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3049A - 用于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域中的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域中的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3049A
CN101843049A CN200880114164A CN200880114164A CN101843049A CN 101843049 A CN101843049 A CN 101843049A CN 200880114164 A CN200880114164 A CN 200880114164A CN 200880114164 A CN200880114164 A CN 200880114164A CN 101843049 A CN101843049 A CN 101843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bb
esp
main line
vi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4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3049B (zh
Inventor
P·萨尔特西迪斯
M·朱利恩
S·莫内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to CN2013101383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9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3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3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5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PBB-TE域中提供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开始于在第一B组件(108)与第二B组件(112)之间建立两个PBB-TE干线(102、104)。每个干线包括两个单向以太网交换路径(ESP),其中每个以太网交换路径都与可能不同的VLAN标识符相关联。将数据业务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其中第一PBB-TE干线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第二PBB-TE干线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经由与第一VID(128)相关联的第一干线(102)的第一ESP(114)和与第二VID(166)相关联的第一干线的第二ESP(116)来发送数据业务。针对故障对两个PBB-TE干线进行监视。当在PBB-TE干线之一上检测到故障时,经由与第三VID(130)相关联的第三ESP(118)和与第四VID(168)相关联的第四ESP(120)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另一PBB-TE干线(104)上。

Description

用于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域中的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通信网络,并且尤其涉及采用用于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PBB-TE)域中的以太网保护交换(switching)的系统和方法的通信网络。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年中,以太网已经成为无争议的领先的局域网(LAN)技术,这是由于该技术的固有特性,例如实施和使用起来简单、利用起来很便宜、易于管理和向后兼容。
因为数据服务现在占到大部分业务,电信运营商和承载商(carrier)着眼于通过用基于以太网的分组传输基础设施替换它们的同步数字分级(SDH)/同步光网络(SONET)基础设施来获得相同的好处的可能性。然而,城域网和骨干网与企业LAN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要求。
因此,以太网技术需要特殊增强-如果它要实现这些运营级要求(carrier-grade)的话。当前,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中执行关于提供商骨干网桥业务工程(PBB-TE)构思的工作,以实施供承载商使用的以太网技术。存在对正被讨论的IEEE P802.1Q标准的修改(IEEE P802.1Q-2006/D0.1,Draft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其旨在提供基于以太网的真实的运营级分组传输解决方案。
PBB-TE(即IEEE P802.1Qay/D0.0,Draft Standard for 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Provider Backbone Bridges-Traffic Engineering,2007年5月)提出一种简单的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该实施方式保持以太网的固有优点,且同时解决以太网的不足,如电信级(carrier-class)分组传输协议。它建立于在IEEE 802.1Q的修改中提出的构思并且尤其是PBB的网络分离(即IEEE 802.1Qah/D3.8,Draft Standard for Local Metropolitan Area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Provider BackboneBridges,2007年10月)以提供可伸缩的解决方案。
与提供商骨干桥接(PBB)相比,生成树协议和广播/扩散(flooding)未被用于PBB-TE中。使用网络管理系统或增强的控制平面来填充过滤数据库,从而允许跨越网络设计和提供以太网交换路径(ESP)。这允许控制通过基于以太网的分组传输网络的业务流,其确保了资源的最优分配。每个ESP表示一个单向路径。在网络上形成双向路径的一对ESP限定了PBB-TE干线(trunk)或隧道。
在PBB-TE中解决的关键点之一是如何提供对PBB-TE干线的端到端线性保护,其中为特定干线建立专用保护PBB-TE干线,并且当在主干线上发生故障时自动地将业务从工作(主)PBB-TE干线切换(switch)到保护(后备)PBB-TE干线。
图1是图示出端到端线性保护方案10的基本元素以及它在现有网络中对保护实体12的安排的简化框图。该方案在作为工作实体的ESP14和作为西组件(component)18和东组件20之间的保护实体的ESP 16上使用正常业务。西组件包括保护交换过程22并且东组件包括保护交换过程24。在发送结束时,可以以两种方式安排业务。第一,在1+1安排中,在工作和保护路径这二者上同时发送业务(桥接)。第二,在1∶1或1对1的安排中,在任何时间点仅在路径之一上发送业务(交换)。在这两种保护安排中,接收端基于来自操作、经营和管理(OAM)过程或网络运营商的信息来从工作或保护实体选择业务。在1对1的情形中,发送“保护网桥”和接收“选择器”必须被协调。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ITU-T)为在保护域的发送端选择传输路径中任一或两者的交换机定义了术语“网桥”。应该理解的是这与在IEEE802标准中使用的术语“网桥”不是相同的定义。如在本发明中所定义的,ITU-T线性保护网桥指的是“保护网桥”。
在单向线性保护方案中,在保护域的每一端处选择器异步地操作。具体地,在一端的业务路径选择动作不会引起在另一端对反方向上的业务的业务选择动作。因此,一个方向上的业务可以使用与另一方向的业务不同的路径。
然而,双向线性保护方案在以下的意义上同步地操作:在一端的业务选择动作还触发了在另一端对反方向上的业务的对应选择动作。因此,双方向上的业务共享相同的路径(即,工作或保护)。
