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4340A -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4340A
CN101904340A CN2010102238637A CN201010223863A CN101904340A CN 101904340 A CN101904340 A CN 101904340A CN 2010102238637 A CN2010102238637 A CN 2010102238637A CN 201010223863 A CN201010223863 A CN 201010223863A CN 101904340 A CN101904340 A CN 101904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alool
benzaldehyde
indoles
slow release
gross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38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4340B (zh
Inventor
杨瑶君
向清祥
张知锦
汪淑芳
刘超
廖鸿
余洋
廖莉蓉
陈云南
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0102238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4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4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4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4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43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缓释引诱剂的原料成分包括苯甲醛10-100份、吲哚1-20份、芳樟醇5-90份和缓释成分,缓释成分包括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重量总重量的2.5-3.5倍加入的二氧化硅、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的甲基纤维素、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苯甲酸钠。本发明制成的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有效持续期长、防治效果好、成本低,对昆虫、天敌、人畜无毒,无环境污染,适宜在竹林区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和环境生态领域中使用的一种诱捕害虫的引诱剂,主要涉及一种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
背景技术
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我国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种竹是天保工程中退耕还林的主要内容之一。2000年以后,竹林面积每年以9万hm2以上的速度递增,年均净增率2.25%。纯生竹林的面积大幅度上升,大、小竹海在各地应运而生,品种单一、食源丰富为竹林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创造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竹林因虫害对竹林的损失达21%,相当于每年减少竹产量产竹材100亿kg、竹笋产量3.3多亿kg、总产值42亿元。虫害不仅对竹林产量和产值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加剧了竹材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竹材供需矛盾的加剧,加大了木材禁伐和天保工程的压力。
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属鞘翅目象虫科昆虫,是目前竹林的主要害虫,分布于印度、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和中国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该虫主要危害慈竹(Sinocalamus afnis McClure)、青皮竹(Bambuusa textiles MrClu)、绿竹(Bambusa oldhamii Munro)、绵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粉箪竹(Lingnania chungii McClure)等丛生竹竹笋,以幼虫蛀食危害竹笋梢部,危害率为50%-80%,严重的达100%,是国家林业总局2003年4月19日首次发布的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
长足大竹象对竹笋的严重危害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该虫不仅在地上活动的时间短,在地下发育的时间长、入土深度在30cm以上,而且分散分布于整个竹林区,传统的技术有效防治长足大竹象受很多因素限制。现有技术中,防治长足大竹象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化学制剂灭杀,由于长足大竹象既是有害昆虫也是资源昆虫,一方面对竹笋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又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采用灭杀方法这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同时又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影响,当人或其他家禽、家畜误食被灭杀的长足大竹象后,很容易由于残留在长足大竹象体内的化学杀虫剂而死亡,造成二次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目前对于长足大竹象的防治,主要集中在长足大竹象的生活习性和化学、生物及人工防治措施研究方面,深入分析长足大竹象引诱剂的研究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成的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有效持续期长、防治效果好、成本低,对昆虫、天敌、人畜无毒,无环境污染,适宜在竹林区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引诱剂的原料成分由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和缓释成分组成,所述缓释成分为二氧化硅、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
其具体组分和重量配比为:
苯甲醛           10-100份
吲哚             1-20份
芳樟醇           5-90份
二氧化硅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2.5-3.5倍加入;
甲基纤维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
苯甲酸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A、在洁净的环境、常温常压条件下,称取苯甲醛10-100份、吲哚1-20份、芳樟醇5-90份直接混合;
B、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2.5-3.5倍加入二氧化硅;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甲基纤维素;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苯甲酸钠;
C、将上述B步骤得到的物料经砂磨机碾磨0.5-1h,得到直径为70um的粉末,通过200目筛筛选;
