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4923B -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34923B CN101834923B CN201010135155.8A CN201010135155A CN101834923B CN 101834923 B CN101834923 B CN 101834923B CN 201010135155 A CN201010135155 A CN 201010135155A CN 101834923 B CN101834923 B CN 1018349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cavity
- mobile terminal
- rear sound
- cavity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包括:检测移动终端的声音播放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后音腔体打开;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后音腔体关闭。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对发声器件设置有后音腔体,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处于的声音播放状态控制该后音腔体的打开和关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设有的音腔体的空间比较小导致低频声信号的衰减很大,解决了声音尖锐刺耳的问题,提高了通话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没有设计音腔造成外放的声音容易产生回音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音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移动终端由于空间很小,往往只使用一个发声器件(如喇叭或者扬声器等)来承担扬声器和受话器两个角色,即二合一发声器件,以实现外放和语音通话两个功能。
现有技术中,有的对二合一发声器件设计音腔,有的没有对二合一发声器件设计音腔,对于同一个发声器件,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其声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有很大的差异,参考图1没有设计音腔的二合一发声器件作为扬声器测试和受话器测试的频率响应曲线图,以及图2设计有音腔的二合一发声器件作为扬声器测试和受话器测试的频率响应曲线图:
当移动终端没有设计音腔,二合一发声器件进行扬声器的外放时,如免提通话或者播放音乐等外放时,发声器件的声音会在移动终端壳体内部传入到麦克风,很容易产生回音问题;
当移动终端设计有音腔,如图2所示虚线为设有音腔时二合一发声器件作为扬声器测试和受话器测试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实线为没有设计音腔时二合一发声器件作为扬声器测试和受话器测试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即,相当于图1),从图2中在受话器的测试模式下的频率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因移动终端的空间小往往造成设计的音腔体的空间也比较小,从而导致受话器使用时出现低频声信号的衰减很大(即在低频部分,虚线远远低于实线),造成声音尖锐刺耳,影响通话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和一种移动终端,通过控制后音腔的打开和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回音的问题,并提高了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音效。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包括:
检测移动终端的声音播放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后音腔体打开;
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后音腔体关闭。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后音腔体打开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打开指令;
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后音腔体打开指令,打开所述后音腔体。
优选地,所述控制后音腔体关闭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关闭指令;
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后音腔体关闭指令,关闭所述后音腔体。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发声器件外放状态。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后音腔体,用于控制声音播放的音效;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声音播放状态;
检测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后音腔体关闭。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后音腔体的打开和关闭;
所述检测处理模块通过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后音腔体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检测处理模块还包括:
打开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向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打开指令;和/或
关闭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向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关闭指令。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音腔体,用于控制声音播放的音效;
所述音腔体包括前音腔体和所述后音腔体。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发声器件,每个发声器件对应设置所述后音腔体。
优选地,所述发声器件为二合一发声器件。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对发声器件(扬声器或者喇叭等)设置有后音腔体,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处于的声音播放状态控制该后音腔体的打开和关闭,通过使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的后音腔体打开,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设有的音腔体的空间比较小导致低频声信号的衰减很大,解决了声音尖锐刺耳的问题,使声音听感更加柔和,提高了通话质量;通过使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的后音腔体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没有设计音腔造成外放的声音容易产生回音的问题,以及避免了没有设计音腔体的移动终端由于结构密封不好造成外放声音泄露,音量变小,低频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音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没有设计音腔的二合一发声器件作为扬声器测试和受话器测试的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2是设计有音腔的二合一发声器件作为扬声器测试和受话器测试的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后音腔体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腔体壁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301:检测移动终端的声音播放状态;
具体地,移动终端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会处于不同的声音播放状态,例如,用户手持移动终端进行通话(非免提情况下),那么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
步骤S302: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后音腔体打开;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后音腔体关闭。
具体地,本发明移动终端设置有音腔体,该音腔体形成前音腔体和后音腔体,该移动终端的发声器件设置在前音腔体和后音腔体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即该移动终端可能处于免提或者播放音乐等发声器件外放状态中;该发声器件包括扬声器或者喇叭等。
进一步地,步骤S302中对后音腔体的控制可以具体为以下步骤:该移动终端设置有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当步骤S301中检测到该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移动终端向该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打开指令,由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后音腔体打开指令打开所述后音腔体;当步骤S301中检测到该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移动终端向该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关闭指令,由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后音腔体关闭指令关闭所述后音腔体,从而达到调整不同声音播放状态下的音效的目的。
