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1930B -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1930B
CN101851930B CN201010019420A CN201010019420A CN101851930B CN 101851930 B CN101851930 B CN 101851930B CN 201010019420 A CN201010019420 A CN 201010019420A CN 201010019420 A CN201010019420 A CN 201010019420A CN 101851930 B CN101851930 B CN 101851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directional stress
stress jack
jack
open caisson
cais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19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1930A (zh
Inventor
丁慈鑫
丁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019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519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51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1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1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19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的下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沉井结构本体的预制桩,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紧固连接的,并位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与所述预制桩之间的双向受力千斤顶,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用于向上支撑和向下拖拽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用于紧固连接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与所述预制桩的轴向连接器。由于本发明利用与沉井结构本体和预制桩紧固连接的双向受力千斤顶,即可以在沉井下沉过程中起到支撑沉井结构本体的作用,又可起到拖拽沉井结构本体的作用。因此,实现了降低沉井自重,同时实现沉井的可控、精确、平稳下沉。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下沉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Description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尤其是用于解决沉井安全可控、精确位移运动、平稳下沉的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其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背景技术
沉井作为地下空间构筑物或高层建筑深基础或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一种结构,有其独特的工程应用条件范围。比如,一般在较好的硬土地质条件下,可不采用沉井技术,而采用其它基坑施工技术方法则更为便捷经济。然而在软土地区,由于地质疏松,地下水位较高,稳定性差,采用一般的非沉井技术的基坑支护结构则将导致高昂的支护费用,同时导致施工的工期变长,施工的风险也较大。
沉井技术的理论是建立在:主要靠沉井的自重力克服地层阻抗力而实现下沉以及主要靠沉井自重力克服水土浮力而实现抗浮稳定的基础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条文说明6.1.2指出:“根据工程经验,一般沉井多按结构自重克服摩阻力下沉”。由于沉井在下沉过程中,井壁刃脚下部地基土的正面阻力加上井壁外壁面的摩擦力之和会随着下沉深度逐渐增加,当井壁刃脚下部地基土的正面阻力加上井壁外壁面的摩擦力之和与沉井的自重力平衡时,沉井便不再下沉,而是悬挂在土层空间中。
因此为了满足沉井依靠自重力克服地层阻抗力而顺利下沉的要求,通常必须增加建筑材料用量以增大沉井的自重力,人为地导致现行工程实际中沉井结构的构件截面庞大,耗材极高。肥梁、胖柱、厚墙、厚壁、厚底板、小分格的现象极为普遍。就此点而言,沉井的技术经济指标并不理想,极大地限制了沉井技术的广泛使用。
为了减少沉井结构耗材,优化沉井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以对沉井实施外加荷载下沉,减少沉井自重力在下沉力中所占的比例。但是,传统的加载下沉方案存在难于精确控制沉井下沉的空间姿态稳定,施工风险较大,制作成本较高,可操作性较差,极容易造成沉井的斜沉、突沉、偏移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更有效的解决沉井抗阻力下沉过程中,难于精确控制沉井下沉的空间姿态稳定,施工危险较大,极容易造成沉井的斜沉、突沉、偏移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下沉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沉井抗阻力下沉过程中,难以控制的空间姿态稳定问题,解决了沉井制作耗材极高的问题,保证了沉井安全可控,精确运动,平稳下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沉井的下沉装置,包括:
用于支撑沉井结构本体的多个预制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与所述预制桩之间的双向受力千斤顶;
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支撑台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紧固连接;
位于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底座与所述预制桩的桩顶之间的轴向连接器,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轴向连接器与所述预制桩紧固连接;
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用于向上支撑和向下拖拽所述沉井结构本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下沉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沉井结构本体与用于支撑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的预制桩之间设置多个双向受力千斤顶,向下收缩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引导所述沉井结构本体在自重的作用下下沉;
