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7176A -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7176A
CN101847176A CN201010131459A CN201010131459A CN101847176A CN 101847176 A CN101847176 A CN 101847176A CN 201010131459 A CN201010131459 A CN 201010131459A CN 201010131459 A CN201010131459 A CN 201010131459A CN 101847176 A CN101847176 A CN 101847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learning
test
ability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1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UW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UW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UW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UW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31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71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7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71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其所用的系统,对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行树状结构的分类,并在数据库中为分类树的每一层因子建立映射关系,分类树至少包括三层,根据学习能力分类树的最后一层的因子,建立与该层中各因子存在映射关系的评测标准数据库,设置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群,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根据不同问题点生成不同的评测内容,从而对被测对象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行评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可以有效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不足,从构成学习能力的四个维度,学习方法、综合能力、学习动力和心理品质及其多种根源因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Description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和主题,只有大力推行学习能力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知识经济时代下,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只有让学生的学习重点由知识点的获得转向学习能力的培养,由“学会”变为“会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针对学习能力的评测通常是评测人员通过现场询问被测对象或者通过被测对象完成试卷,然后评测人员通过对询问的结果或试卷进行分析,给出对评测对象的学习能力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测方法与评测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认知有很大的关系,这将直接对评测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造成影响,导致评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基于电子设备,实现人机交互的测评方法,涵盖了影响学习能力的各个方面,从而评测结果真实、全面、客观,该系统实现容易、操作简单。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行树状结构的分类,并在数据库中为分类树的每一层因子建立映射关系,分类树至少包括三层,学习能力为树根,即第一层因子,影响学习能力的基础学力、综合学力、学习方法和/或学习心理为第二层因子,与基础学力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或思维力;与综合学力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规划能力、总结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或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语文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方法和/或应试方法;与学习心理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态度、意志力、自信心与成就感和/或学习习惯;
步骤2:根据学习能力分类树的最后一层因子,建立与该层中各因子存在映射关系的评测数据库,评测数据库包括评测数据以及各数据的标准值;
步骤3:设置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群,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
步骤4: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定的问题,提取评测数据库中的与问题对应的评测数据,生成评测内容;
步骤5:通过输入设备,被测对象输入与步骤4的评测内容相应的评测值;
步骤6:把步骤5中评测值与评测数据库中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根据分类树的映射关系,汇总评测结果。
步骤3中的问题群至少包括注意力问题、记忆效果问题、理解能力问题、学习兴趣问题、学习主动性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和/或心理素质问题。
步骤6中汇总评测结果的步骤为:根据步骤1中分类树中每一层因子的映射关系和步骤3的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计算三级因子的分数,然后以第三层因子的分数为基础计算对应的第二层因子得分,汇总第二层因子得分,以第二层因子的分数为基础计算对应的第一层因子即学习能力的得分,即最后的学习能力评测结果。
步骤3中设置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群,并设置被测对象的学龄阶段,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后,并且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各个学龄阶段的关联关系。
步骤4中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定的问题,同时根据被测对象对应的学龄阶段,提取评测数据库中的与问题和学龄阶段均对应的评测数据,生成评测内容。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所用的学习能力评测系统至少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被测对象输入的信息;
评测单元,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择的问题,输入被测对象所输入的评测值,评测出被测对象的学习能力;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评测程序,评测数据库和被测对象的输入信息;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被测对象的输入信息、评测内容和/或最终的评测结果。
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经评测单元处理后通过显示单元显示,输入单元包括鼠标、键盘、手写笔和/或触摸屏,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屏或触摸屏。
评测单元至少包括注意力评测单元、记忆效果评测单元、理解能力评测单元、学习兴趣评测单元、学习主动性评测单元、学习习惯评测单元、心理素质评测单元和/或学习方法评测单元。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建立了影响学习能力因素的分类树,在数据中建立了分类树中每一层因子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分类树的最后一层因子建立了和该层各因子存在映射关系的评测数据库,设置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群和不同的学龄阶段,建立了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不同学龄阶段之间的关联映射关系;该方法所用的系统包括输入单元、评测单元、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评测单元至少包括注意力评测单元、记忆效果评测单元、理解能力评测单元、学习兴趣评测单元、学习主动性评测单元、学习习惯评测单元、学习方法评测单元和/或心理素质评测单元。从而实现从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对构成学习能力的核心因子进行根源测评,精准分析学生在各个核心因子上的状况,完成评测对象的学习能力的评测结果,评测的结果真实、全面并且客观,进而可以抓住学生个体心理特性制定出因材施教的实训方案,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优秀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全部的学习潜能,从根源上持续提升学习成绩。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分类结构树;
