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3280B -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3280B
CN101893280B CN201010224368.8A CN201010224368A CN101893280B CN 101893280 B CN101893280 B CN 101893280B CN 201010224368 A CN201010224368 A CN 201010224368A CN 101893280 B CN101893280 B CN 101893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 dissipation
plate
dissipation frame
typ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43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3280A (zh
Inventor
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243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3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3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3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3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32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属于电采暖领域。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面状发热体,发热体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金属散热框架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金属散热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发热体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保温绝热层为硬质发泡保温材料。采暖系统的技术方案为:由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板式电取暖器组成。其有益效果是:采用面状的电热材料,大大增加散热面积,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散热框架向外侧单向辐射热量,能够大大提高电热转化率及热效率;两个或多个板式电取暖器之间采用互相并联连接,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板式电取暖器的数量,控制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采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采暖设备主要有电热油汀、壁挂式电暖气、电热暖风机、家用电空调机(电辅助加热)、小太阳、大功率电热板及其变形产品等产品,他们采用的电热材料不外乎线状、网状、带状或管状电热材料,决定了其大功率、小面积、对流散热的工作模式。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功率大且集中、电热转化率低、热效率低、使用不方便、控制不灵活、采暖效果不理想、电耗高、寿命短。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电采暖设备,存在散热面积小,电热转化率低,使用不方便,控制不灵活,热效率低,电耗高和寿命短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增加电采暖设备的散热面积,提高其电热转化率及热效率,使用方便,控制灵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所述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包括面状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位于所述发热体另一侧的所述金属散热框架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所述保温绝热层为硬质发泡保温材料;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铆柱,所述铆柱穿过所述发热体伸至所述保温绝热层内;所述铆柱位于所述保温绝热层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且所述加固强化板与发热体间隔设置,所述硬质发泡保温材料是在所述加固强化板安装到所述金属散热框架内之后灌入所述金属散热框架并固化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其中一个所述电源连接插头上连接有温控器和/或限温器。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外侧端面为波浪形。
所述采暖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由前面所述的板式电取暖器组成,所述板式电取暖器至少有两个,所述板式电取暖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源连接插头,所述板式电取暖器之间并联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面状电热材料制成的发热体,大大增加散热面积,且发热体的一侧为金属散热框架,另一侧为保温绝热层,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散热框架向外侧单向辐射热量,与传统的对流散热方式相比,能够大大提高电热转化率及热效率;两个或多个板式电取暖器之间采用互相并联连接,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板式电取暖器的数量,控制灵活;可以实现通过温控器控制,可以实现温度的自由调节,使用舒适,采暖精确;金属散热框架的外表面还可以采用波浪形,增加其辐射热量的有效面积;金属散热框架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远红外辐射强化层,增加电热远红外辐射转化率,降低电耗、增强采暖效果和增加环境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板式电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板式电取暖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板式电取暖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板式电取暖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1、金属散热框架;2、发热体;3、保温绝热层;4、加固强化板;5、铆柱;6、温控器;7、电源连接插头;8、远红外辐射强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包括面状发热体2,发热体2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1,位于发热体2另一侧的金属散热框架1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3,金属散热框架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发热体2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7。