保护交换可以由起因于对工作和保护路径的周期性监视或物理层监视的OAM信息来触发,所述OAM信息例如通过帧检验序列而检测到的帧误差或信号损失。
线性保护方案通常可配置为是“可逆的(revertive)”或“非可逆的”,其中一旦OAM指示故障或缺陷已经被清除,接收和传输业务在适用的情况下自动地回到工作路径。
大多数线性保护方案现在旨在在自故障发生起(而不仅仅是自OAM缺陷指示起)小于50ms内完全切换(在适用的情况下在两端)。因此,OAM连续性检查消息的周期必须接近于比检测故障和端到端地传输同步信息更快的量级。
大多数方案还包括保持(hold-off)和等待恢复定时器。保持时间确保故障不仅仅是例如起因于某一较低级别保护交换的暂现事件,而恢复时间确保工作路径的性能在切换回到它之前完全恢复。显然,整个恢复时间更长。
因此,需要一种可伸缩的端到端50ms下弹性(resiliency)机制,该机制提供对PBB-TE域中的点到点PBB-TE隧道或干线的双向端到端线性保护能力。
当今,在以太网内使用了基于不同所有权和标准的弹性机制,例如生成树协议(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多生成树协议(MSTP)、弹性分组环(RPR)和链路聚合(LAG)。然而,这些机制被限制于链路故障,而并非被设计成容易地扩展到大型网络。此外,它们不支持在环或线性环境中的50ms下保护交换。另外,因为生成树协议未用于PBB-TE中,所以这也从开始就排除了它们作为提供PBB-TE干线弹性的潜在解决方案的使用。
在SDH/SONET网络中,自动保护交换(APS)功能和协议提供端到端的电路保护。该APS功能和协议能够支持50ms转换、单向和双向转换、可逆和非可逆的转换、手动和/或自动转换。APS功能还可以支持线性、环状和网状拓扑。APS实现了在电路故障的情况下电路的转换,并且被用在大多数同步网络中。
ITU-T,通过G.8031/Y.1342推荐,定义了将APS功能和协议用于以太网传输网络中的点到点的基于VLAN的子网连接。APS协议被用于协调保护域的两端。APS消息仅在保护路径上发送。在PBB-TE域中直接应用G.8031机制引入了附加的复杂度,因为APS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出现出于信令目的而包含大量冗余信息,导致了非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G.8031推荐陈述了:所希望的是以3.3ms的间隔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CCM)并且(由发起端的保护交换事件引起的)最初三个APS消息也以3.3ms的类似间隔发送并然后以5秒的间隔再次发送。这允许由于错误或其他现象而丢失高达两个APS消息且同时仍实现50ms的保护交换时间。
发明内容
在PBB-TE域中的APS功能的领域中需要一种更简单且更高效的双向端到端的线性保护交换机制。本发明旨在提供解决该需要的解决方案。在本发明中提供了基于用于APS信令的远程缺陷指示器(RDI)的使用和CCM的交换的更为简单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在PBB-TE域中提供了1∶1双向线性保护交换能力,其利用(leverage on)现有IEEE 802.1Qag连接性故障管理(CFM)、CCM和RDI字段。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简化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其很好地与利用以太网技术结合。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针对一种在PBB-TE域中提供以太网保护交换的方法。该方法开始于在第一B组件和第二B组件之间建立两个PBB-TE干线。每个干线包括两个单向以太网交换路径(ESP),每个以太网交换路径都与可能不同的VLAN标识符(VID)相关联。该方法包括将数据业务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其中第一PBB-TE干线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第二PBB-TE干线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在第一干线上在一个方向上经由与一个VID相关联的ESP并且在相反方向上经由与可能不同的VID相关联的另一ESP来发送数据业务。针对故障对PBB-TE干线进行监视。当在一个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时,经由与第三VID相关联的第三ESP和与第四VID相关联的第四ESP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另一PBB-TE干线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针对一种在PBB-TE域中提供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在第一B组件与第二B组件之间的第一PBB-TE干线,所述第一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第一B组件到第二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一ESP以及用于从第二B组件到第一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二ESP。第一ESP与第一VID相关联并且第二ESP与第二VID相关联。该系统还包括在第一B组件与第二B组件之间的第二PBB-TE干线。第二PBB-TE具有用于从第一B组件到第二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三ESP以及用于从第二B组件到第一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四ESP。第三ESP与第三VID相关联并且第四ESP与第四VID相关联。另外,该系统将数据业务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其中第一PBB-TE干线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第二PBB-TE干线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针对故障对两个PBB-TE干线进行监视。当在一个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时,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另一PBB-TE干线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针对一种在PBB-TE域中提供以太网保护交换的节点。该节点连接到该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PBB-TE干线。第一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该节点到第二节点的单向业务的第一ESP以及用于从第二节点到该节点的单向业务的第二ESP。第一ESP与第一VID相关联并且第二ESP与第二VID相关联。该节点还连接到该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PBB-TE干线。第二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该节点到第二节点的单向业务的第三ESP以及用于从第二节点到该节点的单向业务的第四ESP。第三ESP与第三VID相关联并且第四ESP与第四VID相关联。该节点将数据业务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第一PBB-TE干线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第二PBB-TE干线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针对故障对两个PBB-TE干线进行监视。当在一个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时,该节点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另一PBB-TE干线上。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是图示出端到端线性保护方案的基本元素以及它在现有网络中对保护实体安排的简化框图;
