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170A - 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8170A
CN101908170A CN2010102363251A CN201010236325A CN101908170A CN 101908170 A CN101908170 A CN 101908170A CN 2010102363251 A CN2010102363251 A CN 2010102363251A CN 201010236325 A CN201010236325 A CN 201010236325A CN 101908170 A CN101908170 A CN 101908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mal habitat
data
ground
habitat ground
data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63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乙好
宫辉力
周德民
李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2363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81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8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1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湿地生态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在数据库中存储湿地生态数据,数据库具有接口连接植物景观信息单元、矢栅信息交互单元、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和数据采集设备。植物景观信息单元用于分类形成植物景观专题信息;矢栅信息交互单元用于获取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数据源的矢栅交互信息;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形成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形成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和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形成动物栖息地变化趋势专题信息;所述的信息也存储于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这些信息。

Description

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地生态信息技术领域,涉及用于湿地生态数据分析和预测的计算机系统及预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湿地及其与之共存的各种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环境调节作用,而且是极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近代遭受严重破坏,危及到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起了湿地信息系统。根据湿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查询服务型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型信息系统。前者侧重于将湿地信息构建成湿地信息数据库,为公众查询湿地信息服务;后者不但具有对湿地信息集成处理并产生新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利用集成信息对湿地现状进行评价,并辅助决策者科学地制定湿地保护和发展规划。这些湿地信息系统都具有以下特点:
1.湿地数据可视化功能:研究区基础信息显示(如区位,边界,面积,气候等),湿地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显示,并能实现数据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分层显示、图层控制等操作。
2.湿地数据管理与维护: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添加与删除等操作。允许随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并能在数据丢失或故障发生后,提供数据恢复。
3.信息查询检索:在湿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通过关键项进行联接的。因此,可通过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数据,也可通过属性数据查询空间数据。
4.空间分析:对湿地地理空间数据实现基本的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操作。
查询服务型信息系统缺乏对湿地信息集成处理并产生新信息的能力,也不能利用集成信息对湿地现状进行评价。决策支持型信息系统在利用集成信息预测湿地变化趋势上能力不足,并且已有的湿地信息系统都较少涉及湿地生态数据的应用,就更少有利用现有数据对湿地区动物栖息地的变化趋势做预测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对湿地区动物栖息地的变化趋势做预测的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湿地生态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植物景观信息单元、矢栅信息交互单元、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数据库、输出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库具有接口连接植物景观信息单元、矢栅信息交互单元、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和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实时获取湿地景观数据、植物生理数据、动物栖息地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环境因子、土壤因子;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库连接的接口将这些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数据库将这些数据按采集时间和数据类别存储;
输出设备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植物景观信息单元、矢栅信息交互单元、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和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的输出端;
植物景观信息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植物景观数据和植物景观专家知识,植物景观信息单元加载数据库中的植物景观数据和植物景观专家知识,采用植物景观特征匹配技术,对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数据进行分类形成植物景观专题信息,并将植物景观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植物景观专题信息;
矢栅信息交互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数据源的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矢栅信息交互单元加载数据库中不同数据源的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采用地理参考匹配技术,叠加同一地区相同地理参考条件下的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从而获取仅通过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较难或不能获取的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数据源的矢栅交互信息,并将矢栅交互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矢栅交互信息;
植物生理信息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植物生理数据和植物生理专家知识,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加载数据库中的植物生理数据和植物生理专家知识,采用植物生理特征匹配技术,对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植物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并将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植物生理专题信息;
