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4210A -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4210A
CN101894210A CN 201010207929 CN201010207929A CN101894210A CN 101894210 A CN101894210 A CN 101894210A CN 201010207929 CN201010207929 CN 201010207929 CN 201010207929 A CN201010207929 A CN 201010207929A CN 101894210 A CN101894210 A CN 101894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massif
building
target
plot
dimensional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079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4210B (zh
Inventor
王伟武
邵宇翎
金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0102079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4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4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4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4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42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步骤如下:(1)获取目标地块的三维场景图像,其空间分辨率≥1米;(2)将三维场景图像置于地理投影坐标系中,构建目标地块内各建筑体的平面空间定位矢量图;(3)从三维场景图像中获取目标地块内每个建筑体的高度,构建目标地块内建筑体的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4)根据三维场景图像和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获取目标地块总面积和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高度,得到目标地块内建筑体的体积之和;(5)根据目标地块总面积、目标地块内各建筑体的高度、目标地块内建筑体体积之和,由公式(1)得到目标地块的节能量,ΔQ=Cρ(SH-V)Δt (1)。本发明能快速实现城市街区室外热环境模拟,获取地块节能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应用于建筑热工学和建筑室外热环境研究,以及环境模拟、建筑材料、三维GIS、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等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能耗的直接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交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所以降低采暖、制冷和照明这三个部分的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居住建筑的节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有效的组团规划、单体设计,从朝向、间距、体形上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太阳辐射,并组织有利的自然通风;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及外表面积,加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减少能量损失;提高门窗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改善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手段,减少设备能耗。但缺点是:节能尺度小,从单个建筑考虑节能问题很难对建筑群或地块节能进行研究。
减少建筑内的能耗总需求,使用新能源能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目前可运用软件分析空气流通是否通畅,粗略估算建筑能耗,但是现在的技术仅仅从建筑用电量或损耗量等方面去研究建筑节能问题,而没有从室外空气温度的热量交换与温度变化方面去研究;并且研究的范围只局限于建筑内部,没有考虑建筑外部空间,比如一个城市地块或城市街区的节能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节能主要考虑室内因素的不足,开拓性地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直接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构思是: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显现,城市热岛缓减和城市节能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我国城市空间三维发展的趋势,以及城市室外空气热量交换与空气温度变化的热平衡基本原理,将当前城市室外空气夏季降温、冬季升温的现实需求与城市地块节能量相结合,本发明能精确计算目标地块的各种三维空间参数,包括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各建筑体的高度、各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各建筑体的平均高度、建筑密度等,最后得出目标地块的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利用热交换平衡方程计算出室外气温变动情况下室外空气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值获取地块节能量。本发明原理清晰,计算严密,方法可靠,符合当前我国城市地块以规则建筑体开发为主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在三维场景图像数据完备和考虑地球投影的情况下,还可用于城市片区甚至更大空间范围的节能量计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目标地块的三维场景图像,所述三维场景图像的空间分辨率≥1米;
(2)将所述三维场景图像置于地理投影坐标系中,在该地理投影坐标系中构建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平面空间定位矢量图;
(3)从所述三维场景图像中获取所述目标地块内的每个建筑体的高度,根据所获取的所述目标地块内的每个建筑体的高度和所述平面空间定位矢量图构建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
(4)根据三维场景图像和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获取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和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高度,进而得到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
(5)根据步骤(4)所获取的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高度、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由公式(1)得到所述目标地块的节能量,
ΔQ=Cρ(SH-V)Δt                  (1)
式(1)中,ΔQ表示所述目标地块的节能量,C表示目标地块内空气的比热容,ρ表示目标地块内空气的密度,S表示目标地块的总面积,H表示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平均高度,V表示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1)从所述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获取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各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和各建筑体的高度;