图2是图示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PBB-TE干线结构的网络的简化框图;
图3是图示出将特定数据业务映射到图2的网络中的工作实体的简化框图;
图4是图示出图2的网络的工作实体中的故障的简化框图;
图5是图示出将特定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保护实体的网络的简化框图;并且
图6是图示出建立和映射PBB-TE干线以在PBB-TE域中提供保护交换能力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用于PBB-TE域中的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在PBB-TE域中提供1∶1双向线性保护交换能力。在PBB-TE域中,骨干边缘网桥(BEB)标记所关心的提供商骨干桥接网络(PBBN)与附着于它的网络之间的界线。这些BEB被假设为是均包含B组件的B-BEB或IB-BEB。保护域被定义为在所涉及的BEB的不同B组件上的客户骨干端口(CBP)之间的区域。ESP被从一个BEB提供到另一BEB,每个ESP都由元组<B-DA,B-SA,B-VID>来标识。每个ESP表示一个单向路径并且形成双向路径的ESP对定义了PBB-TE干线。属于相同PBB-TE干线的ESP被共同路由(co-routed),但还可以通过不同的B-VID来标识。
图2是图示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PBB-TE干线结构的网络100的简化框图。网络100在具有西B组件108的BEB 106与具有东B组件112的BEB 110之间包括至少两个PBB-TE干线-PBB-TE(工作实体)干线102和PBB-TE(保护实体)干线104。PBB-TE干线102包括西到东ESP 114和东到西ESP 116。每个ESP可以对应于两个不同方向的相同的或不同的B-VID设置。PBB-TE干线104包括西到东ESP 118和东到西ESP 120。
ESP 114、116、118和120通过在这些ESP需要穿过的所有网桥上的过滤数据库(FDB)中配置条目来设置并且每个参与端口的VLAN成员资格必须被设置。存在着两个端接ESP的B组件。如图2中所描述的,西B组件108包括客户骨干端口(CBP)126和多个提供商网络端口(PNP)-PNP 122和PNP 124。东B组件112包括CBP 164,以及多个PNP-PNP 160和PNP 162。与VID 128相关联的ESP 114是工作实体102的一部分,并且被配置在CBP 126和CBP 164之间。另外,存在与VID130相关联的另一ESP 118,其是保护实体104的一部分并且被配置在CBP 126和CBP 164之间。因为ESP 114与VID 128相关联,所以西B组件108上的端口CBP 126和PNP 122以及东B组件112上的端口PNP 160和CPB 164被配置成VID 128成员集的成员。因为ESP 118与VID 130相关联,所以西B组件108上的端口CBP 126和PNP 124以及东B组件112上的端口PNP 162和CPB 164被配置成VID 130成员集的成员。在从东B组件112到西B组件108的相反方向上,存在着与VID 166相关联的ESP116和与VID 168相关联的第四ESP 120,所述ESP 116是工作实体102的一部分并且被配置在CBP 164和CBP 126之间,所述第四ESP 120是保护实体104的一部分并且被配置在CBP 164和CBP 126之间。因为ESP116与VID 166相关联,所以西B组件108上的端口CBP 126和PNP 122以及东B组件112上的端口PNP 160和CPB 164被配置成VID 166成员集的成员。因为ESP 120与VID 168相关联,所以西B组件108上的端口CBP 126和PNP 124以及东B组件112上的端口PNP 162和CPB 164被配置成VID 168成员集的成员。针对特定VID对帧进行标记并且所述帧可以利用相关联的端口来进入或外出。
配置PBB-TE干线意味着对应维护关联(MA)也被配置。一个MA被设置成监视上面的(干线-1)PBB-TE干线并且第二MA被设置成监视下面的(干线-2)PBB-TE。这两个MA中的每一个可以与一对虚拟LAN标识符(VID)相关联,其中每个VID对应于一个单向ESP。监视PBB-TE干线-1的MA于是可以在其VID列表中包含这两个VID。与该MA相关联的维护端点(MEP)是上MEP,其被配置在区分相关联PBB-TE干线的CBP上。例如,在两个VID被用于一个PBB-TE干线的情况下,MEP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它自己的主VID(例如,VID 128用于与PBB-TE干线102相关联的西B组件上的MEP,并且VID 166用于东B组件上的MEP)。在这种配置中,每个MEP可以接收以MA列表中的VID中任何一个标记的帧但发送仅以该MEP的主VID标记的帧。特别地,在所描述的例子中,用于西B组件上的工作实体的MEP可以仅发送指定的加VID 128标记的连续性检查消息(CCM),而东组件上的对应MEP可以仅发送加VID 166标记的帧。这两个MEP可以接收针对VID166或者128而被标记的CCM帧。
通过配置CBP参数将数据业务映射到PBB-TE干线。特别地,CBP骨干实例服务标识符被用于仅允许特定服务实例由PBB-TE干线承载,并且骨干服务实例表上的B-VID列或者如果这一点得不到支持的话,CBP的端口VID(PVID)参数可以被用于将所识别的服务实例映射到特定ESP。图3是图示出将特定数据业务映射到图2的网络100中的工作实体的简化框图。对于CBP 126的CBP的PVID值与VID 128相关联,而CBP 164与VID 166相关联。如所描述的那样,网络包括与西B组件108上的VID 128相关联的MEP 200以及与东B组件112上的VID 166相关联的MEP 202。
由于这种配置的缘故,到达西B组件108上的CBP的具有特定骨干服务实例标识符(I-SID)值的帧被映射到ESP 114,而到达东B组件112上的CBP的特定帧被映射在ESP 116上。因此,PBB-TE干线102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PBB-TE干线104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与数据业务如何被映射到PBB-TE干线无关,在工作实体和被保护实体这二者上交换CCM帧以便定期检查所提供的连接性。
图4是图示出图2的网络100的工作实体中的故障的简化框图。如果故障发生于任何一个ESP,则通知接收端上的MEP。例如,如果在ESP 114上发生故障300,则东B组件112上的MEP 202通过设置rMEPCCMdefect参数来宣布远程MEP缺陷。用于超时CCM的定时计数器具有等于由CCMinterval变量(在CCM传输之间配置的时间)表示的时间的1/4或比其更精细的粒度(granularity)。网桥不将rMEPCCMdefect设置在接收到CCM的(3.25*CCMinterval)秒内,并且将rMEPCCMdefect设置在接收到上个CCM的之后的(3.5*CCMinterval)秒内。对rMEPCCMdefect参数的设置使得CBP的PVID参数变为VID 168,其是在保护PBB-TE干线104上相关联提供的ESP的BVID(当xConCCMdefect或errorCCMdefect参数被设置时PVID参数也会改变,因为这些指示非常严重的错误配置问题)。经由与VID 166相关联的MEP发送的所有后续CCM都具有它们的RDI字段集(只要正确的CCM没有被MEP接收到)。