步骤b、当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的自重力小于土体对沉井的阻力,而所述沉井结构本体不再依靠自重下沉时,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支撑台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紧固连接,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轴向连接器与所述预制桩紧固连接,向下收缩多个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拖拽所述沉井结构本体在自重力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下沉。
本发明利用与沉井结构本体和预制桩紧固连接的双向受力千斤顶,即可以在沉井下沉过程中既起到向上支撑沉井结构本体的作用,又可起到向下拖拽沉井结构本体的作用。因此,当沉井结构本体依靠自重不再下沉时,可实现拖拽沉井下沉的作用。又由于双向受力千斤顶是可控平稳向下收缩的,因此,也实现了沉井的安全可控、精确运动、平稳下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置下沉装置前的沉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具有下沉装置的沉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安装了下沉装置的沉井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下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安装了夹梁式抱箍和螺旋锚的沉井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下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了型钢简支梁和螺旋锚的沉井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下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沉井结构本体;2——预制桩;       3——双向受力千斤顶;
4——轴向连接器;  5——管柱节;       21——桩顶端面;
31——支撑台;     32——丝杆;        33——底座;
41——法兰盘;     42——径向弹性套筒;43——径向抱箍;
43′——夹梁式抱箍 44——弹塑性垫;    45——中心孔;
46——挂板;       47——型钢简支梁    421——弹性片;
422——通槽间隙;  431——弧板式箍片; 432——箍片耳板;
433——型钢;      434——加劲肋板;   435——螺旋锚;
436——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沉井的下沉装置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具有下沉装置的沉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沉井的下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沉井结构本体1的预制桩2,与沉井结构本体1紧固连接的,并位于沉井结构本体1与预制桩2之间的双向受力千斤顶3,双向受力千斤顶3用于支撑和拖拽沉井结构本体1;用于紧固连接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预制桩2的轴向连接器4。本发明利用与沉井结构本体1和预制桩2紧固连接的双向受力千斤顶3,即可以在沉井下沉过程中起到支撑沉井结构本体1的作用,又可起到拖拽沉井结构本体1的作用。因此,当沉井结构本体1依靠自重不再下沉时,可实现拖拽沉井下沉的作用。又由于双向受力千斤顶3是可控平稳向下收缩的,因此,也实现了沉井的可控、精确、平稳下沉。
如图3和图4所示,轴向连接器4包括:轴向连接套和径向抱箍43;轴向连接套包括,设有中心孔45的法兰盘41和与法兰盘41连接的径向弹性套筒42;法兰盘41可与径向弹性套筒42焊接,也可以一体成型;法兰盘41的一端与双向受力千斤顶的底座33紧固连接,该法兰盘可为圆形或矩形,也可与底座33的形状相匹配;法兰盘41的另一端抵靠在桩顶端面21上,径向弹性套筒套42套在预制桩2的外壁上,双向受力千斤顶的丝杆32穿过中心孔45,径向抱箍43径向夹紧径向弹性套筒42,使径向弹性套筒42与预制桩2径向夹紧连接。
径向弹性套筒42包括至少两片弹性片421,弹性片421之间留有通槽间隙422。弹性片421在不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各弹性片421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通槽间隙422。当径向抱箍43径向夹紧弹性片421后,各弹性片421向预制桩2的中心压缩,通槽间隙422变小,径向弹性套筒42抱紧预制桩2的外壁面,实现与预制桩2的紧固连接。弹性片421也可以为多片,组成圆筒,套设在预制桩2的外壁面上。
径向抱箍43可包括两个弧板式箍片431,两个弧板式箍片431通过多个螺钉径向紧固。两个弧板式箍片431呈半圆环形,与径向弹性套筒42的外壁面紧密贴合。径向抱箍43还包括与弧板式箍片431的两端连接的箍片耳板432,箍片耳板432上设有多个螺钉孔,两个弧板式箍片431上的箍片耳板432,两两对应,通过螺钉径向紧固连接。径向抱箍43也可以为单个圆环形的箍片,套设在径向弹性套筒42的外壁面上,通过螺栓紧固径向弹性套筒42。
轴向连接器4还包括弹塑性垫44,弹塑性垫44位于预制桩2上与法兰盘42的另一端抵靠的端面21上。由于预制桩2的桩顶的平面不一定完全平整,从而使轴向连接器4的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达不到要求,弹塑性垫可以解决应力集中的问题。防止巨大的点应力荷载压坏桩顶混凝土或压坏轴向连接器。弹塑性垫的作用就是分散应力、均衡应力分布,满足应力与应变的协调要求。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径向抱箍43可为夹梁式抱箍43′,夹梁式抱箍43′还包括两根型钢433,型钢433通过多个加劲肋板434与弧板式箍片43连接,型钢433通过多个螺栓径向连接,两根型钢433之间挂设有至少两个螺旋锚435,螺旋锚435固定在压板436上,压板436挂设在两根型钢433之间,螺旋锚435沉入土体中。由于在双向受力千斤顶3拖拽沉井结构本体1下沉的过程中,土体对沉井的阻力使预制桩2产生向上位移的趋势。当预制桩2与土体之间的负摩擦力加上沉井自重的总和大于土体对沉井的阻力时,双向受力千斤顶3便可以拖拽沉井结构本体1下沉。但是,随着沉井下沉的深度越来越深,土体对沉井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当土体对预制桩2的负摩擦力加上沉井自重的总和小于阻力时,双向受力千斤顶3在对沉井结构本体1施加拖拽力的同时,也会将预制桩2上提,从而影响了沉井的下沉,并且很容易造成沉井的斜沉、突沉、偏移。此时将螺旋锚435沉入土体中,螺旋锚435挂设在型钢433上,再通过夹梁式抱箍43′与预制桩2紧固连接,当阻力使预制桩2产生向上移动的趋势时,螺旋锚435拖拽预制桩2,对预制桩2施加向下的抗拔力,从而稳固预制桩2在土体中的位置,最终稳固沉井结构本体1,使沉井结构本体1平稳下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在沉井制作之前预先地在地面下沉入螺旋锚435。