2)根据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各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和各建筑体的高度,按公式(2)或公式(3)获得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
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建筑体的高度) (2)
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各建筑体基底面积之和*建筑平均高度  (3)
=建筑密度*地块总面积*建筑平均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现有技术建立三维场景模型通常是以表达三维景观为主要目的,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的地块节能量估算方法,本发明能快速实现城市街区室外热环境模拟方法,通过预测不同温度下城市街区空气温度的能量值,预测街区能耗情况,为建筑室外热环境和小区节能设计提供决策支持,填补了当前国内街区建筑外部空间节能研究的空白,在宏观街区环境模拟、规划设计、建筑与小区节能设计中应用前景非常大。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我国城市空间三维发展的趋势,以及城市室外空气热量交换与空气温度变化的热平衡基本原理,将当前城市室外空气夏季降温、冬季升温的现实需求与城市地块节能量相结合,本发明能精确计算目标地块的各种三维空间参数,包括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各建筑体的高度、各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各建筑体的平均高度、建筑密度等,最后得出目标地块的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利用热交换平衡方程计算出室外气温变动情况下室外空气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值获取地块节能量。本发明原理清晰,计算严密,方法可靠,符合当前我国城市地块以规则建筑体开发为主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在三维场景图像数据完备和考虑地球投影的情况下,还可用于城市片区甚至更大空间范围的节能量计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种三维空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摄像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的步骤如下:
(1)获取目标地块的三维场景图像,包括正摄和斜摄各一幅。其中,三维场景图像的空间分辨率≥1米,以使三维场景图像置于地理投影坐标系中时能够达到构建三维空间模型所需的精度要求。
本发明可以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或高空拍摄等手段获取目标地块的三维场景图像。
(2)将所获取的三维场景图像置于地理投影坐标系中,在该地理投影坐标系中构建目标地块内的各个建筑体的平面空间定位矢量图。具体如下:
第一步,创建三个视图对象,将步骤(1)得到的正摄和斜摄三维场景图像存放于其中两个视图对象内,另一个视图对象存放指北针和三维坐标轴。
第二步,将正摄三维场景图像作为背景底面图,以像素为单位,以背景底面图的X、Y轴方向的实际像素值分别作为X、Y轴的像素坐标范围,Z轴的像素坐标范围为±|(x+y)/2|。例如,如果三维场景图像在X轴、Y轴方向的实际像素值分别为2510、2010,则三维场景图像在X、Y轴方向的像素坐标范围分别为X=[-2510,2510],Y=[-2010,2010],Z=[-2260,2260]。
第三步,如图2所示,将三维场景图像置于经纬度坐标系中,经纬度坐标为地理投影坐标系的一种。已知三维场景图像中的左下角A点的经纬度为[120.774,30.31074],右上角B点的经纬度为[120.0876,30.31799],根据公式(3)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空间距离L:
L=R*sqrt{(LatA-LatB)^2+[(cos((LatA+LatB)/2))^2-((LatA+LatB)/2)^2]*(LonA-LonB)^2} (3)
式(3)中,Lat代表相应点的纬度值,以弧度为单位;Lon是经度值,以弧度为单位;R为地球半径,R=6378.137km;sqrt表示开平方根。经纬度转弧度公式LatA=a*PI/180.0。其中PI是圆周率∏,a是经度。
通过上述计算,根据图2设定的笛卡尔坐标,得到坐标轴范围为:
X=[-501.6,501.6],Y=[-401.6,401.6],Z=[-451.6,451.6],单位为米。
第四步,在上述地理投影坐标系中建立矢量图层,在图层中构建建筑体的平面矢量图。
(3)从三维场景图像中获取目标地块内的每个建筑体的高度,根据所获取的目标地块内的每个建筑体的高度和所述平面空间定位矢量图构建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具体如下:
1)利用斜摄三维场景图像获取目标地块内的每个建筑体的高度。图3为倾斜三维场景图像的构像原理图。获取建筑体高度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正摄三维场景图像和斜摄三维场景图像进行图像配准,保证两幅图像建筑物基地面的像元距离一致。
第二步,利用GPS实地观测或从规划建设资料中获取某一建筑物实际高度,获取斜摄三维场景图像中的像元距离与已知高度之间的换算系数i=H/h,h为三维场景图像中的像元距离,即图3中的h1;H为建筑物的实际高度,即图3中的h2
第三步,通过量算其他建筑体地面角点和屋顶角点获取建筑体的实际高度:H′=h′*i=h′*H/h。h′为其他建筑体地面角点和屋顶角点之间的距离;H′为建筑体的实际高度。
2)对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基底的平面空间定位矢量图按高度拉升,构建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
(4)根据三维场景图像和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获取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和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高度以及建筑密度,进而得到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具体如下:
①首先获取三维场景图像中目标点的X、Y像素坐标,判断输入的视图像素坐标是否是第一个点,如果是第一个点则创建一个模式对象用于添加第一个点,如果不是第一个点则绘制当前点和前一个点之间的线段。
②目标地块的总面积计算如下:
S=0.5*abs(x1*y2-y1*x2+x2*y3-y2*x3+...+xn*y1-yn*x1)           (4)
其中,S为目标地块的总面积;x1为第一个坐标点的x轴上的距离坐标;y1是第一个坐标点的y轴上的距离坐标;xn是第n个坐标点的x轴上的距离坐标;yn是第一个坐标点的y轴上的距离坐标;abs是返回参数(x1*y2-y1*x2+x2*y3-y2*x3+…+xn*y1-yn*x1)的绝对值。
③建筑基底面积计算如下:
S=0.5*abs(x1*y2-y1*x2+x2*y3-y2*x3+...+xn*y1-yn*x1)           (5)
其中,S是三维场景图像中单幢建筑体的基底面积;x1是第一个坐标点的x轴上的距离坐标;y1是第一个坐标点的y轴上的距离坐标;xn是第n个坐标点的x轴上的距离坐标;yn是第n个坐标点的y轴上的距离坐标;abs为返回参数的绝对值。
④建筑密度计算:先获取目标地块内各建筑体基地面积之和,通过所画的多边形查询内部的建筑,获得建筑底面积区域,计算出建筑底面积,通过求密度公式算出密度。计算如下:
D=S基总/S                    (7)
其中,D为建筑密度;S基总为目标地块内各建筑体面积之和;
2)根据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各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和各建筑体的高度,按公式(2)或公式(3)获得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其中,