保温绝热层3为硬质发泡聚氨酯,也可以选择其它硬质隔热耐温阻燃发泡材料。
金属散热框架1的内侧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个铆柱5,铆柱5穿过发热体2伸至保温绝热层3内。
铆柱5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4。
右侧的电源连接插头7上连接有温控器6。
发热体2选择金属基、碳基或复合高分子基的面状电热材料,或恒电阻或具有自限温功能的材料均可;发热体2为薄片面状发热材料,紧贴到金属散热框架1上,通过金属散热框架1向外辐射热量,能够把采暖负荷的均匀功率平摊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整个平面上,实现低功率大面积采暖。
通过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内侧端面中心上设置铆柱5,加固强化板4固定在铆柱5上,在金属散热框架1内灌入作为保温绝热层3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后,由于铆柱5的另一端和加固强化板4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硬质发泡聚氨酯凝固后,金属散热框架1、发热体2和保温绝热层3牢固的连接成一个整体,有效避免金属散热框架1变形,金属散热框架1和发热体2之间产生空隙,与保温绝热层3剥离;一旦金属散热框架1变形,取暖器的品相变丑,甚至无法使用;一旦金属散热框架1与发热体2之间产生空隙,将影响散热效果,甚至影响发热体2的寿命;一旦发热体2与保温绝热层3剥离,取暖器的整体强度大为降低,甚至导致金属散热框架1、发热体2和保温绝热层3三方分体。可以根据金属散热框架1的大小及其他结构要求,在其内侧设置多个铆柱5,以确保将金属散热框架1、发热体2和保温绝热层3紧密的连接起来、应力场均匀。
通过在铆柱5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4,在灌入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凝固后,不仅能够使金属散热框架1、发热体2和保温绝热层3更好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在作为保温绝热层3的硬质发泡聚氨酯灌入金属散热框架1内时,挤入到发热体2和加固强化板4之间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在加固强化板4固定的前提下,硬质发泡聚氨酯推动发热体2向金属散热框架1一侧移动,从而使发热体2紧紧的贴靠到金属散热框架1上,有效提高热效率。
右侧的电源连接插头7通过温控器6连接到电源上,可以实现温度的智能调节,使用舒适,采暖精确。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包括面状发热体2,发热体2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1,位于发热体2另一侧的金属散热框架1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3,金属散热框架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发热体2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7。
保温绝热层3为硬质发泡聚氨酯,也可以选择其它硬质隔热耐温阻燃发泡材料。
金属散热框架1的内侧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个铆柱5,铆柱5穿过发热体2伸至保温绝热层3内。
铆柱5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4。
右侧的电源连接插头7上连接有温控器6。
金属散热框架1的外侧设置有远红外辐射强化层8。
发热体2选择金属基、碳基或复合高分子基的面状电热材料,或恒电阻或具有自限温功能的材料均可;发热体2为薄片面状发热材料,紧贴到金属散热框架1上,通过金属散热框架1向外辐射热量,能够把采暖负荷的均匀功率平摊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整个平面上,实现低功率大面积采暖。
通过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外侧设置远红外辐射强化层8,增加电热远红外辐射转化率,采暖时受热直接,热舒适性好。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包括面状发热体2,发热体2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1,位于发热体2另一侧的金属散热框架1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3,金属散热框架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发热体2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7。
保温绝热层3为硬质发泡聚氨酯,也可以选择其它硬质隔热耐温阻燃发泡材料。
金属散热框架1的内侧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个铆柱5,铆柱5穿过发热体2伸至保温绝热层3内。
铆柱5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4。
右侧的电源连接插头7上连接有温控器6。
金属散热框架1的外侧端面为波浪形。
发热体2选择金属基、碳基或复合高分子基的面状电热材料,或恒电阻或具有自限温功能的材料均可;发热体2为薄片面状发热材料,紧贴到金属散热框架1上,通过金属散热框架1向外辐射热量,能够把采暖负荷的均匀功率平摊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整个平面上,实现低功率大面积采暖。
金属散热框架1的外侧端面为波浪形,增加有效散热面积,提高采暖效率。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采暖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由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的板式电取暖器组成的,板式电取暖器设置有四个,四个板式电取暖器之间互相并联连接。
可以根据采暖面积的大小和围护结构特点,选取合适数量的板式电取暖器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板式电取暖器通过电源连接插头7使两者的电路形成并联连接,然后将其中一个端部的板式电取暖器直接或通过温控器6连接到电源上即可,另一端的板式电取暖器空闲的电源连接插头7,为了用电安全,用一个与电源连接插头7形状相同的封头堵死即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增加或减少板式电取暖器的数量,使用方便,控制灵活。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取暖器或由其组成的采暖系统,既可以固定在墙上、顶棚上使用,也可以放在桌面上或踏在脚下使用;既可以在普通地方使用,也可以在浴室等特殊地方使用;既可以选择带调温功能的单块单独使用,也可以把多块不同型号产品互相并联连接起来,再接入智能温控设备组成电采暖系统使用;既可以局部间歇式采暖,也可以整体连续式采暖。使用方式和地点不受限制,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低功率大面积远红外辐射采暖、按实际需要采暖、智能化控制采暖的融合,集便捷、高效、环保、节能、舒适和保健于一身,克服了传统电采暖设备功率集中、采暖效果差、成本高等不足,适合各区域整体采暖或局部采暖、各种住宅或公共建筑的主要或辅助供暖、工业建筑供暖及工业设备伴热等多个场合和领域的各种采暖或伴热需要,尤其适合各种岗亭哨所、移动建筑、简易建筑、特种建筑、无人执守场所等的冬季采暖或伴热,其在精确按需采暖方面的优势是其他采暖设备所无法比拟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状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位于所述发热体另一侧的所述金属散热框架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
