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3363B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3363B
CN101883363B CN 200910083538 CN200910083538A CN101883363B CN 101883363 B CN101883363 B CN 101883363B CN 200910083538 CN200910083538 CN 200910083538 CN 200910083538 A CN200910083538 A CN 200910083538A CN 101883363 B CN101883363 B CN 101883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link
take
macro base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835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3363A (zh
Inventor
贾保灵
秦飞
张�杰
张利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 20091008353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33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3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3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用以在包含中继站的系统中,实现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Access链路资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继(Relay)技术是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系统的一项重要特性,中继(Relay)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系统容量或者扩大系统覆盖范围。
参见图1,中继(Relay)技术是通过中继站(RS,Relay Station)中转演进型基站(eNB)和用户设备(UE)之间传输的数据,有效地填补覆盖不足造成的覆盖空洞和阴影死角,此时的UE可以称为中继站的用户设备(Relay UE)。对于不需要RN中转而直接与eNB传输数据的UE,可以称为宏用户设备(MacroUE),或者eNB的用户设备。所述的eNB可以称为宏基站。图1中的RS1、RS2、RS3分别表示不同的中继站,BS表示宏基站eNB。
相比长期演进(LTE)系统,为了满足小区的平均吞吐量和小区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更高的要求,中继站被引入LTE plus系统。Relay技术的引入,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获得覆盖和容量增益,但由于插入了1个或者多个新的网络节点-RS,因此也插入了新的干扰源,导致了更复杂的干扰结构。
引入中继站后,空中接口链路分为两部分:中继站与eNB之间的链路,称为中继链路,即Backhaul链路。Relay UE与中继站之间的链路,以及eNB的用户设备与eNB之间的链路,都可以称为接入链路,即Access链路。
然而,目前的包含中继站的系统中,还无法在Access链路上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在包含中继站的系统中,实现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Access链路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包括:
资源量确定单元,用于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分配单元,用于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资源分配装置,用于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宏基站,用于将所述资源分配装置为该宏基站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该宏基站的用户设备;
中继站,用于将所述资源分配装置为该中继站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该中继站的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从而在包含中继站的系统中,实现了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Access链路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引入中继站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在包含中继站的系统中,实现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Access链路资源。
在Access链路上,为了提升资源占用效率,中继站的用户设备和eNB的用户设备同时发送/接收数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资源分配时,考虑了在中继站的用户设备和eNB的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以达到提高系统容量或系统边缘覆盖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步骤:
S101、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S102、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较佳地,步骤S101包括:
根据宏基站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的比例关系,以及系统未被占用的资源量(即可用资源量),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还包括:
根据系统覆盖状态,调整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其中,所述系统覆盖状态,即系统当前的覆盖情况,可以用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来表征,也可以用边缘用户的满意率来表征,例如边缘用户设备的掉话率等。
较佳地,根据系统覆盖状态,调整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周期统计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门限值时,按照一定步长,增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门限值时,按照一定步长,减小所述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
较佳地,步骤S102包括:
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或者,步骤S102包括:
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以及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或者,步骤S102包括:
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采用跳频方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可以同时被宏基站和中继站使用,即宏基站已经使用了该资源,但中继站仍然可以占用该资源。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即宏基站的接入链路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该资源可以是频率资源;另外,对于TDD系统而言,该资源也可以是时隙资源。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还包括:
宏基站和中继站分别将为自身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各自的用户设备。
较佳地,宏基站和中继站分别将为自身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各自的用户设备的步骤包括:
确定系统中心用户设备和边缘用户设备;
对于宏基站和中继站相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宏基站和中继站将该资源分配给系统中心用户设备;
对于宏基站和中继站不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宏基站和中继站将该资源分配给系统边缘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和步骤S102,可以由操作和维护实体(O&M)执行,也可以由宏基站执行,或者也可以由其他的网络节点执行。
例如:从不同的资源位置开始,即从频率相差很大的PRB位置开始,一个是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另一个是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eNB和中继站分配资源,如图3所示,这种分配方式简单、上下行均适用。具体包括:
步骤1:O&M(或宏基站)根据网络规划、仿真或者宏基站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配置宏基站和中继站在接入链路上需要占用的资源量,该资源量可以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进行实时调整。
