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6296A - 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6296A
CN101826296A CN 201010185056 CN201010185056A CN101826296A CN 101826296 A CN101826296 A CN 101826296A CN 201010185056 CN201010185056 CN 201010185056 CN 201010185056 A CN201010185056 A CN 201010185056A CN 101826296 A CN101826296 A CN 101826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driving voltage
cycle
regular turn
illuminated r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850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6296B (zh
Inventor
郑翔远
罗时勋
邱振伦
袁山富
廖宇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850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26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6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6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驱动方法与显示器,此显示器包括发光源阵列。此发光源阵列包括第一群组发光行和第二群组发光行。背光驱动方法包括首先接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频率。其次,根据栅极驱动频率产生背光驱动频率。接着,则根据背光驱动频率于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一行驱动电压至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二行驱动电压至第二群组发光行。其中,第一时间周期的相位不同于第二时间周期的相位,且栅极驱动频率与背光驱动频率不同。

Description

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有关于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非自发光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因本身不发光,因此需要借助背光模块来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照明。目前,背光模块所使用的发光源大致可分为冷阴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或其它电激发光元件。
于现有技术中,背光的驱动频率可能会干扰液晶显示屏幕上显示的画面。例如当背光驱动频率(亦即,灯频)接近视频刷新频率的某个倍频,就会在屏幕上出现线或带,且会随频率差异而流动,形成波形噪声或视觉噪声(WavingNoise or Visual Noise)。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驱动方法,其可有效缓解波形噪声或视觉噪声,提升显示画面质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驱动方法,适用于显示器。其中显示器包括发光源阵列,而发光源阵列包括第一群组发光行和第二群组发光行。此背光驱动方法包括首先接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频率。其次,根据栅极驱动频率产生背光驱动频率。接着,则根据背光驱动频率于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一行驱动电压至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二行驱动电压至第二群组发光行。其中,第一时间周期的相位不同于第二时间周期的相位,且栅极驱动频率与背光驱动频率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与第二时间周期在相同画面周期内。进一步地,于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一行驱动电压至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二行驱动电压至第二群组发光行包括以交错方式依序提供该第一及第二行驱动电压至该第一群组发光行与该第二群组发光行。再者,依序提供第一行驱动电压至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第二行驱动电压至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相同或者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与第二时间周期在不同画面周期内。进一步地,于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一行驱动电压至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二行驱动电压至第二群组发光行包括以交错方式依序提供该第一及第二行驱动电压至该第一群组发光行与该第二群组发光行。再者,依序提供第一行驱动电压至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第二行驱动电压至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相同或者不同。
本发明一种显示器,其包括发光源阵列、列驱动电路以及行驱动电路。上述的发光源阵列包括第一群组发光行和第二群组发光行。上述的列驱动电路电性耦接至发光源阵列,以提供列驱动电压至发光源阵列。上述的行驱动电路电性耦接至发光源阵列,且接收及根据显示器的栅极驱动频率产生背光驱动频率,用以根据背光驱动频率于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一行驱动电压至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第二行驱动电压至第二群组发光行。其中,第一时间周期的相位不同于第二时间周期的相位,且栅极驱动频率与背光驱动频率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源阵列为有机发光源阵列或场发射背光源阵列。
本发明以多任务扫描来驱动背光模块的发光行,并透过使背光驱动频率不同于栅极驱动频率,以破坏因栅极驱动频率与背光驱动频率所产生的固定频率差而造成的迭纹效应(波形噪声或视觉噪声)。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的背光部分的电路方块图。
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绘示图2的在同一画面周期的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
图4A绘示图2的在同一画面周期的另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
图4B绘示图2的在同一画面周期的又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
图4C绘示图2的在同一画面周期的再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
图5A绘示图2的在不同画面周期的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
图5B绘示图2的在不同画面周期的另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显示器
102:列驱动电路
104:行驱动电路
106: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
D1~Dm:列驱动线
F1、F2:画面
L1、L2、L3、L4...、L(2n-1)、L(2n):行驱动线
S202~S206:各个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的背光部分的电路方块图。如图1所示,显示器100包括列驱动电路102、行驱动电路104与发光源阵列106。其中,列驱动电路102透过列驱动线D1~Dm电性耦接至发光源阵列106,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1~L(2n)电性耦接至发光源阵列106。此发光源阵列106由多数个发光二极管所组成,且配合行驱动线L1~L(2n)可分成第一群组发光行L1、L3…L(2n-1)以及第二群组发光行L2、L4…L(2n)。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可以例如是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olymer Light EmittingDiode,简称PLED),但均不以此为限。而且,发光二极管可以例如是配设于背光模块(未绘示)或是以制程方式将发光二极管制作于显示器100的像素电路基板上(例如是In-cell light source)。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源阵列106可以例如是替换成场发射背光源阵列。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以行驱动线L1~L(2n)而言,每一行驱动线连接有m个发光二极管;以列驱动线D1~Dm而言,每一列驱动线连接有2n个发光二极管。其中,以单一发光二极管而言,当其所连接的行驱动电压与列驱动电压间具有足以使发光二极管导通的偏压时,则发光二极管被点亮。
请合并参照图1与图2,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显示器100在被启动后将产生栅极驱动频率(例如是显示器100的微处理器),且此栅极驱动频率将被传送至列驱动电路102与行驱动电路104(步骤S202)。其中,如熟悉该项技术者可以轻易知晓,栅极驱动频率为显示器100的显示画面的扫描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列驱动电路102与行驱动电路104在接收到栅极驱动频率后,则根据栅极驱动频率产生背光驱动频率(步骤S204)。其中,如熟悉该项技术者可以轻易知晓,背光驱动频率亦可以例如是由显示器100的微处理器产生,再传送至列驱动电路102与行驱动电路104。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栅极驱动频率与背光驱动频率的周期的上升缘与下降缘均在相同的时间点。而且,栅极驱动频率与背光驱动频率的频率不同。
接着,行驱动电路104根据背光驱动频率于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行驱动电压至第一群组发光行L1、L3…L(2n-1,而在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行驱动电压至第二群组发光行L2、L4…L(2n)。其中,第一时间周期的相位不同于第二时间周期的相位,但第一时间周期的频率与第二时间周期的频率相同(步骤S206)。
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2的在同一画面周期的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行驱动电路104以由上而下的扫描方式依序扫描发光行L1~L(2n),且在图1的显示器100被启动后,列驱动电路102则不中断地供给列驱动电压至发光源阵列106。举例而言,若行与行之间的扫描时间差距为1微秒的话,在1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1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1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1发光的压差。在2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发光的压差。在3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3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3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3发光的压差。在4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4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4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4发光的压差。依此类推,第一群组发光行L1、L3…L(2n-1)与第二群组发光行L2、L4…L(2n)将以交错方式被依序点亮。