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加载数据库中的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采用动物栖息地特征匹配技术,对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动物栖息地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形成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并将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
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加载数据库中的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采用动物栖息地预测方法,对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动物栖息地数据进行预测形成动物栖息地变化趋势专题信息,并将动物栖息地变化趋势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动物栖息地变化趋势专题信息。
优选实施例,植物景观信息单元中的植物景观数据还包括珍惜植物景观数据。
优选实施例,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中的动物栖息地数据还包括珍惜动物栖息地数据。
优选实施例,植物景观特征匹配技术是通过植物景观信息单元比较加载的植物景观数据中某一植物景观的特征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中哪种植物景观的特征最相近,则将该植物景观划分为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相应的植物景观类型,并给定一种颜色、植物景观名称、附加说明;以此类推,比较加载的植物景观数据中其他植物景观应划分为哪种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相应的植物景观类型,并给同种植物景观类型相同的颜色和植物景观名称,给不同植物景观不同颜色和不同植物景观名称。
优选实施例,植物生理特征匹配技术是通过植物生理信息单元比较加载的植物生理数据中某一植物类型的生理特征与植物生理专家知识中哪种植物类型的生理特征最相近,则将该植物类型划分为与植物生理专家知识相应的植物类型,并给定一种颜色、植物生理名称、附加说明;以此类推,比较加载的植物生理数据中其他植物类型应划分为哪种与植物生理专家知识相应的植物类型,并给植物生理特征相同的植物类型同一种颜色和植物类型名称,给植物生理特征不同的植物类型不同颜色和不同植物类型名称。
优选实施例,动物栖息地特征匹配技术是通过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比较加载的动物栖息地数据中某一动物栖息地的特征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中哪种动物栖息地类型的特征最相近,则将该动物栖息地类型划分为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相应的动物栖息地类型,并给定一种颜色、动物栖息地名称、附加说明;以此类推,比较加载的动物栖息地数据中其他动物栖息地类型应划分为哪种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相应的动物栖息地类型,并给动物栖息地特征相同的动物栖息地类型同一种颜色和动物栖息地名称,给动物栖息地特征不同的动物栖息地类型不同颜色和不同动物栖息地类型名称。
优选实施例,动物栖息地预测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S1: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从数据库中加载动物栖息地数据;
步骤S2: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从数据库中加载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判断某一动物栖息地周围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综合情况,若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综合情况有利于该动物生殖繁衍,则该动物栖息地呈扩张趋势,反之该动物栖息地呈萎缩趋势;
步骤S3:若该动物栖息地呈扩张趋势,则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从数据库中加载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在该动物栖息地边界设定一个影响距离,使该动物栖息地边界线向外推移并形成新的该动物栖息地边界线,反之则向内推移形成新的动物栖息地边界线;
步骤S4:针对动物栖息地边界线上的拐点,其推移方法为:以拐点做为圆心,步骤S3中设定的影响距离为半径划圆,当动物栖息地呈扩展趋势,所划圆在原动物栖息地边界线外的圆弧即为扩张推移后的边界线,反之所划圆在原动物栖息地内的圆弧即为萎缩推移后的边界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了植物景观专家知识和植物景观特征匹配技术,所以能较好的利用已有的湿地区植物景观数据和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获取的湿地区植物景观数据;
(2)由于采用了植物生理专家知识和植物生理特征匹配技术,所以能较好的利用已有的湿地区植物生理数据和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获取的湿地区植物生理数据;
(3)由于采用了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和动物栖息地特征匹配技术,所以能较好的利用已有的湿地区动物栖息地数据和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获取的湿地区动物栖息地数据;
(4)由于采用了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所以能较好的利用已有的湿地区各种生态数据和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获取的湿地景观数据、植物生理数据、动物栖息地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环境因子、土壤因子,对湿地区动物栖息地的变化趋势做出较好的预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的附图标记:
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            矢栅信息交互单元2
植物生理信息单元3            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4
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          数据库6
输出设备7                数据采集设备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现本发明系统是在计算机中实现,所需的基本的硬件条件为:一台主频为1.66GHz,内存为512M,硬盘为40G的计算机或配置更高的计算机;所需软件条件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NET 2.0编程环境,或常用的条件不再赘述。所述的硬件条件仅仅是一种举例,但并不仅限于此,与举例不同的硬件条件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给出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以便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了解,具体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更多的实施方案在此不在赘述。
实施例1是基于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图1示出在计算机中设计的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矢栅信息交互单元2、植物生理信息单元3、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4、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数据库6、输出设备7和数据采集设备8;
数据库6具有接口连接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矢栅信息交互单元2、植物生理信息单元3、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4、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和数据采集设备8;
