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4821B -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4821B
CN101834821B CN200910079780.2A CN200910079780A CN101834821B CN 101834821 B CN101834821 B CN 101834821B CN 200910079780 A CN200910079780 A CN 200910079780A CN 101834821 B CN101834821 B CN 101834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ration
ofdm symbol
configuration
rela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97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4821A (zh
Inventor
梁枫
毕峰
杨瑾
袁明
吴栓栓
王斌
苟伟
马子江
夏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797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4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4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4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4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48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继的无线帧传输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回程链路吞吐量、系统容量以及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将配置为MBSFN子帧结构的中继子帧在时域上分为P1、P2和P3三个部分。P2中的OFDM符号采用普通CP的配置。中继站在P1上向用户发射信号但不从基站接收信号,在P2上从基站接收信号当不向用户发射信号,在P3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本发明通过在中继子帧中采用合理的时隙分配和CP长度配置及保护间隔的灵活设置,降低了对高版本用户性能的限制,减少了中继站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干扰,扩展了中继站与基站之间通信的无线资源,提高了回程链路的吞吐量、系统容量以及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继的无线帧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被视为B3G/4G的关键技术。由于未来无线通信或蜂窝系统要求增加覆盖范围,支持更高速率传输,这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系统建造和维护的费用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传输速率及通信距离的增加,电池的耗能问题也变得突出,而且未来的无线通信将会采用更高频率,由此造成的路径损耗衰减更加严重。通过中继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单跳链路分成多个多跳链路,由于距离缩短,这将极大地减小路径损耗,有助于提高传输质量,扩大通信范围,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
在中继网络中,上行用户数据由用户发给中继站,再由中继站转发给基站,下行用户数据由基站发给中继站,再由中继站转发给用户。用户与中继站间的链路被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中继站与基站间的链路被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基站直接服务的用户和基站之间的链路被称为直传链路(Direct Link)。如图1所示。
对于带内中继(In-band relaying),回程链路、接入链路和直传链路都工作在相同的频谱上。一般情况下,当中继站在接收来自基站的传输的同时,如果中继站也在向用户进行发射,则会使得中继站自身的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产生干扰,这样会造成通信质量的严重恶化。
目前通常采用配置中继时隙(gaps)的方法来解决上述干扰的问题,即在下行子帧上配置出一些时隙,称为中继时隙,在这些中继时隙上,中继站从基站接收信号,而不向用户发送信号,以避免在中继站出现自身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干扰。这些中继时隙所在的子帧被称为中继子帧。
因此,系统需要进行中继时隙的配置并将中继时隙所在的中继子帧位置的配置信息通知给用户,让用户在该中继子帧的中继时隙上不要接收来自中继站的信号。
目前在LTE-Advanced(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网络中,已经存在一种MBSFN(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媒体组播单频网络)子帧,低版本的用户仅在该MBSFN子帧的前1或者2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进行接收,并在其它的OFDM符号上不进行接收。因此,出于对低版本用户的兼容以及减少开销的考虑,LTE-Advanced系统将中继时隙所在的中继子帧配置为一个MBSFN子帧,这样,该MBSFN子帧中除了前1或者2个符号之外的时隙就形成了所需要的中继时隙,并且系统会通过广播信息来通知用户该MBSFN子帧位置的配置信息。
为了减少符号间的干扰,需要在OFDM符号时域上加入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在15KHz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一共有两种CP,分别为普通CP(Normal cyclic prefix)和扩展CP(Extended cyclic prefix),因为扩展CP的时长比普通CP的时长要长,所以在一个子帧内,如果配置扩展CP,则一共有12个OFDM符号,如果配置普通CP,则一共有14个OFDM符号可用于传输,具体为:
1、普通CP,对于0号OFDM符号,其长度TCP=160×Ts,对于1号到6号OFDM符号,其长度TCP=144×Ts;
2、扩展CP,对于0号到5号OFDM符号,其长度TCP-e=512×Ts。
其中Ts=1/30720毫秒。
这两种CP配置下的子帧结构如图2所示。
在目前的协议中,MBSFN子帧结构的配置要求在MBSFN子帧中预留前1个或者2个OFDM符号作为非MBSFN符号(non-MBSFN symbols),进行非MBSFN的传输,并且对这1个或者2个非MBSFN符号采用与0号子帧相同的CP配置,即有可能是普通CP也可能是扩展CP;而在该MBSFN子帧中的剩余OFDM符号上进行MBSFN的传输,这些OFDM符号称为MBSFN符号(MBSFNsymbols),并且为了易于实现同步以及宏分集,对MBSFN符号采用扩展CP配置。并且,当非MBSFN符号采用普通CP配置时,在非MBSFN符号和MBSFN符号之间需要一段必要的保护时间间隔;当非MBSFN符号采用扩展CP配置时,在非MBSFN符号和MBSFN符号之间不需要保护时间间隔。如图3所示。
根据上述方法,在被配置为MBSFN子帧的中继子帧中,中继站会在该子帧的非MBSFN符号上向用户发送信号,而将MBSFN符号作为中继时隙,在MBSFN符号上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而不向用户发送信号,以避免中继站自身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产生干扰。如图4所示。
上述中继子帧结构配置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只能使用1个或者2个OFDM符号作为非MBSFN符号,限制了高版本用户的性能;中继时隙中的OFDM符号被配置为MBSFN符号,需要采用扩展CP配置,而中继传输并不像MBSFN传输那样对同步和宏分集的需求那么严格,则扩展CP配置会导致用于中继站与基站之间通信的无线资源受限,降低了回程链路的吞吐量、系统容量以及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用于解决中继子帧被配置为MBSFN子帧时,对高版本用户性能的限制,以及中继站与基站之间的无线资源受限,回程链路的吞吐量、系统容量以及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该方法:
采用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结构进行中继子帧的传输,所述中继子帧包含第一符号段(P1)、第二符号段(P2);所述第二符号段采用配置普通循环前缀CP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中继站在所述第一符号段上向用户发射信号但不从基站接收信号;在所述第二符号段上从基站接收信号但不向用户发射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符号段采用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位于所述中继子帧的前端,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其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内确定其包含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的个数;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的下限为1个或者2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上限为2个、3个或者4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分为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及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符号段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位于所述中继子帧的前端,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中,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内确定其包含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的个数;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的下限为1个或者2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上限为2个、3个或者4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