具体地,结合图4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后音腔体的原理示意图,举例说明移动终端如何通过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对后音腔体进行控制,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腔体壁。移动终端基带内部通过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低电平信号(如,低电平信号表示后音腔体关闭指令,但不限于低电平信号,只要能表示后音腔体关闭指令即可),当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接收到低电平的后音腔体关闭指令后,控制器根据该低电平信号控制腔体壁移动,关闭后音腔体;相反地,移动终端基带内部通过GPIO端口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高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表示后音腔体打开指令,但不限于高电平信号),当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接收到高电平的后音腔体打开指令后,控制器根据该低电平信号控制腔体壁移动,打开后音腔体。进一步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电动机械方式,如控制齿轮或弹簧等控制该腔体壁的移动,对后音腔体进行关闭和打开,也可以通过电磁场方式控制该腔体壁的移动,如图5,腔体壁为一磁芯,磁芯上面绕有线圈,假设当线圈通正向电流时,磁芯的右半部分是处于S极,当线圈通反向电流时,磁芯的右半部分处于N极;后音腔体结合处设有永磁体,假设磁体的极性左边为S极,右边为N极,那么,当移动终端基带内部通过GPIO端口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高电平信号,控制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控制磁芯上的线圈通正向电流,这时磁芯右边的极性是S极,永磁体左边极性是S极,同极相斥,从而使后音腔体打开;当移动终端基带内部通过GPIO端口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低电平信号时,则相反,使后音腔体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对后音腔体进行控制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只要能根据不同声音播放状态对后音腔体进行打开或关闭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发声器件,每个发声器件对应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音腔体;所述发声器件为二合一发声器件。
上面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下面对应地,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
如图6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6包括:后音腔体61、状态检测模块62和检测处理模块63,其中
后音腔体61用于控制声音播放的音效;
状态检测模块62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声音播放状态;
具体地,移动终端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会处于不同的声音播放状态,例如,用户手持移动终端进行通话(非免提情况下),那么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
检测处理模块63用于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后音腔体关闭。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6设置有音腔体,该音腔体形成前音腔体和后音腔体61,该移动终端的发声器件设置在前音腔体和后音腔体6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即该移动终端可能处于免提或者播放音乐等发声器件外放状态中;该发声器件包括扬声器或者喇叭等。
如图7示出的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6包括后音腔体61、状态检测模块62和检测处理模块63外,还包括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用于控制后音腔体61的打开和关闭;检测处理模块63可以通过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控制后音腔体61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检测处理模块63还可以包括打开指令发送单元631,和/或关闭指令发送单元632,本实施例以检测处理模块63同时包括打开指令发送单元631和关闭指令发送单元63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打开指令发送单元631用于当状态检测模块62检测到移动终端6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发送后音腔体打开指令,由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根据所述后音腔体打开指令打开后音腔体61;
关闭指令发送单元632用于当状态检测模块62检测到移动终端6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发送后音腔体关闭指令,由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根据所述后音腔体关闭指令关闭后音腔体61,从而达到调整不同声音播放状态下的音效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打开指令发送单元631和关闭指令发送单元632可以为单独的物理单元;打开指令发送单元631和关闭指令发送单元632也可以集成为同一个物理单元,同时起到打开指令和关闭指令的发送功能。
具体地,可以参照图4和图5,举例说明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控制后音腔体61的原理,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包括控制器以及腔体壁。移动终端6基带内部通过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发送低电平信号(如,低电平信号表示后音腔体关闭指令,但不限于低电平信号,只要能表示后音腔体关闭指令即可),当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接收到低电平的后音腔体关闭指令后,控制器根据该低电平信号控制腔体壁移动,关闭后音腔体;相反地,移动终端6基带内部通过GPIO端口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发送高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表示后音腔体打开指令,但不限于高电平信号),当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接收到高电平的后音腔体打开指令后,控制器根据该低电平信号控制腔体壁移动,打开后音腔体。进一步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可以通过电动机械方式,如控制齿轮或弹簧等控制该腔体壁的移动,对后音腔体进行关闭和打开,也可以通过电磁场方式控制该腔体壁的移动,如图5,腔体壁为一磁芯,磁芯上面绕有线圈,假设当线圈通正向电流时,磁芯的右半部分是处于S极,当线圈通反向电流时,磁芯的右半部分处于N极;后音腔体结合处设有永磁体,假设磁体的极性左边为S极,右边为N极,那么,当移动终端6基带内部通过GPIO端口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发送高电平信号,控制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控制磁芯上的线圈通正向电流,这时磁芯右边的极性是S极,永磁体左边极性是S极,同极相斥,从而使后音腔体打开;当移动终端6基带内部通过GPIO端口向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发送低电平信号时,则相反,使后音腔体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64对后音腔体进行控制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只要能根据不同声音播放状态对后音腔体进行打开或关闭即可。
再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6包括至少一个发声器件,每个发声器件对应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音腔体61;所述发声器件可以为二合一发声器件。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实施例,移动终端对发声器件(扬声器或者喇叭等)设置有后音腔体,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处于的声音播放状态控制该后音腔体的打开和关闭,通过使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的后音腔体打开,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设有的音腔体的空间比较小导致低频声信号的衰减很大,解决了声音尖锐刺耳的问题,使声音听感更加柔和,提高了通话质量;通过使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的后音腔体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没有设计音腔造成外放的声音容易产生回音的问题,以及避免了没有设计音腔体的移动终端由于结构密封不好造成外放声音泄露,音量变小,低频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音效。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移动终端的声音播放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腔体壁移动从而控制后音腔体打开;
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腔体壁移动从而控制后音腔体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后音腔体打开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打开指令;
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后音腔体打开指令,打开所述后音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后音腔体关闭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关闭指令;