数据采集设备8,用于实时获取湿地景观数据、植物生理数据、动物栖息地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环境因子、土壤因子;数据采集设备8与数据库6连接的接口将这些数据导入到数据库6中,数据库6将这些数据按采集时间和数据类别存储;
输出设备7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矢栅信息交互单元2、植物生理信息单元3、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4和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8的输出端;
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加载数据库6中的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夏季中旬植物景观数据和植物景观专家知识,采用植物景观特征匹配技术,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依据草甸、灌丛、岛状林在夏季中旬这个生长季的植物光谱特征、色彩、色调、纹理、形状等特征,将2009年夏季中旬植物景观数据中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中草甸植物景观特征最相近的植物景观划分为草甸植物景观,并给草甸植物景观附上红色、标明植物景观类型为草甸;以此类推,将2009年夏季中旬植物景观数据中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中灌丛植物景观特征最相近的植物景观划分为灌丛植物景观,并给灌丛植物景观附上蓝色、标明植物景观类型为灌丛;将2009年夏季中旬植物景观数据中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中岛状林植物景观特征最相近的植物景观划分为岛状林植物景观,并给岛状林植物景观附上绿色、标明植物景观类型为岛状林;这样就形成2009年夏季中旬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并将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6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7输出显示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对1999年、2004年夏季中旬的植物景观数据做分析,形成1999年、2004年夏季中旬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这样就能形成1999年、2004年、2009年夏季中旬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
矢栅信息交互单元2加载数据库6中由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形成的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采用地理参考匹配技术,矢栅信息交互单元2判断加载的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所在区域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参考,然后叠加同一区域相同地理参考条件下的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图,从而获取仅通过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或黑龙江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图不能获取的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在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个行政区划内的分布、面积以及优势植物景观类型,并将矢栅交互信息存储到数据库6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7输出显示矢栅交互信息。
植物生理信息单元3加载数据库6中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夏季中旬的植物生理数据和植物生理专家知识,采用植物生理特征匹配技术,植物生理信息单元3依据小叶章、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在夏季中旬这个生长季的植物丰度、高度、地上生物量等植物生理特征,将2009年夏季中旬植物生理数据中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中小叶章生理特征最相近的植物划分为小叶章,并给小叶章附上红色、标明植物类型为小叶章;以此类推,将2009年夏季中旬植物生理数据中与植物生理专家知识中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生理特征最相近的植物分别划分为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并给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分别附上蓝色、绿色、黄色,标明植物类型分别为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这样就形成2009年夏季中旬小叶章、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四种类型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并将小叶章、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四种类型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6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7输出显示小叶章、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四种类型植物生理专题信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对2009年春、秋季中旬的植物生理数据做分析,形成2009年春、秋季中旬小叶章、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四种类型植物生理专题信息;这样就能形成2009年春、夏、秋季中旬小叶章、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四种类型植物生理专题信息。
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4加载数据库6中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夏季中旬的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采用动物栖息地特征匹配技术,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1依据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在夏季中旬这个生长季的动物栖息地光谱特征、色彩、色调、纹理、几何形状等特征,将2009年夏季中旬动物栖息地数据中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中东方白鹳栖息地特征最相近的区域划分为东方白鹳栖息地,并给东方白鹳栖息地附上红色、标明动物栖息地类型为东方白鹳;以此类推,将2009年夏季中旬动物栖息地数据中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中丹顶鹤栖息地特征最相近的区域划分为丹顶鹤栖息地,并给丹顶鹤栖息地附上蓝色、标明动物栖息地类型为丹顶鹤栖息地;将2009年夏季中旬动物栖息地数据中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中白枕鹤栖息地特征最相近的区域划分为白枕鹤栖息地,并给白枕鹤栖息地附上绿色、标明动物栖息地类型为白枕鹤栖息地;这样就形成2009年夏季中旬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三种类型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并将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三种类型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6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7输出显示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三种类型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对1999年、2004年夏季中旬的动物栖息地数据做分析,形成1999年、2004年夏季中旬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三种类型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这样就能形成1999年、2004年、2009年夏季中旬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三种类型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
