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5105B - 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5105B
CN101945105B CN 201010271289 CN201010271289A CN101945105B CN 101945105 B CN101945105 B CN 101945105B CN 201010271289 CN201010271289 CN 201010271289 CN 201010271289 A CN201010271289 A CN 201010271289A CN 101945105 B CN101945105 B CN 1019451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ule
message
station
site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712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5105A (zh
Inventor
施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01027128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51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5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5105A/zh
Priority to HK11104312.0A priority patent/HK1150286A1/xx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5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51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用以发送或接收信息;若干外站服务器,用以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者;内站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若干外站服务器连接;所述内站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所述内站服务器接收外站服务器发送来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客户端。本发明提出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可以将多种网络服务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对各个网络服务的有效聚合。极大便利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效率。

Description

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网络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网络信息收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人在网络中拥有多种与他人联系的方式。光是在线聊天工具就有十多种,每个人可以拥有多个电子邮箱。一个学生如果要和其他多个联系人讨论话题时就需要动用不同的平台,而且不具备协作和学术交流特性。如果使用公共论坛和聊天室就会遇到话题保密性的问题。
Google.Inc在2009年6月发布了Google Wave的Preview版本。它的功能是将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和在线聊天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且融合了多人协作、信息共享等特性。这个平台测试版一发布就在互联网受到比较高的评价,但是只能运行在Google自己的服务范围中,不使用Google的用户无法使用这些特性。
如今还没有可以在一个系统中收发各种工具信息的方案,本发明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可接收及发送多个网络工具的信息。
此外,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网络信息收发方法,可接收及发送多个网络工具的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络信息收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客户端,用以发送或接收信息;
若干外站服务器,用以按照此服务器本身的协议使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交流;
内站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若干外站服务器连接;所述内站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其他客户端;所述内站服务器接收外站服务器或其他客户端发送来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客户端;所述内站服务器包括: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用以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并且发送和接受消息处理模块要求的消息;
-消息处理模块,用以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联系人,发送时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用户选择自己使用的、并且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存在的外站服务,提供登入凭证以供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处理登入信息;
用户通过消息处理模块和外站协议处理模块的关系在外站服务权限范围内随时和外站插件进行信息交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根据外站服务协议的不同,用户接收联系人的信息为如下三种流程之一:
联系人直接将消息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
联系人通过中间外站服务器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中间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者的外站协议处理模块;
用户发送信息至外站服务器,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定时更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站服务器进一步包括主题识别模块;
所述消息处理模块处理的新消息都要经过主题识别模块处理,以标记成一个主题;
任何从消息处理模块发送的消息都会被消息处理模块带上主题信息,发送至联系人;该信息可以是直接放入消息内容(包括标题)。也可以是在内站数据库中标记此消息在外站服务器的代号(比如电子邮件可以标记UID);
而联系人回复的时候,外站插件分析主题信息,并将存在主题信息的比标记为主题信息的主题,不存在标记的视为新主题,创建该主题并标记此消息最后存入数据库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站服务器进一步包括外站插件;
外站插件被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加载与控制,主要功能是模拟插件中所设计的协议,让其能让消息处理模块以该协议的方式接收并且发送消息处理模块要发送的消息;
