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7213B -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 Google Patents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7213B
CN101897213B CN200880120128.4A CN200880120128A CN101897213B CN 101897213 B CN101897213 B CN 101897213B CN 200880120128 A CN200880120128 A CN 200880120128A CN 101897213 B CN101897213 B CN 101897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ndidate target
access points
signal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01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7213A (zh
Inventor
A·M·戈吉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97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7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7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72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location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一些方面,对接入终端要切换到的接入点的识别包括:识别接入点集中的已由接入终端检测到的一个接入点。例如,接入终端可以从接入点接收具有确定的特征(例如,特定的相位偏移)的信号。接入点集中与所确定的特征相关联的每个接入点可以被指示以尝试对来自接入终端的信号进行解码。然后,可以根据候选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从接入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如果有的话),确定候选集中要用于切换操作的接入点。

Description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基于35U.S.C.S.119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享受于2007年10月12日递交的、代理人案号指派为080054P1、共同拥有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79,801的优先权和权益,由此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改善通信性能。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向多个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多媒体服务等)。随着对于高速率多媒体数据服务的需求的迅速增长,对实现具有增强性能的高效而又健壮的通信系统产生了挑战。
为了补充诸如宏基站之类的传统移动电话网络基站,可以部署(例如在用户家中安装)小覆盖基站,以便为移动单元提供更健壮的室内无线覆盖。这种小覆盖基站通常被称为接入点基站、家庭节点B或毫微微小区。通常,这种小覆盖基站通过DSL路由器或电缆调制解调器连接到互联网和移动运营商的网络。
当移动单元移动通过给定地理区域时,移动单元可能需要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在这种系统中,小覆盖基站可以按照自组织的方式来部署。例如,小覆盖基站可以根据安装了基站的所有者的个人决定来部署。这样,在给定区域内会有移动单元可以切换到的相对大量的这种小覆盖基站。因此,在部署了大量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一种高效的切换方法。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概述。应该理解的是,本文对术语方面的任何引用可以指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在一些方面,本发明涉及到识别接入终端要切换到的接入点。例如,当接入终端检测到来自接入点的信号时,可能会对于所述接入点的标识产生混淆。在这种情况下,识别所述接入终端要切换到的接入点可包括确定给定区域内接入点集合中的哪个接入点发送了由所述接入终端检测到的信号。
在一些方面,本发明涉及到识别用于切换操作的候选接入点集合。例如,网络节点可从接入终端接收指示接入终端接收到了具有确定特征(例如,特定的相位偏移)的信号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判定在所述接入终端附近的接入点中的哪个接入点生成了具有所述确定特征的信号,网络节点可以定义候选接入点集合。
在一些方面,本发明涉及根据在所述接入点处接收的信号来识别用于切换操作的接入点。例如,接入点候选集中的每个接入点被指令以尝试检测来自所述接入终端的信号,并发送报告给网络节点(如果有的话),所述报告指示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到的信号。然后,该网络节点可以确定所述候选集中的哪个接入点将用于切换操作。例如,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到具有最高信号强度的信号的接入点可以被选为用于切换的目标接入点。
在一些方面,所述候选集中的接入点可以包括具有比宏接入点提供的覆盖范围更小的覆盖范围的毫微微节点。在一些方面,这些接入点可以按照自组织网的方式来部署。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示例性方面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属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描述,其中:
图1是用于根据本文的教导来执行切换操作的通信系统的若干示例性方面的简化框图;
图2是包括接入点和接入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简化框图;
图3是包括毫微微节点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简化框图;
图4是示出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性覆盖区域的简化框图;
图5A和5B是示出了可以被执行以根据本文的教导来执行切换操作的示例操作的若干方面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根据本文的教导来执行切换操作的节点的若干示例性部件的简化框图。
图7是通信部件的若干示例性方面的简化框图;以及
图8和9是用于有助于如本文所教导的通信切换的装置的若干示例性方面的简化框图。
根据惯例,附图中所示的各个特征没有按照比例进行描绘。因此,为了阐明,各个特征的尺寸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此外,为了阐明,一些附图可以简化。因而,附图可不描绘出给定装置(例如,设备)或方法中的所有部件。最后,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贯穿整个说明书和附图来表示相同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显而易见的是,本文的教导可以按照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施,本文公开的任何具体的结构、功能或者两者都只是代表性的。根据本文的教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文公开的一个方面可以独立任何其它方面来实现,并且两个或更多个方面可以按照各种方式来组合。例如,通过使用本文描述的任何若干方面,可以实施一种装置或者实现一种方法。此外,这种装置或者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除本文给出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之外的其它的结构、功能或结构和功能,或者通过使用不同于本文给出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其它的结构、功能或结构和功能来实施或实现。此外,一个方面可以包括一项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个元素。
图1示出了示例通信系统100中的若干节点(例如,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将在相互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接入点和接入终端的上下文中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文的教导可适用于使用其它术语来引用的其它类型的装置或其它类似装置。
系统100中的接入点102、104和106为安装在或漫游在关联的地理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08)提供一种或多种服务(例如,网络连接)。此外,接入点102-106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进行通信(为了方便起见,表示为网络节点10),以有助于广域网的连通性。这种网络节点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例如,一个或多个无线和/或核心网络实体(例如,诸如基站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无线网络控制器等之类的移动管理器)。
当接入终端108处于连接状态时(例如,在一个激活呼叫期间),接入终端108将由系统100中的一个接入点(例如,宏接入点102)来服务。但是,当接入终端108移动靠近接入点104时,接入终端108可能从接入点104接收到的信号比从接入点102接收到的更强。因此,需要将接入终端108从接入点102(例如,源接入点)切换到接入点104(例如,目标接入点),以为接入终端108保持可能的最佳无线信号质量。
但是实际当中,可能不易获知发送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信号的接入点的标识。例如,在某些场景下,给定区域内的多个接入点使用类似的参数来发送信号,因此不易区分那些接入点发送的信号(例如,导频或信标)。
图1及随后的论述示出了一种用于识别接入终端108可以切换到的接入点104的方案。当接入终端108处于连接状态时,接入终端108可以分析其从任何附近信号源接收到的信号。此处,接入终端108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来识别来自不同源的不同信号。例如,在一些实现方案中,不同的通信节点可以采用伪随机数(“PN”)序列的不同的相位偏移来发送信号。接入终端108还可以测量每个信号的特定特征,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接入终端可以向网络节点110报告这种信息,以使得网络节点110能够确定接入终端108是否应该切换和/或能够通过协调与源接入点和目标接入点的切换来有助于切换。
网络节点110可以与系统100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进行协作,以确定发送接入终端108报告的信号的接入点的标识。例如,接入点(“AP”)候选集识别器112可以识别可能正在发送所述信号的候选目标接入点的集合。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是,这种候选集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选择:识别处于宏接入点102的附近(例如,如将宏接入点102作为邻居的所有毫微微接入点的邻居小区信息所指示的)发送与接入终端108接收的信号具有相同特征(例如,相位偏移)的信号的接入点。这样,候选集识别器112可以根据接入终端108提供的测量报告信息以及所述毫微微小区的存储在系统配置数据库中的邻居小区信息,来做出这种决定。一旦识别了候选集,候选集识别器112可以向候选集中的每个接入点发送请求,以指令这些接入点尝试从接入终端108捕获上行链路信号。
作为对捕获请求的响应,候选集中的每个接入点可以尝试捕获和监测接入终端108的上行链路信号,并报告回给网络节点110。例如,当接收到捕获请求时,接入点104的信号处理器114可以开始在上行链路上搜索来自接入终端108的信号。如果检测到上行链路信号,信号强度报告生成器116可以生成用于指示相应接收信号强度的报告,并将该报告发回给网络节点110。为了缩减图1的复杂性,仅针对接入点104描绘了部件114和116。但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或类似的部件可以包括到系统100的其它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6)中。