图5是图示出将特定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保护实体的网络100的简化框图。对具有RDI字段集的CCM帧的接收(或者引起对someRMEPCCMdefect、xConCCMdefect或errorCCMdefect的设置的事件)致使骨干服务实例表中的相关联B-VID条目变为保护ESP的预配置值(即,与ESP 118和对应VID 130相关联)。可替换地,如果B-VID  列得不到支持,则西B组件108上的CBP 126的PVID参数被改为保护ESP的预配置值。这引起将特定服务实例移动到保护PBB-TE干线104,如图5中所描述的那样。
图6是图示出建立和映射PBB-TE干线以在PBB-TE域中提供保护交换能力的步骤的流程图。现在将参考图2-6来解释该方法。在步骤400,PBB-TE干线被建立。PBB-TE干线102被建立作为工作实体并且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即西到东)的与VID 128相关联的ESP 114以及在另一方向上(即东到西)的与VID 166相关联的ESP 116。PBB-TE干线104被建立作为保护实体并且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即西到东)的与VID130相关联的ESP 118以及在另一方向上(即东到西)的与VID 168相关联的ESP 120。接下来,在步骤402中,通过配置CBP参数将数据业务映射到指定的PBB-TE干线(即,PBB-TE干线102)。特别地,CBP骨干实例服务标识符被用于仅允许特定服务实例由PBB-TE干线承载而在它们的骨干服务实例表中的CBP的B-VID列。可替换地,如果这得不到支持,则端口VID(PVID)参数可以被用于将所识别的服务实例映射到特定ESP。对于CBP 126的CBP的PVID或B-VID值与VID 128相关联而CBP 164与VID 166相关联。由于这种配置的缘故,到达西B组件108上的CBP的具有特定I-SID值的帧被映射到ESP 114,而到达东B组件112上的CBP的特定帧被映射在ESP 116上。因此,PBB-TE干线102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PBB-TE干线104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与数据业务如何被映射到PBB-TE干线无关,在工作实体和被保护实体这二者上交换CCM帧以便定期检查所提供的连接性。
该方法然后移到步骤404,其中针对故障对干线进行监视。接下来,在步骤406中,确定是否检测到故障。如果没有检测到故障,则该方法继续在步骤404中监视干线。然而,在步骤406中,如果确定在工作实体上检测到故障,则该方法移动到步骤408,其中数据业务被重新映射到保护实体。如果故障发生于任何一个ESP,则通知接收端上的MEP。例如,如果在ESP 114上发生故障300,则东B组件112上的MEP 202通过设置rMEPCCMdefect参数来宣布远程MEP缺陷。用于超时CCM的定时计数器具有等于由CCMinterval变量(在CCM传输之间配置的时间)表示的时间的1/4或比其更精细的粒度。网桥不将rMEPCCMdefect设置在接收到CCM的(3.25*CCMinterval)秒内,并且将rMEPCCMdefect设置在接收到上个CCM的之后的(3.5*CCMinterval)秒内。对rMEPCCMdefect参数的设置使得骨干服务实例表的B-VID列或CBP的PVID参数变为VID 168,其是在保护PBB-TE干线104上相关联提供的ESP的BVID。经由与VID 166相关联的MEP发送的所有后续CCM都具有RDI字段集(只要正确的CCM没有被MEP接收到)。对具有RDI字段集的CCM帧的接收(或者引起对someRMEPCCMdefect、xConCCMdefect或errorCCMdefect的设置的事件)致使骨干服务实例表的B-VID列值或西B组件108上的CBP 126的PVID参数变为保护ESP的预配置值(即,与ESP 118和对应VID 130相关联)。这引起将特定服务实例移动到保护PBB-TE干线104。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PBB-TE域中提供了1∶1双向线性保护交换能力的系统和方法,其利用现有IEEE 802.1Qag连接性故障管理(CFM)、CCM和RDI字段。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简化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其很好地与以太网技术的固有特性结合。
当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特性的情况下可以以与在此阐述的那些方式不同的其他特定方式来执行本发明。因此当前实施例将被认为在各个方面都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旨在包含于其中。

Claims (28)

1.一种在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PBB-TE域中提供以太网保护交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B组件与第二B组件之间建立第一PBB-TE干线,所述第一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第一B组件到第二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一以太网交换路径ESP以及用于从第二B组件到第一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二ESP,其中第一ESP与第一VLAN标识符(VID)相关联并且第二ESP与第二VID相关联;
在第一B组件与第二B组件之间建立第二PBB-TE干线,所述第二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第一B组件到第二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三ESP以及用于从第二B组件到第一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四ESP,其中第三ESP与第三VID相关联并且第四ESP与第四VID相关联;
将数据业务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第一PBB-TE干线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第二PBB-TE干线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
针对故障对第一PBB-TE干线进行监视;以及
当在第一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时,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二PBB-TE干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监视步骤还包括针对故障对第二PBB-TE干线进行监视,其中当在第二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时,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B组件包括与第二VID相关联的第一入端口以及与第一VID相关联的第一出端口,所述第一入端口经由第二ESP接收数据业务并且第一出端口经由第一ESP向第二B组件发送数据业务;并且
第二B组件包括与第一VID相关联的第二入端口以及与第二VID相关联的第二出端口,所述第二入端口经由第一ESP接收数据业务并且第二出端口经由第二ESP向第一B组件发送数据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数据重新映射到第二PBB-TE干线上的步骤包括:重新配置第一和第二B组件中的端口以经由第三和第四ESP发送和接收业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维护关联MA针对故障而监视第一PBB-TE干线,并且第二MA针对故障而监视第二PBB-TE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MA与第一和第二VID相关联并且第二MA与第三和第四VID相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B组件包括用于监视第一ESP的第一维护端点MEP,所述第一MEP与第一VID相关联;
