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942A -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8942A
CN101908942A CN200910107687.8A CN200910107687A CN101908942A CN 101908942 A CN101908942 A CN 101908942A CN 200910107687 A CN200910107687 A CN 200910107687A CN 101908942 A CN101908942 A CN 101908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wavelength
parameter
physical damnification
preset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76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8942B (zh
Inventor
韩建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Gw Partnershi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076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894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3554 priority patent/WO20101392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8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942A/zh
Priority to US13/311,084 priority patent/US872498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8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9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87Protection in WDM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 H04J14/0257Wavelength assignment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04J14/0269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using tables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04J14/0271Impairment awar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4WDM mesh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04J14/0268Restoration of optical paths, e.g. p-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该损伤信息传送方法包括:路径上的第一节点从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将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当删除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还存在剩余波长时,向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冗余信息量,缩短建路的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WDM)光网络可以在光域进行信号的复用、传输、放大、选路以及恢复,已经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根据WDM光网络节点是否进行光信号的电处理,光网络可分为透明(Transparent)网络和不透明(Opaque)网络两种类型。对于透明光网络,信号在从源节点到宿节点传送过程中始终以光信号的形式进行,并在光域完成信号的再生、交换和波长变换。由于节点不具备电信号再生能力,其本质是一个模拟传送网络。由于各种网络单元不对光信号进行电处理,因此无法消除传送过程中的信号损伤,WDM透明性会导致传输的光信号性能下降,而且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传输距离的增大而变得越来越严重。影响光信号性能的性能因素包括:光纤色散、光纤非线性、串扰(特别是同频串扰)、掺饵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Amplifier,EDFA)噪声累积等。
在WDM网络中,在给定一组连接请求后,需要为之建立路由并分配波长,这被称为路由和波长分配(RWA,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问题。除了RWA之外,在WDM透明光网络中在建立光路连接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上述提到的性能因素,以保证建立的光路能够正常承载信号的传输。我们称这些性能因素叫做物理损伤。实现基于物理损伤的传输控制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方案。前者由一个独立的集中控制单元负责选路和波长分配、性能评估和参数计算等工作,后者通过扩展控制平面协议实现更灵活的性能控制。
分布式控制模式下,传送网通过扩展控制平面协议以实现分布式传输控制,其中包分布式信令方式的解决思路。
在分布式信令方式中,传送网通过信令扩展可在光路建立流程中实现光信号质量的在线动态估计和物理参数调整。在这种方式下,当前的路由协议不需要做改动,各节点只需存有本地信息数据库。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信令协议里引入包含网络物理传输参数的对象,当收到建路请求时,源节点进行源路由计算,然后由信令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收集各节点和相关链路、可调器件的物理参数;目的端引入光路评估模块,结合物理参数对光路的性能进行评估;如果计算出的传输损伤没有超过可容忍范围,节点建立连接同时回送响应消息至源节点;回送过程中,按照光路评估结果对传输设备进行重新设置。分布式信令方式并不需要任何链路物理参数信息的全局泛洪,它只是在建路消息中收集所经各节点与链路的物理参数信息,由目的节点的路由评估模块来做判断和计算。分布式信令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节省网络资源,避免了通信同步的问题。
现有的分布式信令方式是在目的端对光路的性能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首节点进行源路由计算时未指定波长,信令沿路携带多个波长(wavelength set)的物理损伤参数,在末节点依据多个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选择其中一个波长作为该建路请求的分配波长;第二种为:首节点进行源路由计算时已经指定波长,信令沿路携带该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在末节点校验该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则通知首节点重新选路或者选择波长。
现有方案只提出了在末节点进行损伤评估,在实际网络中,可能在信令经过中间某个节点时,此时一些波长的物理损伤已经超过了可容忍的范围,甚至可能无法通过后续的物理损伤参数补偿单元进行补偿,而此时现有技术仍然会通过信令协议继续携带这些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并继续收集这些物理损伤参数直到末节点。这种处理方式可能导致某些波长或某个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已经不符合信号质量要求,但是这部分信息仍旧被继续带到末节点从而加大了冗余信息量,同时也增加了建路的时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系统,可以减少冗余信息量,缩短建路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包括:
路径上的第一节点从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所述第一节点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当删除在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还存在剩余波长时,所述第一节点向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从本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在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删除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删除模块删除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还存在剩余波长时,向本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第一节点、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用于:从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当删除在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还存在剩余波长时,向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当第一节点接收的可用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则删除该波长,将剩余的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通过第二损伤信息发给下一跳节点,从而避免了在可用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已经不符合物理损伤参数阈值要求时,仍旧携带该可用波长的损伤信息到宿节点,从而可以减少冗余信息量,缩短建路的时延。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应该了解,所有图示不必要按照比例绘制,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各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流程图;