网络节点110处的目标识别器118处理从已报告检测到来自AT108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候选接入点接收到的响应(例如,信号强度报告),以识别发送了接入终端108报告的信号的接入点。例如,如下所详述的,所识别的接入点对应报告了来自接入终端108的上行链路上的最高接收信号强度的接入点。一旦识别了这个接入点,那么网络节点110就可发送适当的切换请求消息,以启动接入终端108从源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2)到目标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4)的切换。
在一些方面,这样的切换方案可以在包括宏覆盖(例如,诸如3G网络之类的大区域蜂窝系统,通常称为宏小区网络或WAN)和较小覆盖(例如,基于住宅或基于建筑的网络环境,通常称为LAN)的网络中使用。这里,当接入终端(“AT”)移动通过这种网路时,可以由提供宏覆盖的接入点在特定位置处服务该接入终端,而由提供较小覆盖的接入点在其它位置处服务该接入终端。在一些方面,较小覆盖的节点可以用于提供增加的容量增长、室内覆盖以及不同的服务(例如,以获得更鲁棒的用户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在给定特定地区内可能存在相对大量的小覆盖节点。因此,在具有有限数量个可由所述节点使用的传输参数值(例如,相位偏移)的系统中,两个或更多个所述节点使用相同参数值的可能性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的教导可以用于在使用相同参数的节点之间进行区分,以便识别用于切换操作的目标节点。
在本文的描述中,在相对大的区域上提供覆盖的节点可以称为宏节点,而在相对小的区域(例如,住宅)上提供覆盖的节点可以称为毫微微节点。应该理解的是,本文的教导可以应用到与其它类型的覆盖区域相关联的节点。例如,微微节点可以在比宏区域小而比毫微微区域大的区域上提供覆盖(例如,商业建筑内的覆盖)。在各种应用中,可以使用其它术语来引用宏节点、毫微微节点或其它类型的节点。例如,宏节点可配置为或称为接入节点、基站、接入点、e节点B、宏小区等等。此外,毫微微节点可配置为或称为家庭节点B、家庭e节点B、接入点基站、毫微微小区等。在一些实现方案中,节点可以关联于(例如,分为)一个或多个小区或扇区。与宏节点、毫微微节点或微微节点相关的小区或扇区可以分别称为宏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将参照图2-4来描述关于如何在网络中部署毫微微节点的简化示例。
图2示出了用于支持多个用户的无线通信系统200,其中,可以实现本文的教导。系统200为诸如宏小区202A-202G之类的多个小区202提供通信,其中,每个小区由相应的接入点204(例如,接入点204A-204G)来服务。如图2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入终端206(例如,接入终端206A-206L)可以分布在贯穿系统中的各个位置。例如,根据每个接入终端206是否是激活的以及是否处于软切换,该接入终端206可以在给定时刻在前向链路(“FL”)和/或反向链路(“RL”)上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204进行通信。无线通信系统200可以在较大地理区域上提供服务。例如,宏小区202A-202G可以覆盖邻近的若干街区或农村环境下的若干平方英里。
图3示出了网络环境内部署了一个或多个毫微微节点的示例性通信系统300。具体来说,系统300包括安装在相对小覆盖的网络环境内(例如,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住宅330中)的多个毫微微节点310(例如,毫微微节点310A和310B)。每个毫微微节点310可以通过DSL路由器、电缆调制解调器、无线链路或其它连接模块(未示出)耦合到广域网340(例如,互联网)和移动运营商核心网350。
毫微微节点310的拥有者可订购移动服务,例如,通过移动运营商核心网350提供的3G移动服务。此外,接入终端320能够工作在宏环境和较小覆盖(如住宅)的网络环境两者中。换言之,根据接入终端320的当前位置,接入终端320可以由与移动运营商核心网350相关联的宏小区接入点360或由毫微微节点集310中的任何一个毫微微节点(例如,位于相应的用户住宅330内的毫微微节点310A和310B)提供服务。例如,当用户处于户外时,其可以由标准宏接入点(例如,接入点360)来服务,当用户在家附近或在家时,其可以由毫微微节点(例如,节点310A)来服务。这里,毫微微节点310可以同传统的接入终端320后向兼容。
图4示出了覆盖图400的示例,其中,定义了若干跟踪区域402(或路由区域或位置区域),每个区域包括若干宏覆盖区域404。这里,与跟踪区域402A、402B和402C相关的覆盖区域用宽线条绘制,宏覆盖区域404由六边形表示。跟踪区域402还包括毫微微覆盖区域406。在本示例中,每个毫微微覆盖区域406(例如,毫微微覆盖区域406C)被描述为处于宏覆盖区域404(例如,宏覆盖区域404B)中。但应该理解的是,毫微微覆盖区域406可以不完全位于宏覆盖区域404内。此外,一个或多个微微覆盖区域(未示出)也可以定义在给定的跟踪区域402或宏覆盖区域404内。
实际上,大量的毫微微覆盖区域406可以定义在给定的跟踪区域402或宏覆盖区域404内。因此,当接入终端在这种网络中检测到信号时,本文的教导可以用于有效地识别哪个接入点(例如,哪个毫微微节点)发送了那个信号。一旦识别出这个接入点,如果需要的话,接入终端就可以切换到该接入点。
下面将参考5A和5B的流程图来描述可根据本文教导中来执行的切换操作相关的其它细节。在图1的例子中,这些操作可以涉及接入终端108,接入终端108最初由宏接入点102服务,然后切换到毫微微节点(例如,接入点104)。术语“切入”指从宏小区到毫微微小区的切换。应该理解的是,本文的教导可以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切换操作(例如,从一个毫微微节点到另一个毫微微节点的切换)。
包括毫微微节点的网络可包括能够有助于宏到毫微微间的互操作性的一个或多个网络实体。例如,这种实体可以维护网络中每个毫微微节点的信息(例如,连通性、位置以及配置信息)。在各种实现方案中,这种实体可以实现成独立的部件或集成到其它通用的网络部件中。为了方便起见,在随后的论述中将这种功能描述为实现在网络节点110中。
为了便于说明,图5A及5B的操作(或者本文教导或讨论的任何其它操作)可以描述为由特定部件来执行(例如,如图6中示出的系统600和/或系统100中的部件)。但应该理解的是,这些操作可以由其它类型的部件来执行,并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部件来执行。还应该理解,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可以不在给定的实现方案中使用。
图6示出了根据本文的教导,可包括到接入终端108、接入点102、网络节点110以及接入点104中的若干示例部件。应该理解的是,针对这些节点中的一个给定节点而示出的部件还可以包括到通信系统中的其它节点中。例如,接入点106可以包括与针对接入点104或接入点102而描述的那些部件类似的部件。应该理解的是,节点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给定部件,例如,接入点可以包含多个接收机,以便同时工作在多个频率上和服务多个接入终端。
接入终端108、接入点102、网络节点110和接入点104分别包括收发机602、604、606和608,它们用于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节点之间的通信。每个收发机包括用于发送信号(例如,消息)的相应发射机(发射机610、612、614和616)以及用于接收信号的相应接收机(接收机618、620、622和624)。
图6中的节点还包括可以结合如本文教导的切换操作而使用的其它部件。例如,所述节点包括相应的通信控制器626、628、630和632,后者用于管理与其它节点的通信(例如,发送和接收消息/指示),以及用于提供如本文所教导的其它相关功能。这些节点可以包括相应的切换控制器634、636、638和640,后者用于有助于切换操作以及用于提供如本文所教导的其它相关功能。图6中的其它部件的示例性操作如下所述。为了便于说明,在图6中将特定节点描述为具有与支持切换有关的特定功能。但应该理解的是,所示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在这些节点中的另一个节点或其它某一节点中使用。
现在参考图5A,如框502所示,系统中的毫微微节点发送导频(或信标),以便附近的任何接入终端可以检测到毫微微节点的存在。如上所述,相对大量的毫微微节点可以部署在宏覆盖区域内。因此,相邻毫微微节点之间可能会存在对通信资源的一些重用。例如,给定的网络可以分配固定数量(例如,64)的PN相位偏移。当在给定区域内(例如,在宏AP的覆盖区域内)存在比相位偏移多的毫微微节点时,可能会发生对相位偏移的重用。这样,多个毫微微节点可能在给定区域内发送具有类似特征的信号。
网络中的毫微微节点可以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上工作。例如,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区域内的所有毫微微节点(或所有受限的毫微微节点)可以在指定的一个毫微微信道(或多个毫微微信道)上工作。由于特定配置,单个频率或者一个或多个频率可能与宏接入点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发生重叠。因此,可以做出规定以确保在宏节点上的特定频率上工作的接入终端可以接收到毫微微节点发送的信标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毫微微节点可以使用跳频,从而在不同的时间,毫微微节点在一组定义的频率(例如,对应于毫微微信道和宏信道)中的每个频率上发送信标。
如框504所示,接入终端108(例如,接收机618)可以定期地监测下行链路的导频信号。当处于一个激活通话中时,接入终端108几乎不间断地搜索和监测下行链路的导频。结合这种监测,接入终端108可以识别与任何检测到的信号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例如,根据从服务宏接入点102接收的邻居报告,接入终端108可以对具有特定PN序列相位偏移的信号进行监测。如果检测到这样的信号,那么接入终端108可以测量这些信号的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
如框506所示,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条件指定为切换操作的潜在触发。例如,如果导频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则可以指示潜在的切换。
如框508所示,接入终端108(例如,测量报告生成器642)可以生成与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下行信号相关的报告,并将此报告提供给接入点102。然后,接入点102可将该信息转发给网络(例如,网络节点110)。如上所述,测量报告可以包括诸如给定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相位偏移之类的信息。例如,该报告包括导频强度测量结果,后者包括由接入终端108接收的每个导频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例如,EC/I0)、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所有导频的PN序列偏移以及接入终端108的PN序列偏移(例如,接入终端108将其用作定时参考)。
如框510-514所示,接入点102和/或网络节点110可以选择性地监测与接入终端108相关联的信号或其它相关条件,以确定是否应当切换或者确定用于切换的最佳定时。例如,宏蜂窝网络可以在宏级别和/或毫微微级别上监测信道性能。在图6的例子中,接入点102的条件监测器644可以监测信道性能条件,诸如与同接入终端108的通信相关联的功率电平和/或帧错误。这里,不是在框506处作为满足阈值条件的结果而立即进行切换,而是宏网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监测条件,以确保例如切换触发不是瞬态事件。此外,如果接入点102和接入终端108之间存在可接受的信号条件,那么宏网络可以选择不进行切换操作。例如,如果在接入点102和接入终端108之间的链路上有低的错误率和/或高的服务质量,那么不应当进行切换。同样,如果接入终端108从接入点102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足够高(例如,高于来自框508中的测量报告的信号强度),则不应当进行切换。
因此,如框514所示,宏网络(例如,接入点102)可以继续监测选择的条件,直到其确定是否应该执行切换为止。如果做出了不进行切换操作的决定,接入终端108可以保持在宏网络内。
如框516所示,如果决定进行切换操作,那么网络节点110(例如,候选集识别器646)可以对从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测量报告进行分析,以识别与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信号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特征。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网络节点110能够根据这些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来确定所述信号是由毫微微节点发送来的。例如,宏网络中可用的PN相位偏移的已知子集可被专门由毫微微节点使用。
