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5443B -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5443B
CN101875443B CN200910302076.9A CN200910302076A CN101875443B CN 101875443 B CN101875443 B CN 101875443B CN 200910302076 A CN200910302076 A CN 200910302076A CN 101875443 B CN101875443 B CN 1018754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lid
joint portion
lock core
dead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20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5443A (zh
Inventor
陆洪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20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5443B/zh
Priority to CN201410479616.1A priority patent/CN104444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5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5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5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54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气动管道传输领域,为解决使传输器的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而且筒体内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的问题而发明。传输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所述筒体呈扁圆柱形;所述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盖体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设有锁具;在所述盖体上设有锁槽。传输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一端开口的扁圆柱形筒体;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形成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枢接盖体;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或者在所述盖体上设置锁具。本发明适用于对物品进行管道传输的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管道传输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在气动管道系统中进行传输的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现代化的快速物流传输工具。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用在医院、银行、办公楼、超市、生产车间、实验室等每日需要有大量物品传送的场所。可以传送病历、诊断书、药品、化验单、票据、现金、文件等任何适当体积的物品。
现有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工作站和与所述工作站相连的传输管道,所述工作站或传输管道连接有风源装置。
当需要将物品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时,先将待传输物品放入传输器中,然后将所述传输器置入气动传输管道中,开启风源装置,通过气流的作用,将传输器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
现有的传输器通常包括圆柱形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盖体。盖体与筒体的设置通常采用分体式设置,即将盖体打开时,能够将所述盖体从所述筒体上取下来,这样容易造成盖体的丢失,也容易造成盖体尚未盖在筒体上时就将筒体放入气动管道中进行传输的操作失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将盖体设置在筒体上的传输器,即将盖体枢接在筒体的侧壁上。相对于筒体的开口水平转动盖体,即可将盖体盖在所述开口处或从所述开口处旋开。由于传输器筒体的壁厚较薄,盖体枢接在筒体的侧壁上,降低了筒体侧壁的强度,使得筒体侧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影响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传输器筒体的壁厚较薄,将盖体枢接在筒体的侧壁上,使得这种盖体与筒体的连接方式不甚牢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盖体从筒体上脱落的现象。
此外,现有传输器的筒体普遍采用圆柱形设计,当这种传输器用来传送长方体形的物品(如绑扎成捆的钞票或票据等)时,会导致筒体内部空间不能充分利用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器,这种传输器的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而且筒体内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传输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传输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所述筒体呈扁圆柱形;
在所述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所述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设有锁具;
在所述盖体的内壁上与所述锁具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锁槽;
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筒体上时,所述锁具的锁舌位于所述锁槽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传输器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
一种传输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所述筒体呈扁圆柱形;
在所述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所述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
在所述盖体上设有锁具;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与所述锁具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锁槽;
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筒体上时,所述锁具的锁舌位于所述锁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传输器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这样使得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此外,由于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在传送物品时,尤其是在传送长方体形的物品时,不会浪费筒体内部的空间,使得筒体内部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使得整个筒体的外形体积变小,节省了材料,减轻了重量,便于在气流推动下更易于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器的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传输器的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而且筒体内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传输器的制造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传输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扁圆柱形筒体;