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轴向连接套还包括挂板46,相邻两个轴向连接器的挂板46之间搭载有两根型钢简支梁47,两根型钢简支梁47之间挂设有多根沉入土体中的螺旋锚435,螺旋锚435通过压板436挂设在两根型钢简支梁47之间。两根型钢简支梁47之间根据两根预制桩2之间的距离,以及预制桩2所需的抗拔力来设置沉入螺旋锚435的根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制桩2还可为葫芦节状,从而增加预制桩表面与土体的摩擦力,避免双向受力千斤顶3向下拖拽沉井结构本体1时,同时拉动预制桩2向上过大的位移,利于发挥双向受力千斤顶3对沉井结构本体1实施较大的拖拽力。为了提高预制桩2自身的抗拉性能,也可在预制桩的桩心孔内加插一根较大直径的钢筋并灌满细石混凝土。也可以增加预应力纵筋的根数或增大预应力纵筋的截面积。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支撑台31与沉井结构本体1即可以直接紧固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支撑台31可通过多个管柱节5与沉井结构本体1可拆卸式紧固连接,多个管柱节5之间轴向紧固连接。双向受力千斤顶上设有多个钢管柱节5可实现沉井结构本体1的多次逐步下沉。
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可在双向受力千斤顶上设置伺服电机,利用伺服电机驱动双向受力千斤顶丝杆的向下收缩和向上顶起,节省了人力,也有利于精确控制双向受力千斤顶。双向受力千斤顶上还可以设置控制系统,控制每个双向受力千斤顶的升降,可实现整体升降或分批次升降。此外,双向受力千斤顶上还可以设置感应器,用于感应双向受力千斤顶工作过程中的受力及丝杆位移情况,及时反馈双向受力千斤顶在沉井结构本体1下沉过程中的受力及丝杆位移的变化,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施工水平。
本发明附图中,双向受力千斤顶采用了简化画法,优选地采用(蜗杆——蜗轮螺母——丝杆)传动的千斤顶,这种千斤顶又称升降机,或蜗轮升降机,或蜗轮千斤顶。
具有下沉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结合图2-图4,详细说明具有下沉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沉井结构本体1与用于支撑沉井结构本体1的预制桩2之间设置多个双向受力千斤顶3,向下收缩双向受力千斤顶3,引导沉井结构本体1在自重的作用下下沉;
步骤b、当沉井结构本体1的自重力小于土体对沉井的阻力,而沉井结构本体1不再依靠自重下沉时,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支撑台31与沉井结构本体1紧固连接,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底座33通过轴向连接器4与预制桩2紧固连接,向下收缩多个双向受力千斤顶3,双向受力千斤顶3拖拽沉井结构本体1在自重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下沉。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设置下沉装置前的沉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当沉井结构本体1仅依靠自重下沉时,此时双向受力千斤顶3不需要与沉井结构本体1和预制桩2紧固连接,双向受力千斤顶3对沉井结构本体1只起到支撑的作用。。双向受力千斤顶3可仅仅抵靠在预制桩2的端面上;当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沉井结构本体1之间设有多个管柱节5时,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其直接接触的一节管柱节5之间是在轴向上抵靠,双向受力千斤顶3通过管柱节5向沉井结构本体1传递支撑力。
当沉井结构本体1不能利用自重力下沉时,即沉井结构本体1的自重力小于土体对沉井的阻力时,如图2所示,可使用下沉装置的此时将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支撑台31与沉井结构本体1紧固连接,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底座33通过轴向连接器4与预制桩2紧固连接。由于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预制桩2和沉井结构本体1均是紧固连接,又由于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丝杆32可以上下活动,因此,当向下收缩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丝杆32时,与沉井结构本体1紧固连接的双向受力千斤顶3可对沉井结构本体实施向下的拖拽力,使沉井继续下沉。
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步骤a当中,使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沉井结构本体1和预制桩2紧固连接。上述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监测沉井的下沉情况和千斤顶的受力情况。双向受力千斤顶3对沉井结构本体1实施支撑力和/或拖拽力,是随着土体实际的情况,动态变化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a当中,沉井结构本体1与预制桩2之间也可以不设置双向受力千斤顶3,而使用普通的仅仅对沉井结构本体1施加支撑力的千斤顶。步骤b当中,当需要对沉井结构本体1施加拖拽力时,再分批替换为双向受力千斤顶3,并完成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沉井结构本体1和预制桩2的紧固连接。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a进一步包括:
步骤a1、多个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支撑台41分别通过多个管柱节5与沉井结构本体1连接,多个管柱节5之间轴向紧固连接,将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微量缩短,使其脱离荷载,拆除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上部的一节管柱节5,调节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恢复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再将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3顶微量缩短,使其脱离荷载,拆除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上部的一节管柱节5,调节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恢复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至此全部的双向受力千斤顶3调节完毕,均为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
步骤a2、不断重复上述a,a1两个步骤,引导沉井在自重力的作用下不断下沉。
通过上述方法,可实现沉井在自重的作用下,分节、可控、平稳下沉。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步骤b进一步包括:
步骤b1、多个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支撑台41分别通过多个管柱节5与沉井结构本体1紧固连接,将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其上方的管柱节5解除紧固连接,微量缩短,脱离荷载,拆除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上方的一节管柱节5,调节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恢复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并与其上方其余管柱节5紧固连接;再将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其上方的管柱节5解除紧固连接,微量缩短,脱离荷载,拆除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上部的一节管柱节5,调节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恢复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并紧固连接;至此全部双向受力千斤顶3调节完毕,均为伸长顶紧且紧固连接接受荷载状态;
步骤b2、不断重复上述b,b1两个步骤,引导沉井在自重力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下沉。
通过上述方法,可实现沉井在自重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分节、可控、平稳下沉。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步骤b还包括:
步骤c1、当拖拽沉井结构本体1时,土体对沉井的阻力使得预制桩2接近且尚未到达向上位移极限时,在预制桩2两侧向地下沉入螺旋锚435,螺旋锚435与轴向连接器4连接。
步骤c2、向下收缩双向受力千斤顶3,引导沉井结构本体1在自重力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下沉。
上述方法,在土体中沉入的螺旋锚435,通过轴向连接器4对预制桩传递抗拔力,用于抵抗拖拽下沉中,沉井结构本体1对预制桩2产生的向上的反作用力。
本发明还一实施例中,步骤c2后还包括:
步骤c3、多个双向受力千斤顶3的支撑台41分别通过多个管柱节5与沉井结构本体1紧固连接,将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其上方的管柱节5解除紧固连接,微量缩短,脱离荷载,拆除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上方的一节管柱节5,调节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恢复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并与其上方其余管柱节5紧固连接;再将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与其上方的管柱节5解除紧固连接,微量缩短,脱离荷载,拆除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上部的一节管柱节5,调节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恢复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3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并紧固连接;至此全部双向受力千斤顶3调节完毕,均为伸长顶紧且紧固连接接受荷载状态;
步骤c4、不断重复上述c2,c3两个步骤,引导沉井在自重力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下沉,直至到达设计的深度。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第一批千斤顶与第二批千斤顶的划分应遵循相邻、交错、均布、对称、可替换的划分原则,且应与结构受力与变形相协调。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按牛腿编号分为奇数号、偶数号牛腿。见图1、图2,若奇数号牛腿对应的千斤顶为第一批,则偶数号牛腿对应的千斤顶为第二批。反之亦可。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沉井的下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沉井结构本体的多个预制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与所述预制桩之间的双向受力千斤顶;
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支撑台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紧固连接;
位于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底座与所述预制桩的桩顶之间的轴向连接器,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轴向连接器与所述预制桩紧固连接;
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用于向上支撑和向下拖拽所述沉井结构本体;
所述轴向连接器包括:轴向连接套和径向抱箍;
所述轴向连接套包括,
设有中心孔的法兰盘和与所述法兰盘连接的径向弹性套筒; 
所述法兰盘的一端与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底座紧固连接,所述法兰盘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预制桩的端面上;
所述径向弹性套筒套设在所述预制桩的外壁上;
所述径向弹性套筒包括至少两片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之间留有通槽间隙;
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丝杆穿过所述中心孔;
所述径向抱箍径向夹紧所述径向弹性套筒,使所述径向弹性套筒与所述预制桩径向夹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的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抱箍包括套设在所述弹性片的外壁上的两个弧板式箍片,两个所述弧板式箍片通过多个螺栓径向连接,并通过拧紧多个所述螺栓径向夹紧所述弹性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井的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抱箍是夹梁式抱箍,所述夹梁式抱箍还包括两根型钢,所述型钢通过多个加劲肋板与所述弧板式箍片连接,所述型钢通过多个所述螺栓径向连接,两根所述型钢之间挂设有螺旋锚,所述螺旋锚沉入土体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井的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连接套还包括挂板,相邻两个所述轴向连接器的所述挂板之间搭载有两根型钢简支梁,两根所述型钢简支梁之间挂设有多根沉入土体中的螺旋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的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支撑台通过多个管柱节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可拆卸式紧固连接,多个所述管柱节之间轴向紧固连接。
