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3380A - 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3380A
CN101833380A CN201010172736A CN201010172736A CN101833380A CN 101833380 A CN101833380 A CN 101833380A CN 201010172736 A CN201010172736 A CN 201010172736A CN 201010172736 A CN201010172736 A CN 201010172736A CN 101833380 A CN101833380 A CN 101833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onant
coding
vowel
chinese
sequence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2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小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72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3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3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并将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上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将所述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组合成声母编码;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本发明提高了拼音输入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文输入法的编码技术,特别是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中文输入法一般有:五笔输入法、笔画输入法、拼音输入法等几种。其中,五笔输入法只能在全键盘上,通过26个英文字母才能输入;笔画输入法的普及率较低,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就拼音输入法而言,在电脑产品中一般需要在全键盘上输入,可通过键盘上对应的英文字母进行拼音输入,例如:输入拼音“a”,可在键盘上对应输入英文字母“A”;输入拼音“ü”,可在键盘上对应输入英文字母“V”。由于电脑键盘的键数较多,可以共设置A-Z的26个英文字母,因此通过英文字母对应汉语拼音的输入方法,能比较便捷的实现汉语拼音的输入。
但是,在各类通讯终端上,如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由于产品的尺寸较小,键盘布局面积有限,一般只能布置数字键0-9,而不能布置所有的英文字母A-Z,因此使拼音输入法受到极大的限制,输入非常不方便。
现有技术中,通讯终端上的拼音输入法,一般是在单个按键上定义多个字母,例如:采用2(ABC)、3(DEF)......的方式来定义字母,若输入一个汉字如“成(cheng)”,当输入字母“C”时,须先按“2”键,再从中选择字母“C”,一般需要按键3次才能完成对字母“C”的输入,因此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以提高通讯终端产品的拼音输入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并将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
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
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上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将所述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组合成声母编码;
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具体为: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0,序列码分别定义为1、2、3、4、5、6、7、8、9。
上述方案中,所述元音特征码和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所述辅音特征码和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具体为:分别省略元音特征码和辅音特征码,则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分别与元音序列码和辅音序列码相一致。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具体包括:6个单韵母:a、o、e、i、u、ü的编码分别与相应的元音编码相一致;18个双韵母:ao、i、an、ang、ou、ong、ei、en、eng、er、ie、iu、in、ing、üe、ün、ui、un的编码分别为两个元音编码的组合或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的组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具体包括:第一类为唇音,包括:b、p、m、f;第二类为舌前音,包括:d、t、n、l;第三类为舌后音,包括:g、k、h、w;第四类为舌面音,包括:j、q、x、y;第五类为卷舌音,包括:zh、ch、sh、r;第六类为平舌音,包括:z、c、s;所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1、2、3、4、5、6。
上述方案中,所述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具体为:第一类声母:b、p、m、f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二类声母:d、t、n、l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三类声母:g、k、h、w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四类声母:j、q、x、y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五类声母:zh、ch、sh、r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六类声母:z、c、s的序列码分别为:1、2、3。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具体包括:对拼音编码中的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声母和韵母组合成汉语拼音;
具体包括: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为0,则直接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韵母作为相应的汉语拼音;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不为0,则根据拼音编码的前两位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再根据第三位以后的拼音编码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
上述方案中,当拼音编码由声母编码和两个韵母编码组成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后,依次对两个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两个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拼音输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元音/辅音编码模块、韵母编码模块、声母编码模块、拼音转换模块;其中,
