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8417A -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8417A
CN101828417A CN200880104307A CN200880104307A CN101828417A CN 101828417 A CN101828417 A CN 101828417A CN 200880104307 A CN200880104307 A CN 200880104307A CN 200880104307 A CN200880104307 A CN 200880104307A CN 101828417 A CN101828417 A CN 101828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data
data unit
logic channel
control
radio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4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8417B (zh
Inventor
B·塞比雷
V·范普汉
M·沃奥蒂纳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to CN2017101876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718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8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8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8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8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045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 and backbone network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可以设立逻辑信道,其中逻辑信道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接收带有逻辑信道标识符标签的分组和标识分组的分组数据单元为信令分组数据单元。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通信网络。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的无线接入网络中,使用各种类型的压缩技术,经常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诸如分组或者PDU的数据报。压缩诸如报头和有效载荷这样的数据报的方面能够改进总体系统性能。在一些配置中,各种协议可以被用于压缩和解压缩数据报的方面。一种这样的协议被称为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某些标准和建议的标准(例如,ITEF RFC3095)需要各种协议和各种功能性以便合适地在各种设备之中操作。一种这样的协议是健壮报头压缩协议(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protocol),其有时候被称为ROHC协议。这个协议支持多种操作模式,包括单向模式(U-mode)、双向优化模式(O-mode,Bi-directional optimistic mode)和双向可靠模式(R-mode)。
在许多通信协议中,为了确保适当的通信,已经实施了各种反馈系统。例如,在ROHC中,ACK信令确认在通信的解压缩侧的成功的分组解压缩。成功的解压缩被定义为分组的上下文有很高的概率是最新的。NACK信号表示解压缩器(decompressor)的动态上下文是不同步。当几个连续的分组没有被适当地解压缩时,产生NACK信号。静态NACK信号表示解压缩的静态上下文不是有效的或者还没有被建立。其它带内控制信令也可以被用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上下文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可以提供本领域中的还未被目前可用的通信系统技术完全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的解决方案。例如,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可以包括设立(set up)逻辑信道。该逻辑信道可以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接收带有逻辑信道标识符标签的分组,和标识分组的分组数据单元为信令分组数据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逻辑信道可以是双向的。在某些实施例中,逻辑信道可以在处理分组数据压缩协议的对等实体中发起和终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与首次无线资源控制建立和具有健壮报头压缩的无线承载的最后释放中的一个或多个一起自动地执行逻辑信道的设立和释放。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逻辑信道关联的逻辑信道标识符的上下文中在移交期间传送(transfer)带内信令分组数据单元到目标小区的节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包括配置成设立逻辑信道的信道设立单元。该逻辑信道可以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成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的标识符提供单元、配置成接收带有逻辑信道标识符标签的分组的接收机以及配置成标识分组的分组数据单元为信令分组数据单元的分组标识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逻辑信道可以是双向的。在某些实施例中,逻辑信道可以在处理分组数据压缩协议的对等实体中发起和终止。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设立单元可以被配置成与首次无线资源控制建立和具有健壮报头压缩的无线承载最后释放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一起自动执行逻辑信道的设立和释放。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包括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配置成在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逻辑信道关联的逻辑信道标识符的上下文中在移交期间传送带内信令分组数据单元到目标小区的节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方法可以包括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该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可以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传递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以及以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格式发送控制分组数据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可以经由在对应的各自的(individual)无线承载或者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基元(radio linkconrol primitive)被传递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无线承载和逻辑信道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映射,并且无线链路控制基元可以指示无线承载标识到逻辑信道标识映射以及分组数据控制协议信令是包括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还是数据分组数据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可以被应用于确认模式、未确认模式和透明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层2上下文和数据传送期间在移交中,传送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到另一节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包括配置成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定义单元。