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8158B -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8158B
CN101848158B CN201010177210XA CN201010177210A CN101848158B CN 101848158 B CN101848158 B CN 101848158B CN 201010177210X A CN201010177210X A CN 201010177210XA CN 201010177210 A CN201010177210 A CN 201010177210A CN 101848158 B CN101848158 B CN 101848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put
backplane channel
channel
back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72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8158A (zh
Inventor
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yang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MPTIA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PTIA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SEMPTIA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772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8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8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8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网络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交换板上的交换芯片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所述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充分利用了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从而避免了输入背板通道中数据的拥塞,并保证输入板的数据可以无丢失的传输到交换板。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大部分网络交换设备和网络分流设备都是由输入板、交换板和输出板组成,其中输入板、交换板和输出板均可以为多个。输入板与交换板之间通过输入背板上的多个物理通道来传输数据,交换板和输出板之间通过输出背板上的多个物理通道来传输数据。为了使网络交换设备或网络分流设备的整体输出达到负载均衡的效果,输入板的数据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至交换板之前,一般需要采用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用于传输数据的输入背板通道和输出背板通道。
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五元哈希(五元HASH)算法、轮循(Round Robin)算法、流量比例(Traffic)算法等。但是每一种负载均衡算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当要传输的数据流发生变化时,原本适用的负载均衡算法可能会导致不均衡,使得某个背板通道需要传输的数据流大于其物理带宽,从而造成数据拥塞,导致从输入板传输到交换板的数据的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负载均衡方法存在的从输入板传输到交换板的数据丢失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输入板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
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
交换板上的交换芯片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所述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
当输出背板通道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交换板向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
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装置,包括输入板,与输入板通过输入背板通道连接的交换板,以及与交换板通过输出背板连接的输出板,
所述输入板将其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并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所述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
所述交换板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所述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当输出背板通道的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所述交换板向所述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交换设备,包括输入板,与输入板通过输入背板通道连接的交换板,以及与交换板通过输出背板连接的输出板,
所述输入板将其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并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所述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
所述交换板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所述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当输出背板通道的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所述交换板向所述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充分利用了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从而避免了输入背板通道中数据的拥塞,并保证输入板的数据可以无丢失的传输到交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入板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入板数据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至交换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现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输出背板通道,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交换板通过数据的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从而可以充分利用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保证数据无丢失的传输到交换板。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其中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出接口信息。该输出接口信息包括输出背板通道号和输出板的输出接口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将输入板的数据传输至交换板之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以便交换板接收到该数据后,可以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进行交换,并选择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输出至输出板。其中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可以采用通道标签的方式封装在数据的报文中,其中通道标签可以通过媒体接入控制(Destination MediaAccess Control,DMAC)地址或者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等域来实现。在采用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后,为数据选择对应的DMAC地址或者VLAN并封装在报文中。
其中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任意一种负载均衡算法,如五元HASH算法、轮循算法、流量比例算法等。当然,为了达到较好的数据均衡效果,在选择负载均衡算法时可以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的特性进行选择,由于其具体步骤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2中,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输入板的数据上输入背板通道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其中各输入背板通道采用绝对优先级方式。优先级的设置可以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自然顺序,如设置各输入背板通道优先级如下:输入背板通道1>输入背板通道2>输入背板通道3>输入背板通道4,表示输入背板通道1的优先级大于输入背板通道2的优先级,依此类推。也可以按照各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设置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当然还可以按照其他规则设置输入背板通道,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从高到低选择,选择的输入背板通道以满负荷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当选择的输入背板通道溢出时,为溢出部分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依此类推。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各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如下:
输入背板通道1>输入背板通道2>输入背板通道3>输入背板通道4
则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满负荷的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的过程如下:
首先选择输入背板通道1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当数据流在输入背板通道1上满负荷时,溢出部分自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2传输至交换板,输入背板通道2满负荷时,溢出部分自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3传输至交换板,输入背板通道3满负荷时,溢出部分自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4传输至交换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传输数据,避免了输入背板通道上的数据拥塞。而且只要从输入板传输到交换板的数据流小于或者等于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就可以保证输入板的数据无丢失的传输到交换板。
在步骤S103中,交换板上的交换芯片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该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输入背板通道将输入板的数据传输至交换板之前,就已经采用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因此,交换板可以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该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充分利用了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从而避免了输入背板通道中数据的拥塞,并保证输入板的数据可以无丢失的传输到交换板。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其具体步骤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2中,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其具体步骤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3中,交换板上的交换芯片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该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其具体步骤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4中,当输出背板通道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交换板向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以告知输入板该输入背板通道已达到处理能力的极限,即该输入背板通道即将溢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输入板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了输入背板通道将输入板的数据传输至交换板时,由于每个输入背板通道在交换板上均对应有用于将该输入背板通道传输的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的交换芯片,因此,交换板上与输入背板通道对应的交换芯片可以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
当输出背板通道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交换板中该输出背板通道对应的交换芯片通过输入背板通道向输入板返回溢出信息,以告知输入板该输入背板通道已达到处理能力的极限。其中交换板向输入板返回溢出信息的输入背板通道为该交换芯片之前从其接收数据的输入背板通道。
在步骤S205中,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输入背板通道在交换板上均对应有用于将该输入背板通道传输的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的交换芯片,因此,当某输出背板通道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交换板向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时,则输入板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将输入板的数据传输至交换板。
当然当下一个优先级通道的数据流量也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则选择更低优先级的输入背板通道来处理,从而实现了后级输出背板通道拥塞时,交换板通过输入背板通道给输入板溢出消息,再由输入板为后续的数据选择更低优先级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从而避免了整个网络交换设备的数据丢失,既实现了负载均衡,又达到了动态分流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交换板上某个交换芯片因输出背板通道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即将发生溢出时,向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个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这样可以将某个交换芯片处理不了的数据动态的分配给其他交换芯片上来处理,从而避免了整个网络交换设备的数据丢失,既实现了负载均衡,又达到了动态分流的效果。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装置包括输入板1,与输入板1通过输入背板通道2连接的交换板3,以及与交换板3通过输出背板通道4连接的输出板5。其中:
输入板1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2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并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2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2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2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3。
其中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出接口信息,该输出接口信息包括输出背板通道号和输出板的输出接口号。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可以采用通道标签的方式携带在数据的报文中,其中通道标签可以通过DMAC地址或者VLAN等域来实现。
其中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任意一种负载均衡算法,如五元HASH算法、轮循算法、流量比例算法等。当然,为了达到较好的数据均衡效果,在选择负载均衡算法时可以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的特性进行选择,由于其具体步骤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按照输入背板通道2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2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3时,选择的输入背板通道2以满负荷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当选择的输入背板通道2溢出时,为溢出部分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输入背板通道,依此类推。
交换板3上的交换芯片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4,并通过该输出背板通道4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充分利用了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从而避免了输入背板通道中数据的拥塞,并保证输入板的数据可以无丢失的传输到交换板。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入板1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输入板1包括输入调度单元11、负载均衡计算单元12、报文编辑单元13和通道选择单元14。其中:
输入调度单元11把输入板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等待处理。
负载均衡计算单元12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其中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出接口信息。该输出接口信息包括输出背板通道号和输出板的输出接口号。
报文编辑单元13将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封装在数据的报文中。其中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可以采用通道标签的方式封装在数据的报文内,其中通道标签可以通过DMAC地址或者VLAN等域来实现。
通道选择单元14按照输入背板通道2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2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3。
通道选择单元14在按照输入背板通道2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2的优先级从高到低选择,选择的输入背板通道以满负荷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当选择的输入背板通道溢出时,溢出部分选择下一优先级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依此类推。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交换板3还包括溢出检测单元。该溢出检测单元检测输出背板通道4数据流量是否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并在输出背板通道4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向输入板1返回溢出消息,以告知输入板1该输入背板通道已达到处理能力的极限,即该输入背板通道即将溢出。
此时,该输入板1还包括溢出处理单元。该溢出处理单元在接收到交换板返回的溢出消息时,触发通道选择单元14,以使通道选择单元14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
以下以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入板数据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至交换板的示意图。
数据流从输入板1的多个输入口进入输入板1后,输入板1中的负载均衡计算单元12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再经过交换板1中的报文编辑单元13将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封装在数据包中。即报文编辑单元13把每个报文的负载均衡结果通过标签的形式编辑在报文的封装之内,如使用DMAC地址或者VLAN域,使得报文携带了均衡标签,便于交换板3上的交换芯片的交换。