进一步地,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分为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及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根据系统带宽、天线端口数以及无线帧的结构类型来确定;所述第二符号段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所述保护间隔段的时长以及回程链路上的下行可用资源来确定,其时长为至少1个至多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保护间隔段的时长根据中继站在接入链路与回程链路的边缘上进行发射到接收的转换时间间隔长度以及中继站在回程链路与接入链路的边缘上进行接收到发射的转换时间间隔长度来确定,并且所述保护间隔段的时长设置需保证所述第二符号段的时长为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的整数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帧中继传输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帧中继传输系统,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对中继子帧结构进行配置;
中继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中继子帧结构进行中继子帧的转发;
所述配置模块基于MBSFN子帧结构配置所述中继子帧,所述中继子帧包含第一符号段(P1)、第二符号段(P2);所述第二符号段采用配置普通循环前缀CP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所述中继传输模块在所述第一符号段上向用户发射信号但不从基站接收信号;在所述第二符号段上从基站接收信号但不向用户发射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传输模块转发的中继子帧中的第一符号段采用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位于所述中继子帧的前端,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其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
所述配置模块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内确定其包含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所述中继传输模块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分为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及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传输模块转发的中继子帧中的第一符号段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位于所述中继子帧的前端,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所述配置模块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内确定其包含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的个数;
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分为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及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
本发明通过,在中继子帧中采用更合理的时隙分配和CP长度配置及灵活设置保护间隔的方式,可以降低对高版本用户性能的限制,减少中继站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干扰,扩展中继站与基站之间通信的无线资源,提高回程链路的吞吐量、系统容量以及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不会对接入链路产生直接影响,保证了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中继网络结构图;
图2为采用两种CP配置的子帧结构图;
图3为分别采用两种CP配置的MBFSN子帧结构图;
图4为配置为MBSFN子帧的中继子帧结构与工作方式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继子帧结构配置图;
图6至9为本发明P1包含两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的几种情况下中继子帧的配置结构图;
图10至13为本发明P1包含一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的几种情况下中继子帧的配置结构图;
图14至17为本发明P1包含三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的几种情况下中继子帧的配置结构图;
图18至19为本发明P1包含两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的几种情况下中继子帧的配置结构图;
图20至21为本发明P1包含一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的几种情况下中继子帧的配置结构图;
图22至23为本发明P1包含三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的几种情况下中继子帧的配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对于配置为MBSFN子帧结构的中继子帧,在中继时隙上采用普通CP配置的OFDM符号,可以增加基站到中继站间的无线资源上限;并且可以灵活的配置非MBSFN符号的数量以及保护间隔在时域上的位置和长度,从而降低对高版本用户能力的限制以及减少中继站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干扰。
如图5所示,本发明将配置为MBSFN子帧结构的中继子帧在时域上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符号段P1、第二符号段P2和第三符号段P3。P2中的OFDM符号采用普通CP的配置。中继站在P1上向用户发射信号但不从基站接收信号;在P2上从基站接收信号但不向用户发射信号,在P3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若P1与P2都采用普通CP的配置,则可只包括P1和P2部分而不包括P3部分。
LTE及其演进的系统中,中继子帧的时长为1毫秒,因此P1、P2和P3的总时长为1毫秒;本发明根据系统带宽、天线端口数以及无线帧结构类型来配置P1的时长范围,P1的时长范围用来确定在该时长范围内可包含OFDM符号的个数范围,系统需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P1的时长范围内来配置P1的具体时长,即P1具体应该包括几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或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若P1采用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其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若P1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则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P2的时长根据P1的时长和P3的时长以及回程链路上的下行可用资源来确定,P2的时长为至少1个至多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P3的时长根据中继站在接入链路与回程链路的边缘上进行发射到接收的转换时间间隔时长以及中继站在回程链路与接入链路的边缘上进行接收到发射的转换时间间隔时长来确定,并且P3的时长设置需要保证P2的时长为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的整数倍。
例如,对于无线帧结构类型1(即FDD无线帧结构),如果系统带宽大于10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天线端口数为2,此时P1的时长范围定为1到2个OFDM符号时长,若此时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的信号的时长较短,仅需1个OFDM符号时长,则确定P1的长度为1个OFDM符号时长,位于该中继子帧前端;若此时中继站在接入链路与回程链路的边缘上进行发射到接收的转换时间间隔时长为20微秒,并且中继站在回程链路与接入链路的边缘上进行接收到发射的转换时间间隔时长为25微秒,则P3需要分为两段,分别位于紧接着P1之后的某段时隙上和中继子帧的末尾,又因为要保证剩下的时长作为P2需要是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的整数倍,则可以设置两段P3的时长各自分别为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除去P1的时长和P3的时长,该中继子帧还剩余1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因为此时回程链路上有足够的时间资源来使用,则可以设置P2的时长为1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位于两段P3之间。
