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9206B - 数据通信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9206B
CN101919206B CN200880125048.8A CN200880125048A CN101919206B CN 101919206 B CN101919206 B CN 101919206B CN 200880125048 A CN200880125048 A CN 200880125048A CN 101919206 B CN101919206 B CN 1019192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ability
configuration
level
acc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50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9206A (zh
Inventor
菲利普·安东尼·埃弗雷特
克里斯多佛·马库斯·克罗特
特雷弗·菲力浦·林尼
阿什利·皮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Original Assignee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filed Critical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Publication of CN101919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9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9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9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Remote access server, e.g. BRAS
    • H04L12/2876Handling of subscriber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2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for speech and oth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27Quality of service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6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test signals or for measuring
    • H04M3/28Automatic routine testing ; Fault testing; Installation testing; Test methods, test equipment or tes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M3/30Automatic routine testing ; Fault testing; Installation testing; Test methods, test equipment or test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ubscriber's lines, for the local loop
    • H04M3/302Automatic routine testing ; Fault testing; Installation testing; Test methods, test equipment or test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ubscriber's lines, for the local loop using modulation techniques for copper pairs
    • H04M3/304Automatic routine testing ; Fault testing; Installation testing; Test methods, test equipment or test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ubscriber's lines, for the local loop using modulation techniques for copper pairs and using xDSL mod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接入网络(10,19,20,30,40,100)中使用的管理设备(100),该接入网络包括终端用户设备(10)与聚合收发机设备(20)之间的多个数据连接(18,19,20),在该聚合收发机设备(20)中所述连接(18,19,20)通过该接入网络(20,30,40)被聚合成前向连接,所述接入网络存储有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动态线路管DLM配置,所述DLM配置针对与相应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规定了一组值,并一起存储有对该数据连接的所希望的稳定性水平进行规定的稳定性水平。所述设备包括:接收装置,其用于在预定时段上接收规定了各个相应数据连接的稳定性的监视数据;选择装置,其用于根据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监视数据和稳定性水平二者,选择将要应用于该连接的DLM配置;以及请求装置,其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络的OSS系统将所选择的配置应用于所述数据连接。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数据通信。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对包括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 Subcriber Line)连接的接入网络的管理。
背景技术
动态线路管理(DLM:Dynamic Line Management)是用于提高DSL连接的稳定性的技术。当以接近于DSL连接的最大速度的速度来操作该DSL连接时,该动态线路管理技术尤其有用,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影响所发送的信号的外部噪声会导致收发机不能以使得能够保持该连接的足够可靠度成功地恢复所发送的信号。如果出现此情况,需要重新建立该连接。这被称为重新同步,并且用户会注意到在重新建立该连接期间服务暂时丢失。终端用户通常发现重新同步特别讨厌。
DLM寻求通过自动分析DSL连接(尤其是重新同步的出现率)并改变能够影响重新同步出现的可能性的一些参数(例如,交织深度、所使用的编码内置的冗余量等)来使得这种重新同步最小化。通常,这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使用具有对DSL连接的稳定性或其他方面最可能有影响的参数的各种不同数值集的多种不同配置(profile)并在不同的配置之间移动特定的连接直到发现一种具有可接受的稳定性的配置。本领域中公知的是,通常在容纳了多个DSL收发机单元的被称为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的一种设备内部的本地交换局(尤其在美国,有时候称为中心局)处应用这些配置。
通常,可以概念性地将该配置设想为在比较积极(aggressive)和不太积极之间的范围,其中,所述比较积极的配置倾向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就特别高的比特率和较低的延迟而言),但是更容易导致线路不稳定,而不太积极的配置倾向于提供更低的比特率和/或延迟,但是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在阿尔卡特技术有限公司的名为“Dynamic Line Management forDigital Subscriber Lines”的白皮书(在如下URLhttp://wwwl.alcatel-lucent.com/com/en/appcontent/apl/18812_DLM_twp_tcm172-228691635.pdf处可得到)中讨论了DLM并且概括性地提出了一种实现,该实现中有验证(validation)阶段和操作阶段。在该验证阶段中,相当密集地监视连接以识别用于该线路的合适配置,其后,不太密集地监视该连接,以确保初始选择的配置继续保持有效。该论文还提到,运营商定义了“一组用于各种服务类型的策略”;这意味着,不同的服务类型可以具有不同的可能的配置,从而可以在这些不同的可能的配置之间转换。因此,例如,对于与向终端用户发送视频流相关联的服务类型而言,运营商可以强制进行交织,这是因为很少需要非常低的延时,但是为了维持高质量的图像,可靠性非常重要。此外,通常也不需要非常高的带宽,作为针对这种服务类型的一个选择,运营商可以去掉非常低的边限的配置(即使线路可能支持这样的服务类型)。
