键的可视区域即为响应区域,其范围相对较小,当用户对某按键进行按压后,手指可能会在电容屏上移动,比如:图1中,手指按压“返回”按键后,在电容屏上进行了移动,使手指在抬起时的触点偏移出该“返回”按键的响应区域(即可视区域1),造成对该“返回”按键的按压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可对现有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进行优化,设置相应的容错机制,提高对按键的点击命中率,提高用户的触觉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包括:
获取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
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面积由所述预设的按压参数所确定;所述可视区域和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共同形成的区域为所述按键的按压区域。
其中,所述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包括:
获取各个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的面积由所述预设的响应参数所确定;所述可视区域、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和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共同形成的区域为所述按键的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按键的按压区域包括:可视区域和按压响应区域;所述按键的响应区域包括: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其中,所述可视区域为:所述按键的图标在电容屏上所确定的区域;其中,所述按压响应区域为:从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至所述按压区域的边缘所确定的区域;其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为:从所述按压区域的边缘至所述响应区域的边缘所确定的区域。
其中,所述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预先设定电容屏上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其中,所述按压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其中,所述响应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抬起时的触点位置与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电容屏,所述电容屏上设有多个按键的可视区域,还包括:
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包括:
可视区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可视区域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按压响应区域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后的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面积由所述预设的按压参数所确定;所述可视区域和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共同形成的区域为所述按键的按压区域。
其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包括:
按压响应区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后的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的面积由所述预设的响应参数所确定;所述可视区域、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和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共同形成的区域为所述按键的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终端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电容屏上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其中,所述按压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其中,所述响应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抬起时的触点位置与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
其中,所述终端包括以下终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手机,个人数码助理PDA,自动提款机和车载终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预设的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进行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的设置,对现有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进行了优化,设置了二次容错机制,提高了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的命中率,提高了用户的触觉体验;
2、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在按键的可视区域基础上,设置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由可视区域和按压响应区域共同构成按键的按压区域,扩大了其按键的有效按压范围,提高了按压命中率;
3、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在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基础上,设置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由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构成按键的响应区域,扩大按键的响应范围,提高了按压操作的命中率;
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以及移动抬起区域设置分层响应,有效的扩大了按键区域的范围,并可针对不同用户的按压习惯进行最大限度的容错,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由于扩大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并未修改原有的可视区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影响电容屏初始的设计和布局,保证了原有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采用电容屏的终端的按键区域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终端的按键区域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终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码助理),自动提款机和车载终端。除特别说明以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终端为采用电容触摸屏的终端。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的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包括一电容屏,如图2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
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10,用于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终端的电容屏上设有多个按键的可视区域,其中,所述按键可以为终端各种应用中的按键,也可以为终端主界面上的各个按键。终端可预先设定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以终端各种应用中的按键为例:由于每个应用都有其自身对应的UI界面,每个UI界面上的各个按键的设计和布局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各个UI界面上的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大小也可能存在差异,当用户对各个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按键的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可能不同;按压后,手指在电容屏上进行移动并抬起的触点位置与按键的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也可能不同,因此,终端电容屏上每个按键对应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可能存在差异。具体地,所述终端对各个按键预设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10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设置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该按压响应区域可对用户的按压习惯进行容错。具体地,所述按压响应区域为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的一个延伸区域,用户在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即使其触点位置未在可视区域内,但只要其触点位置位于该按压响应区域内,即为有效按压;按压后,即使手指在电容屏上抬起的触点位置未在可视区域内,但只要其抬起的触点位置位于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内,即可触发终端对其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20,用于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20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设置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该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可再一次对用户的按压习惯进行容错。