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3281A - 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3281A
CN101883281A CN2010102011765A CN201010201176A CN101883281A CN 101883281 A CN101883281 A CN 101883281A CN 2010102011765 A CN2010102011765 A CN 2010102011765A CN 201010201176 A CN201010201176 A CN 201010201176A CN 101883281 A CN101883281 A CN 101883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odule
encoding
image
upd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11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3281B (zh
Inventor
程旭
张杨
管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zhi 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DA ZHONGZHI MICRO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DA ZHONGZHI MICRO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filed Critical BEIDA ZHONGZHI MICRO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 2010102011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3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3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3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平衡编码条件对图像编码的影响,其中该系统包括图像更新模块及编码模块,还包括预测模块、选择模块及反馈模块,其中:该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反馈的编码结果预测获得当前编码条件;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该当前编码条件为该图像更新模块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选择一种优选编码方法;该编码模块,用于根据该优选编码方法对所述图像更新内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该反馈模块,用于反馈该编码模块所获得的编码结果。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平衡编码条件对图像编码的影响的技术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显示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远程显示系统(Remote Display System),通常也称为瘦客户系统(Thin-Client System),将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和执行逻辑分离,客户端接收来自服务器端的屏幕更新,并将鼠标键盘等事件发送给服务器端处理。典型的远程显示系统包括X视窗系统(X Window System)、微软终端服务(Microsoft Terminal Service)、Sun Ray、虚拟网络计算(Virtual NetworkComputing,VNC)和瘦客户机网络计算(Thin-client Internet Computing,THINC)等。
尽管不同的远程显示系统在不同的层次对显示元素编码,并采用不同的绘图原语,但图像编码是基本操作,当显示更新无法用其他绘图原语表达时,只能直接对图像编码。因此在远程显示系统中,图像编码成为了影响系统显示性能的重要因素。
端到端延迟是评价交互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远程显示系统中的端到端延迟是由图像编码时间、传输时间和解码时间共同决定的。编解码时间取决于编解码算法的复杂度,传输时间取决于图像的压缩比和网络环境。因此编码方法需要在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和网络环境等因素之间进行权衡。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静态图像编码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实施例主要包括图像更新模块110、编码模块120及输出模块130,其中:
图像更新模块110,用于获取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
编码模块120,与该图像更新模块110相连,用于在图像更新内容无法用绘图原语表达时,对图像更新内容固定地采用Hextile或者Tight等确定的某一种编码方法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
输出模块130,与该编码模块120相连,用于输出该编码结果。
图2为现有技术中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的系统实施例,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从原始屏幕中获取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
一般地,图像更新内容的获取方法有多种,比如抓取整个屏幕(framebuffer)的内容,然后再比较本次抓屏与上一次抓屏之间的差异部分,将其作为显示更新内容;为了提高性能,也可采用另外的方法,比如每当屏幕发生更新,则将更新区域通知给镜像驱动,再由镜像驱动抓取更新的区域;
步骤S220,在图像更新内容无法用绘图原语表达时,对图像更新内容采用Hextile或者Tight等确定的某一种固定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
步骤S230,输出该编码结果。
由于不同的编码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图像特性及网络环境,但在大部分远程显示系统中,对图像更新内容固定地采用单一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难以在不同条件下有效平衡上述图像特性及网络环境等编码条件对图像编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平衡编码条件对图像编码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包括:
根据反馈的编码结果预测获得当前编码条件;
根据该当前编码条件为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选择一种优选编码方法;
根据该优选编码方法对所述图像更新内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并反馈。
优选地,该编码结果包括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及网络带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满足系统端到端延迟的情况下,为所述图像更新内容选择压缩比最大的编码方法作为该优选编码方法。
优选地,所述当前编码条件包括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系统,包括图像更新模块及编码模块,还包括预测模块、选择模块及反馈模块,其中:
该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反馈的编码结果预测获得当前编码条件;
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该当前编码条件为该图像更新模块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选择一种优选编码方法;
该编码模块,用于根据该优选编码方法对所述图像更新内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
该反馈模块,用于反馈该编码模块所获得的编码结果。
优选地,该预测模块用于获得包括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的该当前编码条件。
