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5379A - 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Google Patents

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5379A
CN101945379A CN2009101520337A CN200910152033A CN101945379A CN 101945379 A CN101945379 A CN 101945379A CN 2009101520337 A CN2009101520337 A CN 2009101520337A CN 200910152033 A CN200910152033 A CN 200910152033A CN 101945379 A CN101945379 A CN 101945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user
access network
identification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20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义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520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5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5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5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该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所述标识响应消息中的用户永久标识。通过用户设备UE与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连接后,通过发送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从而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满足各种需要。

Description

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特别涉及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永久标识是用户在网络上固定的身份标识,不会随着网络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该用户永久标识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下都可以唯一地对应到一个用户。例如,该用户永久标识为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或者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Number)等。
在网络系统中,对一些特定的场景,接入网存在知道用户永久标识的需求,但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接入网不能获取用户永久标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通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通过接收用户设备返回的响应消息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从而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等场景,满足各种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发送获取用户有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该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所述用户永久标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
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该用户设备返回的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该用户永久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与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连接后,接入网设备通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通过接收用户设备返回的响应消息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从而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等场景,满足各种需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接入网设备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接入网设备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如图1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请求消息发送单元101和消息接收单元102;其中,该请求消息发送单元101用于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该用户设备;该响应消息接收单元102用于接收该用户设备返回的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该用户永久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系统中,该用户设备UE可与WCDMA的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当无线链路建立成功后,用户设备发送初始直传消息至接入网设备,如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触发该RNC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该用户设备,以获取该用户永久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户永久标识可以为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或者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Number)等。
在本实施例中,该标识请求消息可采用IDENTITY REQUEST消息,其目的是获取用户永久标识。该消息类型可为非接入层消息(NAS:Non Access Stratum)。
在本实施例中,该标识响应消息可采用IDENTITY RESPONSE消息,该消息中包括用户永久标识。该消息类型可为非接入层消息(NAS:Non Access Stratum)。
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入网设备可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该用户设备UE与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连接后,接入网设备通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从而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等场景,满足各种应用需要。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接入网设备,如图2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请求消息发送单元101和消息接收单元102,其作用与实施例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该接入网设备还可包括存储单元201,该存储单元201用于将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和该设备在接入网的上下文标识相对应储存。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络侧将用户永久标识储存起来,以确定后面的相关数据(如信令消息、用户数据等)是否属于同一用户。一般来说,网络侧内部也会有一个用户对应的标识,用来标识一个用户,但该标识具有回收重用的特性,因此并不能唯一标识一个用户,而用户永久标识则具备这样的特点,因此,需要将该用户永久标识存储起来,用以确认是否这一组数据来自同一用户。
这样,获得该用户永久标识后,可在网络中使用该永久标识到需要的场景。例如,该用户永久标识可应用于以下场景,但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它场景。
第一种,对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向小型化演进的设备,如WCDMA AP(接入点)等小型化用户型设备,由于存在用户准入的问题,对于用户希望的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允许接入,而非用户期望的UE拒绝接入,在这种情况下接入系统需要获得用户的永久标识。
第二种,对于WCDMA系统用户过程跟踪,在某些无法采用其它方法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临时标识作为用户过程跟踪过滤条件进行针对同一用户的消息筛选,势必带来不方便,这种情况下,该接入系统需要获得用户的永久标识。
第三种,对于WCDMA系统演进下的接入网间组网的无线局域网络,由于没有核心网(CN:Core Network),因此,需要接入网自己维护一个用户永久标识池,当用户移动到其中一个基站时,记录下该用户永久标识,并将该永久标识与该基站标识或小区标识相对应,以便下一次被寻呼时,可以直接将寻呼下发到对应的基站或小区,从而可以避免总是进行全网寻呼。
例如,若在储存该用户永久标识时,将该用户永久标识与该用户设备在接入网的上下文标识相对应,这样,在第二种场景中,可根据所有接口消息的上下文标识获取储存的用户永久标识,并根据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
在本实施例中,该消息接收单元102还用于在请求消息发送单元101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之前,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初始直传消息。并且如图2所示,该接入网设备还包括缓存单元202和消息发送单元203;
其中,缓存单元202,用于缓存消息接收单元102接收的初始直传消息;消息发送单元203,用于在消息接收单元102接收到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后,按接收顺序依次发送缓存的初始直传消息。这样,可避免流程交叉、NAS层消息乱序等。这是因为:若将该初始直传消息直接发送给核心网CN,一般情况下,该核心网CN会发起RNC和核心网CN的接口Iu相关流程,因此,先将该初始直传消息缓存,然后发送标识请求IDENTITY REQUEST消息至用户设备,可避免流程交叉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消息接收单元102还用于在接收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前,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直传消息。并且缓存单元202还用于缓存消息接收单元102接收的上行直传消息;若缓存单元202缓存初始直传消息和上下直传消息时,消息发送单元203还用于在消息接收单元102接收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后,按接收顺序依次发送缓存的上行直传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上行直传消息可为NAS消息。
此外,该接入网设备还包括序号修正单元204,在消息发送单元203发送该上行直传消息之前,若接收到的上行直传消息内存在发送序列号,该序号修正单元204用于对该上行直传消息内的发送序列号(SSN)进行修正,以消除该核心网对接入网插入该获取永久标识的流程所带来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修改发送序列号标识信元字段来对发送序列号序号进行修正,具体修正方式见实施例4。