图2为运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的网络拓扑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运用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的网络拓扑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节点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描述方便,这里先就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消息定义及功能作以简介,这里介绍的只是通常的涵义,此处描述不当的,以通行标准规范为准。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流程图,如下:
S101、路径上的第一节点从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本步骤中的物理损伤参数可以是不可通过后续补偿的物理损伤参数,例如OSNR参数。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为处于路径源节点和宿节点之间的一个中间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可以为另一个中间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也可以是所述路径的源节点。在第一节点为所述路径的源节点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由所述源节点分配。
S102、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所述第一节点存储有所述上一跳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物理损伤值,以及存储有所述第一节点的物理损伤值,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上一跳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物理损伤值,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物理损伤值,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在一种情况下,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上一跳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物理损伤值,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物理损伤值,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在另一种情况下,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上一跳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物理损伤值,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所述第一节点判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包括中间物理损伤参数超出所述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中间物理损伤参数超出所述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得到中间物理损伤参数在预设范围内的波长;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物理损伤值,将所述中间物理损伤参数在预设范围内的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中间物理损伤参数在预设范围内的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部分可用波长为所述中间物理损伤参数在预设范围内的波长。
S103、所述第一节点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本步骤中的预设范围表示在该路径中的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上传输的信号符合信号质量要求下,所述物理损伤参数所允许的范围。
S104、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所述第一节点将在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S105、当删除波长后还存在剩余波长时,所述第一节点向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在本步骤中,所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可以为另一个中间节点,也可以为所述宿节点。当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为所述宿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宿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后,由所述宿节点将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判断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剩余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从所述物理损伤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中确定一个波长作为用于建立路径的波长。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
S106、当删除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不存在剩余波长时,所述第一节点通知所述路径的源节点,由所述源节点为所述路径分配另外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或者由所述源节点重新计算路径,并为该重新计算的路径分配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当第一节点接收的可用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则删除该波长,将剩余的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通过第二损伤信息发给下一跳节点,从而避免了在可用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已经不符合物理损伤参数阈值要求时,仍旧携带该可用波长的损伤信息到宿节点,从而可以减少冗余信息量,缩短建路的时延。
图2为运用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的网络拓扑图,该图包括A、B、C、D、E五个节点,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以源节点为A,宿节点为C,以光信噪比参数作为物理损伤参数为例,结合图2描述如下,包括:
S301、源节点根据网络拓扑情况计算出一条路径,并为该路径分配包括λ1,λ5,λ6,λ13的多个可用波长;
在本步骤中,源节点A根据网络拓扑情况计算出一条路径为A-B-C,并为该路径分配可用波长λ1、λ5、λ6、λ13;
S302、源节点发出信令,沿所述路径传输信令,该信令携带第一损伤信息,该第一损伤信息包含所分配的λ1,λ5,λ6,λ13在源节点的光信噪比(Optical SignalNoise Ratio,OSNR)参数;
由于OSNR参数在沿路径传输过程中会减小,一个波长在源节点处的OSNR参数会比在该源节点下一跳的中间节点处的OSNR参数大,同理,一个波长在宿节点处的OSNR参数会比在该宿节点上一跳的中间节点处的OSNR参数小,由于OSNR参数在沿路径传输过程中的减少是由光传输的特性决定的,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在本步骤中,源节点A发出信令,沿A-B-C路径传输信令,该信令携带第一损伤信息,该第一损伤信息包含λ1,λ5,λ6,λ13在源节点A处的OSNR参数;
S303、源节点下一跳的中间节点接收信令,更新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将第一损伤信息包括的λ1,λ5,λ6,λ13在源节点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λ1,λ5,λ6,λ13在本中间节点的OSNR参数,判断λ1,λ5,λ6,λ13在本中间节点的OSNR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本步骤中,由于OSNR参数在沿路径传输过程中会减小,第一损伤信息中携带的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OSNR参数在到达源节点下一跳的中间节点后,会比源节点发出时小。该源节点下一跳的中间节点保存有源节点和本中间节点之间的OSNR损伤值,还保存有本中间节点的OSNR损伤值,该中间节点根据源节点和本中间节点之间的OSNR损伤值,以及本中间节点的OSNR损伤值,将第一损伤信息包括的λ1,λ5,λ6,λ13在源节点A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λ1,λ5,λ6,λ13在本中间节点的OSNR参数。