该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可以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成传递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的传递单元以及配置成以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格式发送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发射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递单元被配置成经由在对应的各自的无线承载或者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基元传递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无线承载和逻辑信道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映射,并且无线链路控制基元可以指示无线承载标识到逻辑信道标识映射以及分组数据控制协议信令是包括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还是数据分组数据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可以被应用于确认模式、未确认模式和透明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射机可以被配置成在层2上下文和数据传送期间在移交中,传送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到另一节点。
在又一实施例中,方法可以包括设立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可以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该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可以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传递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可以在层2信令和数据传送期间被传送。在某些实施例中,逻辑信道可以与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用户实体或者用户的无线承载的设立和配置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逻辑信道的释放可以与最后无线承载的释放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序列号、无线承载标识符和逻辑信道标识符可以被包括在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报头中。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不加密地传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层2上下文期间在移交中,基于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逻辑信道关联的逻辑信道标识符经X2接口传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到目标节点。
在还一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包括配置成设立逻辑信道的信道设立单元。逻辑信道可以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成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的标识符提供单元和配置成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定义单元。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可以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该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成传递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的传递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在层2信令和数据传送期间传送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传送单元。在某些实施例中,信道设立单元可以进一步被配置成将逻辑信道设立成与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用户实体或者用户的无线承载的设立和配置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被配置成将逻辑信道的释放与最后无线承载的释放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报头可以包括序列号、无线承载标识符和逻辑信道标识符。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包括配置成不加密地传输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的发射机。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包括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在层2上下文期间在移交中,基于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逻辑信道关联的逻辑信道标识符经X2接口传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到目标节点。
附图说明
为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优点,上述简要描述的本发明的更详细的描述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图示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虽然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描绘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且不能因此被认为是对它的范围的限制,本发明将通过使用附图被带有附加特性和细节地描述和解释,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节点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节点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节点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还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的是,如在本文的图中一般描述和图示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部件,可以被安排和设计成广泛多样的不同的配置。因此,以下如在附图中所表示的对本发明的装置、系统和方法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非旨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本发明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的代表。
