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2813A - 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2813A
CN101912813A CN 201010244572 CN201010244572A CN101912813A CN 101912813 A CN101912813 A CN 101912813A CN 201010244572 CN201010244572 CN 201010244572 CN 201010244572 A CN201010244572 A CN 201010244572A CN 101912813 A CN101912813 A CN 101912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sand
path tube
shell
extra l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445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2813B (zh
Inventor
刘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 Yangjian
Original Assignee
刘辉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辉文 filed Critical 刘辉文
Priority to CN 2010102445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2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2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2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2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28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本发明将筛分和水力分级方法相结合,人为制造牛顿流体场,使分散相(贝壳)和连续相(海砂)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使两者在人为制造的流体场中实现相对运动,使贝壳向上飘起,从而将两者分离。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投入少,运行费用低,分离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本发明的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的优点在于:采用机械和水力相结合的方法,费用低,不污染环境;采用水力分级和筛分相结合的方法将海砂与贝壳分离,运行费用低、分离效果好。

Description

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砂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城市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很多沿海城市面临河砂资源枯竭的困境。随着河砂资源的日益减少和人们对河砂开采对河床、生态破坏的认识的增强,将海砂淡化后用于城市建筑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未来建筑用砂趋势。
国内外很早就有海砂用于建筑,目前日本建筑用砂90%以上是经过处理的海砂。绝大多数海砂中含有的贝壳是影响建筑材料性能的有害成分,国家建筑用砂规范对建筑用砂的贝壳含量有严格限制。在我国沿海海砂处理实践中,一般采用筛网清除大于一定粒径的贝壳,这种办法的缺陷是:在筛除大于设定粒径的贝壳时会同时筛除大于该粒径的海砂,并且无法清除小于该粒径的贝壳,因此经过处理后的海砂中还含有贝壳,若直接与海砂一起用到建筑上,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形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海砂中的贝壳难以排除,造成海砂难以用于高标号混凝土,贝壳含量超过规范要求的海砂不能作为建筑用砂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我国沿海各地开展海砂淡化已经很多年了,对于如何清除小于筛网孔径的海砂贝壳,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尝试,有人尝试采用螺旋分级机进行处理,但处理后的海砂中仍然含有大量的贝壳;还有采用化学法处理,不仅费用大,并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各种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的处理效果都不理想,至今尚未寻找到比较好的处理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切实、高效地实现贝壳与海砂的分离的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分离装置。