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形成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枢接盖体;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或者在所述盖体上设置锁具。
采用本发明传输器的制造方法制得的传输器,传输器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盖体通过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这样使得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此外,由于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在传送物品时,尤其是在传送长方体形的物品时,不会浪费筒体内部的空间,使得筒体内部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使得整个筒体的外形体积变小,节省了材料,减轻了重量,便于在气流推动下更易于传输。
其中,所述锁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形孔,所述锁舌固定在所述锁芯的侧壁上、通过所述长形孔伸出并能沿所述长形孔转动。
其中,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锁芯的侧部。
其中,所述钥匙的侧部具有凸块体;
所述锁体的顶端内侧具有一环形边沿,在所述环形边沿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钥匙侧部的凸块体的宽度;
在所述锁芯顶端具有与所述钥匙侧部的凸块体相配合的开口。
一种传输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所述筒体呈扁圆柱形;
在所述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所述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
在所述盖体上设有锁具;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与所述锁具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锁槽;
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筒体上时,所述锁具的锁舌位于所述锁槽内。
其中,在所述筒体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圆筒形接头,在所述圆筒形接头的上部具有顶盖,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扁形开口,所述扁形开口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相对应;
所述扁形开口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与所述圆筒形接头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
其中,所述锁具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的锁体,以及套设于所述锁体内的锁芯;
在所述锁芯上设有所述锁舌;
在所述锁芯上还设有凹槽,在所述锁体上设有第一弹性摆块体,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转动并压靠在所述凹槽内时,将所述锁体与锁芯互锁住;钥匙插到锁芯的锁孔内,将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从所述锁芯上的凹槽中以转动方式压出,从而将所述锁体与锁芯之间的互锁解除。
一种传输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扁圆柱形筒体;
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形成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枢接盖体;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或者在所述盖体上设置锁具。
其中,所述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形成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具体为:
形成具有顶盖的圆筒形接头;
在所述圆筒形接头的顶盖上开设扁形开口,所述扁形开口的形状与大小和所述筒体的开口的形状与大小相适应;
将所述圆筒形接头套设在所述筒体的开口端,使所述圆筒形接头的顶盖上开设的扁形开口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相对应,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圆筒形接头与所述筒体相固定,所述扁形开口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与所述圆筒形接头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
其中,所述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形成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具体为:
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各焊接一个半月形耳部,所述两个半月形耳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传输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传输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传输器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传输器的筒体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传输器的筒体沿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传输器的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传输器的盖体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传输器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9为图1所示传输器的接头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传输器的接头的俯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传输器的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传输器中在第二结合部上设置锁具及在第二结合部下方设置弹性挡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传输器上设置的锁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锁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传输器中弹性挡块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传输器中锁舌前端的阶梯台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传输器的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而且筒体内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传输器,包括筒体1,在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10,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2,所述筒体1呈扁圆柱形,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在所述筒体的开口10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11和第二结合部12;所述盖体2通过枢接轴3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11上;在所述第二结合部12上设有锁具90;在所述盖体2的内壁上与所述锁具90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锁槽21,如图7、图8所示;所述盖体2锁紧在所述筒体1上时,所述锁具90的锁舌位于所述锁槽21内。