对于不同的P1时长范围,第一符号段P1可位于中继子帧的前至少1个至多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上或者前至少1个至多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上;第三符号段P3可以位于紧接着P1之后的某段时隙上,或者位于中继子帧的末尾,或者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紧接着P1之后的某段时隙上和中继子帧的末尾。在P1也采用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不配置P3,因为如果整个子帧都采用普通CP配置的OFDM符号,则刚好可以让所有符号时长之和为1毫秒,即在子帧中没有空隙,此时若系统可以容忍发射端和接收端间的干扰,或者发射端和接收端间的干扰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被降低(例如增加天线间的隔离度),那么不设置P3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无线资源;P2位于中继子帧中除去P1和P3之外的时域上。
与本发明方法相对应的系统可分为配置模块和中继传输模块,配置模块用于根据上述规则完成中继子帧结构的配置操作;中继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中继子帧结构进行中继子帧的转发。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6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2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2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2位于子帧末尾的1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上,P3位于P1与P2之间的时隙上。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3位于P1和P2之间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降低发射端和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2:如图7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3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2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位于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P1和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11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3位于子帧的末尾,即本子帧的P2和下一个相邻子帧之间,可以实现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接收端和发射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3:如图8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2个至多为2个,并且确定P1包含2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分两段,分别位于紧接着P1以及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两段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10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保证至少具有相同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两段P3分别位于P1、P2之间和子帧的末尾,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以及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4:如图9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2个至多为4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2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不存在,P2位于P1之后的时隙上,占用12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2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
实施例5:如图10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2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2位于子帧末尾的12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上,P3位于紧接着P1到P2之间的时隙上。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3位于P1和P2之间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降低发射端和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6:如图11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2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位于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P1和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12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3位于子帧的末尾,即本子帧的P2和下一个相邻子帧之间,可以实现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接收端和发射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7:如图12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3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分两段,分别位于紧接着P1以及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两段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11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保证至少具有相同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两段P3分别位于P1、P2之间和子帧的末尾,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以及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8:如图13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4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不存在,P2位于P1之后的时隙上,占用13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2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
实施例9:如图14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2个至多为4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2位于子帧末尾的10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上,P3位于紧接着P1到P2之间的时隙上。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1的OFDM符号数量达到3个,可以更好的发挥高版本用户的性能;并且P3位于P1和P2之间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降低发射端和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10:如图15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2个至多为3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位于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P1和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10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1的OFDM符号数量达到3个,可以更好的发挥高版本用户的性能;并且P3位于子帧的末尾,即本子帧的P2和下一个相邻子帧之间,可以实现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接收端和发射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11:如图16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3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分两段,分别位于紧接着P1以及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两段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9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保证至少具有相同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1的OFDM符号数量达到3个,可以更好的发挥高版本用户的性能;并且两段P3分别位于P1、P2之间和子帧的末尾,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以及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12:如图17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3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不存在,P2位于P1之后的时隙上,占用11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2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1的OFDM符号数量达到3个,可以更好的发挥高版本用户的性能。