优选地,该选择模块用于在满足系统端到端延迟的情况下,为所述图像更新内容选择压缩比最大的编码方法作为该优选编码方法。
优选地,该编码模块用于获得包括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及网络带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的该编码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远程显示系统中通过性能预测从多种编码方法中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平衡编码条件对图像编码的影响的技术缺陷,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提高了系统的显示性能,并减小网络带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静态图像编码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静态图像编码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首先,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更新内容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由计算机产生的文本、图标等合成图像,另一类是应用程序显示的照片等连续色调图像。不同的编码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静态图像编码特征,对同样的图像会有不同的编解码时间和压缩比,从而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产生不同的端到端延迟。
一般而言,用户会针对某一应用进行一段时间的操作,同时网络环境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即远程显示系统的图像特性和网络环境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上次编码结果预测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等编码条件,从而预测出当前显示更新的端到端延迟。其中的静态图像编码特性主要包括编解码速度和压缩比。
对静态图像编码进行性能预测,首先需要评估各种编码对于合成图像和连续色调图像这两类图像的编码属性,包括编解码时间和压缩比。表1列出了性能预测所需的静态图像编码属性。
表1、静态图像编码属性
  名称描述   (单位)
  TEs   合成图像单位输入编码时间
  TEc   连续色调图像单位输入编码时间
  TDs   合成图像单位输入解码时间
  TDc   连续色调图像单位输入解码时间
  Cs   合成图像压缩比
  Cc   连续色调图像压缩比
在实际系统运行过程中,在每次图像的编码、传输、解码过程完成后,能够得到以下数据:
编解码前的数据大小SRt,编解码后的数据大小SCt
编码时间表示为TEt,解码时间表示为TDt
网络传输时间表示为TNt
通过这些数据能够计算出在上次编码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压缩比Ct、可能的网络带宽BWt以及上次编码输入中合成图像所占的百分比α,也即可以得到以下表达式:
Ct=SRt/SCt                    式(1)
BWt=SCt/TNt                   式(2)
Ct=Cs×α+Cc×(1-α)          式(3)
根据式(3)可以得到:
α=(Ct-Cc)/(Cs-Cc)        式(4)
将候选编码的端到端延迟Tt+1分成图像编码、网络传输和图像解码三个部分,可以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Tt+1
Tt+1=St+1×[(TEs×α+TEc×(1-α))+Ct/BWt+(TDs×α+TDc×(1-α))]式(5)
其中,
St+1表示当前图像更新内容的大小;
TEs×α+TEc×(1-α)表示单位大小图像更新内容所需的编码时间;
Ct/BWt表示单位大小图像更新内容所需的网络传输时间;
TDs×α+TDc×(1-α)表示单位大小图像更新内容所需的解码时间。
理论上,某种编码方法的预测值Tt+1越小,该方法越值得采用。有些静态图像编码可以具有不同的编码参数,例如可以设定JPEG编码的压缩级别。可以将不同参数范围的同一编码当作不同的编码处理,同样能够利用上述性能预测表达式选择合适的编码参数。
在交互式系统中,并非所有操作都需要尽可能快的完成,已有的研究已经指出对于低于50~100毫秒(ms)的系统响应时间,用户通常是感觉不到的。因此,在选择编码时并不一定要选择具有最小延迟的编码,可以在满足系统端到端延迟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高压缩比(比如压缩比最大)的编码方法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这一点对于无线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显示系统来说更加重要。
图3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获取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
步骤S320,根据反馈的编码结果预测获得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等的当前编码条件;
步骤S330,根据该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等当前编码条件,从若干编码方法中为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选择一种适于当前编码条件的优选编码方法;
步骤S340,在图像更新内容无法用绘图原语表达时,根据所选择的该优选编码方法对该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
步骤S350,输出该编码结果,并反馈该编码结果用于进行后续编码的预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10与步骤S320及步骤S330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先后关系。而且,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是周期性地对编码结果进行反馈以用于后续图像更新内容的编码,而非对每一次编码的编码结果均进行反馈和预测。
上述步骤S310中反馈的编码结果,包括上一次编码所使用的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及网络带宽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而步骤S350中反馈的该编码结果,包括本次编码所使用的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及网络带宽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现有技术中的远程显示系统支持多种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它们具有不同的编解码速度和压缩比等特性,因此对于相同的图像和网络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端到端延迟,上述步骤S330中图像编码方法的选择阶段就是根据步骤S310中的预测结果(获得的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从多种编码方法中选择适合当前图像特性和网络环境等当前编码条件的优选编码方法。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确定一种固定的编码方法用于进行图像更新的编码,本发明从若干编码方法中选择一个适于当前编码条件的较优的编码方法进行图像更新内容的编码,并且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实现集中编码方法的动态切换,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平衡编码条件对图像编码的影响的技术缺陷,提高了系统的显示性能,并减小网络带宽。
图4为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结合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图4所示的系统实施例主要包括图像更新模块410、预测模块420,选择模块430,编码模块440,输出模块450以及反馈模块460,其中:
图像更新模块410,用于获取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
预测模块420,用于根据反馈的编码结果预测获得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等当前编码条件;