而存在不能直接提交给消息处理模块的外站消息,外站插件还要转换原来的消息成为消息处理模块能接受的信息,或者将消息处理模块的消息转换为能被外站协议接收的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息处理模块进一步包括群聊控制模块,用以同时与使用多个不同协议工具的联系人进行消息交流。
一种上述网络信息收发系统的网络信息收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用户向联系人发送信息;
步骤B、内站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其他客户端;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
消息处理模块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联系人,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步骤C、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根据外站服务协议的不同,用户接收联系人的信息为如下三种流程之一:
联系人直接将消息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
联系人通过中间外站服务器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中间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者的外站协议处理模块;
用户发送信息至外站服务器,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定时更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法包括群聊步骤:
步骤1、用户同时向设定的多个联系人发送信息;
步骤2、内站服务器接收用户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多个联系人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多个其他客户端;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
消息处理模块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多个联系人,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步骤3、多个信息接收者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的多个信息接收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可以将多种网络服务服务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对各个网络服务服务的有效聚合。极大便利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效率。利用本发明可以让联系人在不离开自己当前所用的网络服务而和用户进行交流。
附图说明
图1为联系人联系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插件机制的多外站服务加载的示意图。
图3为用户与发送消息至联系人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用户接收联系人发送的消息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消息处理模块接收消息后的处理流程图。
图6为主题识别模块的识别流程图。
图7为主题编排模块编排的主题示意图。
图8为群聊发送信息的示意图。
图9为群聊回复信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网络信息收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若干外站服务器、内站服务器。
客户端用以发送或接收信息。客户端可以是电脑、手机等具有网络功能的电子设备。
外站服务器用以按照此服务器本身的协议使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交流。外站服务器为外部网络服务的服务器;如MSN的服务器、QQ的服务器、邮箱的服务器等等。
请参阅图1,每个联系人(矩形)都能指定一个或多个联系方式(椭圆形)。每个联系方式都具有两个属性:联系服务和联系地址。联系服务为用户已经提供自己用户名和密码的外站服务。联系地址就是外站服务能通过该地址联系到联系人(比如电子邮箱地址)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和用户自己都可以对联系人列表进行添加和删除等操作。
内站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若干外站服务器连接;所述内站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其他客户端;所述内站服务器接收外站服务器或其他客户端发送来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客户端。本发明通过设置内网服务器,将各个客户端及各个外站服务器整合在一起。有些协议是点对点的,就是说客户端直接发给联系人而不通过这个服务的服务器,这样客户端可以将信息直接发送至其他客户端;而有些协议则需要通过外部站点服务器转发。
请参阅图2,所述内站服务器主要包括:外站协议处理模块、消息处理模块。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用以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
结合图3,消息处理模块用以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联系人,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并不是所有消息都要指定联系人才发送。用户可以直接指定联系方式,即指定发送消息的外站服务和地址,消息处理模块就会直接按照用户需求通过外站协议模块发送消息。
用户选择自己使用的、并且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存在的外站服务,提供登入凭证以供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处理登入信息;用户通过消息处理模块和外站协议处理模块的关系在权限范围内随时和外站插件进行信息交换。
如图4所示,根据外站服务协议的不同,用户接收联系人的信息为如下三种流程之一:联系人直接将消息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联系人通过中间外站服务器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用户发送信息至外站服务器,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定时更新。
请参阅图5、图6,所述消息处理模块进一步包括主题识别模块。任何人发送的消息(用户和联系人)都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消息处理模块处理的每条新消息都要经过主题识别模块处理,以标记成一个主题。任何从消息处理模块发送的消息都会被消息处理模块带上主题信息,发送至联系人。而联系人回复的时候,消息处理模块委托外站插件分析主题信息,并将存在主题信息的比标记为主题信息的主题,不存在标记的视为新主题,创建该主题并标记此消息;最后存入数据库中。
消息处理模块还包括主题编排模块。如果将上页的消息中主题信息换成父级消息信息,那么消息处理模块就能将该消息识别成父级消息的子消息(回复)。也就是说,用户能根据一个话题进行特别评论,而不是像现在的论坛一样接在上一个消息的后面。如图7所示,理论上继承关系是可以无限的,一个消息(回复)可以隶属于任何一个消息或者主题,而主题是不隶属任何消息。
