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7456B -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7456B
CN101867456B CN201010207316.XA CN201010207316A CN101867456B CN 101867456 B CN101867456 B CN 101867456B CN 201010207316 A CN201010207316 A CN 201010207316A CN 101867456 B CN101867456 B CN 101867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ror rate
base station
modulation coding
coding mo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73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7456A (zh
Inventor
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ongxing Internet Termi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073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67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67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745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7965 priority patent/WO201115702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7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74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该方法包括:基站获取误码率;根据误码率,更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本发明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宽带无线通信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简称为AMC)算法作为宽带无线通信的一个重要概念也被大家所认识。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的网络架构图终端、接入网、连接服务网。图1中,R1由终端和接入网之间的空中口协议组成,R1可以包括相关的管理平面协议。R2由终端和连接服务网之间的协议组成,包括鉴权、业务授权和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为IP)主机配置管理等。这个参考点是逻辑的,并不表述在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为MS)和连接服务网之间有直接的协议接口,两者之间的鉴权部分由归属网络服务提供商(Network Service Provider,简称为NSP)负责。R2可以支持终端和连接服务网之间的IP主机配置管理。R3由一组接入网和连接服务网之间的控制面协议组成,以支持认证授权计费(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简称为AAA)、策略执行和移动性管理,它也包括承载面的方法(如隧道)在接入网和连接服务网之间传递数据。R4由一组控制面和承载面的协议组成,这些协议在接入网的不同功能实体中起始/终止,以支持终端在接入网之间的移动性,R4是相似或者不同接入网之间的共同参考点。R5由一组控制面协议和承载面协议组成。完成归属NSP和拜访NSP之间的互通。
目前,通信技术中AMC算法通常都是基于信道质量信息的,也就是说调制编码方式和编码速率的变化和跳变都取决于信道质量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向基站上报当前的信道质量信息,基站根据该信道质量信息,判断终端在目前的信号质量下,能否以预定的误码率在高阶调制编码方式下解调、接收信号,如果不能,则强制终端使用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从而保证终端正常地接收数据。
通常,相同地点的终端设备向基站上报的当前的信道质量信息应该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终端设备的厂商之间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在相同地点不同厂商的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并不相同,进而造成基站根据该信道质量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并不相同。
这就可能造成如下的情况,在当前的实际的信道质量下,某一终端即便使用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也可以在规定误码率的要求下解调信号、接收数据,但是,由于其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较差,基站指示该终端设备使用了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虽然上述使用低阶调制编码方式的情况仍然可以保证在规定误码率的要求下解调信号、接收数据,但是这将导致整个网络的吞吐量下降,不利于网络优化和控制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终端使用基于信道质量信息的AMC解调信号从而导致整个网络吞吐量下降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包括:基站获取误码率;根据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
进一步地,误码率包括下行误码率;基站获取下行误码率包括:基站通过报告请求REP-REQ消息指示接入其的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下行误码率。
进一步地,REP-REQ消息还携带有用于终端测量误码率的测量规则以及用于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的上报规则。
进一步地,在REP-REQ消息中携带上报规则包括:在REP-REQ消息中增加用于通知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的周期的字段。
进一步地,在基站指示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之后,还包括:终端通过报告响应REP-RSP消息上报下行误码率,其中,终端在REP-RSP消息中增加用于表示下行误码率的字段。
进一步地,误码率包括上行误码率;基站获取上行误码率包括:基站测量上行误码率。
进一步地,在基站获取误码率之前,还包括:在终端接入基站的过程中,基站与终端建立业务流;基站为业务流配置误码率下限值和误码率上限值。
进一步地,根据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包括:如果误码率低于误码率下限值,则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如果误码率位于误码率下限值和误码率上限值之间,则不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如果误码率高于误码率上限值,则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立占。
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误码率;更新模块,用于根据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
进一步地,获取模块包括:指示子模块,用于通过REP-REQ消息指示接入其的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下行误码率;测量子模块,用于测量上行误码率。
进一步地,更新模块包括:第一更新子模块,用于在误码率低于误码率下限值时,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更新子模块,用于在误码率高于误码率上限值时,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通过本发明,采用基站根据获取的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使用基于信道质量信息的AMC解调信号从而导致整个网络吞吐量下降的问题,进而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WIMAX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4。
步骤S202,基站获取误码率。
步骤S204,根据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