由于本发明传输器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这样使得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此外,由于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在传送物品时,尤其是在传送长方体形的物品时,不会浪费筒体内部的空间,使得筒体内部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使得整个筒体的外形体积变小,节省了材料,减轻了重量,便于在气流推动下更易于传输。
如图1、图3所示,为了便于增强所述筒体开口10处的强度,防止其变形,在所述筒体1的开口10处固定连接有圆筒形接头4。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在所述圆筒形接头4的上部具有顶盖,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扁形开口41,所述扁形开口41与所述筒体的开口10相对应;所述扁形开口41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与所述圆筒形接头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1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12,在所述第二结合部1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锁具90的孔42。
所述传输器筒体的开口两侧锁舌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也可采取如下方法形成: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各焊接一个半月形耳部,所述两个半月形耳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如图12所示,为了在所述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防止锁舌的转动,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下方还设有阻挡所述锁舌的转动的弹性挡块机构。
其中,所述弹性挡块机构包括:
固定在所述筒体外侧的轴51,在所述轴51上枢接的L形杠杆52;在所述L形杠杆52和所述轴51之间设有扭簧53;
按下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a,所述L形杠杆另一端b翘起,解除对所述锁舌的阻挡。在所述翘起一端的下方设有止位部54,在所述锁舌位于锁槽内时,L形杠杆翘起的一端b支撑在所述止位部54上,防止所述L形杠杆翻转。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1所示,在所述第二结合部12上开设有凹口13,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a位于所述凹口13内;
如图8所示,在所述盖体2上与所述凹口1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起22。
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筒体的开口处时,所述凸起22将所述位于所述凹口13的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a按下。此时转动插入锁芯的钥匙,能够将固定在锁芯上的锁舌转动到锁槽内,从而将盖体锁紧在筒体上。此时钥匙能够从锁芯中拔出。
若将处于锁紧状态的盖体打开时,需要钥匙插入锁芯中转动,带动锁舌转动从所述锁槽中脱离,同时所述L形杠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所述L形杠杆翘起的一端b落入设在所述锁舌上的凹槽内,对所述锁舌起到限位作用,阻止所述锁舌往回转动。在所述L形杠杆翘起的一端b下落的同时,另一端a向上抬起,将所述盖体2向上弹起。所述锁舌上的凹槽可由在锁舌上开设的沟槽形成,也可通过在锁舌上设置台阶形成;其台阶可为阶梯型,其数量可为1+N个,已实现冗余功能。
为了使得所述盖体能够自动弹开,在所述盖体2与所述第一结合部11相枢接的枢接轴上设有扭簧。在所述盖体打开时,所述盖体能够在所述扭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弹开。
如图15所示,所述弹性挡块机构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实现,即所述弹性挡块机构包括;枢接在所述第二结合部12下方的弹性摆钩913,以及穿过所述第二结合部12设置的能够上下移动推杆914,推杆914的下方具有楔形斜面;在所述锁芯上开设有卡槽912。弹性摆钩913端部的卡钩卡入所述卡槽912时,能够将固定在所述锁芯上的锁舌定位,阻止其回转。按下推杆914,推杆914下方的楔形斜面推动所述弹性摆钩913的端部,所述弹性摆钩913转动,弹性摆钩913端部的卡钩从所述卡槽912内脱离,解除对所述锁舌转动的阻挡。
其中,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锁具90,包括锁体91,在所述锁体内套设有锁芯92,在所述锁芯92上设有锁舌93,在所述锁芯上开设有凹槽94,在所述锁体上设有第一弹性摆块体95;当锁舌位于锁槽内将所述盖体和筒体锁紧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转动并压靠在所述凹槽94内时,将所述锁体与锁芯互锁住;钥匙96插到锁芯的锁孔内,将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从所述锁芯上的凹槽94中以转动方式压出,从而将所述锁体与锁芯之间的互锁解除,此时能转动钥匙,带动锁舌93转动从所述锁槽21中脱出,盖体2才能打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94开设在所述锁芯92的底部,这样有利于减小锁具的直径。
本实施例锁具采用在锁体上设置第一弹性摆块体,和在所述锁芯上开设凹槽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通过转动的方式压靠在所述锁芯上的凹槽内时,将所述锁体与锁芯互锁住;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以转动方式运动,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不易因为异物的侵入而导致活动失效,能够有效避免锁体与锁芯的互锁和解锁失效的问题发生。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能够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锁体底部的内侧壁上,在所述枢接轴和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之间设有扭簧。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锁体底部的内侧壁上能够减小锁体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采用下述方式设置,即在所述锁体91底部固定有挡板98,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通过枢接轴99枢接在所述挡板上,在所述枢接轴和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之间设有扭簧。在所述锁体底部固定有挡板,有利于对所述锁体进行封闭,防止异物进入锁体内,对所述锁芯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所述锁舌固定在所述锁芯的侧壁上,所述锁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形孔902,所述锁舌固定在所述锁芯的侧壁上并通过所述长形孔伸出。所述锁舌能够在所述长形孔内来回移动。
