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2305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2305A
CN101902305A CN2009101416511A CN200910141651A CN101902305A CN 101902305 A CN101902305 A CN 101902305A CN 2009101416511 A CN2009101416511 A CN 2009101416511A CN 200910141651 A CN200910141651 A CN 200910141651A CN 101902305 A CN101902305 A CN 101902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or
coding matrix
base station
mim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16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2305B (zh
Inventor
周华
田军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416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2305B/zh
Priority to JP2012507579A priority patent/JP2012525739A/ja
Priority to CN2010800194115A priority patent/CN1024150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0923 priority patent/WO2010135924A1/zh
Priority to EP10780006A priority patent/EP2437405A4/en
Publication of CN101902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2305A/zh
Priority to US13/285,795 priority patent/US2012004501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2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23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04B7/0434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multiple eigen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04L2025/03808Transmission of equaliser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该通信装置,具有多根天线,可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预编码矩阵;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其中,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具体地,涉及采用MIMO技术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与多个终端通信,当基站的发送天线和终端的接收天线有多个时,可以采用的多天线技术很多,可以笼统地称这种多天线技术为多入多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技术。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将MIMO技术划分为单用户MIMO(SU-MIMO,Single User MIMO)模式、多用户MIMO(MU-MIMO,Multiple User MIMO)模式,以及基站间协作MIMO(Multiple Cell MIMO)模式。
下面对此进行简要的介绍。
基站和终端之间采用MIMO技术时,如果基站可以获取基站和终端间的信道矩阵信息,则可以进行最佳的预编码,即:
X=Ws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s为发送前信号,x为加权后发送到天线上的信号。终端接收到的经过MIMO信道后的信号为:
r=HWs
其中H为MIMO信道,如果H和W理想匹配,使得:
HW = a 0 0 0 . . . 0 0 0 b
则接收机很容易解调出s。
但是实际系统中,基站很难获得H,因此也就很难估计出合适的W。为此,终端就需要反馈一些简化的信道信息,通常可以在基站和终端预存一个双方已知的预编码码书,如下:
C={W1,W2,...,WN}
它包括N个预编码矩阵W,每一个W在码书中的编号称为预编码矩阵索引(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终端通过测量MIMO信道H,自己估算出一个合适的W,然后把该W在码书C中的序号反馈给基站,基站获得序号后就可查码书C得到真正所需的加权矩阵W。
对于各种MIMO模式,终端需要反馈必要的信道信息(例如PMI),如何减少反馈开销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作出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由于在各种MIMO模式中,终端和基站的处理都不尽相同,因而不能进行统一的PMI反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问题作出,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点,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为了实现以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方面。
方面1、一种通信装置,具有多根天线,可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预编码矩阵;
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其中,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方面2、根据方面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多基站合作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的相邻基站与相邻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方面3、根据方面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根据使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服务基站获得的信号的质量最优的准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根据使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服务基站获得的信号的质量最差的准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方面4、根据方面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多基站合作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根据使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服务基站获得的信号的质量最优的准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根据使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相邻基站获得的信号的质量最差的准则确定相邻基站与相邻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方面5、根据方面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根据容量最大化原则或最小化错误率原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两个或更多个预编码矩阵。
方面6、根据方面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为所述预编码矩阵自身或预编码矩阵索引。
方面7、根据方面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利用统一的格式发送各种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方面8、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通知单元,用于将所确定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通知给所服务的终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以及终端成组单元,用于在所确定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根据终端所发送的所述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进行终端之间的成组。
方面9、根据方面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成组单元包括:终端优先级确定单元、同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判断单元、次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以及次优成组单元,