通道选择单元14中,按照输入背板通道2的优先级为携带了均衡标签的报文选择其输入背板通道2。在本实例中,由于输入背板通道包括输入背板通道201、输入背板通道202、输入背板通道203和输入背板通道204,且各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如下:输入背板通道201>输入背板通道202>输入背板通道203>输入背板通道204,这样,当报文编辑单元13有编辑好的报文需要输出时,则优先选择输入背板通道201,当输入背板通道201溢出,即达到最大处理能力后,报文自动溢出到输入背板通道202,当输入背板通道202溢出,即得到最大处理能力时,报文自动溢出到输入背板通道203,依此类推。
这样的数据通道负载均衡方法有如下优点:
可以充分利用输入背板通道的总带宽,即只要有任何输入背板通道有空闲,输入板的数据都能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至交换板,直到输入板的数据达到输入背板通道的总带宽,这样避免了出现负载均衡后一部分输入背板通道的流量大于其处理能力,而另一部分输入背板通道空闲,从而导致丢包的问题,使得总带宽得不到充分利用。
另外,即使部分输入背板通道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业务处理。因为当某个输入背板通道发生故障时,则自动会被认定为超出该输入背板通道的处理能力,报文就不会再选择该输入背板通道,而改选其他正常输入背板通道,只要处理流量不超过剩余的输入背板通道的总带宽,就不会丢失报文。而在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决定输入背板通道和输出背板通道时,由于数据上输入背板通道前,就已经确定了输入背板通道,当该输入背板通道发生故障时,则选择该输入背板通道的报文就没有办法输出到交换板,除非重新配置负载均衡算法,把故障输入背板通道排除在外,即便是重新配置负载均衡算法,也会存在短时间的丢包现象。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的示意图。
交换板通常由一个或者多个交换芯片堆叠而成,每个交换芯片上可以有多个数据通道,具有很高的交换能力。在本示例中,以交换板包括两个交换芯片,分别为交换芯片A和交换芯片B,每个交换芯片包括一个输入背板通道和两个输出背板通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交换芯片A包括输入背板通道一。输出背板通道一和输出背板通道二,交换芯片B包括输入背板通道二、输出背板通道三和输出背板通道四。
输入板的数据通过图5所示的示例选择输入背板通道一传输至交换板的交换芯片A,交换芯片A根据报文封装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到输出背板通道,并在输出背板通道一和输出背板通道二上实现负载均衡。
当输出背板通道一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即输出背板通道一即将发生溢出时,交换芯片A经由输入背板通道一向输入板返回溢出信息,以告知输入板该输入背板通道一即将发生溢出。此时,输入板为后续的报文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二,交由交换芯片B来处理输入背板通道一收到溢出消息后选择输入背板通道二的数据,并对输入背板通道二传输的数据在输出背板通道三和输出背板通道四上实现负载均衡,并输出至输出板。这样就可以将交换芯片A处理不了的报文动态的分配给交换芯片B来处理,从而实现网络交换设备整机的动态负载均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交换设备。该网络交换设备包括输入板,与输入板通过输入背板通道连接的交换板,以及与交换板通过输出背板连接的输出板。其中:
输入板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并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其具体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交换板上的交换芯片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该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
其中输入板和交换板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充分利用了输入背板通道的带宽,从而避免了输入背板通道中数据的拥塞,并保证输入板的数据可以无丢失的传输到交换板。当交换板上某个交换芯片因输出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发生溢出时,向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个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这样可以将某个交换芯片处理不了的数据动态的分配给其他交换芯片上来处理,从而避免了整个网络交换设备的数据丢失,既实现了负载均衡,又达到了动态分流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输入板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
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
交换板上的交换芯片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所述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
当输出背板通道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交换板向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
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的步骤具体为:
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从高到低选择,选择的输入背板通道以满负荷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当选择的输入背板通道溢出时,为溢出部分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输入背板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得到的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以通道标签的形式封装在数据的报文中,通道标签通过媒体接入控制DMAC地址或者虚拟局域网VLAN域实现。
4.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装置,包括输入板,与输入板通过输入背板通道连接的交换板,以及与交换板通过输出背板通道连接的输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板将其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并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所述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
所述交换板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所述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当输出背板通道的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所述交换板向所述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板包括:
输入调度单元,用于把输入板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等待处理;
负载均衡计算单元,用于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
报文编辑单元,用于将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封装在数据报文中;
通道选择单元,用于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
6.一种网络交换设备,包括输入板,与输入板通过输入背板通道连接的交换板,以及与交换板通过输出背板连接的输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板将其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前,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并在通过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所述输入板在接收到溢出消息时,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为后续的数据选择下一优先级的且未溢出的输入背板通道传输数据;
所述交换板根据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将数据交换至对应的输出背板通道,并通过所述输出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输出板,当输出背板通道的数据流量达到通道物理带宽的最大值时,所述交换板向所述输入板返回溢出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板包括:
输入调度单元,用于把输入板多个不同输入接口的报文调度汇总成一路数据等待处理;
负载均衡计算单元,用于采用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
报文编辑单元,用于将数据的负载均衡结果封装在数据报文中;
通道选择单元,用于按照输入背板通道的优先级选择输入背板通道将数据传输至交换板。
CN201010177210XA 2010-05-18 2010-05-18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Active CN101848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7210XA CN101848158B (zh) 2010-05-18 2010-05-18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7210XA CN101848158B (zh) 2010-05-18 2010-05-18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158A CN101848158A (zh) 2010-09-29
CN101848158B true CN101848158B (zh) 2013-09-25

Family

ID=42772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7210XA Active CN101848158B (zh) 2010-05-18 2010-05-18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81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893B (zh) * 2012-12-12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径透传方法和交换芯片
CN105915397A (zh) * 2016-06-21 2016-08-31 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cc协议业务处理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08650190A (zh) * 2018-04-12 2018-10-12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多路径的数据分发系统及数据分发方法