共同待审的欧洲专利申请No.07250428.5描述了由本申请人设计的早期的DLM方案,其中,以高效的方式检测极不稳定的数据连接,并在相对短的时段内采取纠正动作,同时监视并非极不稳定的数据连接,并基于在更长时间范围上的更全面的监视而在不同配置之间转换。
美国公开专利申请No.2006/0198430描述了一种DLM方案,其中,诸如转换矩阵的各种规则被用于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应当进行从一种配置到另一种配置的转换。
本申请人已知的全部DLM方案都能够设置各种参数,以试图将所述线路保持在被认为可以接受的稳定性水平上。然而,本发明人现在认识到这导致了不灵活的方案,该方案对于针对不同目的可以使用不同DSL连接的接入网络并不是最优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接入网络的方法,该接入网络包括终端用户设备与聚合收发机设备之间的多个数据连接,在该聚合收发机设备处通过该接入网络将所述连接聚合为前向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存储多个不同的配置,各个所述配置为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指定一组值,此外针对各个所述连接存储稳定性水平,并执行如下步骤:针对各个数据连接,监视该数据连接的性能;根据对该连接的监视结果以及与该数据连接相关联的稳定性水平二者,选择所存储的配置中将要应用于该数据连接的一个配置;以及将所选择的配置应用于该数据连接。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允许对不同的数据连接应用不同的稳定性策略(各个稳定性策略对应于或者指定了一个稳定性水平)以反映针对该连接的不同的可能用途,其可以针对线路稳定性、带宽和延时的相对优点而取不同的值。所述不同的稳定性策略优选地对连接将在不同配置之间进行转换的情形(例如,通过在转换到较不积极的配置之前容忍每单位时间的更大错误次数或者重新同步次数,反之亦然)进行控制。
可以基于多种不同的因素向特定线路分配稳定性策略。优选地,终端用户在这方面的希望将是重要的因素,并且优选地,不同的稳定性策略可以应用于以相同的基本服务类型操作的线路。因此,例如,具有基本宽带连接(即,是用于普通的互联网用途的连接而不是用来提供视频流的专用线路)的两个用户可能将那些连接用于不同的目的。例如,一个用户可以简单地执行对带宽需求相当低的互联网浏览和视频流,另一个用户可以使用所述基本宽带连接来执行大量数据下载,而另一个用户可能将所述基本宽带连接用于在线游戏的目的。这些不同的用户对于稳定性水平具有非常不同的容忍度。例如,对于该宽带连接没有任何大的需求的第一个用户对错误和掉线(drop out)具有较低的容忍度,因此,与整体上更希望得到略微不稳定但是(当连接时)能实现高数据量的连接的第二个用户相比,该用户通常宁愿以可能获得的略小的最大带宽为代价而更希望实现更高的稳定性。
优选地,各个线路的稳定性的监视结果包括代表在预定时段(例如,在24小时的时段内)内发生的强制重新同步次数的参数,并且,所述稳定性水平针对每个这种参数确定一对阈值,如果超出该对阈值,将导致特定连接从一个DLM配置转换到另一个DLM配置。例如,积极的(相对不稳定的)稳定性水平可能要求在任意给定的24小时时段内发生超过10次强制的重新同步,以使系统决定将该连接从其当前的DLM配置转换到更稳定的DLM配置,然而,可以通过在任意一个24小时时段内检测到超过5次强制的重新同步来触发与正常的稳定性水平相关联的连接转换;并且,如果在任何给定的24小时时段中检测到超过1次强制的重新同步,则与非常稳定的期望的稳定性水平相关联的连接可能被转换到新的更加稳定的DLM配置。以下给出对此机制的更加详细的讨论。如果没有超出这样的阈值,则所述连接处于其当前的配置。另一方面,如果超出另一方向上的阈值(注意到,这可以在不同的通常是更长的时间范围上操作),则所述连接可能被转换到不太稳定的配置,以便改进带宽或延时等。因此,例如,如果与积极(即,相对较低的期望的稳定性水平)配置相关联的连接确定,对于例如6个连续的24小时时段,每24小时出现不超过一次强制性错误,则该连接被转换到更加积极的配置,然而,如果检测到在30天的时段内没有强制的重新同步,则期望性能非常稳定的连接可能仅被转换到更加积极的配置。
优选地,控制xDSL连接的操作的两个主要参数被改变,以生成不同的配置,所述两个主要参数是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 Ratio)边限和快速/交织模式。注意,所述稳定性策略一般不会影响特定线路可以在其间进行转换的配置,而是会影响将会出现这种转换的情形。在本申请人所知的已有的技术方案中,使用相同的阈值(例如,每单位时间的错误和/或中断次数)来确定特定的配置是可行的或者没有被使用,而无论服务类型等如何。这导致系统不灵活,在这种系统中,不允许一些客户指定他们想要非常稳定的线路,同时其他客户具有不太稳定的线路(但是,相应地有望实现更大带宽速率)。相反,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讨论的线路的相关稳定性水平使用不同的阈值来确定何时从一种配置转换到另一种配置。
SNR边限代表在给定调制解调器所经历的实际SNR的测量值的情况下为该连接选择的比特率(以及其他连接选项)中内置的冗余量。因此,连接参数(即,比特率、格形编码(trellis coding)、交织水平等)的有效值的各种可能集合具有对应的基线SNR,该基线SNR代表期望所述连接以10-7的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e)(即,预计每107比特中出现1比特错误)工作时的最小SNR值;由于预计所述连接能够以该BER水平非常好地工作,所以将此10-7的BER称为目标误码率。SNR边限代表建立连接时实际测得的SNR超出此基线量的量(以分贝为单位)。因此,在建立所述连接之后,实际接收的SNR可以随时间变化,比建立该连接时测得的量至多低所述边限的量,并且,预计所述连接仍以低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量(即,至少与所述目标量一样好)的BER工作。
在xDSL标准ITU G992.1的第9.5.1节中给出的SNR边限的定义为:“信噪比(SNR)边限:信噪比边限代表相对于系统被设计容忍的噪声功率而言增大的接收噪声的量(以dB为单位),并且仍然满足10-7的目标BER,该信噪比边限解释了所述设计中包含的全部编码增益(例如,格形编码,RS FEC)。所述SNR边限的范围是以0.5dB为步长从-64.0dB至+63.5dB。”
因此,可以理解,所述SNR边限越低,能够实现的顶线(headline)比特率越高(即,假设没有错误)。而所述SNR边限越高,即使是在波动噪声环境中所述连接也越可能以稳定的方式工作。
快速/交织模式将交织的深度在无交织(快速模式)与当前适用的ADSL标准(例如,ITU G.992.x标准)中定义的多个交织深度中的任何一个之间切换。在很多种实现中,此时仅使用最低交织水平(深度为2,其中,在交织之前单个码字中的相邻单元在交织之后被来自另一个码字的一个交织单元分隔开);然而,这在将来可以改变。如本领域中所公知的,使用交织借助于由特定数量(取决于交织的深度)码字(每个码字包括若干个单元)构成的交织单元(例如字节)而保护了不受短时噪声尖峰(spikes)的影响,其中,每个码字具有一定量的错误保护,使得可以通过错误保护机制恢复相对少量的每码字出错单元,以便完全恢复原始码字(例如,如果是每码字5个单元(例如,字节)并且该纠错机制能够恢复一个单元出错的码字,则如果噪声导致两个码字发送周期内有两个相邻单元损坏,交织深度2使得这两个交织码字都能够恢复)。以增大的延时为代价(以及网络设备的更大的缓存要求),交织提供了针对脉冲噪声的保护。
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设备执行本发明的功能(或者该功能的子成分)。具体而言,可以在聚合收发机设备(例如,DSLAM)或者与该聚合收发机设备相关联的设备内部存储所述稳定性水平。这将对应于接入网络控制器/运营商负责针对不同的数据连接实现不同的稳定性策略的实施方式。当其是对不同的连接配置之间的切换进行控制的一方时(这是通常的情况),或者,对于连接不希望在不同的稳定性策略之间非常频繁地切换的情况(例如,取决于在任意特定时刻正由用户设备使用的特定应用),这样尤其具有优势,这是因为会给必须快速处理潜在的非常多的客户的中央系统带来困难。
然而,在一个另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相应的终端用户设备处存储所述稳定性策略。基于所选择的稳定性策略(并且利用DSLAM尝试为该数据连接提供的稳定性水平的适当知识),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某种功能(例如,由适当的计算机程序提供),该功能截取从终端用户设备的DSL调制解调器向网络侧的DSL调制解调器(例如,位于聚合收发机设备中)发送的消息,并修改这些消息,以使得该网络侧的DSL调制解调器建立比没有修改所述消息时更加积极或者更不积极(就带宽或延时或者这两者而言)的DSL连接。同样,可以将该DSL调制解调器的正常操作简单地改变为,使得对于不同的稳定性水平或策略,该调制解调器生成将返回给该网络侧DSL调制解调器的不同消息。
以一般方式工作并且能够(优选地,具有以下讨论的一些适当的修改)用于此用途的计算机程序的示例是“DMT工具”,该DMT工具可以从http://dmt.mhilfe.de/下载得到。该程序通过发送关于所述连接的特性(尤其是所述SNR)的信息而工作,其中,该连接特性并非纯粹基于根据调制解调器的正常操作而由调制解调器检测到的特性。替代地,利用所述DMT工具,可以由所述DMT工具的用户直接输入该信息,因此而盖写在正常情况下由调制解调器发送的信息。然而,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程序将不用于修改由所述终端用户调制解调器向所述网络侧调制解调器报告的SNR值(或者不仅用于修改所述SNR值),而是(或者,另外)用于修改在下游方向上出现的错误次数(尤其是出错秒数),其中,所述错误次数取决于实际测得的特性以及与所述连接的当前有效的稳定性策略相关联的稳定性水平。