具体地,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为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的一个延伸区域,用户在可视区域或按压响应区域进行按压操作后,手指发生了移动,只要其手指移动轨迹位于该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内,且移动后抬起的触点位置位于该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内,即可触发终端对其按压进行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预设的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进行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的设置,对现有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进行了优化,设置了二次容错机制,提高了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的命中率,提高了用户的触觉体验。
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的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所述终端包括: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10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20。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存储模块30,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电容屏上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
具体实现中,所述按压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所述响应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抬起时的触点位置与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
如前述,终端可预先设定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且预设的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地,终端的存储模块30存储终端预设的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所述存储模块30可以表的形式存储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如下表一:
表一: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列表
  按键   按压参数   响应参数
  短信应用的“返回”键   20个像素点   10个像素点
  邮件应用的“选择”键   10个像素点   5个像素点
终端主界面的“退出”键   15个像素点   5个像素点
……   ……   ……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存储模块30采用表格的形式存储各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仅为举例,其还可以采用其他存储方式;另外,上述表格中的按键仅为举例,具体实现中,所述存储模块30存储了终端电容屏上出现的所有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另外,终端还可以进行分类存储,比如:终端可将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均相同的所有按键归为一类进行存储,以方便后续调用;再如:终端还可根据各种应用对按键进行存储,将某应用下的各按键归为一类进行存储,以方便后续调用。上述各种情况可类似分析,在此不赘述。
具体实现中,所述按压参数为:用户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如上表一所示,终端短信应用中的“返回”按键的按压参数为20个像素点,即表明用户对该“返回”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该“返回”按键的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为20个像素点所确定的距离。具体地,由于电容屏由多个像素点确定其屏幕的大小范围,因此,所述按压参数所包含的像素点的数量即决定了所述用户对“返回”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范围,对应于每个按键,所述按压参数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的多次测量结果所得,需要注意的是,终端根据按压参数对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进行设置时,需要考虑每个按键与按键之间的间隔距离,即终端对各按键进行按压响应区域设置后,需要保证每两个相邻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互不重叠,上述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设置规则既避免了用户对按键进行按压时产生误操作,同时又充分利用了相邻按键之间的间隔扩大了对按键进行按压和响应的有效区域。
其中,所述响应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抬起时的触点位置与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如上表一所示,依上述例子,短信应用的“返回”按键的按压参数为10个像素点,即表明用户对电容屏上的“返回”按键进行按压后,其手指抬起时的触点位置与该“返回”按键的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为10个像素点所确定的距离,即手指抬起时的触点位置与该“返回”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边缘的偏差距离为10个像素点所确定的距离。具体实现中,所述响应参数所包含的像素点的数量决定了所述用户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后的移动和抬起的响应区域的范围,对应于每个按键,所述响应参数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的多次测量结果所得。与上述按压响应区域的设置规则不同的是,每相邻的两个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即使相互重叠,也互不影响,因此,终端对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可根据其对应的响应参数设置得相对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按键的可视区域和按压响应区域共同构成了按键的按压区域,其为用户对按键进行按压的有效区域,当用户的手指在电容屏上对按键进行按压时,其触点位于该按键的按压区域内,则按压有效。按键的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共同构成了按键的响应区域,其为用户对按键进行按压后,手指抬起时的触点们于该响应区域内,则终端调用该按键的功能来响应用户对该按键的按压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响应区域大于按压区域,二者相差移动抬起响应区域所确定的范围大小;按压区域大于可视区域,二者相差按压响应区域所确定的范围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存储模块30还承担着终端的其他信息的存储,比如:用于存储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布局、分布以及可视区域;再如:用于保存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10所设置的按压响应区域;再如:用于保存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20所设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其他情况类似分析,在此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对现有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进行了优化,设置了相应的二次容错机制,提高了对按键的点击命中率,提高了用户的触觉体验。
请参见图4,为本发明的终端的按键区域的效果示意图;图4仅以终端的短信应用中的“返回”按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2(即实线框所示区域)为“返回”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3(实线框的边缘至内虚线框所包括的区域)为“返回”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4(内虚线框至外虚线框所包括的区域)为“返回”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由图4可以看出,所述可视区域2为:所述按键的图标(“返回”键的实线框图标)在电容屏上所确定的区域;具体实现中,对该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其按压时的触点在所述可视区域2内,抬起时的触点同样位于所述可视区域2内,则为一次完整有效的按压操作。
所述按压响应区域3为:从所述可视区域2的边缘(即实线框的框线位置)至内虚线框的框线位置所确定的区域;其中,所述按压响应区域3的面积由该按键的按压参数所确定,如上表一所示,短信应用“返回”按键的按压参数为20个像素点,则所述按压响应区域3的面积由该20个像素点所确定,即所述按压响应区域3总共包含了该20个像素点。具体实现中,对该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其按压时的触点在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内,抬起时的触点同样位于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内,则为一次完整有效的按压操作。