贝壳与海砂混杂在一起,属于非均相混合物,两者密度相近,砂粒的表观密度为2.6~2.65g/cm3,经检测贝壳的表观密度为2.770g/cm3,贝壳的表观密度稍微大些,从小到大分散分布,单一采用筛分或水力分级的方法难以将两者分离。
在海砂中,贝壳与砂粒混杂在一起,海砂中海砂粒径从小到大分布,海砂中的贝壳情况更为复杂,不仅大小不一,并且经过长期的海水运动,形状各异,海砂中的贝壳一般以贝壳皮的形式出现,呈片状,而海砂为呈块状或类圆状的固体颗粒。固体颗粒的形状对沉降末速有较大影响,在同类颗粒中,以球形颗粒的沉降末速为最大,其它不规则形状颗粒的沉降末速则相应较小。这是因为不规则形状颗粒的阻力系数比球形粒阻力系数大的缘故。鳞片状的贝壳较块状及类圆状的砂阻力系数大,在牛顿流体力场中有不同的最终沉降速度。通过采用多级筛分,形成多个一定粒度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然后利用二者形状不同而形成的沉降速度的差异用水力分级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首先,本发明实现上述构思的技术方案是:
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筛分:将粒径范围符合《建筑用砂》国家标准的贝壳与海砂的混合物按照筛网孔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过筛,得到一定粒径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
(2)分离:开启流道管下方的水源,使流道管中水流从下往上流动,形成垂直上升介质流,将步骤(1)得到的一定粒径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分别注入流道管,海砂中的贝壳被水冲刷与海砂分离,随着水流向上,从流道管上部溢出,溢流出的水流携带贝壳进入过滤池,在过滤池中经去除贝壳和沉淀去泥后作为水源水可再次回送至流道管重复使用;被冲刷过的海砂向下沉降;
(3)将历次沉降到收集池底部的砂粒混合,得到去除贝壳的含有不同粒径砂粒的砂。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筛网的孔径在75μm~4.75mm范围内逐级变化,且相邻大小筛网孔径之比不大于4。
再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将筛分和水力分级方法相结合,利用贝壳片状形态在牛顿流体场中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要大于密度的差异,人为制造牛顿流体场,使分散相(贝壳)和连续相(海砂)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使两者在人为制造的流体场中实现相对运动,使贝壳向上飘起,从而将两者分离。
本发明实现上述构思的技术方案是:
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离:开启流道管下方的水源,使流道管中水流从下往上流动,形成垂直上升介质流,将粒径范围符合《建筑用砂》国家标准的贝壳与海砂的混合物注入流道管,用垂直上升介质流对已去除超标粒径的混合物进行分级,沉降末速小于上升介质流速的贝壳和较细的海砂的混合物从流道管上端溢出,沉降末速大于上升介质流速的砂粒下沉,获得大颗粒的清除了贝壳的海砂;
(2)筛分:用孔径不大于4.75mm的筛网将步骤(1)得到的从流道管的出水口溢出的贝壳和较细的海砂的混合物过筛,将混合物中较大的贝壳筛除;
(3)将步骤(2)得到的已去除较大粒径贝壳的贝壳和海砂的混合物注入流道管,重复步骤(1)-(2)的操作,进行逐级分离和筛分,直至将海砂中的贝壳全部去除。
(4)将历次沉降的砂粒混合,得到去除贝壳的具有不同粒径区间的砂。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筛网的孔径在75μm~4.75mm范围内逐步减小,且相邻两次筛分时的大小筛网孔径之比不大于4。
在所述步骤(2)中,过筛后的水流在去除了其中的贝壳及海砂后可以作为水源水送至流道管供步骤(1)重复使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方法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收集池、一垂直设置在收集池内的流道管和一作为进砂通道的管状体;所述流道管与水源管连通;所述管状体斜向下方向穿过流道管的管壁伸入流道管的中上部,或者所述管状体垂直贯通地悬吊在流道管内;所述流道管的上端开有出水口,所述流道管通过所述出水口与过滤池连通;所述收集池的上部池口高于所述流道管的出水口;所述流道管的底部开口作为出砂口,流道管通过出砂口与收集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水源管以斜向上方向依次穿过所述收集池的池壁和所述流道管的管壁伸入所述流道管的中下部,在流道管上形成进水口,提供在流道管内的向上的水流;所述管状体的底端高于进水口。
所述水源管可以为多条,各水源管相对于流道管的中心对称地设置。
所述水源管也可以自流道管的底端伸入流道管,提供在流道管内的向上的水流。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利用上述方法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一收集池、一垂直设置的流道管和一作为进砂通道的管状体;
所述流道管的下端与水源管连通;所述水源管提供在流道管内的向上的水流;
所述流道管的中部管内壁环周固定一个斜置的衬板,在所述衬板上垂直方向密布上下贯通的通孔;