所述内站服务器进一步包括外站插件;外站插件被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加载与控制,主要功能是模拟插件的协议,让其能让消息处理模块接收并且发送消息处理模块要发送的消息;而存在不能直接提交给消息处理模块的外站消息,外站插件还要转换原来的消息成为消息处理模块能接受的信息,或者将消息处理模块的消息转换为能被外站协议接收的信息。比如有些论坛要求发帖的时候使用UBB代码,而消息处理模块使用HTML代码,外站插件要转换HTML为UBB再发送给外站服务器。同样的,外站消息也会有些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转换。比如在MSN中,图片(或者叫表情)并不是以消息处理模块所接受的方式出现的,外站插件同样需要转换才能提交给消息处理模块。
所述消息处理模块进一步包括群聊控制模块,用以与使用多个不同协议工具的联系人进行消息交流。在消息处理模块中,群聊控制模块让此发明具备了和多个不同协议人进行消息交流。其特点在所有群聊模块中的任何一个人(包括用户和用户指定的联系人们)只要发送了一条消息,任何人都能收到(包括用户和用户指定的联系人们)。联系人不必更换自己当前的联系方式,即使此联系方式本身不支持群聊,消息处理模块照样会把消息内容、时间、作者等信息传给每一个人(包括用户和用户指定的联系人们)。具体原理是收到新消息后(包括用户消息和外站消息),将此消息转发给所有除了作者以外的人。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本发明在揭示上述网络信息收发系统的同时,还揭示了上述网络信息收发系统的网络信息收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用户向联系人发送信息。
【步骤B】内站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直接发送至其他客户端。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
消息处理模块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联系人,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步骤C】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者。
所述网络信息收发方法包括群聊步骤:
【步骤1】用户同时向设定的多个联系人发送信息。
【步骤2】内站服务器接收用户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多个联系人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直接发送至多个其他客户端。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
消息处理模块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多个联系人,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步骤3】多个信息接收者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的多个信息接收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可以将多种网络服务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对各个网络服务的有效聚合。极大便利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效率。利用本发明可以让联系人在不离开自己当前所用的网络服务而和用户进行交流。
实施例二
以下外部网络服务的服务器简称“外站”,实现这篇论文功能的服务器简称“内站”。
1.可以使用的外网服务
一个网络服务能否将其整合取决于这个网络服务的开放程度。目前已知所有使用开放协议的可以支持。比如支持POP3和SMTP协议的邮箱可以整合;使用XMPP协议的即时聊天工具也可以。部分专有协议在开源组件的支持下也可以实现,比如MSN。一些开放接口的网络服务也可以(比如Facebook)。但是很遗憾,某些网络服务提供商特意回避从非自身软件或站点登入(比如腾讯公司的QQ),这些网络服务目前无法整合,需要等其开放后再整合。
2.使用外部的网络服务
首先,内站需要拥有可以连接到各种外站的能力。在使用时,用户需要输入登入到自己网络服务的必要信息。包括协议、用户名和密码;可能包括服务器、端口、是否需要加密等等。使用用户输入的相关信息进行身份确认,确认完成后将登入信息加密存入数据库保存,以便下次登入时使用。
3.不同已整合的外网服务的交流方式
外站不同协议和接口下的服务需要统一起来,才能让用户使用。这需要一个中间人,负责接收、转发和储存,这个中间人就是内站的服务器。如果用户A有两个联系人B和C,B使用电子邮件,C使用MSN。A发表一个话题要B和C讨论。其流程如图8所示。
内站通过用户A提供的登入信息以用户A的身份联系相应的外站将消息发送给指定的联系人。也就是说A联系B需要A有一个电子邮箱,A联系C需要A有MSN帐号。B和C将通过自己的网络服务看到A发送的信息。
如果B要回复A发出的消息,回复流程如图9所示。
B回复的电子邮件将存放在A邮箱中,A的邮箱服务器不会主动将回复内容发送到内站。内站要自己从外站检查A的邮箱并获取回复。当有新回复后,通知A进行查看,并且给C发送提醒B回复了主题。如果是C回复A,原理是相同的。(图中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的过程已经简略)
4.话题的分类,如何组织相对独立的消息
在普通论坛可以看到一个分区下可以有多个话题,每个话题下可以有多个帖子。而我们在发送电子邮件和即时聊天的并没有为当前讨论的内容明确地指定一个话题,每封于电子邮件和聊天消息是相对独立的。这个在多人协作中并不合适,需要将它们组织起来。但是按照以上第3条的原理,必须具备判断从外站收到的回复属于哪一个话题的特性,才能顺利地实现话题分类的功能。
对于电子邮件来说,解决起来似乎比较容易:在邮件中作标记,注明属于哪个话题,写在邮件末尾,发送给指定联系人。联系人收到之后,直接回复即可。因为一般回复邮件会带上回复的邮件的全文,所以内站就能很轻易地根据全文中的标记进行话题分类。
对于即时聊天和其他并不具备默认保留原先信息的网络服务来说,就无法通过标记准确定位主题。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为每条回复即时通讯的消息单独处理,或者直接判断为上一次话题的回复。作为广泛使用且高效的交流方式,这个特性需要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于本身具备话题特性的网络服务(比如论坛、微博客),可以直接通过标题对号入座。
5.话题的管理
多人协作需要有一个共同话题才能进行,于是采用论坛模式成了首选。但区别于论坛的是,这网络服务程需要支持多人协作的特性(在允许的条件下能修改他人发布的消息、多人投票),同时又需要类似于群聊的保密性。所以我规定主题发起人具有选择联系人和是否为私密主题的权利,任何发表消息的人都有决定自己的消息是否允许他人修改的权利。这样就能迎合协作和保密的特性。
6.联系人的选择
联系人就是能看到主题发起人发布的话题并且参与的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选择作为联系人。就如以上第3条所说,如果发送电子邮件就需要给内站提供你自己的邮箱帐号信息。对于即时通讯的工具的协议,你的联系人需要存在于你的即时通讯协议的联系人名单中。就像在MSN中你只能和在你联系人名单里的人交流。内站将提供一个页面网用户分类选择联系人,并且随时可以修改话题的联系人名单。
7.被动话题的处理
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由内站的使用者发起,外站的人也可以。最典型的情况就是B通过电子邮件向A讨论一个数学问题。B的电子邮件发送到A的邮箱后,一旦被内站接收,这就成了一个新的主题,该主题默认为私密话题,并且联系人仅限A和B。所有包括是否私密、是否协作等权限都设定为A所有。
即时通讯方式还是需要特殊对待,A可以随时将C发送的新的消息设为一个新的被动主题,管理权限一样还是由收到消息的一方A所有。
相比自己发表的话题来说,被动话题并没有非常特别的地方,只是作者和管理权限所有者的区别。
8.学术内容的处理
作为学术交流平台,需要数量繁多的输入特性。我采用了去年我开发的网络学术交流编辑器。但是这个编辑器主要以HTML语言为主,即时聊天和其他限制较大的外站网络服务并不支持这个特性(连图片都无法传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旦遇到这一类外站服务,可以要求对方通过指定内站的网页,用网页中的系统进行交流。这也能解决第4条中遇到的即时通讯信息主题分类的问题。