相关技术中,基站是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更新调制编码方式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基站根据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可以避免基站获取的信道质量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调制编码方式不适合,从而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优选地,误码率包括下行误码率;基站获取下行误码率包括:基站通过报告请求(Report Request,简称为REP-REQ)消息指示接入其的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下行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下行误码率可以被终端准确地获取到,因此,本优选实施例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信道质量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调制编码方式不适合。然后,通过基站获取该终端上报的误码率,并根据该误码率相应地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可以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优选地,REP-REQ消息还携带有用于终端测量误码率的测量规则以及用于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的上报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基站通常对应着很多终端,通过为这些终端设置相同的测量规则和上报规则,可以规范这些终端测量与上报的误码率,从而便于基站根据该误码率相应地更新调制编码方式。
优选地,在REP-REQ消息中携带上报规则包括:在REP-REQ消息中增加用于通知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的周期的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与终端的通信过程中,误码率通常不会频繁大幅地变化。因此,通过为终端设置上报周期,可以避免终端频繁地上报误码率,从而减轻基站的处理压力。具体地,可以按照下表1所示在REP-REQ消息中增加类型长度含义(Type LengthValue,简称为TLV)。
表1  REP-REQ增加的TLV的示意表
  名称   类型   长度   含义
报告类型2 1.10 1   Bit0:1表示上报误码率Bit1-7:表示要求的上报周期,单位ms
优选地,在基站指示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之后,终端通过报告响应(Report Respondence,简称为REP-RSP)消息上报下行误码率,其中,终端在REP-RSP消息中增加用于表示下行误码率的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规范终端上报误码率的方式,可以便于基站根据该误码率相应地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具体地,可以按照下表2所示在REP-RSP消息中增加TLV。
表2  REP-RSP增加的TLV的示意表
  名称   类型   长度   含义
BER Report 2.24 1   表示上报的误码率,单位为%,即如果此值为50即表示误码率是50%
优选地,误码率包括上行误码率;基站获取上行误码率包括:基站测量上行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行误码率可以被基站直接地、准确地获取到,因此,本优选实施例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信道质量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调制编码方式不适合。然后,通过基站根据该误码率相应地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可以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优选地,在基站获取误码率之前,在终端接入基站的过程中,基站与终端建立业务流;基站为业务流配置误码率下限值和误码率上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建立业务流可以是配置相应的QOS参数,其可以用于确定基站与终端之间规定的误码率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误码率下限值和误码率上限值可以用于比较误码率是否超过可允许的范围,其可以是根据需要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基站根据用户和运营商签订的协议并根据相应的服务等级,在终端入网过程中计算得出并预先保存的。通过误码率下限值和误码率上限值对是否更新调制编码方式进行判断,其实现方式简单、容易实现。
优选地,根据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包括:如果误码率低于误码率下限值,则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如果误码率位于误码率下限值和误码率上限值之间,则不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如果误码率高于误码率上限值,则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着高误码率,因此,如果误码率低于误码率下限值,则该误码率仍有上升的空间。因此,可以在规定误码率的要求下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从而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着低误码率,因此,如果误码率高于误码率上限值,则该误码率必须下调以符合规定的误码率的要求。因此,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从而保证符合规定的误码率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思想也同样适用于其它具有AMC功能的通信系统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等。
为了帮助理解上述实施例,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其他多个优选实施例。
优选实施例一
本优选实施例一描述了终端接入基站后,终端根据基站的指示上报误码率,然后基站根据该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的过程。
图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的步骤S302至步骤S310。
步骤S302,终端搜到网络之后,尝试进行接入。
步骤S304,表示基站和终端的接入信令,其中包括基本能力协商,鉴权过程,注册过程等。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2和步骤S304与标准的WIMAX接入过程相同。
步骤S306,基站通过REP-REQ消息请求终端进行误码率上报。
步骤S308,终端通过REP-REQ中的要求利用REP-RSP信令上报误码率。
步骤S310,基站根据上报的误码率决定新的调制解调方式。
优选实施例二
本优选实施例二详细描述了终端接入基站后,终端根据基站的指示上报下行误码率,然后基站根据该下行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的过程。
图4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的步骤S402至步骤S418。
步骤S402,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接入消息。
步骤S404,基站从AAA获取用户的配置信息。
步骤S406,基站根据用户的配置信息建立相应的业务流。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2至步骤S406与标准的WIMAX接入过程相同。
步骤S408,基站根据建立的业务流为相应的终端的各个业务流配置默认的误码率上限和误码率下限。
步骤S410,基站指示终端进行下行误码率的测量和测量结果的上报。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可以通过REP-REQ消息通知终端进行下行误码率的测量,同时,基站还可以通知终端测量规则和上报规则。
步骤S412,终端按照基站的要求开始下行测量误码率并统计该误码率,然后按照要求进行上报。具体地,终端通过基站设定的规则统计和利用REP-RSP信令上报统计结果。
步骤S414,基站根据误码率判断是否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其判断原则为:误码率是否在上述误码率上限与误码率下限之间。如果误码率在上述误码率上限与误码率下限之间,则直接进入步骤S418,否则进入步骤S416。
步骤S416,更新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按照下述规则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如果误码率大于设定的误码率上限,则改变调制编码方式到更低阶的方式,如果误码率小于设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则改变调制编码方式到更高阶的方式。
步骤S418,结束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基站是要求终端上报CINR或终端RI的,本优选实施例二中改为终端直接上报误码率,可以避免基站获取的信道质量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调制编码方式不适合,从而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优选实施例三
本优选实施例三详细描述了终端接入基站后,基站测量上行误码率,然后根据该上行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的过程。
图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的步骤S502至步骤S516。
步骤S502,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接入消息。
步骤S504,基站从AAA获取用户的配置信息。
步骤S506,基站根据用户的配置信息建立相应的业务流。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2至步骤S506与标准的WIMAX接入过程相同。
步骤S508,基站根据建立的业务流为相应的终端的各个业务流配置默认的误码率上限和误码率下限。
步骤S510,基站测量上行误码率。
步骤S512,基站根据误码率判断是否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其判断原则为:误码率是否在上述误码率上限与误码率下限之间。如果误码率在上述误码率上限与误码率下限之间,则直接进入步骤S516,否则进入步骤S514。