实施例13:如图18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2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2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2位于子帧末尾的1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上,P3位于紧接着P1到P2之间的时隙上。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3位于P1和P2之间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降低发射端和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14:如图19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2个至多为2个,并且确定P1包含2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分两段,分别位于紧接着P1以及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两段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10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保证至少具有相同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两段P3分别位于P1、P2之间和子帧的末尾,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以及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15:如图20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2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2位于子帧末尾的12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上,P3位于P1到P2之间的时隙上。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3位于P1和P2之间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降低发射端和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16:如图21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3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分两段,分别位于紧接着P1以及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两段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11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保证至少具有相同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两段P3分别位于P1、P2之间和子帧的末尾,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以及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17:如图22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2个至多为3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3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2位于子帧末尾的10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上,P3位于P1与P2之间的时隙上。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增加至少1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1的OFDM符号数量达到3个,可以更好的发挥高版本用户的性能;并且P3位于P1和P2之间可以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降低发射端和接收端间的干扰。
实施例18:如图23所示,中继子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确定P1的时长范围即P1所能包含的OFDM符号数至少为1个至多为3个,并且根据此时需要发送的信号长度在P1的时长范围内确定P1包含3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P1位于子帧前端,P3分两段,分别位于紧接着P1以及子帧末尾的一段时隙上,P2位于两段P3之间的时隙上,占用9个配置了普通CP的OFDM符号。相比于在P2上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该配置可以保证至少具有相同数量的OFDM符号用于传输数据;并且P1的OFDM符号数量达到3个,可以更好的发挥高版本用户的性能;并且两段P3分别位于P1、P2之间和子帧的末尾,可以非常好的实现本子帧内中继站发射到接收的转换以及相邻子帧之间中继站接收到发射的转换,降低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结构进行中继子帧的传输,所述中继子帧包含第一符号段(P1)、第二符号段(P2);所述第二符号段采用配置普通循环前缀CP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中继站在所述第一符号段上向用户发射信号但不从基站接收信号;在所述第二符号段上从基站接收信号但不向用户发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符号段采用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位于所述中继子帧的前端,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其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内确定其包含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的个数;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的下限为1个或者2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上限为2个、3个或者4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分为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及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符号段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位于所述中继子帧的前端,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内确定其包含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的个数;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的下限为1个或者2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上限为2个、3个或者4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分为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及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根据系统带宽、天线端口数以及无线帧的结构类型来确定;所述第二符号段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所述保护间隔段的时长以及回程链路上的下行可用资源来确定,其时长为至少1个至多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保护间隔段的时长根据中继站在接入链路与回程链路的边缘上进行发射到接收的转换时间间隔长度以及中继站在回程链路与接入链路的边缘上进行接收到发射的转换时间间隔长度来确定,并且所述保护间隔段的时长设置需保证所述第二符号段的时长为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的整数倍。
9.一种帧中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对中继子帧结构进行配置;