元音/辅音编码模块,用于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并将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
韵母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
声母编码模块,用于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上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将所述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组合成声母编码;
拼音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
上述方案中,所述元音/辅音编码模块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具体为: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0,序列码分别定义为1、2、3、4、5、6、7、8、9。
上述方案中,所述元音/辅音编码模块将元音特征码和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具体为:分别省略元音特征码和辅音特征码,则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分别与元音序列码和辅音序列码相一致。
上述方案中,所述韵母编码模块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具体包括:6个单韵母:a、o、e、i、u、ü的编码分别与相应的元音编码相一致;18个双韵母:ao、i、an、ang、ou、ong、ei、en、eng、er、ie、iu、in、ing、üe、ün、ui、un的编码分别为两个元音编码的组合或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的组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声母编码模块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具体包括:第一类为唇音,包括:b、p、m、f;第二类为舌前音,包括:d、t、n、l;第三类为舌后音,包括:g、k、h、w;第四类为舌面音,包括:j、q、x、y;第五类为卷舌音,包括:zh、ch、sh、r;第六类为平舌音,包括:z、c、s;所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1、2、3、4、5、6。
上述方案中,所述声母编码模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具体为:第一类声母:b、p、m、f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二类声母:d、t、n、l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三类声母:g、k、h、w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四类声母:j、q、x、y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五类声母:zh、ch、sh、r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六类声母:z、c、s的序列码分别为:1、2、3。
上述方案中,所述拼音转换模块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具体包括: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为0,则直接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韵母作为相应的汉语拼音;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不为0,则根据拼音编码的前两位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再根据第三位以后的拼音编码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当拼音编码由声母编码和两个韵母编码组成,则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后,依次对两个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两个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
上述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汉字转换模块,用于将汉语拼音与中文字库相对应,转换成相对应的一系列汉字并显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拼音输入键盘,在键盘的数字键1-9上,分别设置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并在其中的6个数字键上,分别设置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b、p、m、f;d、t、n、l;g、k、h、w;j、q、x、y;zh、ch、sh、r;z、c、s;在键盘的数字键0上,不做任何设置,用于识别拼音编码的第一位数。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及装置,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并将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上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将所述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组合成声母编码;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拼音输入键盘。采用本发明的方案,通过数字键盘的输入即可完成汉语拼音的输入,易于记忆,一般只需按键2-4次即可完成一个汉字的输入,提高了通讯终端产品的拼音输入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拼音输入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拼音输入键盘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拼音输入的装置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并将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上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将所述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组合成声母编码;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拼音输入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对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进行编码;