假设本实施例的预设范围为不小于14db,表示在该路径中的波长上传输的信号符合信号质量要求下,该路径中的波长的OSNR参数所允许的最小值为14db。
在本步骤中,节点B接收信令,根据源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OSNR损伤值,以及根据节点B的OSNR损伤值,将第一损伤信息包括的λ1,λ5,λ6,λ13在源节点A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λ1,λ5,λ6,λ13在节点B的OSNR参数,本步骤中λ1,λ5,λ6,λ13在节点B处的OSNR参数分别为OSNR(λ1)=20db,OSNR(λ5)=13db,OSNR(λ6)=13db,OSNR(λ13)=20db。此时节点B判断λ5,λ6两个波长的OSNR已经超出预设范围;其中OSNR(λ1)=20db表示λ1的OSNR参数为20db,其它以此类推。
S304、当λ1,λ5,λ6,λ13中包括在源节点下一跳的中间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源节点下一跳的中间节点将所述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本步骤中,节点B将λ5,λ6两个波长从可用波长中删除。
S305、当源节点和宿节点之间只存在一个中间节点时,该中间节点向宿节点发送信令,信令中携带第二损伤信息,该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删除波长后剩余波长在本中间节点的OSNR参数;
节点B继续往C发送信令,信令中携带第二损伤信息,该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波长λ1,λ13的在节点B的物理损伤参数。
S306、宿节点接收信令,将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中间节点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OSNR参数,判断所述剩余波长在宿节点的OSNR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剩余波长中存在OSNR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从所述OSNR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中确定一个波长作为用于建立路径的波长。
本步骤中,节点C保存有节点B和节点C之间的OSNR损伤值,以及节点C的OSNR损伤值,信令到达节点C后,节点C根据节点B和节点C之间的OSNR损伤值,以及根据节点C的OSNR损伤值,将所述剩余波长在节点B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所述剩余波长在节点C处的OSNR参数,本步骤中剩余波长λ1、λ13在节点C处的OSNR参数分别为:OSNR(λ1)=14db,OSNR(λ13)=17db,此时λ1的OSNR已经低于门限值14db,所以在节点C,仅选择λ13作为该条连接的分配波长。
图4为运用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的网络拓扑图,该网络除包括图2中的A、B、C、D、E五个节点外,还包括F、G节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OSNR参数在沿路径传输过程中会减小,一个波长在一个节点处的OSNR参数会比在该节点下一跳的节点处的OSNR参数大,由于OSNR参数在沿路径传输过程中的减少是由光传输的特性决定的,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损伤信息传送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如下:
S501、源节点根据网络拓扑情况计算出第一路径,并为该路径分配第一可用波长;
本步骤中,源节点A根据网络拓扑情况计算出一条路径为A-B-C-G,并为该路径分配可用波长λ5;
S502、源节点发出信令,沿第一路径传输信令,该信令携带第一损伤信息,该第一损伤信息包含第一可用波长在源节点处的OSNR参数;
本步骤中,源节点A发出信令,沿A-B-C-G路径传输信令,该信令携带第一损伤信息,该第一损伤信息包含λ5在源节点A处的OSNR参数;
S503、第一路径中源节点的下一跳节点接收信令,更新第一损伤信息,将第一可用波长在源节点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第一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OSNR参数,确定第一可用波长在本节点的OSNR参数超出预设范围;
本步骤中,节点B中保存有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OSNR损伤值,并保存有节点B的OSNR损伤值,节点B接收信令,根据保存的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OSNR损伤值,和节点B的OSNR损伤值,将λ5在节点A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λ5在节点B处的OSNR参数,确定在节点B处的OSNR(λ5)=14db,判断λ5的OSNR参数超出预设范围。假设本实施例中的预设范围为不小于14db,表示在该路径中的波长上传输的信号符合信号质量要求下,该路径中的波长的OSNR参数所允许的最小值为14db。
S504、第一路径中源节点的下一跳节点通过信令通知源节点第一可用波长不满足损伤性能要求,由源节点重新计算路径。
节点B判断λ5的OSNR已经低于门限,则节点B通过信令通知源节点A该波长不满足损伤性能要求,由源节点A重新计算路径;
S504、源节点计算第二路径,并为该计算的第二路径分配第二可用波长;
本步骤中,源节点A重新计算一条路径,该重新计算的路径为A-E-G,并为该重新计算的路径分配可用波长λ1;
S506、源节点发出信令,沿第二路径传输信令,该信令携带第二损伤信息,该第二损伤信息包含第二可用波长在源节点处的OSNR参数;
本步骤中,源节点A发出信令,沿A-E-G路径传输信令,该信令携带第二损伤信息,该第二损伤信息包含λ1在源节点A处的OSNR参数;
S507、在第二路径上的该源节点的下一跳节点接收信令,更新第二损伤信息,将第二可用波长在源节点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第二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OSNR参数,判断第二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OSNR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本步骤中,节点E中保存有节点A和节点E之间的OSNR损伤值,并保存有节点E的OSNR损伤值,节点E接收信令,根据保存的节点A和节点E之间的OSNR损伤值,和节点E的OSNR损伤值,将λ1在节点A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λ1在节点E处的OSNR参数,确定λ1在节点E处的OSNR参数OSNR(λ1)=20db,判断λ1在节点E处的OSNR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由于OSNR参数在沿路径传输过程中会减小,λ1在源节点A处的OSNR参数会比节点E处的OSNR参数大,由于OSNR参数在沿路径传输过程中的减少是由光传输的特性决定的,不是本发明的重点,所以在这里不做详细讨论。本步骤中,节点E判断出λ1在节点E处的OSNR未超出预设范围。
S508、当在第二路径上的源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判断出第二可用波长在该下一跳节点处的OSNR未超出预设范围,则向位于本节点下一跳的宿节点发送信令,该信令携带第三损伤信息,该第三损伤信息包含第二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OSNR参数;
本步骤中,节点E判断出λ1在节点E处的OSNR未超出预设范围,节点E向节点G发送信令,该信令携带第三损伤信息,该第三损伤信息包含λ1在节点E处的OSNR参数。此处为了简化描述,假设节点E的下一跳节点为宿节点,实际中可以存在多个中间节点。
S509、宿节点接收信令,更新第三损伤信息,将第三损伤信息包括的第二波长在源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第二可用波长在本宿节点处的OSNR参数,确定第二可用波长在本宿节点处的OSNR参数在预设范围内,宿节点确定第二可用波长作为用于建立路径的波长。
本步骤中,节点G中保存有节点E和节点G之间的OSNR损伤值,并保存有节点G的OSNR损伤值,节点G接收信令,根据保存的节点E和节点G之间的OSNR损伤值,和节点G的OSNR损伤值,将λ1在节点E处的OSNR参数更新为λ1在节点G处的OSNR参数,确定λ1在节点G处的OSNR参数OSNR(λ1)=18db,该OSNR值在预设范围内,节点G确定λ1作为用于建立路径的波长。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当第一节点接收的可用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则删除该波长,将剩余的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通过第二损伤信息发给下一跳节点,从而避免了在可用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已经不符合物理损伤参数阈值要求时,仍旧携带该可用波长的损伤信息到宿节点,从而可以减少冗余信息量,缩短建路的时延。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节点的结构图,其中包括:
更新模块601,用于从本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在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删除模块602,用于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所述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发送模块603,用于当所述删除模块602删除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还存在剩余波长时,向本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
实施例四的节点还可以包括:
通知模块604,用于当所述删除模块602删除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不存在剩余波长时,通知本节点所在路径的源节点,由所述源节点为所述路径分配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或者用于当所述删除模块602删除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不存在剩余波长时,通知所述源节点,由所述源节点重新计算路径,并为该重新计算的路径分配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当节点接收的可用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则删除该波长,将剩余的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通过第二损伤信息发给下一跳节点,从而避免了在可用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已经不符合物理损伤参数阈值要求时,仍旧携带该可用波长的损伤信息到宿节点,从而可以减少冗余信息量,缩短建路的时延。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图,包括第一节点701、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702和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703,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701用于:从该第一节点701的上一跳节点702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702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702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701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的在所述第一节点处701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701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在所述第一节点701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当删除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还存在剩余波长时,向该第一节点701的下一跳节点703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1的上一跳节点702可以为所述路径的源节点,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由所述源节点分配。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1的下一跳节点703可以为所述路径的宿节点,所述宿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损伤信息,将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物理损伤信息,判断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剩余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从所述物理损伤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中确定一个波长作为用于建立路径的波长。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当第一节点接收的可用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则删除该波长,将剩余的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通过第二损伤信息发给下一跳节点,从而避免了在可用波长的物理损伤参数已经不符合物理损伤参数阈值要求时,仍旧携带该可用波长的损伤信息到宿节点,从而可以减少冗余信息量,缩短建路的时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用于支持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径上的第一节点从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所述第一节点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当删除在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还存在剩余波长时,所述第一节点向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将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上一跳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物理损伤值,并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物理损伤值,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将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上一跳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物理损伤值,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
所述第一节点判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包括中间物理损伤参数超出所述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中间物理损伤参数超出所述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得到中间物理损伤参数在预设范围内的波长;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物理损伤值,将所述中间物理损伤参数在预设范围内的波长的中间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中间物理损伤参数在预设范围内的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为所述路径的源节点,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由所述源节点分配。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为所述路径的宿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宿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后,由所述宿节点将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判断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剩余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从所述物理损伤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中确定一个波长作为用于建立路径的波长。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删除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不存在剩余波长时,所述第一节点通知所述路径的源节点,由所述源节点为所述路径分配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删除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不存在剩余波长时,所述第一节点通知所述路径的源节点,由所述源节点重新计算路径,并为该重新计算的路径分配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
8.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从本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的在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删除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删除模块删除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还存在剩余波长时,向本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在本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当所述删除模块删除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不存在剩余波长时,通知本节点所在路径的源节点,由所述源节点为所述路径分配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或者用于当所述删除模块602删除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不存在剩余波长时,通知所述源节点,由所述源节点重新计算路径,并为该重新计算的路径分配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