所述终端优先级确定单元判断终端的优先级,所述同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在相同优先级的终端中确定与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是否找到了成组的终端,所述次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没有在同优先级的终端中找到与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时,在次优先级的终端中寻找与该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所述次优先级成组单元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没有在次优先级的终端中找到与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时,进行次优成组。
方面10、一种通信方法,在接受基站的服务的通信装置中使用,包括:
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根据所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预编码矩阵;
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其中,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确定所述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方面11、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另一基站的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以及终端成组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进行终端之间的成组。
方面12、一种通信装置,具有多根天线,可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预编码矩阵;
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与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相关多个预编码矩阵,并且无论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何种多输入多输出模式,发送单元都采用相同的消息格式发送与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相关的信息。
方面13、根据方面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方面14、根据方面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多基站合作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的相邻基站与相邻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方面15、根据方面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根据容量最大化原则或最小化错误率原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两个或更多个预编码矩阵。
方面16、一种通信装置,具有多根天线,可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预编码矩阵;
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多基站合作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的相邻基站与相邻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设计统一的反馈信令,能够简化终端处的处理。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无论何种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终端都反馈多个(含两个)PMI信息,使得基站在调度多用户时可以更方便地控制用户间干扰。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进一步的方面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在所述的说明和附图中,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与文字说明一起进一步详细地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
图1概略示出了在SU-MIMO模式中,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处理;
图2概略示出了在MU-MIMO模式中,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处理;
图3概略示出了在基站间合作MIMO模式中,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处理;
图4示意性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终端进行配对的原则;
图5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的结构的实施例;
图6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结构的实施例;
图7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以对两个终端进行配对为例,终端成组单元进行的处理;
图8示出了依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终端成组单元64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相邻基站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在各种MIMO模式中的处理进行概略说明。
图1概略示出了在SU-MIMO模式中,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处理。
在SU-MIMO模式中,基站利用相同的物理资源给某个用户传输多路信号。为了保证终端能够区分出多路信号,基站需要在发送多路信号时对它们分别进行矩阵加权。加权矩阵PMI为基站和终端已知的码书中的某个码矩阵。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终端反馈两个或者更多个PMI,每个对应一个数据流,这种情况下预编码矩阵简化为预编码矢量。终端在选择所发送的PMI时,选择的原则可以是容量最大化原则,或者是差错率最小化等原则。基站根据反馈的PMI来加权发送的数据流。
图2概略示出了在MU-MIMO模式中,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处理。
在MU-MIMO模式中,基站利用相同的物理资源给多个用户传输信号。为了尽量避免用户间信号干扰,基站需要利用PMI配对(成组)的方法。如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每个终端反馈两个或者更多个PMI(图中所示为两个PMI),其中,一个PMI为进行反馈的终端希望自己用的,其他PMI为终端要求与之配对的用户用的。虽然图中仅示出了两个终端,但应该注意,可以有更多个终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下式进行PMI选择:
w 1 k = arg max i ∈ { 1 , . . . , L } ( | | H w w i | | 2 σ 2 )
w 2 k = arg max i ∈ { 1 , . . . , L } ( | | H w w i | | 2 σ 2 )
其中,Hk为基站到用户k的MIMO信道矩阵,w为码书中的码字,它在码书中的索引简写为PMI,PMI1为使得SNR最大的,PMI2为使得SNR最小的。
以两用户为例说明如何配对(成组),如果终端1反馈PMI1和PMI2,终端2反馈PMI3和PMI4,如果终端1所用PMI(PMI1)正好为终端2所希望其使用的PMI4;终端2所用PMI3正好为终端1所希望其使用的PMI(PMI2),则这两个用户就完全配对。
图4示意性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终端进行配对的原则。如图4所示,如果用户N反馈两个PMI,分别对应最好的SNR和最差的SNR,对应最好的SNR的称最好PMI,对应最差SNR的称为最差PMI。
最好PMI1=X,最差PMI2=Y,另一个用户也反馈两个PMI,最好PMI1为Y,最差PMI2为X,则这两个用户正好配对,用户N的最好PMI对应用户M的最差PMI,用户N的最差PMI对应用户M的最好PMI。
其他配对原则可以为按照终端优先级部分匹配,比如,如果终端1优先级较高,则要求终端2所用PMI3必须为终端1所希望其使用的PMI2,但是对终端1使用的PMI1是否为终端2所要求其使用的PMI4不做规定,如图2所示。如果PMI多于2个,则除去PMI1以外的其他PMI为终端希望与之成组的终端应该使用的PMI,组里的终端可以为多个。
图3概略示出了在基站间合作MIMO模式中,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处理。
在基站间合作MIMO模式中,多个基站间利用相同的物理资源给不同小区内的多个用户传输信号。为了尽量避免小区间占用同样物理资源的用户之间发生信号干扰,基站间需要利用PMI配对(成组)的方法。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终端反馈两个或者多个PMI,其中,一个PMI(例如PMI1)是终端希望该终端所在的小区(服务小区)的基站(也称小区基站或服务基站)对发送给自己的信号进行加权所用的预编码矩阵,其它的PMI(例如PMI2)为终端希望其他相邻小区的基站(也称相邻基站)在与服务小区相同的物理资源上对传输信号进行加权时所用的预编码矩阵。