其中,所述凹槽并不限于开设在所述锁芯的底部,也能够开设在所述锁芯的侧部。
为了使得所述钥匙只能在一定的方位插入所述锁芯中,所述钥匙96的侧部具有凸块体903;所述锁体的顶端内侧具有一环形边沿904,在所述环形边沿上具有凹槽905,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钥匙侧部的凸块体的宽度;在所述锁芯顶端具有与所述钥匙侧部的凸块体相配合的开口906。这样只有当所述钥匙的侧部具有凸块体与所述环形边沿上具有凹槽相正对时,才能插入锁芯中,并且当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锁芯中并带动所述锁芯相对锁体转动后,所述钥匙侧部的凸块体位于所述环形边沿下方,所述环形边沿阻挡所述钥匙从所述锁芯中拔出。这样是为了保证只有在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转动并压靠在所述凹槽内,将锁芯和锁体进行互锁时,钥匙才能从锁芯中拔出。
当要将处于锁紧状态的盖体打开时,将钥匙插入锁芯中,所述钥匙将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从所述锁芯上的凹槽94中以转动方式压出,此时能转动钥匙,带动锁舌转动从所述锁槽中脱出,并从所述L形杠杆翘起的一端下方越过后,所述L形杠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翘起的一端下落支撑在止位部上,对所述锁舌起到限位作用,阻止所述锁舌往回转动。此时,由于钥匙侧部的凸块体仍然位于所述环形边沿下方,钥匙仍不能从锁芯中拔出。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有在盖体锁紧在筒体上时,钥匙才能从锁芯中拔出。这样能够保证操作的可靠性,避免在钥匙拔出后,盖体仍未锁紧在盖体上时,就将传输器放入传输系统内进行传输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传输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呈扁圆柱形;在所述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所述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在所述盖体上设有锁具;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与所述锁具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锁槽;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筒体上时,所述锁具的锁舌位于所述锁槽内。
由于本发明传输器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这样使得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此外,由于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在传送物品时,尤其是在传送长方体形的物品时,不会浪费筒体内部的空间,使得筒体内部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使得整个筒体的外形体积变小,节省了材料,减轻了重量,便于在气流推动下更易于传输。
为了便于增强所述筒体开口处的强度,防止其变形,在所述筒体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圆筒形接头,在所述圆筒形接头的上部具有顶盖,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扁形开口,所述扁形开口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相对应;所述扁形开口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与所述圆筒形接头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盖体上也设有阻挡所述锁舌的转动的弹性挡块机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锁具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也同样适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传输器的两端设有呈环形布置的橡胶圈7,用于当传输器在气动管道内传输时,对所述传输器起到支撑作用。
此外,在所述传输器两端布置的橡胶圈之间,靠近每个橡胶圈的位置设有密封片8,用于当传输器在气动管道内传输时,起到气密封的作用,便于气流更好的推动所述传输器运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扁圆柱形筒体;
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形成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枢接盖体;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或者在所述盖体上设置锁具。
其中,所述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形成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具体为:
形成具有顶盖的圆筒形接头;
在所述圆筒形接头的顶盖上开设扁形开口,所述扁形开口的形状与大小和所述筒体的开口的形状与大小相适应;
将所述圆筒形接头套设在所述筒体的开口端,使所述圆筒形接头的顶盖上开设的扁形开口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相对应,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圆筒形接头与所述筒体相固定,所述扁形开口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与所述圆筒形接头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
其中,所述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形成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也可具体为:
在所述扁圆柱形筒体开口的两侧各焊接一个半月形耳部,所述两个半月形耳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采用本发明传输器的制造方法制得的传输器,传输器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盖体通过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这样使得盖体与筒体能够可靠的结合在一起。此外,由于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在传送物品时,尤其是在传送长方体形的物品时,不会浪费筒体内部的空间,使得筒体内部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筒体采用扁圆柱形结构使得整个筒体的外形体积变小,节省了材料,减轻了重量,便于在气流推动下更易于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传输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呈扁圆柱形;在所述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设有锁具;在所述盖体的内壁上与所述锁具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锁槽;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筒体上时,所述锁具的锁舌位于所述锁槽内;其中
