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6295A - 哑铃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哑铃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6295A
CN101876295A CN2009101071056A CN200910107105A CN101876295A CN 101876295 A CN101876295 A CN 101876295A CN 2009101071056 A CN2009101071056 A CN 2009101071056A CN 200910107105 A CN200910107105 A CN 200910107105A CN 101876295 A CN101876295 A CN 101876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section
energy
wind power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71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071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62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6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6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能发电系统,尤其是采用哑铃状集风式风洞,通过口径变化对自然风进行收缩加压,具有提高风速、控制气流、增强风压,利用采能叶轮获得大规模风能的风力发电装置。本发明选择适宜的风电场,在迎风方向建造哑铃状风洞,经过稳定段、收缩段,过渡到采能段,后端设置尾流段、出口段。在采能段安装可调谐风轮,驱动发电机组,获得电能。本发明配置测速调速装置、安全装置、减压装置、防冻防雪防雷装置。

Description

哑铃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能发电系统,尤其是采用哑铃状集风式风洞,具有提高风速、控制气流、增强风压,利用采能叶轮获得大规模风能的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料。近百年来,随着人类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殷切。进入二十一世纪,能源危机正在日益制约社会经济活动,传统使用的化石能源日益匮乏,价格不断攀升,成为引起世界经济动荡和影响和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Co2、S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生态变迁,危及人类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缓解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寻找开发可再生能源。目前列入重点研究开发的清洁能源有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风能的开发利用已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能源界和环保界的高度重视。地球上风力资源蕴藏量大,清洁无污染,施工周期短,投资灵活,占地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风能利用在一些欧洲国家已初具规模,欧洲风力发电设备生产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德国是发展和利用风能较早的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总共建立了6600座风力电站。德国政府计划,今后每年都将以30%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的风力发电量超过100万千瓦。丹麦靠近北海,是多风之国,也是最早发展风力发电站的国家。20多年来,丹麦在利用风能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丹麦风力发电量的增长率均在30%以上。除德国和丹麦外,荷兰、瑞典、法国、挪威、芬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也出台了5年、10年风力发电普及计划。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初步测算,我国陆地10米高度处实际可开发风能储量为2.53亿千瓦,海上实际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5亿千瓦,总计约10亿千瓦,风能利用潜力巨大。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新疆、内蒙和甘肃走廊、青藏高原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及附近岛屿上。且风能资源丰富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小时,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风电项目通常要求年利用小时数高过2000小时,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约2300小时,主要位于“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及东南沿海。我国并网风电建设规模较大的省份为:新疆、内蒙古、河北、广东、辽宁、浙江、江苏、宁夏、甘肃、福建等。
目前风力发电的普遍方式是采用架空式三叶风轮。轮轴通过变速装置驱动发电机。单机发电功率普遍为2MW以下。国际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为5MW。
本发明采用风洞增压原理,使自然界气流在风洞结构装置中加压,聚集能量,经适当导流后到达采能风轮,获得大规模电能。
本发明采用的哑铃状风洞,通过设置渐开形的尾流段,扩大尾流空间,使尾流区的流场条件处于比来风段低的气压状态,减少湍流干扰,有利于降低风洞内高压气流出口的气体壅塞。对提高风洞内气体通量起到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有风洞装置、采能叶轮、测速和调速装置、动力输出装置和安全减灾装置构成,按以下步骤说明:
1.风洞装置