本步骤中,根据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方案》,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进行编码,元音编码由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成,辅音编码由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成;这里,将6个元音和3个辅音:a、o、e、i、u、ü、-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0,序列码分别定义为:1、2、3、4、5、6、7、8、9,如表1所示;在对上述元音和辅音进行编码时,由于元音特征码和辅音特征码均为0,予以省略,所以上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分别与元音序列码和辅音序列码相一致,分别为:1、2、3、4、5、6、7、8、9。
元音/辅音   元音/辅音特征码  元音/辅音序列码 元音/辅音编码
  a   0  1   1
  o   0  2   2
  e   0  3   3
元音/辅音   元音/辅音特征码  元音/辅音序列码 元音/辅音编码
i 0 4 4
  u   0  5   5
  ü(v)   0  6   6
  -n   0  7   7
  -ng   0  8   8
  -r   0  9   9
表1元音/辅音编码
步骤102: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
本步骤中,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由上述6个元音和3个辅音组成,韵母编码也由上述6个元音编码和3个辅音编码组成,如表2所示;其中,6个单韵母:a、o、e、i、u、ü即为上述6个元音,因此其编码与元音编码相一致,分别为:1、2、3、4、5、6;18个双韵母:ao、i、an、ang、ou、ong、ei、en、eng、er、ie、iu、in、ing、üe、ün、ui、un分别由两个元音或元音和辅音组合而成,其编码为两个元音编码的组合或元音和辅音编码的组合,分别为:12、14、17、18、25、28、34、37、38、39、43、45、47、49、53、57、64、67。
  韵母   韵母组成   编码组成   韵母编码
  a   a   1   1
  o   o   2   2
  e   e   3   3
i i 4 4
  u   u   5   5
  ü   ü   6   6
  ao   a-o   1-2   12
  韵母   韵母组成   编码组成   韵母编码
ai a-i 1-4 14
  an   a-n   1-7   17
  ang   a-ng   1-8   18
  ou   o-u   2-5   25
  ong   o-ng   2-8   28
ei e-i 3-4 34
  en   e-n   3-7   37
  eng   e-ng   3-8   38
  er   e-r   3-9   39
ie i-e 4-3 43
  iu   i-u   4-5   45
in i-n 4-7 47
ing i-ng 4-9 49
  üe   ü-e   5-3   53
  ün   ü-n   5-7   57
  ui   u-i   6-4   64
  un   u-n   6-7   67
表2韵母编码
步骤103:对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进行编码;
本步骤中,所述声母编码包括: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首先定义声母特征码,具体为:将23个声母分成六类,第一类为唇音,包括:b、p、m、f;第二类为舌前音,包括:d、t、n、l;第三类为舌后音,包括:g、k、h、w;第四类为舌面音,包括:j、q、x、y;第五类为卷舌音,包括:zh、ch、sh、r;第六类为平舌音,包括:z、c、s;将以上六类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1、2、3、4、5、6,如表3所示。
  分类   声母   发音特征   声母特征码
  第一类   b、p、m、f   唇音   1
  第二类   d、t、n、l   舌前音   2
  第三类   g、k、h、w   舌后音   3
  第四类   j、q、x、y   舌面音   4
  第五类   zh、ch、sh、r   卷舌音   5
  第六类   z、c、s   平舌音   6
表3声母特征码
其次,定义声母序列码,具体为: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如表4所示,定义第一类声母:b、p、m、f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二类声母:d、t、n、l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三类声母:g、k、h、w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四类声母:j、q、x、y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五类声母:zh、ch、sh、r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六类声母:z、c、s的序列码分别为:1、2、3。
最后,将每个声母特征码和序列码相结合,组成每个声母编码,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编码见表4。
  声母   声母特征码   声母序列码   声母编码
  b   1   1   11
  p   1   2   12
  m   1   3   13
  f   1   4   14
  d   2   1   21
  t   2   2   22
  n   2   3   23
  声母   声母特征码   声母序列码   声母编码
  1   2   4   24
  g   3   1   31
  k   3   2   32
  h   3   3   33
  w   3   4   34
j 4 1 41
  q   4   2   42
  x   4   3   43
  y   4   4   44
  zh   5   1   51
  ch   5   2   52
  sh   5   3   53
  r   5   4   54
  z   6   1   61
  c   6   2   62
  s   6   3   63
表4声母编码
步骤104:按照上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设计拼音输入键盘,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并通过键盘输入相应数字;
本步骤中,按照上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设计拼音输入键盘,如图2所示:
在键盘的数字键1上,设置元音a,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b、p、m、f;
在键盘的数字键2上,设置元音o,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d、t、n、l;
在键盘的数字键3上,设置元音e,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g、k、h、w;
在键盘的数字键4上,设置元音i,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j、q、x、y;
在键盘的数字键5上,设置元音u,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zh、ch、sh、r;
在键盘的数字键6上,设置元音ü,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z、c、s;
在键盘的数字键7上,设置辅音-n;
在键盘的数字键8上,设置辅音-ng;
在键盘的数字键9上,设置辅音-r;
在键盘的数字键0上,不做任何设置,用于识别拼音编码的第一位数。
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并在键盘上通过输入相应的数字来表示所述拼音编码,由于不同的拼音长度不一致,可以通过设置确认键来标志每次输入是否结束,这里是通过#键作为输入结束的标志。
步骤105:对拼音编码中的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声母和韵母组合成汉语拼音;