当获得该用户永久标识后,可以丢弃上述用来上报该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响应消息,该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消息丢弃单元205,与响应消息接收单元103连接,在获取该用户永久标识之后,该消息丢弃单元205用于丢弃该标识响应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入网设备可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该用户设备UE与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连接后,该接入网设备可先缓存用户设备传输的初始直传消息,以避免流程交叉;然后通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并接收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从而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等场景,满足各种应用需要。此外,可在发送接收到的上行直传消息之前,先对该上行直传消息中的发送序列号进行修正,解决NAS层消息乱序的问题,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见步骤301);该接入网设备接收该用户设备返回的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所述标识响应消息中的用户永久标识(见步骤302)。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户永久标识可以为IMSI或者IMEI等。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户设备UE可与WCDMA的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当无线链路建立成功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初始直传消息后,发送标识请求消息至该用户设备,以获取该用户永久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该标识请求消息可采用IDENTITY REQUEST消息,其目的是获取用户永久标识。该消息类型可为非接入层消息(NAS:Non Access Stratum)。该标识响应消息可采用IDENTITY RESPONSE消息,该消息中包括用户永久标识。该消息类型可为非接入层消息(NAS:Non Access Stratum)。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该用户设备UE与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连接后,接入网设备通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并接收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从而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等场景,满足各种应用需要。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以下结合附图4、以该用户设备UE与WCDMA网络系统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无线链路建立成功后,通过标识请求消息获取用户永久标识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用户设备UE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RRC CONN SETUPREQ)至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步骤402,该无线网络控制器接收到该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后,发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RRC CONN SETUP)消息至该用户设备UE。
步骤403,接收该用户设备UE返回的无线链路建立完成消息(RRC CONNSETUP CMP),然后UE向RNC发送初始直传消息(INITIAL UE MESSAGE)。
步骤404,该RNC接收到该初始直传消息后,缓存该初始直传消息,这样可以避免流程交叉。
步骤405,该RNC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IDENTITYREQUEST)至该用户设备UE。在本实施例中,该RNC生成该标识请求消息并在1号信令无线承载(SRB1)上将该标识请求消息发送至该用户设备UE,但不限于此,还可采用其它信令无线承载上传送。
步骤406,该用户设备UE接收到该IDENTITY REQUEST消息后,将其用户永久标识通过标识响应消息(IDENTITY RESPONSE)返回至该RNC;该RNC接收该标识响应消息,可获取该用户永久标识。
步骤407,将该用户永久标识与用户设备在接入网的上下文标识对应储存。这样,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到各种需要的场景,如实施例2所述的场景,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在用户跟踪时,可将该用户永久标识与该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的上下文标识相对应,这样,可根据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跟踪。
由上述可知,在跟踪过程中,用户永久标识的作用实际上是用来确定两个流程是否属于同一用户。比如,属于同一用户的前一流程如果已经结束,那么在接入网将不会再用这个用户的标识(该标识会被回收重用),到下一次流程时,接入网会重新为该用户分配一个标识,那么对于接入网来说,实际上认为前后是两个用户,因此,就需要一个永久标识把两个过程的消息上报给同一个消息跟踪任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用户过程跟踪了。
步骤408,在获取该用户永久标识后,丢弃该标识响应消息。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该用户设备UE与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连接后,该RNC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初始直传消息后,通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从而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等场景,满足各种应用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406之前,即在步骤405至步骤406之间,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直传消息,在本实施例中,该上行直传消息可为NAS消息;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缓存该上行直传消息。
这样,在步骤407或408之后,当缓存初始直传消息和上行直传消息时,该方法还可包括:按照储存的先后顺序发送缓存的该初始直传消息和该上行直传消息至核心网(CN:Core NetWork)。其中,可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409,发送缓存的该初始直传消息(Initial UE Message)至该核心网CN,然后执行步骤410;
步骤410,发送该上行直传消息(UPLINK NAS TRANS)至核心网CN。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WCDMA系统中存在序号标识的上行直传消息,在非接入(NAS)层存在一个消息信元为发送序列号(SSN:send sequence number),该核心网CN会对该信元值,即发送序列号做检查,当该CN发现某条NAS消息中该信元值与前一条接收到的NAS消息中该信元值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时,即会认为本条NAS消息不是自己期望的NAS消息,会予以丢弃处理。
这样,对于WCDMA系统,由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Uu插入了接入网发起的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NAS消息流程,因此,将会打乱该核心网CN所接收到的NAS消息中的SSN。例如,当用户设备UE按照0、1、2、3的顺序发送消息至接入网RNC时,当该RNC接收到该用户设备UE发送的消息0、1后,该RNC开始一个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流程。这样,当用户设备UE发送序列号为2的消息时,当该RNC接收到该消息后,将该消息2截掉,不将该消息2发送给核心网CN。而之后将用户设备UE发送的序列号为3的消息透传给核心网CN,因此,核心网CN接收到的消息的序列号为0、1、3,造成序列号不连续,使得核心网CN认为该序列号为3的消息为非期望的消息,并予以丢弃,但事实上,这些消息都需要CN进行处理。插入多个流程的情况与之类似。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对于存在序号标识的上行直传消息,由于Uu口插入了一条额外的NAS消息,而RNC和CN之间的接口Iu没有插入,因此,在步骤410之前需要进行序列号修正,然后再发送至CN。
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修正:在Uu口插入的N个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流程结束后,N+1个流程结束前这段时间内,该接入网所收到的所有来自用户设备UE的上行直传消息,都需要在发往该CN前将SSN标识信元字段减去接入网的NAS所插入的流程数目N即可。例如,插入了一个流程,因此,减去1即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消除该CN对接入网的NAS插入流程所带来的上述问题。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该用户设备UE与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连接后,通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并通过接收用户设备返回的响应消息来获取该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从而可利用该用户永久标识进行用户过程跟踪等场景,满足各种应用需要。并且改正所有乱序的上行接入消息(NAS)的序列号,消除接入网RNC插入该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流程对该核心网CN带来的乱序问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所述标识响应消息中的用户永久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和对应所述设备在接入网的上下文标识储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之前,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并缓存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初始直传消息;
在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后,按接收顺序依次发送缓存的所述初始直传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直传消息,则缓存所述上行直传消息;并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后,按接收顺序依次发送缓存的所述上行直传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所述上行直传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接收到的所述上行直传消息内存在发送序列号,则对所述上行直传消息内的发送序列号进行修正。
6.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响应消息,以获取所述用户永久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永久标识和对应所述设备在接入网的上下文标识储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请求消息发送单元发送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标识请求消息至用户设备之前,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初始直传消息;
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缓存单元,用于缓存所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初始直传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后,按接收顺序依次发送缓存的所述初始直传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前,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直传消息;
所述缓存单元,还用于缓存所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行直传消息;
所述消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返回的标识响应消息之后,按接收顺序依次发送缓存的所述上行直传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包括序号修正单元,所述序号修正单元用于在发送所述上行直传消息之前、在接收到的所述上行直传消息内存在发送序列号时,对所述上行直传消息内的发送序列号进行修改。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CN2009101520337A 2009-07-10 2009-07-10 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Pending CN101945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20337A CN101945379A (zh) 2009-07-10 2009-07-10 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20337A CN101945379A (zh) 2009-07-10 2009-07-10 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5379A true CN101945379A (zh) 2011-01-12

