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2229B - 一种人工耳蜗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耳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2229B
CN101862229B CN 201010200566 CN201010200566A CN101862229B CN 101862229 B CN101862229 B CN 101862229B CN 201010200566 CN201010200566 CN 201010200566 CN 201010200566 A CN201010200566 A CN 201010200566A CN 101862229 B CN101862229 B CN 101862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magnet
coil
built
machin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005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2229A (zh
Inventor
孙晓安
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urotron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005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62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62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2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2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2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耳蜗,以降低产品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该人工耳蜗中的体外机部件包括:言语处理器,对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产生编码信号;发射线圈,包括一个以上的外置线圈,该些外置线圈分别绕制于各自的轴心并共地连接,每个外置线圈对应言语处理器的一个独立的言语频段,分别接收言语处理器各个言语频段的编码输出信号,并将各言语频段的编码信号一一对应地发射给植入装置中的内置线圈;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分别与植入装置中的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相吸,使得该些外置线圈与同样数量的内置线圈能够唯一地对心连接。本发明降低了人工耳蜗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提高了产品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方便易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耳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耳蜗。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人工耳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人工耳蜗主要包括体外机部件100和植入于人体脑部的植入装置200,其工作原理是,体外机部件100中的言语处理器120将传声器110传来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和编码,获得编码信号后通过发射线圈130,透过皮肤发射到植入装置200的接收线圈140,然后植入装置200的解码电路150进行解码获得解码信号,并将解码信号传送到人工耳蜗的电极阵列160,刺激使用者的听觉神经,使得使用者恢复听觉。其中,接收线圈140、解码电路150和电极阵列160一般由硅胶包裹密封在一起。其中,上述的接收线圈140和解码电路150也称为刺激器电路。
现有的人工耳蜗,植入于人体内部的植入装置中的解码电路虽经密封处理,但由于其电路复杂而且其中的元器件不与人体组织相兼容,长时间浸润于人体体液中,难免出现密封泄露导致人工耳蜗的植入装置失灵和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脑部引发感染等严重后果,这些严重后果很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因此现有的人工耳蜗,其实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
另外,现有的人工耳蜗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昂、工艺复杂、制造难度高。而且由于其体积较大,在植入人体内部时需要对人体重要部位-头部形成较大的创伤,在人体内部固定也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需要提供一种人工耳蜗,以降低产品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耳蜗中的体外机部件,该人工耳蜗还包括植入装置,该体外机部件包括言语处理器、发射线圈、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其中:
该言语处理器,其接收声波信号,对该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产生编码信号;
该发射线圈,包括一个以上的外置线圈,该些外置线圈分别绕制于各自的轴心并共地连接,每个外置线圈对应该言语处理器的一个独立的言语频段,分别接收该言语处理器各个言语频段的编码输出信号,并将该各言语频段的编码信号一一对应地发射给该植入装置中的与该些外置线圈同样数量的内置线圈;
该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分别与该植入装置中的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相吸,使得该些外置线圈与该同样数量的内置线圈能够唯一地对心连接。
其中,该发射线圈中的该些外置线圈的数量包括八个。
其中,该发射线圈中的该八个外置线圈相互独立地设置。
其中,该发射线圈中的该八个外置线圈以及该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以中心对称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工耳蜗中的植入装置,该人工耳蜗还包括体外机部件,该植入装置包括第一内置磁铁、第二内置磁铁,接收线圈、电极阵列及回路电极,其中:
该第一内置磁铁,用于与该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一体外磁铁相吸;
该第二内置磁铁,用于与该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二体外磁铁相吸,与该第一内置磁铁的极性相反;
接收线圈,包括一个以上的内置线圈,该些内置线圈分别绕制于各自的轴心,通过该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分别与该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耦合,与该体外机部件的与该些内置线圈同样数量的外置线圈唯一地对心连接,用于一一对应地接收该体外机部件中发射线圈中各外置线圈发射的各言语频段的编码信号;
电极阵列,包括有与该些内置线圈同样数量的电极,用于采用刺激电流对人体的听觉神经进行刺激;
回路电极,与该些内置线圈的一端相连,分别与该些电极构成该刺激电流在人体组织内的闭合回路。
其中,该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由生物兼容的钛合金密封包裹。
其中,该接收线圈中的该些内置线圈相互独立地设置。
其中,该接收线圈中的该些内置线圈的数量包括八个。