D、将上述C步骤得到的物料加入清水,物料在清水中的浓度为20%,得到成品。
在使用时,取一定量的缓释引诱剂放入诱捕器中,在长足大竹象成虫出土期,每1hm2均匀设置5个诱捕器诱捕成虫,每间隔15-20d换引诱剂一次。
表1引诱剂一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案及试验结果
Figure BSA00000183895000031
*在引诱剂溶液中所占的重量配比
表2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
  变量   偏回归系数bi   t值   p值
  X1   10.949   12.131   0.000
  X2   2.511   2.782   0.039
  X3   2.771   3.070   0.028
  X1X2   2.999   3.322   0.021
  X1X3   1.674   1.854   0.123
  X2X3   1.241   1.375   0.227
效应研究试验在成虫行为观测室内进行,设计建造一个具木条框架的半圆柱体观察室,半径60cm,高90cm,分为4室。成虫释放室为以轴心为中点、半径30cm的半圆柱体,释放室以外平分为3份,形成3个选择室,室与室用木板隔开,成虫释放室与选择室之间用80目的尼龙布分隔,每块布上留出2个大小、位置相同、直径8cm的圆形洞供成虫进出。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设计,重复3次,设计和实施方案如表1。按试验研究方案量取苯甲醛等挥发物配制成复配溶液后,取1g吸附于0.5g脱脂棉上作为诱心,放于成虫选择室内,取生活力强的成虫50只放入中间成虫释放室,放虫后关掉所有灯光,接虫时间在晚上20:00后,次日7:00前在红灯下记数每室中的成虫数量。调查各释放室成虫诱捕数,计算平均诱捕率,结果如表1。应用SSPS16.0数据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根据表1,计算回归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假设长足大竹象成虫的平均诱捕率为y,诱捕率的影响因素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分别为x1、x2、x3,则有回归方程y=25.312+10.949x1+2.511x2+2.771x3+2.999x1x2+1.674x1x3+1.241x2x3,根据回归方程,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即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及三因素互作对平均诱捕率y的效应呈正相关,平均诱捕率y是三因素及其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苯甲醛x1的贡献最大、以后依次为x1与x2的互作效应、芳樟醇x3、吲哚x2、x1与x3的互作效应,x2与x3的互作效应相对最低;对方程进行失拟性检验,F=1.937<F0.05(2,3)=9.55,差异不显著,由此推知本试验研究真实可靠;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F=30.115>F0.05(6,5)=4.95,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诱捕率y与影响因素苯甲醛x1、吲哚x2、芳樟醇x3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986,决定系数为0.973,由此可知,苯甲醛x1、吲哚x2、芳樟醇x3是诱捕率y的主要影响因素,回归方程具有真实合理性;对回归系数进行F测验,结果如表2,变量x1对y的回归系数b1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即苯甲醛对诱捕率的影响极显著,变量x2、x3、x1x2对y的回归系数b2、b3、b4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吲哚、芳樟醇及苯甲醛与吲哚的互作对诱捕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x1x3、x2x3对y的回归系数b5、b6达到25%的差异水平(P<0.25),差异不显著。因此,诱捕率y主要由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及苯甲醛与吲哚互作共4种处理效应构成。
表3长足大竹象对竹笋主要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值
Figure BSA00000183895000051
表3中*代表己醇为参考刺激物,表3中数字旁标注的小写字母表示长足大竹象雌虫对不同刺激物的触角电位相对值之间的比较;相同的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长足大竹象雌虫对20种竹笋主要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值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雌虫对17种竹笋挥发物标准样品的触角电位相对反应值均高于石蜡油和湿润空气对照。经多重比较,雌虫对乙酸、六氧杂环十八烷、异松油烯、环癸烯、缩水甘油、(3-甲基-环氧-2-丙烷基)-甲醇、2,5,8,11,14-五氧杂-16-十六烷醇7种挥发物的相对触角电位反应值与湿润空气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苯甲醛、吲哚、芳樟醇等13种挥发物的相对触角电位值显著高于湿润空气(P<0.05)。以苯甲醛最高,其与其它所有的刺激物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后依次为吲哚、、芳樟醇、7-(1-羟基-环己烯-2-烯)-2,2-二甲基-庚-5-烯-3-酮、对羟基苯甲醛等,相对触角电位值均显著地高于除苯甲醛以外的所有刺激物,并能显著地引起雌虫的触角电位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竹笋挥发性物质的不同组分对长足大竹象有不同的触角电位值,也预示了其对长足大竹象行为功能起着不同的作用。此表明成虫对竹笋的趋向与丛生竹挥发物的成分密切相关,因此,本发明中采用苯甲醛、吲哚、芳樟醇三种挥发物作为引诱剂原料成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引诱剂虽然是化学物质,但是苯甲醛和芳樟醇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中苯甲醛为无色液体,具有甜的香味,类似新鲜、压破的苦杏仁气味,吲哚是无毒的化学物质,三者复配而成的引诱剂是长足大竹象喜爱的食物,对人畜、昆虫、天敌无毒,对环境无污染。
2、二氧化硅、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加入配方作用在于放缓苯甲醛、芳樟醇、吲哚的混合物的挥发速度,使其能长时间持续有效,在使用时,不需频繁更换引诱剂,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3、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诱捕剂诱捕长足大竹象,既可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将其控制在无害化水平以下,又可满足人们对该虫的食用需求,从而实现虫害控制、昆虫资源利用、天敌保护、环境保护四者的协调统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所述缓释引诱剂的原料成分由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和缓释成分组成,所述缓释成分为二氧化硅、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
其具体组分和重量配比为:
苯甲醛      10份
吲哚        1份
芳樟醇      5份
二氧化硅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2.5倍加入;
甲基纤维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倍加入;
苯甲酸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倍加入;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A、在洁净的环境、常温常压条件下,称取苯甲醛10份、吲哚1份、芳樟醇5份直接混合;