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加载数据库6中的丹顶鹤栖息地分布数据、丹顶鹤栖息地周围的自然条件(如:土壤、气象、水、食物等)和非自然条件(如:人造防护林、人为的噪音、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质恶化及其导致的食物短缺等)数据、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依据丹顶鹤栖息地周围的自然条件(如:土壤、气象、水、食物等)和非自然条件(如:人造防护林、人为的噪音、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质恶化及其导致的食物短缺等)数据,判定丹顶鹤栖息地周围的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有利于其生殖繁衍,并设定影响范围为100米,以丹顶鹤栖息地边界线为起点向外推移100米,达到对丹顶鹤栖息地预测的目的。
动物栖息地预测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从数据库6中加载丹顶鹤栖息地分布数据和丹顶鹤栖息地周围自然条件(如:土壤、气象、水、食物等)和非自然条件(如:人造防护林、人为的噪音、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质恶化及其导致的食物短缺等)数据;
步骤S2: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从数据库6中加载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将丹顶鹤栖息地周围自然条件(如:土壤、气象、水、食物等)和非自然条件(如:人造防护林、人为的噪音、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质恶化及其导致的食物短缺等)数据同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中的丹顶鹤生殖繁衍条件比较,和丹顶鹤生殖繁衍条件相似或好于丹顶鹤生殖繁衍条件的情况下,该丹顶鹤栖息地周围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有利于丹顶鹤生殖繁衍,则该丹顶鹤栖息地呈扩张趋势;反之,不利于丹顶鹤生殖繁衍,则该丹顶鹤栖息地呈萎缩趋势。如适宜的气候,丰富干净的水源,充足的食物,周围环水的浅滩,丰富的筑巢用的材料,几乎没有人为干扰等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有利于丹顶鹤的生殖繁衍,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丹顶鹤栖息地呈扩张趋势。
步骤S3: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从数据库6中加载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在该丹顶鹤栖息地边界设定影响距离100米,使该丹顶鹤栖息地边界线向外推移并形成新的该丹顶鹤栖息地边界线;
步骤S4:针对该丹顶鹤栖息地边界线上的拐点,其推移方法为:以拐点做为圆心,步骤S3中设定的影响距离100米为半径划圆,所划圆在原丹顶鹤栖息地边界线外的圆弧即为扩张推移的边界线,反之所划圆在原动物栖息地内的圆弧即为萎缩推移后的边界线。
实施例2是基于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图1示出在计算机中设计的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矢栅信息交互单元2、植物生理信息单元3、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4、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数据库6、输出设备7和数据采集设备8,所述的这些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实施例1中有详细描述,再次不再赘述。
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加载数据库6中的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1996年、2002年夏季中旬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的植物景观数据和植物景观专家知识,采用植物景观特征匹配技术,对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1996年、2002年夏季中旬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的植物景观数据进行分类,形成1996年、2002年2夏季中旬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6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1996年、2002年2夏季中旬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
矢栅信息交互单元2加载数据库6中由植物景观信息单元1形成的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采用地理参考匹配技术,叠加同一地区相同地理参考条件下的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从而获取仅通过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专题信息或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不能获取的草甸、灌丛、岛状林三种类型植物景观在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各个功能区划内的分布、面积以及优势植物景观类型,并将该矢栅交互信息存储到数据库6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7输出显示矢栅交互信息。
植物生理信息单元3加载数据库6中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1996年、2002年夏季中旬香蒲、芦苇、菖蒲三种植物的植物生理数据和植物生理专家知识,采用植物生理特征匹配技术,对1996年、2002年夏季中旬香蒲、芦苇、菖蒲三种植物的植物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形成1996年、2002年夏季中旬香蒲、芦苇、菖蒲三种类型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并将1996年、2002年夏季中旬香蒲、芦苇、菖蒲三种类型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6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7输出显示1996年、2002年夏季中旬香蒲、芦苇、菖蒲三种类型植物生理专题信息。
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4加载数据库6中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2年迁徙旺季的绿头鸭、小鹀两种类型的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采用动物栖息地特征匹配技术,对2002年迁徙旺季的绿头鸭、小鹀两种类型的动物栖息地数据进行分析,形成2002年迁徙旺季的绿头鸭、小鹀两种类型的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并将2002年迁徙旺季的绿头鸭、小鹀两种类型的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6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7输出显示2002年迁徙旺季的绿头鸭、小鹀两种类型的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