例如,终端可以依据下式进行PMI选择:
w 1 k = arg max i ∈ { 1 , . . . , L } ( | | H 1 k w i | | 2 σ 2 )
w 2 k = arg max i ∈ { 1 , . . . , L } ( | | H 2 k w i | | 2 σ 2 )
其中,H1 k为服务基站到用户k的MIMO信道矩阵,H2 k为相邻基站到用户k的MIMO信道,w1和w2分别为服务基站到该用户的最好PMI,和相邻基站到该用户的最差PMI。配对原则与单小区多用户MIMO配对略有不同,比如:终端反馈两个PMI到小区基站后,小区基站就把该用户希望相邻小区用户使用的PMI(例如PMI2)发送给相邻基站。相邻基站从它的小区内找到希望使用PMI2的用户,从而可以将这个用户与原小区的用户匹配起来。
如果PMI多于2个,则除去PMI1以外的其他PMI为终端希望其他相邻小区的基站在与该终端所在的小区相同的物理资源上传输信号时可以使用的加权用预编码矩阵集合。
如前所述,在各种MIMO模式中,都要进行预编码矩阵索引的反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对于各种MIMO模式,终端都反馈两个或更多个PMI,因而可以设计统一的PMI反馈格式,从而终端不需要根据MIMO模式的而采用不同调整反馈信息格式。
例如,基站可以采用下表1所示的PMI反馈格式。
  反馈信息类型   含义   字节数
  ...   ...   ...
  PMI report1   根据MIMO模式而定
  PMI report2   根据MIMO模式而定
  ...   ...   ...
表1
其中,PMI report1和PMI report2即为各种MIMO模式需要的PMI信息。在使用这种反馈格式时,对于不同的MIMO模式,PMI report1和PMIreport2内容含义不同。比如:对于SU-MIMO模式,PMI report1和PMI report2为发给该用户两个流的各自的预编码矩阵;对于MU-MIMO模式,PMIreport1和PMI report2为用户自己使用的PMI和希望与之配对的用户使用的PMI;对于多基站合作MIMO模式,PMI report1和PMI report2分别为用户自己使用的PMI和希望其他相邻小区与之配对的用户使用的PMI。
这样,使用这种统一格式的PMI反馈,终端可以用相同的反馈格式把各种PMI反馈传输给基站,从而实现简化反馈信令开销的目的。
另外,终端可以反馈多于两个的PMI,用于统一各种MIMO格式的PMI反馈,比如,对于SU-MIMO模式,多于两个的PMI可以用于给用户传输多于两个数据流的预编码加权;对于MU-MIMO模式,多于两个的PMI可以用于把终端分组,每个终端反馈的PMI中除去第一个外的其他PMI为该终端希望与之成组的其他终端应该使用的PMI;对于多基站合作MIMO模式,多于两个的PMI可以用于把小区间的终端分组,每个终端反馈的PMI中除去第一个PMI外的其他PMI为该终端希望其他小区与之成组的其他终端应该使用的PMI。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
图5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的结构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终端50包括MIMO模式确定单元51、PMI确定单元52以及反馈单元53。
MIMO模式确定单元51用于确定移动终端所采用的MIMO模式。MIMO模式确定单元51可以接收来自基站的指示MIMO模式的指示,并根据该指示确定所应采用的MIMO模式。此外,该模式确定单元51可以根据与所在小区的小区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与相邻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等确定应采用的MIMO模式,将所确定的MIMO模式通知给小区基站,并等待来自基站的确认。在另选的实施方式中,无需基站进行确认。
PMI确定单元52根据所确定的MIMO模式确定应反馈的PMI。具体地,对于终端单用户MIMO模式,PMI确定单元确定单用户的两个数据流(或多个数据流,如果有多于两个PMI时)使用的PMI。对于MU-MIMO模式和多基站合作MIMO模式,PMI确定单元确定终端自己希望使用的PMI,以及希望与之成组的用户使用的PMI。
反馈单元53用于向小区基站反馈PMI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PMI。如上所述,反馈单元53可以采用统一的格式反馈各种MIMO模式下的PMI信息。
图6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结构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站60包括MIMO模式确定单元61、通知单元62、接收单元63以及终端成组单元64。
MIMO模式确定单元61确定应使用的MIMO模式。具体地,可以根据该基站与所服务的终端之间的信道信息、或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等确定应采取的MIMO模式。例如如果所述终端位于所述基站的服务区的中心区域,则采用SU-MIMO模式,如果终端位于所述基站的中间区域,则采用MU-MIMO模式,如果位于所述基站的边缘区域,则采用多基站合作MIMO模式。此外,例如如果所述基站与所服务的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好于第一阈值,则采用采用SU-MIMO模式,如果所述基站与所服务的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差于第一阈值但好于第二阈值,则采用MU-MIMO模式,如果差于第二阈值,则采用多基站合作MIMO模式。另外,也可以由终端确定应采用的MIMO模式,并将请求采用所确定的MIMO模式的请求发送给基站。
通知单元62将所确定的MIMO模式通知给终端。另外,在采用多基站合作MIMO模式时,通知单元62还将从终端接收来的PMI信息通知给相邻基站。
接收单元63从终端接收PMI信息。如上所述,所接收的PMI信息由终端利用统一的格式传送,并根据MIMO模式的不同而含义不同。在MU-MIMO模式下,所传送的该终端希望基站与自身通信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以及该终端希望基站与和其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通信时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在MU-MIMO模式下,终端成组单元64根据各终端发送来的PMI信息,确定应该成组的终端。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以对两个终端进行配对为例,终端成组单元根据第一终端所传送来的PMI1和PMI2,以及第二终端传送来的PMI3和PMI4,查找PMI4与PMI1相同并且PMI 3与PMI2相同的第二终端,从而确定与第一终端配对(成组)的第二终端。
类似地,可以对多个终端进行分组。
图7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以对两个终端进行配对为例,终端成组单元进行的处理。如图7所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首先,确定第一终端的优先级(步骤701)。终端的优先级可以根据服务协议预先确定。也可以根据所要传输的数据的性质确定终端的优先级。例如如果与终端间传送的是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例如视频数据或话音数据,则确定终端具有较高的优先级,而如果传送的是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如EMAIL数据,则确定终端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然后,在步骤702,在同优先级的终端中进行配对,即根据第一终端所传送来的PMI1和PMI2,以及同优先级的第二终端传送来的PMI3和PMI4,查找PMI4与PMI1相同、并且PMI3与PMI2相同的第二终端,从而确定与第一终端配对(成组)的第二终端。
如果找到了配对的第二终端(步骤703,是),则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找到配对的第二终端(步骤703,否),则在步骤704,在次优先级的终端中进行配对。即根据第一终端所传送来的PMI1和PMI2,以及次优先级的第二终端传送来的PMI3和PMI4,查找PMI4与PMI1相同、并且PMI3与PMI2相同的第二终端,从而确定与第一终端配对(成组)的第二终端。
如果找到了配对的第二终端(步骤705,是),则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找到配对的第二终端(步骤705,否),则在步骤706,在次优先级的终端中进行次级配对。即根据第一终端所传送来的PMI1和PMI2,以及次优先级的第二终端传送来的PMI3和PMI4,查找PMI3与PMI2相同的第二终端,从而确定与第一终端配对(成组)的第二终端(次优成组)。该处理在步骤707结束。
图8示出了依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终端成组单元64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终端成组单元包括终端优先级确定单元81、同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82、判断单元83、次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84、以及次优成组单元85。