如果确定接入终端108从毫微微节点接收到了信号,那么候选集识别器646将识别系统中已传输了所述信号的毫微微节点的子集。例如,网络节点110可以维护或获取指示毫微微节点部署在网络中的位置的信息(例如,接入点的邻居和其它配置)。因此,候选集识别器646可以利用所述信息来识别例如在接入终端108的当前服务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2)的附近部署的毫微微节点。按照这样的方式,网络节点110可以识别处于接入终端108的近邻并从而能够生成接入终端108可以接收到的信号的毫微微节点的子集。
此外,候选集识别器646可以确定哪些所识别的节点生成了与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信号相匹配的信号。例如,网络节点110可以维护或获取指示网络中的每个毫微微节点使用的PN相位偏移(或其它匹配参数)的信息。这样,候选集识别器646可以利用该信息来更准确地识别生成了所述信号的毫微微节点。根据上述测试,针对作为接入终端108的目标毫微微节点,定义了作为候选的目标毫微微节点集。
如果上述任何测试指示仅有单个毫微微节点生成了所述信号(即,候选集仅包括一个毫微微节点),那么操作流程可进行到框526,以进行针对该目标毫微微节点的后续切换操作。或者,如果在框516中识别出一个以上的候选毫微微节点,那么操作流程进行到框518-524,以识别单个目标毫微微节点。
如框518所示,网络节点110向候选集中的每个毫微微节点发送消息,其中,每条消息请求毫微微节点尝试处理(例如,捕获)来自接入终端108的上行链路信号。在一些方面,这些请求可以采用切换请求消息的形式,该切换请求消息用于向毫微微节点通知潜在的即将进行的切换,并由此使得毫微微节点在上行链路上监测来自接入终端108的切换消息。
在一些方面,这些请求可以包括与分配给接入终端108的连接的信道参数相关的信息,以使得毫微微节点能够处理来自接入终端108的上行链路传输。例如,请求可以指示接入终端108在上行链路上使用的扰码。此外,如果给定的毫微微节点在与接入终端108不同的频率上工作,那么该请求可指示接入终端108的工作频率(例如,载波频率)。
另外,在一些实现方案中,该请求可以包括关于毫微微节点如何对该请求进行响应的信息。例如,毫微微节点可以被指令成不论该毫微微节点是否成功地捕获了来自接入终端108的信号而都对所述请求做出答复。此外,毫微微节点可以被指令成用与所捕获到的任何信号相关的特定信息来进行回复。应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现方案中,毫微微节点应当对请求进行响应的方式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或可以按照其它方式来控制。
如框520所示,一旦接收到请求,候选集中的每个毫微微节点尝试捕获来自接入终端108的上行链路传输。例如,接入点104的捕获请求处理器648可以指令接收机624在上行链路上监测信号,并指令信号处理器650根据在所述请求中接收到的参数(例如,加扰码、频率等等)来处理接收机624接收到的任何信号。例如,信号处理器650可以尝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此外,如果接入点104成功地捕获了来自接入点108的信号,那么信号处理器650可以生成与所捕获的信号相关的信息。例如,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生成对于从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指示。
根据捕获操作的结果,捕获响应生成器652(例如,对应于报告生成器116)可以发送响应给网络节点110,该响应指示接入点104是否成功地捕获了来自接入终端108(例如,经过解码的)信号。例如,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只有接入点104成功地捕获到来自接入终端108的信号时才发送响应。在其它实现方案中,如果接入点没有捕获到来自接入终端108的信号,则可以发送一个否定应答。在一些实现方案中,该响应可包括与所捕获的信号相关的信息(例如,接收信号强度)。
如框522所示,网络节点110接收到来自候选集毫微微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毫微微节点的报告。如果仅接收到一个响应,则可以假定发送该响应的毫微微节点是已经发送了由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信号的唯一节点。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流程可以进行到针对后续的切换操作的框526。
或者,如果一个以上的候选毫微微节点指示其从接入终端108捕获到了信号,操作流程进行到框524,以识别单个目标毫微微节点。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对目标毫微微节点的识别是基于每个毫微微节点从接入终端108接收到的信号的。例如,网络节点110的切换目标识别器654用于根据由候选毫微微节点所报告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幅值来选择目标毫微微节点。这里,可以假定报告最高接收信号强度的毫微微节点比其它毫微微节点更接近接入终端108。因此,可以确定该毫微微节点是用于切换操作的最佳候选毫微微节点。
如框526和528所示,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网络(例如,认证控制器656)可以验证接入终端102是否被授权接入所识别的毫微微节点。如果接入终端102未被授权(框530),则网络可以终止切换接入终端108,这可导致接入终端108仍然在宏网络内。在一些情况下,网络可以将接入终端108切换成在不同的频率(例如,仅宏频率(macro-onlyfrequency))上工作。这可以例如减轻未授权的接入终端108和所识别的毫微微节点之间的潜在干扰。
例如,在所识别的毫微微节点以某种方式受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框526和528中的认证操作。例如,给定的毫微微节点可配置为向特定接入终端仅提供特定服务。在具有所谓受限的(或封闭的)关联的部署中,给定的接入终端仅由宏小区移动网络和定义的毫微微节点集(例如,驻留在相应用户住宅330内的毫微微节点310,如图3所示)来服务。例如,图3中的每个毫微微节点310可配置为服务关联的接入终端320(例如,接入终端320A),以及可选地服务来宾接入终端320(例如,接入终端320B)。换言之,对毫微微节点310的接入是受限制的,从而给定的接入终端320可由指定的(例如,家庭)毫微微节点集310服务,而不可以由任何未指定的毫微微节点310(例如,邻居的毫微微节点310)服务。
在一些方面,受限的毫微微节点(其也称为封闭用户组家庭节点B)是向规定的受限的接入终端集合提供服务的一种毫微微节点。所述集合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或永久地扩展。在一些方面,封闭用户组(“CSG”)可以定义为共享接入终端的公共接入控制列表的接入点集(例如,毫微微节点)。在一些实现方案中,节点受限于不为至少一个节点提供以下至少之一:信令、数据接入、注册、寻呼或服务。
因此,给定的毫微微节点和给定的接入终端之间可存在各种关系。例如,从接入终端的角度来看,开放的毫微微节点指具有开放的关联的毫微微节点(例如,毫微微节点允许接入任何接入终端)。受限的毫微微节点指以某种方式受限的毫微微节点(例如,受限于关联和/或注册)。家庭毫微微节点指接入终端被授权接入以及工作(例如,为一组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提供的永久性接入)在其上的毫微微节点。来宾毫微微节点指接入终端临时被授权接入或工作在其上的毫微微节点。外来毫微微节点指接入终端未被授权接入或工作在其上的毫微微节点(可能的紧急情况除外,如911电话)。
从受限的毫微微节点的角度来看,家庭接入终端指被授权接入到受限的毫微微节点的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对毫微微节点具有永久接入权)。来宾接入终端指临时接入到受限的毫微微节点的接入终端(例如,受限于期限、使用时间、字节、连接计数或其它一些标准或准则)。外来接入终端指没有针对接入到受限的毫微微节点的许可的接入终端,除诸如911呼叫之类的可能紧急情况外(例如,没有针对注册到受限的毫微微节点的凭证或许可的接入终端)。
再次参考图5B,如果在框528中接入终端102被授权接入到所识别的接入点,则操作流程进行到框532和534以进行切换操作。此处,一个或多个切换控制器634、636、638和640可以协作以通知接入终端108即将进行的切换以及目标毫微微节点的标识(以及可选地,工作频率)(框532),提供适当的信息给目标毫微微节点(例如,发送切换请求给接入点104),以及完成该切换(框534)。例如,网络节点110可将切换指导消息发送给接入终端108,其中激活导频集中的唯一成员是目标毫微微节点(例如,相同频率上的硬切换)。接入终端108和目标毫微微节点开始在节点之间的链路上进行解调,并且接入终端108发送切换完成消息给目标毫微微节点。
从而,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提供通信节点之间的切换的高效技术。有利的是,由于实现这些技术时不需要改变无线信令过程,因此这些技术可以用已经工作的传统终端来使用。另外,这些技术允许最大化地使用给定的终端被授权使用的毫微微节点。此外,当接入终端未被授权接入毫微微节点时,这些技术允许相对较快地切换到与毫微微节点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应该理解的是,本文的教导可以实现在各种类型的通信设备中。在一些方面,本文的教导可以实现在同时支持针对多个无线接入终端的通信的多址通信系统中部署的无线设备中。此处,每个终端可以通过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接入点到终端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接入点的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入单出系统、多入多出(“MIMO”)系统或其它类型的系统来建立此种通信链路。
MIMO系统采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分解为NS个独立的信道,也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都对应一个维度。如果采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创建的附加维度,那么MIMO系统可以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处于相同的频域,从而使得互易原理允许根据反向链路信道来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使得当在接入点处多个天线可用时,接入点能够提取前向链路上的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本文的教导可以包括到采用各种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节点进行通信的节点(例如,设备)中。图7描述了若干有助于节点间通信的示例部件。具体来说,图7说明了MIMO系统700的无线设备710(例如,接入点)和无线设备750(例如,接入终端)。在设备710处,从数据源7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714提供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一些方面,每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发射天线进行发射。根据为每个数据流选定的特定编码方案,TX数据处理器714将对该数据流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处理,以提供编码后的数据。
每个数据流的编码后的数据使用OFDM技术来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的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用在接收机系统处来估计信道响应。然后,根据为每个数据流选定的调制方案(如BPSK、QSPK、M-PSK或M-QAM),对该数据流的复用的导频和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处理器730执行的指令,确定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数据存储器732可以存储程序代码、数据以及处理器730或设备710的其它部件所使用的其它信息。
然后,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均被提供到TXMIMO处理器720,TXMIMO处理器720进一步对处理调制符号(例如,OFDM符号)进行处理。然后,TXMIMO处理器720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到NT个收发机(“XCVR”)722A到722T。在一些方面,TXMIMO处理器720将波束成形权重施加到数据流的符号以及施加到发送该符号的天线。
每个收发机722接收和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处理(例如,放大、过滤以及上变频)模拟信号,以提供适用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然后,将来自收发机722A到722T的NT个调制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724A到724T发送。