图2实施例中分类树最后一层因子与理解能力问题的关联映射表;
图3本发明提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行树状结构的分类(图1所示),并在数据库中为分类树的每一层因子建立映射关系,分类树至少包括三层,学习能力为树根,即第一层因子,影响学习能力的基础学力、综合学力、学习方法和/或学习心理为第二层因子,与基础学力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或思维力;与综合学力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规划能力、总结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或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语文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方法和/或应试方法;与学习心理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态度、意志力、自信心与成就感和/或学习习惯;
步骤2:根据学习能力分类树的最后一层因子,建立与该层中各因子存在映射关系的评测数据库,评测数据库包括评测数据以及各数据的标准值;
步骤3:设置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群,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问题群至少包括注意力问题、记忆效果问题、理解能力问题、学习兴趣问题、学习主动性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和/或心理素质问题。以被测对象的理解能力问题为例,建立分类树最后一层因子与理解能力问题的关联映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强”“弱”表示理解能力问题与其相关的根源因子之间的关联程度;还可以设置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群,并设置被测对象的学龄阶段,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后,并且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各个学龄阶段的关联关系。
步骤4: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定的问题,提取评测数据库中的与问题对应的评测数据,生成评测内容。还可以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定的问题,同时根据被测对象对应的学龄阶段,提取评测数据库中的与问题和学龄阶段均对应的评测数据,生成评测内容。本实施例中提取与理解能力问题所相关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思维力根源因子有关的评测数据库中的题目,生成理解能力问题的评测内容。
步骤5:通过输入设备,被测对象输入与步骤4的评测内容相应的评测值;
步骤6:把步骤5中评测值与评测数据库中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根据分类树的映射关系,汇总评测结果。本实施例中汇总的结果针对被测对象的理解力问题的能力评测。评测结果的步骤:根据步骤1中分类树中每一层因子的映射关系和步骤3的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计算三级因子的分数,然后以第三层因子的分数为基础计算对应的第二层因子得分,汇总第二层因子得分,以第二层因子的分数为基础计算对应的第一层因子即学习能力的得分,即最后的学习能力评测结果。本实施例得到的评测结果就是最后的理解能力问题的评测结果。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所用的学习能力评测系统(图3所示)至少包括:用于输入被测对象输入的信息的输入单元、评测单元,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择的问题,输入被测对象所输入的评测值,评测出被测对象的学习能力;用于存储评测程序,评测数据库和被测对象的输入信息的存储单元,根据存储单元实现的功能,存储单元包括评测程序存储单元、数据库存储单元和输入信息存储单元三个组成部分。用于显示被测对象的输入信息、评测内容和/或最终的评测结果的显示单元。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经评测单元处理后通过显示单元显示,输入单元包括鼠标、键盘、手写笔和/或触摸屏,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屏或触摸屏。评测单元至少包括注意力评测单元、记忆力评测单元、理解能力评测单元、学习兴趣评测单元、学习主动性评测单元、学习习惯评测单元、学习方法评测单元、和/或心理素质评测单元。

Claims (8)

1.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行树状结构的分类,并在数据库中为分类树的每一层因子建立映射关系,分类树至少包括三层,学习能力为树根,即第一层因子,影响学习能力的基础学力、综合学力、学习方法和/或学习心理为第二层因子,与基础学力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或思维力;与综合学力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规划能力、总结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或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语文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方法和/或应试方法;与学习心理对应的第三层因子为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态度、意志力、自信心与成就感和/或学习习惯;
步骤2:根据学习能力分类树的最后一层因子,建立与该层中各因子存在映射关系的评测数据库,评测数据库包括评测数据以及各数据的标准值;
步骤3:设置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群,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
步骤4: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定的问题,提取评测数据库中的与问题对应的评测数据,生成评测内容;
步骤5:通过输入设备,被测对象输入与步骤4的评测内容相应的评测值;
步骤6:把步骤5中评测值与评测数据库中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根据分类树的映射关系,汇总评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问题群至少包括注意力问题、记忆效果问题、理解能力问题、学习兴趣问题、学习主动性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心理素质问题和/或学习方法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汇总评测结果的步骤为:根据步骤1中分类树中每一层因子的映射关系和步骤3的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计算三级因子的分数,然后以第三层因子的分数为基础计算对应的第二层因子得分,汇总第二层因子得分,以第二层因子的分数为基础计算对应的第一层因子即学习能力的得分,即最后的学习能力评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设置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群,并设置被测对象的学龄阶段,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问题群的关联映射关系后,并且建立最后一层因子与各个学龄阶段的关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定的问题,同时根据被测对象对应的学龄阶段,提取评测数据库中的与问题和学龄阶段均对应的评测数据,生成评测内容。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所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被测对象输入的信息;
评测单元,根据被测对象在问题群中选择的问题,输入被测对象所输入的评测值,评测出被测对象的学习能力;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评测程序,评测数据库和被测对象的输入信息;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被测对象的输入信息、评测内容和/或最终的评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经评测单元处理后通过显示单元显示,输入单元包括鼠标、键盘、手写笔和/或触摸屏,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屏或触摸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评测单元至少包括注意力评测单元、记忆效果评测单元、理解能力评测单元、学习兴趣评测单元、学习主动性评测单元、学习习惯评测单元、学习方法评测单元和/或心理素质评测单元。