终端优先级确定单元81判断终端的优先级,同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82在相同优先级的终端中确定与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判断单元83判断是否找到了成组的终端,在判断单元83判断出同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82没有找到成组的终端时,次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84在次优先级的终端中寻找与该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在判断单元83判断出次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84没有找到成组的终端时,次优先级成组单元85进行次优成组。
图9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相邻基站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依据本发明的相邻基站包括接收单元91和终端成组单元92。接收单元91接收来自前面所述的小区基站的PMI信息。终端成组单元92进行终端的成组,其处理与上述终端成组单元64的处理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通过设计统一的反馈信令,可以使得基站在调度多用户时更好的控制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适用的通信系统可以是任意的多址系统、广播/组播/单播系统,可以基于任意的多址技术,比如:OFDMA、CDMA、TDMA等。
本发明以上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结合软件实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当该程序被逻辑部件所执行时,能够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装置或构成部件,或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各种方法或步骤。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存储以上程序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盘、光盘、DVD、flash等。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发明作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装置,具有多根天线,可以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预编码矩阵;
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其中,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多基站合作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的相邻基站与相邻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根据使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服务基站获得的信号的质量最优的准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根据使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服务基站获得的信号的质量最差的准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多基站合作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根据使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服务基站获得的信号的质量最优的准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根据使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相邻基站获得的信号的质量最差的准则确定相邻基站与相邻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确定单元根据容量最大化原则或最小化错误率原则确定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两个或更多个预编码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为所述预编码矩阵自身或预编码矩阵索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利用统一的格式发送各种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8.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通知单元,用于将所确定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通知给所服务的终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以及终端成组单元,用于在所确定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根据终端所发送的所述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进行终端之间的成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成组单元包括:终端优先级确定单元、同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判断单元、次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以及次优成组单元,
所述终端优先级确定单元判断终端的优先级,所述同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在相同优先级的终端中确定与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是否找到了成组的终端,所述次优先级终端成组单元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没有在同优先级的终端中找到与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时,在次优先级的终端中寻找与该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所述次优先级成组单元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没有在次优先级的终端中找到与所关注的终端成组的终端时,进行次优成组。
10.一种通信方法,在接受基站的服务的通信装置中使用,包括:
确定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根据所确定出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确定预编码矩阵;
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
其中,当应采用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单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时,确定所述通信装置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小区中的和所述通信装置成组的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CN2009101416511A 2009-05-25 2009-05-25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2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16511A CN101902305B (zh) 2009-05-25 2009-05-25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JP2012507579A JP2012525739A (ja) 2009-05-25 2010-03-09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2010800194115A CN102415004A (zh) 2009-05-25 2010-03-09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PCT/CN2010/070923 WO2010135924A1 (zh) 2009-05-25 2010-03-09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EP10780006A EP2437405A4 (en) 2009-05-25 2010-03-09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13/285,795 US20120045018A1 (en) 2009-05-25 2011-10-31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16511A CN101902305B (zh) 2009-05-25 2009-05-25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2305A true CN101902305A (zh) 2010-12-01
CN101902305B CN101902305B (zh) 2013-10-30

Family