步骤2:O&M(或宏基站)根据图3所示方式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PRB资源,并将所分配的PRB资源信息通过相关接口通知给宏基站和中继站。
步骤3:宏基站和中继站分别根据O&M(或宏基站)为自身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以及用户设备的调度优先级顺序,将自身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自身的用户设备。
再例如:
eNB和中继站的可用资源可以横跨整个系统频带,采用跳频方式,为eNB和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如图4所示。这种方式可以确保频率选择性衰落带来的调度增益,如果系统中存在多个中继站,则多个中继站的接入链路资源可以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不同中继站周期使用相同的资源;也可以采用频分的方式,即多个中继站站和基站同时参加资源的跳频分配,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1:O&M(或宏基站)根据网络规划、仿真或者宏基站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配置宏基站和中继站在接入链路上需要占用的资源量,该资源量可以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进行实时调整。
步骤2:O&M(或宏基站)根据图4所示方式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PRB资源,即在整个带宽范围内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资源,但中继站和宏基站占用的PRB如果不同的话,则中继站和宏基站占用PRB的位置是相互交错的,并通过相关接口通知宏基站和中继站。
步骤3:宏基站和中继站分别根据O&M(或宏基站)为自身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以及用户设备的调度优先级顺序,将自身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自身的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当前网络覆盖和容量情况,调整中继站的用户设备和eNB的用户设备的资源分配比例和资源位置,从而达到在保证吞吐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中继站和基站之间的干扰,同时提高网络边缘用户设备的速率。
例如,假设系统可用带宽内的PRB资源数目为N,eNB可用PRB资源数目为N1,第1中继站可用PRB资源数目为N2,第2中继站可用PRB资源数目为N3,......第i中继站可用PRB资源数目为Ni+1,则从资源占用效率角度(即尽可能分配所有的资源给宏基站或者中继站)考虑有如下关系式:
N 1 + Σ i = 2 M N i > = N
可知,M-1为中继站的个数,中继站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
N 1 + Σ i = 2 M N i = N 时,说明eNB的用户设备和中继站的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此时eNB的用户设备和中继站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较低,因此边缘用户设备速率较好;
当N1=N2=......=N时,说明eNB的用户设备和中继站的用户设备使用相同的资源,eNB的用户设备和中继站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最为严重,但系统可用资源最多,系统容量较大。
由此可知,通过调整N1、N2、N3....Ni的取值,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小区容量和覆盖情况。
Figure G2009100835382D00073
越大,对系统容量的改善就越明显;
Figure G2009100835382D00074
越小,对系统覆盖的改善即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就越明显。
例如,在密集市区或者热点小区,以仅有一个中继站为例,中继站的用户设备和eNB的用户设备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域资源,即N1和N2都为N。而在郊区等覆盖范围受限的系统,可以采用极端情况,即N1+N2=N的配置。N1和N2的比例与eNB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信道条件等有关。eNB的覆盖范围越大,则其可用的资源即N1就越大;其信道条件越好,可用的资源即N1就越小。反之,eNB的覆盖范围越小,则其可用的资源即N1就越小;其信道条件越差,可用的资源即N1就越大。N1和N2可以根据系统仿真或者专业的网络规划优化软件,以及中继站的设置目的,事先确定,也可以根据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资源占用效率自适应地进行更新。
还是以一个小区中仅存在一个中继站为例,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的资源量的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eNB和中继站的发射功率、路损模型(即路径的传输损耗)等参数可以计算得到eNB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比例为T∶1,或者也可以通过规划软件得到eNB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比例为T∶1,并设置N1∶N2=T∶1。
步骤2:统计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步骤3:判定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否高于某一门限值th1,如果是则说明系统边缘覆盖较强,可以增加eNB和中继站的相同资源,转入步骤4;否则,判定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否低于某一门限值th2,如果是,则需要减少eNB和中继站的相同资源,进入步骤5;若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介于th1和th2之间,则不需要调整eNB和中继站的相同资源量。其中,th1大于th2。
步骤4:eNB的可用资源量N1和中继站的可用资源量N2分别增加一个步长step1,即N1=N1+step1,N2=N2+step1,然后转入步骤2。
步骤5:eNB的可用资源量N1和中继站的可用资源量N2减少一个步长step2,即N1=N1-step2,N2=N2-step2,并且,N1和N2降低的最低门限为N1+N2=N,然后转入步骤2。
中继站的用户设备和eNB的用户设备使用相同频带资源的情况,对于重叠资源部分,避免中继站和eNB之间的干扰,也是中继站技术中资源分配需要考虑的内容。为了减少中继站和eNB之间的干扰,eNB和中继站的相同资源尽量分配给系统的中心用户设备,eNB和中继站的不同资源尽量分配给系统的边缘用户设备,以降低相互干扰,但同时还要兼顾频率选择性衰落带来的调度增益。
例如:为不同用户设备设置相应权值f,权值越高的用户设备被分配PRB资源的优先级越高。权值f的计算公式为:
f=a1*f1+a2*f2
其中,f1为根据不同的调度算法和策略(如正比公平算法、最大信噪比算法等)得到的权值,f1为[0,1]范围内的值;
f2为中继站的用户设备和eNB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避免权值,其取值原则为:在将eNB和中继站的相同资源分配给用户设备时,中心用户设备的f2取1,边缘用户设备的f2取0;在将eNB和中继站的不同资源分配给用户设备时,中心用户设备的f2取0,边缘用户设备的f2取1;
a1为f1的加权系数,a2为f2的加权系数。a1和a2的比例不同,导致f1和f2的比重不同。a1和a2的比例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营策略通过外部参数设置。比例越大,则说明资源分配时考虑干扰权置的比例越高,系统干扰可能比较严重,但终端设备之间公平性等通过f1体现的参数指标比较容易满足;否则,比例越小,则说明资源分配时考虑干扰权置的比例越低,系统干扰可能比较小,但终端设备之间公平性等通过f1体现的参数指标比较难满足。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包括:
资源量确定单元11,用于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分配单元12,用于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较佳地,所述资源量确定单元11包括:
比例关系确定单元111,用于确定宏基站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的比例关系。
确定单元112,用于根据宏基站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的比例关系,以及系统未被占用的资源量,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较佳地,所述资源量确定单元11还包括:
调整单元113,用于根据系统覆盖状态,调整所述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较佳地,所述调整单元113,周期统计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门限值时,增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门限值时,减小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其中,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