(1)风洞外形:本装置外形为哑铃状对称的喇叭形风洞结构。顺置地面。入风口朝向来风方向。入风口为喇叭大头端(入口端),出风口为倒置喇叭端(出口端)。风洞总长度约为入风口周长的0.25-5倍。
(2)风洞分段:全程分为入口段、稳定段、收缩段、采能段、尾流段、出口段。
入口段为圆形、方形或其它依地形而建造的形状,面积按照拟发电规模需求折算而得(参考公式:S=0.495W·L,式中:S为入风口面积M2,W为拟发电规模kw,L为当地风能单位面积蕴藏量kw/M2)。长度为总体长度的1/10。轻微收缩;
稳定段的外形为入口段向圆形的过渡。长度为总体长度的1/10。收缩比(入口段与该段出口的面积比)为10∶7,收缩角(入口面垂线与该段联线的外夹角)为15°。此段安装安全防护网、防冻防雪装置;
收缩段的外形为圆锥形。长度为总体长度的3/10。收缩比为5∶1,收缩角为45°。此段安装减压口、导流装置;
采能段的外形为圆筒形。长度为总体长度的1/10。此段安装风轮、轮轴和动能输出装置。
尾流段为和入口段对称的导致喇叭形圆筒,长度为总体的3/10。
出口段的外形为圆筒形。长度为总体长度的1/10。此段不安装器械。
(3)材质:风洞装置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材或其他材料。可以按照不同分段的风压选取不同材料构建。原则上应采用坚固、耐用、经济的材料。
(4)导流装置:为更好地控制气流,减少湍流紊流,风洞装置内需要安装导流装置。该装置由导流板、导流槽或导流管构成,材质为钢材或其他硬质材料。
(5)风压调节装置:为更好地获得稳定的风能,避免灾害气候对系统设备的损害,风洞装置需要安装风压调节装置,通过改变气道大小控制气流流量。该设备为多层网栅结构,横向或竖向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板形材料,通过调节重叠面控制气流量。
(6)移动装置:为更好地适应风电场的有所变化的风向,最大限度地采集风能,风洞装置需要安装方向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保证风洞以采能段为轴心,入风口作小幅度(<90°)的绕轴移动。应在风洞下构建坚固的基础,安装移动动力装置。
2.采能叶轮
叶轮由轮轴、轮毂、辐条、内外双轮环、叶片、攻角调节装置、制动装置等组成;
(1)轮轴:为轮毂支持部分。钢材或其他高强度材质构造。横置在风轮支架上。安装有动力输出齿轮;
(2)轮毂:为叶轮支持部分,前后两组按轮轴径向排列。钢材或其他高强度材质构造。环形结构,内侧与轮轴啮合。可以调节后轮毂与轮轴的啮合角度。外侧连接辐条;
(3)辐条:为叶片支持部分,前后两组按轮轴径向排列。钢材、碳钢或其他高强度材质构造。内端连接轮毂,外端连接轮环。数量满足构建密集风障需要,放射状均匀排列;
(4)内外双轮环:轮环是叶轮的外周支持和轮毂固定装置,前后两组按轮轴径向排列。钢材、碳钢或其他高强度材质构造;
(5)叶片:为内凹形抛物面结构,高度略低于轮环半径,前后长度以5~20米为宜,应在轴线上充分覆盖后片叶轮。叶片前缘由前辐条固定,后缘开槽,连接后辐条。后辐条可以沿槽前后滑动,以改变叶片攻角。叶片沿气流方向设置导流槽,深5~10厘米;
(6)攻角调节装置:是调节叶片迎风面角度的装置,风电机组可以通过调节来风攻角获得相对稳定的风能。攻角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后轮毂在轮轴上的位置实现。在前轮毂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后轮毂的相对径向位置改变,叶片的迎风角就发生改变;
(7)制动装置:叶轮需要制动装置,以便随时需要停止叶轮转动。叶轮制动装置采用卸载后轮毂载荷、在轮轴上安装制动刹,或在轮环上装备制动刹实现。
3.测速和调速装置:风电机组要保持相对恒定的输出扭力和转速,就需要安装测速和调速装置。测速装置安装在叶轮或轮轴上,测定叶轮或轮轴转速,当转速高于设定值时,调速装置通过调节轮毂啮合角度减小叶片攻角。当转速低于设定值时,调速装置通过调节轮毂啮合角度增大叶片攻角。
4.动力输出装置:为动力输出齿轮,安装在轮轴上,位于叶轮后方。连接变速装置和发电机组。
5.安全减灾装置
(1)安全网:为钢材或其他材料制成的防护网,位于风洞的适当位置。防止人、动物或其他物体被高速气流卷进风洞,伤及生命和叶轮设施;
(2)减压装置:为适应极端气候条件,避免在飓风吹袭下损坏风洞和风轮等设施,需要在风洞上设置减压口。减压口设置在收缩段。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每个减压口大小约5~10平米。减压口设有风压自动测量系统,当局部风压超过设定量值时,减压口可以自动开启,开启程度大小根据风压调节。
(3)防雪防冻装置:为电加热网,布置在安全网后方和叶片上。
(4)避雷装置:安装在风洞上方。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风能发电系统具有以下应用效果:
1.提供大规模能源。本发明可以大量聚集自然界风能,形成大功率发电,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大量电能,缓解目前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
2.清洁环保。本发明的风能发电系统是完全的环境友好能源,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的污染;
3.投资省。依据本发明建造的风能发电机组投资省,每千瓦装机投资额远低于现行的火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发电和风电等。
[实施例]
1.选择风电场
本发明理想的风电场选址应是场地开阔、风力均匀、常年主导风向比较稳定的区域。
2.建造风洞
(1)钢筋混凝土结构。
(2)尺寸:
总长度400米;
入口段(正方形)边长200米,长度40米;
稳定段(渐圆形)半径:94米,长度40米;
收缩段(圆形)半径:36米,长度120米;
采能段(圆形)半径:36米,长度40米;
尾流段(圆形):渐开形喇叭状,长度120米;
出口段(圆形):长度40米;
风压测量装置:
数量:10台;
位置:安装在入口段、稳定段、收缩段、采能段;
(3)导流管
尺寸:3×3×10米;
材质:不锈钢板;
数量:4个;
位置:安装在收缩段出口、采能段入口部分;
(4)减压口:
尺寸:3×3米;
位置:安装在风洞的收缩段上方,均匀排列;
数量:10个;
(6)安全网:
为4毫米钢筋网;
安装在收缩段前端;
(7)风压调节装置:
面积为50×50米。为5层横向板栅。共四组。
(8)防冻防雪网:
为电热网;
安装在安全网后;
(9)避雷装置:
安装在风洞上方;
3.建造、安装风轮:
(1)轮轴基座:
高度:100米;
材质:钢筋混凝土;
(2)轮轴:
尺寸:直径3米,长度15米;
材质:钢材;
(3)轮毂:
尺寸:厚度50cm,宽度30cm;
材质:铸钢;
(4)轮环:
尺寸:半径35.5米,前后轮距5米;
后轮可调角度:10°;
材质:不锈钢;
(5)辐条
数量:40;
材质:碳钢;
(6)叶片
尺寸:高度33米,前后长度8米;
数量:40;
材质:碳钢板;