ID=432221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165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2305B (zh) 2009-05-25 2009-05-25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CN2010800194115A Pending CN102415004A (zh) 2009-05-25 2010-03-09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94115A Pending CN102415004A (zh) 2009-05-25 2010-03-09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45018A1 (zh)
EP (1) EP2437405A4 (zh)
JP (1) JP2012525739A (zh)
CN (2) CN101902305B (zh)
WO (1) WO20101359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0472A1 (zh) * 2013-05-27 2014-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质量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5612707A (zh) * 2014-09-19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的复用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US11546027B2 (en) 2012-12-06 2023-01-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4844B2 (ja) * 2010-01-27 2014-07-23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協調多入力多出力ビーム形成の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1134160A1 (zh) * 2010-04-29 2011-11-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反馈预编码矩阵信息的方法和移动台
JP5497577B2 (ja) * 2010-08-16 2014-05-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JP5720284B2 (ja) * 2011-02-10 2015-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フィードバック制御方法、基地局、ペアリング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720283B2 (ja) * 2011-02-10 2015-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フィードバック制御方法、基地局、ペアリング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737513B2 (en) * 2011-11-11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jointly selecting precoding matrices in a MIMO multi-flow system
JP5863940B2 (ja) * 2012-02-29 2016-02-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CN103580789B (zh) * 2012-07-30 2018-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传输预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537550B2 (en) * 2012-11-06 2017-01-03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and processor
CN104798318B (zh) * 2012-11-15 2017-10-31 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使用大量基站天线的蜂窝通信系统的预编码和调度
US20140211642A1 (en) * 2013-01-30 2014-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oosting Transmission Settings Based On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WO2015045078A1 (ja) * 2013-09-26 2015-04-02 日本放送協会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TWI565264B (zh) * 2014-08-28 2017-01-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數據機、用戶終端及其封包傳送方法
CN111884957B (zh) * 2015-01-28 2023-05-1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245810B (zh) * 2017-07-10 2020-11-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移动通信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545A (zh) * 2006-04-30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价信息量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
WO2008041894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imo mode selection at handover
CN101183890A (zh) * 2007-12-12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系统的cqi反馈方法
CN101286824A (zh) * 2008-01-24 2008-10-15 北京邮电大学 在多用户终端mimo系统中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US20090034639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MIMO m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26769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6267B2 (en) * 2006-02-09 2012-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users based on user-determined ranks in a MIMO system
KR100819285B1 (ko) * 2006-03-16 2008-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를 지원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 백 정보 송/수신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10044532B2 (en) * 2006-03-20 2018-08-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coder selection based on resource block grouping
CN101222267B (zh) * 2007-01-08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imo传输中的用户配对方法及确定配对因子的方法
US8798012B2 (en) * 2007-03-26 2014-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paration phase for switching between SU-MIMO and MU-MIMO
AR066220A1 (es) * 2007-04-20 2009-08-05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odo y aparato para una eficaz validacion de informacion precodificada para comunicaciones mimo
JP4729537B2 (ja) * 2007-06-19 2011-07-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01383645A (zh) * 2007-09-07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用户设备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配对方法
US8254486B2 (en) * 2007-09-28 2012-08-28 Intel Corporation Unified closed loop SU/MU-MIMO signaling and codebook design
US8320486B2 (en) * 2007-09-28 2012-11-27 Apple Inc.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HARQ in MIMO systems