在设备750,所传输的调制信号由NR个天线752A到752R接收到,然后通过754R每个天线752的每个接收信号被提供到各自的收发机754A(“XCVR”)。每个收发机754对各自的接收信号进行调节(例如,过滤、放大以及下变频),将调节后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对采样进行处理,以提供相应的“接收”符号流。
然后,接收(“RX”)数据处理器760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对从NR个收发机754接收到的符号流进行接收和处理,以提供NT个“检测”的符号流。然后,RX数据处理器760对每个检测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760的处理与设备710端的TXMIMO处理器720以及TX数据处理器714的处理是互补的。
处理器770定期地决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在以下论述)。处理器770生成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数据存储器772可以存储程序代码、数据以及由处理器770或设备750的其它部件使用的其它信息。
反向链路消息包括各种类型的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相关的信息。然后,反向链路消息由TX数据处理器738进行处理,TX数据处理器738还从数据源736接收到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调制器780进行调制,由收发机754A到754R进行处理并发射回设备710。
在设备710,天线724接收来自设备750的调制信号,由收发机7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DEMOD”)740进行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742进行处理,以提取设备7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然后,处理器730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对提取的消息进行处理。
图7还示出了通信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本文所教导的切换操作的部件。例如,切换控制部件790可以与730处理器和/或设备710的其它部件协作以发送切换相关的信号给另一个设备(例如,设备750)或者从该另一个设备接收切换相关的信号,如本文所教导的。同样,切换控制部件792可与处理器770和/或设备750的其它部件协作以发送切换相关的信号给另一个设备(例如,设备710)或者从该另一个设备接收信号。应该理解的是,对于每个设备710和750,两个或更多个所描述部件的功能可以由单个部件来提供。例如,单个处理部件提供切换控制部件790和处理器730的功能,以及单个处理部件提供切换控制部件792和处理器770的功能。
本文的教导可以包括到各种类型的通信系统和/或系统部件中。在一些方面,本文的教导可在一个多址系统中采用,该系统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通过指定一个或多个带宽、发射功率、编码、交织等等)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例如,本文的教导可应用到以下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或组合:码分多址(“CDMA”)系统、多载波CDMA(“MCCDMA”)、宽带CDMA(“W-CDMA”)、高速分组接入(“HSPA”、“HSP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或其它多址技术。采用了本文的教导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设计成实现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IS-95、cdma2000、IS-856、WCDMA、TDSCDMA以及其它标准。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或其它技术。UTRA包括W-CDMA和低码片速率(“LCR”)。cdma2000技术涵盖了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IEEE802.11、IEEE802.16、IEEE802.20、等之类的无线电技术。UTRA、E-UTRA和GSM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部分。本文的教导可实现在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超移动宽带(“UMB”)系统以及其它类型的系统中。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版本。虽然可以采用3GPP术语来描述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但应该理解的是,本文的教导可应用于3GPP(Re199、Re15、Re16、Re17)技术以及3GPP2(IxRTT、1xEV-DORelO、RevA、RevB)技术和其它技术。
本文的教导可以包含到多个装置(例如,节点)中(例如,在多个装置中实现或由多个装置执行)。在一些方面,根据本文的教导来实现的节点(例如,无线节点)包括接入点或接入终端。
例如,接入终端包括(实施为或者称为)用户设备、用户站、用户单元、移动站、移动台、移动节点、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其它术语。在一些实现方案中,接入终端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设备或其它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合适处理设备。因此,本文所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包括到电话(例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笔记本计算机)、便携式通信设备、便携式计算设备(例如,个人数字助理)、娱乐设备(例如,音乐设备、视频设备或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用于通过无线介质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合适设备。
接入点包括(被实施为或称为)节点B、e节点B、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基站(“BS”)、无线基站(“RBS”)、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台(“BTS”)、收发机功能体(“TF”)、无线收发机、无线路由器、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其它类似的术语。
在一些方面,节点(例如,接入点)包括通信系统的接入节点。这种接入节点可以例如通过去往网络的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来提供对网络(例如,诸如互联网或蜂窝网之类的广域网)的连接。因此,接入节点可以使得另一个节点(例如,接入终端)能够接入网络或实现其它的功能。此外,应该理解的是,两个节点中的一个节点或这两个节点都可以是便携式的,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相对非便携式的。
另外,应该理解的是,无线节点能够以非无线的方式(例如通过有线连接)来发射和/或接收信息。因此,本文所述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包括适当的通信接口部件(例如,电气或光学接口部件),以通过非无线介质进行通信。
无线节点可经由基于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或者支持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例如,在一些方面,无线节点与网络相关联。在一些方面,该网络包括局域网或广域网。无线设备可以支持或使用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协议或标准,诸如本文所讨论的那些(例如,CDMA、TDMA、OFDM、OFDMA、WiMAX或Wi-Fi等)。同样,无线节点可支持或使用一种或多种相应的调制或复用方案。因此,无线节点包括适当的部件(例如,空中接口),以便通过采用上述或其它无线通信技术来建立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链路以及通过这些链路进行通信。例如,无线节点包括与包括各个部件(例如,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处理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部件相关联的无线收发机,其中,所述各个部件有助于通过无线介质进行通信。
本文所述的部件可以按照多种方式来实现。参照图8和图9,装置800和900表示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功能框。在一些方面,这些功能块的功能可以作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部件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在一些方面,例如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ASIC)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实现这些功能框。如上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处理器、软件、其它相关的部件、或它们的一些组合。这些框的功能还可以按照本文所教导的其它方式来实现。
装置800和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执行上面关于各个图而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模块。例如,候选识别模块802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述的候选集识别器。发送模块804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述的候选集识别器。接收模块806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述的目标识别器。接入点识别模块808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述的目标识别器。接收模块902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述的通信控制器。处理模块904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述的信号处理器。发射模块906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述的通信控制器。
应该理解到的是,任何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等之类的名称来对本文元件的引用,通常不限定这些元件的顺序和数量。而是,这些名称可以在本文中用作区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件或元件实例的便利方法。因此,对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引用并不意味:仅可以使用两个元件,或第一元件必须以某种方式在第二元件之前。此外,除非已经规定,否则一组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元件。此外,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形式的术语意味着“A或B或C或这些元件的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技艺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贯穿以上描述而引用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以及码片可被表示为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该理解,各个说明性的逻辑框、模块、处理器、单元、电路以及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而描述的算法步骤都可以实现为电子硬件(例如,数字实现、模拟实现或两者的组合,其可以采用源编码或其它技术来设计)、各种形式的包含有指令的程序或设计代码(为了方便起见,其在本文中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结合。为了清楚地示出硬件和软件的这种互易性,各个示出的部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已经在上面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施加给整个系统的特定应用以及设计约束。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被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方面而描述的各个说明性的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以实现在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中或者由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来执行。该IC包括被设计以实现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电部件、光学部件、机械部件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并且可以执行位于IC内部、IC外部或两者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结合有DSP内核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应该理解,任何所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特定顺序或层次都是示例性方法的示例。应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设计偏好来重新布置所述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而仍然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的顺序呈现各个步骤的元件,且并不旨在限于所呈现的特定顺序或层次。