Family

ID=43437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20337A Pending CN101945379A (zh) 2009-07-10 2009-07-10 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537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8231A (zh) * 2012-01-05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移动台的imei的方法、系统及基站控制器
CN102695165A (zh) * 2011-03-22 2012-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用户设备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的方法及系统
WO2013091179A1 (zh) * 2011-12-21 2013-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36951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标识的传递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984A (zh) * 2004-12-14 2006-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用户身份保密的方法
CN101345924A (zh) * 2008-07-31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imsi和号码的对应关系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984A (zh) * 2004-12-14 2006-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用户身份保密的方法
CN101345924A (zh) * 2008-07-31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imsi和号码的对应关系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S 33.102 V8.3.0 (2009-06)》", 30 June 2009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5165A (zh) * 2011-03-22 2012-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用户设备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95165B (zh) * 2011-03-22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用户设备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的方法及系统
WO2013091179A1 (zh) * 2011-12-21 2013-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609153A (zh) * 2011-12-21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609153B (zh) * 2011-12-21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438231A (zh) * 2012-01-05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移动台的imei的方法、系统及基站控制器
CN102438231B (zh) * 2012-01-05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移动台的imei的方法、系统及基站控制器
US9479926B2 (en) 2012-01-05 2016-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IMEI of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CN10336951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标识的传递方法和系统
CN103369513B (zh) * 2012-03-29 2018-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标识的传递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538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初始连接建立
US11051289B2 (en) Method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ES2384503T3 (es) Método para enviar mensajes RRC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CN105163346B (zh) 副链路缓冲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4349308B (zh) 双连结中分配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网络端
JP6010049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盤設備および方法
ES2367917T3 (es) Procedimiento de acceso aleatorio para un equipo de usuario en un sistema de cominicaciones de acceso múltiple por división de código de sincronización y división en el tiempo.
KR101101510B1 (ko)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데이터 구성 및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그 단말
CN102958047B (zh) 一种宽带集群通信系统的终端下行分配接收方法
CN10737124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EP2797290B1 (en) Data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559314B1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6792608A (zh) 小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005966A (zh) 一种寻呼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231623A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1860898A (zh) 一种配置混合自动重传相关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WO201408219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ue
CN107889224A (zh) 一种逻辑信道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034042A1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609775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を伝送及び受信する方法と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1911763A (zh) 通信系统中用于一阶段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14946A (zh) 一种上行业务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
CN103634882A (zh) 一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945379A (zh) 获取用户永久标识的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CN11274081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