具体地,所述可视区域2和所述按压响应区域3共同构成的区域为按键的按压区域。对该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其按压时的触点在所述按压区域内,抬起时的触点同样位于所述按压区域内,则为一次完整有效的按压操作。
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4包括:从所述按压响应区域3的边缘(即内虚线框的框线位置)至外虚线框的框线位置所确定的区域;其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4的面积由该按键的响应参数所确定,如上表一所示,短信应用的“返回”按键的响应参数为10个像素点,则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4的面积由该10个像素点所确定,即所述按压响应区域4总共包含了该10个像素点。具体实现中,对该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若按压时的触点在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4内,则按压无效;按压时的触点在所述按压区域(包括可视区域2和按压响应区域3)内,手指在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4内进行了移动,抬起时的触点位于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4内,则为一次完整有效的按压操作。
具体地,所述可视区域2、按压响应区域3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4共同构成的区域为按键的响应区域。对该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其按压时的触点在所述按压区域内,抬起时的触点位于所述响应区域内,则为一次完整有效的按压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以及移动抬起区域设置分层响应,有效的扩大了按键区域的范围,并可针对不同用户的按压习惯进行最大限度的容错,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由于扩大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并未修改原有的可视区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影响电容屏初始的设计和布局,保证了原有的视觉效果。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下面将对上述的终端中的按压响应区域设置10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5,为本发明的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10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10包括:
可视区域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可视区域获取单元101从终端的存储模块30中获取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
处理单元102,用于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可视区域获取单元101所获取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102具体处理过程为:将按键的可视区域沿其边缘向外延伸出一个区域,即将所述可视区域沿其边缘向外再扩大一个区域,该延伸的区域(或扩大的区域)的面积由所述按压参数所确定,比如:短信应用的“返回”按键的可视区域为10个像素点,根据上述表一,其按压参数为20个像素点,则所述处理单元202在可视区域的10个像素点的基础上,向外再延伸20个像素点确定的区域,该延伸的20个像素点确定的区域面积即为延伸区域的面积。
按压响应区域设置单元103,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102进行处理后的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依上述例子,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设置单元103将所述处理单元102处理后的,沿所述10个像素点的可视区域边缘之外的、包含20个像素点的延伸区域设置为“返回”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可视区域(包含10个像素点)和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包含20个像素点)共同形成的30个像素点的区域为该“返回”按键的按压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设置单元103设置好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后,所述终端的存储模块30可将其进行保存。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在按键的可视区域基础上,设置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由可视区域和按压响应区域共同构成按键的按压区域,扩大了其按键的有效按压范围,提高了按压命中率。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下面将对上述的终端中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20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6,为本发明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20包括:
按压响应区域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各个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按压区域获取单元201从终端的存储模块30中获取各个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处理单元202,用于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获取单元201获取的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202具体处理过程为:将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沿其边缘向外延伸出一个区域,即将所述按压响应区域沿其边缘向外再扩大一个区域,该延伸的区域(或扩大的区域)的面积由所述响应参数确定,比如:如前述,短信应用的“返回”按键经终端的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10设置为包含20个像素点的按压响应区域,该按压响应区域被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获取单元201获取,根据上述表一,其响应参数为10个像素点,则所述处理单元202在按压响应区域的20个像素点的基础上,向外再延伸10个像素点确定的区域,该延伸的10个像素点确定的区域面积即为延伸区域的面积。
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单元203,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202进行处理后的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依上述例子,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单元203将所述处理单元202处理后的,沿所述20个像素点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之外的、包含10个像素点的延伸区域设置为“返回”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可视区域(包含10个像素点)、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包含20个像素点)和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包含10个像素点)共同形成的40个像素点的区域为该“返回”按键的响应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单元203设置好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后,所述终端的存储模块30可将其进行保存。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在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基础上,设置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由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构成按键的响应区域,扩大按键的响应范围,提高了按压操作的命中率。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上述终端所执行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7,为本发明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1,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终端的电容屏上设有多个按键的可视区域,其中,所述按键可以为终端各种应用中的按键,也可以为终端主界面上的各个按键。终端可预先设定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以终端各种应用中的按键为例:由于每个应用都有其自身对应的UI界面,每个UI界面上的各个按键的设计和布局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各个UI界面上的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大小也可能存在差异,当用户对各个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按键的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可能不同;按压后,手指在电容屏上进行移动并抬起的触点位置与按键的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也可能不同,因此,终端电容屏上每个按键对应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可能存在差异。