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如果以软件实现,这些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通信介质包括便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任意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接入的任何介质。举例而言但非限制性地,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介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携带或存储期望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接入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也可以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该软件是通过使用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诸如红外、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那么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也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本申请所用的磁盘(disk)和光盘(disc),包括压缩光盘(CD)、镭射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通过激光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内。总之,应该理解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在任何适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实现。
为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制造或使用本发明,前面提供了对所公开的方面的描述。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可应用于其它方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局限于本文所示出的方面,而是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达到最大范围的一致。

Claims (51)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接入终端的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指示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关联的定义特征;
基于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的所述测量报告识别用于所述接入终端的切换操作的候选集,其中所述候选集包括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所述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
向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发送消息,以请求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尝试处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信号;
接收对至少一条所述消息的至少一个响应;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响应,识别用于所述切换操作的所述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所述候选集包括:
基于存储在系统配置数据库中的邻居小区信息,识别定义地理区域内的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的接入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所述定义地理区域内的所述接入点包括:识别所述接入终端的服务接入点的相邻接入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义特征包括相位偏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响应指示了在所述接入点之一处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识别所述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包括:
针对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确定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
确定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哪个接入点与所确定的信号强度中的最高信号强度相关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条消息指示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项: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上行链路扩频码、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载波频率、或者如何对所述消息进行响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响应指示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候选目标接入点是否解码了来自所述接入终端的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包括毫微微节点或微微节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操作包括从宏接入点到所识别的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的切入,其中,所述切入是指切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受限于不为至少一个其它接入终端提供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项:信令、数据接入、注册、或服务;以及
对于执行所述切换操作的决定是基于所述接入终端是否被授权接入所识别的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接入终端被授权接入所识别的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则所述接入终端切换到由所识别的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使用的毫微微信道。
13.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终端的测量报告的模块,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指示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关联的定义特征;
用于基于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的所述测量报告识别用于所述接入终端的切换操作的候选集的模块,其中所述候选集包括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所述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
用于向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发送消息,以请求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尝试处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信号的模块;
用于接收对至少一条所述消息的至少一个响应的模块;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响应,识别用于所述切换操作的所述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的模块。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识别所述候选集的模块包括:
用于基于存储在系统配置数据库中的邻居小区信息,识别定义地理区域内的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的接入点的模块。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识别所述定义地理区域内的所述接入点的模块包括:用于识别所述接入终端的服务接入点的相邻接入点的模块。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定义特征包括相位偏移。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响应指示在所述接入点之一处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识别所述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的模块包括:
用于针对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确定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模块;以及
用于确定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哪个接入点与所确定的信号强度中的最高信号强度相关联的模块。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每条消息指示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项: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上行链路扩频码、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载波频率、或者如何对所述消息进行响应。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响应指示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候选目标接入点是否解码了来自所述接入终端的信号。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包括毫微微节点或微微节点。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操作包括从宏接入点到所识别的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的切入,其中,所述切入是指切换。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