公式(2):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建筑体的高度);
公式(3):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各建筑体基底面积之和*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密度*地块总面积*建筑平均高度
(5)根据步骤(4)所获取的目标地块的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获取目标地块内的室外空间体积,室外气温降低或升高,由公式(8)估算目标地块的节能量,
ΔQ=Cρ(SH-V)Δt                (8)
式(1)中,ΔQ表示所述目标地块的节能量,C表示目标地块内空气的比热容,ρ表示目标地块内空气的密度,S表示目标地块的总面积,H表示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平均高度,V表示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Δt为室外气温变化值。参考文献【1】中列出了10℃,20℃,30℃,40℃空气温度下空气密度和空气比热容情况见下表。本实施例在表1所列数据基础上采用线性插值法获得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空气密度和空气比热容(参见表2)。将表2中获得的不同温度下空气密度和空气比热容代入公式(8),即可获得某温度下室外空气温度降低或升高幅度Δt内目标地块的节能量。表3为本实施例中计算的目标地块节能量计算结果(以10℃,20℃,30℃,40℃为例)。
表110℃,20℃,30℃,40℃空气温度下空气密度和比热容值
  空气温度(℃)   空气密度(kg/m3)   空气比热容(kj/kg.℃)
  10   1.247   1.005
  20   1.205   1.005
  30   1.155   1.005
  40   1.128   1.005
参考文献【1】:许肇钧主编,传热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表2不同空气温度下空气密度
  空气温度(℃)   空气密度(kg/m3)
  10   1.247
  11   1.243
  12   1.238
  13   1.234
  14   1.230
  15   1.226
  16   1.222
  17   1.218
  18   1.213
  19   1.209
  20   1.205
  21   1.200
  22   1.195
  23   1.190
  24   1.185
  25   1.180
  26   1.175
  27   1.170
  28   1.165
  29   1.160
  30   1.155
  31   1.152
  32   1.150
  33   1.147
  34   1.144
  35   1.142
  36   1.139
  37   1.136
  38   1.133
  39   1.131
  40   1.128
表3本实施例中目标地块节能量的计算结果
Figure BSA00000175546600091

Claims (2)

1.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目标地块的三维场景图像,所述三维场景图像的空间分辨率≥1米;
(2)将所述三维场景图像置于地理投影坐标系中,在该地理投影坐标系中构建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各个建筑体的平面空间定位矢量图;
(3)从所述三维场景图像中获取所述目标地块内的每个建筑体的高度,根据所获取的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各个建筑体的高度和所述平面空间定位矢量图构建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
(4)根据所述三维场景图像和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获取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和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高度,进而得到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
(5)根据步骤(4)所获取的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高度、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由公式(1)得到所述目标地块的节能量,
ΔQ=Cρ(SH-V)Δt    (1)
式(1)中,ΔQ表示所述目标地块的节能量,C表示目标地块内空气的比热容,ρ表示目标地块内空气的密度,H表示步骤(4)所获取的目标地块内的各建筑体的平均高度,S表示目标地块的总面积,V表示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1)从所述三维空间模型矢量图获取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各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和各建筑体的高度;
2)根据所述目标地块的总面积、各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和各建筑体的高度,按公式(2)或公式(3)获得所述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
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建筑体的基底面积×建筑体的高度)(2)
目标地块内的建筑体的体积之和=各建筑体基底面积之和*建筑平均高度(3)
=建筑密度*地块总面积*建筑平均高度。
CN2010102079293A 2010-06-24 2010-06-24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4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79293A CN101894210B (zh) 2010-06-24 2010-06-24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79293A CN101894210B (zh) 2010-06-24 2010-06-24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4210A true CN101894210A (zh) 2010-11-24
CN101894210B CN101894210B (zh) 2012-07-04

Family

ID=43103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79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4210B (zh) 2010-06-24 2010-06-24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42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993A (zh) * 2012-02-14 2012-07-25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投影的花瓣间碰撞的检测和绘制修正花瓣的方法
CN106056591A (zh) * 2016-05-25 2016-10-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融合光谱图像和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城市密度估计方法
CN114529664A (zh) * 2020-11-20 2022-05-24 深圳思为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场景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222A (zh) * 2008-06-13 2008-10-22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真正射影像快速构建三维建筑物场景的方法