第二B组件包括用于监视第二ESP的第二MEP,所述第二MEP与第二VID相关联;
第一MEP经由第一ESP向第二B组件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CCM并且第二MEP经由第二ESP发送C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检测故障时,第一或第二MEP检测到故障并且设置缺陷设置参数,由此触发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二PBB-TE干线上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B组件包括用于监视第三ESP的第三维护端点MEP,所述第三MEP与第三VID相关联;
第二B组件包括用于监视第四ESP的第四MEP,所述第四MEP与第四VID相关联;
第三MEP经由第三ESP向第三B组件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CCM并且第四MEP经由第四ESP发送C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经由第一和第二PBB-TE干线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CCM以检查干线的连接性的步骤。
11.一种用于在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PBB-TE域中提供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在第一B组件与第二B组件之间的第一PBB-TE干线,所述第一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第一B组件到第二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一以太网交换路径ESP以及用于从第二B组件到第一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二ESP,其中第一ESP与第一VLAN标识符(VID)相关联并且第二ESP与第二VID相关联;
在第一B组件与第二B组件之间的第二PBB-TE干线,所述第二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第一B组件到第二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三ESP以及用于从第二B组件到第一B组件的单向业务的第四ESP,其中第三ESP与第三VID相关联并且第四ESP与第四VID相关联;
用于将数据业务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的装置,第一PBB-TE干线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第二PBB-TE干线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
用于针对故障对第一PBB-TE干线进行监视的装置;以及
用于响应于在第一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而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二PBB-TE干线上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监视装置还包括用于针对故障对第二PBB-TE干线进行监视的装置,其中当在第二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时,重新映射装置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
第一B组件包括与第二VID相关联的第一入端口以及与第一VID相关联的第一出端口,所述第一入端口经由第二ESP接收数据业务并且第一出端口经由第一ESP向第二B组件发送数据业务;并且
第二B组件包括与第一VID相关联的第二入端口以及与第二VID相关联的第二出端口,所述第二入端口经由第一ESP接收数据业务并且第二出端口经由第二ESP向第一B组件发送数据业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重新配置第一和第二B组件中的端口以经由第三和第四ESP发送和接收业务来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二PBB-TE干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监视第一PBB-TE干线的第一维护关联MA以及监视第二PBB-TE干线的第二MA。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MA与第一和第二VID相关联并且第二MA与第三和第四VID相关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
第一B组件包括用于监视第一ESP的第一维护端点(MEP),所述第一MEP与第一VID相关联;
第二B组件包括用于监视第二ESP的第二MEP,所述第二MEP与第二VID相关联;并且
第一MEP经由第一ESP向第二B组件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CCM并且第二MEP经由第二ESP发送CC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
第一B组件包括用于监视第三ESP的第三MEP,所述第三MEP与第三VID相关联;
第二B组件包括用于监视第四ESP的第四MEP,所述第四MEP与第四VID相关联;
第三MEP经由第三ESP向第三B组件发送CCM并且第四MEP经由第四ESP发送CCM。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检测故障时,第一或第二MEP检测到故障并且设置缺陷设置参数,由此触发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二PBB-TE干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用于经由第一和第二PBB-TE干线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CCM以检查干线的连接性的装置。
21.一种用于在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PBB-TE域中提供以太网保护交换的节点,所述节点包括:
用于连接到在该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PBB-TE干线的装置,所述第一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该节点到第二节点的单向业务的第一以太网交换路径ESP以及用于从第二节点到该节点的单向业务的第二ESP,其中第一ESP与第一VLAN标识符(VID)相关联并且第二ESP与第二VID相关联;
用于连接到在该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PBB-TE干线的装置,所述第二PBB-TE干线具有用于从该节点到第二节点的单向业务的第三ESP以及用于从第二节点到该节点的单向业务的第四ESP,其中第三ESP与第三VID相关联并且第四ESP与第四VID相关联;
用于将数据业务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的装置,第一PBB-TE干线相当于工作实体并且第二PBB-TE干线相当于后备保护实体;
用于针对故障对第一PBB-TE干线进行监视的装置;