请参照图4A,其绘示图2的在同一画面周期的另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其中,第一时间周期与第二时间周期均处于画面F1中。举例而言,若行与行之间的扫描时间差距为1微秒的话,在画面F1中1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1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1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1发光的压差。在2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3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3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3发光的压差。在(n+1)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发光的压差。在(n+2)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4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4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4发光的压差。因此,在第一群组发光行L1、L3…L(2n-1)中的L(2n-1)发光行被点亮后,接着才点亮第二群组发光行L2、L4…L(2n)中的L2发光行。
请参照图4B,其绘示图2的在同一画面周期的又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其中,第一时间周期与第二时间周期均处于画面F1中。举例而言,若行与行之间的扫描时间差距为1微秒的话,在1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1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1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1发光的压差。在2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3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3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3发光的压差。在(n+1)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n)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n)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n)发光的压差。在(n+2)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n-2)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n-2)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n-2)发光的压差。因此,在第一群组发光行L1、L3…L(2n-1)中的L(2n-1)发光行被点亮后,接着才点亮第二群组发光行L2、L4…L(2n)中的L(2n)发光行。
请参照图4C,其绘示图2的在同一画面周期的再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其中,第一时间周期与第二时间周期均处于画面F1中。举例而言,若行与行之间的扫描时间差距为1微秒的话,在1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1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1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1发光的压差。在2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3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3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3发光的压差。在1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n)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n)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n)发光的压差。在2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n-2)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n-2)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n-2)发光的压差。因此,在第一群组发光行L1、L3…L(2n-1)中的L(2n-1)发光行被点亮时,同步点亮第二群组发光行L2、L4…L(2n)中的L(2n)发光行。
请参照图5A,其绘示图2的在不同画面周期的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其中,第一时间周期工作于第一画面F1,第二时间周期工作于第一画面F2。举例而言,若行与行之间的扫描时间差距为1微秒的话,在第一画面F1的1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1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1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1发光的压差。在第一画面F1的2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3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3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3发光的压差。在第二画面F2的1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发光的压差。在第二画面F2的2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4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4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4发光的压差。因此,第一画面F1点亮第一群组发光行L1、L3…L(2n-1),第二画面F2点亮第二群组发光行L2、L4…L(2n)。
请参照图5B,其绘示图2的在不同画面周期的又一种背光驱动方法的扫描顺序示意图。其中,第一时间周期工作于第一画面F1,第二时间周期工作于第一画面F2。举例而言,若行与行之间的扫描时间差距为1微秒的话,在第一画面F1的1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1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1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1发光的压差。在第一画面F1的2微秒(隶属第一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3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3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3发光的压差。在第二画面F2的1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n)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n)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n)发光的压差。在第二画面F2的2微秒(隶属第二时间周期)时,行驱动电路104透过行驱动线L(2n-2)所传送的行驱动电压和列驱动电压间将具有足以使行驱动线L(2n-2)的多数个发光二极管R(2n-2)发光的压差。因此,第一画面F1点亮第一群组发光行L1、L3…L(2n-1),第二画面F2点亮第二群组发光行L2、L4…L(2n)。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多任务式扫描来驱动背光模块的发光行,并透过使背光驱动频率不同于栅极驱动频率,以破坏因栅极驱动频率与背光驱动频率所产生的固定频率差而造成的迭纹效应(波形噪声或视觉噪声)。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2)

1.一种背光驱动方法,适用于一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器包括一发光源阵列,所述的发光源阵列包括一第一群组发光行和一第二群组发光行,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的显示器的一栅极驱动频率;
根据所述的栅极驱动频率产生一背光驱动频率;以及
根据所述的背光驱动频率于一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一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一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一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
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的相位不同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的相位,且所述的栅极驱动频率与所述的背光驱动频率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在相同画面周期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包括以交错方式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及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与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在不同画面周期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包括以交错方式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及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与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相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不同。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器包括:
一发光源阵列,包括一第一群组发光行和一第二群组发光行;
一列驱动电路,电性耦接至所述的发光源阵列,用以提供一列驱动电压至所述的发光源阵列;以及
一行驱动电路,电性耦接至所述的发光源阵列,且接收及根据所述的显示器的一栅极驱动频率产生一背光驱动频率,用以根据所述的背光驱动频率于一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一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一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一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
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的相位不同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的相位,且所述的栅极驱动频率与所述的背光驱动频率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在相同画面周期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包括以交错方式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及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与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不同。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在不同画面周期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所述的第一时间周期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以及于所述的第二时间周期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包括以交错方式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及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与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与依序提供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至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的方向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列驱动电压与所述的第一行驱动电压具有一压差时,所述的第一群组发光行至少其中之一被点亮。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列驱动电压与所述的第二行驱动电压具有一压差时,所述的第二群组发光行至少其中之一被点亮。
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发光源阵列为有机发光源阵列。
2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发光源阵列为场发射背光源阵列。
CN2010101850560A 2010-05-20 2010-05-20 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Active CN101826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50560A CN101826296B (zh) 2010-05-20 2010-05-20 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50560A CN101826296B (zh) 2010-05-20 2010-05-20 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296A true CN101826296A (zh) 2010-09-08
CN101826296B CN101826296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690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50560A Active CN101826296B (zh) 2010-05-20 2010-05-20 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262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6399A (zh) * 2011-06-09 2012-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背光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74329A (zh) * 2015-11-13 2016-03-0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红粉拖色的显示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107247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7629A (ja) * 2004-02-13 2005-08-25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電子情報機器
US20070152951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Lg.Philips Lc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1083067A (zh) * 2006-06-02 2007-12-0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1663703A (zh) * 2007-04-20 2010-03-0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7629A (ja) * 2004-02-13 2005-08-25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電子情報機器
US20070152951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Lg.Philips Lc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1083067A (zh) * 2006-06-02 2007-12-0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1663703A (zh) * 2007-04-20 2010-03-0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6399A (zh) * 2011-06-09 2012-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背光的方法及装置
US8994638B2 (en) 2011-06-09 2015-03-3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scanning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6107247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5374329A (zh) * 2015-11-13 2016-03-0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红粉拖色的显示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080189A1 (zh) * 2015-11-13 2017-05-18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红粉拖色的显示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296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2752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82178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light control for an electronic display
CN105989794B (zh) Oled显示装置
KR101329967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106469539A (zh) 显示面板和像素电路
KR20080033525A (ko) 스캐닝 백라이트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ATE394769T1 (de) Verfahren zur anzeige von bildern auf einer grossbildschirmanzeige aus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 sowie die dazu verwendete anzeige
CN1551076A (zh) 图像显示设备
CN1601596A (zh) 扫描驱动器、具有该扫描驱动器的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9523958A (zh)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扫描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293257B (zh) 显示面板、其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04656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EP1391864A2 (en) Flat display panel
CN113487995B (zh) Led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4021768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6374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481667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826296B (zh) 背光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
US8581829B2 (en) Backlight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810986A (zh) 驱动光源的方法、光源装置及具有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622185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4191928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器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9448642B (zh)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1556764A (zh) 被动式矩阵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US10535311B2 (en) Displaying method and display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