KR100991794B1 (ko) * 2007-12-31 2010-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간 간섭 감소 방법
US9130612B2 (en) * 2008-01-07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uplink control signal formats
KR101537591B1 (ko) * 2008-04-07 2015-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imo 시스템에서 모드 적응 방법
CN101272364B (zh) * 2008-05-05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u-mimo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
WO2010002691A2 (en) * 2008-06-30 2010-01-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621357B (zh) * 2008-07-01 2013-12-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Mimo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EP3026840B1 (en) * 2008-08-11 2020-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using multi-antenna
KR100964438B1 (ko) * 2008-12-19 2010-06-16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효과적인 다중 셀 간섭 제어 서비스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0101431A2 (en) * 2009-03-04 2010-09-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p operation and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83904B1 (ko) * 2009-04-16 2013-07-16 알까뗄 루슨트 다중 기지국들 mimo 시스템에서 오브젝트 단말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545A (zh) * 2006-04-30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价信息量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
WO2008041894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imo mode selection at handover
US20090034639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MIMO m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26769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183890A (zh) * 2007-12-12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系统的cqi反馈方法
CN101286824A (zh) * 2008-01-24 2008-10-15 北京邮电大学 在多用户终端mimo系统中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6027B2 (en) 2012-12-06 2023-01-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4190472A1 (zh) * 2013-05-27 2014-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质量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4521268A (zh) * 2013-05-27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质量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US9900075B2 (en) 2013-05-27 2018-0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signal quality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CN104521268B (zh) * 2013-05-27 2019-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质量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5612707A (zh) * 2014-09-19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的复用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5612707B (zh) * 2014-09-19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的复用方法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7405A1 (en) 2012-04-04
EP2437405A4 (en) 2012-10-24
WO2010135924A1 (zh) 2010-12-02
CN101902305B (zh) 2013-10-30
CN102415004A (zh) 2012-04-11
JP2012525739A (ja) 2012-10-22
US20120045018A1 (en) 2012-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2305B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CN10837026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21360B (zh) 在移动蜂窝网络中分配预编码矢量的方法
CN102598525B (zh) 在使用CoMP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8302B (zh) 一种波束赋形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15856A (zh) 用于多级波束成形的非正交多址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88704B (zh) 一种单播和多播业务叠加时的传输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2237968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005293A (zh) 用于部分预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下行链路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22976A (zh) 一种基站选择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64955B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227949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同信道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60386B (zh) 多用户随机波束形成方法和系统
CN101783776B (zh) 预编码反馈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5471558B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598731B (zh) 获取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12445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02811491A (zh) 多点协作系统中有限反馈比特数联合分配方法
CN101917218A (zh) 减少反馈信息的mimo多用户系统下行传输方法及系统
Sharif et al. Scaling laws of sum rate using time-sharing, DPC, and beamforming for MIMO broadcast channels
CN102104450B (zh) Mu-mimo系统中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2571172B (zh)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56559B (zh) 下行数据流的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188006B (zh) 一种下行协作多点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626261A (zh) 一种接收端选择传输资源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