本步骤中,将所要输入的拼音按照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相结合的形式,组成拼音编码,通过分别对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对于无声母的汉语拼音如:ai、er,则采用数字0加上韵母编码的形式组成拼音编码,再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具体为: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为0,则表明该拼音无声母编码,无须进行声母识别,直接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韵母作为相应的汉语拼音,例如,输入的拼音编码为:014,则表明无声母编码,直接识别韵母编码14,并根据表2得到汉语拼音:ai;
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不为0,则根据拼音编码的前两位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再根据第三位以后的拼音编码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例如:输入的拼音编码为5128,则根据表4得到声母编码51对应的声母为:zh,再根据表2得到韵母编码28对应的韵母为:ong,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成汉语拼音:zhong;特殊情况下,对于含有两个韵母的汉语拼音,其拼音编码由声母编码和两个韵母编码组成,则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后,需要依次对两个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两个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例如:输入的拼音编码为24418,则根据表4得到声母编码24对应的声母为:1,根据表2得到韵母编码4对应的首韵母为:i,韵母编码18对应的尾韵母为:ang,将上述声母和两个韵母组合成汉语拼音为:liang。
步骤106:将所得汉语拼音转换成对应的汉字,并输出相应汉字;
本步骤中,将拼音编码转换成相应的汉语拼音后,将汉语拼音与中文字库相对应,由于同一个汉语拼音可能会对应多个汉字,因此在显示界面显示与汉语拼音相对应的一系列汉字,并从中选择所需汉字输入。例如,当所得汉语拼音为:zhong,与该拼音相对应的汉字库中有多个汉字,在显示界面中显示一系列对应汉字如:1.中2.种3.钟4.重...,用户可从中选择所需汉字输入。
本发明所述的拼音输入方法,不仅限于通讯终端产品,任何具有数字键0-9的输入设备如电脑、上网本、电子阅读器、ATM终端等均可采用此输入法进行拼音输入。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拼音输入的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元音/辅音编码模块、韵母编码模块、声母编码模块、拼音转换模块;其中,
元音/辅音编码模块,用于对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进行编码;具体为: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例如,将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0,序列码分别定义为1、2、3、4、5、6、7、8、9;将所述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所述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在进行编码时,由于元音特征码和辅音特征码均为0,予以省略,所以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分别与元音序列码和辅音序列码相一致,分别为:1、2、3、4、5、6、7、8、9;
韵母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具体为:6个单韵母:a、o、e、i、u、ü编码与6个元音编码相一致,分别为:1、2、3、4、5、6;18个双韵母:ao、i、an、ang、ou、ong、ei、en、eng、er、ie、iu、in、ing、üe、ün、ui、un编码为两个元音编码的组合或元音和辅音编码的组合,分别为:12、14、17、18、25、28、34、37、38、39、43、45、47、49、53、57、64、67;
声母编码模块,用于对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进行编码,所述声母编码包括: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
所述声母特征码具体定义为:将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上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
例如,第一类为唇音,包括:b、p、m、f;第二类为舌前音,包括:d、t、n、l;第三类为舌后音,包括:g、k、h、w;第四类为舌面音,包括:j、q、x、y;第五类为卷舌音,包括:zh、ch、sh、r;第六类为平舌音,包括:z、c、s;将以上六类声母的特征码分别定义为:1、2、3、4、5、6;
所述声母序列码具体定义为: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的序列码,定义第一类声母:b、p、m、f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二类声母:d、t、n、l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三类声母:g、k、h、w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四类声母:j、q、x、y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五类声母:zh、ch、sh、r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六类声母:z、c、s的序列码分别为:1、2、3;
拼音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具体为: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为0,则无须进行声母识别,直接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韵母作为相应的汉语拼音;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不为0,则根据拼音编码的前两位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再根据剩余的拼音编码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当拼音编码由声母编码和两个韵母编码组成,则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后,需要依次对两个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两个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
该装置还包括:汉字转换模块,用于将汉语拼音与中文字库相对应,转换成相对应的一系列汉字并显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拼音输入键盘,在键盘的数字键1-9上,分别设置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并在其中的6个数字键上,分别设置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b、p、m、f;d、t、n、l;g、k、h、w;j、q、x、y;zh、ch、sh、r;z、c、s;在键盘的数字键0上,不做任何设置,用于识别拼音编码的第一位数。
例如:按照上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设计的拼音输入键盘,如图2所示:
在键盘的数字键1上,设置元音a,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b、p、m、f;