B、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2.5倍加入二氧化硅;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倍加入甲基纤维素;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倍加入苯甲酸钠;
C、将上述B步骤得到的物料经砂磨机碾磨0.5h,得到直径为70um的粉末,通过200目筛筛选,得到成20%的成品。
D、将上述C步骤得到的物料加入清水,物料在清水中的浓度为20%,得到成品。
在使用时,取一定量的缓释引诱剂放入诱捕器中即可,在长足大竹象成虫出土期,每1hm2均匀设置5个诱捕器诱捕成虫,每间隔15-20d换引诱剂一次。
实施例2: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引诱剂的原料成分由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和缓释成分组成,所述缓释成分为二氧化硅、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
其具体组分和重量配比为:
苯甲醛      100份
吲哚        20份
芳樟醇      90份
二氧化硅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3.5倍加入;
甲基纤维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5倍加入;
苯甲酸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5倍加入;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A、在洁净的环境、常温常压条件下,称取苯甲醛100份、吲哚20份、芳樟醇90份直接混合;
B、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3.5倍加入二氧化硅;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5倍加入甲基纤维素;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5倍加入苯甲酸钠;
C、将上述B步骤得到的物料经砂磨机碾磨1h,得到直径为70um的粉末,通过200目筛筛选;
D、将上述C步骤得到的物料加入清水,物料在清水中的浓度为20%,得到成品。
在使用时,取一定量的缓释引诱剂放入诱捕器中,在长足大竹象成虫出土期,每1hm2均匀设置5个诱捕器诱捕成虫,每间隔15-20d换引诱剂一次。
实施例3: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引诱剂的原料由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和缓释成分组成,所述缓释成分为二氧化硅、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
其具体组分和重量配比为:
苯甲醛      45份
吲哚        10份
芳樟醇      45份
二氧化硅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3倍加入;
甲基纤维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倍加入;
苯甲酸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倍加入;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A、在洁净的环境、常温常压条件下,称取苯甲醛45份、吲哚10份、芳樟醇45份直接混合;
B、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3倍加入二氧化硅;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倍加入甲基纤维素;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倍加入苯甲酸钠;
C、将上述B步骤得到的物料经砂磨机碾磨1h,得到直径为70um的粉末,通过200目筛筛选;
D、将上述C步骤得到的物料加入清水,物料在清水中的浓度为20%,得到成品。
在使用时,取一定量的缓释引诱剂放入诱捕器中,在长足大竹象成虫出土期,每1hm2均匀设置5个诱捕器诱捕成虫,每间隔15-20d换引诱剂一次。
实施例4: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引诱剂的原料成分由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和缓释成分组成,所述缓释成分为二氧化硅、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
其具体组分和重量配比为:
苯甲醛    10份
吲哚      20份
芳樟醇    5份
二氧化硅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2.5倍加入;
甲基纤维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倍加入;
苯甲酸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5倍加入;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A、在洁净的环境、常温常压条件下,称取苯甲醛10份、吲哚20份、芳樟醇5份直接混合;
B、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2.5倍加入二氧化硅;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倍加入甲基纤维素;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5倍加入苯甲酸钠;
C、将上述B步骤得到的物料经砂磨机碾磨0.5h,得到直径为70um的粉末,通过200目筛筛选;
D、将上述C步骤得到的物料加入清水,物料在清水中的浓度为20%,得到成品。
在使用时,取一定量的缓释引诱剂放入诱捕器中,在长足大竹象成虫出土期,每1hm2均匀设置5个诱捕器诱捕成虫,每间隔15-20d换引诱剂一次。
实施例5: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引诱剂的原料成分由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和缓释成分组成,所述缓释成分为二氧化硅、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
其具体组分和重量配比为:
苯甲醛      80份
吲哚        15份
芳樟醇      70份
二氧化硅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3倍加入;
甲基纤维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倍加入;
苯甲酸钠    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倍加入;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A、在洁净的环境、常温常压条件下,称取苯甲醛80份、吲哚15份、芳樟醇70份直接混合;
B、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3倍加入二氧化硅;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5倍加入甲基纤维素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倍加入苯甲酸钠;
C、将上述B步骤得到的物料经砂磨机碾磨1h,得到直径为70um的粉末,通过200目筛筛选;
D、将上述C步骤得到的物料加入清水,物料在清水中的浓度为20%,得到成品。
在使用时,取一定量的缓释引诱剂放入诱捕器中,在长足大竹象成虫出土期,每1hm2均匀设置5个诱捕器诱捕成虫,每间隔15-20d换引诱剂一次。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2)

1.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引诱剂的原料成分包括苯甲醛、吲哚、芳樟醇和缓释成分,所述缓释成分包括二氧化硅、甲基纤维素、苯甲酸钠,