本说明书全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组合。例如,本说明书全文对“某些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者类似的语言的引用表示与实施例一起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本说明书全文中出现的短语“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它实施例中”或者类似语言并不一定都是指同一组实施例并且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组合。
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使用了术语数据和分组,但是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网络数据。对于本发明来说,术语数据包括:分组、小区、帧、数据报、桥协议数据单元分组、分组数据、分组有效载荷及其任意等同物。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用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带内信令和健壮报头压缩反馈可以有许多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包括低层特定反馈机制,和/或专用的仅反馈(feedback-only)信道,通过低层提供方法来指示分组是反馈分组来实现。另外,专用的仅反馈信道可以被使用,其中反馈的定时(timing)提供关于哪个压缩的分组产生反馈的信息。
在另一配置中,反馈分组可以被散置于在相同方向上传播的正常压缩的分组之中。在这样的配置中,低层不指示反馈。反馈信息或者可以可选择地被背载(piggyback)于在相同方向上传送的压缩的分组之中或者之上。由于每一反馈(per-feedback)开销的潜在的减少,这种配置是理想的。另外,在组合方案中反馈分组可以被散置和背载在相同的信道上。在诸如E-UTRAN的无线接入网络中,产生的唯一的问题是为关于带内信令消息的唯一和新颖的方案创造机会。
可以为所有无线承载的所有分组数据压缩协议带内信令提供单独的逻辑信道。这种逻辑信道可以是双向的,并且可以在例如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RLC)服务接入点(SAP)上处理分组数据压缩协议的对等实体中发起和终止。可以与首次无线资源控制(RRC)建立和/或用健壮报头压缩(ROHC)配置的无线承载(RB)的最后的释放一起自动地执行逻辑信道的设立和释放。在这种配置中,逻辑信道可以具有用于在与无线链路层(RLL)关联的介质接入控制器(MAC)处潜在复用逻辑信道的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LCID)。另外,分组数据压缩协议带内信令数据报或者分组的传送可以被绑定到逻辑信道。在信令或者L2上下文中,用于用户设备的与在两个节点(其可以是3GPP的增强节点B)之间的移交关联的数据传送可以被执行。如果在移交中带内信令数据报需要被传送到目标小区,那么它们可以在无线承载标识符(RBID)和LCID的上下文中被传送。
图1描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节点100。所描绘的节点100包括信道设立单元110、标识符提供单元120、接收机130、分组标识单元140、传送单元150、处理器160和存储器17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到“节点”可以包括能够执行与本文所描述的“节点”关联的操作的3GPP增强节点B(eNB)、服务器、路由器、或者任意其它合适的网络设备或者设备的组合。本文所讨论的“存储器”可以为例如硬盘驱动器、闪存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带或者任意其它用于存储数据的这类介质。
信道设立单元110可以被配置成设立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可以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带内信令。标识符提供单元120可以被配置成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LCID。接收机130可以被配置成接收带有LCID标签的分组。分组标识单元140可以被配置成标识分组的分组数据单元(PDU)为信令分组数据单元(S-PDU)。
逻辑信道可以是双向的。逻辑信道可以在处理分组数据压缩协议的对等实体中发起和终止。信道设立单元110可以被配置成与首次RRC建立和具有健壮报头压缩的RB最后释放中的一个或多个一起自动执行逻辑信道的设立和释放。在某些实施例中,节点100可以包括传送单元150,传送单元150被配置成在RBID和与逻辑信道关联的LCID的上下文中在移交期间,传送带内信令PDU到目标小区。
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的许多功能性特性以单元表示,这是为了特别强调它们实现的独立性。例如,单元可以以硬件电路来实现,该硬件电路包括定制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或者门阵列,不用定制的半导体,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或者其它分立器件。单元也可以以可编程的硬件设备实现,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等。
单元还可以至少部分地以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实现。可执行代码的被标识的单元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的物理或者逻辑块,其可以例如由对象、过程和功能组成。但是,被标识的单元的可执行不需要在物理上处于一起,但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置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在逻辑上被结合在一起时,则包括单元并且完成针对该单元的规定的目标。单元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其可以例如是,硬盘驱动器、闪存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带或者任意其它用于存储数据的这类介质。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的单元可以是单个指令或者多个指令,并且甚至可以被分布在几个不同的代码段,在不同的程序之中,以及横跨几个存储器设备。类似地,可操作数据可以在本文中被标识和表示在单元内,并且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被实现以及以被组织在任何合适类型的数据结构内。可操作数据可以被收集为单个数据集或者可以被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包括在几个不同的存储设备,以及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者网络上。
图2描绘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所描绘的方法包括设立逻辑信道200、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LCID 210、接收带有LCID标签的分组220、标识分组的PDU为S-PDU 230以及传送带内S-PDU 240。在某些实施例中,图2中所描绘的方法的操作可以由图1的节点100执行。
逻辑信道可以为无线承载提供PDCP带内信令。逻辑信道可以是双向的。逻辑信道可以在处理分组数据压缩协议的对等实体中发起和终止。可以与首次无线资源控制建立和具有健壮报头压缩的无线承载的最后释放中的一个或多个一起被自动执行逻辑信道的设立和释放。在某些实施例中,传送带内S-PDU 240可以包括,在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逻辑信道关联的逻辑信道标识符的上下文中在移交期间,传送S-PDU到目标小区的节点。
用于每个RB的带内信令消息可以以未编号的控制数据报或者PDU(C-PDU)的形式被定义。这种控制数据报被传递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RLC),通过例如对应的各自的RB或逻辑信道上的RLC基元。在RB和逻辑信道之间可以有一对一映射。RLC基元可以指示RBID到LCID映射和分组数据压缩协议数据的属性,诸如数据报是C-PDU还是数据PDU。在这种配置中,C-PDU可以以RLC C-PDU的格式被发送。因此,对于每个RB可以有携载C-PDU的RLC C-PDU类型。