在键盘的数字键2上,设置元音o,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d、t、n、l;
在键盘的数字键3上,设置元音e,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g、k、h、w;
在键盘的数字键4上,设置元音i,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j、q、x、y;
在键盘的数字键5上,设置元音u,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zh、ch、sh、r;
在键盘的数字键6上,设置元音ü,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z、c、s;
在键盘的数字键7上,设置元音-n;
在键盘的数字键8上,设置元音-ng;
在键盘的数字键9上,设置元音-r;
本发明中,在上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的设计中,当特征码和序列码的设置发生变化时,对应的拼音输入键盘的设置也需要做相应的修改,使得通过键盘输入的数字编码与拼音编码相对应,从而得到正确的汉语拼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并将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
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
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上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将所述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组合成声母编码;
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具体为: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0,序列码分别定义为1、2、3、4、5、6、7、8、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元音特征码和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所述辅音特征码和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具体为:分别省略元音特征码和辅音特征码,则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分别与元音序列码和辅音序列码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具体包括:6个单韵母:a、o、e、i、u、ü的编码分别与相应的元音编码相一致;18个双韵母:ao、i、an、ang、ou、ong、ei、en、eng、er、ie、iu、in、ing、üe、ün、ui、un的编码分别为两个元音编码的组合或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具体包括:第一类为唇音,包括:b、p、m、f;第二类为舌前音,包括:d、t、n、l;第三类为舌后音,包括:g、k、h、w;第四类为舌面音,包括:j、q、x、y;第五类为卷舌音,包括:zh、ch、sh、r;第六类为平舌音,包括:z、c、s;所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1、2、3、4、5、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具体为:第一类声母:b、p、m、f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二类声母:d、t、n、l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三类声母:g、k、h、w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四类声母:j、q、x、y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五类声母:zh、ch、sh、r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六类声母:z、c、s的序列码分别为:1、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具体包括:对拼音编码中的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声母和韵母组合成汉语拼音;
具体包括: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为0,则直接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韵母作为相应的汉语拼音;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不为0,则根据拼音编码的前两位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再根据第三位以后的拼音编码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拼音编码由声母编码和两个韵母编码组成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后,依次对两个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两个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
9.一种拼音输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元音/辅音编码模块、韵母编码模块、声母编码模块、拼音转换模块;其中,
元音/辅音编码模块,用于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并将元音特征码和元音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辅音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
韵母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
声母编码模块,用于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上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将所述声母特征码和声母序列码组合成声母编码;
拼音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声母编码和韵母编码组合成拼音编码,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音/辅音编码模块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一个相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列码分别定义为九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具体为:将汉语拼音中的6个元音和3个辅音的特征码均定义为0,序列码分别定义为1、2、3、4、5、6、7、8、9。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音/辅音编码模块将元音特征码和序列码组合成元音编码,将辅音特征码和序列码组合成辅音编码,具体为:分别省略元音特征码和辅音特征码,则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分别与元音序列码和辅音序列码相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韵母编码模块根据所述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组成汉语拼音中的24个韵母编码,具体包括:6个单韵母:a、o、e、i、u、ü的编码分别与相应的元音编码相一致;18个双韵母:ao、i、an、ang、ou、ong、ei、en、eng、er、ie、iu、in、ing、üe、ün、ui、un的编码分别为两个元音编码的组合或元音编码和辅音编码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母编码模块将汉语拼音中的23个声母分成六类并将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六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具体包括:第一类为唇音,包括:b、p、m、f;第二类为舌前音,包括:d、t、n、l;第三类为舌后音,包括:g、k、h、w;第四类为舌面音,包括:j、q、x、y;第五类为卷舌音,包括:zh、ch、sh、r;第六类为平舌音,包括:z、c、s;所述六类的声母特征码分别定义为:1、2、3、4、5、6。