6.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沉井结构本体与用于支撑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的预制桩之间设置多个双向受力千斤顶,向下收缩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引导所述沉井结构本体在自重的作用下下沉;
步骤b、当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的自重力小于土体对沉井的阻力,而所述沉井结构本体不再依靠自重下沉时,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支撑台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紧固连接,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轴向连接器与所述预制桩紧固连接,向下收缩多个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拖拽所述沉井结构本体在自重力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下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井的下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
步骤a1、多个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所述支撑台分别通过多个管柱节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连接,多个所述管柱节之间轴向紧固连接,将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微量缩短,使其脱离荷载,拆除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上部的一节所述管柱节,调节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恢复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的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再将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微量缩短,使其脱离荷载,拆除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上部的一节所述管柱节,调节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恢复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至此全部的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调节完毕,均为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
步骤a2、不断重复上述a, a1两个步骤,引导沉井在自重力的作用下不断下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井的下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
步骤b1、多个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所述支撑台分别通过多个管柱节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紧固连接,将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与其上方的所述管柱节解除紧固连接,微量缩短,脱离荷载,拆除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上方的一节所述管柱节,调节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恢复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并与其上方其余所述管柱节紧固连接;再将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与其上方的所述管柱节解除紧固连接,微量缩短,脱离荷载,拆除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上部的一节所述管柱节,调节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恢复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并紧固连接;至此全部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调节完毕,均为伸长顶紧且紧固连接接受荷载状态;
步骤b2、不断重复上述b,b1两个步骤,引导沉井在自重力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下沉。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井的下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
步骤c1、当拖拽所述沉井结构本体时,土体对沉井的阻力使得所述预制桩接近且尚未到达向上位移的极限时,在所述预制桩两侧向地下沉入螺旋锚,所述螺旋锚与所述轴向连接器连接;
步骤c2、向下收缩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引导所述沉井结构本体在自重力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下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沉井的下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2后还包括:
步骤c3、多个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的所述支撑台分别通过多个管柱节与所述沉井结构本体紧固连接,将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与其上方的所述管柱节解除紧固连接,微量缩短,脱离荷载,拆除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上方的一节所述管柱节,调节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恢复所述第一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并与其上方其余所述管柱节紧固连接;再将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与其上方的所述管柱节解除紧固连接,微量缩短,脱离荷载,拆除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上部的一节所述管柱节,调节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恢复所述第二批双向受力千斤顶伸长顶紧接受荷载状态并紧固连接;至此全部所述双向受力千斤顶调节完毕,均为伸长顶紧且紧固连接接受荷载状态;