具体地,所述终端对各个按键预设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S101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设置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该按压响应区域可对用户的按压习惯进行容错。具体地,所述按压响应区域为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的一个延伸区域,用户在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即使其触点位置未在可视区域内,但只要其触点位置位于该按压响应区域内,即为有效按压;按压后,即使手指在电容屏上抬起的触点位置未在可视区域内,但只要其抬起的触点位置位于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内,即可触发终端对其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S102,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S102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设置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该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可再一次对用户的按压习惯进行容错。具体地,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为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的一个延伸区域,用户在可视区域或按压响应区域进行按压操作后,手指发生了移动,只要其手指移动轨迹位于该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内,且移动后抬起的触点位置位于该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内,即可触发终端对其按压进行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预设的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进行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的设置,对现有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进行了优化,设置了二次容错机制,提高了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的命中率,提高了用户的触觉体验。
请参见图8,为本发明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201,获取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S201从终端的存储模块中获取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
S202,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S202的具体处理过程为:将按键的可视区域沿其边缘向外延伸出一个区域,即将所述可视区域沿其边缘向外再扩大一个区域,该延伸的区域(或扩大的区域)的面积由所述按压参数所确定,比如:短信应用的“返回”按键的可视区域为10个像素点,根据上述表一,其按压参数为20个像素点,则所述S202在可视区域的10个像素点的基础上,向外再延伸20个像素点确定的区域,该延伸的20个像素点确定的区域面积即为延伸区域的面积。
S203,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依上述例子,所述S203将所述S202处理后的,沿所述10个像素点的可视区域边缘之外的、包含20个像素点的延伸区域设置为“返回”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可视区域(包含10个像素点)和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包含20个像素点)共同形成的30个像素点的区域为该“返回”按键的按压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S203设置好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后,所述终端的存储模块可将其进行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S201-S203是上一实施例中的S101的具体细化步骤。
S204,获取各个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S204从终端的存储模块中获取各个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S205,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具体实现中,所述S205的具体处理过程为:将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沿其边缘向外延伸出一个区域,即将所述按压响应区域沿其边缘向外再扩大一个区域,该延伸的区域(或扩大的区域)的面积由所述响应参数确定,比如:如前述,短信应用的“返回”按键经终端的所述S203设置为包含20个像素点的按压响应区域,该按压响应区域被所述S204获取,根据上述表一,其响应参数为10个像素点,则所述S205在按压响应区域的20个像素点的基础上,向外再延伸10个像素点确定的区域,该延伸的10个像素点确定的区域面积即为延伸区域的面积。
S206,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具体实现中,依上述例子,所述S206将所述S205处理后的,沿所述20个像素点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之外的、包含10个像素点的延伸区域设置为“返回”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可视区域(包含10个像素点)、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包含20个像素点)和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包含10个像素点)共同形成的40个像素点的区域为该“返回”按键的响应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S206设置好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后,所述终端的存储模块可将其进行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S204-S206是上一实施例中的S102的具体细化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经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流程所设置的按键区域可具体参见图4的效果示意图,在此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对现有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进行了优化,设置了相应的二次容错机制,提高了对按键的点击命中率,提高了用户的触觉体验。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预设的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进行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的设置,对现有的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进行了优化,设置了二次容错机制,提高了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的命中率,提高了用户的触觉体验;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在按键的可视区域基础上,设置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由可视区域和按压响应区域共同构成按键的按压区域,扩大了其按键的有效按压范围,提高了按压命中率;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在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基础上,设置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由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构成按键的响应区域,扩大按键的响应范围,提高了按压操作的命中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以及移动抬起区域设置分层响应,有效的扩大了按键区域的范围,并可针对不同用户的按压习惯进行最大限度的容错,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由于扩大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并未修改原有的可视区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影响电容屏初始的设计和布局,保证了原有的视觉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包括:
获取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
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面积由所述预设的按压参数所确定;
所述可视区域和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共同形成的区域为所述按键的按压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包括:
获取各个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的面积由所述预设的响应参数所确定;