较佳地,所述分配单元12,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或者,所述分配单元12,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以及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或者,所述分配单元12,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采用跳频方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资源分配装置21,用于分别确定宏基站22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23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按照宏基站22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22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23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23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宏基站22,用于将所述资源分配装置21为该宏基站22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该宏基站22的用户设备24。
中继站23,用于将所述资源分配装置21为该中继站23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该中继站23的用户设备25。
较佳地,所述宏基站22,将自身和中继站23相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系统中心用户设备;将自身和中继站23不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系统边缘用户设备。
较佳地,所述中继站23,将自身和宏基站22相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系统中心用户设备;将自身和宏基站22不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系统边缘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系统中,至少包括一个宏基站和一个中继站,各宏基站和中继站都有自身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从而在包含中继站的系统中,实现了为中继站和宏基站分配Access链路资源,并且,通过不同的资源分配策略,达到干扰协调的目的,从而平衡中继系统中的系统容量和覆盖。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周期统计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门限值时,增大所述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门限值时,减小所述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宏基站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的比例关系,以及系统未被占用的资源量,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或者,
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以及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的步骤包括:
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采用跳频方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宏基站和中继站分别将为自身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各自的用户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宏基站和中继站分别将为自身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各自的用户设备的步骤包括:
对于宏基站和中继站相同的接入链路资源,所述宏基站和中继站将该资源分配给系统中心用户设备;
对于宏基站和中继站不同的接入链路资源,所述宏基站和中继站将该资源分配给系统边缘用户设备。
7.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资源量确定单元,包括比例关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宏基站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的比例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宏基站和中继站的覆盖范围的比例关系,以及系统未被占用的资源量,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调整单元,用于周期统计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门限值时,增大所述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门限值时,减小所述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
分配单元,用于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单元,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或者,
所述分配单元,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按照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以及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单元,在接入链路允许占用的所有资源内,采用跳频方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资源分配装置,用于分别确定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按照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宏基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并且按照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为该中继站分配接入链路资源;周期统计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门限值时,增大所述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当边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门限值时,减小所述宏基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以及中继站的接入链路需要占用的资源量;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
宏基站,用于将所述资源分配装置为该宏基站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该宏基站的用户设备;
中继站,用于将所述资源分配装置为该中继站分配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该中继站的用户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宏基站,将自身和中继站相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系统中心用户设备;将自身和中继站不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系统边缘用户设备;
所述中继站,将自身和宏基站相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系统中心用户设备;将自身和宏基站不同的接入链路资源,分配给系统边缘用户设备。
CN 200910083538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18833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83538 CN101883363B (zh)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83538 CN101883363B (zh)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363A CN101883363A (zh) 2010-11-10
CN101883363B true CN101883363B (zh) 2013-05-22

Family

ID=43055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83538 Active CN101883363B (zh)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33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461B (zh) * 2010-12-06 2014-04-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频域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03249164B (zh) * 2013-04-08 2015-10-28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一种链状无线网络的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