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受限于不为至少一个其它接入终端提供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项:信令、数据接入、注册、或服务;以及
对于执行所述切换操作的决定是基于所述接入终端是否被授权接入所识别的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的。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接入终端被授权接入所识别的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则将所述接入终端切换到由所识别的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使用的毫微微信道。
25.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候选集识别器,其用于基于从接入终端接收的测量报告识别用于所述接入终端的切换操作的候选集,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指示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关联的定义特征,其中所述候选集包括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所述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并且其中所述候选集识别器进一步配置为向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发送消息,以请求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尝试处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信号;以及
目标识别器,其用于接收对至少一条所述消息的至少一个响应,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响应来识别用于所述切换操作的所述多个候选目标接入点之一。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候选集识别器还用于:
基于存储在系统配置数据库中的邻居小区信息,识别定义地理区域内的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的接入点。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候选集识别器还用于:识别所述接入终端的服务接入点的相邻接入点,以识别所述定义地理区域内的所述接入点。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定义特征包括相位偏移。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识别器还用于:
针对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每个候选目标接入点,确定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
确定所述候选目标接入点中的哪个接入点与所确定的信号强度中的最高信号强度相关联。
3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候选接入点处接收针对所述候选接入点尝试捕获自接入终端发送的信号的请求,其中,所述候选接入点是基于由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指示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关联的定义特征的测量报告、并进一步基于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的候选接入点,来识别的;
处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以及
发送对所述请求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指示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的信号强度。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包括解码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以及
所述响应还指示所述候选接入点解码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指示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载波频率。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指示如何对所述请求进行响应。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指示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上行链路扩频码。
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接收响应于所述响应的切换请求。
3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选接入点包括毫微微节点或微微节点。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启动所述接入终端从宏接入点到所述候选接入点的切换。
38.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选接入点受限于不为至少一个其它接入终端提供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项:信令、数据接入、注册、或服务。
39.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候选接入点处接收针对所述候选接入点尝试捕获自接入终端发送的信号的请求的模块,其中,所述候选接入点是基于由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指示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关联的定义特征的测量报告、并进一步基于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的候选接入点,来识别的;
用于处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的模块;以及
用于发送对所述请求的响应的模块,其中,所述响应指示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的信号强度。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用于处理的模块包括用于解码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的模块;以及
所述响应还指示所述候选接入点解码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请求指示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载波频率。
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请求指示如何对所述请求进行响应。
4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请求指示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上行链路扩频码。
44.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接收响应于所述响应的切换请求的模块。
45.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候选接入点包括毫微微节点或微微节点。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启动所述接入终端从宏接入点到所述候选接入点的切换。
47.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候选接入点受限于不为至少一个其它接入终端提供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项:信令、数据接入、注册、或服务。
48.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捕获请求处理器,其用于在候选接入点处接收针对所述候选接入点尝试捕获自接入终端发送的信号的请求,其中,所述候选接入点是基于由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指示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关联的定义特征的测量报告、并进一步基于发送具有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比相同的特征的导频信号的候选接入点,来识别的;
信号处理器,其用于处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以及
响应生成器,其用于发送对所述请求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指示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的信号强度。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器还用于解码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以及
所述响应还指示所述候选接入点解码了自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信号。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请求指示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项: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上行链路扩频码、所述接入终端使用的载波频率、或者如何对所述请求进行响应。
51.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切换控制器,其用于接收响应于所述响应的切换请求。
CN200880120128.4A 2007-10-12 2008-10-09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7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7980107P 2007-10-12 2007-10-12
US60/979,801 2007-10-12
US12/247,633 2008-10-08
US12/247,633 US9173148B2 (en) 2007-10-12 2008-10-08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node for wireless handoff
PCT/US2008/079320 WO2009049032A1 (en) 2007-10-12 2008-10-09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node for wireless handoff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2671.7A Division CN104394562A (zh) 2007-10-12 2008-10-09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7213A CN101897213A (zh) 2010-11-24
CN101897213B true CN101897213B (zh) 2015-11-25

Family

ID=405341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2671.7A Pending CN104394562A (zh) 2007-10-12 2008-10-09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CN2008801201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7213B (zh) 2007-10-12 2008-10-09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2671.7A Pending CN104394562A (zh) 2007-10-12 2008-10-09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173148B2 (zh)
EP (2) EP2210439B1 (zh)
JP (2) JP5415429B2 (zh)