RLC带内控制信令可以使用对应的RLC C-PDU,并且可以应用于多种RLC模式,诸如确认模式(AM)、未确认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RLC C-PDU可以封装ROHC反馈的PDU。这种PDCPC-PDU可以在L2上下文和数据传送期间在内部eNB移交中被传送。
图3描绘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节点300。节点300包括定义单元310、传递单元320、发射机330、处理器340和存储器350。定义单元310可以被配置成定义未编号的PDCP C-PDU。C-PDU可以为RB定义带内信令消息。传递单元320可以被配置成传递C-PDU往来于低层RLC。发射机330可以被配置成以RLC PDU格式发送C-PDU。
传递单元320可以被配置成经过对应的各自的RB或者逻辑信道上的RLC基元传递C-PDU往来于低层RLC。在RB和逻辑信道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映射,并且RLC基元可以指示RBID到LCID映射和PDCP信令是包括C-PDU还是数据PDU。C-PDU可以被应用于AM、UM和TM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机330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在层2上下文和数据传送期间在移交中传送C-PDU到另一节点。
图4描绘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所描绘的方法包括定义未编号的PDCP C-PDU400,传递C-PDU往来于低层RLC 410,以RLC PDU格式发送C-PDU420并且在层2上下文和数据传送期间在移交中传送C-PDU到另一节点430。在某些实施例中,图4中所描绘方法的操作可以由图3的节点300执行。
经过对应的各自的RB或者逻辑信道上的RLC基元传递C-PDU往来于低层RLC。在RB和逻辑信道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映射,并且RLC基元可以指示RBID到LCID映射和PDCP信令是包括C-PDU还是数据PDU。C-PDU可以被应用于确认模式、未确认模式和透明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
上述实施例的组合也可以被采用。这种配置可以是类似的过程,具有在用户平面中的PDCP数据传送。也就是说,PDCP实体参数被配置用于系统架构演进(SAE)承载并且数据经PDCP PDU被传送。除了PDCP C-PDU之外,PDCP LCC可以使能用于控制信道的静态参数的配置,同时避免了每个PDCP控制数据报中的开销。
PDCP C-PDU可以在L2信令和数据传送期间被传送。在这种配置中,逻辑信道可以被配置成与第一PDCP用户(PDCP-u)实体或者用户的RB的设立和配置相关联。因此,逻辑信道的释放可以与最后RB的释放关联,并且因此与用户的最后PDCP-e实体关联。用于控制平面逻辑信道的PDCP控制(PDCP-c)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诸如没有使用报头压缩的特征和其它参数。如果特定应用需要按序传递,那么序列号可以与RBID/LCID一起被包含在PDCP C-PDU报头中,其中RBID/LCID指示PDCP C-PDU中的RB或者逻辑信道的所属。
在这种配置中,PDU可以在移交期间被传送,并且PDCP实体可以在用于e-NB的目标节点中被绕过。在一替代实施例中,与PDCP数据转发类似,PDCP服务数据单元(SDU)可以不加密地被传送,并且新的密钥可以被用于目标节点的PDCP中。PDCP控制SDU(C-SDU),可以在L2上下文期间被传送,并且在e-NB移交中从源e-NB到目标eNB的数据传送可以通过诸如X2接口的接口来发生,以与用户平面PDCP SDU类似的方式,基于LCC的RBID-LCI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传送协议标识符可以与PDCP控制信令RB/逻辑信道的RBID-LCID关联,并且目标e-NB可以递送经由X2接口接收的PDCPC-SDU到在目标eNB中创建的LCC的PDCP-C实体。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节点500的方框图。所描绘的节点500包括信道设立单元510、标识符提供单元520、定义单元530、传递单元540、传送单元550、发射机560、处理器570和存储器580。
逻辑信道可以为RB提供PDCP带内信令消息。标识符提供单元520可以被配置成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LCID。定义单元530可以被配置成定义未编号的PDCP C-PDU。C-PDU可以为RB定义带内信令消息。传递单元540可以被配置为传递C-PDU往来于低层RLC。[049]传送单元550可以被配置成在层2信令和数据传送期间传送C-PDU。信道设立单元51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成将逻辑信道设立成与第一PDCP用户实体或者用户的RB的设立和配置相关联。节点500可以被配置成将逻辑信道的释放和最后RB的释放相关联。C-PDU的报头可以包括序列号、RBID和LCID。发射机560可以被配置成不加密地传输PDCP SDU。传送单元550可以被配置成在层2上下文期间在移交中,基于RBID和与逻辑信道关联的LCID经X2接口传送PDCPSDU到目标节点。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还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方法的流程图。所描绘的方法包括设立逻辑信道600、为逻辑信道提供唯一LCID 610、定义未编号的PDCP C-PDU 620、传递C-PDU往来于低层RLC 630、不加密地传送PDCP SDU 640以及在层2上下文期间在移交中基于RBID和与逻辑信道关联的LCID经X2接口传送PDCP SDU到目标节点650。
逻辑信道可以为RB提供PDCP带内信令。C-PDU可以为RB定义带内信令消息。C-PDU可以在层2信令和数据传送期间被传送。逻辑信道可以与第一PDCP用户实体或者用户的RB的设立和配置相关联。逻辑信道的释放可以和最后RB的释放相关联。C-PDU的报头可以包括序列号、RBID和LCID。
应当注意,逻辑信道的一个例子是基于RLC环境中的MAC的功能的MAC SAP。由于RLC SAP和MAC SAP之间是典型地一对一映射,所以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可以使用逻辑信道来提供无线链路控制。应当注意,上述讨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多种配置被实施。根据无线资源控制的设立,包括用户设备、基站或者其它网络设备的多个网络实体中的任意一个可以配置逻辑信道并提供LCID。同样地,多个实体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被配置成定义带内信令消息,以及传递来自低层的控制数据报和基于逻辑信道或者控制数据报的指定影响合适的信令。还应当注意,本发明的这些配置可以半导体设备来实现,当在用户设备、基站或者其它网络装置中实施时,形成执行这些功能的各种元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上述讨论的本发明可以用不同顺序的步骤和/或利用以与所揭示的配置不同的配置的硬件元件来实现。因此,尽管已经基于这些优选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对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某些修改、变化和替换结构是显而易见的,而保持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因此,为了确定本发明的边界和范围,应当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应当注意,说明书全文对特征、优势或者类似语言的引用并不意味着本发明所实现的所有的特征和优点应当在或者在本发明的任意单个实施例中。相反,涉及特征和优点的语言被理解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优点或者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全文对特征、优势以及类似语言的讨论并非必然地指相同的实施例。