优选地,在所有情况中,不同的配置都存储在该网络侧(例如,在DSLAM处),并且,网络运营商负责选择应用于连接的实际配置,尽管这通常是至少部分响应于来自终端用户的DSL调制解调器的消息来完成的。优选地,用来确定是否应当对配置进行改变的参数包括在一定时段内DSL连接上出现的重新同步的次数以及在一定时段内(例如,在过去的24小时内)出现的出错秒数。
优选地,所述系统另外包括基于连接的用途(或者期望或请求的用途)来选择适当的稳定性策略的稳定性策略选择器。优选地,所述选择器可由用户或运营商配置,并且,所述选择器优选地作为状态机,从而,一些情况导致对所述选择器的一些状态而不是其他状态采用新的策略。
例如,所述选择器可以具有积极、正常和稳定这三种状态,并且可以将该选择器设置为,如果所述选择器处于稳定状态并且用户从视频流应用切换到网页浏览,则选择器可以将状态从稳定改变为正常,而如果选择器处于积极状态并且用户从游戏应用切换到网页浏览,则选择器可以不改变状态等。关于稳定性水平或策略的存储,还可以在DSL连接的终端用户侧(对应于稳定性策略的控制位于终端用户设备处的实施方式)或者在DSL连接的网络/DSLAM侧(对应于网络运营商对当前应用于所述连接的稳定性水平或策略负责的实施方式)实现该选择器。
优选地,所述选择器包括用于使DSL连接重新同步的装置,在该重新同步中DSL连接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
优选地,所述数据连接是数字用户线路,该数字用户线路包括远程收发机和中央收发机,该远程收发机和中央收发机通过铜线对连接并且按照由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议定的各种xDSL标准(例如,G.992.x及其附件)中的一种或者更多种工作。优选地,所述聚合收发机设备是数字用户接入复用器(DSLAM:DigitalSubscriber Access Multiplexer)。
优选地,根据积极性水平对配置排序,其中,一般而言,更积极的配置更可能导致连接变得不稳定。
根据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接入网络的方法,该接入网络包括终端用户设备与聚合收发机设备之间的多个数据连接,在该聚合收发机设备中所述数据连接通过该接入网络被聚合成前向连接,该方法包括:存储多个不同配置,各个所述多个不同配置针对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指定一组值,并且,对于每个数据连接,监视该连接的性能;根据对该连接的监视结果来选择所所存储的配置中将要应用于该数据连接的一个配置;以及将所选择的配置应用于所述数据连接,其中,对该连接的监视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或估计作为自动或强制重新同步的结果在给定时段内该连接重新同步的次数,以及在选择了要应用于该数据连接的配置时使用所确定的或估计出的强制重新同步的次数。
根据上述第二个方面,对每单位时间重新同步的次数的度量进行修改,以去除(一般而言,至少一些)由用户动作导致的重新同步,而不是去除作为线路经历技术问题或不稳定性的结果等导致的重新同步,因而提供了更有用的度量用于执行动态线路管理。
自动或强制的重新同步是由于连接上的错误导致连接的完全丢失而发生的重新同步。当发生自动或强制的重新同步时,终端调制解调器恢复到初始状态,在该初始状态中,从头开始重新建立连接,而不是试图挽救之前的连接。这在包括ITU-T G992.1-ADSL1、ITU-T G992.3-ADSL2、ITU-T G992.5-ADSL2+和用于数字用户线路(DSL)收发机的ITU-TG994.1-Handshake Procedures等各种xDSL标准中进行了阐述。
优选地,确定或估计强制的重新同步次数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由于所有原因而导致的(在给定的感兴趣时段内)重新同步的总次数,估计由用户导致的那些重新同步的总次数,并减去所估计出的用户导致的重新同步的次数,以得到强制重新同步次数的估计。
优选地,估计用户导致的重新同步次数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在重新同步之前或之后经过了多于预定最小时段,而没有建立连接并且没有线路自动尝试重新建立连接而且失败。因此,如果用户简单地关掉或者拔掉调制解调器达到比所述最小时段更大的时段,则所导致的重新同步被确定为用户导致的重新同步而不是强制的同步。优选地,这通过对(更长的)给定时段内超出预定最小时段的连续的停机(downtime)时段进行计数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15分钟时段(条块)保存一次记录,其间没有就绪(in place)的连接,并且在任意24小时时段(批量)内没有连接被记录为就绪的连续时段的组数取作在该24小时时段内用户导致的重新同步的估计数;自然地,在另选的实施方式中,对条块或者批量可以使用不同的时段(例如,5分钟时段的条块和48小时的批量等)。可以通过对记录为不存在连接的时段(条块)和记录为存在连接的时段(条块)之间转换的次数进行计数来方便地确定连续时段(条块)的数量。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涉及如附图中所展现的系统、设备、计算机程序以及载体装置或介质,尤其是诸如光存储设备(例如,压缩盘(CD)或DVD)、或者诸如磁盘的磁存储设备、或者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之类的有形载体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了通信网络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网络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的管理设备;
图2是更详细地例示图1的管理设备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3是流程图,其例示了为了对图1的网络中的DSL连接所应用的DLM配置进行控制而由图1的管理设备执行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的主要实施方式使用管理设备100来执行两种主要功能-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配置和动态线路管理(DLM)。为完整起见,在本申请中简要描述了BRAS配置,但是,在均于2006年7月28日提交的同时待审的国际专利申请GB2006/002826和GB2006/002818中更详细地描述了该BRAS配置,以上引用出来,以供对适用于该主要实施方式的BRAS配置的优选方法的细节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该主要实施方式中期望具备DLM功能,因为主要实施方式的管理设备所控制的ADSL连接的下行速度适应线路可以支持的从2Mb至8Mb的最高速度。由于ADSL连接以其最大极限工作,因此它们更易受噪声影响,该噪声会导致错误和自发的重新同步(resyncs)。
概括而言,管理设备的DLM功能的作用是确保ADSL连接提供在线路的稳定性和就比特率(或者,可能更重要的是例如在已经重发了由于错误而导致的任何丢失的分组之后,用户能够接收所期望数据的速率)而言的线路性能以及延时之间的良好的折衷。DLM功能通过每天从DSLAM数据收集器接收数据并处理所接收的数据来完成此工作。DLM功能能够通过针对各个ADSL连接设置新的配置(使用已有的配置系统来设置DSLAM处的配置)来根据需要增大或降低噪声边限(即,SNR边限)和/或交织水平。利用逻辑来增强该基本功能,以最小化配置的搅动(churn)或振荡(oscillation)(通过尝试使各个连接的DSLAM配置稳定,而不是对连接的环境中的每一个相关改变做出反应,该反应会导致适于改变的最稳定的配置)。
主要实施方式
参照图1,概括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铜线对环19(该铜线对环19构成在客户驻地(premises)设备10与BRAS 40之间延伸的接入网络的一部分)将客户驻地设备10连接到位于本地交换局(在美国也称为中心局)内的DSLAM 20。DSLAM分离正常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并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70发送语音业务。通过构成接入网络19、20、30的其余部分的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30(在本实施方式中,ATM网络30是英国电信(BT)的多业务内部网平台(MSiP)ATM网络)传送数据业务。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40连接到ATM网30,在该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40处,来自(或去往)多个服务提供商(SP)62、64、66的若干个IP业务流或ATM电路经由IP网50(在此情况下,该IP网50是BT的巨型IP网)被聚合(以及分解),该IP网50本身可以在一个ATM网络或多个ATM网络上运行。在客户驻地设备10内部,具有ADSL劈分滤波器(splitter filter)18、电话12、ADSL调制解调器16和计算机14。