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加载数据库6中的绿头鸭栖息地分布数据、绿头鸭栖息地周围的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数据、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5依据丹顶鹤栖息地周围的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数据,判定绿头鸭栖息地周围的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有利于其生殖繁衍,并设定影响范围为500米,以绿头鸭栖息地边界线为起点向外推移500米,达到对绿头鸭栖息地预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包含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湿地生态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植物景观信息单元、矢栅信息交互单元、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数据库、输出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库具有接口连接植物景观信息单元、矢栅信息交互单元、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和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实时获取湿地景观数据、植物生理数据、动物栖息地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环境因子、土壤因子;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库连接的接口将这些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数据库将这些数据按采集时间和数据类别存储;
输出设备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植物景观信息单元、矢栅信息交互单元、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和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的输出端;
植物景观信息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植物景观数据和植物景观专家知识,植物景观信息单元加载数据库中的植物景观数据和植物景观专家知识,采用植物景观特征匹配技术,对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数据进行分类形成植物景观专题信息,并将植物景观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植物景观专题信息;
矢栅信息交互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数据源的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矢栅信息交互单元加载数据库中不同数据源的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采用地理参考匹配技术,叠加同一地区相同地理参考条件下的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从而获取仅通过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较难或不能获取的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数据源的矢栅交互信息,并将矢栅交互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矢栅交互信息;
植物生理信息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植物生理数据和植物生理专家知识,植物生理信息单元加载数据库中的植物生理数据和植物生理专家知识,采用植物生理特征匹配技术,对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植物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并将植物生理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植物生理专题信息;
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加载数据库中的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采用动物栖息地特征匹配技术,对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动物栖息地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形成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并将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动物栖息地专题信息;
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中存储有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加载数据库中的动物栖息地数据和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采用动物栖息地预测方法,对湿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动物栖息地数据进行预测形成动物栖息地变化趋势专题信息,并将动物栖息地变化趋势专题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显示动物栖息地变化趋势专题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生态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植物景观信息单元中的植物景观数据还包括珍惜植物景观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生态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中的动物栖息地数据还包括珍惜动物栖息地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生态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植物景观特征匹配技术是通过植物景观信息单元比较加载的植物景观数据中某一植物景观的特征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中哪种植物景观的特征最相近,则将该植物景观划分为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相应的植物景观类型,并给定一种颜色、植物景观名称、附加说明;以此类推,比较加载的植物景观数据中其他植物景观应划分为哪种与植物景观专家知识相应的植物景观类型,并给同种植物景观类型相同的颜色和植物景观名称,给不同植物景观不同颜色和不同植物景观名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生态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植物生理特征匹配技术是通过植物生理信息单元比较加载的植物生理数据中某一植物类型的生理特征与植物生理专家知识中哪种植物类型的生理特征最相近,则将该植物类型划分为与植物生理专家知识相应的植物类型,并给定一种颜色、植物生理名称、附加说明;以此类推,比较加载的植物生理数据中其他植物类型应划分为哪种与植物生理专家知识相应的植物类型,并给植物生理特征相同的植物类型同一种颜色和植物类型名称,给植物生理特征不同的植物类型不同颜色和不同植物类型名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生态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动物栖息地特征匹配技术是通过动物栖息地信息单元比较加载的动物栖息地数据中某一动物栖息地的特征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中哪种动物栖息地类型的特征最相近,则将该动物栖息地类型划分为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相应的动物栖息地类型,并给定一种颜色、动物栖息地名称、附加说明;以此类推,比较加载的动物栖息地数据中其他动物栖息地类型应划分为哪种与动物栖息地专家知识相应的动物栖息地类型,并给动物栖息地特征相同的动物栖息地类型同一种颜色和动物栖息地名称,给动物栖息地特征不同的动物栖息地类型不同颜色和不同动物栖息地类型名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生态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动物栖息地预测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S1: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从数据库中加载动物栖息地数据;
步骤S2: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从数据库中加载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判断某一动物栖息地周围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综合情况,若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综合情况有利于该动物生殖繁衍,则该动物栖息地呈扩张趋势,反之该动物栖息地呈萎缩趋势;