另外,本发明所描述的特征、优点和特性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被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熟悉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具有特定实施例的特定特征或者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认识到额外的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可能没有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出现。

Claims (37)

1.一种方法,包括:
设立逻辑信道,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
为所述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
接收带有逻辑信道标识符标签的分组;和
标识所述分组的分组数据单元为信令分组数据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信道是双向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信道在处理分组数据压缩协议的对等实体中发起和终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首次无线资源控制建立和具有健壮报头压缩的无线承载的最后释放中一个或多个一起自动地执行所述逻辑信道的设立和释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所述逻辑信道关联的所述逻辑信道标识符的上下文中在移交期间,传送带内信令分组数据单元到目标小区的节点。
6.一种装置,包括:
配置成设立逻辑信道的信道设立单元,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
配置成为所述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的标识符提供单元;
配置成接收带有逻辑信道标识符标签的分组的接收机;和
配置成标识所述分组的分组数据单元为信令分组数据单元的分组标识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逻辑信道是双向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逻辑信道在处理分组数据压缩协议的对等实体中发起和终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设立单元被配置成与首次无线资源控制建立和具有健壮报头压缩的无线承载的最后释放中一个或多个一起自动地执行所述逻辑信道的设立和释放。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传送单元,被配置成在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所述逻辑信道关联的所述逻辑信道标识符的上下文中在移交期间,传送带内信令分组数据单元到目标小区的节点。
11.一种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实现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控制处理器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
设立逻辑信道,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
为所述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
接收带有逻辑信道标识符标签的分组;和
标识所述分组的分组数据单元为信令分组数据单元。
12.一种方法,包括:
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
传递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和
以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格式发送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经由对应的各自的无线承载或者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基元被传递往来于所述低层无线链路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承载和所述逻辑信道之间存在一对一映射,并且无线链路控制基元指示无线承载标识到逻辑信道标识映射以及分组数据控制协议信令是包括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还是数据分组数据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被应用于确认模式、未确认模式和透明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层2上下文和数据传送期间在移交中传送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到另一节点。
17.一种装置,包括:
配置成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定义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
配置成传递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的传递单元;和
配置成以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格式发送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发射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递单元被配置成经由对应的各自的无线承载或者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基元,传递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所述低层无线链路控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承载和所述逻辑信道之间存在一对一映射,并且无线链路控制基元指示无线承载标识到逻辑信道标识映射以及分组数据控制协议信令是包括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还是数据分组数据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被应用于确认模式、未确认模式和透明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射机被配置成在层2上下文和数据传送期间在移交中传送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到另一节点。
22.一种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实现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控制处理器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
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
传递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和
以无线链路控制分组数据单元格式发送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
23.一种方法,包括:
设立逻辑信道,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
为所述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
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