9.内站中用户的交流
如果联系人已经在使用内站的交流平台,完全就可以抛弃第3条中复杂的架构,使用内站的一套高效率的交流方式,这就是原先Google Wave已经做到的,我通过各种技术条件也能做到。最理想化的就是这个情况,但是并不是本平台的最主要的。
10.使用方法
这个平台解决了不同网络服务的用信息交流问题。同时,经过一些类似于换肤的特性和排版,完全可以胜任以下几个功能:微博客、博客、播客、论坛、电子邮件客户端、即时聊天工具、个人备忘本、相册、电子商务、投票系统;至于究竟是以上哪一项,可以让用户选择,平台会根据选项变化版式。总体来说,存在信息交流的地方,本平台基本都能在不修改逻辑层和数据层代码的情况下改造成合适的样子。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Claims (9)

1.一种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客户端,用以发送或接收信息;
若干外站服务器,用以支持客户端之间的通讯;
内站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若干外站服务器连接;所述内站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其他客户端;所述内站服务器接收外站服务器或其他客户端发送来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客户端;所述内站服务器包括: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用以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并且发送和接受消息处理模块要求的消息;
-消息处理模块,用以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联系人,发送时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此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用户选择自己使用的、并且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存在的外站服务,提供登入凭证以供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处理登入信息;
用户通过消息处理模块和外站协议处理模块的关系在外站服务权限范围内随时和外站插件进行信息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外站服务协议的不同,用户接收联系人的信息为如下三种流程之一:
联系人直接将消息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
联系人通过中间外站服务器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中间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者的外站协议处理模块;
用户发送信息至外站服务器,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定时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站服务器进一步包括主题识别模块;
所述消息处理模块处理的新消息都要经过主题识别模块处理,以标记成一个主题;
任何从消息处理模块发送的消息都会被消息处理模块带上主题信息,发送至联系人,该信息直接放入消息内容,包括标题;或者在内站数据库中标记此消息在外站服务器的代号;
而联系人回复的时候,消息处理模块委托外站插件分析主题信息,并将存在主题信息的标记为主题信息的主题,不存在标记的视为新主题,创建该主题并标记此消息最后存入数据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站服务器进一步包括外站插件;
外站插件被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加载与控制,主要功能是模拟插件中所设计的协议,让其能让消息处理模块以该协议的方式接收并且发送消息处理模块要发送的消息;
而存在不能直接提交给消息处理模块的外站消息,外站插件还要转换原来的消息成为消息处理模块能接受的信息,或者将消息处理模块的消息转换为能被外站协议接收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息处理模块进一步包括群聊控制模块,用以与使用多个不同协议工具的联系人进行消息交流;
所有群聊模块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发送了一条消息,其余任何人都能收到;联系人不必更换自己当前的联系方式,即使此联系方式本身不支持群聊,消息处理模块照样会把消息内容、时间、作者信息传给每一个人;消息处理模块收到新消息后,将此消息转发给所有除了作者以外的人。
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网络信息收发系统的网络信息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用户向联系人发送信息;
步骤B、内站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其他客户端;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
消息处理模块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联系人,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步骤C、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信息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外站服务协议的不同,用户接收联系人的信息为如下三种流程之一:
联系人直接将消息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
联系人通过中间外站服务器发送至外站协议处理模块;中间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者的外站协议处理模块;
用户发送信息至外站服务器,外站协议处理模块定时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信息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群聊步骤:
步骤1、用户同时向设定的多个联系人发送信息;
步骤2、内站服务器接收用户客户端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多个联系人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或多个其他客户端;
外站协议处理模块读取配置文件,按照配置文件的相关配置读取插件基本信息并加载外站插件;
消息处理模块接收用户发送的信息及指定的多个联系人,将每个联系方式对应的外站服务中的联系方式状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线状态、优先级选出联系联系人的优选方式;或者,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由用户设定;
步骤3、多个信息接收者对应的外站服务器接收信息发送者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的多个信息接收者。
CN 201010271289 2010-08-31 2010-08-31 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51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1289 CN101945105B (zh) 2010-08-31 2010-08-31 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