在一些情况中,从计算机14向ISP 62、64、66行进的IP分组的第一跳将是BRAS 40;然而,在其他情况中,从IP看来,第一跳将越过BRAS 40。
在所有情况中,终端用户的调制解调器16生成从调制解调器到网络中的另一设备的点对点协议(PPP)会话。这是逻辑上的端到端连接,其承载了从调制解调器到目标IP网络的终端用户业务。
在一些情况中(例如,在BT的中心+(Central+)产品中),PPP会话在BRAS端接(terminate),然后(例如,经由诸如BT的巨型网络等核心IP网络)被直接向前路由到互联网。
在PPP会话不在BRAS 40处端接的一种示例配置中,PPP会话在位于核心网边缘并连接到服务提供商(SP)的“家庭网关”上端接。在另一种示例配置中(例如,诸如在BT的中心产品中),使用层2隧道化协议(L2TP)隧道经过BRAS 40抵达属于该SP的端接BRAS;L2TP隧道将所有PPP会话用隧道传送到SP网络中,以便SP网络根据需要进行处理。
在所有情况中,第一IP跳是从终端用户到端接BRAS(即,在PPP连接上)。此外,在所有情况中,BRAS 40负责管理向着连接到BRAS 40的各个线路流向下游(即,从网络向客户驻地设备)的业务量,以确保不会超出为该线路配置的最大量。该管理是在IP层(在此,BRAS 40端接来自客户驻地设备10的PPP连接)或者在具有通过BRAS 40进行隧道化传送的某种子IP层的更低层次(例如,在ATM层)完成。
以上提到的项10、19、20、30、40、50、62、64、66和70是常规的。然而,除了该常规安排,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管理设备100,其与DSLAM 20和BRAS 40这两者通信。以下参考图2和3更详细地解释此设备的具体操作(尤其关于其DLM功能)。然而,概括而言,其从DSLAM20获得关于每个数字用户线路(DSL)连接到DSLAM的速率的信息以及与诸如在线路/连接上出现的检测到的错误和/或重新同步有关的事件的信息,并且关于相应DSLAM所使用的配置的积极性修改该DSLAM的操作以用于相应的DSL连接。
如图2所示,管理设备100包括两个主要的功能部,BRAS配置或BRAS控制功能120和动态线路管理(DLM)功能110。
BRAS配置功能120对从DSLAM接收的信息的一部分进行处理,以评估各个DSL实现的一致连接速度。如果确定作为近来更高速率连接的结果,该一致速率增大,则其指示BRAS允许该DSL具有更高的业务流量。另一方面,如果其检测到特定的连接速度低于所存储的一致值,则其将该一致值减小到当前连接速率,并且立即向BRAS通知该新的一致值,使得BRAS不允许有比该DSL当前能够处理的业务量更多的业务量流向该DSL。
在同时待审的国际申请GB2006/002826和GB2006/002818中描述了可以由管理设备100的BRAS控制功能120用来计算本实施方式中的一致速率的一些算法的具体细节。然而,应当注意,这些算法的目的是进行布置,使得用户将以他/她的DSL能够一致得到的最高速率来接收数据,而无需在每次以新的最高速率连接该DSL时重新配置BRAS。同时,该算法寻求确保在DSL以比BRAS当前被配置用来允许数据通过该DSL的速率更低的速率进行连接的情况下,BRAS被快速重新配置以避免DSLAM过载。
以下阐述由DLM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具体算法的细节。然而,概括而言,DLM数据接收子功能每天与关于各个连接所关联的稳定性策略或水平的信息一起接收来自各个组件管理器的新文件,该新文件包含每天每DSL连接的多达96个时隙(15分钟时段)。该数据用在DLM分析子功能中,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DSLAM配置,以便稳定终端用户设备,使其符合连接的相应的关联稳定性策略或水平。如果需要改变,则DLM输出子功能向接入网络的操作支持系统(OSS)发送对要应用于将被改变的线路的配置的请求。具体的执行方法将取决于特定接入网络的OSS细节,而与本发明无关,因此在这里不作进一步描述。
上述各个DLM子功能由根据存储在构成DLM功能110的一部分的存储器112中的软件代码模块而工作的标准计算机处理器部件来实现;具体而言,DLM数据接收代码模块114(DATA IN,数据输入)实现DLM数据接收子功能,DLM分析代码模块116(DATAANALYSIS,数据分析)实现DLM分析子功能,并且,DLM输出代码模块118(DATA OUT,数据输出)实现DLM输出子功能。此外,存储器112还存储有稳定性策略数据集115(STABILITY POLICIES,稳定性策略),在稳定性策略数据集115中,保留了与管理设备所管理的各个DSL连接相关联的稳定性水平或策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12还存储有用于实现以下子功能的强制重新同步估计模块117(FORCED RESYNCHS EST,强制重新同步估计),其估计在连接中出现的作为某种错误的结果而不是作为用户动作(例如,关掉或断开他们的DSL调制解调器)的结果而导致的在各批数据中各个线路的重新同步次数。以下更详细地描述该强制重新同步估计子功能。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接收子功能(114)构成所要求保护的接收器,该接收器用于接收指定了在预定时段上各数据连接的稳定性的监视数据,DLM分析代码模块构成如下两种计算机程序代码模块,一种计算机程序代码模块使得处理器根据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监视数据和稳定性水平这两者确定是否将该数据连接转换到新的配置,而另一种计算机程序代码模块使得在处理器确定对应的数据连接应该被转换到新的DLM配置的情况下,该处理器选择将要应用于各个连接的新的DLM配置;并且,DLM输出子功能(118)构成所要求保护的请求器(参见权利要求10)。
用于DLM功能的输入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来自各个组件管理器的日常文件,其给出了在前24小时内各个线路的活动的聚合报告。这导致正应用的DSLAM配置的改变不会比每24小时一次更频繁,这是有利的,因为这样避免了每次线路重新同步时DSLAM被重新配置的可能性。然而,此外,DLM功能另外接收指定了各个线路的稳定性水平的输入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输入数据是从数据库输入的,其中,该数据由操作者人工输入该数据库作为配置新DSL连接的处理的一部分,并且该数据存储在DLM存储器112内的稳定性策略数据集115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目的是当客户指示了DSL连接时,他/她得到不同的稳定性水平(该稳定性水平将最适用于特定的不同类型的活动);因此,最希望使用该连接用于视频流的客户将得益于稳定的连接,而最常使用他们的连接来下载大文件等的客户将得益于更高的比特率而不是得益于非常高的稳定性水平。另选地,取代以逐个终端用户为基础提供该功能,网络服务运营商(即,大规模网络运营商)的零售客户(即,服务提供商)可以配备如下选项,即代表他们的客户选择稳定性水平,并且可以将此作为“定制”产品供应而销售给他们的(终端用户)客户。
然而,在另选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户请求的结果,可以更加动态地更新该稳定性水平。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网络服务器来接收用户改变稳定性水平的请求(可能以每用户许可请求的最大许可频率,例如,不超过每小时一次或每天一次等),然后,这将使得DLM功能尽可能早地重新运行比较处理,将该线路与新请求的稳定性水平相比较,如果作为比较结果而确定了适合于转换到新的配置,则同样尽可能早地转换到新的配置,以使得用户经历对改变稳定性水平的请求的相当动态的响应。
每次检查线路以察看是否应当改变其配置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批量处理功能的一部分,每24小时发生一次),与该线路相关联的对应稳定性水平被读取,然后,取决于相应线路所关联的稳定性水平来设置该线路的阈值。然后,处理日常文件数据,并且根据该线路所关联的稳定性水平将正被分析的相应线路的数据与针对该线路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比较指示了应当进行转换,则向OSS系统发送对应的指示,以便进行对应的转换。
DSLAM配置具有两个参数,在可用于DLM功能的各种不同的配置中调整这两个参数,以选择是改善线路的稳定性还是相反地改善连接的比特率或低延时:目标边限和运行模式(后者能够启用交织)。初始时应用于所有线路的缺省线路配置具有6db的目标边限并且禁用交织(通常称为处于快速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两种性能度量来改变这些参数,这两种性能度量是错误(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代码非法(code-violation)而导致的错误)和重新训练(即,重新同步)。
将错误和重新训练的次数归一化到有效时间(up-time)(在该时段中的总的同步时间)以便形成用于确定线路的稳定性的实际性能度量。例如,归一化之后的10小时有效时间中的100个错误(非常敏感地)完全不同于1分钟有效时间中的100个错误。通过对错误或者重新同步之间的平均时间进行计算来执行所述归一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重新训练参数用作稳定性性能度量之前,通过在计算该重新同步之间的平均时间之前扣除被认为是用户导致的重新同步的重新同步次数,还对重新训练参数进行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这通过如下面的伪代码所规定的以下方法来实现:
[注意,以下假设已经形成并填充了数组uptimes[],使得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对应于特定DSL连接的每24小时时段(在本实施方式中)的96个15分钟条块(bin)中的一个--只要数组的元素为零(其指示了对应条块中的有效时间为零,而非零值指示了在该条块中至少有一些有效时间),则数组的类型(即,1比特数字、1字节整型、短整型、浮点数等)并不重要——如果使用1比特数字,可以认为取值为真或假,其此情况中,应当使用这些值中的一种而不使用零来指示零有效时间--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元素包括0和900之间的短整型,其规定了在相应的15分钟(即,900秒钟)条块中的有效时间的秒数。]
***Comment-method to count number of unforced re-trains in a 24-hourperiod for a given connection
(***注释-对给定连接,在24小时时段中的非强制重新训练的次数进行计数)
SET unforcedretrains=0
For(i=0 to 95)(
IF(uptimes[i]=0AND uptimes[i+1]!=0)THEN unforcedretrains++
)
RETURN unforcedretrains
以上伪代码大致是说检查每个条块并确定其是否具有零有效时间同时后续条块具有非零的有效时间(即,检测从不具有有效时间的条块到具有一些有效时间的条块的转换),并且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转换,使变量unforcedretrains递增,因此该变量保存了(假设为)用户导致的重新同步的运行时(running)总次数。然后,从在24小时时段内针对相应连接检测到的重新训练的总次数中减去该值,得到该24小时时段内的估计出的强制重新训练次数,然后,将以秒为单位的总有效时间除以估计出的强制重新训练次数,以得到以秒为单位的重新训练之间的估计平均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数组uptimes[]存储有各个条块中的有效时间的秒数,使得易于通过简单地对数组中的全部元素值求和而得到该连接的总有效时间。
计算了用于评估线路的稳定性的度量之后,如以下更详细的描述,再次检查阈值等,并且如果认为有必要或者值得,则将对配置做出改变。
一般而言,如果认为需要转换到不太积极的配置,则与增大目标边限相比,优选地转换到交织后的配置。初始时,利用与之前的快速模式配置相同的对应目标边限来设置交织后的配置(即,6dB快速配置将转换为6dB交织配置)。
如果客户退出应用交织的选项(例如,由于与最大比特率相比,低延时对于他们更重要-这对于在线游戏玩家或者VOIP或视频会议用户之类的客户而言是常见的情况),则仅在快速模式的配置之间进行转换(仅改变目标边限)。这清楚地限制了DLM处理的能力。
在进行转换之前,对线路速率进行检查,以确保线路能够转换到新的配置,而不会遭受过于剧烈的比特率下降以致于降低到低于预定的最小可接受比特率。仅在确信一旦应用了新的配置,该线路就能够支持超过该最小可接受速率的业务的情况下,才进行转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当前比特率比故障阈值速率(FTR)大800kps情况下(FTR代表由网络运营商决定的最小可接受比特率-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网络运营商是网络服务的批发商,他们向网络零售商或服务提供商提供这些服务,而网络零售商或服务提供商进而向消费者提供这些服务;最大稳定速率是由所述批发网络运营商决定的参数,并且其被提供给服务提供商作为线路的估计容量的指示,该FTR与MSR有关,但被设置为低于MSR,并且每当连接速率下降到低于FTR时,FTR被用来触发故障报告,这是因为连接速率下降到低于FTR指示了线路运行在显著低于认为其能够工作的速率下),才转换到更高噪声边限的配置。如果该线路不稳定并且由于会下降到低于其最小可接受比特率(即,FTR)而仍然不能进行转换,则标记出这种情况以供进一步调查。在本实施方式中,FTR初始时设置为2Mbs,然后重新设置为在DSL工作在其速率自适应模式下的前10天期间由网络检测到的最大稳定速率的80%。
如果线路不能同步,则将转换到更低的目标边限。如果这意味着返回到先前的不稳定状态,则将其标记出来以供进一步调查,这是因为线路并未有效地稳定(即使其不处于最大目标边限)。该线路返回到先前的不稳定状态,使得在进行调查的同时能够向客户提供某种水平的服务。
如果线路即使在最低目标边限都不能同步,则将其标记出来以供调查。例如,该线路可能不能支持所要求的服务或者该线路可能出现故障。
类似地,如果线路在最大可能的目标边限仍然不稳定,则将其标记出来以供进一步调查。例如,该线路可能出现故障。
如果该线路完全稳定,则一般而言,DLM功能将该线路转换到更低的目标边限(或交织深度),以便增大线路的可用容量(或者减少延时)(记住3dB≈800kps)。然而,对这些转换进行仔细地处理,以避免目标边限(或者交织深度)的频繁的上下变化。因此,如果之前已经将线路从更积极的更低目标边限(或者更少交织)的配置转换到当前的目标边限(以及交织深度),则在重新转换回该更低的目标边限(或者交织深度)的配置之前必须等待的时间比如果该线路之前没有从该更低的目标边限(或者交织深度)的配置转换回来的情况要长得多。
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使得能够在任何线路配置之间进行转换的人工处理(例如,可以通过人工干预而将3dB快速配置直接转换到15dB交织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主动地(pro-actively)修复已被标记出以供进一步调查的那些线路,以期在生成任何故障报告之前就将它们修复。
转换到不太积极的配置的重新配置请求可以在每天的基础上发生。如上述段落所讨论的,在更长的时间段(该时间段通常随着由于缺乏稳定性的问题导致线路之前从目标配置转换出来的次数而增大)上做出对稳定线路的重新配置决策,从而转换到更加积极的配置以增大整体容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决于如在批量文件中向DLM功能报告的错误和/或重新同步的归一化次数,通过DLM功能的第一子功能将各个线路归类到四种不同的类别之一。所述类别对应于极差、差、可接受和非常稳定。
下表1中示出了DLM处理的基本流程。
表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表1所示的配置的一般发展如下所述:如果线路将改变到更加稳定的配置,则第一改变是转换到具有相同目标边限但是处于交织模式而不是快速模式的配置,如果该线路已经处于交织模式,则该线路被转换到同样处于交织模式的次高目标边限的配置。如果在增加容量的方向上移动该线路,则该线路保持在相同的模式(即,快速模式或者交织模式)下但是移动到次低目标边限的配置,除非其在交织模式下处于最小目标边限,在该情况下其被移动到快速模式下的最小目标边限配置。
在DLM功能的第二子功能中,被分类为极差的线路立即在更好稳定性的方向上移动两步(例如,从6dB快速配置其将移动到9dB交织,从6dB交织其将移动到12dB交织,等)。被分类为差的线路立即(尽管以比任何分类为极差的线路更低的优先级)在向更好稳定性的方向移动一步(例如,从6dB快速到6dB交织或者从9dB交织到12dB交织)。被分类为可接受的线路维持在其当前配置(即,不采取行动)。被分类为非常稳定的线路在更高容量的方向上移动一步(如果还满足避免振荡等的其他要求)(例如,从6dB快速到3dB快速、从9dB交织到6dB交织或者从3dB交织到3dB快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24小时一次地对各个线路进行处理,以确定应当如何对该线路进行分类,并因此而确定是否应当为该线路选择新的配置。为了避免在相邻配置之间的频繁振荡,使用良好延时计数器和差延时计数器对多快地重新配置线路来设置延时。因此,每次线路被分类为好时,使好延时计数器递增(而差延时计数器递减),并且,仅当好延时计数器达到良好阈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13)时,请求OSS将该配置增大一步到更加积极的水平,然后,对差延时计数器进行重置。此外,每次线路被分类为差,使差延时计数器递增(而好延时计数器递减),并且仅当差延时计数器达到差阈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3)时,其配置下降一步到不太积极的水平。延时计数器始终不会低于0,从而即使线路在很多天均为好(从而差延时计数器递减至零,例如,连续五天均为好),只要线路连续3天表现差,就达到了差的阈值,从而导致重新配置。此外,使用延时加倍器来增大在从较积极的配置向下移动到较不积极的配置水平的线路被允许重新向上转换回到该较积极的水平之前所要求的延时(即,通过增大该好阈值)。因此,无论何时该线路被重新配置为较不积极的水平,所述延时加倍器递增(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为5),然后,重置所述延时(与该线路被重新配置为更加积极的水平的情况一样)。根据下式完成对所述延时的重置:
GOOD THRESHOLD=DEFAULT GOOD THRESHOLD*2EXP(DELAY
DOUBLER)