CN109474541A (zh) * 2018-10-22 2019-03-15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交换芯片的通道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9688190B (zh) * 2018-10-23 2022-07-26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传输金融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30938B (zh) * 2019-12-20 2022-08-16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los架构的网络设备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2219B1 (en) * 1998-12-22 2003-06-11 Xyratex Technology Limited Data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889483A (zh) * 2005-06-28 2007-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框间互连的通信系统及其数据交换方法
CN101656678A (zh) * 2009-09-18 2010-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3002C (zh) * 2004-09-09 2007-06-27 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 铁路机车逻辑控制装置
CN101179438B (zh) * 2007-11-16 2011-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1388847A (zh) * 2008-10-17 2009-03-18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负载均衡电路式分组交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2219B1 (en) * 1998-12-22 2003-06-11 Xyratex Technology Limited Data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889483A (zh) * 2005-06-28 2007-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框间互连的通信系统及其数据交换方法
CN101656678A (zh) * 2009-09-18 2010-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158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158B (zh) 一种数据通道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网络交换设备
CN101227402B (zh) 聚合链路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2413063B (zh) 动态调整出口资源分配阈值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81252B (zh) 一种基于多路径传输的报文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560967B (zh) 一种业务需求感知的虚拟数据中心映射方法
CN104378308A (zh) 报文发送速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217528B (zh)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和装置
CN101873269B (zh) 数据转发设备和端口缓存的分配方法
CN103825834B (zh) 一种evi中调整流量负载分担的方法及网络交换装置
CN103581274B (zh) 一种堆叠系统中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1350773A (zh) 一种移动分组网络架构及其多个防火墙负载均衡接入方法
CN104461727A (zh) 内存模组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04104616A (zh) 数据调度和交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32270A (zh) 支持网络安全业务的负载均衡方法和设备
CN102420776A (zh) 动态调整入口资源分配阈值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92652A (zh) 一种防止聚合链路中流量中断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72338B (zh) 在非线速接口板进行端口带宽配置的方法和非线速接口板
CN101483593B (zh) 一种交换设备中基于聚合链路分配缓存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11327A (zh) 信元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5763472A (zh) 一种跨板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79925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4426694A (zh) 一种调整虚拟机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JP3228256B2 (ja)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網側装置およびタイムスロット割当制御方法
CN103874133B (zh) 一种带宽控制的方法、装置及接入点设备
CN102870381A (zh) 一种pcie交换系统、装置及交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SEMPTIAN TECHNOLOGIES?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EMPTIA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hi tech Southern District, Haitian two road 14, software industry base, 5D block, 7,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EMPTIAN TECHNOLOGIES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District Science Park Road, building 6 storey main building Jiada Lang

Patentee before: Semptian Technologies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streets two Haitian Road No. 14, block 5D 8 layer software industry bas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ngyang Data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hi tech Southern District, Haitian two road 14, software industry base, 5D block, 7,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EMPTIAN TECHNOLOGIES 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oad balance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channels and network exchange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Pledgee: Bank of Beij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Hengyang Data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99000063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905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Pledgee: Bank of Beij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Hengyang Data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99000063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ata channel load balancing method, device and network switching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Pledgee: Bank of Beij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Hengyang Data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538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8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Pledgee: Bank of Beij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Hengyang Data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538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load balancing method, device and network switching equipment for data channe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Pledgee: Bank of Beij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Hengyang Data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4002008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Pledgee: Bank of Beij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Hengyang Data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400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