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后音腔体关闭指令,关闭所述后音腔体。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发声器件外放状态。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音腔体,用于控制声音播放的音效;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声音播放状态;
检测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腔体壁移动从而控制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则控制腔体壁移动从而控制所述后音腔体关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后音腔体的打开和关闭;
所述检测处理模块通过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后音腔体打开或关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处理模块还包括:
打开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向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打开指令;和/或
关闭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不处于受话器通话状态时,向所述后音腔体打开关闭控制装置发送后音腔体关闭指令。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音腔体,用于控制声音播放的音效;
所述音腔体包括前音腔体和所述后音腔体。
9.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发声器件,每个发声器件对应设置所述后音腔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为二合一发声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35155.8A CN101834923B (zh) | 2010-03-26 | 2010-03-26 |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35155.8A CN101834923B (zh) | 2010-03-26 | 2010-03-26 |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4923A CN101834923A (zh) | 2010-09-15 |
CN101834923B true CN101834923B (zh) | 2014-10-22 |
Family
ID=42718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35155.8A Active CN101834923B (zh) | 2010-03-26 | 2010-03-26 |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349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0980B (zh) * | 2011-03-10 | 2014-07-2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音腔调节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2202137B (zh) * | 2011-07-04 | 2013-12-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音质的调整方法 |
CN102833647B (zh) * | 2012-08-27 | 2015-03-18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4066031B (zh) * | 2013-03-22 | 2018-12-21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音腔、包括音腔的装置、移动终端及音腔的使用方法 |
CN106506871B (zh) * | 2016-12-27 | 2019-06-2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根据回声关闭音响的方法及终端 |
CN107071666A (zh) * | 2017-05-08 | 2017-08-18 |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线移动双位稳态电磁开关 |
CN107995559B (zh) * | 2017-12-26 | 2020-12-01 |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控制的终端及方法 |
CN109951772A (zh) * | 2018-12-25 | 2019-06-28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及应用该发声装置的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3682A (zh) * | 2003-09-30 | 2006-01-18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可折叠蜂窝电视电话 |
CN1805568A (zh) * | 2005-01-13 | 2006-07-19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手机功耗的方法及其手机 |
CN101198196A (zh) * | 2006-12-08 | 2008-06-11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14843B2 (en) * | 2008-08-14 | 2011-09-06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
CN201307873Y (zh) * | 2008-11-12 | 2009-09-09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1409744B (zh) * | 2008-11-27 | 2011-11-1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提高通话质量的方法 |
CN201349232Y (zh) * | 2009-01-20 | 2009-11-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翻盖具有扬声器的手机及扬声器音腔密封结构 |
-
2010
- 2010-03-26 CN CN201010135155.8A patent/CN1018349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3682A (zh) * | 2003-09-30 | 2006-01-18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可折叠蜂窝电视电话 |
CN1805568A (zh) * | 2005-01-13 | 2006-07-19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手机功耗的方法及其手机 |
CN101198196A (zh) * | 2006-12-08 | 2008-06-11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4923A (zh) | 201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34923B (zh) |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声音播放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1277331B (zh) | 声音再现设备和声音再现方法 | |
KR102196012B1 (ko) | 트랜스듀서 상태의 검출에 기초하여 오디오 트랜스듀서의 성능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 |
EP2798856B1 (en) | Ultra-compact headset | |
CN108399917B (zh) | 语音处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891914B (zh) |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切换接听模式的方法 | |
CN103988487A (zh) | 基于超声波运动检测的声学回声消除 | |
CN105049977A (zh) | 一种耳机音量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02624961A (zh) | 一种防止外放扬声器与麦克风声音串扰的方法及终端 | |
CN110582039A (zh) | 一种真无线耳机充电盒、真无线耳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 |
JP2014033444A (ja) | モバイル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
US11615775B2 (en) | Synchronized mode transition | |
CN109067998A (zh) | 声音调节方法、终端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
WO2022017469A1 (zh) | 耳机通话方法及耳机 | |
EP2636212B1 (en) | Controlling audio signals | |
CN201438738U (zh) | 有源消噪系统 | |
CN100531242C (zh) | 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声音再现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3402038B (zh) | 手机免提状态下消除对方听筒回音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0438527C (zh) | 便携式通信终端以及铃声音量控制方法 | |
CN113347307B (zh) | 抑制漏音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327173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声音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11044546B1 (en) | Mode controlled acoustic leak mechanism to optimize audio performance | |
CN105657607B (zh) | 声音终端装置 | |
CN101360155A (zh) | 有源消噪控制系统 | |
CN208015988U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