在所述衬板的的上方,所述管状体以斜向下方向穿过流道管的管壁伸入流道管的中上部,在流道管的侧壁上形成进砂口或者所述管状体垂直贯通地悬吊在流道管内,管状体的顶部开口为进砂口;
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出砂口,所述流道管的侧壁上开有所述出砂口,所述出砂口不低于所述衬板的低端,所述流道管通过所述出砂口与所述收集池连通;
所述流道管的上端开有出水口,所述流道管通过所述出水口与过滤池连通;
所述收集池的上部池口高于所述流道管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装置还可以包括皮带机,所述皮带机的传送带斜向上方向设置在所述收集池中,所述传送带的低端处于所述出砂口的下方,所述传送带的高端伸出收集池的池口,所述皮带机通过传送带将自出砂口落入传送带的海砂传送到收集池外。
本发明的所述流道管可以是圆管或方形管或其他截面形状的管;本发明的所述管状体可以是圆管或方形管或其他截面形状的管。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投入少,运行费用低,分离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的优点在于:采用机械和水力相结合的方法,费用低,不污染环境;采用水力分级和筛分相结合的方法将海砂与贝壳分离,运行费用低、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流道管 2.衬板 3.进砂口 4.出水口 5.出砂口 6.收集池
7.传送带 8.管状体 9.通孔 10.水源管 11.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本例的分离装置,包括一收集池6、一垂直设置在收集池6内的流道管1和一作为进砂通道的管状体8。水源管10以斜向上方向穿过流道管1的管壁伸入流道管1的中下部,在流道管上形成进水口11,提供向上的水流。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管状体8位于水源管10的上方,管状体8斜向下方向穿过流道管1的管壁伸入流道管1的中上部,在流道管1上形成进砂口3,进砂口3高于进水口11。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流道管1的底部开口作为出砂口5,流道管1通过出砂口5,与收集池6连通。
本发明的流道管的上端开有出水口4,流道管1通过出水口1与过滤池(图中未显示)连通。收集池的上部池口高于所述流道管的出水口4。
本例中,流道管1是圆管。流道管1还可以是方形管或其他截面形状的管。
本例中,管状体8是圆管,管状体8还可以是方形管或其他截面形状的管。
为了提高效率,防止砂粒堆积,堵塞出砂口,可在收集池的底部安装传送机构(图中未显示),将沉降的砂粒实时运送到收集池外。
而且,水源管可以为2条或更多条,各水源管相对于流道管的中心对称地设置,并确保水流不会发生偏流地自下向上流动,冲刷进入流道管的砂粒,。
水源管也可以自流道管的底端伸入流道管,提供在流道管内的向上的水流。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水流自下而上冲刷从管状体8进入流道管1的海砂和贝壳的混合物,海砂中的贝壳被水冲刷与海砂分离,随着水流向上,由出水口流出至过滤池,由于收集池的上部池口高于流道管1的出水口4,所以,由出水口4流出的水流不会进入收集池内,被冲刷过的海砂向下沉降,进入收集池6,获得清除了贝壳的海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本例的分离装置,包括一收集池6、一垂直设置的流道管1和一作为进砂通道的管状体8。流道管1的下端与水源管(图中未显示)连通,水源管用于提供在流道管内的向上的水流;流道管1的中部管内壁环周固定一个斜置的衬板2,在衬板2上垂直方向密布上下贯通的通孔9。
管状体8以斜向下方向穿过流道管1的管壁伸入流道管1的中上部,在流道管1的侧壁上形成进砂口3,本例的进砂口3位于衬板2的高端侧的上部的流道管的侧壁上。
管状体8的底端位于衬板2的高端侧的上方。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还包括出砂口5,在衬板2的低端处的流道管的侧壁上开有出砂口5,流道管1通过出砂口5与收集池6连通。出砂口5应不低于衬板2的最低端。
本发明的流道管的上端开有出水口4,流道管1通过出水口1与过滤池(图中未显示)连通。
本例中,流道管1是圆管。流道管1还可以是方形管或其他截面形状的管。
本例中,管状体8是圆管,管状体8还可以是方形管或其他截面形状的管。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水流穿过通孔9自下而上冲刷从管状体8进入流道管1的海砂和贝壳的混合物,经衬板上方的海砂中的贝壳被水冲刷与海砂分离,随着水流向上,由出水口流出至过滤池,由于收集池的上部池口高于流道管1的出水口4,所以,由出水口4流出的水流不会进入收集池内,在过滤池中,经去除贝壳和沉淀去泥后作为水源水可再次回送至流道管重复使用;被冲刷过的海砂经过衬板斜坡由出砂口5进入收集池6,获得清除了贝壳的海砂。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本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分离装置还包括皮带机(图中未显示),皮带机的传送带7斜向上方向设置在收集池中,传送带7的低端处于出砂口5的下方,传送带7的高端伸出收集池的池口,皮带机通过传送带7将自出砂口落入传送带的海砂实时传送到收集池外。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本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管状体8垂直贯通地悬吊在流道管1内,管状体的顶部开口为进砂口3。管状体8的底部高于衬板2的高端。