CN201010131459A 2009-06-30 2010-02-26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18471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1459A CN101847176A (zh) 2009-06-30 2010-02-26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7002.3 2009-06-30
CN201010131459A CN101847176A (zh) 2009-06-30 2010-02-26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7176A true CN101847176A (zh) 2010-09-29

Family

ID=42771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1459A Pending CN101847176A (zh) 2009-06-30 2010-02-26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71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9664A (zh) * 2020-01-20 2020-05-19 安徽明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能力评测系统
CN117496787A (zh) * 2024-01-03 2024-02-02 小白智能科技(长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儿童六项能力测评及其训练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9664A (zh) * 2020-01-20 2020-05-19 安徽明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能力评测系统
CN117496787A (zh) * 2024-01-03 2024-02-02 小白智能科技(长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儿童六项能力测评及其训练系统
CN117496787B (zh) * 2024-01-03 2024-03-19 小白智能科技(长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儿童六项能力测评及其训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o et al. Validation of automated scoring for a formative assessment that employs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Trujillo The reincarnation of the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Rethinking the literature on district effectiveness
Nuangchalerm TPACK in ASEAN Perspectives: Case Study on Thai Pre-Service Teacher.
Sonnleitner et al. The Genetics Lab. Acceptance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a computer-based microworld to assess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White et al. Full STEAM Ahead, but Who Has the Map for Integration?--A PRISM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nto Schools.
Lubben et al. Gauging students’ untutored ability in argumentation about experimental data: A South African case study
Kanapathy et 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e chemistry curriculum: An exploration of foundation students’ perspective
André et al. Student perceptions in measuring teaching behavior across six countries: A multi-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pproach to measurement invariance
Nikolov et 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8th graders’ L1 and L2 reading skills, inductive reasoning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early English and German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s
Koparan et al. The effect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on the statistical literacy levels of student 8th grade
Simsek et al. Examining the self-efficacy of prospective teachers i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subject areas: The case of Turkey
Akinoso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a 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nd Ambiguous (VUCA) World: the use of concrete-representational-abstract instructional strategy.
Ningsih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pop up 3d general map using discovery learning models to improve creativity and learning outcomes of social studies grade V elementary school
Brown A literature review of how videogames are assessed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beyond
Cicek et al. Surveying fourth year engineering student perceptions of graduate attribute competencies
CN101847176A (zh) 基于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评测方法及系统
M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realizing the ability of university piano teaching
Farrajallah The Impact of Employing the (Think-Pair-Share) Strategy to Gain Some Number Sense Skills and Mathematic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mong Fifth Grade Students.
Wang et al. Using Burke's Dramatistic Pentad to Interpret Chinese" Gao-Kao" High Stakes Testing and Stressing-Paralleled Testing in the US as Cross-Cultural Context
Zhao et al.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vision media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distance education of new generation labor productivity
Tshering et al. Effects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approach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among grade four students towards science
Metin et al. Effect of a science camp on the children’s views of tentative nature of science
Watson et al. Building informal inference with TinkerPlots in a measurement context
Cha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 for Civics Classroom Based on CRITIC Fuzzy Algorithm
Broom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Exploring Their Principles and Purposes in Relation to Neoliberalism through a Social Studies Case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