中继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中继子帧结构进行中继子帧的转发;
所述配置模块基于MBSFN子帧结构配置所述中继子帧,所述中继子帧包含第一符号段(P1)、第二符号段(P2);所述第二符号段采用配置普通循环前缀CP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所述中继传输模块在所述第一符号段上向用户发射信号但不从基站接收信号;在所述第二符号段上从基站接收信号但不向用户发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传输模块转发的中继子帧中的第一符号段采用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位于所述中继子帧的前端,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其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3个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时长;
所述配置模块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内确定其包含配置普通CP的OFDM符号的个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所述中继传输模块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分为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及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传输模块转发的中继子帧中的第一符号段采用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位于所述中继子帧的前端,其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少为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所述时长范围的上限至少等于所述时长范围的下限,至多为11个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时长;
所述配置模块根据中继站需要向用户发射信号的时长在所述第一符号段的时长范围内确定其包含配置扩展CP的OFDM符号的个数;
所述中继子帧还包含保护间隔段(P3),在所述保护间隔段上不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所述保护间隔段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或,
所述保护间隔段分为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符号段与所述第二符号段之间及所述第二符号段之后。
CN200910079780.2A 2009-03-11 2009-03-11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4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9780.2A CN101834821B (zh) 2009-03-11 2009-03-11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9780.2A CN101834821B (zh) 2009-03-11 2009-03-11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4821A CN101834821A (zh) 2010-09-15
CN101834821B true CN101834821B (zh) 2014-01-01

Family

ID=42718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978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4821B (zh) 2009-03-11 2009-03-11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48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536B (zh) * 2013-01-17 2017-09-1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独立配置的载波结构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10875817A (zh) * 2014-08-28 2020-03-10 纽瑞科姆有限公司 帧传输方法及帧接收方法
CN106165462B (zh) 2015-01-26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155996A (zh) * 2016-05-17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子帧配置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268A (zh) * 2007-03-09 2008-09-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支持中继的蜂窝系统实现无线链路正交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268A (zh) * 2007-03-09 2008-09-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支持中继的蜂窝系统实现无线链路正交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etc.Updated response to LS R2-086988 on sub-frame reservation for relays.《3GPP TSG-RAN WG2 #64》.200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4821A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420B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回程链路的配置方法与装置
CN101345544B (zh) 一种采用支持Relay的帧结构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EP194258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formation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5220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omprising multi-hop relay stations
US20080165881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Channels in OFDMA Mobile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US20110170475A1 (en)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Network Element
CN101160997B (zh) 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18149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374015B (zh) 一种支持中继模式的无线传输方法及物理层帧结构
KR101312089B1 (ko) 프레임 구조 및 그 배치 방법, 통신 방법
CN101374012B (zh) 时分双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无线传输方法及物理层帧结构
CN102055518A (zh) 一种子帧定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0992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1834821B (zh) 一种帧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442357B (zh) 一种采用支持中继的帧结构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42755B (zh) 一种支持Relay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02045843A (zh) 一种第二类中继站的下行子帧配置和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958784A (zh) Td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035593B (zh) 一种第二类中继站及其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
CN102781089A (zh) 下行子帧边界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1945483B (zh) 一种上行中继子帧的传输方法及中继站
CN102469573B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符号数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1826908B (zh) 一种中继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CN101478516A (zh) 传输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7425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的数据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