实施例5
尽管贝壳与砂没有传统上非均相物系分离所需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本发明针对海砂中贝壳与砂形状的不同,利用密度相近不同形状物体在牛顿流体场所受附加阻力的差异,使两者在人为制造的流体场中实现相对运动,从而将两者分离。本发明拓展了非均相物系分离适用物理性质差异的范围,将牛顿流体场引入海砂的分离中,同样适用于其它类似的非均相物系分离。
利用图1~4的本发明的分离装置,实现本发明的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首先用筛网孔径为5mm的筛网过筛,筛除粒径大于《建筑用砂》国家标准的贝壳及小石子;
再将得到的已去除超标粒径的海砂按照筛网孔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过筛,得到一定粒度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所用筛网的孔径自4.75mm到75μm之间逐步减小,且相邻筛网孔径之比不大于4;本例中,共筛分7次,筛网孔径依次为:4.75mm,3.5mm,2.5mm,1.5mm,1.0mm,0.28mm和75μm。
然后,开启流道管下方的水源,使流道管1中水流从下往上流动,形成垂直上升介质流,将上述筛分后得到的7个粒度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分别自进砂口注入流道管,流经衬板上方的海砂中的贝壳被水冲刷与海砂分离,随着水流向上,由出水口流出至过滤池,由出水口流出的水流携带贝壳进入过滤池,在过滤池中经去除贝壳和沉淀去泥后作为水源水可再次回送至流道管重复使用;被冲刷过的海砂经过衬板斜坡由出砂口进入收集池,获得清除了贝壳的海砂。
对于每次注入流道管的一定粒度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海砂垂直向下运动的流速公式是:
v=v0-ua
其中,υ0——海砂沉降颗粒的自由沉降末速,m/s;ua是上升介质流速,m/s;
海砂沉降颗粒的自由沉降末速υ0用下述斯托斯克斯公式计算:
v 0 = h t = d 2 ( δ - ρ ) g 18 μ
式中h——沉降距离,m
t——沉降时间,s;
μ——介质的动力粘度,Pa·s;
d——沉降颗粒的直径,m;
δ——沉降颗粒的密度,kg/m3;
ρ——介质的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由于贝壳的表观密度大约为2.770g/cm3,砂粒的表观密度为2.6~2.65g/cm3,差别不大,表观密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较小,经筛分后得到的一定粒度空间的混合物中,海砂是颗粒状的,而贝壳是片状的固体颗粒的形状对沉降末速有较大影响,在同类颗粒中,以球形颗粒的沉降末速为最大,其它不规则形状颗粒的沉降末速则相应较小。这是因为不规则形状颗粒的阻力系数比球形粒阻力系数大的缘故。鳞片状的贝壳较块状及类圆状的砂阻力系数大,在牛顿流体力场中有不同的最终沉降速度,根据待沉降海砂颗粒的直径计算自由沉降末速,以略小于该自由沉降末速的速度作为流道管内上升介质流的流速,使该粒度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中的海砂沉降,进入收集池,而贝壳则随着介质流上升,从而实现海砂与贝壳的分离。
针对每个粒度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根据相应的待沉降海砂颗粒的直径,逐一计算自由沉降末速,并以使上升介质流的流速略小于该自由沉降末速,从而对每个粒度区间的混合物实现海砂与贝壳的分离。
本例中,计算获得的7个自由沉降末速均大于0.001m/s,小于20m/s,每次实现分离所用上升介质流的流速分别为10m/s,5.88m/s,2.747m/s,1.5m/s,1m/s,0.2m/s,0.05m/s。
具体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时,可根据实际海砂与贝壳混合物的粒径情况,适当地调整筛分的次数、筛网孔径及上升介质流即水流的速度,以确保将混合的贝壳清除出来。
本例中,由于出水口4低于收集池6顶面,所以由出水口流出的携带贝壳的水流不会进入收集池6中,而是进入过滤池,在过滤池中经去除贝壳和沉淀去泥后该水流作为水源水还可再次回送至流道管重复使用,达到清除贝壳、节约水源的效果。
收集池6中的海砂收集堆放到接近出砂口5位置时,用挖砂机械将其挖起。
若利用图3所示的分离装置,则传送带7可将出砂口5落入传送带7上的经分离的海砂实时传送到收集池外,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实施例6
本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将筛分和水力分级的顺序颠倒,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首先,筛网过筛:采用筛网孔径为4.75mm的筛网将海砂与贝壳的混合物过筛,确保筛除粒径大于《建筑用砂》国家标准的贝壳及石子;
其次,分离:开启流道管下方的水源,使流道管中水流从下往上流动,形成垂直上升介质流,将筛网过筛后得到的已去除超标粒径的海砂与贝壳的混合物注入流道管,用垂直上升介质流对已去除超标粒径的海砂贝壳混合物进行分级,沉降末速小于上升介质流速的贝壳和较细的砂混合物从流道管上端溢出,沉降末速大于上升介质流速的砂粒下沉,经过衬板斜坡由出砂口进入收集池,获得大颗粒的清除了贝壳的海砂;