HK11104312.0A HK1150286A1 (en) 2010-08-31 2011-04-29 A network information transmit-receive system and the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1289 CN101945105B (zh) 2010-08-31 2010-08-31 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5105A CN101945105A (zh) 2011-01-12
CN101945105B true CN101945105B (zh) 2013-05-08

Family

ID=43436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7128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5105B (zh) 2010-08-31 2010-08-31 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5105B (zh)
HK (1) HK1150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102B (zh) * 2011-07-05 2014-08-13 施昊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及其聚合方法
CN103327050B (zh) * 2012-03-22 2015-12-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内容分享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7770037A (zh) * 2016-08-18 2018-03-06 丁雷 将群聊内容转换成专题讨论的方法、服务器、终端及系统
CN108512746A (zh) * 2018-04-16 2018-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72948B (zh) * 2019-04-03 2022-02-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汉蒙语料库众包构建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514A (zh) * 2004-03-26 2005-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自组网模式共享密钥认证和会话密钥协商方法
CN101110672A (zh) * 2006-07-19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建立esp安全联盟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3660A4 (en) * 2003-08-08 2011-12-28 Keiko Ogaw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514A (zh) * 2004-03-26 2005-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自组网模式共享密钥认证和会话密钥协商方法
CN101110672A (zh) * 2006-07-19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建立esp安全联盟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50286A1 (en) 2011-11-18
CN101945105A (zh) 201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5033B2 (en) Viral engine for network deployment
CN100384186C (zh) 多个账号同时在一个客户端上实现imps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01253757B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终端
EP1958401B1 (en) Message modif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30231207A1 (en) Personal e-mail system and method
CN101018141B (zh) 为电子公告版提供即时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CN102160077A (zh) 社交网络通知的电子邮件确认页面
CN102150443A (zh) 用于在即时消息用户和短消息服务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47106B (zh) 管理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
US20130297715A1 (en) Configurable Electronic Messaging System That Maintains Recipient Privacy
CN101945105B (zh) 网络信息收发系统及方法
EP2324605B1 (e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493374B2 (en) System periodically retriev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network accounts and presenting to user through a common account
CN105577626A (zh) 一种用户名注册和使用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60277339A1 (e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09819A (zh) 一种跨平台即时通信系统
US201603665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urvey sampling prior to widespread distribution-publishing of messages
JP4205608B2 (ja) サービス管理方法及び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CN101247369A (zh) 即时通信中用户信息的表现方法、即时通信系统及设备
US9147082B2 (en) Electronic messaging system with configurable delivery that maintains recipient privacy
JP4719083B2 (ja) メッセージ送信システム、メッセージ中継サーバ、メッセージ送信方法
KR101101966B1 (ko) 다중수신자 지정메시지 발송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664824A (zh) 针对手机设置即时通信工具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65198A (zh) 针对手机号码设置即时通信识别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01266A (zh) 输入联系信息后自动在网络上发布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02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02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