其中,该发射线圈中的该八个内置线圈以及该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以中心对称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降低了人工耳蜗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提高了产品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方便易用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简单,制造难度小,在植入人体内部时不需要对人体头部形成较大的创伤而且安装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人工耳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发射线圈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植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图2为本发明人工耳蜗中体外机部件的发射线圈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发射线圈实施例主要包括第一体外磁铁210、第二体外磁铁220、发射线圈230、导线240以及言语处理器250,其中:
言语处理器250,用于接收声波信号,对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产生编码信号;
导线240,用于连接言语处理器250及发射线圈230,将该言语处理器250进行编码处理后的编码信号发送给发射线圈230;
发射线圈230,分为八个独立的外置线圈,该八个独立的外置线圈分别绕制于各自的轴心,八个外置线圈共地连接;每个外置线圈对应言语处理器的一个独立的言语频段,通过该导线240接收该言语处理器250各个言语频段的编码输出信号相连,与图3所示接收线圈330中八个外置线圈唯一地对心连接,并将各言语频段的编码信号一一对应地发射给本发明植入装置中的八个内置线圈;
第一体外磁铁210和第二体外磁铁220的磁极方向相反,分别与植入装置中的第一内置磁铁310和第二内置磁铁320(分别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相吸,使得体外机发射线圈的八个外置线圈与植入体接收线圈的八个内置线圈能够唯一地对心连接,从而使言语处理器的八个独立言语频道对应于植入装置的八个独立电极。
上述发射线圈230中的该八个外置线圈,以中心对称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设置。上述第一体外磁铁210及第二体外磁铁220,以中心对称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设置。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体外机部件中的言语处理器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射频放大器。言语处理器接收到传声器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将声音信号按照语音处理策略处理后,产生对应于不同声音频率的对称正弦信号,然后通过射频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得到编码信号并传输到发射线圈上。
图3为本发明中植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植入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发射线圈实施例相结合使用。结合图2所示实施例,图3所示的实施例主要包括第一内置磁铁310、第二内置磁铁320、接收线圈330、回路电极340和电极阵列350,其中:
第一内置磁铁310,为圆柱形,由生物兼容的钛合金密封包裹,用于与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一体外磁铁210相吸;
第二内置磁铁320,为圆柱形,由生物兼容的钛合金密封包裹,用于与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二体外磁铁220相吸;第二内置磁铁320与第一内置磁铁310的极性相反;
接收线圈330,分为八个独立的内置线圈,该八个独立的内置线圈分别绕制于各自的轴心,八个内置线圈的一端都与回路电极340相连,通过第一内置磁铁310、第二内置磁铁320分别与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一体外磁铁210、第二体外磁铁220耦合,与图2所示发射线圈230中八个外置线圈唯一地对心连接,用于一一对应地接收该体外机部件中发射线圈中各外置线圈发射的各言语频段的编码信号;
电极阵列350,在本实施例中,电极阵列包括八个电极,用于采用刺激电流对人体相应部位的听觉神经进行刺激,提高使用者听觉能力,以帮助恢复使用者的听觉功能;
回路电极340,与接收线圈330中八个独立的内置线圈的一端相连,分别与电极阵列350的八个电极构成刺激电流在人体组织内的闭合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外置线圈或者内置线圈也可以是其它的数量,只需要每个外置线圈能够对应言语处理器250的一个独立的言语频段,并且,植入装置中的内置线圈的数量、电极阵列中电极的数量分别与该些外置线圈的数量相同即可。外置线圈的数量较多时,可以划分较多的言语频段,提高编码信号携带言语信息的能力。
上述接收线圈330,回路电极340,和电极阵列350由铂金材料制作。第一内置磁铁310和第二内置磁铁320由生物兼容的钛合金密封包裹。整个植入装置除回路电极340和电极阵列350外,由生物兼容硅胶包裹。
本发明中的接收线圈不含带电路的刺激器,减少了元器件,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通过对体外机部件中的发射线圈及相关电路进行改进,并相应地对植入装置进行改进,使得人工耳蜗的结合大大简化,成本得以大幅降低。本发明中的植入装置主要由与人体完全兼容的三种材料组成,即纯铂金,由钛合金密封包裹的磁铁和生物兼容的硅胶,成本低廉,加工方便。另外,由于本发明的人工耳蜗的结构非常简单,所以可靠性大大提高,可永久植入体内,除非外力猛烈撞击,否则一般不会有损坏或失灵的危险。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人工耳蜗中的体外机部件,该人工耳蜗还包括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体外机部件包括言语处理器、发射线圈、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其中:
该言语处理器,其接收声波信号,对该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产生编码信号;
该发射线圈,包括一个以上的外置线圈,该些外置线圈分别绕制于各自的轴心并共地连接,每个外置线圈对应该言语处理器的一个独立的言语频段,分别接收该言语处理器各个言语频段的编码输出信号,并将该各言语频段的编码信号一一对应地发射给该植入装置中的与该些外置线圈同样数量的内置线圈;
该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分别与该植入装置中的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相吸,使得该些外置线圈与该同样数量的内置线圈能够唯一地对心连接;
该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与所述外置线圈以中心对称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机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发射线圈中的该些外置线圈的数量包括八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机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发射线圈中的该八个外置线圈相互独立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机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发射线圈中的该八个外置线圈以及该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以中心对称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设置。
5.一种人工耳蜗中的植入装置,该人工耳蜗还包括体外机部件,其特征在于,该植入装置包括第一内置磁铁、第二内置磁铁,接收线圈、电极阵列及回路电极,其中:
该第一内置磁铁,用于与该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一体外磁铁相吸;
该第二内置磁铁,用于与该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二体外磁铁相吸,与该第一内置磁铁的极性相反;
接收线圈,包括一个以上的内置线圈,该些内置线圈分别绕制于各自的轴心,通过该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分别与该体外机部件中的第一体外磁铁及第二体外磁铁耦合,与该体外机部件的与该些内置线圈同样数量的外置线圈唯一地对心连接,用于一一对应地接收该体外机部件中发射线圈中各外置线圈发射的各言语频段的编码信号;
该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与所述内置线圈以中心对称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设置;
电极阵列,包括有与该些内置线圈同样数量的电极,用于采用刺激电流对人体的听觉神经进行刺激;
回路电极,与该些内置线圈的一端相连,分别与该些电极构成该刺激电流在人体组织内的闭合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由生物兼容的钛合金密封包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接收线圈中的该些内置线圈相互独立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接收线圈中的该些内置线圈的数量包括八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接收线圈中的该八个内置线圈以及该第一内置磁铁及第二内置磁铁,以中心对称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设置。
CN 201010200566 2010-06-13 2010-06-13 一种人工耳蜗 Active CN101862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00566 CN101862229B (zh) 2010-06-13 2010-06-13 一种人工耳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00566 CN101862229B (zh) 2010-06-13 2010-06-13 一种人工耳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2229A CN101862229A (zh) 2010-10-20
CN101862229B true CN101862229B (zh) 2013-06-12

Family

ID=4295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00566 Active CN101862229B (zh) 2010-06-13 2010-06-13 一种人工耳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62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9194B (zh) * 2018-08-09 2024-04-09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耳蜗内磁铁工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7497A (en) * 1979-09-24 1982-11-02 Hochmair Ingeborg System for enhancing auditory stimulation and the like
US5749912A (en) * 1994-10-24 1998-05-12 House Ear Institute Low-cost, four-channel cochlear implant
CN100394903C (zh) * 2005-06-24 2008-06-18 清华大学 双向数字调制多通道人工耳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7497A (en) * 1979-09-24 1982-11-02 Hochmair Ingeborg System for enhancing auditory stimulation and the like
US5749912A (en) * 1994-10-24 1998-05-12 House Ear Institute Low-cost, four-channel cochlear implant
CN100394903C (zh) * 2005-06-24 2008-06-18 清华大学 双向数字调制多通道人工耳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2229A (zh) 201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rlson et al. Cochlear implantation: current and future device options
AU2012358871B2 (en) Magnet arrangement for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implant
US9420388B2 (en) Electromagnetic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device
US20120029267A1 (en) Electromagnetic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Device
US8602964B2 (en) Implantable actuator for hearing aid applications
EP2577999B1 (en) Implantable inner ear drive system
US20110106210A1 (en) Adjustable transcutaneous energy transfer system
US20130035540A1 (en) Electromagnetic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Device
AU2010319698B2 (en) Implant power control
CN101862228B (zh) 一种人工耳蜗
US1195131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system
CN105999546B (zh) 一种人工耳蜗
US20140025137A1 (en) Electrical Isolation in an Implantable Device
CN206214572U (zh) 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
CN101862229B (zh) 一种人工耳蜗
AU2013312415B2 (en) Electromagnetic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device
CN102068337B (zh) 一种基于微带滤波器的人工耳蜗
US11445312B2 (en) Hybrid electrically- and mechanically-stimulating cochlear implant
CN201930135U (zh) 微带滤波器人工耳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ZHEJIANG NUROTRON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100 West No. 1500 Building 1 room 325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Nurotron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 room 2, building 5, No. 6,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1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uorkang Neur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