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母编码模块按照每一类中声母的顺序定义该类声母序列码,具体为:第一类声母:b、p、m、f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二类声母:d、t、n、l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三类声母:g、k、h、w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四类声母:j、q、x、y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五类声母:zh、ch、sh、r的序列码分别为:1、2、3、4;第六类声母:z、c、s的序列码分别为:1、2、3。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音转换模块通过拼音编码得到相应的汉语拼音,具体包括: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为0,则直接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韵母作为相应的汉语拼音;如果拼音编码的首位数字不为0,则根据拼音编码的前两位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再根据第三位以后的拼音编码对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当拼音编码由声母编码和两个韵母编码组成,则对声母编码进行识别后,依次对两个韵母编码进行识别,并将所得到的声母和两个韵母组合成相应的汉语拼音。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汉字转换模块,用于将汉语拼音与中文字库相对应,转换成相对应的一系列汉字并显示。
17.一种拼音输入键盘,其特征在于,
在键盘的数字键1-9上,分别设置6个元音:a、o、e、i、u、ü和3个辅音:-n、-ng、-r;并在其中的6个数字键上,分别设置声母及其排列顺序为:b、p、m、f;d、t、n、l;g、k、h、w;j、q、x、y;zh、ch、sh、r;z、c、s;在键盘的数字键0上,不做任何设置,用于识别拼音编码的第一位数。
CN201010172736A 2010-05-11 2010-05-11 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Pending CN101833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2736A CN101833380A (zh) 2010-05-11 2010-05-11 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2736A CN101833380A (zh) 2010-05-11 2010-05-11 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380A true CN101833380A (zh) 2010-09-15

Family

ID=42717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2736A Pending CN101833380A (zh) 2010-05-11 2010-05-11 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33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5287B (zh) * 2014-04-02 2017-01-11 刘学中 汉字和汉语词组的输入法及其键盘
CN114626339A (zh) * 2022-03-10 2022-06-14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 一种中文线索语生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239A (zh) * 2000-12-15 2001-08-01 戴尔晗 一种利用数字码输入汉字的拼音输入方法及其键盘
CN1322986A (zh) * 2000-05-15 2001-11-21 威艾德精密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键盘及文字输入法
CN2662341Y (zh) * 2003-12-08 2004-12-08 任文 对称型计算机键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986A (zh) * 2000-05-15 2001-11-21 威艾德精密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键盘及文字输入法
CN1306239A (zh) * 2000-12-15 2001-08-01 戴尔晗 一种利用数字码输入汉字的拼音输入方法及其键盘
CN2662341Y (zh) * 2003-12-08 2004-12-08 任文 对称型计算机键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5287B (zh) * 2014-04-02 2017-01-11 刘学中 汉字和汉语词组的输入法及其键盘
CN114626339A (zh) * 2022-03-10 2022-06-14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 一种中文线索语生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1977B (zh) 共用键盘的中文与英文的数码输入法(26音码键元方案)
CN101089795B (zh) 单击与并击输入中英文的方法和键盘
CN102253728A (zh) 一种声韵双拼汉字输入法及其虚拟键盘
CN100403239C (zh) 基于英文键盘的藏文输入法
CN1129838C (zh) 自由式小键盘中文输入方法
CN100498662C (zh) 一种元拼拼音汉字输入方法
CN101833380A (zh) 一种拼音输入的方法、装置及键盘
CN101349946A (zh) 数字形声码中文输入法和键盘
CN102053955B (zh) 一种符号输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50009B (zh) 一种无切换汉字输入法及键盘
CN1908870B (zh) 单击与多键并击混合输入中英文的方法和键盘
CN102141843A (zh) 多种语言输入法
CN100495301C (zh) 数字小键盘的汉语拼音输入法
CN102156616A (zh) 触摸屏写键输入方法
CN101859188A (zh) 声韵智能输入法
CN1836199B (zh) 以词为单位的字符输入方法
CN100389375C (zh) 一种数字码输入法
CN101604210B (zh) 一种规范音形汉字输入法
CN101359253B (zh) 计算机汉字结构笔顺数字和部首偏旁混合编码输入法
CN101561712B (zh) 一种应用十二键朝鲜文字键盘输入朝鲜文字的方法
CN101907928A (zh) 一种汉字元拼拼音扩展输入方法
CN102346565A (zh) 8键27字母键元及五或六笔画的中文输入法
CN102637077A (zh) 用于计算机汉字输入的音、形、调混合编码方法
CN102141844A (zh) 带声、韵、调读音的汉字内码输入法
CN102331851A (zh) 9键26字母键元及五或六笔画的中文输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