KR (2) KR20100075629A (zh)
CN (2) CN104394562A (zh)
AU (1) AU2008310885A1 (zh)
BR (1) BRPI0818363A2 (zh)
CA (1) CA2702296A1 (zh)
IL (1) IL205015A0 (zh)
MX (1) MX2010003973A (zh)
RU (1) RU2467509C2 (zh)
TW (1) TWI394481B (zh)
WO (1) WO20090490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36032A1 (nl) * 2007-10-10 2009-04-15 Asml Netherlands Bv Overlay measurement on double patterning substrate.
US9198122B2 (en) 2007-10-12 2015-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redirection background
US8792920B2 (en) * 2007-11-15 2014-07-29 Ubeeairwalk,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short message service processing by a femtocell system
US9648493B2 (en) * 2007-11-16 2017-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identifiers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US20090132674A1 (en) * 2007-11-16 2009-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US20100316879A1 (en) * 2008-02-08 2010-12-16 Kuniteru Mihara Copper alloy material for electric/electronic components
US9585069B2 (en) * 2008-06-19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terminal assisted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resolution
US20100008235A1 (en) * 2008-07-11 2010-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and resolving conflicting use of a node identifier
US8989138B2 (en) * 2008-07-15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nodes
US8929332B2 (en) * 2008-08-22 2015-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ff from a macro access network to a femto access point
US8886200B2 (en) 2008-09-1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signal monitoring to resolv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 ambiguity
US8634438B2 (en) 2008-12-01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nodes
US8886201B2 (en) * 2008-12-29 2014-11-11 Zte (Usa) Inc. Virtual groups for femto-cell hand-in
KR20100086124A (ko) * 2009-01-22 2010-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식별자의 재사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699453B2 (en) * 2009-02-02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e of RF receive chain for hand-in assistance
EP2387269B1 (en) * 2009-02-02 2019-04-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ulti-carrier cell handover
WO2010098974A2 (en) * 2009-02-24 2010-09-02 Elliott Hoole Network cells that autonomously detect and measure ancillary communications for making handover decisions
JP5332840B2 (ja) * 2009-04-08 2013-1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481021B1 (ko) * 2009-04-10 2015-0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펨토 기지국을 검출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958795B2 (en) * 2009-05-04 2015-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based access control
US8838116B2 (en) * 2009-05-19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to non-associated users
US8843131B2 (en) * 2009-05-28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frequent handoff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262316B1 (en) 2009-06-08 2012-01-18 Alcatel Lucent Handover control
US20100315967A1 (en) * 2009-06-11 2010-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frequency pilot signals
US8149788B1 (en) 2009-07-30 2012-04-0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handoffs based upon activity correlation
US9002358B2 (en) * 2009-08-05 2015-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pilot signature indicators
US8897779B2 (en) * 2009-08-05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ssage-based exchange of access point pilot signature indicators
EP2285159A1 (en) * 2009-08-13 2011-02-16 Alcatel Lucent Anchor carrier handover
EP2472951B1 (en) * 2009-08-26 2019-03-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handover method
US8600386B2 (en) * 2009-10-15 2013-12-03 Ubeeairwal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xtending femtocell coverage
KR101609393B1 (ko) * 2009-11-19 2016-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 오버를 위한 펨토 셀 정보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EP2330850B1 (en) * 2009-12-07 2012-09-05 Alcatel Lucent Handover control
EP2343920A1 (en) * 2010-01-08 2011-07-13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handover of a mobile station from a macro cell to a femto cell
CN102123478B (zh) * 2010-01-12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的小区选择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100882B2 (en) * 2010-03-17 2015-08-04 Lg-Ericsson Co., Ltd. Handover from serving base station to target base station
EP2367380B1 (en) * 2010-03-17 2016-11-16 Ericsson-LG Co., Ltd. Handover from serving base station to target base station
US9137713B2 (en) 2010-09-16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hand-in to a femto node
US20120309394A1 (en) 2010-09-16 2012-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and-in to a femto node
US8886198B2 (en) * 2010-09-2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tive hang-in for multi-FEMTO deployments
TWI426794B (zh) 2010-12-08 2014-02-11 Ind Tech Res Inst 無線通訊系統及其相關之訊息處理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US10285074B1 (en) * 2011-03-07 2019-05-0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ontrolling network load
ES2425638B1 (es) * 2011-05-26 2014-06-30 Telefónica, S.A. Método para la reselección de células y el traspaso entre célula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US20140104291A1 (en) * 2012-10-11 2014-04-17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Data visualization
US10194354B1 (en) * 2012-12-21 2019-01-29 Sprint Spectrum L.P. Availability based network selection
CN112954741B (zh) * 2013-12-26 2024-03-15 索尼公司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
US9554367B1 (en) * 2014-05-05 2017-01-24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 access node for a wireless device
KR102084580B1 (ko) 2015-08-07 2020-03-04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3gpp 네트워크로의 단말 액세스를 위한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9867106B2 (en) * 2015-12-30 2018-01-09 T-Mobile Usa, Inc. Codec-specific handover thresholds
US10200945B2 (en) 2016-04-22 2019-02-05 Venia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mobility of users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at the edge