所述锁具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的锁体,以及套设于所述锁体内的锁芯;其中,
在所述锁芯上设有所述锁舌和凹槽;在所述锁体上设有第一弹性摆块体,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转动并压靠在所述锁芯上的凹槽内时,将所述锁体与锁芯互锁住;钥匙插到锁芯的锁孔内,将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从所述锁芯上的凹槽中以转动方式压出,所述锁体与锁芯之间的互锁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圆筒形接头,在所述圆筒形接头的上部具有顶盖,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扁形开口,所述扁形开口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相对应;
所述扁形开口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与所述圆筒形接头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下方还设有弹性挡块机构,在所述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弹性挡块机构阻挡所述锁舌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块机构包括:
固定在所述筒体外侧的轴,在所述轴上枢接的L形杠杆;在所述L形杠杆和所述轴之间设有扭簧;
按下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所述L形杠杆另一端翘起,解除对所述锁舌的阻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开设有凹口,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凹口内;
在所述盖体上与所述凹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起;
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筒体的开口处时,所述凸起将所述位于所述凹口的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按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枢接的枢接轴上设有扭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锁芯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锁体底部的内侧壁上,在所述枢接轴和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之间设有扭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底部固定有挡板,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挡板上,在所述枢接轴和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之间设有扭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形孔,所述锁舌固定在所述锁芯的侧壁上、通过所述长形孔伸出并能沿所述长形孔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锁芯的侧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的侧部具有凸块体;
所述锁体的顶端内侧具有一环形边沿,在所述环形边沿上具有凹槽,所述环形边沿上的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钥匙侧部的凸块体的宽度;
在所述锁芯顶端具有与所述钥匙侧部的凸块体相配合的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内壁呈扁圆柱形。
14.一种传输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呈扁圆柱形;在所述筒体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盖体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上;在所述盖体上设有锁具;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与所述锁具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锁槽;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筒体上时,所述锁具的锁舌位于所述锁槽内;其中
所述锁具包括:固定在所述盖体上的锁体,以及套设于所述锁体内的锁芯;在所述锁芯上设有所述锁舌;在所述锁芯上还设有凹槽,在所述锁体上设有第一弹性摆块体,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转动并压靠在所述凹槽内时,将所述锁体与锁芯互锁住:钥匙插到锁芯的锁孔内,将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从所述锁芯上的凹槽中以转动方式压出,从而将所述锁体与锁芯之间的互锁解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圆筒形接头,在所述圆筒形接头的上部具有顶盖,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扁形开口,所述扁形开口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相对应;
所述扁形开口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与所述圆筒形接头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
1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扣合在筒体的开口处时,盖体凸起将位于凹口(13)的L形杠杆的一端按下,此时转动插入锁芯的钥匙,能够将固定在锁芯上的锁舌转动到锁槽内,从而将盖体锁紧在筒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将处于锁紧状态的盖体打开时,需要钥匙插入锁芯中转动,带动锁舌转动从所述锁槽中脱离,同时杠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所述杠杆翘起的一端(b)落入设在所述锁舌上的凹槽内,对锁舌起到限位作用,阻止所述锁舌往回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杠杆翘起的一端(b)下落的同时,另一端(a)向上抬起,将所述盖体(2)向上弹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舌上的凹槽由在锁舌上开设的沟槽形成,或者通过在锁舌上设置阶梯型台阶形成。
20.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二结合部下方还设有弹性挡块机构,在所述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弹性挡块机构阻挡所述锁舌的转动;
所述弹性挡块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筒体外侧的轴,在所述轴上枢接的L形杠杆;在所述L形杠杆和所述轴之间设有扭簧;按下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所述L形杠杆另一端翘起,解除对所述锁舌的阻挡;
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开设有凹口,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凹口内;在所述盖体上与所述凹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起;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筒体的开口处时,所述凸起将所述位于所述凹口的所述L形杠杆的一端按下;