用于当在第一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时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二PBB-TE干线上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节点,其中监视装置还包括用于针对故障对第二PBB-TE干线进行监视的装置,其中当在第二PBB-TE干线上检测到故障时,重新映射装置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一PBB-TE干线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节点包括与第二VID相关联的第一入端口以及与第一VID相关联的第一出端口,所述第一入端口经由第二ESP接收数据业务并且第一出端口经由第一ESP向第二B组件发送数据业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节点,其中通过重新配置节点中的端口以经由第三和第四ESP发送和接收业务来将数据业务重新映射到第二PBB-TE干线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节点,还包括:监视第一PBB-TE干线的第一维护关联MA以及监视第二PBB-TE干线的第二MA。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节点,其中第一MA与第一和第二VID相关联并且第二MA与第三和第四VID相关联。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节点,还包括用于经由第一和第二PBB-TE干线发送连续性检查消息CCM以检查干线的连接性的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节点是骨干边缘网桥的B组件。
CN200880114164XA 2007-11-02 2008-10-31 用于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域中的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1843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8326.6A CN103209109B (zh) 2007-11-02 2008-10-31 用于在骨干网中提供保护交换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8489207P 2007-11-02 2007-11-02
US60/984,892 2007-11-02
PCT/IB2008/002936 WO2009056972A1 (en) 2007-11-02 2008-10-31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ethernet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a provider backbone bridging traffic engineering domain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8326.6A Division CN103209109B (zh) 2007-11-02 2008-10-31 用于在骨干网中提供保护交换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3049A true CN101843049A (zh) 2010-09-22
CN101843049B CN101843049B (zh) 2013-05-29

Family

ID=404910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164XA Active CN101843049B (zh) 2007-11-02 2008-10-31 用于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域中的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CN201310138326.6A Active CN103209109B (zh) 2007-11-02 2008-10-31 用于在骨干网中提供保护交换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8326.6A Active CN103209109B (zh) 2007-11-02 2008-10-31 用于在骨干网中提供保护交换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3) US8144576B2 (zh)
EP (2) EP2232783B1 (zh)
CN (2) CN101843049B (zh)
AT (1) ATE505877T1 (zh)
BR (1) BRPI0819136B1 (zh)
DE (1) DE602008006273D1 (zh)
DK (1) DK2232783T3 (zh)
ES (2) ES2396313T3 (zh)
PL (2) PL2232783T3 (zh)
PT (1) PT2375646E (zh)
WO (1) WO2009056972A1 (zh)
ZA (1) ZA2010026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7900A (zh) * 2011-11-10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505877T1 (de) 2007-11-02 2011-04-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zur ethernet-schutzumschaltung
US8315159B2 (en) * 2008-09-11 2012-11-20 Rockstar Bidco, LP Utilizing optical bypass link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100269B2 (en) 2008-10-28 2015-08-04 Rpx Clearinghouse Llc Provisioned provider link state bridging (PLSB) with routed back-up
US8125914B2 (en) * 2009-01-29 2012-02-28 Alcatel Lucent Scaled Ethernet OAM for mesh and hub-and-spoke networks
US9025465B2 (en) * 2009-10-28 2015-05-05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erform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without using Y.1731-based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APS) messages
CN102064998B (zh) * 2009-11-13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路径的保护切换方法及系统
JP5338915B2 (ja) * 2009-11-19 2013-1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NZ599908A (en) * 2009-11-30 2014-01-3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ismatch detection
CN102130790B (zh) * 2010-01-20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隧道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