EP3300284B1 (en) * 2016-09-26 2021-12-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resources to user equipment
CN107317618B (zh) * 2017-06-23 2020-06-26 广西大学 速率自适应功率分离中继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0432A2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Assigning channe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170351A (zh) * 2006-10-23 2008-04-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WO2009003392A1 (fr) * 2007-07-02 2009-0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demande de largeur de bande et station relais
WO2009026744A1 (fr) * 2007-08-31 2009-03-05 Alcatel Shanghai Bell Company,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de l'attribution de ressources dans un réseau de relais sans fil
CN101384073A (zh) * 2007-09-07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通过信道借用中继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1389128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通过无线中继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1394227A (zh) * 2007-09-21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系统中的路由选择和子信道分配联合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0432A2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Assigning channe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170351A (zh) * 2006-10-23 2008-04-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WO2009003392A1 (fr) * 2007-07-02 2009-0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demande de largeur de bande et station relais
WO2009026744A1 (fr) * 2007-08-31 2009-03-05 Alcatel Shanghai Bell Company,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de l'attribution de ressources dans un réseau de relais sans fil
CN101384073A (zh) * 2007-09-07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通过信道借用中继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1389128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通过无线中继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1394227A (zh) * 2007-09-21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系统中的路由选择和子信道分配联合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i Zeng等.RESOURCE ALLOCATION IN RELAY-BASED SATELLIT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http://drum.lib.umd.edu》.2008, *
LG Electronics.R1-091198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DL System with Relays.《R1-091198》.2009, *
Qualcomm Europe.R1-084515 Comparing Relay Support with MBSFN and Blank Subframes.《R1-084515》.2008, *
ZTE.R1-090641 Control Signaling Structures for Relay Link.《R1-090641》.20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363A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8735B (zh) 子帧间的业务负荷均衡处理及小区间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238744B (zh) 控制信道的干扰抑制
CN102511178B (zh) 管理服务器、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和中继设备
EP297444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rat integration
Weber et al. 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HetNets using eICIC
Su et al. LTE-U and Wi-Fi coexistence algorithm based on Q-learning in multi-channel
US9713056B2 (en) Switching and aggregation of small cell wireless traffic
CN101925185B (zh) 中继蜂窝网络的干扰抑制方法、基站和网络系统
JP636215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内で無線リソースをミュート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Nardini et al. Practical large-scale coordinated scheduling in LTE-Advanced networks
Hou et al. Proportionally fair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band wireless systems
CN104412647B (zh) 用于帮助解决通信系统中的边界问题的集群优化的方法
Giambene et al. Soft frequency reuse schemes for heterogeneous LTE systems
CN101883363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20680B (zh) 一种中继网络中的调度方法
Su et al. Tac-U: A traffic balancing scheme over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bands for Tactile Internet
US20110103365A1 (en)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im et al. Load balancing in two-tier cellular networks with open and hybrid access femtocells
CN104618934B (zh) 一种基于吞吐量预测的整体优化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hen et al. A closed-loop UL power control scheme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dynamic TD-LTE systems
CN104378785A (zh) 一种微小区的上下行子帧重配置方法和装置
Wang et al. System performance of LTE-advanced network with D2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Wu et al. A novel coordinated spectrum assignment scheme for densely deployed enterprise LTE femtocells
Khan et al. Opportunistic mode selection and RB assignment for D2D underlay operation in LTE networks
CN105282849B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