然后,筛分:用孔径小于4.75mm的筛网将分离后得到的从流道管的出水口溢出的贝壳和较细的海砂混合物过筛,将混合物中较大的贝壳筛除,过筛后将较细的贝壳和海砂混合物去除后的水流可作为水源水会送至流道管重复使用;
再然后,将筛分后得到的已去除较大粒径贝壳的贝壳和海砂的混合物再次注入流道管,重复步骤分离和筛分的操作,进行逐级分离和筛分,直至将海砂中的贝壳全部去除。
最后,将历次沉降到收集池底部的砂粒混合,得到去除贝壳的海砂。
收集池6中的海砂收集堆放到接近出砂口5位置时,用挖砂机械将其挖起。若利用图2所示的分离装置,则传送带7可将出砂口5落入传送带7上的经分离的海砂实时传送到收集池外,可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在每次筛分时,筛网的孔径自4.75mm到75μm之间逐步减小。为达到有效清除贝壳,确保清除效果,防止贝壳遗漏在海砂中,对于相邻两次筛分,筛网大小孔径之比应不大于4。
本例中,共经历分离步骤6次,每次根据相应的待沉降海砂颗粒的直径,逐一计算自由沉降末速,并以使上升介质流的流速略小于该自由沉降末速,本例中,计算获得的6个自由沉降末速均大于0.001m/s,小于20m/s,考虑到生产效率、构造和粒径等因素影响,每次实现分离所用上升介质流的流速依次分别为10m/s,5.88m/s,2.74m/s,1.5m/s,1m/s,0.05m/s。
本例中,相应地,共经历筛分步骤6次,每次筛分时,筛网孔径依次为:4.5mm,3.5mm,2.5mm,1.5mm,1.0mm和75μm,最后的结果是海砂和贝壳的混合物中的贝壳全部去除。
具体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时,可根据实际要分离的海砂与贝壳混合物的粒径情况,适当地调整筛分和分离的次数,调整筛网孔径及及上升介质流即水流的速度,以确保将混合的贝壳清除出来。
上述仅对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定,凡是依据本发明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筛分:将粒径范围符合《建筑用砂》国家标准的贝壳与海砂的混合物按照筛网孔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过筛,得到一定粒径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
(2)分离:开启流道管下方的水源,使流道管中水流从下往上流动,形成垂直上升介质流,将步骤(1)得到的一定粒径区间的海砂贝壳混合物分别注入流道管,海砂中的贝壳被水冲刷与海砂分离,随着水流向上,从流道管上部溢出,溢流出的水流携带贝壳进入过滤池,在过滤池中经去除贝壳和沉淀去泥后作为水源水可再次回送至流道管重复使用;被冲刷过的海砂向下沉降;
(3)将历次沉降到收集池底部的砂粒混合,得到去除贝壳的含有不同粒径砂粒的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筛网的孔径在75μm~4.75mm范围内逐级变化,且相邻大小筛网孔径之比不大于4。
3.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离:开启流道管下方的水源,使流道管中水流从下往上流动,形成垂直上升介质流,将粒径范围符合《建筑用砂》国家标准的贝壳与海砂的混合物注入流道管,用垂直上升介质流对已去除超标粒径的混合物进行分级,沉降末速小于上升介质流速的贝壳和较细的海砂的混合物从流道管上端溢出,沉降末速大于上升介质流速的砂粒下沉,获得大颗粒的清除了贝壳的海砂;
(2)筛分:用孔径不大于4.75mm的筛网将步骤(1)得到的从流道管的出水口溢出的贝壳和较细的海砂的混合物过筛,将混合物中较大的贝壳筛除;
(3)将步骤(2)得到的已去除较大粒径贝壳的贝壳和海砂的混合物注入流道管,重复步骤(1)-(2)的操作,进行逐级分离和筛分,直至将海砂中的贝壳全部去除。
(4)将历次沉降的砂粒混合,得到去除贝壳的具有不同粒径区间的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筛网的孔径在75μm~4.75mm范围内逐步减小,且相邻两次筛分时的大小筛网孔径之比不大于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过筛后的水流去除贝壳和海砂后,作为水源水送至流道管供步骤(1)重复使用。
6.一种利用上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收集池、一垂直设置在收集池内的流道管和一作为进砂通道的管状体;所述流道管与水源管连通;所述管状体斜向下方向穿过流道管的管壁伸入流道管的中上部,或者所述管状体垂直贯通地悬吊在流道管内;所述流道管的上端开有出水口,所述流道管通过所述出水口与过滤池连通;所述收集池的上部池口高于所述流道管的出水口;所述流道管的底部开口作为出砂口,流道管通过出砂口与收集池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管以斜向上方向穿过所述流道管的管壁伸入所述流道管的中下部,在流道管上形成进水口,提供在流道管内的向上的水流;所述管状体的底端高于进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管为多条,各水源管相对于流道管的中心对称地设置。
9.一种利用上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方法清除海砂中的贝壳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一收集池、一垂直设置的流道管和一作为进砂通道的管状体;