JP5513342B2 (ja) * 2010-02-26 2014-06-04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CN102195854A (zh) * 2010-03-04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路径保护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US8885475B2 (en) * 2010-09-10 2014-11-11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rtualized forwarding
US8681605B2 (en) * 2011-01-10 2014-03-2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G.8031 extensions to enable coexistence of G.8031-based protection and LAG-like loadsharing for ethernet paths
WO2012124099A1 (ja) * 2011-03-17 2012-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ルータ装置、及びルータ装置における回線切り替え方法
CN102215129B (zh) * 2011-06-15 2017-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模块外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09001A (zh) * 2011-07-14 2011-10-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线性保护方法和装置
US9780964B1 (en) * 2012-01-23 2017-10-0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over adaptive modulation microwave links
KR20140011530A (ko) * 2012-06-29 2014-01-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클라우드 컴퓨팅 데이터 센터간 연결 경로 장애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161259B2 (en) 2013-03-20 2015-10-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yer 3 ring protection with adaptive bandwidth microwave link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392526B2 (en) 2013-05-28 2016-07-12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tection against fading in a network ring
CN103684967B (zh) * 2013-12-13 2017-02-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相切环用户数据报文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JP2015156587A (ja) * 2014-02-20 2015-08-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スイッチ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設定方法
JP6295137B2 (ja) * 2014-04-28 2018-03-14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CN110149220B (zh) 2014-12-30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数据传输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US9531625B2 (en) * 2015-01-28 2016-12-27 Cien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dundant network connections
JP6743494B2 (ja) * 2016-06-03 2020-08-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パス切替方法
US10193746B2 (en) 2016-12-21 2019-01-29 Juniper Networks, Inc. Deadlock avoidance using modified ethernet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signaling
US10938626B2 (en) * 2018-07-25 2021-03-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ast failover for gateway instan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0802B1 (en) * 2000-03-01 2006-03-07 Conexant Systems, Inc. Programmable pattern match engine
US7093027B1 (en) * 2002-07-23 2006-08-15 Atrica Israel Ltd. Fast connection protection in a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based stack environment
US7417950B2 (en) 2003-02-03 2008-08-26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flow ingress/egress admission control in a provider network
CN100550823C (zh) * 2003-12-26 2009-10-1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保护和公平特性的以太网传送设备及方法
US7441061B2 (en) * 2005-02-25 2008-10-21 Dynamic Method Enterprise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module communications of an optical network element
US7889754B2 (en) * 2005-07-12 2011-02-15 Cisco Technology, Inc. Address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ethernet maintenance endpoints
WO2007101140A2 (en) * 2006-02-24 2007-09-07 Nortel Networks Ltd. Multi-protocol support over ethernet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EP2672664A1 (en) * 2006-06-12 2013-12-1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upport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applications over ethernet switch paths
US8149837B2 (en) * 2007-01-16 2012-04-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supporting an open provider backbone network