选择模块430,与该预测模块420相连,用于根据该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等当前编码条件,从若干编码方法中为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选择一种适于当前编码条件的的优选编码方法;
编码模块440,与该图像更新模块410及选择模块430相连,用于在图像更新内容无法用绘图原语表达时,根据该选择模块430所选择的该优选编码方法对该图像更新内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
输出模块450,与该编码模块440相连,用于输出该编码结果;
反馈模块460,与该预测模块420及编码模块440相连,用于将该编码结果反馈给该预测模块420用于进行后续编码的预测。
其中的选择模块430选择具体的编码方法时,可以从现有技术中多种编码方法中进行选择。而且,对于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编码参数进行静态图像编码的同一编码方法,本发明将其当作不同的编码方法。
该选择模块430用于在满足系统端到端延迟的情况下,为所述图像更新内容选择压缩比最大的编码方法作为该优选编码方法。
该编码模块440用于获得包括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及网络带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的该编码结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支持多种静态图像编码技术,该些静态图像编码技术具有不同的编解码速度和压缩比等特性,因此对于相同的图像和网络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端到端延迟,图像编码的选择过程就是根据性能预测的结果从多种编码中选择适合当前图像特性和网络环境的编码方法,并进行编码。
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历史编码前的信息预测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等编码条件,并根据预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法并用于到当前的图像更新内容的编码当中,反馈编码结果以用于后续的预测。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能够让远程显示系统的编码方法随图像更新特性及网络环境灵活地进行切换,开销小且性能预测不依赖于具体的编码方法,提高远程显示系统的显示性能,并减小网络带宽的消耗,节约了系统资源。
本发明技术方案以现有的远程显示系统为基础,但不受限于其中的某一种,而且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使用的多种静态图像编码方法也不受限于某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技术方案对图像更新的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和网络环境等其中至少一种进行预测,结合了编码、传输和解码等过程,良好地实现了端到端的延迟预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反馈的编码结果预测获得当前编码条件;
根据该当前编码条件为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选择一种优选编码方法;
根据该优选编码方法对所述图像更新内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并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编码结果包括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及网络带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满足系统端到端延迟的情况下,为所述图像更新内容选择压缩比最大的编码方法作为该优选编码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前编码条件包括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
5.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系统,包括图像更新模块及编码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测模块、选择模块及反馈模块,其中:
该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反馈的编码结果预测获得当前编码条件;
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该当前编码条件为该图像更新模块待更新的图像更新内容选择一种优选编码方法;
该编码模块,用于根据该优选编码方法对所述图像更新内容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结果;
该反馈模块,用于反馈该编码模块所获得的编码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预测模块用于获得包括当前静态图像编码特性及当前网络环境的该当前编码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选择模块用于在满足系统端到端延迟的情况下,为所述图像更新内容选择压缩比最大的编码方法作为该优选编码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编码模块用于获得包括编解码速度、压缩比及网络带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的该编码结果。
CN 201010201176 2010-06-13 2010-06-13 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883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01176 CN101883281B (zh) 2010-06-13 2010-06-13 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01176 CN101883281B (zh) 2010-06-13 2010-06-13 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281A true CN101883281A (zh) 2010-11-10
CN101883281B CN101883281B (zh) 2013-12-25

Family

ID=43055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01176 Active CN101883281B (zh) 2010-06-13 2010-06-13 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328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439A (zh) * 2014-07-30 2017-05-10 恩特里克丝有限公司 用于云流服务的系统、用于基于静止图像的云流服务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0652591B2 (en) 2014-07-30 2020-05-12 Sk Planet Co., Ltd. System for cloud streaming service, method for same using still-image compression techniqu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1836075A (zh) * 2019-04-15 2020-10-27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桌面补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6648A (ja) * 1997-06-19 2002-06-2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バッファ管理方法
CN1466388A (zh) * 2002-06-19 2004-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讯图像传输的主动防错方法
CN1468001A (zh) * 2002-06-27 2004-01-14 上海汉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因特网的媒体流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731717A (zh) * 2005-07-19 2006-02-08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视像传输的速率控制方法