POOR DELAY COUNTER=GOOD DELAY COUNTER=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DEFAULT GOOD THRESHOLD设置为13(即,等于14天),在本实施方式中将DEFAULT POOR DELAY设置为3(即,等于3天)而将DELAY DOUBLER设置为0,因此,初始的好延时是13,但是每当线路的配置被转换为较不积极的配置时,DELAY DOUBLER递增,直到5次这样的转换之后,每次重置DELAY时,其被重置为数值448(即,等于约14个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用户的稳定性策略或水平被改变,则延时加倍器被重置回零;此外,可以由运营商人工重置延时加倍器甚至人工重置延时计数器,以供异常的情形所需。
在本实施方式中,现在参照图3来描述根据针对各个线路设置的稳定性策略而许可不同线路工作在不同的稳定性水平的DLM功能的具体功能。简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DLM对特定线路执行其线路分类功能之前,确定其相关联的稳定性水平,然后,基于与相应稳定性水平相关联的阈值进行分类,各个稳定性水平具有在分类功能中使用的相关联阈值的不同集合。因此,在步骤S5中,待分类的特定线路的稳定性水平与所存储的该线路的延时数据一起得到(即,如上所述,延时计数器的当前值DELAY初始时被设置为数值3,而延时加倍器的当前值DELAYDOUBLER初始时被设置为数值0)。
然后处理移动到步骤S10,在该步骤S10中,获得在该处理的其余部分中使用的与步骤S5中查找的稳定性水平相关联的阈值,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DLM功能获得针对当前被分析的线路而已经接收到的当前的错误及重新同步数据。从如上所述以每天为基础发送给DLM功能的日常数据文件中读取该数据。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0。
步骤S20是如下步骤,其负责将线路实际分类为四种可能的不同类别中的一种:极差、差、尚可和良好。为此,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两种度量,即(在用户调制解调器和DSLAM中的网络调制解调器这两者处)检测到的错误次数以及重新同步的次数(如DSLAM所记录的),(在如上所述进行归一化后)与根据该线路被指派的稳定性水平而被赋值的各个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下表2解释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各个阈值。
  稳定性   度量   极差   差   尚可   良好
  积极   重新训练   大于每小时10次 Mtb<3600   mtb<8640   mtb≥8640
  积极   错误   - Mtb<10   mtb<8640   mtb≥8640
  正常   重新训练   大于每小时10次 Mtb<7200   mtb<8640   mtb≥8640
  正常   错误   - Mtb<300   mtb<8640   mtb≥8640
  稳定   重新训练   大于每小时10次 Mtb<28800   mtb<86400   mtb≥86400
  稳定   错误   - Mtb<1000   mtb<28800   mtb≥28800
表2
在表2中,“mtb”代表“之间的平均时间”,因而对应于通过将所监视的过去24小时时段期间的相应线路处于同步的以秒为单位的总时间除以在该时段中记录的重新训练或错误的次数而计算出的归一化的度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所有情况,如果在任意一小时时段中出现超过10次重新训练,则无论所记录的错误次数如何,都认为该线路极差。对于工作在积极的稳定性水平的线路,如果重新训练之间的平均时间少于3600秒(=1小时)(即,如果平均而言每小时有效时间中存在多于一次重新训练,例如,在少于5小时“有效时间”中有6次重新训练)(但是mtb重新训练应当大于360秒-这对应于将线路确定为极差的情况的每小时10次重新训练的阈值),或者,如果错误之间的平均时间少于10秒(有效时间),则认为该线路是差的;如果重新训练之间的平均时间少于2.4小时(但是多于一小时)或者错误之间的平均时间少于每次2.4小时1次(但是多于每10秒钟1次),则认为该线路尚可,而如果重新训练之间的平均时间大于或等于2.4小时,并且错误之间的平均时间大于或等于2.4小时,则认为该线路良好。由上表2可以看出,对于同样方式中的其他稳定性水平,阈值为何值。
在一个另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按如下方式操作稳定性水平,使得对于最积极的稳定性水平,DLM功能尝试将同步损失保持在低于每24小时时段12次(包括被计数为同步损失的调制解调器/路由器断开),并且使线路在24小时时段上测得的有效时间的98.3%(59/60秒)内保持无错;对于正常的稳定性水平,DLM功能尝试将同步损失保持在低于每24小时时段6次,并使线路在24小时时段上测得的有效时间的99.8%(599/600秒)内保持无错;并且对于稳定的稳定性水平,DLM功能尝试将同步损失保持在低于每24小时时段3次,并使线路在24小时时段上测得的有效时间的99.98%(5999/6000秒)内保持无错。
在步骤S20中根据表2(或者某种类似机制)对线路分类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5,在该步骤S25中确定该线路是被分类为“差/极差、尚可还是好”。如果该线路被分类为差/极差,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在该步骤S30中确定该线路是被分类为极差还是差。如果在步骤S30中确定该线路被分类为极差,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5,在该步骤S35中,只要该线路至少在最低积极水平(由表1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5dB,交织)之上两步,就发出将该线路的DLM配置沿较不积极的方向转换2步的OSS请求,否则就直接转换到该最低积极水平;如果该线路已经处于该最低积极水平,则保持在该最低积极水平,但是向系统标记出故障,以便引起工程人员的注意。在完成了步骤S35后,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60。
如果在步骤S30中确定该线路已经被分类为差,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在步骤S40中确定该差延时计数器是否低于该差阈值。如果该差延时计数器低于该差阈值,则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45,在步骤S45中该差延时计数器递增(增加1),然后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50,在步骤S50中良好延时计数器递减(减少1)。在完成了步骤S50后,(针对相应线路的)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0中确定延时计数器等于(或超出)差阈值,则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55,在步骤S55中只要该线路尚未处于最低积极水平(由表1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5dB,交织),就发出将线路的DLM配置沿较不积极的方向转换1步的OSS请求,否则就保持在此处(即,在最低积极水平处),但是向系统标记出故障,以便引起工程人员的注意。在完成了步骤S55后,方法进行到步骤S60。
在步骤S60中,这是在步骤S35中执行两步不太积极的重新配置之后或者是在步骤S55中执行一步重新配置而到达该步骤S60,延时加倍器递增1(只要其尚未达到其最大值5,在此情况下,其刚好为5),然后,根据公式GOOD THRESHOLD=DEFAULT GOOD THRESHOLD*2EXP(DELAY DOUBLER)来重置该良好阈值。最后,在步骤S60中,差阈值计数器和良好阈值计数器两者都被重置为零。在完成步骤S60之后,(对于正在处理的相应线路)该方法结束,并且,DLM功能继续分析在当前的24小时时段批处理中需要分析的任何其他线路。
如果在步骤S25中确定该线路被分类为尚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5,在该步骤S65中,良好延时计数器和差延时计数器两者都递增1(尽管在计数器已经为零的情况下不再递减,而是保持为零)。使分类为尚可的线路的延时计数器递减确保了仅仅偶尔为良好或者仅仅偶尔为差但是多数时候尚可的线路将保持在当前的配置设定。在完成步骤S65后,(针对正在处理的相应线路的)处理结束。
如果在步骤S25中确定线路为“良好”,则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70,在该步骤S70中,确定良好延时计数器是否小于良好阈值。如果良好延时计数器小于良好阈值,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5,在该步骤S75中,所讨论的线路的良好延时计数器(GOOD DELAY)递增(增加1)。在完成步骤S75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80,在该步骤S80中差延时计数器(POORDELAY)递减;这有助于防止通常表现良好和表现差的情形相差无几的线路被移动到不同的配置。在完成步骤S80之后,(针对正在处理的相应线路的)处理结束。