其具体组分和重量配比为:
苯甲醛          10-100份
吲哚            1-20份
芳樟醇          5-90份
二氧化硅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重量总重量的2.5-3.5倍加入;
甲基纤维素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重量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
苯甲酸钠按上述苯甲醛、吲哚、芳樟醇重量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A、在洁净的环境、常温常压条件下,称取苯甲醛10-100份、吲哚1-20份、芳樟醇5-90份直接混合;
B、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2.5-3.5倍加入二氧化硅;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甲基纤维素;按苯甲醛、吲哚、芳樟醇总重量的0.45-0.55倍加入苯甲酸钠;
C、将上述B步骤得到的物料经砂磨机碾磨0.5-1h,得到直径为70um的粉末,通过200目筛筛选;
D、将上述C步骤得到的物料加入清水,物料在清水中的浓度为20%,得到成品。
CN 201010223863 2010-07-12 2010-07-12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4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23863 CN101904340B (zh) 2010-07-12 2010-07-12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23863 CN101904340B (zh) 2010-07-12 2010-07-12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4340A true CN101904340A (zh) 2010-12-08
CN101904340B CN101904340B (zh) 2012-12-19

Family

ID=43260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238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4340B (zh) 2010-07-12 2010-07-12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43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4339A (zh) * 2010-07-12 2010-12-08 乐山师范学院 一种长足大竹象引诱剂
CN104012531A (zh) * 2014-06-25 2014-09-03 乐山市山谷风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诱捕象甲昆虫的信息素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3122A (zh) * 2004-04-27 2005-03-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园天敌昆虫诱集方法
CN101904339A (zh) * 2010-07-12 2010-12-08 乐山师范学院 一种长足大竹象引诱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3122A (zh) * 2004-04-27 2005-03-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园天敌昆虫诱集方法
CN101904339A (zh) * 2010-07-12 2010-12-08 乐山师范学院 一种长足大竹象引诱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瑶君 等: "长足大竹象虫口密度与虫孔数、竹笋受害率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
玉鹏 等: "竹笋象甲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4339A (zh) * 2010-07-12 2010-12-08 乐山师范学院 一种长足大竹象引诱剂
CN101904339B (zh) * 2010-07-12 2013-03-27 乐山师范学院 一种长足大竹象引诱剂
CN104012531A (zh) * 2014-06-25 2014-09-03 乐山市山谷风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诱捕象甲昆虫的信息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2531B (zh) * 2014-06-25 2015-12-09 乐山市山谷风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诱捕象甲昆虫的信息素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4340B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3835B (zh) 双条杉天牛引诱剂
CN102283262B (zh) 一种中草药防虫杀虫地板膜
CN100546484C (zh) 双条杉天牛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3083A (zh) 一种用于火龙果的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6095A (zh) 一种地下害虫驱避剂及用途
CN101904339B (zh) 一种长足大竹象引诱剂
CN104054679A (zh) 含艾蒿水提取物的复合毒蝇绳
CN103975964A (zh) 一种中草药诱饵剂
CN104522054A (zh) 一种生物源增效复配杀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904340B (zh) 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缓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8996A (zh) 一种温室杀虫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1025A (zh) 一种松阿扁叶蜂引诱剂
CN201781873U (zh) 捕捉长足大竹象的诱捕器
CN102907285A (zh) 控制松材线虫病疫情不扩散的综合治理方法
CN105794553A (zh) 无公害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方法
CN102487966B (zh) 一种有效防治松梢螟的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082261A (zh) 含曼陀罗水提取物的复合毒蝇绳
CN103875660B (zh) 一种桉树枝瘿姬小蜂引诱剂
CN105145559B (zh) 黄刺蛾性诱剂
CN104068002A (zh) 含闹羊花水提取物的复合毒蝇绳
CN105052924A (zh) 柠条尺蠖性诱剂
CN103704209B (zh) 竹斑蛾性诱剂
CN108056120A (zh) 一种马钱子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Erdoğan et 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Xanthium strumarium L. extracts on colorado potato beetle,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1824)(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CN104126558A (zh) 含细草乌水提取物的复合毒蝇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