RU2704717C1 (ru) * 2019-03-11 2019-10-30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для термина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к 3gpp сети и устройству
WO2020240842A1 (ja) * 2019-05-31 2020-12-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1830A (zh) * 2000-09-29 2004-09-22 �����ɷ� 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候选频率搜索的方法和装置
CN1852558A (zh) * 2005-06-29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
EP1732269A1 (en) * 2005-06-10 2006-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handoff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49922A (zh) * 2005-10-14 2007-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异制网络切换的判决方法
WO2007103062A1 (en) * 2006-03-09 2007-09-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ffs within a macroce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1670A (en) * 1993-07-02 1995-11-2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mmunciation resource handoffs
JPH10262274A (ja) * 1997-03-19 1998-09-29 Fujitsu Ltd 移動局及びソフトハンドオフ方法
US6456606B1 (en) * 1999-03-24 2002-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ff control in an asynchronous CDMA system
JP2000341193A (ja) 1999-05-25 2000-12-08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7065361B1 (en) * 2000-12-08 2006-06-20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of tuning handoff neighbor lists
US6826402B1 (en) * 2001-02-20 2004-11-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ilot beacon trigger enhancement with hysterisis
US7606205B2 (en) * 2002-10-28 2009-10-20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lection diversity for multicasting content
CN100353806C (zh) * 2004-04-01 2007-12-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力切换方法
CN100464603C (zh) * 2005-06-16 2009-02-25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
GB0514438D0 (en) 2005-07-15 2005-08-17 Ip Access Ltd Cellular radio tellecommunication handover system
US8477731B2 (en) * 2005-07-25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 a wide area network
US8483704B2 (en) * 2005-07-25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fingerprin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7015068A1 (en) 2005-08-01 2007-02-08 Ubiquisys Limited Handover information sent over a public wide area network (e . g . internet)
WO2007040454A2 (en) * 2005-10-04 2007-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utomatic building of neighbor lists in mobile system
US7603124B2 (en) * 2006-03-09 2009-10-13 Alcatel-Lucent Usa Inc.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 neighbor set for a base station
CN100502557C (zh) * 2006-04-04 2009-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切换控制方法
CN100479581C (zh) * 2006-04-10 2009-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切换成功率的方法
US20080101301A1 (en) * 2006-10-27 2008-05-01 Motorola, Inc. Handover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55726B2 (en) 2006-12-20 2013-01-15 Alcatel Lucent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overlay network operation in an underlay network environment
US8027681B2 (en) * 2007-06-05 2011-09-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llow hand-off from a macrocell to a femtocell
US20080318576A1 (en) 2007-06-20 2008-12-25 Tricci So Handover Betwee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and Private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137745B2 (en) 2007-10-12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locate femto cells with passive assistance from a macro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US20090097452A1 (en) 2007-10-12 2009-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mto cell synchronization and pilot search methodology
US9198122B2 (en) * 2007-10-12 2015-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redirection background
US8886200B2 (en) * 2008-09-1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signal monitoring to resolv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 ambiguit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1830A (zh) * 2000-09-29 2004-09-22 �����ɷ� 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候选频率搜索的方法和装置
EP1732269A1 (en) * 2005-06-10 2006-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handoff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52558A (zh) * 2005-06-29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
CN1949922A (zh) * 2005-10-14 2007-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异制网络切换的判决方法
WO2007103062A1 (en) * 2006-03-09 2007-09-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ffs within a macrocel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02296A1 (en) 2009-04-16
IL205015A0 (en) 2010-11-30
MX2010003973A (es) 2010-07-01
CN104394562A (zh) 2015-03-04
TW200934267A (en) 2009-08-01
CN101897213A (zh) 2010-11-24
AU2008310885A1 (en) 2009-04-16
EP2690906A1 (en) 2014-01-29
KR20100075629A (ko) 2010-07-02
RU2467509C2 (ru) 2012-11-20
KR20130008076A (ko) 2013-01-21
US20090097451A1 (en) 2009-04-16
EP2210439B1 (en) 2016-08-24
BRPI0818363A2 (pt) 2015-05-05
JP5670409B2 (ja) 2015-02-18
RU2010119040A (ru) 2011-11-20
JP2011502378A (ja) 2011-01-20
EP2210439A1 (en) 2010-07-28
WO2009049032A1 (en) 2009-04-16
US9173148B2 (en) 2015-10-27
JP2013093870A (ja) 2013-05-16
TWI394481B (zh) 2013-04-21
JP5415429B2 (ja) 2014-02-12
KR101464229B1 (ko) 2014-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7213B (zh) 对用于无线切换的目标节点的识别
CN102197687B (zh) 对家庭基站的多种接入模式的支持
US1074234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ll cell up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mall cells
CN105554828B (zh) 基于封闭用户组订阅信息的接入点切换控制
CN102860076B (zh) 针对不同的小区类型维持不同的虚拟活动集
CN101779506B (zh) 在包括ad-hoc小覆盖基站的网络中的信道分配
CN101911751B (zh) 为毫微微小区的接入点配置标识符
CN101960874B (zh) 无线通信的冲突检测
CN102308601B (zh) 管理对封闭用户组的接入控制
KR101247740B1 (ko) 펨토 셀 시스템 선택
CN102217353B (zh) 无线电链路故障报告
CN102860066B (zh) 一种获取邻居关系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RU2474084C2 (ru) Поисковый вызо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х типов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ов узлов
CN102217382A (zh) 结合无线小区集合的选择来选择无线网络
CN103796257A (zh) 基于无线电链路故障报告的移动性管理
CN105122866B (zh) X2网关处的x2建立和路由
JP5710747B2 (ja) 信号伝送パターン
CN102449918A (zh) 多频率导频信号
CN102217379B (zh) 基于节点状态来控制无线传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11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511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