所述流道管的下端与水源管连通;所述水源管提供在流道管内的向上的水流;
所述流道管的中部管内壁环周固定一个斜置的衬板,在所述衬板上垂直方向密布上下贯通的通孔;
在所述衬板的的上方,所述管状体以斜向下方向穿过流道管的管壁伸入流道管的中上部,在流道管的侧壁上形成进砂口或者所述管状体垂直贯通地悬吊在流道管内,管状体的顶部开口为进砂口;
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出砂口,所述流道管的侧壁上开有所述出砂口,所述出砂口不低于所述衬板的低端,所述流道管通过所述出砂口与所述收集池连通;
所述流道管的上端开有出水口,所述流道管通过所述出水口与过滤池连通;
所述收集池的上部池口高于所述流道管的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皮带机,所述皮带机的传送带斜向上方向设置在所述收集池中,所述传送带的低端处于所述出砂口的下方,所述传送带的高端伸出收集池的池口,所述皮带机通过传送带将自出砂口落入传送带的海砂传送到收集池外。
CN 201010244572 2010-05-19 2010-08-02 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2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44572 CN101912813B (zh) 2010-05-19 2010-08-02 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5672 2010-05-19
CN201010175672.8 2010-05-19
CN 201010244572 CN101912813B (zh) 2010-05-19 2010-08-02 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2813A true CN101912813A (zh) 2010-12-15
CN101912813B CN101912813B (zh) 2013-03-27

Family

ID=4332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445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2813B (zh) 2010-05-19 2010-08-02 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281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6775A (zh) * 2012-09-07 2012-12-19 洪友景 海砂离心注水净化方法及其设备
CN107867741A (zh) * 2017-09-15 2018-04-03 北京航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速搅拌分离机构
EP3159319A4 (en) * 2014-01-09 2018-07-18 Liu, Xianquan New method for removing shell
CN109290044A (zh) * 2018-09-27 2019-02-01 张明生 一种海砂与贝壳分离装置
CN110075990A (zh) * 2019-04-19 2019-08-0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方法及分选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06701A1 (ru) * 1989-07-26 1992-01-23 Карагандин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обогащени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CN201012341Y (zh) * 2006-11-17 2008-01-30 燕山大学 多筒上升流水力分级机
CN201070599Y (zh) * 2007-08-01 2008-06-11 昆明理工大学 变形式斜板浓密分级机
KR20090038765A (ko) * 2007-10-16 2009-04-21 김선영 폐골재 분리 장치
CN201454675U (zh) * 2009-07-24 2010-05-12 遵义万福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跳汰选矿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06701A1 (ru) * 1989-07-26 1992-01-23 Карагандин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обогащени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CN201012341Y (zh) * 2006-11-17 2008-01-30 燕山大学 多筒上升流水力分级机
CN201070599Y (zh) * 2007-08-01 2008-06-11 昆明理工大学 变形式斜板浓密分级机
KR20090038765A (ko) * 2007-10-16 2009-04-21 김선영 폐골재 분리 장치