US8767530B2 (en) * 2007-02-07 2014-07-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Hierarchical processing and propagation of partial faults in a packet network
US8018880B2 (en) * 2007-03-26 2011-09-13 Brixham Solutions Ltd. Layer 2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over PBB-TE/PBT and seamless interworking with VPLS
US7646778B2 (en) * 2007-04-27 2010-01-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upport of C-tagged service interface in an IEEE 802.1ah bridge
US20080281987A1 (en) * 2007-05-10 2008-11-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Facilitating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for provider backbone network
US7756029B2 (en) * 2007-05-24 2010-07-13 Harris Stratex Networks Operating Corporation Dynamic load balancing for layer-2 link aggregation
US8400912B2 (en) * 2007-06-27 2013-03-19 World Wide Packets, Inc. Activating a tunnel upon receiving a control packet
US8305884B2 (en) * 2007-09-14 2012-11-06 Cien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elf-healing carrier ethernet topology
ATE505877T1 (de) 2007-11-02 2011-04-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zur ethernet-schutzumschaltun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7900A (zh) * 2011-11-10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WO2013067883A1 (zh) * 2011-11-10 2013-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3107900B (zh) * 2011-11-10 2017-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9109B (zh) 2016-06-01
ATE505877T1 (de) 2011-04-15
PT2375646E (pt) 2013-01-04
EP2232783A1 (en) 2010-09-29
US20100172238A1 (en) 2010-07-08
DK2232783T3 (da) 2011-08-01
EP2232783B1 (en) 2011-04-13
CN101843049B (zh) 2013-05-29
BRPI0819136B1 (pt) 2020-05-26
WO2009056972A1 (en) 2009-05-07
US8441921B2 (en) 2013-05-14
US20130229913A1 (en) 2013-09-05
ES2396313T3 (es) 2013-02-20
CN103209109A (zh) 2013-07-17
PL2375646T3 (pl) 2013-02-28
US20120207014A1 (en) 2012-08-16
EP2375646B1 (en) 2012-10-03
PL2232783T3 (pl) 2011-09-30
ZA201002647B (en) 2012-07-25
ES2364537T3 (es) 2011-09-06
EP2375646A1 (en) 2011-10-12
DE602008006273D1 (de) 2011-05-26
US8144576B2 (en) 2012-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3049B (zh) 用于提供商骨干桥接业务工程域中的以太网保护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1278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ying traffic
US830588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elf-healing carrier ethernet topology
US20120113835A1 (en) Inter-network carrier ethernet service protection
CN101753453B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环网的组网方法
CN102104520B (zh) 基于拓扑信息的环网保护方法与装置
US8787147B2 (en) Ten gigabit Ethernet port pro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1908983B (zh) 以太网局部段保护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2611610B (zh) 一种多条相同路径隧道集中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Sánchez et al. Ethernet as a carrier grade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and innovations
CN102118301A (zh) 隧道保护方法及装置
EP2448190B1 (en) Local protection method of ethernet tunnel and sharing node of work sections of protection domain
US20080263615A1 (en) Integrated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video transmission network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CN101989917A (zh) 一种以太网隧道分段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2104519A (zh) 基于拓扑信息的环网恢复方法与装置
CN102104523A (zh) 一种基于pbb-te分段隧道的数据流传输方法及节点
CN101997728A (zh) 一种以太网局部保护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1945001A (zh)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及网络保护架构
CN101640604B (zh) 分组传送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376034A (zh) 变电站通信网络之间的冗余内容桥接
CN101924642B (zh) 一种具有共享链路的以太网保护方法和装置
Shimizu A ring network with VLAN ta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