步骤S514,更新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按照下述规则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如果误码率大于设定的误码率上限,则改变调制编码方式到更低阶的方式,如果误码率小于设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则改变调制编码方式到更高阶的方式。
步骤S516,结束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基站是测量上行RI和CINR的,本优选实施例三中改为直接统计误码率,可以避免基站获取的信道质量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调制编码方式不适合,从而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可以用于实现上述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包括获取模块62和更新模块64,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获取模块62,用于获取误码率;更新模块64,连接至获取模块62,用于根据获取模块62获取的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
相关技术中,基站是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更新调制编码方式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更新模块64根据获取模块62获取的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可以避免获取模块62获取的信道质量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调制编码方式不适合,从而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优选地,获取模块62包括指示子模块622、接收子模块624和测量子模块626,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指示子模块622,用于通过REP-REQ消息指示接入其的终端上报下行误码率;接收子模块624,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下行误码率;测量子模块626,用于测量上行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下行误码率可以被终端准确地获取到,因此,本优选实施例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信道质量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调制编码方式不适合。然后,通过接收子模块624接收该终端上报的误码率,并根据该误码率相应地更新调制编码方式,可以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优选地,更新模块64包括第一更新子模块642和第二更新子模块644,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更新子模块642,连接至接收子模块624和测量子模块626,用于在接收子模块624接收的下行误码率或者测量子模块626测量的上行误码率低于误码率下限值时,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第二更新子模块644,连接至接收子模块624和测量子模块626,用于在接收子模块624接收的下行误码率或者测量子模块626测量的上行误码率高于误码率上限值时,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着高误码率,因此,如果误码率低于误码率下限值,则该误码率仍有上升的空间。因此,可以在规定误码率的要求下通过第一更新子模块642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从而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着低误码率,因此,如果误码率高于误码率上限值,则该误码率必须下调以符合规定的误码率的要求。因此,通过第二更新子模块644更新调制编码方式为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从而保证符合规定的误码率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思想也同样适用于其它具有AMC功能的通信系统中,例如LTE等。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中描述的基站对应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通过使用基于误码率的AMC控制,可以充分考虑各个产品的差异性,考虑各个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性能需求,不同的用户的性能需求。通过本发明,采用基站根据获取的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使用基于信道质量信息的AMC解调信号从而导致整个网络吞吐量下降的问题,进而尽可能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获取误码率;
根据所述误码率,更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所述误码率包括下行误码率;所述基站获取所述下行误码率包括:所述基站通过报告请求REP-REQ消息指示接入其的终端上报所述下行误码率;所述基站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所述下行误码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EP-REQ消息还携带有用于所述终端测量所述误码率的测量规则以及用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下行误码率的上报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EP-REQ消息中携带所述上报规则包括:
在所述REP-REQ消息中增加用于通知所述终端上报所述下行误码率的周期的字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指示所述终端上报所述下行误码率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报告响应REP-RSP消息上报所述下行误码率,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REP-RSP消息中增加用于表示所述下行误码率的字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误码率包括上行误码率;所述基站获取所述上行误码率包括:所述基站测量所述上行误码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获取所述误码率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接入所述基站的过程中,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建立业务流;
所述基站为所述业务流配置误码率下限值和误码率上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误码率,更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如果所述误码率低于所述误码率下限值,则更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为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如果所述误码率位于所述误码率下限值和所述误码率上限值之间,则不更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
如果所述误码率高于所述误码率上限值,则更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为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误码率;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误码率,更新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指示子模块,用于通过REP-REQ消息指示接入其的终端上报所述下行误码率;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下行误码率;
测量子模块,用于测量上行误码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第一更新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误码率低于误码率下限值时,更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为高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第二更新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误码率高于所述误码率上限值时,更新所述调制编码方式为低阶的调制编码方式。
CN201010207316.XA 2010-06-18 2010-06-18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7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7316.XA CN101867456B (zh) 2010-06-18 2010-06-18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PCT/CN2010/077965 WO2011157023A1 (zh) 2010-06-18 2010-10-21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7316.XA CN101867456B (zh) 2010-06-18 2010-06-18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7456A CN101867456A (zh) 2010-10-20