如果在步骤S70中确定良好延时计数器(GOOD DELAY)不低于良好阈值(GOOD THRESHOLD)-即其已经达到或超出该阈值-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85,在该步骤S85中,做出将线路的DLM配置向更积极的方向转换一步的OSS请求(只要其尚未处于最积极的配置,从表1可见,该最积极的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dB未交织模式,在该情况下,其简单地停留在该最积极配置)。在完成了步骤S85之后,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90,在步骤S90中,该线路的延时计数器GOOD DELAY和POORDELAY被重置,然后(针对相应线路的)处理结束。如上所述,一旦针对正在处理的当前线路的处理结束,DLM功能就移动到在当前24小时时段批处理中需要分析的任何其他线路进行分析。
变型
作为对上述处理的轻微变型,可以使用AGGRESSIVE PROFILE标志来跟踪何时在更积极的方向上进行重新配置,并且,可以仅当已经在更积极的方向上进行了重新配置之后又(立即)在较不积极的方向上进行重新配置时,才使延时加倍器递增。这有助于增大仅当有证据表明在不同配置之间存在振荡时才可以进行更积极的转换之前的延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该功能:在步骤S90之后(即步骤S90完成之后)包括用于将AGGRESSIVE PROFILE标志(从缺省设置为假)设置为真的附加步骤;以及通过修改步骤S60,使得仅当AGGRESSIVE PROFILE标志设置为真时才递增该延时加倍器,然后在递增了该延时加倍器之后,将AGGRESSIVE PROFILE标志重新设置为假。
在一个另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区分用户导致的重新训练和强制的重新训练。例如,可以在用户调制解调器端安装某种特殊软件(即,在连接到终端用户DSL调制解调器的用户PC上运行,或者在DSL调制解调器本身上运行),以便随时对似乎是用户断开调制解调器进行检测(例如,通过检测对调制解调器供电丢失-例如,由于用户关闭了调制解调器或者断开了电源线等;或者,通过检测电话电缆被拔掉等)。并且,各种ADSL标准甚至将ATU(即,ADSL调制解调器)应当监视电力丢失并且如果要求则报告该电力丢失指定为可选的要求。不幸的是,该特征尚未被ADSL调制解调器的制造商广泛实现。为此,优选采用以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法,即对检测到存在无连接的时段与检测到存在连接的时段之间的转换进行查找,这是因为利用普通的已有调制解调器就可以实现该方法,而无需对该调制解调器或用户的PC(或者PC上运行的软件)作任何修改。

Claims (11)

1.一种操作接入网络的方法,该接入网络包括终端用户设备与聚合收发机设备之间的多个数据连接,在该聚合收发机设备中通过该接入网络将所述数据连接聚合为前向数据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多个动态线路管理DLM配置,各个所述DLM配置针对与所述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规定了一组值;
将对所希望的稳定性水平进行规定的稳定性水平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
针对各个数据连接,监视该数据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对该数据连接的监视结果以及该数据连接所关联的稳定性水平二者,选择所存储的配置中将要应用于该数据连接的一个配置;以及
将所选择的配置应用于该数据连接,
其中,对该数据连接的稳定性进行监视的结果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监视结果参数中的各个监视结果参数的值,并且其中,选择所存储的配置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监视结果参数的值或者各个监视结果参数的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比较指示了已经超出所述阈值,则将所述数据连接转换到所存储的配置中的一个新的配置,其中,不同的对应阈值与不同的稳定性水平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监视结果参数或者所述监视结果参数中的一个,是在预定时段内在所述数据连接上发生的强制重新同步的次数,或者取决于在预定时段内在所述数据连接上发生的强制重新同步的次数。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数字用户线路,该数字用户线路包括远程收发机单元和中央收发机单元,该远程收发机单元和中央收发机单元通过铜线对连接并且根据由国际电信联盟议定的多种xDSL标准中的一种或者更多种而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收发机设备是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该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包括根据xDSL标准工作的多个中央收发机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与给定数据连接相关联的DLM配置以及与该数据连接相关联的稳定性水平都存储在由所述接入网络的运营商控制的设备内。
6.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与给定数据连接相关联的稳定性水平存储在终端用户设备内,并且其中,向所述聚合收发机设备发送消息,该消息的值取决于所存储的稳定性水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与给定数据连接相关联的DLM配置以及与该数据连接相关联的稳定性水平都存储在由所述接入网络的运营商控制的设备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与给定数据连接相关联的稳定性水平存储在终端用户设备内,并且其中,向所述聚合收发机设备发送消息,该消息的值取决于所存储的稳定性水平。
9.一种在接入网络中使用的管理设备,该接入网络包括终端用户设备与聚合收发机设备之间的多个数据连接,在该聚合收发机设备中通过该接入网络将所述数据连接聚合为前向数据连接,所述接入网络存储有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动态线路管理DLM配置,并一起存储对该数据连接的所希望的稳定性水平进行规定的稳定性水平,所述DLM配置针对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规定了一组值,所述管理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其用于在预定时段上接收规定了各个数据连接的稳定性的监视数据;
确定装置,其用于根据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监视数据和稳定性水平二者,确定是否应当将该数据连接转换到新的配置;
选择装置,其用于在所述确定装置确定应当将对应的数据连接转换到新的DLM配置的情况下,选择将要应用于各个数据连接的新的DLM配置;以及
请求装置,其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络的操作支持系统OSS将所选择的配置应用于所述数据连接,
其中,对该数据连接的稳定性进行监视的结果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监视结果参数中的各个监视结果参数的值,并且其中,选择所存储的配置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监视结果参数的值或者各个监视结果参数的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比较指示了已经超出所述阈值,则将所述数据连接转换到所存储的配置中的一个新的配置,其中,不同的对应阈值与不同的稳定性水平相关联。
10.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理设备的接入网络。
11.一种与接入网络一起使用的终端用户设备,该接入网络包括聚合收发机设备,在该聚合收发机设备中,通过所述接入网络将来自终端用户设备的数据连接与来自其他类似终端用户设备的其他类似数据连接聚合成前向连接,所述接入网络存储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动态线路管理DLM配置,该DLM配置针对与各个数据连接相关联的多个参数规定了一组值,所述终端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为每个数据连接指定所希望的稳定性水平的稳定性水平;以及
用于使得向所述聚合收发机设备发送消息的装置,其中,所述消息规定了监视数据,所述监视数据指示了在预定时段上所述数据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其中,所述消息取决于所存储的稳定性水平。
CN200880125048.8A 2007-12-21 2008-12-19 数据通信 Active CN101919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255002.3 2007-12-21
EP07255002A EP2073439A1 (en) 2007-12-21 2007-12-21 Data communication