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外侧设置有远红外辐射强化层;
所述发热体为薄片面状发热材料,且紧贴到所述金属散热框架上;
所述保温绝热层为硬质发泡保温材料;
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铆柱,所述铆柱穿过所述发热体伸至所述保温绝热层内;
所述铆柱位于所述保温绝热层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且所述加固强化板与发热体间隔设置,所述硬质发泡保温材料是在所述加固强化板安装到所述金属散热框架内之后灌入所述金属散热框架并固化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电源连接插头上连接有温控器和/或限温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外侧端面为波浪形。
4.一种由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板式电取暖器组成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电取暖器至少有两个,所述板式电取暖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源连接插头,所述板式电取暖器之间并联连接。
CN201010224368.8A 2010-07-02 2010-07-02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3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4368.8A CN101893280B (zh) 2010-07-02 2010-07-02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4368.8A CN101893280B (zh) 2010-07-02 2010-07-02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3280A CN101893280A (zh) 2010-11-24
CN101893280B true CN10189328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3102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436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3280B (zh) 2010-07-02 2010-07-02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328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0178U (zh) * 1991-12-04 1992-07-15 郑大钧 落地式远红外电暖器
CN2301648Y (zh) * 1997-05-21 1998-12-23 贾永中 镜面电暖器
CN2500940Y (zh) * 2001-08-07 2002-07-17 宋安丛 电热辐射电暖器
CN1401942A (zh) * 2002-09-06 2003-03-12 张和君 辐射对流式电取暖器
CN2591480Y (zh) * 2002-12-18 2003-12-10 石伟 一种节能蓄热式新型碳纤维电暖器
CN2649988Y (zh) * 2003-08-19 2004-10-20 黄伟 一种远红外保温采暖板
CN2702211Y (zh) * 2004-06-04 2005-05-25 贾炜 绿色节能铝合金电暖气
CN2736676Y (zh) * 2003-12-24 2005-10-26 王辉 节能环保浴室型电暖器
CN201068063Y (zh) * 2007-05-14 2008-06-04 闫海亮 远红外线电暖壁画
CN201772542U (zh) * 2010-07-02 2011-03-23 吕鹏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7066A (ja) * 1998-02-20 1999-08-31 Daikin Ind Ltd 床暖房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0178U (zh) * 1991-12-04 1992-07-15 郑大钧 落地式远红外电暖器
CN2301648Y (zh) * 1997-05-21 1998-12-23 贾永中 镜面电暖器
CN2500940Y (zh) * 2001-08-07 2002-07-17 宋安丛 电热辐射电暖器
CN1401942A (zh) * 2002-09-06 2003-03-12 张和君 辐射对流式电取暖器
CN2591480Y (zh) * 2002-12-18 2003-12-10 石伟 一种节能蓄热式新型碳纤维电暖器
CN2649988Y (zh) * 2003-08-19 2004-10-20 黄伟 一种远红外保温采暖板
CN2736676Y (zh) * 2003-12-24 2005-10-26 王辉 节能环保浴室型电暖器
CN2702211Y (zh) * 2004-06-04 2005-05-25 贾炜 绿色节能铝合金电暖气
CN201068063Y (zh) * 2007-05-14 2008-06-04 闫海亮 远红外线电暖壁画
CN201772542U (zh) * 2010-07-02 2011-03-23 吕鹏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3280A (zh) 201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08656U (zh) 基于相变蓄热围护结构隔热的碳纤维智慧供热系统
CN206459251U (zh) 一种集成墙暖
CN207214212U (zh) 一种水电两用地暖地板
CN204648414U (zh) 一种碳晶电暖画
CN202913598U (zh) 一种具有远红外功能的电暖墙板
CN101893280B (zh)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CN201772542U (zh)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CN206100499U (zh) 远红外铁氟龙碳纤维电地暖线
CN206552577U (zh) 新型高效保温箱
CN202419768U (zh) 碳晶墙暖板
CN201605785U (zh) 自限温电热片踢脚线
CN203050163U (zh) 太阳能液压站温控室
CN201766723U (zh) 碳晶发热板
CN208210328U (zh) 三相加热芯
CN205637201U (zh) 一种具有供暖功能的节能环保型建筑
CN204901868U (zh) 一种多加热区域的电陶盘
CN107192000A (zh) 一种碳纤维红外线取暖器
CN105805816A (zh) 一种纳米碳纤维红外热能取暖器
CN201351959Y (zh) 节能电子取暖器
CN205894433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吊顶
CN217209532U (zh) 一种石墨烯电采暖
CN211831202U (zh) 一种电热板
CN202521699U (zh) 一种岗亭专用智能地热装置
CN207610265U (zh) 一种新型电地暖系统
CN209730599U (zh) 一种新型美式箱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