步骤c4、不断重复上述c2,c3两个步骤,引导沉井在自重力和拖拽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下沉,直至到达设计的深度。
CN201010019420A 2010-01-15 2010-01-15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1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19420A CN101851930B (zh) 2010-01-15 2010-01-15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19420A CN101851930B (zh) 2010-01-15 2010-01-15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1930A CN101851930A (zh) 2010-10-06
CN101851930B true CN101851930B (zh) 2012-10-03

Family

ID=42803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194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1930B (zh) 2010-01-15 2010-01-15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51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930B (zh) * 2010-01-15 2012-10-03 丁慈鑫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CN102926395A (zh) * 2012-11-22 2013-02-13 天津华悦土木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流塑态软土的沉井施工方法
KR101960413B1 (ko) * 2019-01-07 2019-03-20 김준성 구조물 시공방법
CN109898520B (zh) * 2019-04-04 2022-03-01 问延煦 一种沉墙施工法
CN111501808A (zh) * 2020-04-13 2020-08-07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矩形多孔沉井下沉的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6597Y (zh) * 2008-01-28 2009-01-07 丁慈鑫 一种沉井结构
CN101418573A (zh) * 2008-01-24 2009-04-29 丁慈鑫 沉井结构及将沉井结构平稳准确沉入地面的方法
CN101565946A (zh) * 2009-04-24 2009-10-28 丁慈鑫 一种在沉井施工中用于支撑沉井结构的内支撑桩
CN101591915A (zh) * 2009-06-25 2009-12-02 丁慈鑫 用于支撑沉井结构的外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1851930A (zh) * 2010-01-15 2010-10-06 丁慈鑫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8573A (zh) * 2008-01-24 2009-04-29 丁慈鑫 沉井结构及将沉井结构平稳准确沉入地面的方法
CN201176597Y (zh) * 2008-01-28 2009-01-07 丁慈鑫 一种沉井结构
CN101565946A (zh) * 2009-04-24 2009-10-28 丁慈鑫 一种在沉井施工中用于支撑沉井结构的内支撑桩
CN101591915A (zh) * 2009-06-25 2009-12-02 丁慈鑫 用于支撑沉井结构的外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1851930A (zh) * 2010-01-15 2010-10-06 丁慈鑫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1930A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1930B (zh) 沉井的下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沉井的下沉方法
CN103806462B (zh) 送电线路土层钢绞线预应力扩底锚杆基础
CN201635083U (zh) 沉井的下沉装置
CN115288302B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CN205171537U (zh) 一种山区输电线路装配式柔性半掏挖基础
CN211395748U (zh) 基坑工程逆梁顺板施工叠加梁板结构
CN103276733A (zh) 一种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
CN203403413U (zh) 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
CN203834448U (zh) 一种新型6腿平台导管架
CN202730784U (zh) 一种用于钢围堰纠偏的水下顶推装置
CN105201008B (zh) 销型抗弯纵向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09323504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
CN207538060U (zh) 静压沉井装置
CN205557833U (zh) 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CN219060071U (zh) 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CN111353254A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方法
CN110863837A (zh) 一种弓形自稳式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3080503U (zh) 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
CN204455863U (zh) 一种钢箱梁墩顶调位滑移支座
CN219808403U (zh) 一种施工过程中防止电力排管起伏的保护装置
CN219157666U (zh) 一种气承膜式建筑地面锚固结构
CN214384141U (zh) 深孔帷幕灌浆防钻杆脱落装置
CN220450828U (zh) 一种顶管穿越用的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CN214273509U (zh) 用于桥梁水中桩基成孔的站立式深水急流轻量型循环钻机
CN219012556U (zh) 一种旋挖钻头打捞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