US20090060287A1 (en) * 2007-09-05 2009-03-05 Hyde Roderick A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measuring device
CN101631030A (zh) * 2009-08-05 2010-01-20 华南理工大学 自适应的数字家庭网络流媒体传输带宽预测方法
CN101637025A (zh) * 2007-03-14 2010-01-2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量化控制方法和装置、其程序及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6648A (ja) * 1997-06-19 2002-06-2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バッファ管理方法
CN1466388A (zh) * 2002-06-19 2004-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讯图像传输的主动防错方法
CN1468001A (zh) * 2002-06-27 2004-01-14 上海汉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因特网的媒体流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731717A (zh) * 2005-07-19 2006-02-08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视像传输的速率控制方法
CN101637025A (zh) * 2007-03-14 2010-01-2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量化控制方法和装置、其程序及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US20090060287A1 (en) * 2007-09-05 2009-03-05 Hyde Roderick A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measuring device
CN101631030A (zh) * 2009-08-05 2010-01-20 华南理工大学 自适应的数字家庭网络流媒体传输带宽预测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439A (zh) * 2014-07-30 2017-05-10 恩特里克丝有限公司 用于云流服务的系统、用于基于静止图像的云流服务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0462200B2 (en) 2014-07-30 2019-10-29 Sk Planet Co., Ltd. System for cloud streaming service, method for still image-based cloud streaming servic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664439B (zh) * 2014-07-30 2020-04-03 Sk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云流服务器
US10652591B2 (en) 2014-07-30 2020-05-12 Sk Planet Co., Ltd. System for cloud streaming service, method for same using still-image compression techniqu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1836075A (zh) * 2019-04-15 2020-10-27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桌面补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36075B (zh) * 2019-04-15 2022-09-30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桌面补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281B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4438B (zh) 虚拟桌面图像的控制传输方法及系统
US9621406B2 (en) Remote browsing session management
US8577963B2 (en) Remote browsing session between client browser and network based browser
US8799412B2 (en) Remote browsing session management
RU2506715C2 (ru) Передача изменяющегося визуального контента
US9723067B2 (en) Prioritized content transmission
US20130007101A1 (en) Remote browsing session management
MX2008011658A (es) Codificacion eficiente de grupos de graficos alternativos.
EP2572268A1 (en) Processing updates of an image for transmission from a first terminal to a second terminal
WO2013003631A2 (en) Remote browsing session management
CN105677265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
US11741292B2 (en) Adaptive content delivery
EP3726838B1 (en) Management of memory for storing display data
CN101883140A (zh) 基于远程显示的编码系统及方法、服务器
CN103747077A (zh) 一种传输机制调整方法和服务端、客户端
US114636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video,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3179171A (zh) 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08289030A (ja) 画面描画転送システム
CN101883281B (zh) 一种远程显示系统的静态图像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13839998A (zh)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EP2727024A1 (en) Remote browsing session management
CN114501084B (zh) 播放器的起播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568706B (zh) 针对业务的容器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7307766B2 (ja) トラフィック調整方法、装置、電子機器、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録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2770358B (zh) 基于业务数据的多速率模式数据发送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08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No. 151 North Street Yanyuan resources building room 1107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zhi co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151 North Street, building 11, resources

Patentee before: Beida Zhongzhi Micro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