10.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点、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从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损伤信息,所述第一损伤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对所述第一损伤信息进行更新,将该第一损伤信息所包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中的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上一跳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判断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
当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则将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删除;
当删除在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后所述全部或部分可用波长中还存在剩余波长时,向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发送第二损伤信息,所述第二损伤信息中包括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为所述路径的源节点,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用波长由所述源节点分配。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为所述路径的宿节点,所述宿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损伤信息,将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更新为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物理损伤信息,判断所述剩余波长在所述宿节点处的物理损伤参数是否超出预设范围,当所述剩余波长中存在物理损伤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时,从所述物理损伤参数未超出预设范围的波长中确定一个波长作为用于建立路径的波长。
CN200910107687.8A 2009-06-05 2009-06-05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7687.8A CN101908942B (zh) 2009-06-05 2009-06-05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PCT/CN2010/073554 WO2010139282A1 (zh) 2009-06-05 2010-06-04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US13/311,084 US8724986B2 (en) 2009-06-05 2011-12-05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mpairment information, node, and network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7687.8A CN101908942B (zh) 2009-06-05 2009-06-05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942A true CN101908942A (zh) 2010-12-08
CN101908942B CN101908942B (zh) 2014-10-08

Family

ID=4326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768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942B (zh) 2009-06-05 2009-06-05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24986B2 (zh)
CN (1) CN101908942B (zh)
WO (1) WO201013928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497A (zh) * 2010-12-29 2011-08-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 一种建立通信数据链路的方法
CN103441929A (zh) * 2013-09-17 2013-12-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son网络减少波长连续性限制的方法
CN107786276A (zh) * 2016-08-29 2018-03-09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拔aco模块的损伤补偿方法和装置
WO2019056916A1 (zh) * 2017-09-21 2019-03-2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输网络规划中分配中继资源的计算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942B (zh) 2009-06-05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CN107683573B (zh) * 2015-06-02 2019-04-26 麻省理工学院 用于波分复用光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134089A1 (en) * 2015-11-09 2017-05-11 Mohammad Mehdi Mansouri Ra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n optical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9593A (en) * 1997-01-17 2000-04-11 Acampora; Anthony Hybrid universal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 using small radio cells interconnected by free-space optical links
US6201842B1 (en) * 1997-12-29 2001-03-13 Motorola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CM upstream digital impairment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69800492T2 (de) * 1998-04-21 2001-05-03 Hewlett Packard Co Prüfvorrichtung für optische Komponenten
US7092633B2 (en) * 2000-11-14 2006-08-15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Board Of Regent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optical circuits
US20020191247A1 (en) * 2001-04-30 2002-12-19 Xiang Lu Fast restoration in optical mesh network
US7362974B2 (en) * 2001-11-30 2008-04-22 Pirelli & C. S.P.A. Method for planning or provisioning data transport networks
US7149425B2 (en) * 2002-04-30 2006-12-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onitoring system for an optical transmitter
EP2713557B1 (en) * 2003-03-14 2015-03-11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Corporation 3R relay implementation node decision method
US8045638B2 (en) * 2004-03-05 2011-10-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airment correlation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
ITMI20042091A1 (it) 2004-11-02 2005-02-02 Marconi Comm Spa Instradamento di percorsi ottici in una rete con limitate capacita' di rigenerazione-conversione