传递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在层2信令和数据传送期间被传送。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与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用户实体或者用户的无线承载的设立和配置相关联。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信道的释放与最后无线承载的释放相关联。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报头包括序列号、无线承载标识符和逻辑信道标识符。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不加密地传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层2上下文期间在移交中,基于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所述逻辑信道关联的所述逻辑信道标识符经X2接口传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到目标节点。
30.一种装置,包括:
配置成设立逻辑信道的信道设立单元,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
配置成为所述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的标识符提供单元;
配置成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定义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
配置成传递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的传递单元。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配置成在层2信令和数据传送期间传送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传送单元。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设立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将所述逻辑信道设立成与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用户实体或者用户的无线承载的设立和配置相关联。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被配置成将所述逻辑信道的释放与最后无线承载的释放相关联。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报头包括序列号、无线承载标识符和逻辑信道标识符。
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配置成不加密地传输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的发射机。
3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传送单元,配置成在层2上下文期间在移交中,基于无线承载标识符和与所述逻辑信道关联的所述逻辑信道标识符经X2接口传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到目标节点。
37.一种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实现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控制处理器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
设立逻辑信道,其中所述逻辑信道为无线承载提供分组数据控制协议带内信令;
为所述逻辑信道提供唯一逻辑信道标识符;
定义未编号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为无线承载定义带内信令消息;
传递所述控制分组数据单元往来于低层无线链路控制。
CN200880104307.9A 2007-06-25 2008-06-25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Active CN101828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7698.6A CN107071830A (zh) 2007-06-25 2008-06-25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2936907P 2007-06-25 2007-06-25
US60/929369 2007-06-25
PCT/EP2008/058063 WO2009000847A2 (en) 2007-06-25 2008-06-25 Message transfer for in-band signaling message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7698.6A Division CN107071830A (zh) 2007-06-25 2008-06-25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8417A true CN101828417A (zh) 2010-09-08
CN101828417B CN101828417B (zh) 2017-04-05

Family

ID=3992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4307.9A Active CN101828417B (zh) 2007-06-25 2008-06-25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CN201710187698.6A Pending CN107071830A (zh) 2007-06-25 2008-06-25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7698.6A Pending CN107071830A (zh) 2007-06-25 2008-06-25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54312B2 (zh)
EP (1) EP2172033B1 (zh)
CN (2) CN101828417B (zh)
ES (1) ES2740354T3 (zh)
RU (1) RU2492593C2 (zh)
WO (1) WO2009000847A2 (zh)
ZA (1) ZA200908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8028B2 (en) 2012-03-16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offloading traffic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629028B2 (en) 2012-03-16 2017-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50181592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Cisco Technology, In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9729999B2 (en) * 2014-03-11 2017-08-08 Convida Wireless, Llc Cross-layer context management
US10833892B2 (en) * 2015-03-05 2020-11-10 Blackberry Limited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device and a cellular access network node