所述可视区域、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和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共同形成的区域为所述按键的响应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的按压区域包括:可视区域和按压响应区域;
所述按键的响应区域包括:可视区域、按压响应区域和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可视区域为:所述按键的图标在电容屏上所确定的区域;
其中,所述按压响应区域为:从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至所述按压区域的边缘所确定的区域;
其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为:从所述按压区域的边缘至所述响应区域的边缘所确定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预先设定电容屏上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
其中,所述按压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
其中,所述响应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抬起时的触点位置与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
6.一种终端,包括电容屏,所述电容屏上设有多个按键的可视区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电容屏上各按键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电容屏上各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将延伸的区域设置为各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设置模块包括:
可视区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按键在电容屏上的可视区域;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按压参数,沿所述可视区域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可视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按压响应区域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后的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面积由所述预设的按压参数所确定;
所述可视区域和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共同形成的区域为所述按键的按压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模块包括:
按压响应区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按键的按压响应区域;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响应参数,沿所述按压响应区域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按压响应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一个区域;
移动抬起响应区域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后的延伸的区域设置为按键的移动抬起响应区域;
其中,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的面积由所述预设的响应参数所确定;
所述可视区域、所述按压响应区域和所述移动抬起响应区域共同形成的区域为所述按键的响应区域。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电容屏上各个按键的按压参数和响应参数;
其中,所述按压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时的触点位置与可视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
其中,所述响应参数为:对电容屏上的按键进行按压操作时,抬起时的触点位置与按压区域的偏差距离所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以下终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手机,个人数码助理PDA,自动提款机和车载终端。
CN 201010265104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1950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65104 CN101950227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65104 CN101950227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227A true CN101950227A (zh) 2011-01-19
CN101950227B CN101950227B (zh) 2012-12-26

Family

ID=4345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65104 Active CN101950227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022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9713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区域调整装置、方法及终端
WO2018103410A1 (zh) * 2016-12-05 2018-06-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触摸操作控制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018A (en) * 1998-06-11 2000-07-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video reflection in providing input data to a computer system
CN101770326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北京联想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上移动对象的实现方法及计算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018A (en) * 1998-06-11 2000-07-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video reflection in providing input data to a computer system
CN101770326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北京联想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上移动对象的实现方法及计算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9713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区域调整装置、方法及终端
WO2018103410A1 (zh) * 2016-12-05 2018-06-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触摸操作控制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227B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7974U (zh) 装置、电子设备和用于感测的系统
CN102576249B (zh) 触觉反馈显示屏覆盖层
US9552095B2 (en) Touch screen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CN107066158B (zh) 具有两个档位的触敏按钮
CN107741824B (zh) 对可重定位触摸表面上的姿态朝向的检测
CN103853476B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135810A (zh) 一种触摸屏的压力灵敏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1689091A (zh) 用于减少敲击抖动的技术
US20140253454A1 (en) Keyboard with integrated touch sensing
CN104662508A (zh) 具有手姿势控制的输入装置
CN104461344A (zh) 隔空控制方法及隔空控制装置
CN101526864A (zh) 触控面板
US10678366B2 (en) Force sensor array
CN107422916A (zh) 一种触摸操作的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402712A (zh) 一种触摸操作的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102805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950227B (zh) 一种电容屏的按键区域设置方法及终端
US10241590B2 (en) Capacitive keyboard having variable make points
CN202854776U (zh) 一种基于导电织物的表面电容式柔性触控装置
CN101458576B (zh) 输入装置和方法以及笔记本电脑
CN107422930A (zh) 触控基板和触摸屏
CN106843679A (zh) 一种实现分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CN104035699A (zh) 电容式触摸屏终端及其输入方法
CN102722298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6886382A (zh) 一种实现分屏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