CN201454675U (zh) * 2009-07-24 2010-05-12 遵义万福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跳汰选矿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6775A (zh) * 2012-09-07 2012-12-19 洪友景 海砂离心注水净化方法及其设备
CN102826775B (zh) * 2012-09-07 2014-02-12 洪友景 海砂离心注水净化方法及其设备
EP3159319A4 (en) * 2014-01-09 2018-07-18 Liu, Xianquan New method for removing shell
CN107867741A (zh) * 2017-09-15 2018-04-03 北京航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速搅拌分离机构
CN109290044A (zh) * 2018-09-27 2019-02-01 张明生 一种海砂与贝壳分离装置
CN110075990A (zh) * 2019-04-19 2019-08-0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方法及分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2813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7797B (zh) 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
CN101912813B (zh) 清除海砂中贝壳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分离装置
CN104889149A (zh) 一种砷和重金属污染土壤异位分级淋洗修复成套工艺
CN110015785B (zh) 一种公路施工临时混凝土拌合站施工废水净化及回用系统
CN205222960U (zh) 一种住宅小区雨水处理系统
CN104276638B (zh) 一种隧道施工排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CN105921245A (zh) 一种砼骨料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CN109867386A (zh) 一种水上移动式泥浆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CN112007936A (zh) 一种渣土资源化处理系统
CN101700446B (zh) 泥砂水分离回收方法
CN105776807B (zh) 可移动建筑泥浆现场快速脱水系统及方法
CN208072577U (zh) 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10540275A (zh) 洞渣材料在隧道污水处理的应用
CN204162495U (zh) 一种隧道施工排水处理装置
CN201906488U (zh) 泥水分离用斜管及澄清/沉淀装置
KR100985277B1 (ko) 암석 미사 회수장치
CN106492520A (zh) 一种砂水分离装置及方法
CN106630249A (zh) 一种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
CN217127107U (zh) 一种分选现场污水净化循环系统
CN210150857U (zh) 一种公路施工临时混凝土拌合站施工废水净化及回用系统
CN206654818U (zh) 一种砂石骨料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09378609U (zh) 一种渣浆环保干排水循环系统
CN204193573U (zh) 变截面平流沉淀池
CN204824441U (zh) 用于疏浚余水在线处理的船载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3598894U (zh) 以弃石为原料的沙、石制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NG PING YU YANGJIAN

Owner name: CHEN HUIL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HUIWEN

Effective date: 201109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50001 FUZHOU, FUJIAN PROVINCE TO: 353100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0

Address after: 353100 Jianou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Tongji Ma camp No. 28

Applicant after: Chen Huiling

Co-applicant after: Wang Ping

Co-applicant after: Yu Yangjian

Address before: 350001 Fuji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No. 33 East waterway, Fujian, Fuzhou

Applicant before: Liu Huiwe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