US9986456B2 (en) * 2016-06-03 2018-05-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forward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8165995A1 (zh) * 2017-03-13 2018-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WO2019024105A1 (zh) * 2017-08-04 2019-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持数据重复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US20190141773A1 (en) * 2017-11-09 2019-05-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56296A1 (en) * 2018-02-22 2020-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r user plane signaling controlled triggering of pdcp duplic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0896A (zh) * 1998-09-14 2001-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公用信道发送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692582A (zh) * 2002-11-07 2005-11-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逻辑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EP1781057A1 (en) * 2005-10-26 2007-05-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ast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7964B1 (en) * 2000-10-03 2005-1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ext identification using header compression key at link layer
EP1325590B1 (de) * 2000-10-09 2005-07-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über eine luftschnittstelle eines mobilfunksystems
DE10107700A1 (de) * 2001-02-19 2002-08-29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ultiplexen und/oder Demultiplexen sowie entsprechende Computerprogramme und ein entsprechendes Computerprogramm-Erzeugnis
KR100926707B1 (ko) * 2002-11-05 2009-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통신방법
KR100498347B1 (ko) * 2003-04-01 2005-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mr 코덱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데이터 처리방법
US7394778B2 (en) * 2004-04-12 2008-07-01 Lg Electronics Inc. Mapping of point of multipoint service identifications
US20070291788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overhea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0896A (zh) * 1998-09-14 2001-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公用信道发送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692582A (zh) * 2002-11-07 2005-11-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逻辑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EP1781057A1 (en) * 2005-10-26 2007-05-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ast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8417B (zh) 2017-04-05
US20090046659A1 (en) 2009-02-19
CN107071830A (zh) 2017-08-18
ZA200908995B (en) 2010-09-29
US9554312B2 (en) 2017-01-24
EP2172033B1 (en) 2019-06-12
RU2010102028A (ru) 2011-07-27
WO2009000847A2 (en) 2008-12-31
ES2740354T3 (es) 2020-02-05
EP2172033A2 (en) 2010-04-07
WO2009000847A3 (en) 2009-04-16
RU2492593C2 (ru) 2013-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8417A (zh)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带内信令消息的消息传送
TWI427951B (zh) 在行動電信系統中執行無線電協定之方法以及行動電信之傳輸器
CN191353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US832569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JP5678087B2 (ja) 802.11無線インタフェースによる逆多重化
EP2145436B1 (en) Methods of generating a data block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41897A (zh) 演进型hspa系统内部的应答模式无线电链路控制架构及方法
CN101848489B (zh) Pdu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514525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lc/ pdcp entities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US20080219159A1 (en) Protocol dma engine
CN103220733A (zh) 一种wtru及在该wtru中实施的方法
CN101553999A (zh) 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通信协议数据单元
CN101855924A (zh) 用于合并的媒介接入控制(mac)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57873A (zh) 创建mac报头、处理mac pdu及其报头中si字段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55448A (zh)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媒质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978620A (zh) 用于传送pdcp状态报告的方法
CN109150388A (zh) 支持pdcp重复功能的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1578824A (zh) 基于分组净荷的长度确定分配给分组头中字段的大小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3384415A (zh) 无线系统、rnc以及在rnc中使用的方法
CN104956615A (zh) 用于重新成帧和重新传输数据报段的方法和设备
US71363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il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CN201219297Y (zh) 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和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3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