PCT/GB2008/004211 WO2009081129A1 (en) 2007-12-21 2008-12-19 Data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9206A CN101919206A (zh) 2010-12-15
CN101919206B true CN101919206B (zh) 2014-08-13

Family

ID=39272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048.8A Active CN101919206B (zh) 2007-12-21 2008-12-19 数据通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18498B2 (zh)
EP (4) EP2073439A1 (zh)
CN (1) CN101919206B (zh)
ES (2) ES2636463T3 (zh)
WO (1) WO2009081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9980A1 (en) * 2008-09-30 2010-03-31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ynamic line management
EP2209324A1 (en) * 2009-01-15 2010-07-21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anage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s
EP2237478A1 (en) 2009-03-31 2010-10-06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ynamic line management
EP2437434A1 (en) * 2010-09-30 2012-04-0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onitoring of data traffic based on user profiles
EP2509245B1 (en) * 2011-04-08 2014-10-29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and tool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 limited set of spectrum and service profiles
EP2634964A1 (en) 2012-02-29 2013-09-0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ynamic Line Management (DLM) of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connections
EP2768180A1 (en) * 2013-02-14 2014-08-20 Telefonica S.A.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xed broadband access zero touch, self-provisioning, auto-configuration and auto-activation
WO2015110792A1 (en) * 2014-01-23 2015-07-3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access network
RU2598337C2 (ru) * 2014-12-19 2016-09-2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Лаборатория Касперского"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выбора средств перехвата данных, передаваемых по сет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5071B1 (en) * 1998-07-24 2002-02-05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Fast retrain based on communication profiles for a digital modem
US7149223B2 (en) 2000-03-06 2006-12-12 Juniper Networks, Inc. Enhanced fiber nodes with CMTS capability
WO2002035793A1 (en) 2000-10-26 2002-05-02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Telecommunications routing
US7272209B2 (en) * 2004-01-20 2007-09-18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Automated DSL performance adjustment
US7570599B2 (en) * 2004-04-21 2009-08-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lp. Adaptively applying a target noise margin to a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loop for DSL data rate establishment
US7460588B2 (en) * 2005-03-03 2008-12-02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state and line profile control
CN101233780B (zh) 2005-07-29 2012-08-22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通过数据网络传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S2284141T3 (es) * 2005-09-16 2007-11-01 Alcatel Lucent Metodo y modulo para el analisis de red.
EP1953959A1 (en) * 2007-02-01 2008-08-06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ata communication
CN101072048B (zh) * 2007-06-13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EP2169980A1 (en) * 2008-09-30 2010-03-31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ynamic line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73439A1 (en) 2009-06-24
US8918498B2 (en) 2014-12-23
CN101919206A (zh) 2010-12-15
ES2549125T3 (es) 2015-10-23
EP2238713B1 (en) 2015-07-29
EP2922239B1 (en) 2017-05-31
ES2636463T3 (es) 2017-10-05
EP2922239A1 (en) 2015-09-23
EP2940932A1 (en) 2015-11-04
EP2238713A1 (en) 2010-10-13
US20100293274A1 (en) 2010-11-18
WO2009081129A1 (en) 200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6125B (zh) 对网络连接的监视
CN101919206B (zh) 数据通信
CN102388565B (zh) 动态线路管理
CN101981909B (zh) 数据通信
US9166871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CN101416443B (zh) 配置数字用户线路的装置和方法
EP2622797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ccess network
EP2820800B1 (en) Dynamic line management (dlm) of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connections
EP3097660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access network
EP2263351A1 (en) Method and node for decentralized embedded self-optimization in a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