(7)风轮测速装置:
为光电结构测速装置,安装在轮环上;
4.动力输出装置
动力输出齿轮,固定安装在轮轴上,连接变速齿轮;
5.发电机组
功率:500MW。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效果图,图2是正视图,图3是风洞左视图,图4是剖视图。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哑铃式风洞装置的一端朝向来风方向。在采能段安装叶轮。叶轮的转动轴驱动发电机组。
2.权利要求1中的哑铃式风洞装置,是指进风段口径逐渐收缩的敞口构件,中间部分为收缩为狭窄的管状结构,尾流段为和进风段对称的敞口构件。
3.权利要求2中的哑铃式风洞装置,是由钢筋混凝土、钢材、塑料、木材或其他材料构成,形状是方形、圆形、扁形或其它形状,可以根据来风方向移动朝向。
4.权利要求2中的哑铃式风洞装置,可以是任意收缩比和收缩方式。人为分为入口段、稳定段、收缩段、采能段、尾流段、出口段。
5.权利要求2中的敞口构件上,安装一定数量的减压口。减压口可以人为控制或根据内部风压自动开启。
6.权利要求1中的风洞装置,内部安装导流系统,是导流片、导流管、导流槽或其他形式的气体导流装置。用以调节气流方向。
7.权利要求1中的风洞装置,内部安装气道调节装置,调节气道大小。
8.权利要求1中的风洞装置,内部安装安全网、防冻防雪网、避雷装置。
9.权利要求1中的叶轮,是指朝向来风方向、吸收风压、获得风能的装置。由若干叶片组成。
10.权利要求9中的叶片,是由钢材、塑料、尼龙、碳钢或其他材料构成。可以人为调节或根据风压自动变动迎风倾角。
CN2009101071056A 2009-04-29 2009-04-29 哑铃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Pending CN1018762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71056A CN101876295A (zh) 2009-04-29 2009-04-29 哑铃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71056A CN101876295A (zh) 2009-04-29 2009-04-29 哑铃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6295A true CN101876295A (zh) 2010-11-03

Family

ID=4301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71056A Pending CN101876295A (zh) 2009-04-29 2009-04-29 哑铃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629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9226A1 (zh) * 2011-05-25 2012-11-29 江苏聚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流体能量提升和转换装置
CN104061126A (zh) * 2013-03-21 2014-09-24 三江学院 万向受风轴流式风力发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9226A1 (zh) * 2011-05-25 2012-11-29 江苏聚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流体能量提升和转换装置
CN104061126A (zh) * 2013-03-21 2014-09-24 三江学院 万向受风轴流式风力发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aschivoiu Wind turbine design: with emphasis on Darrieus concept
US7484363B2 (en) Wind energy harnessing apparatuses, systems, methods, and improvements
US20100187828A1 (en) Wind energy harnessing apparatuses, systems, methods, and improvements
US6755608B2 (en) Wind turbine enhancem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JP2004528509A (ja) 集風式風力発電方法とその設備
CN102192101B (zh) 一种流体能量提升和转换装置
CN101000039A (zh) 屋顶风力发电装置
CN202117850U (zh) 一种流体能量提升和转换装置
WO2013046134A1 (pt) Turbina omnidirecional de escoamento combinado
CN201221443Y (zh)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Bukala et al. Small Wind Turbines: Specification, Desig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CN102128141A (zh) 风洞式气压蓄能风力发电系统
CN101832232A (zh) 风洞式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CN101876295A (zh) 哑铃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CN1746489A (zh) 缩放型集能增速风力发电装置
WO2015176611A1 (zh) 一种可控输出功率的垂直轴型风能机
CN101487452B (zh) 一种风光混合发电或风能发电的方法
KR101236888B1 (ko) 익형 2중 블레이드를 갖는 풍력발전용 수직축 터빈
CN201507397U (zh) 一种风帆式垂直轴风力发电系统
CN106014871A (zh) 风力发电系统
CN102128136A (zh) 轴管环流式风洞增压风能发电系统
Sakipova et al. Sail-Type Wind Turbine for Autonomous Power Supplay: Possible Use in Latvia
CN220599928U (zh) 一种新型并列式双风轮风机
CN102486161B (zh) 特大型轨道式风力发电机
CN104153944B (zh) 一种大型海上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hi Jiany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