EP1900120A2 (en) * 2005-06-06 2008-03-19 Intellambda System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in an optical network
JP4755457B2 (ja) * 2005-07-15 2011-08-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光ネットワーク
US8090256B2 (en) * 2006-10-04 2012-01-03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A Body Corporate Of The State Of Arizona, Acting For And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chemes
US7623785B2 (en) * 2006-12-28 2009-11-24 Verizon Services Corp. DWDM optical network planning method
CN101075956B (zh) * 2007-06-22 201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通道的建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374107B (zh) * 2007-08-25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和维护波长路径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415130B (zh) * 2008-11-28 2010-12-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网络中基于物理损伤信息的传输质量优化方法
US8346079B2 (en) * 2009-02-27 2013-01-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rotocol (PCEP) operations to support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routing, wavelength assignment, and impairment validation
US8565602B2 (en) * 2009-03-23 2013-10-22 Infinera Corporation Wavelength and power monitor for WDM systems
CN101908942B (zh) 2009-06-05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497A (zh) * 2010-12-29 2011-08-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 一种建立通信数据链路的方法
CN103441929A (zh) * 2013-09-17 2013-12-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son网络减少波长连续性限制的方法
CN103441929B (zh) * 2013-09-17 2016-07-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son网络减少波长连续性限制的方法
CN107786276A (zh) * 2016-08-29 2018-03-09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拔aco模块的损伤补偿方法和装置
CN107786276B (zh) * 2016-08-29 2019-10-22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拔aco模块的损伤补偿方法和装置
WO2019056916A1 (zh) * 2017-09-21 2019-03-2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输网络规划中分配中继资源的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942B (zh) 2014-10-08
WO2010139282A1 (zh) 2010-12-09
US8724986B2 (en) 2014-05-13
US20120076490A1 (en)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Connection provisioning with transmission impairment consideration in optical WDM networks with high-speed channels
CN101908942B (zh) 一种损伤信息传送方法、节点和网络系统
JP4755457B2 (ja) 光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光ネットワーク
US20130039651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in an optical network
He et al. QoT-aware routing in impairment-constrained optical networks
Rezaee et al. Quality of transmission-aware control plane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Nath et al. A survey on regenerator placement problem in 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
CN102763350A (zh) 一种波长通道光性能监测的方法、系统和节点设备
Jana et al. Multifiber vs. ultra-wideband upgrade: A techno-economic comparison for elastic optical backbone network
CN113726442B (zh) 一种基于全光波长转换的路由和波长分配方法及装置
Ravipudi et al. Impairment-and fragmentation-aware dynamic routing, modulation and spectrum allocation in C+ L band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using Q-learning
Jana et al. Optical cable deployment versus fiber leasing: an operator’s perspective on CapEx savings for capacity upgrade in an elastic optical core network
CN103858441B (zh) 一种ason网络的路径计算方法及装置
Vizcaíno et al. Increased energy-efficiency and capacity for mixed-line-rate WDM networks with hybrid Raman-EDFA amplification
Wang et al. Grooming and RWA in translucent dynamic mixed-line-rate WDM networks with impairments
CN101374107B (zh) 一种建立和维护波长路径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Bathula et al. Crosstalk-aware anycast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optical WDM networks
Wang et al. A novel traffic grooming scheme for nonlinear elastic optical network
Fujisawa et al. Utilization of spectrum slot fragmentation to improve network resource efficiency o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
Christodoulopoulos et al. Planning mixed-line-rate WDM transport networks
Rizzelli et al. Comparison of opaque and translucent WDM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regenerator-placement strategies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traffic
CN101841739A (zh) 基于链路捆束的标签交换路径选择方法
Ebrahimzadeh et al. Dynamic impairment-aware provisioning based on quadratic model in all optical networks
CN101552690B (zh) 一种节点维护功能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Jayabal et al. Best effort multi-rate optical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Address before: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before: GW partnership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6

Address after: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after: GW partnershi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