CN101867456B true CN101867456B (zh) 2015-04-01

Family

ID=4295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73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7456B (zh) 2010-06-18 2010-06-18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67456B (zh)
WO (1) WO2011157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456B (zh) * 2010-06-18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CN105743606A (zh) * 2014-12-09 2016-07-0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参考信号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764087A (zh) * 2014-12-15 2016-07-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终端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08738055B (zh) * 2018-05-21 2021-12-28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调整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0166174B (zh) * 2019-05-16 2020-09-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链路自适应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1527B1 (en) * 1998-05-21 2002-07-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dynamic adaptation of data/channel 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780242A (zh) * 2004-11-17 2006-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自适应的实现方法
CN1960232A (zh) * 2005-11-04 2007-05-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提高信道质量指示准确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9143B (zh) * 2006-03-16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下行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
GB2448897A (en) * 2007-05-01 2008-11-05 Nec Corp Control channel communication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399630B (zh) * 2007-09-24 2012-06-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1478765B (zh) * 2008-01-02 2014-03-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td-scdma网络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CN101494515B (zh) * 2008-01-22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下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基站
CN101867456B (zh) * 2010-06-18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1527B1 (en) * 1998-05-21 2002-07-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dynamic adaptation of data/channel 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780242A (zh) * 2004-11-17 2006-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自适应的实现方法
CN1960232A (zh) * 2005-11-04 2007-05-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提高信道质量指示准确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7456A (zh) 2010-10-20
WO2011157023A1 (zh) 201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0913B (zh) 一种会话建立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US7349695B2 (en) Multimode roaming mobile devices
US95493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proximity-based service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67456B (zh) 调制编码方式的更新方法及基站
US201300053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etup
US20220394607A1 (en) Network slice configuration update
KR20100056557A (ko) 멀티모드 로밍 이동 장치들의 관리
CN103391632A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220345932A1 (en) Reporting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3010752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plmn selection based on required services/slices for roaming subscribers
US20220078605A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of terminal capabil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410153A (en) A collaborative network service information discovery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807819B1 (en) Cross-technology session continuity
CN114007192B (zh) 一种终端接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7966B (zh) 一种终端能力的获取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748912A (zh) 频点测量控制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4268970A (zh) 网络能力开放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953636B2 (en) End-to-end feature support signaling
CN114691734B (zh) 缓存管控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50136900A (ko) 무선랜 망에서 무선 액세스포인트간 로밍을 위한 로밍 파라미터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14080000B (zh) 网络切片的确定方法、装置、核心网设备及终端
WO2014114525A1 (en)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policy
KR101131841B1 (ko) 적응적 로밍 임계치 매개변수 설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833780A (zh) 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08773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30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 1, unit 2, 2, Wuxing section, West Feng Road, Xi'an high tech Zone, Shaanxi, 10101

Patentee after: Xi'an Zhongxing Internet Termin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55,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