步骤S3:若该动物栖息地呈扩张趋势,则动物栖息地预测单元从数据库中加载动物栖息地预测专家知识,在该动物栖息地边界设定一个影响距离,使该动物栖息地边界线向外推移并形成新的该动物栖息地边界线,反之则向内推移形成新的动物栖息地边界线;
步骤S4:针对动物栖息地边界线上的拐点,其推移方法为:以拐点做为圆心,步骤S3中设定的影响距离为半径划圆,当动物栖息地呈扩展趋势,所划圆在原动物栖息地边界线外的圆弧即为扩张推移后的边界线,反之所划圆在原动物栖息地内的圆弧即为萎缩推移后的边界线。
CN2010102363251A 2010-07-26 2010-07-26 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Pending CN1019081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63251A CN101908170A (zh) 2010-07-26 2010-07-26 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63251A CN101908170A (zh) 2010-07-26 2010-07-26 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170A true CN101908170A (zh) 2010-12-08

Family

ID=43263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63251A Pending CN101908170A (zh) 2010-07-26 2010-07-26 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81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2202A (zh) * 2012-04-28 2012-09-19 清华大学 一种城乡生态规划的绿地系统群落规划方法
CN112580493A (zh) * 2020-12-16 2021-03-30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植物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2202A (zh) * 2012-04-28 2012-09-19 清华大学 一种城乡生态规划的绿地系统群落规划方法
CN112580493A (zh) * 2020-12-16 2021-03-30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植物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0493B (zh) * 2020-12-16 2021-11-09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植物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ssis et al.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s threaten ancient refugia of kelp forests in the North Atlantic
Garcia et al. Philippines’ mangrove ecosystem: status, threats and conservation
Vihervaara et al. Ecosystem services–A tool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human–environment systems. Case study Finnish Forest Lapland
Rouget et al. Identifying spatial components of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for regional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the Cape Floristic Region, South Africa
Wang et al. Tourism-led land-use chang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e southern coastal region of Hainan Island, China
Kelman Critiques of island sustainability in tourism
Rapaport The Pacific islands: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Aminu et al. A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SDSS)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planning in Johor Ramsar sites, Malaysia
Lu et al. The role of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 in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sites in China
Song et al. Predict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threatened Quercus arbutifolia in montane cloud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and Vietnam: Conservation implications
Hodapp et al. Climate change disrupts core habitats of marine species
CN102663119A (zh) 一种渲染海量矢量数据的方法
Yang et al. Massive circumpolar biomass of Southern Ocean zooplankton: Implications for food web structure, carbon export, and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Saganeiti et al. Energy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Basilicata region (Italy) study case
Zhang et al.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Case study of Nanjing, China
Boz et al. Rural tourism contributions to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Black Sea Region of Turkey
Fang et 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 Assessing compatible vs. incompatible conservation
Vindstad et al. A pioneering pest: the winter moth (Operophtera brumata) is expanding its outbreak range into Low Arctic shrub tundra
CN101908170A (zh) 湿地生态信息系统
Chaladze et al. A spider diversity model for the Caucasus Ecoregion
Wang Rural regene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challenge and potential for r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Stokesbury et al. A framework for categorizing the interactions of offshore windfarms and fisheries
Liang et al. From separation to incorporation: Development of a unifying framework that integrated bird habitats with public recreation spaces within the wetland park system
Lee et al. Potential and prospectiv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hotspot habitat of albacore tuna (Thunnus alalunga) in the South Indian Ocean using the satellite data
Gupta et al. Urban expansion and its impact on green spaces of Dehradun city, Uttarakhand, Ind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