当要将处于锁紧状态的盖体打开时,将钥匙插入锁芯中,所述钥匙将所述第一弹性摆块体从所述锁芯上的凹槽中以转动方式压出,此时能转动钥匙,带动锁舌转动从所述锁槽中脱出,并从杠杆翘起的一端下方越过后,杠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翘起的一端下落支撑在位于其下方的止位部上,对所述锁舌起到限位作用,阻止所述锁舌往回转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传输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锁体的顶端内侧具有一环形边沿,在所述环形边沿上具有凹槽,所述环形边沿上的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钥匙侧部的凸块体的宽度;
转动钥匙,带动锁舌转动从所述锁槽中脱出时,钥匙侧部的凸块体仍然位于所述环形边沿下方,钥匙仍不能从锁芯中拔出。
CN200910302076.9A 2009-05-02 2009-05-02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5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2076.9A CN101875443B (zh) 2009-05-02 2009-05-02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10479616.1A CN104444367B (zh) 2009-05-02 2009-05-02 一种传输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2076.9A CN101875443B (zh) 2009-05-02 2009-05-02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9616.1A Division CN104444367B (zh) 2009-05-02 2009-05-02 一种传输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5443A CN101875443A (zh) 2010-11-03
CN101875443B true CN101875443B (zh) 2014-08-06

Family

ID=43018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207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5443B (zh) 2009-05-02 2009-05-02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54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3518B (zh) * 2012-10-16 2018-03-20 陆洪瑞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3337A (zh) * 2013-05-19 2014-11-26 陆洪瑞 一种避免人为干扰的传输器及传输器门体锁合的方法
EP2873634A1 (de) * 2013-11-15 2015-05-20 Swisslog AG Rohrpostbüchse
CN206665696U (zh) * 2014-01-07 2017-11-24 陆洪瑞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CN105775747A (zh) * 2016-05-05 2016-07-20 胡建军 运载体
CN113440256B (zh) * 2021-06-28 2023-03-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脊柱手术机器人超声骨刀夹持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32113A (en) * 1947-12-15 1949-11-16 Lamson Engineering Co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arriers for pneu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s
US6234723B1 (en) * 1998-04-03 2001-05-22 Hermann Thalmayr Conveying capsule for a pneumatic tube conveyor system
CN2559718Y (zh) * 2002-08-23 2003-07-09 饶先进 门锁
CN101148227A (zh) * 2006-09-22 2008-03-26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向内开盖的传输瓶
CN201140927Y (zh) * 2008-01-21 2008-10-29 河南省脱颖实业有限公司 磁锁传输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32113A (en) * 1947-12-15 1949-11-16 Lamson Engineering Co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arriers for pneu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s
US6234723B1 (en) * 1998-04-03 2001-05-22 Hermann Thalmayr Conveying capsule for a pneumatic tube conveyor system
CN2559718Y (zh) * 2002-08-23 2003-07-09 饶先进 门锁
CN101148227A (zh) * 2006-09-22 2008-03-26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向内开盖的传输瓶
CN201140927Y (zh) * 2008-01-21 2008-10-29 河南省脱颖实业有限公司 磁锁传输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5443A (zh) 201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5443B (zh)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10941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101435278B (zh) 帐篷用锁止装置
CN103026558B (zh) 具体用于电气线缆连接器的壳体
WO2001070100A3 (en) Remote diagnostics for a medical imaging system
CN100573603C (zh) 纸币存储箱的连接器封盖结构
EP3845968A1 (en) Rotation force transmission assembly
CN100387495C (zh) 带有盗用指示器的开口容器
CN104035302B (zh) 一种显影盒
CN104444367A (zh) 一种传输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99264A (zh) 一种碳粉盒
CN210133608U (zh) 一种螺旋给料机及其悬挂装置
CN105600450A (zh) 一种交易系统工作站、工作方法及放入或取出物品的方法
AU2008202713B2 (en) Wagon Bottom Door Release Arrangement
CN204116814U (zh) 一种碳粉盒
CN102815535A (zh) 一种传输器及其开口打开/封闭的方法
CN101613023A (zh) 可用于开顶箱的顶盖锁紧机构及具有该顶盖锁紧机构的开顶箱
CN206021813U (zh) 拼装机构及led显示屏
CN2378353Y (zh) 压力容器人孔
JP2012503750A (ja) 2つの部品からなる閉鎖装置
CN201174020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20842441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网关装置
CN102689523B (zh) 具有打印功能的电子设备
CN21170816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箱开孔装置
CN105362072A (zh) 整体式血液透析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