CN101582174A (zh) * 2009-02-27 2009-11-18 泰瑞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在三维模式下展示空间场强结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222A (zh) * 2008-06-13 2008-10-22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真正射影像快速构建三维建筑物场景的方法
CN101582174A (zh) * 2009-02-27 2009-11-18 泰瑞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在三维模式下展示空间场强结果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993A (zh) * 2012-02-14 2012-07-25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投影的花瓣间碰撞的检测和绘制修正花瓣的方法
CN102609993B (zh) * 2012-02-14 2014-06-04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投影的花瓣间碰撞的检测和绘制修正花瓣的方法
CN106056591A (zh) * 2016-05-25 2016-10-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融合光谱图像和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城市密度估计方法
CN114529664A (zh) * 2020-11-20 2022-05-24 深圳思为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场景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4210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 et al. Evaluation on energy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for office building envelope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of China
Yu et 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nergy performance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envelope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of China
Krstić-Furundžić et al. Assessment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office building models: A case study
CN101894210B (zh)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CN104680001A (zh) 基于人体热适应模型的建筑节能率计算方法
Diao et al.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wall materials in villages and towns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in China
Almodovar et al. Roof ponds combined with a water-to-air heat exchanger as a passive cooling system: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wo system variants
CN102354004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阵列式局地风环境监测方法
Yao et al. Study on passive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trategies for cold lanes and courtyard houses—A case study of rural traditional village in Shaanxi, China
Leroux et al. Pilot-scale experimental study of an innovative low-energy and low-cost cooling system for buildings
Balocco et al. An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building energy need evaluation at real operative conditions. A case study validation
Xu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aytime cooling effect of cool materials: A case study combining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Simon et al. Evaluation of ENVI-met’s multiple-node model and estimation of indoor climate
Korniyenko et al. Thermal renovation of facade systems in block buildings
CN101901301B (zh) 一种建筑体表面材质属性参数批量赋值及提取的方法
Li et al. Research on Multiple Energy-Saving Strategies for Existing Coach Stations: A Case of the Xi’an Area, China
CN116150859B (zh) 湿地公园降温效应及建筑能耗预测系统、方法及装置
Bligh et al. Model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earth-contact buildings,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phase change due to soil freezing
Huo et al. Simulation of urban functional zone air temperature based on urban weather generator (UWG):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China
Zanchini et al. Planned energy-efficient retrofitting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Italy
Park Thermal Analysis of Hollow Core Ventilated Slab Systems
Liu et 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for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s Based on Life Cycle Cost
Wang et 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si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underground-water source therm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Mauree et al. On the impact of local climatic conditions on urban energy use: A case study
Bagarella et al. Research in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at the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during the First 15 Years of 2000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